第一篇:国内外花木产业科技创新比较分析
国内外花木产业科技创新比较分析
摘要: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花木产业国际化已迫在眉睫。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花木产业科技创新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中国花木产业在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花木产业科技创新情况的比较分析,从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等方面深入分析中国花木产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花木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特殊产品,花木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花木产业迅速在全球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花木产业产生极大兴趣,使之成为一种新兴的和具有活力的产业。花木产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花木产业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近10年来,花木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花木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市场与科技创新双向互动。在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和销售渠道,为中国外贸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贸易模式,提升中国外贸的层次。同时,也为中国扩大花木产业生产规模.促进部分农业人口向农业产业人口转化,提高农业种植业收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国内外花木产业发展概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强盛的发展势头,竞争日趋激烈。花木产业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世界花木生产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花木产业。花木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潜力。
根据联合国贸易组织统计资料,自2001年以来,世界花木市场年销售额每年以10%~13%的速度递增。2008年世界花木栽培面积约为29.5万hm2,栽培面积比较大的国家有印度、日本、美国、荷兰等。2008年全球花木总产值为850亿欧元,其中花木产值645亿欧元,占总产值的75.8%。荷兰仍然是世界花木出口第一大国,出口额为60亿欧元,约占世界花木出口总值的60%,排在第二到第四位的分别是哥伦比亚、肯尼亚和以色列。总体来说,全球花木生产和贸易呈平稳态势。从世界花木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亚洲、南美洲和非洲花木生产和贸易发展比较快。亚洲各国生产的花木,除满足本国、本区域市场需求外,集中出口到欧洲市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依靠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资与技术的大量输入,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花木生产和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非洲各国中,肯尼亚花木生产和出口增长最快,肯尼亚本国花木消费极其有限,主要是出口。全球花木市场的基本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形成,花木市场基本划分为欧洲市场、北美洲市场、东亚市场及东南亚市场、中南美洲市场、澳大利亚市场。
中国的花木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花木业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重要的花木消费国和花木进出口贸易国。中国花木主要以观赏苗木为主,鲜切花、盆花、盆景均占5%,草坪占4%,种子种苗占3%。但总体来看,鲜切花占整个种植结构比重较低、发展较薄弱,而鲜切花的经济效益却很高,流通速度也很快。中国花木业经济效益要想快速提高,积极
2扩大鲜切花的发展规模势在必行。截至2008年,中国花木生产总面积为77.6万hm,比2007年增加3.4%。全国种植面积在3hm2或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花木企业达8 500多家。2008年全国花木总产值约667亿元,在过去的5年中,年增长率达到14%,超过GDP增长速度。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的种球生产区域。2008年全国花木面积77.5万hm2,同比增长3.3%,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花木销售额达到666.9亿元,同比增长8.7%,花木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花木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传统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高速增长,但科技创新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二、国内外花木产业科技创新对比
1.中国花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金、人才投入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其科技创新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以上,中国科技创新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还不足l%,而对于花木业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更少,远落后于荷兰、美国等花木产业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荷兰在花木产业科技创新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还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类:大学的研究所、国家办的研究所和公司自办的研究站。荷兰共有60多个大型花木科研机构,5 000多位专业科研人员,每年自主研发花木新品种多达七八百种,甚至上千种。而中国花木产业中存在同类企业简单“扎堆”、“跟风”现象,集群内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意识淡薄,往往采取技术模仿和价格竞争策略,容易形成低价竞争的惰性。即便是引进技术或设备,也缺乏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
以萧山花木产业为例,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萧山花木产业的大部分花农都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仅仅停留在对种苗公司开发研究成果的接受阶段,遇到技术难题,不会主动寻找原因,而是依赖种苗公司和花木协会的帮助。萧山花木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自身资金实力不雄厚,制约了其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得到政府科研经费支持较少,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虽然萧山花木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从2004年以来有了大幅的增长,但与花木产业的发展相比,科技人力资源仍显不足,加之浙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比较少,科技资源的配置难以较好地适应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要求。此外随着土地、原料等生产成本的上涨,不少企业采取压低工资的办法来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是通过吸纳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利润,这也使得科技人才的引进困难重重。
2.中国花木品种差异性不明显,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不力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大。中国拥有1 247种野生兰科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目前在花木市场上流通的兰花品种屈指可数。若能做到有效地开发利用野生花木资源,那兰科品种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全球化,中国新品种研发进步显著,但新品种之间差异性不明显,品种特色不鲜明。相比之下,一些花木发达国家的花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培育工作就十分到位。美国、荷兰等国都有专门的公司负责收集市场上出现的花木品种,进行品种杂交,培育出新品种并申请保护。同时,其国内的野生花木资源基本上都得到了开发利用,花木新品种层出不穷。
但是,中国花木野生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全国野生花木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1/5。大部分花木资源没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例如,目前市场上的高档花木像蝴蝶兰、大花蕙兰等成品苗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组培花木品牌苗,本地花木品种的品牌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浙江萧山,只有像传化生物这样的大公司才拥有自主研发高档花木和自己的花木品牌。萧山花木产业及相关政府机构对野生花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存在滥采滥挖的严重现象。由于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对花木新品种保护的政府立法和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3.中国生产设施与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中国花木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从农户及苗圃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善,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全国花木业现有55 192家企业、383万多从业人员、130万户花农,但花木专业人员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花木产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荷兰温室花卉种植业的从业人员为48 649人,从事大田花卉种植的人员为2 893人,从事花卉种球生产的人员为13 942人,从事苗木生产的人员为18 179人。荷兰花木生产已普遍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栽培,全国70%的花木生产采用现代化的新型温室设备,实现电脑自动化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这大大提高了荷兰花木产品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花木市场上保有强大的优势。中国花木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荷兰花木生产面积不足中国的1/10,但花木产值却是中国的3倍。
中国大部分花木企业却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只能在低水平上相互竞争,生产潜力有限。以萧山为例,花木生产主要靠露地生产,不仅花木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无法实现全年供应。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一些中低档花木产品过度竞争,价格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萧山花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目前萧山花木保护地类型主要有加温温室、日光温室、遮阴棚等。各种保护地面积均在大幅增加,生产设施不断改善、栽培技术逐步推广,花木质量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生产设施较落后,先进的设施、设备在花木生产中的运用较少,花木的经济效益的增长较慢。
4.中国花木公共平台发展尚不健全,中介机构管理不理想
公共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花木产业的产品交易、信息流通和价格形成。中国花木产业发展起步较晚,1984年11月才成立花木业的行业组织——中国花卉协会。花卉协会的成立为中国花木产业了解最新行业动态提供了渠道,再加上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大大促进了花木产业的发展。以花卉协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体系不断优化,花木投资体系和保险体系也在逐步建立。但中国公共平台形式过于单一,且没有发挥出最大功效。而国外一些花木产业发达国家,如哥伦比亚的全国花卉协会就为花木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做好花木生产、销售、出口各个环节的协调组织工作。荷兰的中介组织,如种植者协会、花卉委员会、花卉研究中心等都是依据花木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为花木生产、销售、科研、宣传等提供服务。荷兰各类中介组织是花木行业管理不可缺少的桥梁,在花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管理作用,是荷兰花木业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关键。
以浙江萧山为例,萧山区花卉协会是当地花木生产销售的组织机构,协调各会员间的利益关系,维护本行业的权益不受侵害,规范经营行为。花卉协会还组织筹建了“萧山花木网”,作为对外展示萧山花木的窗口。但是网站上关于花木企业的信息、产品的供求信息等不是很详细,也没有专门的模块用于萧山花木的数据统计,使花木从业者不能准确地了解花木行业最新的信息动态。而萧山花木经纪人虽然在花木销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不能形成有效的花木销售体系,花木经纪人之间也会互相竞争,不利于萧山花木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中国花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
1、实施科技兴花战略,增强花木产品竞争力
花木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花木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目前世界上的花木发明专利97%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仅有0.3‰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7年,中国申请花木品种权保护共计124件,授权23件。而国际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保护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不利于还处在发展中的中国花木业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花木业一方面应大力开发自己的品牌,加强本国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对知识产权已过期的品种经过筛选进行再开发,利用现代栽培技术和管理条件生产出适合市场销售的优质产品。
而萧山花木科研一直以来与生产存在脱节现象,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而不是企业自身,科研成果难以进行市场转化。萧山花木业应积极探索花木科技发展新体制,建立以应用技术开发为主,应用技术与基础理论相结合的科研机制。政府部门应着手花木知识产权的保护,借鉴区外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扶持花木企业、加快科研步伐,增加对花木科研的投入,鼓励知识创新。未来萧山花木的科研将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层层分工,与生产紧密联系的有机体系。
2.发展花木产业集群,实现合理产业布局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高度集中,它能够给企业带来资源获取、生产成本、区域营销、市场竞争、共同学习以及创新优势等。花木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花木产业专业化分工,实现花木产业科技创新,形成花木产业区域品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是靠市场调节生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况且中国市场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要想实现花木产业集群化,必须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政府在引导花木产业集群发展时要注意:花木产业集群不可贪大求全,要根据花木产业的特色,实现专业化生产,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规划花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实现花木产业集群的功能最大化,推动花木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3.引导花木企业转型,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花木龙头企业一般具有实力强大、信息灵敏、技术领先、管理有效等特点,在花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带头作用。因此为了实现中国花木企业的成功转型,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花木龙头企业要致力于培养其具备敏锐的嗅觉和超强的市场意识,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中国花木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花木企业的成功转型,提升花木企业的实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本企业花木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投入,在保持观赏苗木、盆栽植物类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鲜切花、食用药用花木等高效益品种,满足生态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容器育苗和植物造型,实现中国花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强化政府职能,促进花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花木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地方政府和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这一产业。但基本上还是数量型发展,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必然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产、供、销失衡,最终导致恶性竞争。在这种形势下,理顺花木产业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花木业的宏观指导,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迫切。政府要积极充当“倡导者”,做好花木产业集群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各政府部门要努力形成合力推动花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工作机制,实现花木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环境管理、劳工保护制度的管理等,管制的加强可以避免产业集群陷入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引导企业的良性发展,促使企业迈向创新竞争的发展道路,切实发挥政府在花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高,花木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但是对中国花木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保持中国花木业的健康发展,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借鉴发达国家花木产业成功的经验,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中国成为花木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而科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花木业应注重产业体系创新和经营体制创新,使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科技研发阶段,而是从科研到生产到市场的整个运营体制实现良性循环。只有真正做到重视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中国花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吉安县位于江西中部,紧邻吉安市中心,吉泰盆地的北边.地理位置东径114°25′—115°5′,北纬26°50′—27°38′。东边为青原区,南接泰和,西连永新、安福,北毗吉州区、分宜县、峡江县。总面积2096.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地形以低丘岗地为主,南、西、北三面环山,逐渐向东倾斜。西南罗霄山脉延伸主峰龙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728.7米。全县地貌构成低山丘陵分布在西、北县界上,平原低丘岗地主要分布于县城周围、赣江西岸。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温度40.6℃,极端最低温度-8℃。年平均降水量1458毫米,平均日照时间1814小时,无霜期281天。辖19个乡(镇),315个村委会,281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32292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70人。农村劳动力155683人。县内公路纵横、水系密布,水陆交通比较发达。赣江自南向北穿越县境,过境21公里;105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内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
二、花卉苗木产业现状
全县现有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的经营单位有湘
赣苗木绿化有限公司、澧田苗圃、江西吉安隆回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吉安金泰苗木基地四个经营单位,主要分布在梅塘、澧田、敖城及凤凰几个乡镇,总面积共3800亩。主要培育树种有樟树、桂花、玫瑰花、红豆杉、杜英等树种,苗木年产量有45.6万余株,年产值达到4560万余元。都是以公司或个体的经营模式建立,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近千个。目前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其经营成本(包括亩均基地建设投入1800元/亩、年租地费100元/亩、管护费100元/亩、其它费用70元/亩)。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花卉苗木面积达到5100亩,企业增加到10个,年产量达到68万株,产值达到10219.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到2020年我县花卉苗木达到7600亩,年产量达到100万株,年产值达到2002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
四、政策保障及科技支撑
我县领导对发展花卉苗木发展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县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优惠政策,县财政对连片2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并成立了县林业科学研究所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科技协会。对苗木花卉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第三篇:沭阳花木产业现状及思考
沭阳位于全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属花木生长。沭阳花木栽植历史悠久,在引种驯化、系列栽培、选种育苗、盆景制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实施“花木兴县”战略,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花木产业,使花木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花木从业人员18万人,年花木销售收入20亿元,产值9.37亿元。颜集、新河、庙头三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基地镇。
一、花木产业现状
沭阳县花木栽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花木的商品化生产。近年来,我县瞄准城市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花木业在规模、效益和科技水平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特别是苏北抢得了发展先机,并具备了明显的产业优势。
一是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围绕“提升老花区,拓展新花区,着力打造全国第一品牌”的总体思路,我县立足传统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全力扩大花木产业规模,扎新路和324省道花木新区发展迅速,扎下、庙头、龙庙等乡镇新扩花木面积近6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花木生产基地15个,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已拓植花木面积10万亩,建立花木生产基地10个,全县形成了“两区一带”的花木生产新格局,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颜集镇花晏村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金叶女贞之村”,新河镇新槐村实现了“人均十棵果,户均两亩花,家家万元户,全村园林化”的目标。
二是产业特色日益明显。目前我们先后引进了比利时杜鹃、马褂木等150多种国内外高档名贵花木,全县花木品种已发展到5大类3000余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不同需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新河镇周圈村的胡玉珊从上世纪八个年代开始从事盆景的制作,在其带领下周圈很快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盆景制作和销售市场,周圈村已成为全省闻名的盆景生产和销售基地。
三是科技含量逐渐提高。早在1997年,我县就与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建立了花木示范基地和实践基地。2000年,与上海园林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园艺人才;与南京农业大学联手,投资500多万元创办了虞姬花木学院。近年来,我县又主动与中科院、南农大、南林大、中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联系,及时吸收和转化他们前沿、实用的花木科技成果;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等部门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两个花木组培实验室,年可繁育150万株珍稀木本花卉幼苗和150万盆高档盆景及鲜切花。我县花木龙头企业苏北花卉有限公司在其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花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他们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大规格花木的容器苗培育技术,去年又投资500万元引进建设了占地2万平米现代化的温室,实现了花木种苗繁育的周年化和无土化。
四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启动龙头带动战略,已建立了苏北花木盆景公司、花卉林果总公司、绿苑花木集团公司、虞姬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有力地带动了我县的花木生产。目前,我县已拥有国家二级资质花木企业2家,三级资质花木企业42家,公司资产百万元以上的花木企业50余家。实施品牌战略,为了提高花木知名度,促进花木生产,我县申请注册了花木商标8个,虞姬商标系省著名商标,虞姬牌花木是市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28个省市和地区。颜集花卉建成高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产花木20亿株。实施市场化战略,建成了205国道沿线庙头20里花木市场、虞姬花木市场、新河盆景市场和沭阳花木大世界等花木交易市场。其中花木大世界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花木交易大市场,总投资8000万元,市场年交易额15亿元,提供近5000多人的就业岗位。
五是营销手段多种多样。全县有近两万名花木产业经纪人活跃在花圃苗地。在多年的花木营销中,他们的花木销售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进步,已经从一张嘴二条腿转变为依托花卉协会网、沭阳农业信息网、花乡沭阳等网站,收集、整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花木信息,宣传推介沭阳花木,发布相关广告,建立网上市场。新河镇新槐村的张九大是全国闻名的花木销售经纪人,在许多城里人都不知道网络的九十年代初就在互联网发布花木信息,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
二、花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花木产业虽得到了长足发展,花木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花木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技术推广滞后。彩叶花木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引进新品种、先进技术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比较长,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县仍有相当部分的苗圃处于零散杂乱状态,花农仍沿袭传统的“小而全”种植模式,造成一个田块中品种杂乱,花木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成本大;设施花木种植面积小,棚栽花木数量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较弱,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品牌建设正在起步。目前,全县只有一个省著名商标,一个市名牌产品,一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无论从品牌和商标的质量和数量看,都很难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花木市场的竞争。四是花木产业外向度低。全县仅新河有少量的干花出口,还没有自营出口的花木企业,花木产业的外向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引导和扶持。
三、着力打造花乡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保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大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花木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投入始终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县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新型投入机制,加大对花木生产的投入力度。一是坚持以花招商。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强
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鼓励和引导外商资本投入花木产业。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促进花木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利用我县农业开发扶持资金广泛挖掘花木产业资源,精心编报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三是整合支农资金。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在“渠道不变、管理不变”的前提下,集中向花木产业倾斜,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二)以科技推广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花”战略
花木作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产品,必须蕴含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引进花木新品种,提高花木质量,提升花木档次是我县花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一是抓科技推广。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力度,实施花木种子种苗工程,引进和推广优良、绿色、环保花木品种,提升花木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抓新品种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南北花木过渡驯化理想中转站作用,加快花木品种的驯化和选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木新产品,打造地方品牌。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把我县花木基地作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邀请专家教授来沭阳开办讲座,讲授先进技术,选送一批优秀技术人员去学习培训,提升我县花木行业的内在品质。花木协会将创造条件组织会员“走出去”,经常与发达地区开展花木技术交流,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抓典型引导。因地、因村、因户制宜,以点带面,提升花木盆景传统工艺,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园林绿化苗木和商品盆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无土化生产。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苗木繁育体系,积极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三)以规模生产为重点,全力提高花木产业化水平
实践证明,有规模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取得规模效益。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名特优新花木,扩大基地规模,构建优势产业带,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加强花木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专业化基地建设,尽快建设花木育种基地、试验基地和种植基地,带动整个花木产业的发展。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因地制宜,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优质化的生产格局。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龙头企业与花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花木龙头企业通过订单、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四是打响花木品牌。以花木协会为龙头,以企业为载体,以区域特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为手段,全面实施花木品牌战略,加大花木品牌创建和整合力度。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花木产业外向度
世界花木业近年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作为传统花木生产区的沭阳,外贸出口才刚刚起步,必须引导花木生产企业和生产者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多了解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档次、拿出特色,抢占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大力发展新的花木流通网络,我县以建设“沭阳花木大世界”项目为契机,鼓励花木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销售网点,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促使我县花木业适应国际化大市场的要求。
(五)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尽力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围绕花木产业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体系,为花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优惠政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流转规模,扩大规模种植面积,鼓励花农走出去,种植大户到外乡镇承包土地从事花木生产的,在税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花木发展重点区域铺设村村相通、组组相连的黑色路和砂石路,改变花木产区交通困难、花木滞销的问题。同时,加快花区农田水利、电力建设,切实解决了花农的实际困难。
第四篇: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成立于香港,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协会,透过提供全面的设施、服务及充满活力的环境为创意科技产业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发展平台,让企业全面发挥科研和商业潜能,在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的同时开拓无限的创意商机。团结各界同业朋友,为同业利益共同奋门,以本会为管道,参与公共事务,充分表达同业意见,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立足香港,面向祖国,积极参与中国内地经济建设与投资,加强地区与国际间沟通及联系,促进经济交流合作,创造商机。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与不同团体如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大专院校、传媒及私人机构等组织通力合作,成功举办多个普及创新科技与创意产业知识活动,加强了会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亦积极参与香港工商界的其他活动,提高了商会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会务的发展。透过这些活动,我们直接推动公、私营机构及个人参与社会服务,亦鼓励社会各界及政府赞助和增拨资源,继续支持香港创新科技与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成立背景:
近几年全球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世界各国藉此机会为各项产业寻找新的契机,最受人瞩目的就是英国率先提出的创意产业,在创意产业的构想及实施的冲击下,许多传统知识型产业多元化的改变,对创意产业之发展有相当正面的影响,香港及中国内陆亦获得正面的效应。
由于资讯的快速流通、科技的迅速发展、产业之多元化发展已成趋势,创意产业走上此趋势,尤其与高新科技之结合,势将造就包括文化、科技、资讯等创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结合项目之创意、设计、行销与科技创新相互结合,接近市场、结合业界群聚效应、共同努力,从而获得成功商业机会。
成立宗旨:
1、促进香港与中国内陆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之蓬勃发展;
2、推动与建立两地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人才之培养;
3、推动和支持创意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及应用;
4、制定、发展、和推行创意产业科技创新的计划及措施,以便推动两地的 合作发展;
5、努力建立两地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投资之平台。我们的使命:
1、培育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发展本地,拓展国内创新科技行业的中流砥柱;
2、建立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经营智库或顾问团,对于创业者提供咨询、投资服务及协助;
3、凭藉香港与珠三角两地未来发展的强大优势,推动发展高增值,具创意发展及科技创新的活动;
4、收集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行业之意见、向两地相关机构提出制定行业政策之建言;
5、推动两地之产业经营、推广及交流活动,以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创建双赢或多赢的平台;
6、推动两地创意产业、科技创新行业展览及最新产品发表会等交流活动;
7、推动设置创意产业、科技创新的园台基地、致力缔造方便营商的环境,吸引更多的香港企业落户国内创意产业园区;
8、在本土凝聚创意科技产业群组,以产生协作效应,扩大行业的两地市场规模发展。
创意产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的经济概念,而且是一个集价值观念、发展理念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是思维的变革、思想的飞跃的新方向。它们的发展已进入调整、充实的阶段,“创意、创新引擎”引领中港两地经济的快速持久发展,我们相信创意产业、创新科技将在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会形成全民懂创意、全民争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发展,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让香港有机会成为促进本港、内地和海外创意产业资讯及科技创新企业合作的枢纽。
让我们携手并进,开创未来!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
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
本会中文名称为“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英文名称为“Hong Kong Council for Technology & Creation”,英文简称为“HKCTC”。第二条
本会为非牟利组织,其宗旨:热爱祖国,热爱香港,加强香港从事创意产业行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举办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会议、展览、研讨和招商活动。
第三条
本会是由香港从事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的企业、相关机构、个人按照自愿平等原则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是实现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跨部门、非营利性的团体。
第二章 任务、业务范围和活动原则
第一条
本会的任务:
(一)宣传政府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有关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协助政府制(修)订有关产业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并推动其贯彻执行;
(二)开展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基本情况调查、向会员及有关部门提供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市场发展趋势、经济预测等信息;
(三)加强香港与中国内陆合作与交流,通过海内外信息发布、组织两地创意产品及科技创新交流,为会员开拓两地市场服务,协助会员提高创意及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企业品牌,积极地把两地的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产品推向国内外;
(四)积极开展协会业务领域的咨询、服务工作,建立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
(五)开展创意培训工作,立足会员单位,面向社会服务,培养造就一批策划创意领域的优秀人才;
(六)承办政府或其它组织交由委员会办理的其它事项。
第二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合作交流、咨询培训、中介服务、会展招商、出版发行、承办政府等有关部门委托的事项。
第三章 会员
第一条 本协会的会员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申请加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相关企业、其它组织及在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领域有影响的个人;
(二)志愿加入本会;
(三)承认本会章程并自觉履行义务。
第二条 会员入会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由本会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发给同意吸收入会的有关证书。
第三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有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举办的有关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四条 会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服从行规行约,维护行业利益;
(二)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支持并参加本会的各项活动;
(三)按规定时限和标准交纳会费;
(四)主动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报表。
第五条 会员退会应向本会递交书面函件,会员如果在两年内无故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六条 会员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本会章程的,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与会者通过,予以除名并公示。
第四章 组织
第一条 本会组织机构为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第二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会员大会亦负责制定或修改会章;决定会务方针;审查、批准理事会之帐目和工作报告以及监事会意见书;选举产生会员大会会长会、理事会和监事会。
第三条
会长会互选产生主席一人、常务副主席、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一人。主席负责对外代表委员会,并领导及协调本委员会工作。常务副主席、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主席缺席时,由常务副主席、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
第四条
本会得聘请对本会有贡献的社会热心人士为本会荣誉主席、名誉主席、名誉顾问、法律顾问、顾问等辅助和支持本会会务之发展。
第五条
理事会互选产生理事长一人、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及理事若干人。理事长可负责对外代表本会,理事会负责执行会员大会决议;策划会务、推展工作;领导会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及公益活动及处理日常会务。
第五章
会议
第一条
会员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特殊情况下得适当提前或延迟召开。会员大会由会长或代任人召集,至少于会议前半个月以书面形式发函通知会员,并在报刊刊登召开会员大会通知。会员大会之召开,须有半数会员出席,方为有效。如法定人数不足,会员大会于超过通知书指定时间三十分钟后作第二次召集,届时不论出席人数多少,会员大会均得开会,亦视为有效。
第二条
理事会、监事会至少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会议。
第三条
理事会之会议由理事长或代任人召集,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或代任人召集。
第四条
理事会和监事会有半数以上成员出席时方可议决事宜,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遇到票数相同时,采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的办法解决问题。
第六章 经费
第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如下:
(一)个人入会基金港币
元正,会费每年
元正。法人公司会员入会基金港币
元正,会费每年
元正;
(二)个人或法人赞助;
(三)其它来源的资助;
(四)理事会认为必要时,得进行筹募经费。
第七章
附则
第一条
本章程经会员大会通过生效。
第二条
本章程所未规范事宜,概依香港有关社团组织法规执行。
第五篇: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杨树产业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杨树产业
泗阳县科技局
(2010年11月18日)
泗阳是最早引种推广南方型速生杨树新无性系获得成功的县(区)之一,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杨树之乡”称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以科技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大力发展杨树特色产业。目前,杨树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我县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全县现有速生杨树成片林60万亩,杨树年生产量100万立方米,农田林网100多万亩,林木6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8%,居全国平原地区之首。全县意杨深加工企业总数为43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83户,资产总计19亿元以上,从业人员3万多人。近年来,杨树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2007年被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是全国首批的“平原绿化达标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2008年,杨树产业被省科技厅列为首批科技特色产业,县木业园区被命名为省级杨树产业园。我们在发展杨树产业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统筹推进杨树产业科学发展—1—
首先,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和独有的比较优势,我们以杨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以基地拓展、龙头带动、品牌建设、科技提升四大工程为抓手,制定了《泗阳县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2010-2012)和《泗阳县科技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构建杨树种植、深加工和技术研发三大中心。其次,依托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专家团队,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现状,编制《泗阳县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杨树产业定位、重点项目、主导产品和政策措施等。第三,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搭建行政推动平台。我县引种推广南方型杨树3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杨树产业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为杨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出台扶持政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木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杨树产业的决定》、《关于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明确了发展目标,为杨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大力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我县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杨树节,使更多的人了解泗阳,了解杨树,了解发展南方型杨树对推动我国木业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重要贡献。县政府每年从财政和税收中划拨500—800万元用于城乡绿化造林,每年植树300—500万株,林木资源得到不断丰富。
二、多方合作,科研攻关,着力解决杨树产业技术难题 我们依托高校院所,以科研攻关为核心,集中抓好杨树产业领域内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域,着力解决杨树产业技术难题。一是以科技项目为依托,逐步加大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县内木材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项目对接,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5项,其中承担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杨树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技术合作,承担国家科技部“863”攻关项目《苏北意杨材性欲FRP符合结构研究》,与江苏省农林技术学院合作,承担国家林业局“948”攻关项目《杨木变色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三大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20多对,承担科技攻关项目30多项。“人造科技木大径材”、“板式家具工业化生产”和“漆化珍贵薄木贴面胶合板产品开发”等项目均被列入省星火计划项目,“杨木绿色(高档)家具表面装饰技术研究与开发”、“人造板无醛胶研究与开发”、“秸秆无醛家具关键制造技术研究”等项目均被列入省农业攻关项目。二是以院校为依托,全面开展院地合作。我们围绕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积极寻求高校院所与我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近年来,我县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订《关于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框架协议》和《共建杨木技工利用
技术研究院》,通过一系列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合作。三是积极与高层次人才合作,着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聘请杨树产业方面的资深专家教授为我县科技顾问,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家来我县开展木材企业调研活动,现场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企业与技术专家的零距离对接。
三、建立平台,强化服务,推进杨树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为了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推进杨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建立了四大研发平台。一是建立产品研发平台。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杨树产品研发力度。联合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约共建“泗阳杨木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院”,通过科技创新,研制杨木新产品、开发杨木新技术,以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产品档次、拓宽产品用途、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建立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杨树深加工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杨木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木制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木制品检验检测服务,帮助企业组织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0多个。三是建立人才服务平台。我们联合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建立“泗阳木材加工技术服务与推广中心”和“泗阳木材加工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将适合我县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在“中心”进行展示,将技术人员作
为“团队”编入“中心”人才库。四是建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对杨木深加工技术、杨木改性技术、木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推动木材制品向多功能、高档次方向发展。近年来,我们根据县内木材加工产品小而散,没有区域主导产品的实际,结合我县现有的产业、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围绕杨木加工利用,在深入研究杨木精深加工的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杨木复合地板、科技木和杨木单板层积材”等3种(类)以杨木为主要原材料、市场前景广、适合推广加工的产品,通过三类产品的推广,预计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多亿元,带动农民就业达2.5万人。
各位领导,泗阳杨树产业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求真务实的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奋力拼搏,不断开创特色产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