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5:3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

第一篇: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

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

打造品牌 提升质效

——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全国著名的绿茶(名茶)之乡——湖北省英山县,放眼望去,群山环抱,茶园叠翠,一垄垄翠绿的茶园一眼望不到边,勤劳质朴的村妇挽篮采茶穿行其中,蓝天白云下,红瓦白墙的农家小洋楼镶嵌其间,空气中弥漫着茶的清香,一个和谐美好的新茶乡展现在世人眼前。

英山是毕昇故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物产富饶。这里有享誉全国的温泉胜景,有风光秀丽的山水奇观,生态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英山茶叶更是早负盛名。在唐代,英山的“团黄”、“圻门”就与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选为贡品送往长安,享有“鄂土茶称圣,英茗味独珍”之美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英山县大力实施“特色立县”战略,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不动摇,把茶叶作为“兴农、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以“打造英山云雾品牌,提升茶叶产业质效“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国茶叶大县建设,使茶叶产业不断壮大,茶叶经济迅速发展,茶叶已成为英山县域经济发展、山区群众脱贫奔

小康的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1年,全县茶叶系列产值10.11亿元,茶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8%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茶叶产业。如今,英山县已经成为湖北省农业专业(茶叶)大县,被国家先后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英山县政府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

茶叶品质得到新提升。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叶品质的关注也开始向茶叶基地延伸,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这些概念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的前提条件。对此,英山县农业局、茶叶局等涉农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到乡镇、茶叶企业进行科技服务,积极探索绿色防控体系,通过全面推广以空中挂灯、园中插板、生物机防为主体的绿色防控体系,并与生态茶园、绿色食品认证的有机结合,促使全县科技兴茶上水平的同时,英山云雾茶品质也得到不断提升。英山已成为《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名优绿茶基地之一,并被授予“全国无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品牌就是走向市场、占领市场的命牌!”这是英山县在市场打拼中得出的结论。早在2000年,英山县委、县政府就响亮地提出:“要把英山云雾茶打造成全国、全省的知名茶叶品牌。”

近年来,英山人瞄准市场,立足资源优势,把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走与科研单位携手合作开发的道路,集中力量主攻名优茶,推进茶叶上档次、创名牌、出精品。提高了茶业的质效。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坚持一个标准组织生产,一个品牌对外宣传,既做大了茶叶品牌,又促进了茶叶质效提高。通过茶叶品牌建设,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据调查,全县每亩茶叶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最高亩产收入达到1万元,茶叶品牌开发促进了茶叶质效不断提高。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多年的品牌打造和宣传,“英山云雾茶”以“片片绿叶、杯杯香醇”的品质特色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现在,一个“立足英山,辐射全国,内外结合,多头并进”的茶叶产销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在北京、济南、武汉、南京、江苏溧阳、苏州等大中城市有较好的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提高了产品质量。目前,该县已有3个企业产品通过了有机茶认证,有2个企业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有4个企业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有18家企业通过了QS认证,有1个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标准化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品牌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强,这为名优茶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

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品牌建设,产品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销售价格,反过来,生产企业提高了茶农的鲜叶收购价格,促进了茶农增收。

许多茶农形象地说:一天一斤油、一月一身绸、一年一栋楼。许多群众依靠茶业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县80%的农民住进了楼房,已建成55个新农村示范村,涌现出了乌云山、河南畈、宋家榜、百丈河等依靠茶叶产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典型,使英山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被誉为“大别山的一面旗帜”。

坐落在异峰突起、绵延多姿的山峰中的红山镇乌云山村,利用其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农家乐、建茶叶景点,开发“茶叶自采自制”旅游项目,将茶叶产业与旅游完美结合,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三分土地闹革命”的穷山沟变成今日茶叶式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茶叶已成为英山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英山人民谋发展、奔小康的憧憬和希望。(雷刚 倪世红 赵泉)

第二篇:中国英山第十九届茶叶节筹备工作情况汇报

中国英山第十九届茶叶节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组委会秘书处4月17日到20日,中国英山第十九届茶叶节隆重举行,此次节会,历时长、内容全、影响大,中国英山第十九届茶叶节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秘书处在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精心安排、积极谋划、细心服务、精诚团结、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措施一个措施地定,确保了茶叶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沟通联系,切实服务筹备工作。本届茶叶节筹备会召开后,秘书处迅速组织召开了成员会议,下发了责任分工表,明确了责任分工。各成员迅速行动,在节会举办过程中,大家互相补台补位,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有漏哪里补。每天按时清理布置办公场所,热情接待来客来访,严格做好印章管理和活动方案、节目单、宣传标语等各类材料收集。安排专人员负责电话接听,做好电话记录,反映各组情况和问题,传达领导各种指示和要求。及时按照领导安排,组织召开各项筹备会议,做好会议服务和记录,传达各项会议精神,确保各组及时掌握情况,信息交流畅通。详细核实全体人员通讯号码并制作电话通讯录,起草邀请函、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等材料份,工作汇报《中国英山第十九届茶叶节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另外,在会场布置以及展牌、节标、请柬、文件袋、记者证、工作证、胸花等设计上,均聘请专业人员策划,使整个活动充满了文化底蕴,到处充盈着浓郁的茶乡气息。同时,认真对待来宾信息,详细核实拟邀请省市重要领导及重要客人名单,及时掌握来客动态信息,认真做好来宾登记,确保来宾信息不漏报、不错报,为后勤安排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广泛动员,积极营造节会氛围。根据活动安排的临时调整,负责整个活动期间的广告宣传策划,通过电视广告、现场洽谈、会务协商等途径,在全县范围内对广告策划进行了广泛的动员。承担起县大礼堂文化广场茶叶企业广告牌统一设计制作,城区主街道、县大礼堂文化广场彩旗、垂幅、横幅、气球的设计与悬挂落实,大礼堂文化广场、美食城庆典仪式布景设计及鲜花布置。节会期间,共落实悬挂彩旗、横幅、垂幅条,气球8个,广告牌20个,为本届茶叶节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三是深入宣传,扩大节会影响力。邀请科技日报、新华日报社、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湖北经视、黄冈电视台、鄂东晚报等多家媒体和记者对本届节会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特别是湖北日报对节会头版报道、湖北卫视进行的现场直播、县电视台开辟的《节前话节》栏目等形式,有力地对外介绍了本届茶叶节举办的特色和筹备情况,使更多人能够关注茶叶节、参与茶叶节。四是加强检查督办,保证方案落实到位。本次节会涵盖擂台赛、名优茶评比、庆典仪式、挂牌仪式、茶叶品牌建设论坛、茶叶产品展销等多个活动板块,针对活动多、时间长、形式多样的特点,从整体上全盘指挥,秘书处在短时间内制定出了茶叶节总体活动方案,前后达20余次反复推敲、修改活动日程安排,对方案细化再细化、责任明确再明确,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充分考虑,每一项活动都有方案,而且预案都在两套以上。把责任和任务拍到每个人头上,哪一块由谁负责,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都规定得具体、明确。同时,定期督导活动单位,要进度、要结果,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促使各板块相互衔接、密切协作,保证了茶叶节整体活动的有序开展。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打造英山云雾品牌建设中国茶叶大县

打造英山云雾品牌建设中国茶叶大县

中共英山县委常委、英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义阶

英山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就与安徽生产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长安。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不动摇,茶业规模居位全国第四,湖北第一,“英山云雾茶”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产品”、“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产品”,英山县被国家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等 称号,县政府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英山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大规模,建设大基地。生产实践证明,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只有大规模、高起点,才有大市场,形成大产业。至2006年,英山茶园面积已达14.69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581万公斤,系列产值4.02亿元,茶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0%以上。“十一五”期间,英山将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开发、讲求实效、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茶树良种化的要求着力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至“十一五”末建设优质、丰产、高效茶叶基地20万亩,形成以名优茶生产为主,以机械化制作为主,以“英山云雾茶”品牌为主,以无公害茶叶生产为主的茶叶茶业开发体系。

二、持续大动作,打造大品牌。据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实地抽检,英山茶区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属清洁范围,制作的优质绿茶水浸出物为40.7%,氨基酸在2.33%以上,具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自然品质优势,多次在“中茶杯”、“陆羽杯”、“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得大奖,是已注册有12个不同品牌的“英山云雾茶”,有一个品牌获得有机茶标识,有两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茶标识,有四个品牌获得无公害茶标识,是“湖北十大名茶”和“湖北名牌产品”。为推进标准化生产,2002年全省茶叶第一家制定了《英山云雾茶》省级地方标准,2006进一步修订,在原“春笋”、“春蕊”,“春茗”基础上增加了“碧剑”、“龙特”产品。为推进规范化管理,2006年成立了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并在全省茶叶第一家注册了“英山云雾”集体商标。同时,推进封闭式名优茶加工厂建设,聘请全国、全省茶叶专家长期担任技术顾问,通过举办“英山云雾茶”茶王擂台赛、名优茶评比等活动,促进名优茶加工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制茶名师和制茶能手。在中央7台进行了英山云雾茶品牌广告宣传,“英山云雾茶,一茶品天下”已叫响全国。

三、强强大联合,发展大龙头。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和民营化的取向,实施培优扶强,培植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英山绿屏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县有机茶、绿色食品茶龙头企业,年产名优茶10万公斤,产值700万元,被评为“湖北省十家名优茶加工企业”。县茶叶公司改制为英山县天蕊茶业有限公司后,年经营茶叶200万公斤,产值2800万元。引进投资5500万元的湖北大别山茶业有限公司,年产珠茶100万公斤,产品销往非洲、独联体、中东地区,年出口创汇180多万美元。天蕊、大别山两公司均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2007年初,引进海南老板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英山富华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砖茶销往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年生产量可达到3000吨,每年可直接带动茶农亩平增收150元以上。2007年3月,英山绿屏茶业有限公司与嘉禾、天蕊两个茶叶公司强强联合,当年产值将突破6000万元,成为湖北省较大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英山注册成立的茶叶公司有10多家,投资过200万元以上的绿羽、志顺、翻身湾、云峰等民营龙头企业正在兴起,他们全面参与高、中、低档茶生产,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四、拓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一是专业市场活流通。在原有“鄂东茶叶市场”基础上,投资5000万元、湖北最大的茶叶市场——“中国大别山茶叶广场”2007年3月竣工开业,已有100多家私营业主入场经营,成为大别山茶叶交易中心,已与北京、上海、武汉、济南、安徽鹅桥、江苏溧阳等城市茶叶交易市场形成了对接。二是举办节会活流通。从1992年起,先后在英山、武汉、北京等地隆重举办15届“中国英山茶叶节”,达到了以茶会友、以节促销、内兴产业、外树形象的效果,使国内外客商认识了茶乡英山,扩大了英山茶叶的影响。三是开辟“窗口”活流通。全县已在2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了150多个“英山云雾茶”销售窗口,通过直销、代销、经销等方式扩大茶叶销量。四是依托网络活流通。建立了“英山云雾茶”网站,10多个茶叶企业建立了网页,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产品销售。五是产销合作活流通。茶叶老板与县外茶叶市场对接,实行以销定产,产销结合拓展了茶叶流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政策大优惠,扶持大产业。政策扶持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无论是在基地规模扩张上,还是在提高茶叶质效上,不同的发展阶段,县委、县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让茶农、茶商和茶叶企业吃上定心丸,进一步增强发展茶叶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县里捆绑整合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支农资金2300万元,对良种繁育推广、龙头企业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茶叶品牌开发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扶持建设了两个茶叶市场,100个名优茶制作中心,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3万亩。每年茶叶节开展“十佳茶场”“十佳名优茶”“十佳制茶能手”“十佳营销大户”评选活动,对优胜者均给予奖励。对获得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产品标识的生产企业,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对获得“英山云雾茶”茶王擂台赛的“茶王”和“制茶名师”分别给予3000元、500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茶评比金奖的企业给予3000元、2000元的奖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0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鄂茶东部打造“英山云雾”的决定,鼓励英山的茶业界兼并鄂东其它县市的茶叶基地,以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为目标,统一品牌,一致对外,振兴鄂东茶业。通过打造英山云雾品牌,加快中国茶叶大县建设,英山将迎来新一轮茶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主管部门:湖北省农科院

建设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O七年七月十五日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一、地理区位置特点

二、地形地貌条件

三、气象气候条件

四、土壤状况

五、植被状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二、基础设施概况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果茶产业概貌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项目编制依据

二、项目设计原则

三、指导思想

四、项目建设目标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期限

一、项目建设内容

二、项目规模

三、项目建设期限

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二、资金筹措

第八章 示范基地技术设计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果树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建设

三、工厂化育苗技术

四、茶叶加工厂及茶叶加工技术

五、果树设施栽培技术 第九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生态效益

三、社会效益

第十章 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

二、项目建设管理

三、项目运行管理 第十一章 结论 附件 附图

第一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一、地理区位置特点

项目区位于武汉市区南郊的江夏区金水闸,紧邻长江,东面毗邻江夏区范湖乡铁锦村,南边是江夏区范湖乡前湖村,西有金水河,北连后石湖,民国时由蒋中正亲笔提名的著名水利枢纽工程-金水闸即建于此。本区距武汉市城区30多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紧靠长江,水陆交通便利,武嘉公路直通项目区内,京珠高速、沪蓉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该地区是武汉近郊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基地的理想之所,为众多投资者所看好,具有较大的投资开发前景。其东北五公里处的历史名镇“金口”是中外驰名的黄金口岸,目前正加紧建设中山舰陈列馆,为该沿线爱国主义教育和观光旅游开发建设拉开了序幕。

二、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区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设有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和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两个省级科研机构,隶属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本地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山下平地均在海拔50米以下。四面环水,东壤鲁湖,北傍后湖,西南有长江、金水河环绕。境内分布猫子山、金牛山、罗家山、长山等,有利于种植各种不同层次的植物,便于建设水上、果茶田园风光类型的休闲、娱乐、餐饮设施。

三、气象气候条件

1、全省气候条件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地处亚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光合潜力大,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1100-2150小时,由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达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仅1100-1400小时;其余为1400-2000小时。日照时数的季节分配是夏多冬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鄂东南和江汉平原因春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少于秋;鄂西则因秋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多于秋。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17℃。鄂西南河谷地区,特别是三峡河谷区由于北部高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不易侵入,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高山地区则低于15℃。

2、项目区气候条件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旱涝交替,且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度--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项目区的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年平均气温比武汉市中心低1-2℃,日照数及降雨数与市区相当。该处气候环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非常适合建成一个集资源保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良种苗木繁育、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通过该区种植示范的果茶品种,既要经受盛夏酷暑的考验,又要承受冬季低温冰冻,由此出去的苗木适宜全省各地的气候条件,成活率远高于外省调来的苗木。

四、土壤状况

项目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黄壤,部分地块为冲积土,土壤PH值5.5左右。有岗地、湖泊、平地。

五、植被状况

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以果茶等经济作物为主,兼有粮棉油生产,林木有樟树、楠竹、杉木、油茶、女贞、马尾松、水杉、法桐、落叶松等为主。还有蕨类和草本种子植物,牧草地所占比例较低。山上野菊花一片金黄,曾吸引众多武汉市民前来观赏。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项目区总人口3439人,农村人口占80%。项目所在地江夏区农业产业结构为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瓜果、蔬菜、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还有以养猪、水产为主的养殖业。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94.2亿元,年均递增14%;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年均递增26%;财政收入10.09亿元,年均递增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递增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年均递增10%。五年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湖北省及武汉市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城效经济强势逐渐凸显。

二、基础设施概况

项目建设区目前建有果树试验园35hm2,茶叶试验园25hm2,茶叶加工厂房1000m2,精制车间及相关设施800m2。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规划、布局和改造。

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建有国家果树种植武昌砂梨圃,目前收集保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砂梨种质资源660余份,2006年投资190余万元,完成了改扩建工程,并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年接待赏花、摘果客人1200多人次。2004年建成的湖北省茶叶资源圃已收集保存茶树资源120多份,并且去年在省财政和农科院的支持下,目前正在进行扩建,扩建后的茶树资源圃将可保存1000余份茶树资源。湖北是全世界猕猴桃分布中心,我所从1980年起参加了全省猕猴桃资源考查,收集保存资源100余份,并从中选育了三个优良品种;猕猴桃资源圃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申请建立国家猕猴桃资源圃,引人注目的湖北海棠资源在我所已收集保存多年,且品种丰富,在武汉地区独家拥有,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柑桔、猕猴桃、板栗、甜柿、枣、桃、李、无花果、银杏、葡萄、枇杷、越桔、八月炸、草莓、蓝莓等其它果茶资源均有多年的收集保存。通过多年的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灌溉沟渠和农田道路及体系已基本形成。区内交通路基已按规划形成,需要按相应标准建设即可,主道已同境外主干道连通,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区内通讯发达,已普及无线及有线电话网、电视广播网、电脑宽带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是我省专业从事果树茶叶学研究的唯一的省级研究机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辐射到整个长江流域、华中地区、中南地区,在果茶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行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所建所历史悠久,现有科学研究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科技力量较雄厚。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如各种种质资源的引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挖掘,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等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2.有利于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除高山地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且独具特色。全省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

我省果树茶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齐全、品质优良,有些资源为世界上少有或我省独有,如罗田甜柿、浅刺大板栗,宜红早茶叶,红肉桃,优质猕猴桃等,但就果茶产业而言,还存在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品牌少、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通过该项目建设,把全省及国内外优异资源引进到园区,通过示范观察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特色品种资源,为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提高我省同类产品知名度,形成优势产品,最终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壮大,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3.是培育壮大湖北省果茶产业,促进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要求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果树产业和茶叶产业是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政策的感召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果树茶叶产业在湖北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近年来,湖北果茶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北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6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423万亩,总产量302万吨,其中柑橘239万亩、181万吨,桃59万亩、48万吨,梨57万亩、51万吨,水果年产值已达到42.7亿元。一批果树规模化基地和果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全省果树的发展,果树种植业的规模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然而我省水果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发展不够,我省人平拥有果园0.066亩,人均占有水果43.5公斤,与全国的人均占有量(0.11亩、64.2公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生产水平不高,产出较低,三是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响,四是水果产业结构不优,搭配欠佳,果类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熟期结构都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不高,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不够。

茶叶是我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作物,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于培育山区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省从业人员达600万人,可见茶业发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茶叶,对提高劳动就业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单位系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及成果优势,通过园区改造升级与示范带动,必将引导全省茶叶更快更发展,全面提高茶叶效益及增加茶农收入。

为此,通过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选育出合适的优良品种,完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为我省果茶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有利于促进我省果树茶叶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壮大。4.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奔向小康是党的十六大赋予当前农业和农村的中心任务。目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经营化水平,是目前农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项目通过建立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示范区的科技、水利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作为湖北省果茶业管理技术的样板和示范窗口,达到以点带面、促进茶叶湖北果树茶叶发展,增加产业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果种茶积极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无疑是我省果茶生产的的催化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技术培训、推广方式已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要使农民尽快掌握种果制茶专业技能,就必须创新技术推广、培训模式,科技示范园一可提供直观的技术规范标准和效益展示,坚定农民发展果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二可通过示范现场实地操作培训农民,农民易懂易会,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果茶科技示范园非常有必要。5.是现代科普教育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经过千百年发展,武汉已成为著名的大都市,城区内现有常住人口达600万之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加快,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相对狭小的城市居住环境使得城市居民野外休闲娱乐方面的渴求不断增强。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城区的青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也要了解大自然,了解各类动植物及其它们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需要经常到野外呼吸有益健康的新鲜空气,接受大自然美好教育,领略郊外自然风光,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示范园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距武汉市中心城区公30余公里,所在地西临长江,金水河水逶延穿境而过,东邻万亩鲁湖,境内山丘起伏,湖泊交错,绿树成荫;著名的中山舰纪念馆、三国古战场赤矶山、民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金水闸沿长江依次座落,上下相距不足10公里,距园区均不足5公里,武汉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地宋代杨家寨也座落在境区内。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普教育、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重要基地。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我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建设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我对推动我省果树茶叶现代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具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和资源利用丰富的特点,适宜多种水果、茶叶的生产,项目建设立足于项目区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区位特色、行业特色和品种特色,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将其建设成湖北省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样板示范区。项目实施后,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大大推动项目所在地江夏区及湖北省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符合湖北省的产业政策导向。2.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项目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紧靠长江,距武汉市城区30余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历史名镇“金口”是中外驰名的黄金口岸,方圆4公里有中山舰陈列馆、赤矶山三国古战场、达摩流云亭、槐山石驳岸、明清三台八景九庙一庵等景点。武嘉公路直通项目区内,京珠高速、沪蓉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项目区占地面积6.7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东壤鲁湖,北傍后湖,西南有长江、金水河环绕,境内分布猫子山、金牛山、罗家山、长山等。

项目区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4.5~5.5;区内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mm,年平均气温14~18℃,无霜期230~300天,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为茶叶适宜生长区。所有这些,为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适宜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园区。

项目区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区内山地坡度平缓,土地较为平坦肥沃,园区现有的排灌设施较为完善,周边地区没有工厂等污染较大的企业,周围环境清洁优美,适宜与发展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展农业生态旅游。3.实力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是全省唯一的省级果树茶叶专业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国家、省有关果树、茶叶的重大科研任务,研究解决全省果茶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以果树、茶树、种苗为主的科技开发,以及果树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全所从事科研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4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0人,省津贴专家4人,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进入21世纪,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坚持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重点支持可控性强、技术含量高、可供产业化开发、成果可物化的科研项目。自“六•五”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次,国家发明奖1项,先后育成果茶新品种20余个,为促进全省果茶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4.良好的项目前期基础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围绕建设湖北省果茶科技示范基地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示范园布局已基本形成,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统筹规划,制定了《金水地区远景发展规划》及详规、《农业科技观光园》规划等。并先后与多家有实力的公司就农业科技观光园建设进行了洽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所现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武汉砂梨圃,收集保存近700份资源,另茶叶资源圃、猕猴桃资源圃、桃资源圃、柑桔资源圃也初具规模,果树、茶叶试验示范园总面积达1000余亩。4.充分的组织保障

项目承担单位已成立了以农科院院长牵头的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项目筹备办公室,院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果茶产业概貌 1.果品:

近年来,我国果业生产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2006年果园面积10042.3千公顷,产量95992247吨,均居世界首位。果树面积列世界首位的有柑桔、苹果、梨、桃、柿子、核桃和葡萄;按产量计,居世界首位的有苹果、梨、李、枣、杏、桃、草莓、猕猴桃、柿子、荔枝、龙眼、枇杷等。我国水果生产对世界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果树优势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为加快我国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3年农业部制定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柑桔、苹果被列入11种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中,并制定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各省市及地方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果树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及各级规划的指导下,果树产业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极大提高。如我国的柑桔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了将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三带一基地”)确定为柑橘优势区,经过四年的建设,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柑桔产量已达到510万吨,达到全国总产的32%,长江上中游柑橘带的柑桔产量已达451万吨,达到全国柑桔总产的28.3%。同时通过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柑桔优势产区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远高于柑桔非优势产区。三是果品质量明显改善。因市场价格刺激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品质量明显改善。全国苹果优质果率在40%左右,柑橘35%左右,一些示范园优质果率可达60%以上。果品外观、肉质(风味、口感等)更加适应消费者需要。商品包装、品牌创建、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标准和商品基地建设等得到重视,苹果、柑橘、葡萄等果品质量可与国际产品相媲美。

湖北是我国果树的重要产区,水果已成为湖北省农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优质水果板块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我省水果产业实现了面积、产量、产值增加和产品质量大提高的可喜局面,2006年湖北省水果总面积423.2万亩,其中柑桔面积238.5万亩,梨面积57.1万亩,桃面积58.9万亩,其它水果面积68.7万亩;全年水果总产量302.4万吨,其中柑桔产量181.1万吨,梨产量51.8万吨,桃产量48.4万吨,其它水果产量21.1万吨,水果总产值达到42.7亿元。目前,我省以宜昌为核心的优势柑桔板块和丹江库区宽皮柑桔板块已经基本形成,其中,三峡库区甜橙板块、长江中游沿岸自夷陵区到松滋市的宽皮柑桔板块以及漳河库区柑桔种植区已连成一片,基本形成了我省规模最大、联动效应坚强、经济效益最好的百万亩水果大板块,并且随着沪-蓉西高速公路及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这一板块将逐步向西部清江流域延伸,有望形成一个规模在200万亩以上的全国最大的柑桔集中种植区。以老河口市为核心的汉水流域优质砂梨板块,以枣阳市、孝昌县为核心的316国道和107国道沿线优质桃板块也已经基本形成。2.果树苗木:

培育良种、生产无病毒苗木是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果树良种繁育体系还极不健全,现有良种繁育场生产的苗木不足生产需求的20%,无病毒苗木只占2%,优质果率只占水果总产量的30%,出口量仅占水果总产量1%,而欧美诸国则分别达到80%、95%和90%以上。湖北省果树苗木随着近年来果树生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空缺,尤其是柑桔苗木和其它优良品种苗木缺口更大,湖北省各地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上千万株果苗,然而调入的苗木难以保证品种纯度和质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有苗木调运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植物检验检疫,个别产区从异地随苗木带入了一些危害性较强的果树检疫性病虫害,因此,加强我省果树苗木的自我繁育也是我省果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3.茶叶:

茶叶是一种世界性饮料,近五十年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茶叶的花色品种有了明显增加,茶叶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茶叶科技和加工的技术及设备有了明显改善,茶叶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有了深入的研究,茶叶生产,消费和销售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5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中国是第一大产茶国,而湖北省的茶叶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三甲之列,到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19.7万亩,茶叶产量9.24万吨,产值45亿元。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96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4位。茶叶产值仅次于浙江和福建,位居全国第三。茶叶已经成为我省经济作物中的骨干品种和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虽说我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开发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地的重视和上下共同努力,发展势头很好。到目前为止,全省无公害茶园面积150万亩,有机茶园面积3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企业74家,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湖北省从1992年开始抓茶叶品牌建设,省农业厅1999年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评选湖北十大名茶、十大名茶场和十大茶叶技术推广名人活动;2001年又在全省开展评选了湖北十大茶叶名乡名镇活动;2006年,在复评湖北十大名茶的同时,推出湖北省第一名茶品牌。现已形成“采花毛尖”、“英山云雾”、“圣水翠峰”等一批名牌产品。4.茶苗:

全国茶叶生产增值的技术因素中,茶树无性系良种的贡献占20-40%,这主要是因为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发芽早且芽头肥壮整齐的优势,更有利于名优茶的生产开发和茶园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全省无性系茶园仅13%,远远低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然而无性系茶苗生产必须依赖于优良的品种和一定规模的母本园,全省大部分茶产区没有优良品种母本园或是刚建未投产,全省自产无性系茶苗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我省新建茶园发展所需茶苗主要从浙江、安徽等地调运。

(二)果茶市场前景分析 1.水果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是果业大国,但不是强国。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水果产业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水果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中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与此同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国内水果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国外洋水果纷纷登陆中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在1997年中国水果进口首次超过出口,这样,在为国民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国产水果的竞争和产业风险。特别是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WTO后,这种竞争态势更加激烈。中国的柑桔、苹果、梨等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全国的平均国内资源成本小于0.4,而在南方,特别是广东只有0.18,柑桔的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低40%~70%;然而中国的成本优势与卫生安全劣势,产后加工与鲜果集中、果业发展惯性与果品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乃至削弱了水果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水果产品质量不高,品质结构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目前,中国水果的优质率不足水果总产量的1/3,且优质果中的高档果比例不足5%。苹果、柑桔和梨三大品种约占了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比例过大;柑桔的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比例不当,中熟品种过多,成熟期过于集中;加工品种短缺,柑桔中既可加工,又宜鲜食,且耐贮运的甜橙只占20%左右;适合加工葡萄酒的专用葡萄品种不足20%。品种不对路,品质低,加上另外一些原因,从而导致水果出现卖难现象,而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优质水果却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二是水果市场流通渠道不畅。尽管中国比较早地对水果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流通体制改革,放开了市场、价格和经营渠道,付与了生产者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但由于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以及流通秩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水果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影响果农收入的提高,也制约果农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三是初级产品直接上市多,精深加工增值少,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加工业薄弱。中国水果商品化处理起步晚,目前就柑桔而言仅有1.5%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和包装后投放市场,限制了中国水果的出口;中国水果的贮藏能力严重不足,平均仅占水果总产量的15%左右,不能周年应市。中国果品的加工滞后,柑桔和苹果的加工率仅占5%左右,与世界30%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并且缺乏加工专用品种,没有形成加工原料基地。四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科技含量不高,配套技术服务跟不上。

按人均水果需求量,世界每人每年应为75公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水果量已达58.10公斤,基本上达到世界人均的77.50%,湖北省人均水果占有量50.4公斤,只有世界人均的2/3,不论上在国内市场还是省内市场,果品还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水果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2.果树苗木市场分析

本项目的产品之一果树苗木目标市场是湖北省,近年来我省果树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随着果品价格的回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各地发展果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根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新增果园面积6%,即每年将新发展25万亩,另外按照果树平均有效经济寿命期15年计算,每年需要更新发展28万亩,平均每亩果园如按60株计算,每年湖北省果苗市场需求量为3280万株果树苗木,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我省果树苗木需求量将十分巨大。

果树检疫性病虫害比较多,果树苗木不宜远距离异地调运,而目前我省苗木专业生产企业极少,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全省果树发展,熟悉了解各地苗木需求动向,贮备了产业发展中适合湖北省发展的果树新品种,多年来果苗均是供不应求。另外近年来,对优良新品种苗木和脱毒容器苗需求量越来越大,全省有技术、有条件生产这类苗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3.茶叶市场分析:

世界饮茶者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饮茶人数近30亿人,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为0.5千克,比1950年增加1.14倍,其中爱尔兰人均年消费量2.78千克,其次为英国人均量2.46千克,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12千克,日本人均为1.08千克,我国人均消费茶叶为0.4千克,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

世界茶叶消费格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过去传统的饮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发生改变,并向多样化和有益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由于许多西方国家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健康饮料的茶叶声誉日增,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形成饮茶热。

据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48.15%的人喜欢喝茶,42.59%的人偶尔喝茶,9%的人不喝茶。茶叶消费中以绿茶为主,占70.37%,花茶占17.59%,乌龙茶占4.63%。喝茶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27.55%,3-10年的占41.84%,1-3年的占19.39%,低于1年的占11.22%。因益身心而饮茶的占40.82%,习惯而饮茶的占28.57%,解渴的占25.51%,接待客人的占15.31%,交际的占11.22%。对饮茶功效的认识,兴奋提神的占58.16%,降脂的占32.65%,抗癌抗辐射的占23.47%,减肥的占18.37%,其它25.11%。价格的选择,200-500元/市斤的占44.89%,100元/市斤的占22.45%,100元/市斤以下的占19.39%,500-1000元/市斤的占13.27%。

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三杯,那么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而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这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4.茶苗市场分析:

根据目前全省茶叶发展趋势来看,茶苗市场前景看好。因为茶业具有产业链长、市场稳、比较效益高,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中,茶业扮演重要角色,规模面积将持速发展。同时,在茶叶新一轮发展中,为提高茶园素质,各地首推无性系良种,“不是无性系良种不发展”在广大茶区已形成共识。到目前为止,全省已高标准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8万多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3%,茶苗市场潜力巨大。

(三)市场竞争力分析(1)地理优势

项目区位于武汉市近郊,距离中心城区仅30公里,项目区生产的水果主要用于观光采摘及供应武汉市超市、连锁店及果品市场。1小时以内的车程非常适宜于市民观光采摘水果,另外对于供应武汉市场的水果,一是市场信息及时可靠,能及时配送,二是运输成本低,水果新鲜度也好。(2)质量优势

项目区生态条件优势明显,无工业污染,灌溉水质及土壤条件符合无公害果品和有机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业部无公害果品和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项目承担单位长期以来注重果品质量和茶叶质量,研究形成了系列关键技术,项目产品为无公害水果和有机茶,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随着人们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高质量、高档次的水果和有机茶需求量逐年增加,超市、大卖场、连锁店、宾馆、饭店等单位对高档水果和有机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项目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2、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2006-2010年)》

3、中共湖北省委、湖北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

4、《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定》;

6、关于做大做强研究所的意见,鄂农科发(2006)48号。

7、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十一五”规划。

二、项目设计原则

1、全面贯彻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2、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所有经费都用在基地建设上。

3、坚持以湖北省果茶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型转化的原则。

4、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关键性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的原则。

5、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我省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加速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6、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设施、技术人员等条件,建设、改造并完善基地建设。

7、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执行“无害化”的技术

1222324252627环状和自由式相结合,主道线贯穿整个园区,区间道则为自由式或网状。道路分为二级:一级为主干道,5米宽;二级为区间道,3米宽,为工作通道和区域性游览道。

道路规划原则是: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以扩大绿地面积。因地形地貌及功能上的需要,道路可作有目的性之迂回曲折,但必须避免无艺术性之过多弯曲。纵向坡度一般不大于8%,游人步道特殊路段不大于12%;横向坡度一般在1%~4%,呈两面坡,以利排水。道路建设时应预留水电、通讯管网铺设位置。2.园区水利设施建设(1)地埋式喷灌工程建设

喷灌系统由水源工程(包括水泵及动力)、输水管网(包括管道、连接件及其控制设备)和灌水器等部分组成。

水泵及动力:采用65BPZ~D11型,配套动力10千瓦和辅助设施。

管网:进水管用Ф65无缝铸铁管,出水管主管用Ф75PVC管,支管Ф60PVC管,要求主管和支管埋设深度为50cm。

喷头:采用中压中射程类型,工作压力200~500千帕,射程12~20米,拟采用ZY1型和ZY2型二种喷头,高喷(果园)主要采用ZY2型,茶园、苗圃及设施大棚温室用ZY1型。

设计施工时要求无渗漏,无漏喷。(2)蓄水池

为解决园区生产用水、景观用水的供水问题,分别建设1500m3水池2个,3000 m3水池1个,5000 m3水池1个,结构形式为圆形半埋式,池壁采用水泥沙浆砌筑,混泥土现浇,为减少渗漏,池壁采取1:3水泥沙浆抹面,抹面厚3cm。

3、沼气池

采用固定拱盖水压式沼气池。严格按照1984年原国家标准局发布的GB4752~84《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与GB4750~84《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标准图集》和GB4751~84《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与验收。坚持“圆、小、浅”的原则

“圆、小、浅”是指池型以圆柱形为主,池容10立方米,池深2米左右。建池施工时池底、池墙、水压间下部采用混凝土整体现浇,池拱盖及水压间上部采用砖砌。在现浇拌制混凝土时,必须控制水灰比≤0.65,砂子中泥土含量≤3%,云母含量≤0.5%,碎石中最大粒径≤3厘米,泥土含量≤2%。混凝土浇筑工序必须连续进行,间断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浇筑时必须 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4、配套休闲观光配套设施

主入口大门视觉的焦点处可配植高大的四季常青乔木、布置“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招牌和标志物。大门入口左侧布置售票、管理用房,入口中央布置检票及游客进出通道,方便对游客的管理及游客的进出、疏散。生态停车场位于大门口左侧,为了方便交通组织,停车场进出口独立设置,内部交通实施单向行驶。并分别设置摩托车、小车和旅游大巴停放站场。整个停车场要种植常绿的乔木给予遮荫,非硬化的地面用耐踏绿草铺就,不同车位间用不同植物分隔,使停放的车辆掩荫在绿色的“车库”中,尽显生态、自然的丰姿。游客服务中心设售票处、管理处、卫生间等。凉亭,要求是小巧玲珑,四面敞开,通风透光,便于供游人休息和观景。

二、果树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建设

1、现有果园茶园改造(1)土壤改良

首先要进行深翻改土,深翻时期为秋季果实采收后至果树落叶或休眠前,这时正值果树根系生长的第三次高峰期,深翻结合施有机肥进行,可促使根系大量生长,增强贮藏养分的能力,深度一般为40公分,深翻的位置以树冠滴水线为界,内膛进行浅耕,深翻要结合施有机肥进行;坡地果园可采用扩穴深翻,平地果园可隔行或隔株深翻,也可一次性完成实行全园深翻。其次是要搞好果园耕作,深度为20cm,有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除去杂草;第三是搞好果园间作,选择短期矮生,不与果树争水争肥的豆科类、块茎类、药用类的作物种植,杜绝高杆种植作物,充分合理利用光能;第四是合理种植绿肥,及早翻犁、压青,以达到自身解决有机肥的目的。

(2)肥料管理

肥料对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强健树体,增强抗逆抗病能力,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施肥以秋施基肥为主,夏施追肥为辅,在秋季结合深翻施有机肥,在树冠滴水处采取沟施、穴施、环状施或放射状等方法施肥,深宽40~50公分,放射状施肥做到内浅外深,以免损伤大量根系,每株30~50公斤有机肥,配合施用磷、钾肥,次年4月喷0.3%的尿素2次,5~6月份各喷高镁施或者磷酸二氢钾各两次,6月份地下部每株施尿素0.25~0.5公斤。

(3)整形修剪

修剪是对低产果园进行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解决主枝生长不规则,层次不清,主从不明,侧枝分布不均,结果枝组少,内空外密,结果外移,大小年结果现象突出,未老先衰,结构紊乱等问题,达到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和光能的目的。

(4)老果树的整形和高头换接

对一些品质较差的低劣品种采取高接更换品种,在换接前必须加强肥水管理,恢复树势。先对果树进行整形,选择合理的主枝,侧枝和2、3级侧枝进行回缩,形成良好骨架进行换头。高接可以分秋季高接和春季高接,秋接用枝接,春季用芽接,并注意接后管理。

2、低产茶园改造

项目区内现有茶园多为群体种,种植于20世纪80年代,树龄长,管理粗放,导致其长期处于低产水平。建设高标准示范茶园,必须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可采取改造树冠、改良土壤、改善园相和加强管理等综合配套的“三改一管”措施加以改造,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重新种植无性系茶苗,即改种换植。(1)改造树冠

树冠改造以茶树的衰老程度为依据,分别采用重修剪或台刈的方法,重新培养新的树冠,改变衰老状态,提高茶园单产。重修剪:

适用于树冠衰老、生产枝出现枯枝死干或“两层楼”现象,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生育能力的半衰老茶树。剪去树高的1/3~1/2,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树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可以在春茶或夏茶结束后立即进行,保证剪后有80天以上的生长期。台刈:

适用于树冠和骨干枝已衰老,有的骨干枝已枯死,苔藓、地衣丛生,芽叶偏少、瘦弱,且对夹叶占绝大多数,产量极低的衰老茶园。从根颈部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3~8月都可进行,最好在春茶前后立即进行。台刈高度离地面5~10厘米处,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要求切口平滑、倾斜,避免树桩撕裂,滞留雨水,造成树桩枯死,影响发芽。

不论是重修剪或台刈,在改造前应重施有机肥,改造后及时施追肥,及时定型修剪、加强管理和防治病虫害,保证改造后发出的新梢正常生长。(2)改良土壤

主要是通过深耕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加以改良,深耕时间在9~10月进行,深度30~50厘米,施肥以有机肥(农家肥或杂草)为主,配合施生物肥和无机肥料,禁止施用有害垃圾等污染肥料。农家肥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尿、沼肥、堆肥、绿肥、饼肥等;生物肥 以生物活性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以N:P:K=3:1:1的茶园专用复合肥为主。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左右,三元素复合肥或油枯50公斤以上。施肥时先施有机肥,后施化肥,最后覆盖。深耕施肥与茶树地上部分更新(重修剪或台刈)同时进行,如能提前进行则效果更好。(3)改善园相

低产茶园的特征之一是茶树种植密度不足,茶丛矮小,断行缺株。而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经济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迅速提高茶叶产量,更具有直接意义。所以改园应增加种植密度,实行缺株补植。补密时要考虑原有茶树的种植规格,原行距在1.5米以下的,只补株间空隙,原行距在2.5~3米的,除株间补密外,中间应增补一行,地上部分严重缺株的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来茶行是否合理,对未修筑梯级的坡地茶园,应使茶行尽可能改补成等高条列式。(4)改种换植

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换种改植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本项目采取逐步改种换植的方式,将茶园的所有群体改植换种为高产优质的无性系品种,无公害高标准茶园进行重新栽植,最终彻底更新为全新的无性系茶园。改种换植时挖除原来茶树,清理出残根、茅草根等杂物,土壤深翻60厘米以上,然后选用适应本地的无性系良种。

3、无公害果园的建立

(1)小区规划:为了便于果园生产管理和运输,面积较大的果园应进行规划,依地形、大小规划设置小区,个别地块进行土地平整,并配置好道路、防护林等。

(2)抽槽改土:项目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黄壤为主,土壤特征是土层深厚,但比较板结,透气性比较差,深土层肥力较低。为此应通过抽槽改土加以改良,按槽的规格80cm深、80cm宽沿行带抽一通槽,在槽底垫铺树枝秸杆等,回填时表土层填于下层,底土层置于上层,并在回填时每亩施入5000公斤有机肥和300公斤磷肥,土与肥拌匀。

(3)优良品种选择: 果树为多年生植物,定植后一般要生长十几年至二十几年,特别是栽后几年才能结果,因此在树种、品种选择上必须注意。本项目选择40个左右能代表现代果树发展的优良品种,并在熟期结构结构上重点选择,做到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有果实成熟。

(4)配置授粉树:大多数果树品种特别是落叶果树均是异花结实,因此建园时要根据不同的品种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配置授粉品种的原则是花期相遇、花粉量大、熟期基本一致、经济性状优良,一般来说桃、梨、李等按2~4:1,猕猴桃6~8:1配置授粉品种。(5)定植技术:落叶果树宜秋季定植,常绿果树可以采用春季定植,按照预定的株行距,在定植点上挖定植穴,苗木定植时要使根系舒展,根系不得直接触土壤中的肥料,嫁接口露出地表,栽后要注意浇足定根水。

4、有机茶园的建立(1)园地规划

小道路网:干道:6公顷(90亩)以上茶园要设置干道,路宽6米,路坡小于6度,弯道半径不小于12米。支道:各片茶园间联络,路宽3米,坡度小于8度,弯道半径不小于10米。步道:连结上下层梯层要疫步行道,路宽1米,路坡小于15度。环园道:在茶园四周设环园道,路宽1.5米。(2)园地开垦

清理地面,将地面零星树木、杂柴、荒草、乱石和草地等清理运出园外,凡在规划中园地四周道路,水沟两旁属于防护林带的树木都应保留。缓坡茶园开垦的关键是深耕改土。开垦深浅对茶树的生影响极大。深垦深度根据土壤性质而定,土质疏松深厚,深垦深度可稍浅些,土质浅薄结实的,应深垦60cm以上。对于从未垦植过的生荒地,就分初垦、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一般要求达60cm以上,深翻后,不必打碎土块,以利于蓄,熟化,提高土壤深耕效果。平地和缓坡地的开垦,可进行等高条植。在开垦时,按等高方式由上而下进行,同时宜采取初垦与复垦结合进行的方法。即先全垦30cm厘米左右,后规划好的等高茶行,深挖60cm的种植行。清除草根、石块,整细土壤、下足基肥。(3)茶苗定植

定植时间:选择茶苗休眠期的晚秋和早春,秋季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春季以立春,雨水前后为好,晚秋定植地下部生长旺盛,生根快,来年好越夏。

规格及茶苗用量:单行品字型种植行株距(1.2~1.5)米×(0.3~0.4)米,每丛种2~3株,亩植茶苗3000~4800左右。同时要注意早、中、迟茶的比例配置,一般为1:3:2为宜。

定植方法:划行,按预定行距,平地茶园,按直线划行,根据已划行,在全垦30cm基础上挖深60厘米,宽40~60厘米的种植沟。挖沟时,表土放边,底土先回沟底,然后下有机和磷肥,土肥混和后,再填上细土即可栽茶。要求亩施有机肥100担,饼肥200公斤,磷肥80~100斤。如有机肥少则适宜在20~30厘米的浅表土层集中施用为好。茶苗定植:茶苗根茎部入土深2~3cm。品字型种植。定植时茶根要自然伸展,载后覆土压实,盖一层松土,保持10cm浅沟,再浇水,铺草覆盖。

5、果茶园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坚持以改善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适当间作、铺草等措施,控制和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及杀菌剂等。注意保护的害虫天敌有:蜘蛛、寄生蜂、捕食性螨类、瓢虫等;对发生的病虫害尽可能使用天敌防治或喷施生物农药,如柑桔红蜘蛛通过挂捕食螨,达到以螨治螨的效果;对茶园的主要病虫防治采取:防治茶毛虫用苏芸金杆菌(Bt),防治茶尺蠖用1×1010PIB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液,防治茶饼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用庆丰霉素等效果较好。(3)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包括人工捕杀和诱杀两种。目标大或危害症状明显的害虫,采取人工刮除的方法防治;对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利用灯光诱杀如频振式杀虫灯,对有趋黄性的害虫采用黄虫板诱杀等。(4)合理使用农药

果茶园病虫害在采用其它方法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用化学农药防治,具体应掌握以下几点原则:高效低毒、低残毒;药效期短;选择性强,对天敌相对无害,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合理选择优质农药品种,并交叉使用;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浓度,以延缓害虫抗性的形成。

三、工厂化育苗技术

1、果树容器无病毒育苗技术

本项目果树容器育苗主要是针对柑桔苗木,其它苗木仍然主要采用常规方法繁育。柑桔容器育苗作为一项新兴的育苗技术,由于其技术含量高,育苗周期短,缩短育苗周期半年以上,且移栽无缓苗期,成活率高,提早一年结果,可亩增收200元,经济效益明显,日益受到柑桔产区的欢迎和采用。柑桔容器无病毒育苗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将人工配制的营养土装在一定大小的容器中,通过基质消毒排除病虫及杂草危害。

(2)在容器内栽植无病毒砧木,待砧木长到一定粗度后,采用无病毒接穗进行嫁接。

(3)检查成活率、补接、解除薄膜。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从嫁接后到抽梢所需时间一般为30天左右,应及时解除薄膜;未成活者用同一品种进行补接。

(4)剪砧、除萌、扶直。腹接的苗木应剪砧,剪砧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剪砧在接芽成活后于接口上方10~15厘米剪去上部砧木,待第一次梢停止生长后从接口处以30度角剪除余下砧桩,此次剪口必须光滑。砧木上抽生的萌蘖应每7~10天削除一次,忌用手板,及时除萌利于接芽生长。有的品种抽枝披垂(如温州蜜柑),在第一次剪砧后需要扶直,可用薄膜带等将新梢捆于砧桩上,第二次剪砧后应立支柱扶直。

(5)摘心、整形。当嫁接苗长至40~50厘米时应摘心、整形,摘心后促使在30~40厘米处抽生分枝,摘心高度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摘心前应施足肥水促抽发枝。分枝抽生后除留3~5个方向分布均匀的外,其余剪除。

(6)肥水管理。肥水管理应以勤施、薄施腐熟人畜粪肥为主,辅以化肥,以满足苗木生长需要的养分条件。

2、茶叶工厂化育苗技术(1)育苗流程图

品种资源驯化→分生组织切片→脱毒炼苗良种培育→无菌组织培养植株→无菌扩大繁殖→脱毒种籽、种苗→大田全生态保护栽培→产品→无菌保鲜包装→商品→市场(2)生产线工艺流程图

设施供暖→降温→通风→补光→遮阴→环境控制

多种喷灌→滴灌→施肥→水肥控制管理

苗床→循环风机→耐控气→CO2发生器(3)温室大棚设计

①温室结构:为连拱连跨,柱间距4m,柱高3.5m,跨度8m,深52m,檐高3.5m,间高5.2m,材料采用热处理镀锌钢管。

温室覆盖材料为无滴长寿膜,厚度为0.12mm,顶开天窗,开窗幅度为450,悬窗宽度为2m,天沟下设冷凝水回收。承受风载荷:≥30m/s 承受雾载荷:≥25kgf/m2(10cm厚)作物载荷:≥18 kgf/m2 散热能力:≥500-600k/h.m ②屋顶喷淋系统

选用PVC和PET管,包括所有配件,连接材料和泵组。③灌溉/施肥系统

配置VOCOM计算机控制的灌溉,混合罐、自动控制PH值和EC值,每套装置配有肥料罐及PH调节槽、水箱及吸水管,EC及PH二次测定装置,砂滤器(VOCOM),泵、调节泵阀、流量计组成。吊管选用Ø4~Ø5mm,支管选用Ø8~Ø20mm,主管选用Ø32mm,壁厚2mm的PE管,微喷头间距选用2.8~3m,工作压力0.18Mpa左右,单相供水泵流量8~12L/h,要求抗堵塞性能好,微喷头射程直径为3.5~4m,微喷头喷水雾化要均匀,布置时采用两根支管间距为2.6m把膨胀螺栓固定在棚长度方向,距地面2m的位置上,将支管固定,把微喷头、吊管、弯头连接起来倒挂式安装上微喷头即可。(4)运苗车与育苗床架

运苗车包括穴盘转移车和成苗转移车。穴盘转移车将播完种的穴盘运往催芽室,车的高度及宽度应根据穴盘的尺寸、催芽室的空间和育苗数量来确定。成苗转移车采用多层结构,根据商品苗的高度确定放置架的高度,车体可设计成分体组合式,以利于不同种类园艺作物种苗的搬运和装卸。

育苗床架可选用固定床架和育苗框组合结构或移动式育苗床架。应根据温室的宽度和长度设计育苗床架,育苗床上铺设电加温线、珍珠岩填料和无纺布,以保证育苗时根部的温度,每行育苗床的电加温由独立的组合式控温仪控制;移动式苗床设计只需留一条走道,通过苗床的滚轴任意移动苗床,可扩大苗床的面积,使育苗温室的空间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以上。育苗车间育苗架的设置以经济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种苗产出率,便于机械化操作为目标,选材以坚固、耐用、低耗为原则。

四、茶叶加工厂及茶叶加工技术

1、基本要求(1)选址要求

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离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l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厂房基本要求

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1x以上。加工厂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照明、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3)其它要求

灰尘较大的车间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室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10mg/m3。

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

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3m的安全距离。

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 dB。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4)对加工人员的要求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均要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能上岗;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车间不可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2、基本生产流程(1)基本生产流程。①从鲜叶加工流程

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

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 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 鲜叶-萎凋-干燥-白茶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 ②从茶叶生产加工流程

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 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 ③精制加工

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 ④分装加工

原料-拼配匀堆-包装

3、必备的生产设备。

⑴ 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⑵ 红茶生产必须具备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⑶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

⑷黄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和干燥设备。⑸白茶生产必须具备干燥设备。

⑹黑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和干燥设备。⑺ 花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和干燥设备。⑻ 袋泡茶加工必须具备自动包装设备。

⑼紧压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

⑽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必须具备筛分、风选、拣梗、干燥设备。

⑾ 分装企业必须具备称量、干燥、包装设备。

五、果树设施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果树设施栽培分为促早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生产上以促早栽培为多。促早栽培一般选择果实发育期短、需冷量低、树冠小的品种;延后栽培一般选择果实贮藏性较差的优良鲜食树种,品种则一般选择外观与品质俱佳的优良晚熟、极晚熟品种。如桃树促早栽培可选择超红珠、丽春、早凤王等;延后栽培可选择中华寿桃、保田冬桃等,葡萄设施栽培可选用玫瑰巨峰、玫瑰露、蓓蕾、新玫瑰、先锋、龙宝等。

2.栽植

(1)栽植方法:

树种主要有桃树、杏树、葡萄、梨树,其中以桃树栽培为多。栽植密度:桃树株行距为1—2m×1—2m,杏树为1—2m×1—2m,葡萄双行立架株行距30—40cm×50—200cm(宽行200cm、窄行50cm),葡萄单行架株行距50—60cm×300—400cm。

树苗的栽植可采取先栽树苗后建棚室或先建温室后栽树苗两种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在挖定植坑前要增施有机肥并深翻改土。因果树品种一般为异花授粉,所以在栽植苗木时还需配置授粉树,授粉树与主栽品种要花期相遇,比例为1:2—4,一般一个棚室内栽2—3个品种即可。

(2)栽培管理

施肥:苗木栽植后,第一次追肥在新梢长15cm时,株施尿素100—200g,48小时后浇水。第二次施肥待新梢30cm左右时,追施N、P、K复合肥,株施300—400g,距苗木周围30cm开沟施入。根外追肥,每次结合喷药,7月中旬以前加喷尿素300倍液;7月中旬后加喷磷酸二氢钾300倍液,促进枝条生长、成花。9月下旬—10月初,亩施5000公斤农家肥。

浇水:定植后浇透水,苗木成活后每隔15天左右浇一次水,7月中旬后停水。雨量大时,注意排水,如干旱,待中午桃、杏的叶片打蔫时,再浇水,利成花。

夏剪和冬剪:树与树交接面不超过30%。夏剪做好摘心工作,9月上旬将全部新梢生长点摘除,立秋后对新梢拿枝软化,角度80—90度,促成花。冬剪时以疏为主,去掉无花枝、交叉枝、直立枝、并生枝,株留15-20个有花枝。

化学控制,促进成花:生产上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多效唑、PBO、比久等,桃、杏树栽植当年,新梢长到40cm左右时,或7月中旬左右喷施15%多效唑200倍液,连喷2—3次,间隔10天。葡萄花前10天喷比久200倍液,或花前10天连喷比久300倍液2次,间隔5天。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蚜虫、红蜘蛛、潜叶蛾、黑星病、穿孔冰等。

扣棚覆膜:扣棚主要考虑果树自然休眠的时间、设施性能、当地春季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果品计划上市时间等。在陕西关中地区,桃、杏、葡萄的设施栽培,简易塑料大棚应在1月中旬左右扣棚,有后墙的日光温室应在12月中下旬扣棚,凡采用草帘、毡被等保温的扣棚时间可以适当提前,有加温设施的完成休眠后即可扣棚。如果没有保温设施或可靠的技术保证,不应过早扣棚,如果遇到突然降温应及时采取灌溉、临时加温、加盖棚膜等防冻措施,以防发生冻害而造成损失。一般10月中、下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7—10℃时,即可为日光温室果树覆膜。如果此时来不及扣棚,也可在日光温室果树达到需冷量时,覆膜升温。塑料大棚果树覆膜时间,一般为当地气温稳定通过-3℃时,也可根据果树露地开花时间向前推80天左右。简易日光温室和覆盖草帘塑料大棚覆膜盖帘时间为,露地果树开花时间向前推100天左右。覆膜后,即可进行升温管理。

第九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产品有水果、茶叶、果苗、茶苗,项目建成达产后400亩果园可年产水果600吨,实现产值180万元,300亩茶园可生产茶叶45000公斤,产值180万元,200亩果苗繁育基地可年生产各类果苗150万株,实现产值225万元,100亩茶苗繁育基地可年生产无性良种茶苗600万株,实现产值90万元,50亩设施果茶园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达62.4万元,总产值737.4万元。

本项目按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对项目规范经财务经济分析说明,该项目内部收益率10.49%远大于5%的行业折现率,说明此项目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投资利润率20.75%,投资净利率较大;静态回收期为6.65年,动态回收期为7.66年。说明该方案在项目运作时间不少于7.66年(其中:建设期2年,经营期5.66年)的前提下,具有财务可行性。本项目着重从销售产品收入,固定投资和变动成本三个因素进行灵敏性分析,说明销售额的增减变化对该项目的影响最大,因而若要执行该项目,一定要加强对产品的销售。其次,变动成本的增加对该项目的净现值减少也有一定影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销售费用三方面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与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结合,加以合理调控。

二、生态效益

果茶等经济作物,具有庞大的根系,对土壤覆盖和固定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土壤肥力,调节地方性小气候。

通过开展果茶生态示范基地建设,种植生态防护林,配套沟路设施,培养丰产树冠,既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带动全省更多地方对果茶等经济植物和生态林木的种植,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和郁闭度。通过辅草、耕作、施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果茶园由于能发挥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可净化各地江河流域水质。同时由于合理的植被覆盖,能明显降低山区土壤表层温度,缓解山地果茶园容易发生旱害的矛盾,稳定实现高效益,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三、社会效益

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适合全省应用推广,金水柑、金水梨等多个品种曾在全省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仅当阳市种植的6万亩金水柑,年产值近3亿元。通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实地感受示范园区高效益后,能够较大幅度带动我所果茶新品种应用推广速度。以每年1万亩的应用推广速度计算,投产后每年的社会效益将以近5000万元的金额递增。

农业免税之后,果茶经济作物能够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已成为山区富民的朝阳产业,对于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北省农科院金水地区种植的果茶经济作物和现代化养殖设施,是各大、中、小学最好的培训、教育、实习基地,现每年接待学生近5000人,学习时间最长达1年。示范园建设完成后,将拥有更好的实习条件和食宿条件,能接待更多人员学习、参观,年接待能力将突破10万人,具有极强的社会服务潜能。

第十章 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

成立由湖北省发改委分管领导牵头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项目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湖北省农科院院长任项目主持人,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所长任项目主要执行人,共同抓好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建设管理

1、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2、成立项目建设工程指挥小组,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指挥长必须深入工地,了解掌握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严格控制资金使用和人员调配。

3、严格抓好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度。按照规定对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项目工程监理。

4、经常召开现场督办会议,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吸取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坚决杜绝工程隐患,严把工程质量关。

5、项目资金同单位配套资金一起单独建立银行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专项管理,并由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工程核算和报表编制。

三、项目运行管理

1、为确保项目工程正常运行,必须实行建管并重,巩固开发成果,确保该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本着“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专业管护和群众管护两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出统一、规范化科学管理养护、运行制度。真正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确保发挥工程的长远效益。

2、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机制创新,打破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成立湖北硕果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一套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运行机制,把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引入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

3、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必须确立龙头企业在湖北省农科院指导下的经营主体地位,增强园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科技培训的社会效益。

4、公司同研究机构有机结合,建立与果茶产业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拥有自己完善高效的科技研发体系,健全的技术推广辐射体系以及人才与技术培训体系,稳定的研发团队、推广队伍以及技术依托单位,以增强园区自身的研发与推广能力,确保园区技术来源及其先进性。

5、人才引进和聘用制度上,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观念,吸引大批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增强园区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使园区逐步形成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品种、新科技企业,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第十一章 结论

1、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符合现代农业和我国社会主

第五篇: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内设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选址在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双峰一带,从而设计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6大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一号楼为陈列大楼,设5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中国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史,茶萃厅展出中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样品,茶具厅展示中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茶事厅介绍种、制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俗厅介绍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反映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二号楼用作外宾接待和学术交流。

三号楼设6个不同风格的茶室,供参观者品尝各茶系的饮茶风味。

在四号楼,参观者可以欣赏到古今中外的茶艺和茶道表演。馆内建筑具江南园林特色,曲径假山和周围茶园相映衬,把参观者带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围之中。

所处地段:中国茶叶博物馆是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

参观人群:一般中小学生、老人参观较多。

评价:中国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东毗新西湖,四周茶园簇拥,举目四望,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博物馆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营造出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下载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英山县建设“中国茶叶大县”写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

    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师带我们到中国茶叶博物馆游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甜甜的微笑,开心极了。 走进展厅,就看到褐色的墙壁上有一个大大的茶字。有许......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32.26万吨,同比上升6.66%,金额9.65亿美元,同比上升23.08%,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茶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绿茶出口25.74万......

    中国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一、中国国内的茶叶市场基本概况以1984年为标志,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才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国内茶叶市场的开放是在茶叶产大于销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中国国内茶叶内销市场,与其他商......

    中国茶叶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茶叶行业研究报告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种植面积和位居第二的产量,国人对饮茶情有独钟。 2004年12月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2003年《全球茶叶生产报告......

    中国茶叶博物馆参观记

    中国茶叶博物馆参观记四(3)中队 韩方欣“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你听说过这句诗句吗?这是出自于齐己的《咏茶十二韵》。上个星期三,我们来到了中国“茶......

    中国茶叶十大商业模式

    中国茶叶十大商业模式 中国茶的战略困境是冰火两重天:一小部分中国茶的深度嗜好者,大部分现代人并没有将茶当做生活必需品,反而被咖啡、立顿茶这些非中国茶饮品替代了。中国茶......

    十八大建设绿色中国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