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者:张拔玲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第二篇:论文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缺乏研究问题的辨识与界定能力
选题是确定实践问题的内容选择,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后面环节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选题环节,目前通常由专业教师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根据现实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来拟订,或者由大学生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的。学生不直接参与选题,不是自己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科学问题,导致 大学生缺乏科学问题的辨识能力。表现在选题时常 常是选择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明实质,找到一些伪问题来研究,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创新观点。如《某产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学生往往集中于市场竞争战术的分析,对营销手段、广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费了大量篇幅,到了“战略” 研究,却一笔带过,忽略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创新等竞争战略问题,从而缺乏对问题的辨识和研究范围的界定。目前,在我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学习,以学习的知识为中心去找问题,而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中心,形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集合,这也是我们常讨论的系统工程,是把社会系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集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大学生目前恰恰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辨识和以问题为中心来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缺乏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论文结构和问题功能分析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问题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为什么?”谈到论文,很多学生对论文整体模糊不清。缺乏毕业论文问题的实际认识与分析 能力。选题意义是什么?问题的结构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对这些问题没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决问题从哪里开始。找不到专业知识和理论对问题的解释,更难形成自己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问题和科学表达问题能力下降,突出表现在论文谋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问题的逻辑结构,无能力进行问题的系统分析,写出来的论文令人无法判断其问题的系统结构,论点与论据偏离,归纳演绎等混乱,立论、本论和结论无法统一等。
3.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的系统思考
大学教育在理论学习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点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不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缺乏针对实际问题来综合集成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以问题为中心来综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在虽然学生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常常无法发现现实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够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
4.缺乏研究问题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建立起变量、参数之间确定的关系,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建模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成为大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关系统理论的指导,集成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欠缺,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没有能力构建所研究问题的模型知网CNKI论文检测系统万方相似度580202论文查重维普数据库期刊发表职称。
5.缺乏搜集资料的方法与手段
不会搞调查研究对于选题的资料收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查阅期刊、借阅图书或查询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得第二手资料,不注重实地调查,没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撑,无法形成对选题准确定位,导致论文不符合实际,也无法形成切实的论证,毕业论文既没有理论意义也无实践意义。直接观察法是指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例如,在进行商场调查时,调研人员并不访问任何人,只是观察现场的基本情况,然后记录备案,一般调研的内容有某段时间的客流量、顾客在各柜台的停留时间、各组的销售状况、顾客的基本特征、售货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的调查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石,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占有和文献资料收集 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
第三篇:《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 《统计学》作为财经院校各财经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一门数据分析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根据《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统计学 教学实践 财经专业
随着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有效挖掘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已逐渐引起国内外政府机构及学者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关于大数据科学研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统计学作为一门数据分析学科,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建立统计模型、量化分析、总结和预测,探讨研究对象的数量规律及其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具有统计学基础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由于统计学涉及的理论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比较多,通常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比较难以掌握和学习的课程。结合自己对财经类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在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适合金融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等财经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如何解决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分析人才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输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背景下,虽然多数教师坚持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黑板板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容量过大,讲授速度过快,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统计学内容在重点部分常常涉及较多公式和概率统计定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使得讲课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不能理解具体内容,仅仅会记忆理解,熟练地套用计算公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只注重应用表面,缺乏理论深度
财经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入手,简单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回归、统计推断等内容。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推理以及前后知识在数学上的联系缺乏讲解,使学生不能理解到所学知识的本质,仅仅会依葫芦画瓢地应用,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方法单
一、创新不足。有些财经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更是将统计学与概率统计同一学期开设,使得统计学课程的内容缺乏概率统计中的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等假设检验的基本知识,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所学内容。
3、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讲授统计学的教师队伍近几年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一部分统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理想,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财经类院校讲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主要以经济统计、数量经济学等财经类出身教师为主,缺乏数学专业科班教师,使得课程内容的设计仅注重应用,缺乏相应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撑,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4、统计软件与统计案例缺乏有效结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会用统计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分析能力已成为每个学生必经的阶段,计算机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现实中,虽然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注重统计方法的应用,但是由于统计学知识繁杂、课时安排普遍过少、开课班级过多等原因,导致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过少。尤其是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统计学》课程设计基本以54学时为主,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仅可完成理论教学,缺乏用spss、sas、r软件等统计软件进行实际问题处理的实践教学。
5、统计分析方法与学生专业知识缺乏有机结合
统计分析方法与学生的专业脱节,教师从概念、公式、定理等方面讲授完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后,往往无法从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与实际的经济、金融、管理等内容相结合设计统计案例,或者完全缺乏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统计案例,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给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讲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标准差时,可以结合股票投资的例子说明标准差度量风险的应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统计学》教学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要求统计学教师必须加强专业学习,及时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输知识,还要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统计教学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地展示统计过程和分析应用,通过实际的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与学生互动,及时设置统计理论与实际数据分析相关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各财经院校要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定期或定期举办统计学授课经验交流会或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一流大学举办的课程培训或进修,为教师提高授课技巧创造有利条件,并注意吸收高学历、高学位的统计专业人才充实到统计教师队伍以提高统计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多媒体教学课堂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课堂讨论”、“理论与案例结合”等形式多变的授课方法,以达到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主动思考的更好教学效果。虽然各种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融入课堂,以快速掌握课堂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内容丰富、所含内容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图文并举形象生动地展示课堂内容,已经成为主流教学手段,但是仅用多媒体教学,忽视黑板板书教学,会使得课堂内容含量过大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特别是统计学课程内容涉及较多数学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不用板书进行严密的推导,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3、积极引进数学专业教师,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财经类院校要积极引进数学专业出身教师担任统计学教师,讲授内容上对所涉及的数学理论进行适当的推理证明、补充最新统计方法并适当深入讲解理论在实际应用时的重要性,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财经院校非统计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并为实现数据处理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打下较好的基础。
4、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软件应用实践教学
财经类院校开设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数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其专业实际问题提供方法论基础。而统计学正是以经济、金融、社会等实际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软件直观处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因而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选择spss、sas或r软件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独立处理大数据问题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5、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统计学》是一门侧重实际应用的方法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以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主要是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期末闭卷考试并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当学生遇到具体的实践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处理。因此,有必要对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将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从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改成由平时成绩20%、软件实践30%和笔试成绩50%三部分构成。笔试考核内容突出实用性和工具性,可设置开放试题,重在考核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定理或公式,考查学生综合利用统计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统计学知识,又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
三、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具有扎实统计基础的数据分析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统计学》作为数据分析方面重要的基础工具课程,对于财经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将来从事金融、管理、经济等行业数据分析相关专业工作十分重要。因此,要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不仅要努力钻研统计基础知识,探索新的统计授课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勇于探索适合不同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编写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的教学案例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探索,切实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革已有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348)。
第四篇: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撰写参考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撰写参考
标准5师资队伍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
一、数量结构方面
1.现有20位专业专任教师并非全职从事中学英语师范专业教学,其中的30%还需从事英语(商务/翻译专业的教学工作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其中有2位还需担任行政管理工作。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偏低,35-45岁之间的专业专任教师大部分是讲师,其中一些亟待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
2.专业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在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理论的同时,对基础(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因而,在听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知识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反向设计教学、正向实施教学的逻辑体系尚不成熟,在知识理论教学与“一践行三学会”中的“三学会”之间缺少密切的联系,操作性不强。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因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学基础教育实践经验有所缺乏,再加上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案例教学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多的提升空间。
3.本专业专任教师作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但(在“二胎”政策以及一部分教师需要在职学历进修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举措很难落实到位,大类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与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协成度不高,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教师人数不足。
二、素质能力方面
1.师范生定参与伙伴学校的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但系统性不够,对参与上述活动和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经验总结不到位,因而在反哺校内教学上没有能够起到理想中的作用。业已有效建成的校内导师和伙伴学校老师的双导师制下的各自职能划分尚不够明确,双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在邀请伙伴学校教学骨干与本专业教师为师范生联合授课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教务部分和质管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建构了学生评教制度与标准,但实施于英语师范专业的细则不够明确,基于英语师范专业特殊性的学生评教制度与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没有另立对于兼职教师的评价制度和标准,学生满意程度对兼职教师没有形成足够的约束力和激励性。
3.学院尚未形成严密的将专业专任教师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及应用科学研究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顶层设计,因此,上述学术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在坚持学生中心和促进持续改进方面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4.在专业专任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指导方面,系统新不够,指导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实践经历方面
1.对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学懂、弄通、研透上功夫不足:学、弄、研所在大多在毛,皮鲜有深触。
2.虽然从事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能积极主动地长期在中小学兼职服务,但集中一整年时间的中小学教育服务尚是空白。
3.教师在兼职服务间指导、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性强,但系统性不够,因此,其研究成果在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方面有些乏力。
四、持续发展方面
1.学英语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相对滞后,而且在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也没有完全厘清英语师范专业师资与大类英语专业师资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建设上着力点不够精准。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待于进一步去分化、合理化,尤其需要将评教结果与绩效分配更密切地挂起钩来。3.学院与周边地区中小学的“协同教研”要向深度发展;“单向聘任”转向于“双向互聘”的有效机制亟待构建;“角色互换”还没有过渡到明确的“岗位互换”。
4.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规划性不够;培训前与培训后教学效果分析比较尚没有形成规范。
5.专业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督导评价的结果往往存放在卷宗里,并没有形成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一、数量结构方面
1.在2018年秋季学期,严格按照师范生培养的生师比要求,根据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并结合学校英语师范专业招生规划愿景,全面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顺应动态发展规律的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职称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理,双导师制下校内校外导师协同一致,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与学科课程教师比例恰当、配备合理、互居融通、轿厢发明的英语师范专业队伍。2.在2018-2019学年,组织教师集中进行5个专题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并辅之以相应的调研活动
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
二、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八个首先”、“四个回归”的讲话;
三、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冬生题为“用好认证标准,提高培养质量”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有关师范专业认证的辅导报告要义;
四、基础(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规律。通过上述学习、研讨和调研,在进一步深化使命感的同时,提高课程设计的体系性、理论教学的逻辑性、实践教学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效果的可检测性。
3.为了进一步加强海外研修、有效开展为期一年/人的基础(中学)教育在岗实践(服务)研究,以及双导师制下的校内外导师团队合作性在职在岗联合研究/修,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2018年秋季学期,出台《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培养和研修计划》(2019-2010),在报请学校教师教育学院和人事处批准后执行。
二、素质能力方面 1.在2018-2019学年,持续开展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在总结前一个阶段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精准发力,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做到在教师个人自查自纠、院系合力督促整改的同时,树典型立标杆,进一步弘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正风正气正能量。
2.在2018-2019学年,精准对标学校“五位一体基地”建设规范和要求,在完善学院与地方中小学联合构建的伙伴学校计划的同时,提升英语师范专业师生双方的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的双向能力;以联合签署的文件的形式开放式固化双导师制下的职责;2015级英语师范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全面实施双导师指导制。
3.在2018年秋季学期,出台《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评教制度》与相关的实施细则;与此同时,经过与伙伴学校磋商,形成《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兼职教师评价制度和标准》,切实提高学生满意程度对兼职教师的约束力和激励性。
4.在2018年秋季学期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设立“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专项基金”和《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教学设计奖励办法》。5.在2018年秋季学期,全面和系统构建《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指导方案》。
三、实践经历方面
1.在2018-2019学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颁发,在学院和TESOL团队这两个层级上,集中开展2次“新课标”学习研究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 “我与新课标的距离”主题活动;在上述两项活动结束之际,举行师生联合报告会,已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举措。
2.在2018年秋季学期,召开外国语学院双代会,提请会议讨论通过“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小学兼职服务条例与绩效奖励办法”,以座位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补附件。
3.在2018年秋季学期,通过与伙伴学校磋商,形成《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兼职教师过程性指导实施办法》,以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全过程指导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持续发展方面
1.在2018年秋季学期,为了彻底消除英语师范专业教师与大类英语专业教师之间的模糊地带,加强英语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做好数量与结构方面的整改措施1的同时,将TESOL团队重组为师范英语系。
2.在2018年秋季学期,根据学校教师教育学院有关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标准予以细化,并争取在年内就将之与学院的绩效分配方案相挂钩。
3.在2018年秋季学期,全面构建与实施学院与周边地区中小学的“协同教研”、“双向互聘” “岗位互换”制度,并立即予以实施。
4.在2019年春季学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培训前与培训后教学效果对比表,逐步成熟后,形成规范。
5.在2018-2019学年,全面建成英语师范专业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效果评价平台与评价实施细则,以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的提升。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教学方法的和手段的变革。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能将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具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教学;问题 【正文】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学校已经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入课堂必然会有一个适应期,另外,教师和学生观念必须真正的转变,因为这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且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教学若使用不当,会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能。而很多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并没有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原因之一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在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使用它,才能发挥它在教学中正真的作用。
一、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每堂课都应当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习惯的培养,乃至品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课堂教学。不管传统教学还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进行。过去,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因素。现在,随着教育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然有不少教师,教学老一套,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然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法,换汤不换药,自己一个人常唱独角戏,只管击键讲解,把学生放在一边,师生很少交流,致使学生失去兴趣而说话、打盹、睡觉等。另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些教师只关注中上等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对差生关心不够,如问题设置针对中上等学生,回答问题也只照顾中上等学生,整个课堂只是面向中上等学生,而把差生放在一边,这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
不少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2]。如教学中常发现一些教师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图文出现的方式不断变化,各种声音轮番上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课件就根本达不到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没有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多媒体使用中,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手段,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无形中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时,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传统手段有其优越性。如教师板书逐渐被多媒体投影代替是教师使用多媒体中的常见现象,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记”,因为多媒体的转换比较快,记笔记就会耽误听课。为了扩大课堂容量,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常把重要的方法,结论等课前直接输入电脑,上课直接打出。这样做看似节约了时间,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与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
四、课堂中走马观花,课件制作哗众取宠
不少教师反映,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初期,学生热情高,兴趣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媒体应用的增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减。通过对学生调查及观察发现,不少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进程明显加快,使学生应接不暇,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思维跟不上,笔记也跟不上。其次,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精彩,花费许多精力从各种渠道搜集了不少生动的画面,剪辑了丰富的影视材料,这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都有鲜明的效果。但遗憾的是,教师在运用如此精彩的课件上课时却忽视了画面本身的作用,播放画面走马观花,不对画面内容作充分的深刻的解读,这样怎谈得上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呢?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制作应用高难技巧,每制一个课件,常常要花费几天时间,这在讲时间、讲效率的今天是不足取的,同时也违背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画蛇添足,无意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对多媒体的技术管理水平低下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了幻灯片进行课程内容的展示。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有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故障,面对这些技术故障有些教师就会束手无策,处在被动的状态,导致课堂中不能正常的进行教学。
就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提出来了一下的改进措施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明确教学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面对计算机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课件设计上多下功夫,多进行课件修改
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一定是视频或图片多的课件,而应当是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具有清晰的教学脉络,配以恰如其分的相关资料,加之适当的表现手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课件。另外,要不断的改善课件质量,最好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使用后不失时机的进行总结,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够完美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课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和教学质量相联系,所以花适当的精力在课件设计上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一定是视频或图片多的课件,而应当是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具有清晰的教学脉络,配以恰如其分的相关资料(可以包括一定的故事记载、图片资料、视频信息等),加之适当的表现手法(如动画设计、声音效果等),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课件。达到这种效果必然要求使用者对教学内容相当熟悉,如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是不同的人员,那样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事实上,使用多媒体并不会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相反,一个成功的课件是教师和相关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三、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在内容的编排上, 图像、声音等给予学生的刺激, 应尽量选择有效的信息形式, 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和信息。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教师要避免成为“放映师”, 首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在课上的角色,虽然有了多媒体这个帮手, 但教师的作用还是至关重要的,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
四、课堂教学和活动相衔接,注重强化交互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人机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6]。人机之间的“交互”是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形于一体,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这种交互性,使操作者能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其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
现代教学媒体的冲击,以及多媒体的运用逐渐的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的方式。首先,之前一些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并不会运用其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的培训方式来增加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另外,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只有不断的增加这些知识的学习,扩充自己的对多媒体专业知识的认识,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佳水平。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逐步形成课件制作的规范和模版,逐渐改善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创造性地制作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的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就一定会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真正成为教学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