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影视服务建设工作计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广播影视服务建设工作计划。全年工作紧紧围绕“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奋斗目标,着力开好头、起好步,将2011年确定为“规划启动年”和“基础建设年”,按照“1246”的总体8.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宏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规范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宏观管理,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充分发挥全市舞台艺术创作组织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美术创作专家组的职能,定期发布年度创作选题,对新创作品进行论证评审,严把艺术作品创排立项关;着眼于向基础、长远的项目倾斜,健全完善重点创作项目专项资金资助、扶持激励机制,发挥好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考核管理,做到与演出场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挂钩;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为文艺评论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发挥好文艺评论在引领艺术创作价值和审美取向、提升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纠正不良创作倾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工作计划《广播影视服务建设工作计划》。
三、集中精力办好一批重大文化活动,展示好直辖新形象
9.办好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和第三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全力做好方案细化、项目引进、嘉宾邀请、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两大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成果、办出效益。
10.办好第三届西部动漫文化节。力争在参展企业数量、展场规模、展位数量、成交金额、品牌打造等方面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让“东有、西有”的格局更加凸显,努力将西部动漫文化节打造成引领中国西部动漫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11.抓好五大传统节庆文艺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元旦前后,组织开展传统节庆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传承和丰富传统节庆文化,丰富市民节日文化生活。
四、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推动广播电视更好的服务基层服务社会
12.加强舆论引导和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宣传管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大、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委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第二篇:广播影视工作计划
200x年,是党的xx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全省广播影视深化改革、推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委宣传部的要求,根据全国广电局长会议、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XX年全省广播影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的战略部署,围绕省委提出的“开好党代会,迎接xx大”的工作要求,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确保安全播出,加强广播影视行政管理,积极推动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广播影视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xx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结合行政职能和工作任务,200x年全省广播影视工作的总体安排是: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工程,抓好三件实事,推进四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xx大和省党代会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和省委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xx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按照省委提出的“开好党代会,迎接xx大”的要求,学习、宣传、贯彻xx大和省党代会精神,是今年广电战线的头等大事,必须作为贯穿全年广播影视工作的主线。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工作,严格按照省委、省委宣传部的部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形成宣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宣传党的xx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加强指导协调,做好重大宣传报道工作。切实加强宣传管理,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宣传指导任务。充分发挥行政指导和监管职能,指导协调广电播出机构进一步深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主题报道;认真做好全国和省“两会”、纪念建军80周年、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以迎接xx大召开为主题,指导创作生产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动画剧(片)、文艺晚会等优秀广播影视文艺作品,积极营造和谐繁荣、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各地各部门落实中央和省的重要会议精神,宣传我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去影响群众,激励群众,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局面。促进影视繁荣,努力创作、传播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影视作品,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推进宣传创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按照“三贴近”要求,着力创新广电宣传的形式、内容和手段,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报道,发挥其引导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贯彻“两面向”原则,研究“三农”需求,深入推进广电对农宣传;依托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探索对农通用节目的制播和交流。要围绕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广电宣传工作的规律。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和节目管理。要建立并完善宣传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节目规划、播出审查、收听收看和视听评议,严把播出关。深入开展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的集中整治活动,重点加强法制类、综艺娱乐类特别是“选秀”类节目的管理。继续加强广电广告播放和医疗资讯服务类、电视购物、境外引进节目的管理。加强资格管理,严格宣传纪律,在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试行播出机构综合评估办法和违规违纪警示扣点制度。改进广播影视评奖办法,鼓励和扶持广播影视精品制作和播出。
研究传播规律,加强新媒体的宣传管理。依托现有资源和品牌优势,运用高新技术,积极拓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网上宣传新阵地;继续推动全省广电与浙江在线合作建设网视联盟和互动广播网。要把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宣传管理纳入工作范畴,深入调研,制订措施,加强内容建设和播放管理。重视和规范楼宇电视、车载电视、户外显示屏等公共场所视频传播的节目播出业务,确保导向正确。
二、实施两大工程
1、大力实施安全播出工程,确保xx大期间我省广电节目安全播出。
大力实施安全播出工程。中央领导指出,实施安全播出工程是今年广电部门的“头号任务”。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全省广电系统要切实做好xx大期间我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确保卫星传输不出黑屏、不出现反动画面,切实抓好实施和落实工作。配合总局安全播出工程的建设,研究健全全省应急调度指挥系统,改造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建立全省中央无线广电节目监测系统,做好全省地面卫星设施转星工作。积极争取建立国家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浙江分中心。
加强日常安全播出工作。充分发挥省级广电安全播出协调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播出协调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全年“零插播”和重要保障期的“零停播”。各地要尽快建立健全广播电视监测机构、队伍和网络。开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监管平台建设,完善省级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加快建设广电移动监测系统。继续加强安全播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能力和应急能力,重点解决好配电设施的安全供电。开展安全播出大检查和综合演练,落实防范制度措施,确保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要、敏感时期广电节目的安全播出。加强安全播出培训,组织安全播出奖评选,重视对iptv、移动电视、车载电视等广电新媒体的安全播出管理。
2、大力实施无线覆盖工程,保障农民群众的收听收看。
高度重视农村广电无线覆盖工作。认真贯彻国办发[XX]79号文件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广电无线覆盖水平,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享受广电公共文化服务问题。
组织实施中央和省主要频率频道广电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召开全省无线覆盖会议,研究制订全省无线覆盖规划、更新改造方案。组织全省承担无线覆盖任务的转播(发射)台,采取有效手段,尽快完成转播中央广播、电视一套、电视七套节目的大中功率无线发射设备的更新改造任务。各地要抓紧制订和完善无线覆盖规划和实施方案,相应增加配套投入,努力提高本地区广电无线覆盖水平,力争今年底全省基本实现中央和省主要频率频道广电节目农村无线覆盖“xxx”规划目标。
三、抓好三件实事
1、继续抓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扎实做好20户以上“村村通”建设。认真贯彻全省新一轮“村村通”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地落实新一轮“村村通”工作。全年新增20个乡镇、XX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缆联网、更多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达到广播电视覆盖新标准。加强调研,争取制订出台广播“村村响”方案,争取财政支持,结合当地实际,逐步恢复和发展各行政村广播室,扩大全省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
推进农村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基层组织,完善广播电视日常维护管理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广电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广电网络优势,为文化信息共享、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做好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2、积极推进整体转换,加快全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
继续推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按照“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要求,在加快和巩固城市为重点整体转换、拓展业务的基础上,推动有线数字电视向县域铺开。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扩大实施农村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向农村延伸。加大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扶持力度,争取落实投融资、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坚持广电控股的前提下,吸收国有、社会优质资本参与有线网络企业的改制,加快网络升级改造。
努力探索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新模式、管理新机制。探索建立省、市有机融合的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平台、信息平台、传输平台、技术平台、监管平台。以开发有线数字电视业务为契机,创新数字电视运营新机制,鼓励和促进全省有线广电网络联合经营。加大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的开发,积极拓展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市场,提升网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加快广电设施设备数字化。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设备的更新改造,努力形成节目采编播、存储、应用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数字技术新体系。积极推进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继续组织实施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调幅广播的试验和运用。大力发展数字新媒体,重点培育数字付费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广电新业态,配合总局建设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网。
3、继续放宽搞活,大力推动影视动漫业发展。
鼓励和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参与影视动漫制作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放宽搞活,积极扶持具有一定规模、较大潜力的企业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培育和提升一批影视动漫制作主体做强做大。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XX]32号)文件精神,争取出台我省的实施细则,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我省影视动漫业的进一步繁荣。要加强对影视动漫制作经营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提高全省影视动漫业的整体竞争力。
大力扶持影视艺术创作生产。要围绕迎接xx大、开好党代会为主题,组织创作生产和播出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和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实践的优秀影视节目,重点跟踪、抓好《超强台风》等10部影视剧的创作生产。加强对影视动漫制作机构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影视动漫的奖励、扶持机制,抓好影视剧的规划、公示、备案管理工作,着重抓好电视剧的精品生产,力求电影的生产有新的突破。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影视单位的事转企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重点培育一批有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影视公司。
继续推进影视动漫基地建设。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要进一步搞好规划,突出重点,积极争取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继续进行企业集聚模式、产业开发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奋斗,真正把实验区打造成对全国乃至海外都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影视产业园区。大力支持杭州高新区、中国美院动漫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充分发挥基地创作研发、制作生产、人才培训等功能,不断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
继续推进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继续发挥“政府主导、市场配置、企业主体”的合力优势,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原创研发,培育动漫品牌,大力推进动漫艺术创作生产。加强组织、指导和协调,集聚产业优势,优化要素配置,推进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对重点动漫片实施跟踪和研究,探索动漫产业链的形成和赢利模式。完善国产动画播映体系,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数量和规模。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逐步打造成具有国际专业水准、在海内外享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节展。支持杭州建设卡通城,打造“动漫之都”。
四、推进四项工作
1、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广电深化改革。
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发[XX]14号、中办发[XX]24号、总局广发[XX]27号文件和体改工作会议精神,在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从实际出发,推动广播影视业深化改革工作。继续推进省局职能转变,加强依法行政,做好广电改革的指导协调。积极推动广电播出机构内部机制转换,深化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内部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综合考评制度,实行绩效挂钩、绩效考核方法,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大节目制作机制的改革力度,稳妥推进广电经营性单位面向市场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在牢牢控制新闻类、时政类等导向性、政治性节目制作播出的前提下,鼓励播出机构有选择地对文艺、娱乐、科技、体育类节目实行制播分离的改革,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要加强广告经营,创新经营方式,搞活经营机制,确保广告质量,增加广告收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网络公司、工程公司、服务公司、宾馆饭店等广电经营性单位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中发[XX]1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广电媒体剥离企业的监管,确保党和人民喉舌性质和正确舆论导向。
进一步理顺管办关系,探索局台运作新路。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稳妥推进电台电视台合并改革。两台合并后要按总局规定统称“广播电视台”,机构不升格、隶属关系不改变,合并方案必须按程序报批。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今后电台电视台不再搞事业性质的集团。要积极推进局和台尽快适应新形势,规范各自职能,健全协调沟通机制,逐步理顺市县广电管办关系。要加强对改革新情况的研究,逐步探索管与办、管与管等方面新的工作方法,构建和谐运行发展的新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
2、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广播电视健康发展。
加强广电播出机构管理。继续推进播出机构和频率频道的层次化、专业化分工和品牌化建设;支持省级广电媒体尤其是新闻综合频率频道充分发挥主导优势和龙头作用,推动市县广电媒体办好地方特色的节目,发挥区域品牌的优势和影响力;扶持办好面向“三农”、少儿等群体的频道、频率和节目;探索数字付费频道发展模式。广电频率频道是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租、转让或变相出租、转让播出时段,不得公司化、企业化,更不得以任何形式合资合作。要加强播出机构频率频道和节目的审核报批工作;未经批准,广电播出机构和频率频道不得随意调整变更,坚决堵住擅自多开频道、多办节目的问题。
大力开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加强广电传输、地卫设施管理,坚决打击非法设置播出前端、破坏广电设施、违规占用广电频率、非法销售安装地卫设施、影视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公安、信息、广电三部门“打击有害手机短信协作机制”,重点打击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纸质小广告等手段非法推销地卫设施的行为。继续完善部门联席例会制度,积极开展“无小耳朵社区”创建活动,探索维护境外卫视传播秩序的长效路子。
探索新媒体、新业务的管理办法。按照积极占领、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新业务,跟踪研究电视购物产业发展,并针对发展新情况,探索管理方法。要进一步完善省级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技术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建立区域监管分中心,推动建设省、市两级监管体制。配合总局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清理整顿工作,认真查处网络非法传播视听节目的行为。
3、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广播影视法制工作水平。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执法监督体系。继续开展《浙江省实施〈广播影视传输保障法〉办法》的调研和起草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现有法规、规章,起草和修订相应的省级规章、实施细则,推动规范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定期开展绩效评估,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深化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完善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制度。建成并启用省到市的广电电子政务网,提高公文往来、信息报送的效率。大力开发“浙江省广播电视局门户网站”,丰富信息服务内容,不断满足群众获取信息、网上办事的需要。
加强规划引导,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分解落实全省广播影视业“xxx”规划;完善广电系统统计分析制度和广电行业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对社会影视业资格准入、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继续发挥广电学会、产业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等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在行业自律、依法维权、中介服务、资格认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广播影视业发展。
4、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务实型的广电人才队伍。
加强行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xx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十次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广电系统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行风评议整改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巩固和扩大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成果。召开全省广电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行风建设好做法、好经验,探索建立广电系统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组织培训考核。继续加强组织协调,与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举办第四届全省广电节目策划创意职业联赛,提高队伍专业素质。继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广电总局部署和要求,继续做好广电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格考试工作。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安排,充分利用全省宣传、广电视讯系统,开展广电专业知识系列讲座,继续抓好市县文广新局新任分管领导、广电台领导等干部和专业骨干的培训。
第三篇:当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
当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
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07-12-21发表评论>>
我国广播影视体制改革面临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广播影视的市场服务体制,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二是适应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制,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广播影视的公共需求。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现实,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部分,目前它们各自面临不同的任务。在城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提高水平,改善服务;在农村,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加快普及,提供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因而,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应以农村为重点,并在农村探索制度创新的经验和道路。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紧迫的任务。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在广播影视体制改革中,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都处于基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来看,加快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到来。抓住机遇,加快和创新制度建设,构建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历史任务。
一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及其体系的基本内涵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包括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属于社会性公共服务,它既具有文化服务的一般属性,也具有传播媒介的特殊属性,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信息的电子传播载体和服务平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是政府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为满足农村群众对广播影视的公共需求而提供相关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其目的是通过广播电视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电影在农村地区的放映,使农村群众听到听好广播、看到看好电视和电影,为他们提供社会和政策信息、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和娱乐节目服务等,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和信息需求,保障和实现其基本文化权利。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作为公共产品的传输覆盖基础设施;二是基本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三是农村或农民、农业专业频率频道;四是基本的农村和农业节目。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包括固定影院和流动放映设施;二是放映的基本场次;三是切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科教片和故事片放映。
建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是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它包括以下六个子体系:一是组织体系,即广播影视的各类主体,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机构和服务运营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二是体制机制体系,即保证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如传输覆盖体制、财源体制、节目生产供给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三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主要是地面、有线和卫星等传输覆盖网络,制播设施设备以及电影放映设施设备;四是内容服务体系,即可提供的广播电视节目和电影节目;五是政策法规体系,即政府为保证公共服务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六是监督评估体系,包括制订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标准、指标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评估机制。
二 现阶段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特征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升为国家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并成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以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在2005、2006年两年间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政策推动成为现阶段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逐渐成形。在这一过程中,以政府推动和财政支持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的认识逐步深化,政策推动的力度越来越大。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64号),正式启动自然村“村村通”工程,提出了运行和维护经费原则上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的政策。中央财政将对纳入“西新工程”实施范围的新疆、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省的藏区“村村通”工程维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到2006年底,全国完成了117万个已通电行政村和10万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作,有效解决了近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以及公共财政的投入,其政策目标是全面实现716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7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8号)为“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提供政策保障。这意味着国家支持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政策有了重大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创新和突破中,出现了四个转变:一是政策目标从模糊到具体的转变;二是政策措施从抽象的原则到实用和可操作的转变;三是政策手段从单纯的财政投入到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电价优惠和配套改革等“组合拳”的转变;四是政策层次从部门政策到国家政策的转变。通过政策创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职能向政府归位,中央、省、市、县等各级政府都被赋予了相应的职责,政府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这些政策已经成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二)公共财政投入成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央政府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突破资金瓶颈作为推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建设的基础性举措。在“村村通”工程方面,从1998~2005年底的8年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投入超过35亿元;2006、2007年两年间,中央政府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上就投入30亿元;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除了投入巨资发射直播卫星,以卫星直播方式解决无线覆盖不到的偏远“盲村”之外,还将投入34亿元,对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盲村”建设进行补助。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方面,“十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323亿元扶持部分中西部22个省区的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农村电影发展工作的资金将超过20亿元。这样的投资力度在农村文化建设史上是空前的。更重要的是,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国家明确了各级财政投入的责任,建立了各级财政的分担机制,这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撑。
(三)技术创新成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广播影视产业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了广播影视公共服
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变革;另一方面,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技术创新。在“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的初期,由于采用传统技术,工程推进进展缓慢,效果欠佳,农村群众热情不高,“村村通”工程出现了“返盲”现象,农村电影放映面难以扩大。技术创新改变了这一局面。在广播电视方面,统筹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农村因地制宜推行无线覆盖、有线联网和卫星覆盖,三者并用,使得农村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得以迅速发展,收听收看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电影方面,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开创了农村电影发展的新时期。原来的胶片放映变成数字放映;原来的影片逐级发行变成了总发行机构到放映点的直接发行;发行手段由拷贝的传递变成了卫星传输,农村电影放映技术和效果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为农村电影放映的普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四)体制机制建设成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1998年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来,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经历了从工程建设向体系建设转型的过程。从只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建设、内容建设和监督检查等多头并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农村广播影视体系的核心逐步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探索,农村广播电视和电影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正在转型,逐渐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成为独立法人和独立核算单位,既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又承担经营和创收任务。在财政体制方面,公共财政投入逐渐增加,并开始实施分类投入,主要投入无线传输等纯公共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线网络等准公共性质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多元化筹资;内容服务投入主要依靠电台电视台创收和自筹经费。服务业务开始分类,无线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作为纯公共产品在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两个方面都实行免费制;有线电视作为准公共产品在技术服务方面收取一定的收视维护费,而内容服务实行免费制。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了民营企业和个体放映,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行放映主体。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正在形成既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又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逐渐从事业主体向企业主体过渡,从行政机制向市场机制过渡,由政府直接提供向政府间接提供过渡,走上“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道路。
(五)制度创新成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遇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为解决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改革创新,从根本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探索“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的新路子和新经验。从中央、省两级政府的政策措施来看,政府正着力把“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用政策固定下来,并推广开去。稳定而富有成效的政策也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奠定了基础。可以预料,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制度正在农村逐渐成形,以组织支撑、财源支撑、政策支撑及管理监督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艰巨任务。就面临的机遇来说,一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力度空前加大;二是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获得强大政策支持;三是“十一五”全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将全面提速。
然而,尽管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农村广播影视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且局限于工程建设;这两大工程建设还难以满足农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当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面临四大主要任务。
(一)尽快实现广播影视服务在农村的普及
现在,城市广播影视实现了普及,但在农村,许多地方还看不好甚至看不到电视和电影,也听不到广播。在农村普及广播影视是我国广播影视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还有776万个广播电视“盲村”,5000多万人收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就有线电视而言,农村入户率才17%左右。数字电视在城市已进入推广阶段,而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才起步。就电影来说,全国农村基本上没有固定影院,相当多的农村还是电影放映空白点。从这些情况来看,农村广电公共服务还处在公共基础设施的普及阶段。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不管是无线电视,还是有线电视,抑或卫星电视,不管是电影流动放映设施,还是固定影院,都是公共产品,政府应在条件许可范围内保证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
(二)加大投入,促进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
经过几年的发展,城市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水平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数字时代;但在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许多地方无线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短缺、功率低、传输效果不好、传输节目套数少。小片网传输质量差,有线网络覆盖水平低。农村电影的放映设备陈旧,16MM放映机声光效果差、拷贝少、影片陈旧,缺乏吸引力,许多地方没有固定放映的地点,即使有也基本上瘫痪或者废弃。因此,不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电影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片源供给都亟待加大投入和更新升级。
(三)增强公共服务节目供给能力,实施内容建设工程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和内容建设两个部分。随着基础设施普及面的逐步扩大和基础设施水平的逐步提高,内容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公共服务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成为当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村群众占到全国人口的70%,他们既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需求,也有其独特的需求。如今,农村群众已从单纯的求乐、求懂,变为求富、求知、求乐、求趣,需要通过广播影视获得科技信息、致富信息和法律法规知识。但是多年来广播影视节目去农村化倾向严重,不管是在专业频率频道、对农节目以及电影方面,都较少考虑到农村群众的真实需求。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节目的有无、好坏、是否符合农村群众的需求,关系到能否实现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还关系到广播影视事业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频率频道建设和农村节目建设,同覆盖网络建设一样紧迫。给农民提供供求对位的影片,是保证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有效性和吸引力的前提。加强内容建设包括,提供广播电视基本频率频道和供需对位的节目以及满足农村群众独特需求的电影节目。各级电台电视台在频道设置和节目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需求。农业省和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省应在省级台开设农村频率频道,在综合性频道中应有适量的针对农村群众的节目;市县台应以对农服务节目为主体。在电影方面,应加大投入,强化政策引导,扩大农村题材优秀故事影片和指导农民生产生活的科教片的制作。
(四)健全制度安排,提供制度保障
如果说以上三项任务是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当下的主要任务,那么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基于现实情况,对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则是比上述三项任务更为重要的任务。对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作出制度安排,面临的情况极为复杂。一方面,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地形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东部、中部、西部差别极大,在同一区域内部不同的县差别很大,甚至同一个县不同的乡村区别也很大;另一方面,传统技术下的基本普及工作还未完成,而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技术浪潮已汹涌而来。在新技术和新体制环境下推进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新的制度安排应妥善解决八大问题:一是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定性、由哪些主体来提供以及如何提供;二是分类与分类提供;三是什么是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四是基本服务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定量;五是基本服务在基础设施和内容服务上分别如何确定;六是政府和公共财政在哪些环节和领域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哪些政策来调控,这些政策包括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政策手段;八是如何实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提供的社会化和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公共产品可由社会生产和提供,哪些需由政府直接生产提供。
四 推进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制度创新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逐步完成,根据计划经济体制设计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制度已经失去了旧的体制基础,应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总结“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经验,从制度层面创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这种创新已不仅限于某些政策的调整和完善,而需致力于公共服务整个体制机制和规则的改革和完善,使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能得到长久稳定的制度支撑。
1确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及其社会效益,决定了它的提供应该遵循以下六条原则:一是必要原则;二是可及原则;三是基准原则;四是均衡原则;五是绩效原则;六是阶段原则。
2建立多元统筹的财源体制
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频率频道建设和节目制作,都离不开财源支撑。因此,创新财源体制是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的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广电公共服务的财源是政府财政和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有稳定的财源,当时农村广电服务尽管是低水平的,但基本得到了普及。其后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广电服务失去了经济基础,加上近年来政府财政改革,主要由广电部门自筹经费投入,导致经费匮乏,服务难以为继。针对这一教训,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必须建立多元稳定的财源体制,使得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不致因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失去财政来源。
3建立分级负责体制
现阶段,农村主要是指县以下地区,由县级政府管辖。以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责任落在县一级,由于县级财力偏弱,县级广电市场经营空间小,实力弱,难以保证应有的投入,导致农村广播影视投入严重不足,发展严重滞后。实际上,农村发展不仅是县级政府的事权,也是中央、省、地市政府的事权。根据事权与财权对等的原则,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应建立分层责任制。
4培育主体,实现提供主体的多元化
采用经济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广电公共服务,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建设;在农村节目制作方面,除了电台电视台外,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农业节目的制作和农村电影拍摄。总之,应打破垄断,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领域。鉴于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存在市场失灵,为调动多元主体提供的积极性,政府应通过采购、补贴或价格管制来履行公共服务的责任。
就农村电影放映服务来说,应改革过去以行政为纽带、发行放映互相脱节的旧体制,建立以资本为纽带、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院线制;在农村电影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国内各类资本投资农村电影市场,打破区域壁垒,减少发行环节,搞活经营机制,塑造和培育新型的农村电影市场经营主体。当前,要加快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建立以地市公司为龙头,把县公司纳入其中,吸收社会资本,按现代企业运作的农村数字院线公司,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院线为中心,以市县电影公司为主力,以农村放映队为基础的放映组织体系。
5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
根据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吸取已经取得经验,针对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制定有关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法规规章,规定有关各方的责任、义务,确定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促进、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
此外,还应分类供给、分类消费,逐步建立公共服务消费制度;制订广播影视基本服务的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供给低保救济制。
第四篇: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构建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需要,充分享受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基本文化权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不断扩大广播、电影、电视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用有线、数字多路微波、无线和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 垂直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到XX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创造条件,深化改革,尽快推进县电影公司改制。多方争取项目、设备和资金,力求在城乡放映队伍、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广城乡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同时,鼓励各放映队转变观念,打破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电影放映环境,逐步建立起统一、活跃、有序的电影市场。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三、实施方法
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⒈现状:全县共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台站4个,中继站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乡收转站52个,有线小前端7个。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有线、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达10194户。
⒉方法
⑴、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着力完成***转播站、***转播 站的更新改造建设,保证从XX年起让覆盖范围内的广大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和中央一、七套无线电视节目。
⑵、努力巩固“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无线收转站、有线小前端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确保现有7个有线小前端和52个无线收转站(室)有效运行。
⑶、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网络。川区农村以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电视为主,利用现有数字多路微波基站和网络,在巩固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技术维护方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有关规章,切实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永久畅通。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认识,降低入户门槛,减轻广大群众负担,大力普及、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用户。力争XX年数字多路微波电视入户率达到3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川区农村覆盖范围内的数字多路微波广播电视户户通。
⑷、以消除有线、数字多路微波网络覆盖盲区为侧重点,采用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侧重于依靠“村村通广播 电视工程”进行建设。在进一步调查摸底,核实盲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村村通”工程实施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采取直播卫星等建设方式,力争在XX年消除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的广播电视盲点。
⑸、逐步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三个统一,即人事统一管理,经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人权、财权、物权统一归属县广电局管理,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真正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同时,进一步充实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工作力量,配备一批热爱和胜任广电事业的干部职工,切实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队伍建设。
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⒈现状:自1993年电影行业经营机制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电影事业大幅度滑波,原有的农村放映队已名存实亡,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处于瘫痪状态,从业人员仅剩8人,原有2座电影院,因设施、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已停止放映。同时,放映设备陈旧、破损,绝大部分已不能使用,库存影片基本都是老旧过时影片,不能满足农村电影放映需要;经费缺乏,致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难以为继。目前,电影放映工作仅以完成省、市下达的一系列公益性放映任务为主。
⒉方法
⑴、切实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纳入各乡镇、有关部门精神文明考核内容,为农村电影放映提供体制保障。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放映经费,明确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放映队,实行责任制管理,保证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实施。
⑵、创造条件,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县电影公司职能。县电影公司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拿出相应的对策,在加强对放映队业务指导、培训和保障片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利于电影发行放映的新途径,拓展城乡放映市场,建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富有生机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⑶、积极争取国家资助设备,并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好、热爱电影放映工作的群众,着力恢复农村电影放映队。力争XX年组建6个放映队;XX年组建2个放映队;XX年根据国家数字电影设备争取情况,再组建3个数字放映队,使放映队总数达到11个。
⑷、积极组织放映队在完成省、市下达的一系列公益性放映服务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农村电影放映环境。要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经常性开展政策性宣传放映活动;与农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奔小康结合,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宣传放映活动;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送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进校园,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与各行业宣传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增加放映场次,努力扩大放映范围,逐步建立统一、活跃、有序的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力争到XX年,基本实现交通便利的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⑸、着力加强电影放映事业建设,逐步推进电影数字化进程,提高县城放映技术品位,构建数字电影放映的新体系。积极争取电影放映影院数字化改造建设项目,在县城新建1座电影院和1—2个数字化放映厅,在土门镇、大靖镇各建一个数字放映厅,拓展城镇电影放映市场,提升县城文化品位。并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传输方式和技术手段,在经济条件较好、人口比较集中的**镇、**镇、**镇、**镇、***镇、***镇、***镇等集镇建设室内放映室,逐步实现由16毫米向35毫米、由露天放映向室内放映、由免费放映向低价有偿放映过渡。
第五篇:2006年上半年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灵台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2006年上半年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局事业建设,牢固树立“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推进广电事业建设,壮大发展广电事业。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一个重点,即:事业建设以扩大覆盖、提高传输质量为重点;强化“二项管理”,即:强化网络管理、行业管理;推进“三个建设”,即: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络项目建设、局(台)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使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思路,强化项目载体,着力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总投资130万元的“灵台会堂”改扩建项目列入全县先进典型抓建之一。该项目按照“新颖庄重、简约大方、美观实用”的原则要求,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3月底完成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4月中旬完成了工程招投标工作;4月底完成了设计图纸、施工单位资质等相关手续的审批并开工建设。至目前,该项目完成投资35万元。工程建设完成了观众厅装修钢结焊接和天棚防火面板安装;前厅轻钢龙骨吊顶安装、防火面板安装和正立面铝塑干挂工程钢结焊接、玻璃幕墙框架的安装;观众厅连排座椅、灯
—1— 具、音响、幕布等材料经考察,已签订供货合同,现正在加工制作。至目前,整体工程完成50%建设任务。
二是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按照县上的要求,结合我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制定了2006年新农村小康家园示范点建设通达广播电视规划,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计划建设乡村,现场定点选址。至目前,已完成梁原横渠、邵寨白崖、西屯店子等6处新农村小康示范点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共入户126户。
三是强化领导,加强协作,积极推动农村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一手抓乡级分配主干网的完善工作,一手抓有线电视入户工作,配合全省“村村通”工程验收和全市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灵台)现场会,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乡级分配网主干线工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改进。目前,网络运行正常,收视效果良好。止目前,全县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光缆延伸2公里,有线电视累计入户395户。
二00六年六月十四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