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宏坤任职苏州市委书记讲话
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就职讲话
同志们,刚才省委组织部盛部长宣读了中央和省委的决定,省委副书记王国生同志代表省委,对苏州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殷切的希望,我个人服从中央和省委的决定,一定努力工作来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把省委对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
这次到苏州来工作,我既高兴,但同时我也感到很有压力。同志们对我比较熟悉,比较了解,我看了一下坐在台下的,50%以上我都认得出。我曾经在张家港工作28年,苏州人民给了我很多的支持,给予我很多的关爱。我01年10月份离开苏州,到现在差一个多月就是8个整年,我对苏州这块大地还是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次中央和省委决定让我回苏州工作,我内心感到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厚爱,也是苏州人民对我的高度信任和重托。
现在我有机会再回到苏州,跟我们在座的同志们一起共事,我也感到很荣幸、很亲切。这是我内心的感受,所以今天我离开南京办公的时候感到很激动,在南京8年,当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确实感到由衷的高兴。
苏州不仅全省经济总量最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城市。它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种文化的积淀和底蕴的传承,在苏州大地上生生不息,培育了敢于创新、勇于争先、崇尚知识、敢于竞争的人文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勤劳与善于开拓的苏州人民在苏州大地上,创造了许多非常辉煌的业绩,我们许多方面的工作都在全省全国走在前面,有关同志给我准备了讲话稿,我看不仅是全省、全国的经济大市,开放大市。正如大家所总结的,也是组织上充分肯定的“张家港精神”、“园区经验”、“昆山之路”,这是苏州大地上小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好的实践结果,也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已经成为苏州人民不断创新发展,追求新目标的巨大动力。
我来之前,这个稿子我自己写的,我说我来写一点感情。有关同志很认真帮我准备了稿子,我刚才说融一下,我确实感觉到苏州的发展现象已经在海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苏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所以我深感在苏州工作,它在江苏、在全国的地位非同一般。
苏州今天的辉煌是几代人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的结果,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为苏州的发展呕心沥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届又一届的市委市政府继承前任的好传统,开创发展新局面。近几年在王荣书记、阎立市长的领导之下,在在座同志们的努力下,苏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目标,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应该说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我在南京工作期间,也经常听到苏州发展的喜讯和变化,也经常听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苏州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我想每个苏州人都为苏州的发展和成就感到自豪。
我在南京当市长,我开会以苏州来鞭策南京,现在要转换角色,我当苏州市委书记了,南京有它的优势,两个兄弟城市都是江苏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城市,我今天说句内心话。我深知苏州的工作平台很高,发展要求很高,人民群众对我的期盼同样很高,当前苏州又处
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候,我到苏州来工作,我确实感到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我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很有限,大家都知道,我也没有正儿八经上过什么大学,我也是在苏大读了大专,后来组织上关心我,在苏大读了研究生班,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很有限。
但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在座同志们的的鼎立支持,有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有同事们的鼎立支持,我想我对做好工作也是充满信心,我是一定不辱使命来竭尽全力。我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用六句话来作为我的座右铭,也跟同事们一起共勉。
一是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加强学习,来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坚决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坚定性,工作上确实增强全局性、前瞻性和连续性,来不断提高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情系百姓,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工作的第一任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做到情系百姓,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来评判,让人民满意。
三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在基层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也是苏州发展的重要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为契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发展高端产业,建设人才高地,推进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环境方面,来拓展发展的新贡献,构筑发展的新平台,走出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高苏州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勤奋敬业,执政造献。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绝不走混日子的用官,也绝不做怕担责任的太平官,也绝不搞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来竭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五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的作风,多做打基础的事情,多做人民群众得实惠的事情,多做有利于协调发展的事情,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搞哗众取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实事,为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来多做好事。
六是以身作则,清政廉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来带头执行好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管好自己的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我现在作为市委书记,也向大家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自觉接受市委常委会和全体委员的监督,自觉接受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以上6条跟大家共勉,请大家监督,在我人生的历程中,这里是我成长和工作的地方。我的年龄也不算小,刚刚介绍了,我是54年1月份出生的,我是55岁了。我有这个心愿把这里作为我工作历程的最后归宿。来了以后我不想再东张西望,这点我向同志们表态,我唯一的想法和追求就是为苏州的发展来多做工作,为苏州的百姓来多干实事,我将秉承勤
奋、坦诚、务实、公道的做人做事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为苏州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来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
谢谢同志们。
第二篇:新当选的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在全会上讲话
新当选的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在全会上讲话。他首先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常委,对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蒋宏坤说,我是在苏州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干部,对苏州和苏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再次为家乡父老工作和服务,感到十分高兴。2009年8月,省委安排我到苏州担任市委书记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已经有两个多年头了。刚刚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同志们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能与同志们一起,在苏州这片热土上尽心尽职、干事兴业,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心中总有说不尽的自豪和充实。这次当选为新一届市委书记,是同志们对我的充分信任,我倍感荣幸、倍受鼓舞,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未来满怀信心、满怀激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矢志不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奉献给苏州人民,继续与大家一道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真诚希望同志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监督我的言行,提醒我的不足。
蒋宏坤说,从现在起,新一届市委和纪委就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我们每一位委员都要倍加珍惜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和舞台,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蒋宏坤代表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担推动发展之责。新一届市委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要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永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激情,始终保持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政治本色,努力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开创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业绩。
要解放思想,勤学善思,勇担开拓创新之责。苏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较快的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也相对较早、相对较多。要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也没有平坦的捷径可走,唯有多学多思、先行先试,才能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唯有开拓开放、敢闯敢创,才能不断在战胜自我中超越自我。要把特别能创造、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创业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始终保持敢创大业的胆魄、成就事业的斗志、奋力赶超的勇气,不断用新思路来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来再创新辉煌。
要践行宗旨,执政为民,勇担造福百姓之责。要始终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入手,下大力气解决好增收、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交通等突出问题,着力办好老百姓的身边事、家常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殷实、更幸福,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要增强党性,精诚团结,勇担统揽全局之责。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切实增强组织观念,讲大局、讲规矩、讲胸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团结,以班子的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和坚强领导,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要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广泛调动致力于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营造合心、合力、合拍的良好氛围,形成政通人和、朝气蓬勃的生动局面。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担真抓实干之责。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等不来、靠不来、想不来,唯有同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要以时不我待、寝食难安的紧迫感,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把功夫下到真抓实干上,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谋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集中精力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要勇于担当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紧紧抓住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大工作,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要严格操守,廉洁从政,勇担清正廉明之责。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十一届市委建设成为清廉自重、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做到为民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不存非分之想,不取不义之财,不谋一己之利。要把形象当作生命,带头勤廉从政,做到既有为政之才,又有善政之德,既能把握自己,又能管好他人,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要自觉臵身于法律、组织、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做事,以勤政服务于民,以廉政取信于民。
蒋宏坤最后说,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把蓝图变为现实,不仅需要洞察时势、引领未来的战略谋划,更需要脚踏实地、拼搏奋进的艰辛跋涉。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共同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苏州在“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泰州市委书记任职和离任讲话
韩立明在泰州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用十二分精力,做“一二有用事”
——在全市(泰州)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4月19日)
韩立明
刚才,胡部长宣读了省委决定,郭部长代表省委作了讲话,对泰州下一步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全面落实。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省委的决定,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注全部热情和智慧,尽心竭力推动泰州发展、造福泰州人民。
泰州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2100多年的建城史,铸就了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的历史辉煌。新的泰州市组建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带领全市上下秉承“四个长期”“三个不相信”的城市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特别是五届市委组成以来,绍敏、福田两任书记以“三大主题工作”“四个关键突破”为主抓手,打开了泰州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福田同志主政泰州以来,展现了宽广的宏观视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高超的领导力执行力,赢得了全市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赏。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福田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现在,福田同志走上了省领导岗位,恳请福田同志在更高层次上多关心、支持泰州,也请福田同志放心,我和立军同志一定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全力把泰州的事情办好。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接过泰州事业薪火相传的“接力棒”,我深切感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泰州篇章的使命十分光荣,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体现泰州特色和竞争力的富民强市新路的责任十分重大,发挥地处扬子江城市群和江淮生态经济区交汇点优势、加快泰州在江苏中部崛起的机遇十分难得。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娄书记对泰州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和定位,紧紧依靠市委班子和全市干部群众,传承好历届班子的好传统好做法,以水滴的情怀融入泰州,以银杏的执着扎根泰州,以城砖的品格奉献泰州,为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贡献全部力量。坚决做到:
(一)始终坚定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习总书记“五个过硬”等要求,把政治能力建设摆在首位。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保政治信仰不变、政治方向不偏。时刻把政治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守牢“六大纪律”,做到“五个必须”,用严明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自律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始终真抓实干,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娄书记为新时代泰州发展设定的坐标、指明的方向,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泰州的实践。开展解放思想、走在前列大讨论,以更高的站位对标审视,以更宽广的视野登高望远,以更开放的胸襟反躬自省,努力推动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强化系统推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六个高质量”实践,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研究做强标志性产业、突破高铁等重大交通瓶颈、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繁荣等关键问题,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江苏“1+3”功能区战略规划以及泰州2035城市总规编制实施等重大契机,在加快“四个关键突破”和“四个名城”建设中提升发展能级。
(三)始终牢记宗旨,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心为民不忘本。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干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每一位生活在泰州的百姓都更加体面、更感自豪,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招富民下功夫。更好充实居民“口袋”,集中力量精准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倾力惠民办实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落实好民生“七个有”要求,优化公共服务与丰富精神生活并重,关注弱势群体与促进公平正义同步,让泰州人民在共建共治中共享幸福。
(四)始终敢于担当,动真碰硬抓好落实。把抓落实作为衡量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用铁肩膀挑重担子,自觉对照习总书记增强“八个本领”的要求,锤炼啃最硬骨头的真功夫;用严标准求高水平,“做人讲厚道、做事求圆满”,凡事都力求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用大格局谋长远计,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把干事的效应留给泰州,把成事的实惠留给百姓。下车伊始,我将认真把源于泰州、又不断深化的“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引向深入,努力找到“最恰当、最真实、最正确的办法”,推动泰州大发展。
(五)始终律已率众,坚决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正风肃纪,“严”字当头、“实”字打底,巩固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生动局面。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厚立从政之德,多积尺寸之功,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二是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挥好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团结共事、一心干事、合力成事,营造“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浓厚氛围。三是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我把在南通办公室挂着的“当官不想发财、为民不遗余力、办事不图回报、工作不带私心”的匾额带到了泰州、记在了心里。我将坚守这一人生信条,带头做法治最坚定的维护者、德治最积极的倡导者、政德最有力的践行者,带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具体办法》,坚决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一抓到底”。在此,我也要跟大家打个招呼,到泰州来工作,职位高了、离家近了,如果有人打着我的旗号来办事,请大家一律不信、不帮、不办。
历史上通泰亲如一家,南通先贤张謇与梅兰芳先生曾是忘年之交,戏剧史留有他们的佳话,南通濠河边有他们的雕像。离开南通前,我又一次来到雕像前,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我的耳边是先贤的嘱托:“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新时代,这“一二有用事”,就是习总书记指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包含我们共同的泰州梦。我将把泰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用十二分精力做“一二有用事”,做出群众的好口碑,追求历史沉淀后的好评价。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一定会取得更加令人信服的成果!谢谢大家!
附二:韩立明告别南通
毕竟南通不虚到
省委决定我赴泰州工作,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鼓励与鞭策。在这草长莺飞、孕育希望的日子告别南通,我从心底深处体会到的是恋恋不舍,是意犹未尽。
这几天,我在想,从南通到泰州工作,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历史上通泰亲如一家,南通先贤张謇修筑的捍海大堤曾经造福泰州人民,他与泰州梅兰芳先生更是忘年之交,戏剧史留有他们的佳话,濠河边塑有他们的雕像。眼看要离开南通,我特意又去寻访这组雕像,也从中了解到,民国8年到11年,梅兰芳3次到南通,其间因张謇专门刊印赠送《梅欧阁诗集》而很是感动,写下“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压啬公诗”。
我是2011年6月9日来南通上的班,一晃已是82个月、快七整年了。在南通的时光是美好的、难忘的,这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头。可以说,真的也是“毕竟南通不虚到”。
毕竟南通不虚到,因为这七年是我人生受益匪浅的时期。
南通具有独特比较优势,是江苏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我人生的大课堂。这七年,我与大家一起见证了南通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巨变,见证了GDP连上三个千亿台阶,见证了中心城市建成区从140平方公里拓展到225.8平方公里……“增长极”的能量越蓄越足、“潜力股”的势头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这片江海大地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哺育了勤劳的人民、催生了伟大的精神,吸引着我去学习、去感悟,让我的内心世界更充实、精神家园更丰富,可以说是“行装压满南通情”。
这七年,我学到了“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南通精神有着独特的内涵,既有大江之奔腾、大海之宽广,又有濠河之婉约,包容、自强、开拓、崇文、务实的特点十分鲜明。七年来,南通精神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和基因。这七年,我感受了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南通历任领导的实干和作为、境界和风格,深切感受到南通发展环境好、干事氛围浓、成事机遇佳,各级领导和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懂干事。这种优良的作风时时感染着我、教育着我。这七年,我浸润了强毅力行、追江赶海的人文情怀。从踏上南通这片土地起,张謇先生就给我震憾——“为大众利益事,以强毅之力行”。先生的百年寄语,传递的是这座城市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文化特质。无论是南通先民的拓荒之举,还是改革以来的江海变迁,无论是“南通铁军”,还是“通商群体”,都以追江赶海、通达天下的气度创造出一个个发展奇迹,激励我继续砥砺前行。
毕竟南通不虚到,因为这七年是我履职有所作为的时期。
在南通期间,有幸先后在三个岗位上工作,每个岗位我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和虚度。担任组织部长一年多,按照市委要求,周密组织市县乡两轮自下而上的换届,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交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担任常务副市长期间,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亲力亲为落实陆海统筹发展、“放管服”等重点改革任务,科学系统构建生态文明“9+2”工作体系,直面矛盾化解“成长中的烦恼”,积极应对有关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等,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从未退缩。担任市长两年多时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努力答好“经济发展上新台阶、民生改善见新成效、城市格局有新提升、政府建设树新形象”的“四新”考卷,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履职尽责。
此时此刻,我忍不住想起与大家风雨同舟的点点滴滴。还记得,我们真抓实干、强抓执行,在社会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的那种喜悦。还记得,我们致力推动项目大突破,招商局重工豪华邮轮、金光高档生活用纸、恒科新材料等一批百亿级项目落地实施,标志性产业集群未来可期的那种信心。还记得,我们加快城市交通格局提升,沪通长江大桥、盐通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取得突破,兴东机场成为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宁通直达动车开通、南通“动车时代”提速时的那种兴奋。还记得,我们直面生态环境敏感期的种种压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的那种执着;还记得,我们“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获批两大国家级试点,“一枚印章管到底”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在全省两轮“双创”环境评价中均列13个设区市第一位的那种激动。还记得,我们精准开展脱贫攻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照护保险制度已覆盖市区120万人、享受近6000人,30多万人次接受上门护理服务,被人社部誉为“第六险”并向全国推广的那种欣慰……这一幕幕共同奋斗的场景如在昨天、历历在目,能够和同志们一起拼、一块干,亲历江海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深感无比自豪!
毕竟南通不虚到,因为这七年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时期。
七年,在人生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却是最宝贵、最充实、最难忘的一段岁月。
这里有难忘的人。常为深爱含泪水,唯恐蹉跎误苍生。七年的时间,我几乎走遍了南通的城乡,担任市长期间收到的群众信访件有2200多封。时常有普通市民给我发来短信或借助网络,诉说自身的烦心事,表达对政府工作的批评和提醒;时常有市民巡访团成员充当“别动队”“啄木鸟”,帮助我们推进工作落实,当政府的好帮手;时常涌现凡人善举,传播道德力量,让这座城市充满温度。就在我离开南通之前,援藏38年的曹旭老人的家属把百万捐款交到我手上,实现了他生前回报家乡的心愿……因为相处得久,我能体会到千千万万普通的南通人最伟大。今天,我交出了接力棒,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大家服务了,但与南通人民结下的深厚感情难以割舍。
这里有难忘的事。从全力打好“三行业”散乱污企业整治、河岸共治、固废处置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强补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从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国资运营体系,到排查化解金融、稳定等领域风险,有效守住安全底线;从协调处理复杂信访问题,到妥善化解国有资产管理等历史累积矛盾,我们一起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那些没有来得及完成的工作,比如,2035版城市总规还在完善和打磨,中心城市建设会战已经拉开大幕,重特大项目建设正在突破,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刚刚“破题”,等等,还希望同志们接力干成。
这里有难忘的经历。担任市长两年多,我有幸作为志鹏同志的助手,一起为南通的发展而打拼。志鹏同志驾驭能力强、眼界思路宽、工作标准高、自身要求严,不仅是我们的好班长、好榜样,也给予我本人很多指导、很大帮助。和志鹏同志共事的这段经历,将激励着我去干好泰州的工作。在南通,我遇到了一群好领导、好战友、好同事。衷心感谢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为南通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对政府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衷心感谢同舟共济的市各套班子营造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良好局面,在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团结共事,一心干事,合力成事。市人大把监督与支持融为一体,帮助政府一起推进工作、推动落实;市政协抓住政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协商,积极建言献策。衷心感谢市政府两届班子的各位成员、各板块条线的负责同志,我们朝夕相处、相知相勉,为了共同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共同抓落实。这里还要感谢长期以来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多年来给予我生活上照顾的服务人员,是你们让我的工作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告别南通,我“心有牵挂,也了无牵挂”。
所谓“心有牵挂”,是因为未来南通发展的美好前景让我惦记。不久的将来,南通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高质量发展潜力无限;南通步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交通巨变引领上海“北大门”建设不断提速;南通迈入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跨江融合新阶段,在国家和区域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这些成为现实之时,我会因曾经为此参与过、努力过、奋斗过而倍感荣幸。
所谓“了无牵挂”,既因为在南通工作的这七年,我自感问心无愧;又因为我对今后南通的发展充满信心。也感谢大家的宽容和包涵,对我工作中做得不够到位、还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给予了谅解。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人生的历程上,虽然已习惯了“常清零”、“再出发”,但这一次的“出发”不同以往,因为出发地是南通——我的第二故乡、坚强后盾、追赶榜样。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将用南通干部群众的优秀品德和深情厚谊激励自己;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会想着南通、念着南通,会有一段时间仍习惯说“我们南通”。我这个“施工队长”,也将成为“啦啦队员”,会为南通的每一点进步喝彩。我也会保持不换手机号码的习惯,维系好与同志们和南通人民的情感纽带。因为工作关系建立的微信群,逐渐都要退出,我会在朋友圈里静静地“潜水”,默默地关注着南通、惦记着大家。
最后,借用一下张謇送给梅兰芳的词句作别南通的朋友们:“愿花长在,月长圆,人长健;是志相同,不相见,常相忆”。衷心祝愿南通人民更加幸福,衷心祝愿南通的事业更加辉煌!
第四篇:蒋宏坤书记在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科学定位增创品牌优势
全面加快城乡一体示范区建设
——在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蒋 宏 坤
2011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全局性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重点是近年来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表彰先进,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和重点,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创立品牌,以全面突破、整体推进之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示范区建设,为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总结,充分肯定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显著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科学谋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牢固确立了城乡一体发展导向,加快形成了城乡一体推进机制,着力建立了城乡一体政策体系,基本确立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在全省全国的品牌地位,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日趋成为新时期新阶段苏州最大的品牌、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一是基本建立城乡统筹规划机制。按照城乡一体化全覆盖要求,城镇空间规划得到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加快完善,工业、农业、居住、生态、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基本实现城乡对接。23个先导区已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初步形成了“四规融合”的规划体系。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个置换”,全市累计30多万农户、近100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83%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7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38%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
二是基本建立富民强村长效机制。农村“三大合作”改革持续深化,就业创业渠道不断开辟,持续增收空间进一步拓展,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3043家,持股农户比例达92%;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900亿元,村均收入448万元,比“十一五”初期增长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0元,连续八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比2005年增长72%;其中投资财产性收入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20%提高到35%,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在2:1。
三是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坚持以生产、生活、生态、生物为基本功能定位,按照“四个百万亩”的规划要求,创新农业发展载体、农业经营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建设步伐。全市建成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75个,其中万亩以上18个,千亩以上70个,高效农业比例达55%。农业保险累计承保风险63.5亿元,农业担保累计担保67亿元,均居全国第一。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达到50家,注册规模和数量均列全省第一,累计发放贷款已超过130亿元。
四是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建设机制。“绿色苏州”建设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林地绿地60万亩,森林资源总量达173.4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3.7%。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开展湿地地方立法工作,建成太湖湿地公园等7个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列全省第一。加强村庄环境治理,建成省级示范村、先进村49个,市级示范村559个,近60%的村开展生活污水集中处理,90%以上的村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
五是基本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我市成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典型示范 1
区”,全市88%的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非农就业,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6%和97%以上,农村老年居民享受基本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覆盖面达99.9%,累计138万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416元,覆盖率达98.7%。昆山市、吴江市和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实现城乡低保并轨。
近年来,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领导,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相继来苏州作专题调研,充分肯定苏州改革试点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高度评价苏州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宝贵经验,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认为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认识很高、氛围很浓、力度很大、效果很明,很受鼓舞、很受震撼。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苏州始终保持了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和底蕴,现代农业取得了“发展水准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的显著成效。省委、省政府把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经验概括为“四个结合”,即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并向全省转发了苏州《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报告》。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对苏州实践的鼓励鞭策,也是对苏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发展的成绩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最主要的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目标定位。坚持把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作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作为苏州新一轮跨越的战略选择,着力增创城乡一体品牌优势,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社会保障水平、城乡环境面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优势。二是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的思路理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农村产业新发展,以城市化提升农村建设新形态,以经济国际化塑造农村发展新理念,以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推动全局改革,促进全面发展。三是坚持富民优先的鲜明导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促进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权益,着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坚持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实践。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政策制度、创新管理体制,相继制定了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深化农村投融资制度改革、强化公共财政支农、建立农业保险和担保、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社会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等16项政策意见,相关部门出台了几十个配套文件,有力增强了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进程。五是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加强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制定改革发展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确立23个改革先导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决策体制、工作推进机制和挂钩联系制度,切实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有力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突破、整体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三化同步”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对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刚刚召开的省“两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苏州要在科学发展、“两个率先”中继续探路子、攻难关、作示范,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两个率先”的“领头羊”。这些都为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结合苏州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
围绕“三区三城”建设总目标总定位,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坚持以富民优先为导向、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以固本强基为保障,着力在城乡优化布局、产业优化升级、环境优化发展、社会优化管理、体制优化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全面加快城乡一体示范区建设,争当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领跑者,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苏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的境界。苏州目前人均GDP已突破2万美元,城市化率已达66.6%。国际经验和发展实践充分表明,这一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对城市化战略的认识升华和对未来发展趋向的科学把握;也是一种发展路径,是促进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充分认识,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的科学把握,深刻认识省委、市委把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部署,深刻认识城乡一体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在更大范围思考、更高层次谋划、更广领域部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二是在发展目标上实现新的跨越。“十二五”时期,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农民收入在“十一五”期末基数上实现倍增,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其中财产投资性收入占比超过40%,城乡居民收入控制在2:1以内;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总资产突破15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700万元,股份化覆盖率达到100%;“三个集中”深入推进,农用地规模经营比重、镇村企业集中度均达90%,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度达60%以上;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高效农业面积占种养面积比重达65%,其中亩均效益达5000元的超过50%;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到2012年实现并轨;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镇区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规划保留村庄达90%,其他地区达7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7%以上。
三是在富民惠民上创出新的路子。目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只有20%左右,中等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富民的关系。我们要坚持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并举,进一步拓展富民空间,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快、社会贡献大、居民得实惠多的协调发展新路子。一要进一步减少农民,致富农民。减少农民、致富农民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规律。如果维持“一人一亩地、一户三亩地”的格局,农民富不起来,现代农业也实现不了。要按照省委领导提出的“让更少的农民经营更多的土地,获得更高的收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个置换”,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减少农民,致富农民。二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增收。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载体、农业经营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着力推进“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实现“水稻规模化、蔬菜设施化、水产标准化、营销现代化”,推动一产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融合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和营销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进一步优化资源,拓展空间。苏州目前的建设用地占陆地面积超过40%,无论从上级给予的土地指标,还是从我们自身的生态承载能力来看,粗放式增量扩张的路子难以为继。但木渎等地的实践证明,存量挖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将散布在工业规划区以外的村办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或“退二还一”,全市可以新增建设用地10多万亩;如将现有农业用地集中整理,可增加10%~20%的耕地,预计15万
亩左右;如将农村居民点从目前2.1万个按照村庄布局规划调整优化,可增加建设用地50万亩左右;如将100多个撤并镇区优化整合、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可腾出20多万亩的发展空间。这样,可以收到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拓展发展空间、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一举多得的成效。四要进一步深化“三大合作”改革,提高股份分红水平。重点要加强各类股份合作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大农民参与、民主管理力度,科学界定资产收益用于发展再生产、股份分红、管理费用的比例。到“十二五”期末,努力使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超万元。
四是在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苏州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不断创新。这几年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关键也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全市GDP9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亿元,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共用掉了340多万亩土地,平均每年超过10万亩。今年开始到2020年,国家核定我们的用地只有43万亩,其中18万亩是城乡一体化挂钩指标。“十二五”期间,苏州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3个改革先导区在这方面要勇于改革、敢于突破,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要加快建立“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赋予改革试点镇(区)更多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建立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要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集约使用的前提下,着力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在“三化”过程中给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留一份土地,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三要加快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按照“一区多居”管理模式,创新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实行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率,努力把全市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成为安居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
五是在公共服务上提升新的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一要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建管水平。坚持把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商贸超市、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治警务、民政事务、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广大农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提供社区教育和加强人际交往的重要阵地,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二要加快城乡社保并轨步伐。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险、农村特困人群救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特别要针对“因病致贫”这个突出问题,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群众受益水平。三要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的力度。深入贯彻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意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按照城乡学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教师配置、统一办学水平”的要求,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发展。加快制定出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意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优秀医务人员向农村流动,推动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事业,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农村养老机构。建立统筹城乡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是在生态环境上呈现新的风貌。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享受优美的环境,是广大居民的迫切希望,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一要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部署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同步聚焦水利问题。苏州地处太湖和长江下游,境内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更加凸现,在防灾减灾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服务作用更加彰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更加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水利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村水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市场
运作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全力打造“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二要不断提升“绿色苏州”建设水平。持之以恒地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掀起新一轮绿化建设高潮,确保今年新建林地绿地面积超过8万亩。加强生态湿地建设,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重点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遏制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努力保持全市湿地资源总量平衡。三要健全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土地、水源、环境等资源的严格保护和长效管理,扎实推进蓝天工程,强化城乡污染源监管与治理,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治污民生工程,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老百姓对环境的满意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形成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是一项全局性、整体性、开创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城乡一体化的领导,全面形成上下互动、城乡联动、整体推动的强大合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自觉地把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摆在战略地位,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动真格,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着力抓,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扎实推进。
二是进一步健全用人导向机制。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涉及的领域宽、服务的对象多、需要的知识广、要求的素质高,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迫切。要以各级党委换届为契机,着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任用选配到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工作岗位。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干部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良好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营造工作有热情、服务有感情、创新有激情、奉献有痴情的良好氛围。
三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三有效一增强”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有作为、服务企业有举措、改善民生有实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只要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改革,有利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创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都鼓励支持,放手放开,先行先试。
四是进一步健全投入增长机制。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加大对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同志们,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开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一位市委书记的任职讲话
一位市委书记的任职讲话
11月7日,甘南州召开全州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甘肃省委关于调整甘南州主要领导的决定。经省委研究决定,俞成辉任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以下是俞成辉的任职讲稿全文,被网友誉为“史上最深情任职讲话稿”,速度围观吧!
转眼又到了“立冬”之日,当内地浓浓的秋意还没有完全褪尽的时候,甘南草原已是冬意阵阵、寒气袭人。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都知道,这里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而冬天往往提前报寒。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循环,仿佛印证着“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世事变迁。刚才,省委组织部杨子兴部长宣布了省委的任免决定,并代表省委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坚决拥护,坚决服从。杨部长的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字里行间体现着对甘南工作的充分肯定、饱含着对建荣同志和生武同志的高度评价,寄托着对继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自觉把杨部长的讲话精神融入到甘南发展稳定的伟大实践中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永恒的事业往来的人”。今天,既是历史的节点,也是历史的起点,它承载了不平凡的过去,又孕育着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个州一次提任三个人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这不仅凸显了甘南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体现了省委对甘南干部的亲切关怀和特别厚爱。在这里,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省委和省委组织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此时此刻我们没有理由不提及三年半来为甘南呕心沥血的魏建荣书记。他从皇城根里的大机关走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几乎跌倒的身躯树起了五大甘南的历史丰碑,谱写了甘南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崭新篇章,“甘南精神”因他而挺拔,甘南美名因他而远扬,甘南稳定因他而牢固,甘南发展因他而展翅,甘南事业因他而辉煌,甘南人民因他而骄傲,甘南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已融入到他的骨髓中、血脉里。他是高原人,甘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是甘南人民的儿子,这里有他深情眷恋的父老乡亲,这里有他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这里有他的智慧汗水,这里有他的人生抱负、情感情怀。今天,他就要离开草原、离开甘肃,到北京赴任去了,虽然这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虽然我们不想让他离开,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挺立在高海拔上。“自古伤离别,人心悲戚戚”。此情此景,我们唯有把离别的伤感化作最美好的祝福,衷心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同样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还有既书写甘南历史,又让甘南历史浓墨重彩的毛生武州长,他的身躯里潜藏的巨大智慧让人无法企及、难以想象。八年的岁月,他把足迹镶刻在甘南的山山水水,风雨间有他的身影、星夜里有他的脚步、大灾大难面前有他的跋涉、有他的坚定。他始终把勤奋扛在肩上,他以少数民族干部少有的定力和威望练就了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品格,为他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才华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此刻,我们难道不应该为这样一个好领导、好兄长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当然需要我们在这里特别提及的还有才智副州长,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甘南人,为了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无悔青春、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干、释放着自己的赤子情怀。无论是担任玛曲县委书记,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还是担任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才智同志总是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最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其中,为玛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分管工作的深入推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让我们也把最崇高的敬意送给我们的好同事、好朋友才智副州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两年以前,我肩负着省委的重托,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甘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无怨无悔地受命于危难时刻。如今,省委决定由我担任甘南州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深知,没有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这份荣誉我无力获取;没有甘南各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份认可我无缘企及;没有今天在座各位的关怀和帮助,这份责任我无力担当。作为一名深深热爱着这片青山绿水大草原并自觉融入其中的甘南人,虽然年过半百,但我依然愿意和大家一道为甘南的转型跨越和长治久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党在藏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赴汤蹈火、涅槃奉献!
借此机会,我向组织和大家表个态,与同志们共勉。
第一,把学习当作信仰去追求。学习是引领人生航程的一座心灵灯塔,是脱离低级趣味、提升精神境界、增强能力水平的信仰追求。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总书记和王三运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切实增强运用政治智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充分学习吸收历任州委班子探索形成的好思路、好制度、好经验、好做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向基层学习、向老领导老同志学习、向甘南人民的伟大实践学习、向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学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把稳定当作尊严去维护。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中央和省委交给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全州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的政治尊严。政治任务容不得讨价还价,政治尊严更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否则,我们不仅愧对中央和省委大幅度的倾斜支持和特殊照顾,在兄弟市州特别是其他藏族自治州面前,我们也将尊严扫地。要继续坚持“长期建藏”思想和“依法治藏”方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维护稳定没有一劳永逸、麻痹大意必将前功尽弃”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坚决筑牢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进一步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完善举措,坚持政法、统战、民族、宗教多轮驱动,坚持经济、政策、法律、项目多措并举,突出抓好寺庙管理、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管控和基层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动维稳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预防转变。
第三,把发展当作梦想去实现。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么我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加快推动甘南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着力缩小甘南与兄弟市州的发展差距。为此,我将和同志们一道,牢固树立“跳出甘南看甘南、站高望远谋发展”的创新意识,敢想敢试敢闯,敢做敢为敢干,努力在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更宽领域推动各项事业提速发展。紧紧依托甘南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牢牢抓住甘南被纳入全国13个地市州生态文明示范工作试点建设和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藏区特征、甘南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把“尼江”当作标杆去打造。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高度关心支持“尼江”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尼江”问题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总书记对“尼江”工作的重要批示和省委王三运书记在尼巴和江车两村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着力巩固工作成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用足用活群众工作大法宝、深刻把握团结发展大方向、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大道理、着力夯实组织建设大堡垒,为把“尼江”两村打造成团结稳定村、文明富裕村、坚强堡垒村、先进模范村而聚焦发力。
第五,把改革当作使命去担当。改革开放是甘南实现转型跨越和后发崛起的命运抉择,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面对和自觉担当的历史使命。要紧盯影响全州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解放思想、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整体运作,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十大行动”,敢破敢立,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体现省委要求、结合甘南实际的改革之路。进一步加大开放开发力度,端正姿态,拿出诚意,打开门户,敞开胸怀,做足做活“借梯上楼、借船出海”这个大课题,做深做细“筑巢引凤、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努力使甘南借助开放开发的强大引擎发展得更好更快。
第六,把人民当作英雄去尊重。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趁热打铁,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和改进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英雄”的民本思想,戒掉官腔,摆正位置,努力用“朋友式面对面、平等式手拉手、协商式膝碰膝、亲人式心贴心”的办法,拜群众为师,听群众指点,与群众交心,真正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大智慧、金点子、好办法挖掘出来,转变成促进全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创造力和推动力。
第七,把廉政当作生命去珍惜。身正不怕影子斜,心清何俱百毒侵。作为班长,能不能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关键要看自身是不是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政治生命”加以重视,牢固树立“精神上自我升华、思想上自我净化、工作上自我提高、作风上自我加强”的自勉意识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忧患意识,模范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头悬警钟、手握戒尺、心存戒惧,管好部下、管好家人、带好班子,自觉坚守为人为官的根本和廉洁奉公的底线,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时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做到以优良的作风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第八,把团结当作眼睛去爱护。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带头维护班子团结,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以团结协作为要、以相互配合为基,真正把“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班子成员做出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自觉落实集体决定、维护集体权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讲团结又讲原则的政治氛围。坚决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切实加强与班子成员的协调沟通,做到平时多交心、遇事多商量、工作多支持,确保州委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九,把党建作为天职去履行。如果说保稳定促发展是州委书记的本职,那么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州委书记的天职。要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思想建设,强在“真”字上。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明辨方向、站稳立场、筑牢防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在“实”字上。进一步夯实党在乡村两级的执政基础,建好“桥头堡”,选好“主心骨”,确保基层政权牢牢掌握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能人干将手中。加强作风建设,强在“硬”字上。紧紧盯住“四风”问题新变化新动向,及时跟进锁定具体人具体事,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查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在“严”字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强化警示教育、刚性约束、监督管理和惩治震慑,真正使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易腐、不能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在“好”字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真正把能干事会干事、能担当敢担当、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基础好、工作作风好的干部提拔使用起来,为党在藏区各项事业的薪火相传选好承继人。
同志们,甘南的昨天,我们的前辈和全州各族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甘南的今天,我们正手握“接力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甘南发展稳定新篇章,一起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