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2:0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蒋宏坤同志的讲话(2010年11月21日)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我市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加快“三区三城”建设,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了《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也是一次集思广益、凝聚力量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市人民更好更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全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科学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描绘了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制定江苏“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十 1 二五”时期江苏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为全省人民在新的征途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指明了方向。

这次市委全会全面回顾总结了苏州“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审议了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苏州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市委《建议》贯彻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集中了全市上下的智慧,符合苏州实际,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的精神和市委的部署,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十二五”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和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认识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统揽全局、协调发 展的驾驭能力和实际本领,从而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区三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自觉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各地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建议》提出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规划,加强与省、市规划的衔接,把本地本部门未来五年的发展切实谋划好。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苏州已站在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起点

过去的五年,是苏州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区三城”、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在完成省全面小康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突出表现在: 1.经济综合实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再上新台阶。预计“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6%,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57.8∶40.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五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以上,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科技孵化机构数量、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

2.城乡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快一体融合。城乡产业规划、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形成了以苏州市区中心城市为核心、5个县级卫星城市为枢纽、10多个中心镇为基础的现代化区域城市群,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和轻轨1号线、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平江新城、沧浪新城、金阊新城、工业园区东部新城、高新区苏州科技城、越溪城市副中心、相城区中心商贸城初具规模,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城市化率提高到66.6%,城乡一体化成为苏州最大品牌。

3.各项改革在创新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城市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 4 启动,金融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显著增强。

4.对外开放优势在巩固提升中保持领先。开放型经济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主要指标在全省、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十五”期末的1.9倍,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80亿美元以上,累计境外投资中方额超过11亿美元,开发区开放创新力度加大,对内开放成效显著,年均引进实际到账外地资金超过500亿元。

5.人民生活水平在巩固全面小康中继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2%和11.2%,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6%,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以上和99%,农村老年居民享受基本养老补贴基本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体帮扶体系更加健全。

6.协调发展特色在统筹兼顾中更显鲜明。教科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苏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平安苏州、法治苏州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四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吴江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苏州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回顾总结“十一五”的实践,最根本的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和苏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把率先争先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高举率先发展的旗臶,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的战略要求,并使之成为苏州新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二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发展追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把提高人民福祉摆上优先位臵,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突出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更加突出便民利民,使城乡居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围绕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使之成为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更加注重统筹处理好各方面重大关系,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并进。坚持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起全市上下共谋发展、共促稳定、共创和谐的强大合力。

五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充分利用“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运用“十一五”取得的基本经验,继续毫不动摇地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苏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全力开创“三区三城”建设新局面

苏州“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是建设“三区三城”。建设“三区三城”是市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两个率先”目标基础上加以丰富完善,与时俱进提出的战略构想,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央和省的最新要求,而且切合苏州自身发展实际,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点定位。未来五年发展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总定位,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发展主题,明确发展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苏州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力争到“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辜负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望。

第一,“十二五”时期苏州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已步入工业化后期,综合实力 7 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城市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中心城市竞争力、社会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多变,国内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料。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抓住国际国内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因为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而怀疑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加快转型升级而放松、放慢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抢先改革的勇气、领先开放的志气,争先创优的锐气、率先发展的豪气,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上新水平。市委《建议》提出了苏州“十二五”时期的几个重要指标,比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8%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人才总量145万,还有节能减排等硬性指标。这些指标尽管实现难度比较大,但都是推动发展转型、增强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归根到底是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的必然选择。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大的成果。

第二,“十二五”时期苏州必须始终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 变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经济形态和增长动力出现新的变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智慧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服务经济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导向;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矛盾日益突出,以粗放经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会管理难度增大。“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第一方略,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创优环境优良的新城市,着力集聚具有世界眼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新人才,着力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含量的新产业,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努力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三,“十二五”时期苏州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苏州30多年的改革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诸多与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有了新期待,对提升生活质量有了新要 求,对改善生活环境有了新期盼,对扩大政治参与有了新需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民本、民生、民富的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决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城乡居民的财富积累,决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资源代价和社会成本,决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公平正义。要把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使经济结构与收入结构同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提升,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更趋一致,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三、全面落实“十二五”发展新任务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市委《建议》已经十分明确。这里,我再突出强调几个问题。

1.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未来五年,苏州必须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形成高端产业引领、高端人才集聚、高端研发突破、高端品牌涌现、高端服务配套的转型先导优势。一要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鼓励促进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文化产业提速发展,全面实施旅游业提升计划,创 新发展教育培训、法律服务、职业中介、体育健身、养老服务、市政服务等公共服务业,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三二一发展格局。二要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优先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支柱产业发展水平,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三要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格局。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完善科技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实施“1010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四要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把扩大消费作为战略重点,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升级,引导消费行为。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入。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在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领域培育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增长点。五要加快形成集聚集约、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各级各类开发区先行先试优势,突出特色开发,突出功能创新,突出能级提升,加快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积极引导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有优势地位和权重地位的地标型企业。

2.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苏州过去30多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要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一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更大功夫。把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着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更加科学、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务,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二要在扩大开放领先优势上下更大功夫。提升招商引资水平,集中力量引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战略产业在苏州发展,吸引国内大企业来苏投资创新型经济项目。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沿海开发”,鼓励引导本市企业向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等共建产业园区以及中西部地区投资发展。

3.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提升城乡现代化水平。抓住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以打造“宜居新苏州、创业新 天堂”为目标,着力在准确定位、完善功能和统筹发展上下功夫。一要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着力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县级市城区的枢纽功能,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增强城市的资源聚集度、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把苏州整体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核心区域城市群。二要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建设滨湖新城和高铁新城,强化提升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完善优化观前、石路和南门商圈,综合整治虎丘地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和南门危旧房等老住宅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城铁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快速路系统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水环境治理、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空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老城区整治、城中村(无地队)改造和居民“改厕”工程。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面实现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提升,城市交通从汽车公交时代向轨道交通时代提升。三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规划有机融合,合理调控城乡人口规模和分布,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并轨,鼓励引导更多农民换股、换保、换房进城进镇落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支持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4.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扩大城乡就业创业,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 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城乡收入调节分配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古城、古镇生活设施改造,全面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方便城乡居民共享的公共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一体化共同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公共文明建设模式,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5.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期间,要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强化水资源综合利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着力建设生态产业、可持续消费、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保障等四大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建设低碳城市。逐步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开展城乡绿化造林活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河道整治,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力争率先进入国家生态市行列。

四、合力夺取“十二五”发展新胜利

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最广泛地动员各方力量,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实现市委《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更好更快建设“三区三城”而不懈努力。

1.着力推进新的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推动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继承和发展“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主义,努力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在更高平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2.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配优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领导干部培训力度,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三区三城”的能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党员队伍有效管理、党建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弘扬“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尽责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心思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加快转型升级上,把功夫用在为民办实事上。继续加快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3.着力凝聚更强发展合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能,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继续深化平安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社会预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军警民联防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阎立同志的讲话(2010年11月21日)

今天距年底还有四十天,已经到了一年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时刻。好比百米赛跑,开年至今,我们一鼓作气跑出了好速度、好成绩,现在终点就在眼前,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而必须全力以赴、加速快跑、发力冲刺,拿下好成绩,争得好位次,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做好当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查找不足,继续加快发展

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从1~10月的情况来看,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8亿元,增长20.6%,完成年度目标的85%,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0亿元,增长19.4%,完成年度目标的84.4%,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亿元,增长18.5%,完成年度目标的80.8%;进出口总额2242亿美元,增长39.9%,完成年度目标的83%。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高于全年预期指标。另外,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98亿元,增长13.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我们分析预测,经过继续努力,17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能够顺利实现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一是从序时进度看,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往年相比还有一定脱幅。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完成的序时进度与金融危机发生前两年相比,还分别有1.7、0.2和3.6个百分点的脱幅。受外部输入性、成本推动性等多重涨价因素影响,10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4.7%,涨幅创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升3%,完成预期调控目标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事关百姓生活的商品如食用油、蔬菜等上涨过快带来影响。二是从省内看,虽然我市的总量指标仍然保持领先地位,但是一些指标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0月,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三是从全国看,我们以往的增速优势有所下降,部分指标的总量优势正在弱化。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四项总量指标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仍居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但有两项总量指标位次后移。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被大连超过,由去年同期的第7降至第8位。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列上海、天津之后居第3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位。在增速排名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居第11位,下降2位;实际利用外资居第17位,下降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第11位,下降3位。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全年目标可望完成就沾沾自喜,而是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照先 进找差距、结合实际想办法,继续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努力保持和扩大我市各项工作的领先优势。

二、狠抓投入,大力拉动发展

要全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确保总投资4100亿元的220项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960亿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00亿元。一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特大产业项目建设,强化会办、跟踪和服务,力争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对要求年内完成的项目,各责任单位要抓紧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如期建成。对要求年内开工的项目,要在尽快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排定时间表,争取早启动。要加大在建项目的组织协调力度,力争形成更多的工作量。要抓紧完成已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尽快投入使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三要切实做好重大项目报批、储备和引进工作。及早编制明年重大投资计划,对“十二五”时期的项目特别是明后两年的开工项目,从现在起就要环环紧扣做好前期工作,并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投资增长的后劲。四要促进社会投资增长。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创造公平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益。

三、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

要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一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认真实施“新兴产业三年推进计划”、“支柱产业三年提升发展计划”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力促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柱产业优化发展、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二要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落实省、市制定的相关政策,出台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细则,继续做好新锐人物和标杆企业的评选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督促企业加快节能技改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节能效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强化节能督查,加强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监测分析,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四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争取试点工作早见成效。五要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力争苏州热工院申报的“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抓好新兴产业领域研发机构与公共平台建设,积极支持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苏州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与发展。六要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目前,我市有64人进入今年的省双创计划考察阶段,27人入围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面试。对此,要重点做好工作,保持我市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四、大胆实践,统筹城乡发展

以创新一体化机制为关键,以优化配臵城乡资源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修编完善城乡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和集中居住区的集聚规模,引导和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承包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改革户籍制度,鼓励更多的农民换股、换保、换房进城进镇落户。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统筹城乡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和方便城乡居民共享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接轨。启动建设一批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朝着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方向发展。加强在田作物管理,打牢丰产丰收基础。抓好秋粮收购,增加地方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强化农副产品市场和质量监管,稳定价格,保障供应。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加快建设重点水利水务工程。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化“三大合作”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五、改善民生,坚持为民发展

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一要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开发就业岗位,支持群众就业,确保完成年初提出的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扩大享受补贴的公益性岗位范围,为群众开发更多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二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贯彻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政,启动新政实施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影响的风险评估,拟定苏州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管理办法,推进职工医疗“五统一”。三要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组织“和谐企业”代表巡回演讲,开展年终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保障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苗头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四要稳定市场物价。认真落实国务院16项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强化对价格形势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价格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力保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五要全力抓好实事项目。对于年初确定的实事项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对进度正常的项目要倒排计划,争取提前完成,让群众尽早受益;对进度有所脱幅的项目要深入查找原因,拿出解决办法,认真落实到位,做到取信于民。要加快实施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和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等工程,启动城区2万余户居民消灭马桶等惠民工作。

六、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毫不放松地维护社会稳定。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 管理体制,启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抓紧建设苏大附一院平江分院、苏大附儿院园区总院,完成市中医医院搬迁任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二要切实保障安定和谐。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汲取通安等地群体性事件经验教训,认真落实“三项排查”整改措施,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实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和完善社会建设管理体制,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基础工作。集中力量化解一批信访积案,确保化解率超过95%。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细致地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水环境整治,狠抓太湖、阳澄湖治理,确保出省断面水质达标。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年度任务和福星、娄江、城东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实施石湖景区滨湖区域改造等重大绿化景观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争创全国第一个地级国家生态市。努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全面完成市容街景提升工程,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七、早作安排,认真谋划发展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要起好步、开好局,各项工作必须及早考虑、及早安排、及早落实。一要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在这次全会上通过的《建议》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汇聚各方智慧,精心修改完善规划纲要,使规划纲要更具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注重配套、相互衔接,形成功能清晰、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二要树立更高的目标。要在激流中奋进、在竞争中胜出,必须高标准定位,激励更大的作为,带动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各地各部门在确定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上要敢于自我加压、敢于拔高标杆,确保“十二五”发展的头一步迈得更快一些、走得更远一些、上的更高一些。三要制定更实的举措。围绕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与后劲,推出一批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需求、拉动投资的重大项目;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系列能够更加有力地促进科技创新、集聚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提出一些操作性更强、惠及面更广的办法举措。要紧紧抓住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找准关键点、突破口,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八、转变作风,切实服务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兴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尽责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之风,坚持查纠问题,整改不足,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巩固和扩大前阶段取得的成果,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党员创 先争优活动,提升“学昆山、优服务、讲效能、树品牌”、“问题解决月”等活动的成效,创建机关部门服务品牌,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树一流的形象。要认真实施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综合评价工作,抓好作风效能年度督查,重点查找和整改在服务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在职能归并、事项进驻、充分授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要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加强对企业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开展“上门办”、“陪同办”、“预约办”等特色服务。要抓好“项目审批提速”工程,扩大联合审批范围,提高网上审批效率,缩减企业、群众办事的环节和时间。同时压缩出国出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费用。

第二篇: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蒋 宏 坤 同 志 的 讲 话

(2009年8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是在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以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变化,我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科学研判形势,主动应对挑战,务实制定政

— 1 — 策,全力化解危机,按照市委年初提出的“双保双扩双转”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一着不让地抓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政府服务等重点工作,努力在克难中求进、在创新中提升、在转型中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时序进度。一是经济运行总体企稳向好。上半年,全市完成GDP3560亿元,增长10.3%。1~7月,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9.4亿元,增长7.8%;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87亿元,贷款增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8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27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963亿元,增长3.5%,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三分之二的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8.9亿元,增长1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9亿元,增长17.2%,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增长74.1%和85.2%。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降幅由一季度的下降11.4%收窄到1~7月的下降4.3%,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 2 — 光伏太阳能等产业均呈现较好发展势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占GDP比重达38.7%,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78.6%和61.3%,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东南大学等3个大学科技园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全面启动。三是改革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确定改革试点先导区23个,初步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改革发展格局。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累计2768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27.3万亩,农业保险累计投保农户94万多户次,农业担保金额累计21亿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资改革、城区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持续深化。四是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削减1.4万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1.34。五是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民生类财政支出达129亿元,同比增长29%,占财政总支出的47%。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1~7月,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增长10.7%,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745元,增长8.6%。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五连冠”,再次确认“长安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3 — 今年3月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首批114个单位76701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目前已基本结束,取得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实际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得到了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巡回检查组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群众对市委常委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达100%,其中“满意”占94.95%。

今年在困难和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较好成绩,这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各大板块、各条战线、各个方面作出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苏州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宏观形势看,一方面,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在不断增多,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向好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尚未彻底走出衰退,外部需求持续减弱、物价水平持续回落等因素对国内经济健康运行产生影响,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从发展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必将带来全球产业脱胎换骨 — 4 — 的大调整,而且这一轮调整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等技术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批高速度、长周期的新兴产业;国家和省对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越来越明显。从苏州实际看,我市经济虽然回暖趋好,但仍然存在部分指标进度脱幅、开放型经济尚未走出低谷、工业用电不容乐观、企业效益恢复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由于需求疲软的总体市场环境短期内难以扭转,出口、工业生产短期内难以恢复快速增长,更为突出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全市保增长、促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我们要高度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紧盯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立足苏州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发展意识,全力以赴保增长,不失时机促转型,千方百计惠民生,统筹兼顾创和谐,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面,在克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

— 5 — 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第二个率先”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一是保增长与促转型的关系。在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切实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二是做大增量与优化存量的关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增量做大带动存量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的关系。既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又坚定不移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强化开放型经济的领先优势。四是保民生与促和谐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做好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确保完成全年保 — 6 — 增长目标任务

苏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2%,能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仅关系到苏州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省大局。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目标任务,抓难点、抓重点、抓增长点,更加有效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全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一要努力保持投资、出口、消费的稳定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揽子计划。我们要抓住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实现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快速路网、港站枢纽、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重大基础设施,切实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163项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更加注重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80个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力争今年新增百亿元企业2~3家。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抓好住房、汽车、通信、文化等带动力强的消费。组织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商业特色街区、社区商业”工程,着力完善城乡商业网络,深度挖掘农村消

— 7 — 费潜力,新增12个左右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重点培育3~5个全国和省级示范社区,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只能增强,不能削弱。我们要坚决遏制住外贸出口持续下滑的势头,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抢订单、争份额。加强与跨国公司总部沟通,吸引跨国公司将订单转移到我市,帮助在苏企业争取更多生产计划和订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关键环节,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昆太联动和“苏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开发区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增强开发区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带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二要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制造业总量已跃居全国第二,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大市,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6.8%。工业是苏州经济的大头,也是保增长的重点和难点。要对“6+4”重点产业振兴发展中需要的政策、资金等加强协调研究,尽快落实配套措施,推动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及早 — 8 — 振兴。做好向上争取与对接工作,力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省产业振兴规划。更加重视重大产业项目的储备和推进,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扶持这类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财政资金的投入带动更多的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担保公司扩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担保服务。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高成长性和上市意愿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政策激励。

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比重偏低,是我市产业结构的一大突出问题。无论是从增强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来看,还是从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来看,都需要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大的突破。要制定出台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意见,依托制造业相对发达优势,主动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加速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提升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高科技体验等多元化转变。加快发展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9 — 积极开拓文化创意、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力争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本质上讲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冲击。应对危机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抓得及时,就能化危为机、抢占先机,动作迟缓,就会丧失机遇、陷入被动。苏州要再创辉煌,保持率先发展的领先地位,就必须率先从传统发展方式中走出来,率先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人才提升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转变。要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促进苏州经济量增质升。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看,苏州的制造业大多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高新产业向高端化攀升,新兴产业向规模化扩展。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幅度提升工 — 10 — 业投入中技术改造比重,力争今年全市1200亿元工业投入中技改投入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调整机遇,加快培育太阳能光伏、平板显示、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数字动漫等新兴高端产业,大力扶持软件和集成电路、电子和通信设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使之迅速做大规模、增强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优势扩张,通过股权收购、产权受让等形式开展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地标型企业,打造著名品牌、强势品牌。

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和关键着力点。总体上看,苏州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和产品还比较少,尤其是还没有像华为、尚德那样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创新优势赢得竞争优势。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

— 11 — 发展的扶持力度,更加重视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和爆发力强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使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的建设,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等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从科技信贷、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等方面优化投融资环境。增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今年确保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

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转型升级,人力为本。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回报最大的投入。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将人才引进重点进一步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坚持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引进并重,切实提升重点产业核心技术专家集聚度。要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充分整合资源,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和工作品牌。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高人才素质。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以更加 — 12 — 灵活的机制,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周到的服务,广招一流人才,集聚高端人才,以人才高地建设支持产业高地建设,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使苏州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城市。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创新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是打开局面的根本途径。改革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必须以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来实现。在当前困难比较多、矛盾比较多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尤其要坚持向创新寻对策、找出路,靠创新破难题、求突破,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消除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性障碍,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重点要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城乡一体化改革要有新突破。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市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苏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苏州有基础、有条件取得重大突破的改革内容。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着力抓好23个先导区的改革创新工作,突出“三臵换”、“三集

— 13 — 中”关键环节,力求在农村土地使用、金融、社保、社区管理、户籍等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坚持现代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的功能定位,加快农业土地股份合作改革,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合理配臵城乡公共资源,统筹城乡服务管理,加快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引导农民转变传统意识和观念,学习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强撤并乡镇的资源整合、环境治理、改造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卫生保洁和环保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整体面貌。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做好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全面实行市级机关行政审批项目“两集中两到位”。推进新一轮“项目审批提速”工程和“重大项目无偿上门代办”制 — 14 — 度,试行“一家牵头,一门受理”审批模式,大幅度缩减建设工程、招商引资等审批环节,力争使项目审批速度普遍提升20%。积极改革城镇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县城镇、中心镇探索“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赋予其更多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探索建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评价机制,强化对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富民惠民、招商引资成效等方面的政绩考核。

三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要有新突破。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经济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产业集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金融、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技术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着力形成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实体经济市场与虚拟经济市场相得益彰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资本市场建设力度,借助IPO重开和创业板上市的有利时机,强力推动企业上市,年内争取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1~2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创新投融资方式方法,完善政府投入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发行中小

— 15 — 企业集合债券,争取年内发行企业债券超过50亿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应用机制。培育壮大社会中介组织,加快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

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认真贯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和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加快文艺院团和出版单位分类改革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抓紧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名人馆、评弹学校新校、市图书馆分馆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年内全面完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实现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全覆盖。完成22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确保年内村(社区)覆盖率达85%以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紧制定新一轮苏州文化产业五年发展纲要,扩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规模,吸引更多民资、外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市对外开放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五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围绕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基本药物 — 16 — 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重点,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等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政府补贴、药品零差率销售。继续办好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和“母婴阳光工程”等实事项目,加快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工程。

四、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人民福祉摆上优先位臵,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使科学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过程。

一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稳定岗位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注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新路径,进一步放宽小额担

— 17 — 保贷款、工商税务登记、行业准入等方面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创业,不断提高民众经营性收入、投资性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接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力争年内城镇职工五大险种覆盖面均超过98.5%。着力办好一批“群众得实惠”实事项目,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公共交通建设、市容市貌整治、社区管理、生态建设、绿化建设,完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年内完成市区100万平方米以上老住宅小区和180条以上街巷的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要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针对苏州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加大重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引导公共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深入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广泛开展“歌颂伟大祖国、建设美好苏州”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各类公益性惠民展演展示活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太湖文化论坛国 — 18 — 际会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臵,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严格防控甲型H1N1流感。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三要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苏州的环境和资源要素制约矛盾已日益突出。无论经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无论保增长的任务如何繁重,我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都不能有丝毫降低。要以生态标准原则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打造优美的宜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行节约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对化工、造纸、印染、电镀、食品等重点行业加大整治力度,启动第二轮小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进一步建立完善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在经济转型和生态建设中的调节作用。切实保护好城市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

— 19 — 公益林、湿地、水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城乡一体的森林绿化生态网络系统。加强太湖、阳澄湖水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构建“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普及生态知识,引导公众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理念。加快“绿色苏州”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项维稳任务十分繁重。要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有效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一批不稳定因素,确保重大节庆期间不发生苏州人进京上访,确保不发生苏州人在全国挑头滋事,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敏感问题。加强“法治苏州”建设,做好法治县(市、区)先期检查考核工作,力争更多县(市、区)进入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行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积极构建社会大防控格局,提高“平安苏州”建设水平。大力开展价格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 — 20 — 众的价格权益。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发挥好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各级党委政府是一大严峻考验,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场重大考试。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开创各项工作新的局面。

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苏州广大干部群众素有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为代表的苏州城市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始终保持危中求进、难中攀高的进取意识,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坚持能快就不能慢,能先就不能后,能主动就不能被动,努力实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不仅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且为实现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

— 21 — 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现在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埋头苦干,狠抓落实。要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咬住目标、迎难而上,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破难题、解民忧的事情,真正做到对事业尽心、对工作尽力、对岗位尽职。深入开展“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活动,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等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对口帮扶等工作,更好地为基层排忧解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梳理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保增长、促发展”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逐一对照政策兑现和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政策在第一时间执行到位。切实加大各项工作抓落实的力度,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各项重点工作要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全力以赴保证时序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规定精神,切实精简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改进领导同志到市县考察调研接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简化陪同迎送,以艰苦奋斗、干事兴业的作风和形象,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夺取各项事业的新成绩。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我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即将展开。要在 — 22 — 巩固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扎实开展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切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任,善于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始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使各项工作在正确决策的推动下更加富有成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力量、集中智慧的作用和优势,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进苏州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

— 23 — 倡廉工作,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志们,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24 —

阎 立 同 志 的 讲 话

(2009年8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组织和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克难求进,务实创新,拼搏争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一次动员大会。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的讲话,与会同志进行了分组讨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沧浪区和市发改委、建设局、外经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谈工作、议思路、找差距、提对策,使我们深受启发。刚才,又审议通过了全委会决议。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特别是蒋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重点突出,回顾成绩实事求是、令人振奋,部署工作思路清晰、任务明确;讲话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向,完全符合苏州实际,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对于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会议虽然只开了一天

— 25 — 时间,但是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认识更加深化。大家认为,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后期,处在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历史时期,这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能不能做到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适时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在危机中抢占先机,在危机后占领制高点,这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的重大课题。苏州的实践只有注入科学发展的内涵,才能保证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蒋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争先创优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既催人奋进,又令人警醒。正如会议指出的那样,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目前,我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结束,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即将展开。我们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持续不断地将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领域、各 — 26 — 个方面,力求取得更大突破和更多成效,使苏州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这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一致,与人民的愿望、苏州的实际相吻合。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责任感。

二是开放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更加增强。大家知道,苏州能有今天的可喜局面,就是不断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结果。虽然目前开放型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但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决不能放慢,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强化。蒋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创新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更是打开局面的根本途径。在当前困难和矛盾比较多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尤其要坚持向创新寻对策、找出路,靠创新破难题、求突破。要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大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以创新的精神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思想上保持活力、超越自我,行动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始终保持危中求进、难中攀高的进取意识,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坚持能快就不能慢,— 27 — 能先就不能后,能主动就不能被动,努力实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这为我们结合实际谋划下一步发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建立了坐标系。我们感到,只有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创新创优的工作作风,拿出关键措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力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做到开拓进取,创新发展。

三是克难求进的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晰。蒋书记在报告中对我市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作了新归纳、新表述,赋予了新的涵义,特别强调要努力使苏州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把苏州建设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大家认为,科学发展是时代的强音,也是苏州发展的迫切要求;开放创新是苏州的成功经验,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既是统筹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的需要,也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是产业高端化、服务便捷化、环境生态化的过程。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大市,苏州应当努力成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具有“双面绣”特质的 — 28 — 城市。大家认为,这样一系列的更高定位,为全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四是工作推进的重点和措施更加明确。这次全会旗臶鲜明地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并就处理好四个关系,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增强科学发展活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转变机关作风、提高领导水平等作了具体安排。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先后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两次历史性转变,目前正在努力实现由量向质的跨越。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还是从苏州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谆谆教导的那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蒋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转型升级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牵住了“牛鼻子”,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我们相信,只要各地各部门按照全会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战胜

— 29 — 困难和挑战,实现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新发展。

五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大家认为,蒋书记的报告,既全面透彻地分析了形势,正视困难、直面挑战,又提出了一系列攻坚克难的办法和措施,增添了我们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不失时机促转型,努力在克难中求进、在创新中提升、在转型中发展,从而赢得了经济运行企稳向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力度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这样一种良好局面。从今年目标完成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从“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环境资源四大类20项指标基本达到规划进度要求,并有4项指标提前完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步向好,世界主要经济体止跌企稳迹象明显,中国经济有望加速回暖、率先复苏。许多同志在讨论中纷纷表示,要抢抓这一有利时机,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的最新要求上来,一环不松、扎实工作,力争实现弯道超越。

— 30 — 为了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讲几点意见。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保增长仍然是必须狠抓不放的一项重点任务,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立足当前,咬定目标,着重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千方百计推动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鼓励双向拓展,强化招商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力争对外贸易止跌回稳,力保利用外资在全国、全省的领先地位。二要想法设法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要加强预警监测和服务,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巩固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国第一的地位。三要乘势而上力促服务业跨越发展。要主动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抓紧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服务业项目,充分挖掘内需,促进服务业量增质升,为经济增长贡献更多份额。四要一着不让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要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要确保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的目标。五要不折不扣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要落实考核问责等制度,强化源头控污,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和5%。六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要加强规划、— 31 — 引导,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要切实维护稳定,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不仅要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工作,更要着眼长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1.强化支柱产业,从发展基础上推进转型升级。一要推动产业高端化。围绕产业振兴发展计划,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认真组织实施7.5代薄膜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器、光纤预制棒、焊接机械人成套装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争取尽快形成一批骨干优势产品和企业。二要促进产业规模化。围绕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目标,建立一批千亿元级的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培育地标型企业,争取花三年多时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50家左右,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30多家;培育10家左右地标型企业和25家左右年出口超10亿美元的工业企业。三要引导产业品牌化。坚持名牌带动,保持工业企业国内注册商标和国际注册商标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推进专业技术标准化,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检测中心。四要倡导产业绿色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年内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4个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投运。坚持对重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认证,年 — 32 — 内验收200家。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为长远发展留存环境容量。

2.强化服务经济,从发展层次上推进转型升级。一要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物流园区和软件产业基地,汇聚企业总部和会展、广告、法律、会计等专业商务机构。二要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建设旅游重点项目,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开展旅游市场促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尽快实现苏州旅游业的提档升级。紧抓内容创意和交易传播两大产业链环节,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三要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和引导民营医院的发展,促进医疗服务多样化。重视教育培训、就业中介、体育健身、养老服务、市政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3.强化自主创新,从发展动力上推进转型升级。一要加大研发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全年R&D占GDP的比重达到2%。新设关键技术专项资金,— 33 — 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年内完成5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200项重点产学研项目。二要完善创新载体。加快建设苏州汽车零部件等13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苏州科技城、吴中生命科技园等产业创新基地。构建纳米技术、SaaS产业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集成电路测试与设计、软件评测、新药创制、实验动物等平台的服务功能。建好中科纳米所、中科医工所、江苏(沙钢)钢铁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三要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以及鼓励产品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各项政策。制定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科技保险费补贴、科技贷款贴息、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创业投资引导等具体措施,促进资本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四要引进高端人才。紧紧抓住海外人才回流的机遇,以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为龙头,全年争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100个以上。

4.强化对外开放,从发展路径上推进转型升级。一要调整结构促进贸易转型。在力保外贸止跌回稳的前提下,— 34 — 加快调整进出口结构,鼓励发展一般贸易,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外资出口大户特别是电子类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更新生产设备及技术,实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引导内资企业特别是传统类企业加强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重塑贸易竞争力。扶持外贸企业走品牌化、基地化发展的道路,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二要招商选资助推产业升级。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对结构优化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注重产业链招商、基地化招商、精细化招商。推动昆太联动和“苏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研究制定外资企业总部认定及促进办法,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追加投入。三要对外拓展开发国际资源。以张家港的钢铁与毛纺针织、吴江的丝绸纺织和光电缆、常熟的服装、昆山的汽车及零部件等内源型产业为基础,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强强联合,建立海外原材料基地、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以并购等方式收购国外销售渠道及品牌。

5.强化城乡统筹,从发展格局上推进转型升级。一要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苏州市主

— 35 — 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编制和修订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引导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加强规划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二要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对23个改革试点工作先导区的推动力度,争取在农村土地使用、金融、社保、户籍等制度上取得新的突破。认真贯彻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农村住宅臵换商品房、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臵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促进农民身份转换。扩大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深化“三大合作”改革,提高农民持股、入社比例,增加农民收益。三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

6.强化载体功能,从发展空间上推进转型升级。一要促进产业集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鼓励关联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汇集。争取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形成8个以上超千亿的工业集聚区。切实加强苏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 — 36 — 地和苏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3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100个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二要实现集约发展。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要着力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提高产出效益,成为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先行者。要把城市中央商务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三要增创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不断强化和拓展各级各类开发区和科技园、物流园、软件园、创意园、特色产业园的载体功能。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在资源优化整合上求突破,在各类特殊监管区或功能区叠加上求突破,全面增强开发区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带动开放型经济乃至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要以苏宿工业园等为载体,有序引导产业转移。要通过区域联动、区港联动,带动保税物流类、仓储类货物贸易,不断提升我市在华东地区的商务地位,全力推动苏州成为台海两岸间重要的商品展览贸易中心。

会议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重点围绕蒋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议,迅速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学习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同时结合自身

— 37 — 实际,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意见。要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将市委的要求化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今年以来我市应对危机、克难求进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下一阶段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繁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勇攀登!

主题词:市委全会

十届十次

蒋宏坤

阎立

讲话

本期发至:各市、区委,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工委;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市各人民团体党组,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党委。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

2009年9月1日印发

(共印320份)— 38 —

第三篇:陈伟同志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陈伟同志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2-12-06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

(2012年12月2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会议,大家认真学习了十八大的相关材料,宪廷同志传达了省委十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枣庄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公报》。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切实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关于十八大精神,在省委全委会传达提纲等学习材料中已有全面的阐述,大家要认真学习。这里,我重点讲一下大会的重要性和报告的几个亮点。

十八大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举什么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什么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其二,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既总结了过去十年的成绩和经验,又勾画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既是对十六大、十七大的继承和接力,又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和里程碑。其三,这是一次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显示了党的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我们要坚决拥护并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境界、新视野,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有三个亮点:一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十八大最大的贡

献,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二是布局上的重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特别是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地位,体现了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三是目标上的全面深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全面”的目标。由“建设”到“建成”,一字不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发展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道路就会更加顺畅。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做了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也正在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下一步,要不断引向深入、见到实效。一是继续抓好学习。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研读十八大报告,深入思考,把握实质,吃透精髓。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主动学,发挥好表率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十八大精神。二是继续抓好宣讲。现在中央、省委的宣讲活动已经启动,我们要尽快组织宣讲团,推动十八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形式不仅要丰富多彩,更要确保深入浅出、入脑入心。新闻媒体要保持强大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继续抓好干部培训。组织、党校等部门要把十八大报告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每一位县级干部都要参加一次轮训。各区(市)也要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二、紧密联系实际,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中去

十八大要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在枣庄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实施城市转型战略,这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转型,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抓发展是首要任务。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当前,我市经济块头不大,产业结构依然偏重,一些指标只有全省平均的90%左右,发展的任务尤为紧迫。现在全省各地都呈现出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如果我们没有较快的发

展速度,在区域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市十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翻一番,跃居山东省中上游,跻身淮海经济区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实现这些目标,未来四年我们要跑平时五六年的“路”、干平时五六年的活。要有后来居上之势,需有非同寻常之举。在思路上,要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在路径上,要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在落实上,各区(市)是“主力军”,要自我加压、抬高标杆,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力争在全省位次前移。

(二)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是关键所在。报告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优势。目前,我们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机遇在哪里?大家应当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未来几十年,我们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首先,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当前国际经济低迷并将长期化,外需拉动的贡献在逐步下降,发展的战略基点在内需,而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从投资和消费看,2011年,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70.6%,全省、全国分别是81.5%、82.3%;城镇消费是农村消费的3倍。因此,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其次,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的根本途径。城乡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转移农民的唯一途径,就是新型城镇化。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国城镇化率为35%,枣庄仅为26%,相比中等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我们仍有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可以看出,城镇化就是今后发展的潜力、重点和引领。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次战略机遇期,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转型之路。关于新型城镇化,我们在上次全委会已经做了全面部署。从目前情况看,认识上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对怎么抓、抓什么,一些基层的同志还不够清晰、缺少办法。要认真研究新型城镇化的规律,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区(市)驻地、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要搞好规划和策划,加快推进“三规合一”,示范镇、重点镇要策划好产业定位、城镇风貌和建筑风格。要强化产业、市场支撑,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关键是把产业发展起来,把就业带动起来。要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当前市场空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我们对小城镇建设要进行产业定位,尤其是市场定位。目前,淮海经济区周边有很大空间,我们的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各区(市)、乡镇对此要认真研究,找到市场空缺。市场空缺就是空间和机遇。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等配套设施,围绕市场空缺抓好招商。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搞好策划,做到产业定位不同,建筑风貌、色调各异,杜绝千镇一面。

(三)改革创新是动力源泉。报告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们的城市转型正在进入“深水区”,每一项工作,都要靠改革创新去推进;每一个难题,都要靠改革创新去破解。

像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有很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破除。其一,要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方面要“出得去”,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就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要“留得住”,据资料显示,目前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只有1%买房,3%交纳住房公积金,20%享受城镇社保。让进城的农民尽快融入城市,就要深化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其二,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农村有“三块地”,耕地是“红线”,但要调整存量、规模经营;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也存在管理制度改革的问题。其三,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分灶吃饭的体制下,县级以上主要是税收和土地级差收益,而小城镇这方面很少,单纯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市场投入也不现实。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镇村经济,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拓宽对城镇化投入的渠道。

像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也存在产品升级、抢占市场的问题。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加大技改力度,做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篇文章,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像鲍沟玻璃,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具有超薄、超厚、超大、有色等特点,在全国玻璃产能过剩93%的情况下,产销率仍同比增长90%。

在其它方面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问题,像“三区合一”、市南工业区改造、农地改革、财

税体制改革、市属工业企业下放等,都要继续稳妥推进,为城市转型增添动力。

(四)改善民生是根本目的。报告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工作中,我们要突出富民优先,继续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是落实好惠民政策。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我们不仅要完成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还要做好“自选动作”,提高标准,加快推进。二是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完成棚改和保障性住房任务,扎实办好100件惠民实事,解决好就业、教育、卫生、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平安枣庄”建设,维护好社会稳定。

(五)党的建设是坚强保障。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建工作是套路,关键是找到办法和招数。像“双千工程”、“360度”考核、干部竞争上岗、重大建设监督关口前移、“民考机制”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要形成制度、持之以恒。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将要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提前准备、抓好落实。

总的看,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枣庄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战略机遇。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才能为枣庄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红利、更大的空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就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这也是我们建设“幸福新枣庄”的目的。而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

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的好不好,要用实践来检验,用工作成效来评判,用优良的作风来推动。

一是转变作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倡导讲新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干部多调研、多思考,多讲问题、多提建议,不能拿着讲话稿照本宣科。这显示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新气象、新导向。我们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全部精力用在发展上。

二是切实抓好经济运行。现在距离年底不到一个月,各级要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要及早谋划明年工作,切实开好局、起好步。

三是做好项目观摩会的准备工作。省里决定明年上半年召开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我们近期将召开科学发展项目观摩会。这既是对各区(市)工作的检阅,也是为全省观摩会做准备。

四是抓好安全稳定。岁末年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工作备受关注。十八大期间,全市安全稳定工作抓得很好,各级各部门付出了艰辛努力,要坚持常抓不懈。要深刻吸取“11•17”事故教训,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要从源头抓起,从关键环节入手,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三级“两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同志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各级的首要政治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各项任务上来,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四篇:新当选的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在全会上讲话

新当选的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在全会上讲话。他首先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常委,对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蒋宏坤说,我是在苏州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干部,对苏州和苏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再次为家乡父老工作和服务,感到十分高兴。2009年8月,省委安排我到苏州担任市委书记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已经有两个多年头了。刚刚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同志们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能与同志们一起,在苏州这片热土上尽心尽职、干事兴业,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心中总有说不尽的自豪和充实。这次当选为新一届市委书记,是同志们对我的充分信任,我倍感荣幸、倍受鼓舞,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未来满怀信心、满怀激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矢志不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奉献给苏州人民,继续与大家一道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真诚希望同志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监督我的言行,提醒我的不足。

蒋宏坤说,从现在起,新一届市委和纪委就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我们每一位委员都要倍加珍惜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和舞台,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蒋宏坤代表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担推动发展之责。新一届市委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要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永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激情,始终保持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政治本色,努力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开创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业绩。

要解放思想,勤学善思,勇担开拓创新之责。苏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较快的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也相对较早、相对较多。要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也没有平坦的捷径可走,唯有多学多思、先行先试,才能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唯有开拓开放、敢闯敢创,才能不断在战胜自我中超越自我。要把特别能创造、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创业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始终保持敢创大业的胆魄、成就事业的斗志、奋力赶超的勇气,不断用新思路来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来再创新辉煌。

要践行宗旨,执政为民,勇担造福百姓之责。要始终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入手,下大力气解决好增收、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交通等突出问题,着力办好老百姓的身边事、家常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殷实、更幸福,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要增强党性,精诚团结,勇担统揽全局之责。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切实增强组织观念,讲大局、讲规矩、讲胸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团结,以班子的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和坚强领导,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要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广泛调动致力于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营造合心、合力、合拍的良好氛围,形成政通人和、朝气蓬勃的生动局面。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担真抓实干之责。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等不来、靠不来、想不来,唯有同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要以时不我待、寝食难安的紧迫感,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把功夫下到真抓实干上,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谋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集中精力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要勇于担当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紧紧抓住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大工作,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要严格操守,廉洁从政,勇担清正廉明之责。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十一届市委建设成为清廉自重、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做到为民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不存非分之想,不取不义之财,不谋一己之利。要把形象当作生命,带头勤廉从政,做到既有为政之才,又有善政之德,既能把握自己,又能管好他人,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要自觉臵身于法律、组织、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做事,以勤政服务于民,以廉政取信于民。

蒋宏坤最后说,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把蓝图变为现实,不仅需要洞察时势、引领未来的战略谋划,更需要脚踏实地、拼搏奋进的艰辛跋涉。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共同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苏州在“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同志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同志们:

市委召开这次全体会议,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掀起加快发展的热潮。会上通报了苏州经验和全市国企改制、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让大家进一步看清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正确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形势。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健康平稳,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330.3亿元,同比增长12.9%(现价)。到8月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6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1.4%;市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6.3%;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稳步提高。国企改制取得重大突破,“民生民利工程”进展顺利,机关作风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的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各地“变快走为快跑”的发展态势咄咄逼人,相比之下,我们的发展速度与省委要求和计划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从固定资产投资看,省里确定今年新增500亿元,我市要新增130亿元,达到450亿元。到8月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 63.8%,但仍不容乐观。年初计划的汽车、化工、油页岩等一些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如期开工,对完成全年任务有一定影响。从现在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封冻期,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平均每个月要完成50亿元以上的投资,压力相当大。此外,企业改制中还存在着债务化解、资产变现、重组等很多棘手的矛盾和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软环境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投资者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和***重大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安全生产和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各种隐患不容忽视。

面对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市委要求:既定目标决不动摇,责任推进必须加强,年初作出的承诺务必兑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肩负起推进加快发展的重任,咬住牙关,务实重行,志在必胜。

一、坚持投资拉动增长,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关健是抓住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抓住了,就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就体现了执政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大、为重、为先”,自我加压,不留退路,今年已经立下军令状的4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必须完成。

(一)强化责任推进,加快投资进度。全年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0项,今年开工的项目不能低于这个数目。要在落实原有43个重点项目责任推进机制的同时,把亿元以上项目全部纳入责任推进机制,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每人都直接挂帅推进重点项目。县(市)区委常委、副县(市)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市直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承担推进亿元以上项目的责任,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条线推进。推进燃料乙醇40万吨改扩建等已经开工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完成投资计划;尚未开工的续建项目,要抓紧落实资金和建设方案,力争全部开工;建设资金基本落实的新项目,要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尽快开工建设。省里已经初步确定80万吨不锈钢等冶金重大项目在***建设,要抓紧制定总体项目建设方案和落实前期工作进度。要加强大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调度。发改委协调组织、纪检、招商、统计、审计等部门组成若干个督导组,对重点项目责任推进制按月进行督查和指导,看项目、核投资、查问题,着实推进,防止虚假,确保完成。督查情况要向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汇报。从现在开始为全市大项目建设“无障碍工作期”,除上级要求和法定之外,停止一切办班和评比检查活动,确实需要办班,必须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经费自筹,不得向培训人员收费。除大项目检查党政“一把手”必须参加外,其他检查、办班等活动不得要求党政“一把手”参加。到年末,完成目标任务的,在年终评比中按签订的责任状兑现奖励;完不成的,县(市)区党政班子要向市委作出书面检查,市里将进行组织调整。

(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围绕目标做实投资盘子。一是大力扩充项目源。针对***等26个大项目不能如期实施的情况,抓紧研究和开发新项目,抓好***等4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增项目,力争全市年内开工项目达到2500项。二是全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由市领导带队,市发改委等部门牵头,全速跑省进京,做好***改扩建等工业国债项目。协助***争取国家规划的目标市场并获得批准,全力以赴启动第二条生产线建设,抢占国内市场。三是积极促成银企“双赢”合作。要吸纳金融部门负责人参与大项目建设推进组,经常举办投资主体向金融部门的项目推介活动,争取更多的贷款支持,改变企业缺资金、银行缺项目的两难局面。要把有序管理、发展壮大地方商业银行,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方面的作用纳入到大项目建设规划之中。不断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加大向中小企业贷款力度,用部分引导资金带动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使其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

(三)强化招商措施,提高引资实效。到8月末,全市招商引资完成200.3亿元,同比增长64.9%,完成全年任务的60.7%。但进展不平衡,县(市)区平均完成70%以上,***开发区平均完成53%,市直部门平均只完成35%,有的部门甚至还是零。全市上下要以此为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全力推进各类大型招商展会已签约项目的深入洽谈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必须带着项目、有目标地走出去招商。对内要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骨干品种、技改项目,分析分解配套供应商投资方向和批量规模,筛选重点招商引资对象,做到知己知彼,强力攻关,提高成功率;对外要瞄准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品牌公司的增量发展、品牌延伸、市场拓展及重组并购方向,明确定向招商对象,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加强与韩国、俄罗斯、台湾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的联系。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市与台中市国民党党部建立对口交流关系的机会,大力推进与台湾商界的合作。要切实搞好对已落地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保证他们在我市站得住、有发展,扩大以商招商的成效。

(四)加速推进国企改制,充分利用存量资产扩大投资。目前,172户改制企业已经基本完成162户,占94%。虽然进度很快,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仅完成了“解除身份”这一个“到位”,国企改制转入债权债务处理、招商重组和特困企业实施破产的攻坚阶段,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因此,每个企业、每个推进组都必须咬紧牙关,把每一项工作抓好抓实,按期完成改制目标。

国企改制的最终目标在于搞活企业,国企改制又是我市以存量换增量、重组招商的重要资源和基础。因此,必须把企业改制与改造重组、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投资主体与我市企业合资、合作、合股,盘活存量资产,年末前要成功实现引资重组企业20户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已经进入破产程序的30户企业,年末前要全部终结。国有产权转让要严格按国家相关法规实行进场交易,提高产权交易透明度。同时,要加强职工、行政和社会监督,避免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改制企业的债务处理,由市国资委统一组织协调,力争年末前与金融部门达成基本共识,进一步减轻改制企业债务负担,为招商引资及企业重组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打造特色优势,突出项目进区,推动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发挥“领跑”作用。到8月末,我市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总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为年计划的45.5%,这与“领跑”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各开发区必须在推进大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创新体制、营造环境优势上真正站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项目进区上。省级以上开发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年增长幅度必须超过县(市)区平均水平;高新区新建区和经济开发区今年必须各完成40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力争达到50亿元;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高新区新建区内要达到20个以上,经济开发区要达到15个以上。市直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开发区体制创新,真正向开发区放权。要把城区内省级以上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采取分级负担、先期贷款、资源置换等方式加快建设。

结合制订“十一五”规划,加速构建产业集中区。重点建设***工业产业集中区,引导各利益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实现关联发展和空间积聚。市政府要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和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后提出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讨论审议。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多向省里争取政策扶持,统筹规划,多元投入,共同建设,加速建成国内一流的化工园区。各县(市)也要从实际出发构建工业集中区,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二、标本兼治,强化服务,精心打造良好软环境

资本选择环境,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好的投资保证。要以服务型机关建设和推行“一站式”服务为重点,认真学习磐石市以环境促发展的先进经验,树立“亲商、爱商、敬商、扶商”的理念,大力培育“凝心聚力求发展,百折不挠抓创业,理直气壮讲致富”的政风和民风,把我市的软环境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搞好“一站式”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将于10月末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市行政审批工作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新机制。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这项工作,要求全市确定保留的434项审批项目和17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方便群众的要全部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凡进入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不得在中心之外再行受理;凡进入中心的收费事项,必须在中心统一收费和结算,不得搞账外截留或另立账户;凡是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公共权力,都要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运作。政务服务中心要坚持“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服务原则,简化手续,规范流程,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一般事项即来即办,复杂事项承诺快办,相关事项联办协办,补办事项一次告之,重大事项特事特办,手续完备的重大项目审批要在24小时内办结。各县(市)区也要搞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

(二)严格清理涉企收费,严厉查办涉软案件。市软环境办公室要协调相关部门,对涉企收费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并形成制度,各部门擅自设立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所有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必须公告,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按收费标准下限收取,杜绝多头、重复检查和收费。实行企业“安宁日”制度,凡是涉企的检查、收费都集中到每月1至5日办理。要扩大向企业派联络员实行“贴身服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范围,对重点项目和外商投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严格的行风建设责任制,哪个系统出问题,就要追究行业或者系统管理者的责任。出现一起涉软案件,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同时取消该部门当年的评优资格;出现两起涉软案件,要对部门领导提出警告;出现三起涉软案件,市管的部门,主要领导免职。省直管部门,市委、市政府要求省主管部门予以严肃处理。要扎

[1][2][3]下一页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下载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