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仁怀市小湾中学特色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健,普及和发展学校特色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学习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使我特色项目上新的台阶。
二、学校背景分析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发展,满足不同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的学生”。
“力图通过特色项目的创建,形成鲜明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创建特色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创建目标与时间
(一)总体目标
“以艺育德、以艺启智”是我校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总体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校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特色项目教育为载体,大力实施
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舞蹈、音乐、书法、绘画艺术、体育活动多元发展的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二)各阶段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9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12年3月9日——2012年6月30日)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7月1日起)
四、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9日)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机构:
组长:曾兴
主要成员:周江尧冯平唐兴洋杨波
张百万杨旭聂明星郑维才
陈晓玲
领导小组机构负责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与工作的指导、开展。
2、投入经费、创造条件
学校购置配齐艺术器材。为确保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落实,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的基础上,计划争取上级支持,建立设备设施完善的体育器材、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专
用场室。并按要求为美术、音乐老师配备电脑、数码相机、DV等专用器材,以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积极宣传发动,坚持全员参与的工作策略。认真做好创建特色学校宣传工作,要求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同时全体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4、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师生的认识是搞好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前提,因此,学校要坚持以转变教师的观念为先导的策略,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认识和掌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背景、意义、方向和策略。
5、确定特色项目。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在深入分析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美术、书法、舞蹈、体育活动”作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几个个特色项目,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推动特色学校的全面优化。
6、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我校把兴趣小组活动课用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学校再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7、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管理。要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搞好教学的改革与管理,选配师德高、业
务精、专业素质好的指导教师。因此在这方面特别强调量人而用,让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工作上发挥所长,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12年3月16日——2012年3月30日)
1、巩固成果,拓宽领域
第二阶段实施期间,在注意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同时期,也要注重拓宽该特色的领域,以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积极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艺术人才。
2、各门学科教育开展实施工作。
从七年级入校开始了解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不同特长,从学校的整体出发,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设立绘画小组、书法小组、舞蹈队、合唱小组等十几个兴趣小组,为学生们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
3、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美术教师1名,音乐教师两名,体育教师三人,后勤唐兴洋书法功底不错,陈晓玲老师舞蹈方面不错。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采取引进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整体提高相结合、任务驱动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教师带动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优化具有艺术特长教师队伍的方法,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创特工作。
4、积极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艺术课的艺术性,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
5、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教学设备。
为配合艺术特长的培养,学校将加大投入,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准建设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多个专用场室,建设艺术长廊、宣传栏,加大艺术墙壁文化建设力度,打造艺术氛围,为学校有力推行艺术特色教育提供大力的保障。
6、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
在营造浓厚艺术的氛围方面,把宣传栏、板报、广播站、升旗仪式、主题队会等作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努力加强德育与艺术、体育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重点加强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体育活动与德育专题活动的有机整合,围绕各种德育专题活动积极开展专题化的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
7、主要活动形式
把书法练习作为一日常规,推行课前一首歌,开展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
4月1日起)
为进一步巩固艺术教育并全面推广艺术教育,第三阶段继续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比赛,通过在活动、比赛中让艺术教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性情,弘扬他们的个性,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五、未来展望。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今后,我们将通过学校艺术特色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特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素养,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提升学校品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012年3月
第二篇: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管理,进一步推进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是形成争创一流的艺术教育激励机制、进一步发展我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艺术教育普及工作的同时,积极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申报、创建验收和艺术教 育特色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德育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负责。
三、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并形成鲜明的特色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类演出、比赛,成 绩良好。
第三篇:腰鼓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设施方案
腰鼓艺术教育特色创建
实 施 方 案
沭阳县十字中心小学 二零一一年三月 腰鼓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设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长期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使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二、学校背景分析
沭阳县十字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小学。新校区位于十字街东首、康居路北侧,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两栋学生宿舍楼2500平方米,餐厅、报告厅1800平方米,教学楼2400平方米,综合楼3224平方米,教师宿舍楼3000平方米,3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一个。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我校现有30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00余名,艺术专职教师10余名,学历达标率100%。我校坚持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本,欣赏孩子、理解孩子、鼓励孩子,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办学模式,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仅去年一年,我校的师生就有90余人次在县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连年被评为市、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教研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把我校定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定点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为我校做过专题报道。我校连续10年在县教育局举行的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参赛节目也多次参加了县委县政府举办的各项庆祝活动,受到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2010年5月18日,我校的节目在县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后,代表了沭阳县参加宿迁市5月31日的“六·一”联欢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邱芳主任获得“市教学能手”称号,潘业清主任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金奖,耿宏涛、耿爱连老师在省“师陶杯”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刘迎旭老师的教学论文获省教育学会二等奖,王芬、陈佳丽、王艳老师的音乐案例获省三等奖,蔡小华老师获沭阳县科学优课评比一等奖,李俊亮老师辅导的5名学生在“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中分获二、三等奖„„2010年4月份,我校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5家单位联合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并且颂发了铜牌和证书。
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丰富了学校办学特色。2011年3月,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本校实际,校领导班经研究决定从传统的民俗文化——腰鼓活动入手,创建一所艺术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与方式。确定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艺术文化为依托,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创特工作思路。力图通过腰鼓特色学校的创建,形成鲜明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艺术文化为依托,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创特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校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腰鼓艺术教育为载体,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格局。并根据校实际情况提出 “一年见规模,三年见成果”的奋斗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一)课程与教学
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 3 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转变艺术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腰鼓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艺术教育的宗旨,加大艺术教育的普及力度。
2、充分利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实施的契机,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做好腰鼓艺术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注重加强腰鼓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腰鼓艺术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3、加强民族艺术文化教育,开展与腰鼓艺术教育相关的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保护和发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年的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日前后开展专题教育与主题活动。
4、艺术课的教师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腰鼓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二)课外艺术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艺术课教学相互联系,又具有与学科教学相区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学校充分考虑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并在普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提高的 4 愿望。
1、加强对腰鼓队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相应的法规,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2、根据周边的地理位置,确定腰鼓队活动主题,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腰鼓艺术活动。通过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定期举办综合性的艺术节,提高我校腰鼓艺术教育的水平,力争在市县各类艺术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3、加大学校对腰鼓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学校开展学生艺术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场地设施,并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积极开展有关腰鼓艺术教育方面的比赛、演出、展览等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措施加强腰鼓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过硬的、优秀艺术教育教师。并把他建设成为以专职教师为主,能够满足学校腰鼓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以提高腰鼓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关键。
1、加大对青年艺术教师的培养力度,艺术教师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教法和基本功上对他们进行高水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2、鼓励和指导青年教师在教材、教法改革;艺术课的设计与创新;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素质,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并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政策倾斜。
3、注重发挥中老年艺术教师的巨大潜能,真正的形成一支符合学校要求,有艺术教育学科带头人和艺术教师各层次全面发展的新局 5 面,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教师组成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邱芳主任全方位推进学校腰鼓艺术教育(名单附后)。领导小组成立后,讨论制定腰鼓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健全有关艺术教育规章制度。
(二)针对现状,制定政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艺术教育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失落,首先在于人们认识观念的偏差,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思想学习、讨论、实践活动。让所有教师、学生家长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共识,改变以往把艺术课当成副课的看法。形成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2、开足、落实艺术课,拓展艺术教育资源。致力于落实艺术课的开展,拓展艺术教育资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好艺术课,注重腰鼓教学与课程要求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的培养。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提倡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从而落实“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行动。
3、把腰鼓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以上的艺术教育工作会议。腰鼓特色艺术学科活动小组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终有总结,做到月月有重点,件件抓落实。校长室具体负责对腰鼓艺术教育的实施、指导及过程管理,教育成果作为指导教师评优、评职、奖励的依据。
4.创建艺术教育园地,腰鼓知识画廊,坚持每周两次,每次不少 6 于1小时的专业训练。每学年一次的“艺术节”活动。在普及腰鼓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艺术苗子,组成校级腰鼓队。开展持久的辅导、训练。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五、未来展望。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今后,我们将通过学校艺术特色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特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素养,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提升学校品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附:腰鼓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仲其通 副 组 长:张喜明
主要成员:邱 芳 黄春艳 陈婷婷 陈加利 吴媛媛(领导小组机构负责制订腰鼓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设施方案与工作的指导、开展。)
沭阳县十字中心小学
2011年3月
第四篇: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五自”小主人
——X 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创建背景‟
桂林街道有一个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山羊畲族村。我校是一所汉畲联办的小学,具备民族教育的独特资源。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中,畲族创造和传承着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畲族传统优秀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对宣传畲乡、提高畲乡的知名度,促进畲乡的开放和交流,推进畲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都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随着我国集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带入城市就学。我校已成为漳平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主要校点之一。目前,我校学生中外来务工子女已占一半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监管就不够到位,因此,培养这些学生的“五自”素质(即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生学习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从而形成“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的“五自”素质。依据我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以下特色办学方案。
„创建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开展畲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知识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平等、互助的民族团结意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五自”素质:即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
二、创建过程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6-2011.10)
1、筹备创建小组,制订创建方案。
2、建立创建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研究队伍。
(二)第二阶段—初始阶段(2011.10-2012.6)
1、调查我校生源情况,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详细信息(年龄、家庭情况、户籍状况、现在住址、联系方式等)。
2、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品德、学习较好与较差的结对)(班主任必须做好思想动员,并下达任务)。
3、组织参观学校“民族教育馆室”,对我国各民族有初步的认识。
4、布置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三)第三阶段—深化阶段(2012.7-2013.6)
1、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开展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并以故事会、讲故事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各民族的认识。
2、开展“走近畲族”实践活动,深刻领会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3、开展“我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什么”的讨论、演讲比赛。
4、开展“独立生活我能行”活动,并举行相关的比赛。
(四)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13.7-2014.6)
1、创建成果鉴定,汇集创建原始资料,撰写创建报告,展示创建成果。
2、组织撰写经验总结和相关论文,交流创建经验。
3、推广创建经验并向上级申报表彰。
三、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全体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五自”素质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让全体学生明确“五自”素质是自己将来处世生存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全体师生必须明确学校特色创建的目标与方向。
(二)健全组织,加强培训
1、建立健全特色学校创建组织。
2、加强教师培训,在创建的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五自”素质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①组织参观学校“民族教育馆室”;
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收集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学校为单位举行讲少数民族故事比赛;
③组织学生深入山羊村,与畲族孩子一起体验畲族的生活,实地采访畲族的历史、分布、教育、人民的生活水平、语言、风土人情等;
④举行读书活动和“我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什么”的讨论、演讲比赛;
⑤举行“独立生活我能行”生活技能比赛。
2、充分利用早会课、国旗下的讲话、讲座、板报等宣传形式及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总结和推广。
各年段“五自”要求一、二年级:
自学:(1)能达到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规定的认识汉字数量;(2)能正确看拼音写汉字;(3)能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并理解意思。(4)能比较流畅地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5)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6)能和周围的人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自理:(1)每天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梳头、洗脚,自己叠被,整理床铺。(2)自己收拾书桌、书包、文具、玩具。(3)积极参加班级的卫生值日,不找人代替。
自护:(1)知道并自觉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2)认识危险标志,远离危险地区;(3)知道火警(119)、匪警(110)和医疗急救(120)电话,并会拨叫这些电话;(4)记住家庭地址、电话、父母姓名。(5)知道在活动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自强:(1)能积极参加中队和小队的游戏活动;(2)能和同学一
起做三个游戏;(3)在游戏中能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4)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5)能自己设计。制作两件小工艺品、小文具、小玩具或日常生活用品;(3)能开发、利用家里小用品的多种功能。
自律:(1)知道基本的礼节(握手、鞠躬、招手、敬队礼);(2)会正确使用基本的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3)学会并能使用待客礼仪迎送、招待客人;(4)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并且知道这样做是对老师、对同学、对他人的尊重。
(5)能做到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并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劝告;(6)关心帮助同学,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每个学期至少能为同学做三件好事;(7)知道尊敬长辈的基本礼节;知道家长的生日、爱好;(8)放学回家能自觉学习,不让家长操心;(9)日常生活中能尊敬师长,主动帮助他们做事,不任性,不撒娇。
三、四年级:
自学:(1)能较快地阅读完一篇短文、一本简易读物;(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有益的书报杂志;(3)能在家长指导下认识常用药品、用具的使用说明;(4)能够经常动笔写读后感、日记、小文章;
(5)写作中能做到意思明确,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6)能为班级墙报、学校广播站写小文章。
自理:(1)会整理房间,美化自己的小天地;(2)能做简单家务活;(3)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自护:(1)掌握预防感冒、冻伤、流鼻血、腹泻、中暑和传染病等的简单方法;(2)知道如何保护视力和牙齿,会做眼保健操,会正确刷牙;(3)会分辨腐败变质的食物、饮料,懂得饮食卫生常识。
自强:(1)能在学校的体育测验中达标;(2)能参加两种以上的体育比赛(长跑、跳高、跳远、足球、排球、篮球等);(3)能知道奥林匹克精神并有主动参与意识;(4)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意志坚强。
自律:(1)能做到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涂墙壁,不大声喧哗;(2)能爱护花草树木和文物古迹,不攀折,不刻划;(3)知道空气、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4)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5)积极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并有一位“手拉手”小伙伴。
五、六年级:
自学:(1)自己有一到两项艺术爱好(书法、绘画、唱歌、跳舞、演奏等),并能向同学、老师展示其成果;(2)能单独或与队员合作表演一至二个文艺节目;(3)能主动地对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了解。(4)能了解电脑的基础知识;利用电脑进行初步的文字处理;(5)能讲清楚电脑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自理:(1)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会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劳动;(3)能独立面对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自护:(1)知道煤气中毒、触电、雷击、烫伤等的预防和救护方法;(2)知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的应对方法。
自强:(1)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祖国的历史、疆域、民族、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能讲出三个以上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背诵五首以上爱国诗词;(3)知道本国内发生的大事或重大建设成就。
自律:(1)掌握在社交场合有关谈吐、举止、仪表等方面的礼节;
(2)敢于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热情大方,文明礼貌;(3)初步具有开放的意识、宽广的心胸、主动的精神和自信的品质;(4)能够坚持每个月同“手拉手”小伙伴通一封信,每封信都有新话题;(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有社会责任感。
四、创建成果形式
成果展示方式包括实验方案、民族教育展馆、各种活动方案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各种获奖证书、影像资料等)、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教师论文等。
五、创建组织领导
组长:
黄再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组员:
陈文华(副校长)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协调、统筹和指导。
卢衍锦(副校长)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方案的具体设计。黄绍安(副书记)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宣传报道。李敏捷(总辅导员)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具体活动的策划、安排。
麻旺杰(教务主任)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实施的有效落实。
吴水庆(总务主任)负责学校特色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
其他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各班主任、专任教师,配合学校做好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具体工作。
第五篇: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2011-06-07 08:28:44)
转载
杂谈 ▼ 标签:分类: 教学一得 在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同时也符合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一愿望。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开展“竹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其意义在于“以竹文化校本课程研究为载体,实施德智一体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特色建设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庙下小学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毛竹之乡”。2001年被衢州市政府命名为“衢州市毛竹之乡”。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师资条件分析
我校有一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占70%以上,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教师们富有爱心,教学水平较高。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开展“竹文化特色学校建设”,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教学的本领,还能学会育人的本事,这无疑是意见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特色建设定位
(一)学校办学思想
坚持以“竹文化”为特色,树立“育人为本、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为规范、基础扎实、志向高远、体魄健美”的合格少年,实现“创文明环境、树良师形象、育创新人才、兴特色学校”的目标。
(二)学校特色表示
学校特色以“竹”为主体,开展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是弘扬乡土文化的最基础的事业,是对“只有本土的,才是最优的”的生动实践,将协调乡土文化与学科知识的交融、互渗,整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各项资源。它具有挑战传统课程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和宽容,相信乡土文化对课程建设的参与,不仅不会对具有主流价值的知识构成威胁,还会促进其作用的发挥,为学科课程添翼。
学校特色的实践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重视行动和问题解决,以“竹文化”为系列,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题,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未定的有主体经验基础的、长时期学习的,主体可自由判断的和主体可建构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将给学生的一生发展夯实乡土文化根基,给学生打下爱国、爱乡、爱民的情感底色。
学校特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也要依靠家长的关心、社会的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将与家庭成员、竹农、种竹专业人员、竹文化研究人员对话,实地感知、探讨和创新竹文化,构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有助于拓宽合力教育的途径。
因此,学校特色的开展将以“竹文化”为切入口,依托前期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采取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方法,通过各学科教学、主体教育活动、竹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活跃。这将改变教师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育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并把经验、知识、技术、思想、理论、方法等文化传给学生,培养学生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特色建设目标
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地方资源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力求走上一条个性化特色的道路。
2、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培养学生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发展。
四、特色建设构想
(一)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
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学生从小生活的庙下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海茫茫,全国汽车拉力赛赛道穿越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浩瀚竹海当中点缀着古村民居、参天古树、山涧清流,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堪称“花果洞天、世外桃源”。这种天然的氛围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营造氛围发动学生去搜寻、探访、积累、加工、提炼。开题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 “竹乡搜索无极限”亲子活动:和父母一起通过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集竹乡名人名事、竹乡诗歌、儿歌、竹乡趣闻、竹乡俗语、歇后语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学校汇总成册。学校建立了“校园竹文化”的研究课题专业网站(网址:http://)。学生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及时上传至校园网。由此,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2、化整为零,建构框架。根据积累的原始素材,我们建立了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竹乡风采:生态竹乡、美丽竹乡、竹之底蕴、竹之运动。竹乡生态:竹经、育竹三步曲。竹乡制品:庙下竹席、翠竹美工艺、竹食品。竹子神韵:关于竹的传说、成语、歇后语中的竹。竹子资源:竹与现代经济、庙下竹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每一单元文本后还有单独的拓展单元“竹海人家”包括:百竹荟萃、竹林园地、竹园论坛、竹海名人。
3、集思广益,积累资料。在框架基础上,2006年6月份开始,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专著,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征集资料。一是向广大家长、所有学生征集。以给家长一封信(附校本课程框架)的形式鼓励家长和子女一起搜集与竹有关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各种资料。很大部分已经收录在各单元中。二是向广大教师征集。通过开展“校本课程金点子评选”也使课题组老师视野大开。三是向本地专业人士讨教。我们邀请了县林业局驻乡林业指导员包乐祥和本地退休老教师叶文标以及当地民间艺人吴德林给课题组的老师作了专门指导。还聘请他们为课题专业顾问,负责教师培训、学生讲座。另外还与专门负责编撰“庙下乡非物质遗产志”的叶文标先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集思广益,累积了大量资料。摘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达90多篇;撰写有关论文12篇;完成典型课例6例,典型教学设计6篇;撰写各类典型案例12篇。
4、整理材料,编写样本。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内容的编写,经过努力,2007年2月编写出了《浙西大竹海风采》校本课程样本。样本分竹乡风采、竹乡生态、竹乡制品、竹子神韵、竹子资源五个单元。
(二)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实施
1、宣传竹乡竹海。本乡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学生对竹并不陌生,通过对竹的认识和理解,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竹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竹文化。向着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
(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竹乡”专栏。宣传窗中每月一期的“家在竹乡”专栏由全校12个班级轮流刊出。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课题组教师具体指导。主题多样,有“竹乡名人”,“ 飞雪点竹妆”,“ 翠竹伴我同成长”,“乡竹,乡心”等。少先队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编辑、美工、作者等,教导处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读者奖、金点子奖和“火眼金睛”(找差错)奖,并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公布名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刊出质量,扩大了阅读面。
(2)利用黑板报开设“竹乡风采”专栏。我校每个教室后都有黑板报。两周一期的板报,内容丰富多彩:竹乡逸事、竹乡趣闻、梦里竹乡、我为竹狂、竹海古道、竹海人家等等。每一期的板报都让人眼前一亮。驻足观之令人感叹:身在竹乡,心情欢畅。更为学生迸发出的热情、无限的创造力而惊诧。它为学生架设了亲近竹,了解竹,感受竹,热爱竹的桥梁。
(3)建立校园“竹林馆”。我们先后共引进了15种竹子移栽在教学楼后的“竹林馆”中。每棵竹子上挂有该类竹子的习性、分布、繁殖过程简介。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记观察日记。
真正做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块土地都育人,构建了一个底蕴深厚、和谐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
2、打造系列活动。学生在竹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赏竹、论竹、研竹、品竹,在探讨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争鸣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我们适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研竹的过程中画、唱、写、做,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1)找:成立“笋丫儿科学院”,寻找、收集家乡庙下竹子的种类、面积、历史,编写竹子手册。
(2)画:我们成立了“笋丫儿小画院”,由本校美术专职教师和民间画家何仲寅(县书画协会会员)担任辅导员,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进行素描和野外写生。家乡的一草一竹、一山一水都成了学生心中的“天鹅”。
(3)写:学校创立了“未来星创作室”,其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孩子们用笔描绘家乡,用心感受家乡竹海的壮丽、优美。由于报名人数众多,我们以自愿申请、现场创作、抽签确定各班6名学生组成创作室班底,再聘请他们为各班的“斑主”,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组建班级创作组。
(4)做:学校成立 “竹艺品工作室”,每个班还设有“竹艺吧”。①训,我们请民间艺人吴德林和美术老师为各班培训了5名骨干,再由他们辐射培训。②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竹制品、竹工艺品,把观察到的画出草图。③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和父母一起,但不能由父母代替,用竹子材料制作简单竹制工艺品。④创,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提高了要求,提倡做有新意的作品。使学生明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情。⑤赛,我们结合县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征集创新作品、集体报名参赛。⑥拍,对在县里获奖的作品我们除授予荣誉称号外,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还举行了小小拍卖会,拍卖过程完全由学生组织,少先队提供支持,家长委员会具体指导。
3、营造竹韵课堂。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想更多、更系统的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竹,了解家乡的人。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新奇地发现课程表上多了一门课——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风采》。当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非常谨慎地选取了三——六年级各一个班开始实施这门课程。2007学年第一学期,在实验的基础上,在三——六年级全线铺开,并于2008学年延伸到一二年级,实现每班每周有一节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风采》。我们建立了“以活动体验为先导,以课堂实施为主渠道”的体验学习模式。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竹子的浓厚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竹艺术渗透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感悟竹的品性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现代意识。
(1)教师培训:2006年2月25日,我们邀请了县教科室副主任商祝泉老师给全校教师作了“校本课程实施,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讲座。商老师从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校本课程实施的注意点、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四个方面作了高屋建瓴地讲解,使每位教师茅塞顿开。2007年3月16日,我们还邀请了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课程专家赖正清老师给每位教师作了课程实施前的最后培训及动员会,赖老师重点作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和评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引领,每位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心里有底。2007年11月28日,衢州日报“教育在线”栏目以大幅版面介绍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并就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宝贵建议。2008年4月16日,高启华副市长来我校检查工作时,也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我们适时抓住这些建议、指示对全体教师多次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再培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校本课程的实施。
(2)精心实施: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2006学年,我们分别挑选了省、市、县骨干教师钟华伟、方忠伟、叶应珩作为第一批课程实施教师。采用集体制定教学计划、即时交流,课题组成员补充的方式,边实践边交流边反思,举行了三次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参与备课,使实施教师得到了提高,又储备了新的实施教师。从2007学年开始,我们每月固定开展一次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补充校本教材,讨论教学方法,交流实施心得。
(3)联动教研:语文组和综合组、数学组的三组联动教研模式是我们的一个创举。各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冷眼看课堂,他们的建议往往使执教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一次的课堂反思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增强了实施者的信心,更为后来者开拓了一条通往成功彼岸的大道。
4、探究竹乡精神。作为竹乡人,竹乡的景,竹乡的人,竹乡的情,一切离学生那么近。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升华,去提炼把他变为一种精神——一种骨子里挥之不去、一种血液里时时流淌、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难以忘确的精神——竹乡精神。这种精神在校园里就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
(1)校本课程有课外拓展这一版块,我们把它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整合。如全校的“竹乡发展,你我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把全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分别围绕认识竹子,竹工艺、竹食品,竹神韵,竹经济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每组活
动后学校评选优秀实践活动成果。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身为竹乡人竹子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
(2)我们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实现我能行。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如“竹废料的再利用”、“竹叶的再开发”、“庙下竹工业的现状调查”、“ 晓溪农家乐的调查”等。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竹与庙下经济的发展不分不离。
(3)我们开展“三个了不起”活动:竹乡了不起、竹乡人了不起、争当了不起的竹乡人。我们适时举行“竹文化”诗歌大赛、“竹文化作文大赛”、“竹子”绘画比赛、“竹子赞”主题演讲等专题活动。赞家乡、绘家乡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做一个了不起的竹乡人的美好信念。
(4)举办家乡名人在我心中活动:校本课程每一单元都向学生推荐一名竹乡名人。如今,从革命家、著名学者华岗,革命先烈吴雄到全国劳动模范、课题顾问童太科、庙下最大笋竹加工企业老总黄煜俊等学生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五、特色建设
1、坚持整体性原则。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切均围绕着“竹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来进行,每一项工作的安排,都要反思对此核心特色的意义何在,从而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形成有机整体,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此外,学校也要做到四个结合:(1)研究要与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统一筹划;(2)教育教学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统一筹划;(3)德育与教学要紧密结合,统一筹划;(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紧密结合,统一筹划。
2、坚持发展性原则。首先,所有的发展,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有基础,对现有基础进行总结和反思,不脱离现有基础另搞一套;其次,所有的发展,必须是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成果;再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持续地跟进,更准确地说,特色学校创建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历程,在这过过程中,我们需要包容、接纳和精益求精。
3、坚持个性化的原则。特色就是个性的展现。学校要在校风、学风、师资队伍、制度规范、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大胆革新,办出特色,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模式,也有个性化的教师队伍和校园文化,最终打造出庙下小学强烈的个性符号。
4、坚持参与性原则。特色学校的建设,并非校长一个人的事情,也并非管理团队的事情,而是全校教师每一个人的事情。因此,学校必须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描绘愿景,提供支持,重新激励每一个教师的士气,激励每一个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为特色学校的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