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听力问题及解决(定稿)
初中英语听力问题及解决
听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交际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它又是让我们头疼的问题。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从学校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将近50%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最为头疼的就是听力理解。现在,把我在平常所做的一点成功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1.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一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多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尽可能的做到不用或是少用汉语来组织教学。同时,要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来说英语。比方说,在授新课时,坚持先让学生听教师发音,再让他们模仿练习;然后听课文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简要回答问题;最后再打开课本,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在课余时间,多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进行交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二要借用媒介提高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在听录音时,有时候听起来比较费力。如果此时,借助多媒体将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听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录像、幻灯、投影、简笔画、图表等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三要创设情景巩固兴趣。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直接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新教材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下,进行对话练习,在练习时要求所有人都用英语。这样就倒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上了,学生为了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在课下也会进行积极的练习,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听力能力。
2.掌握听力解题技巧
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第一,要学会听前从题目中了解相关信息。教会学生听前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消息。
第二,要突出重点全面把握。要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听的内容。第三,要重点作好记录。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分。
3.听说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说得出,必须听得懂,只有听懂了,才能接着说。因此,教师要主动,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要充分利用“英语角”,接 触英美藉人士等机会来操练口语。
4.听读结合。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辨别语流。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 忆中迅速统一起来,减少判断误差。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半小时边听边朗读英语磁带的习惯。听读的材料可以是 课文或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段落。开始时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最后凭 语感独立与录音同步朗读。
第二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直以来,听力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教师而言都会是一道难题。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承载能力和认知水平,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适合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听力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听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效果。然而,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听力往往是最薄弱的。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是学习英语必须克服的一个困难。
一、学生在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具有针对性,才能具有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们听力不好的原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能采取最为有效的措施。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影响学生们听力能力提高的原因主要有:
1.1学习环境的缺乏
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下,因此听到英语的时候难免会无所适从。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课程本就占少数,有的学校甚至只是集中在一周一节的听力课上。由于时间上的缺乏,致使学生们的听力难以得到充足的训练。另外英语教师有时候会出于对学生基础的考虑很少在课堂上讲英语,且发音也并不是十分纯正。1.2良好习惯的缺乏
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中总是惯性的去将所听到的内容逐字翻译,却不擅长抓住内容重点。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再对所说内容的场景进行理解,这样一来便在无形中增加了听力理解的时间,大脑也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因此学生在听英文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语速过快,无暇来进行理解与思考。另外,一直以来学生尚未形成在听材料之前阅读书面题目的习惯,这样一来在听的时候就会漫无目的,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十分容易走神,一走神之后就更加不知所言了。1.3健康心理的缺乏
学生在觉得听力困难的同时,会在自己的内心设下一道屏障,对听力产生畏惧,未听就放弃了。在听的过程中只是机械般地听着录音,有没有听懂内容就另当别论,或者一旦有一个题没听出来,就会影响后面的听力。此种心理是及其不利于听力训练的,只会一味的增加心理负担,继而恶性循环,会渐渐失去对听力的兴趣,教学效率也因此难以提高。
二、促进听力教学水平提高的策略
2.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听力气氛
听力水平的提高,欲速则不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听力不仅要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也要听英语,歌曲、电影、新闻等都可以,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英语气氛,进而使英语学习能够真正渗透到生活之中。在课堂上,教师则应该适当地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总之,不管是什么场所什么实践,只要学生能够听到英文,甚至只是一个英文单词,长此以往必定能使学生的大脑日渐形成吸收语言信息的功能。2.2为学生选取实用的训练材料
训练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听力训练的质量。怎样的训练材料才是好的听力材料?首先要与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相符合,其次英语发音要纯正。与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相符合主要体现在篇幅相当,形式适宜,难度适度。总之,所选取的材料应该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不过英语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精妙之处。2.3帮助学生树立其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其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涉入英语学习未深的学生,听不懂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仅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不挖苦学生,还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听不懂并不是多严重的事情,重点是在于自己的勤奋练习,不要因为一时的听不懂而气馁。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三、引导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一方面,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决定因素在于学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帮助其提高听力水平。首先在于多听与精听,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听写发音纯正的英语,如果学生觉得枯燥,可以让学生听音乐或看电影,通过多听使学生适应语言环境。不仅仅是多听,精听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一遍遍的听,直到每一个单词都能听懂。长此以往,听力必定会有所提高;其次,多说。听说其实是不分家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课文,甚至是达到可以背诵的程度,在此过程中,所读的内容在已经深入脑海,听自己说听别人说都是在听,当“说”达到熟练的程度,听的时候自然也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四、结束语
英语教师若要促进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听力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则在于督促学生能够多听、精听,勤于练习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一味的进行听力技巧训练,会让学生学习英语只为应试,不利于英语听力实际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听是语言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但是,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害怕听力课,对简单的听力题束手无策,尤其是难听懂对话和短文。本文通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原因的探讨和分析,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字: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分析,方法与策略
众所周知,听力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听力是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语言交际的第一功能,听是大脑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对说的理解过程,即将有声的语言内容通过媒介传到人的大脑并加以理解和消化。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听”,不仅仅指“听”的动作本身,更重要是指“听”的效果。听力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词汇,背景等知识,还要有准确的发音和相关的语音知识。除此之外,心理认知,逻辑思维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听力的效果。对于广大初中学生们来说,提高听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初中中学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学现状。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语言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基本工具。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文明,当然在语言上会有差别。主要体现在:
1、语音语调
只有掌握标准的语音,熟悉连读,重读,弱读,爆破,同化的英语发音特点,了解模式与模式发音的异同,才能理解所听内容。另外除了具有一般的语调知识外,还要特别注意口语中语调的表意功能。因为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表达的也许是说话者完全相反的情绪和态度。例如通常情况下用升调的一般疑问句。如果用降调,更多的则表示肯定而非疑问。此外,由于瘦母语和方言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自身发音不准确,又缺乏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常会误听材料中的某些词语而影响对其所听内容的理解。如有些学生把luck读作[luk],因此当其听到“Good luck to you”这一简单的话语时也会一脸茫然。
2、词汇
单词是构成一切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听力水平,听者必需有足够的词汇量。我们强调的不是脱离大纲的难词和偏词,而是对大纲内的词汇的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积累词组,习惯用语,成语,同义词,近义词及谚语等方面的知识。如在听下面这段对话时,就可能由于词汇方面的原因造成听力障碍。Now,I notice you left the Hotel Scandinavia in 1980.What are you now doing in English? I`m spending a few months brushing up my English and getting to know the country better.学生听清这一段对话没有多大困难,只是觉得bruch up 用在这里不好理解。因为我们看见到bruch up,首先反映就是“刷新,刷掉”的意思。而很少有学生知道气包含“重新学习,复习”之意。因此就产生了听觉认识上的迟钝。实际上,大多数同学的听力词汇还不及阅读词汇的一半,因此学生对词汇的视觉接触要比听觉接触几率高。这就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人们借助其外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偏重于对阅读词汇的掌握。而对其声音的识别重视不够。
3、语法
在语法结构方面。语言材料中生疏而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与汉语相桲的逻辑表达式都会对听觉认知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英语语法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熟悉各种书面句子结构及句型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理解篇章。听力也一样,句式的识别,信息词的捕捉是为了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因为如果听者没有这种牢靠的基础。就不会对这个一闪即逝的信息有良好的把握。请看以下的例子:W:Look at handwriting.It somewhat resembles Mr.Smith`s.M:Sure,but I don`t think you have reached your friend`s extent.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转折词but,听者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but后面的内容而不是sure。
(二),非语言因素
1、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不同的文化常常体现出不同民族传统之间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还受到文化环境和文化传承的制约,视为非语言因为之一:
语言是社会信息的载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使用总是负载着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总是体现着这个国家和民族使用语言的习惯。听力材料同样含有某种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即使听力材料中没有任何生词或特殊的语言现象,听者仍然会遭到理解上的障碍。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例如,drive-in一词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美国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种服务到汽车上的设施应运而生。Drive-in一词指顾客无需下车即可得到服务的免费“免下车”餐馆(或者剧场,邮局等)。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一点,在听到对话中We had a lunch at drive-in一句时,才能体会其真正的含义,从而做出合理的推测和联想。
2、心理因素
听者必需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听力练习中去。紧张,害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因素都将会影响听力理解过程。一种情况是学生对自己听懂材料的期望值过高,而这种期望值往往超过了它本身的水平,从而放松了应有的注意力。另一种情况则恰好相反,学生总是怀疑自己的听力水平,在听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一旦在某个地方卡壳就溃不成军,只好放弃。此外,学生习惯于把所听到的英语信号逐词默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这一语言解码和编码过程大大降低了认知理解的速度。
二、提高听力教学的策略
要圆满完成一件事情,或要顺利进行一项工作,均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方法,也就是策略方针。针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为解决要采取以下几点:
(一)、在上课时注意
1、注重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认真学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语音,语调的好坏,打好语言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的传播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见到长效。再次,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单词的学习是积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前提和关键,学英语记单词最忌死记硬背,不但多花时间,而且记忆效果和记忆广度也很有限,英语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的读音与拼写基本一致,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容易遗忘,而且省力、省时,只要能知道其含义和用法,少了最难一步拼写,岂不快哉!
2、要以循序渐进,系统训练为宗旨。集中训练为主,分散训练为铺。
想提高听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从基本的听单词,单句入手,逐渐过度到听较长的复合句,段落以至完整的文章或对话。训练应有系统,什么阶段重点训练什么技能,应有明确的计划。在基本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才训练新的技能,整个训练要有系统性。集中训练听力是集中时间和集中内容,它必需脱离正常的语言教学任务进行,分散训练听力是间隔时间和分解内容,它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中小学英语教学以综合性课型为主,且现行教材是按螺旋式安排语言知识,分散训练比集中训练的可行性更大。但在分散训练一段时间后或在考前适当安排一些集中训练是有必要的。从学习实际出发,听的能力形成既需要分散在日常语音、语法、词汇和课文教学中进行细水长流的训练。二者结合才见成效。
3、强调学生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即不仅要让学生听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听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一般来讲,精听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要求学生听多遍,了解所听内容及所听材料的体裁特点。如通过让学生精听一则简单的新闻,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在精听后,可让学生复述所听的内容,听说结合,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口语活动往往能形成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心理负担较小,学生能够轻松地听。精听可采取用静听方式:①静听录音;②边听边记要点;③核对答案;④重放录音材料。泛听,是指让学生听材料时不要求听懂每个句子,每个单词,而主要是抓住文章大意,一般较长的故事适合于让学生泛听。在泛听训练中,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不用的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
(二)、在课后做到
1、着重对学生健康听力心理的塑造。
听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或厌倦的状态时,易产生对抗心理。简言之,就是当学生的情绪有较大波动时,是很难听懂任何东西的。所以帮助学生做好听力的心理准备是必要的。在听材料前,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捕捉一切可从题目及选项上获得的信息。在听力考试中,每次读题之前通常有一小段时间留给学生做准备的时间读题后也有一小段时间留给学生选取,一部分学生往往不善于利用这些间隙时间,他们是在听了某道题的录音后在看试卷上有关若干个选项,然后加以判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穷于应付,影响了听音理解和正确答题。
2、使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1921)。英语学习必需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有关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的短文,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失分。鼓励学生订购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趣闻杂刊,为检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此刊物,每天上课前用五分钟安排一组学生上来用英文对话,把他们所看到的趣闻和文化一起与同学们分享,这样既培养他们阅读刊物的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口语。通过多媒体播放优秀的介绍国外的历史等活动的影片,丰富学生的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在平时练习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教育,从视、听、感官等诸多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对争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感情打下积淀,更为更好的完成教学连做好准备。具体做法如下:
1、增听听力练习的频率。
听力训练应该贯穿在平常的每堂英语课中,如果只是在听力课中学生才有机会训练听力,学生的听力难以提高。增加学生听力训练机会的方法有:教师尽量用英语上课,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及参与其他课堂活动;听录音中的英美人士纯正,地道的口音、语调;通过影视片、CD等提供的内容;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听英语歌曲,看英语录像和英文电影。听的技能是由不同的微技能组成。它包括听辨语言组成部分,听辨重音,节奏和语调。识别功能和话语标记(如well、oh、another、thing、is、now、finally等),识别话语的交际功能,猜测不熟悉的词语,预测和推断结果等技能。其中正确理解和预测的能力是构成听力理解技能一个重要方面,因为预测能力实际上几乎包含了听的其他微技能。培养学生的听力预测技能可促进听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提高听的效率。事实上,听力理解过程就是做出预测并验证预测的过程。预测所需要的线索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听力试题的备选项。练习时快速浏览备选项目,估计对话或短文的内容及可能涉及的问题,如果选项分别是a shop assistant,a telephone operator, a waitness, a clerk,说明该题与职业有关。二是篇章的主题句。一段话或一篇短文通常都有一个句子来表达其中心思想。听音时,抓住主题句便可预测全文内容,将各段主题句结合起来就可得整篇文章的梗概。三是语段中的信号词。信号词(such as、however、so、but等)是语义的承接纽带。可表示解释、列举、转折、因果等各种关系。根据信号词可以确定听的重点,例如,当听到I`m afrsid that….时,就预示着接下来所说的将是一个否定的意愿。
2、多感官多技能协作。
听的教学需要口、耳、眼。手并用,听觉、触觉或视觉等共同协作,多感官参与听力能够使记忆更有效,更容易激动和提取原有信息。从理论上分析,听是一种交际性言语活动,它必然伴随着其他感官和技能活动,听只有与多感官,多技能协作才能显示出其交际性本质特征。所以听录音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主要用于听音的同时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重复浏览有关书面材料,必要时做些记录,记号。这就是说在开始听音时,学生可根据前期的推测,有意识的把目标扫描在可能的选项上。这时采取一边听录音,一边阅读相关书面材料,一边做记号,一边思考判断的方法,能有助于抓住解题的关键,达到快速地捕捉与书面材料相关的听音内容,进而产生共鸣,这样就能立即选准答案。在整个听音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抓住主要信息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大意上,即要注意意会,抓住内容梗概,不一定要求听清每一个单词,更不能做逐字对译。尤其是对于一些数字、人名、地名的摘记,因为这些内容易过耳就忘。另外,记录时要会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数字可用阿拉伯数字记,地名、人名可记下个别字母作提示。
总之,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若想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必需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并且做到精泛结合,听读结合,听译结合,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要求相当程度的英语基本功,正确的听音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和熟练技巧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结合教学和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则是一件艰辛长期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努力。参考文献:
(1)Flavell,J.H.Metacognitiong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2)O’Malley,J.M ﹠AV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iy Press,1990.(3)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4)Thompson ﹠Rubin Can Strategy Instruction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6,29(3)(5)WLKNSD A.Notiongal syllabu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6)对现行外语教学评价体制的反思,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6期。(7)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8)Spair,E.T.Langua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9)New York:Harcount Brace&Company,1921.(10)李瑛,吴长镛 交际法得失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11)吴道存 怎样教好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谭云杰,英语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13)何玉平,中学英语听力训练瓶颈何在[J]。中小学英语教学,2004(10):22-23(14)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5)黄子东,西方二语,外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述评[J],外语界,1998(2)
第四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 要: 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其教学实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但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实效的快速提升。本文总结了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现状问题 有效策略
由于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阅读与写作教学为主,忽略对听力教学的探究。这就使得英语听力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不利于学生英语英语能力及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听力教学实效。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①跟不上节奏。当前,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跟不上听力节奏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清楚、听明白开头的几个句子,但是在刚进入听力状态时因为听到了一个自己不理解的单词,大脑瞬间就停止接收新的英语信息,造成思维混乱及跟不上正常语速状况,从而大大削弱听力效果。②抓不住主要信息。这里所说的主要信息指的是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比如主、谓、宾。学生只有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捕捉这些关键信息,才能对听力内容了解得更准确与深刻。③分不清主次。这里所说的分不清主次指的是在英语听力中,学生常常由于对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没有了解清楚,就彻底放弃听取下文的信心,从而失去整体感知听力材料意思的机会。这都说明初中生在听力教学中分不清主次、缓急,过于看重细节问题,忽略对材料整体的把握。
二、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措施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究一些应对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
1.借助知识面的拓展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广阔的知识面是学生快速准确理解听力内容、降低听力难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网络资源等途径,尽可能多地获得多个领域的英语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才能依据听力材料中的信息及时将已经储备好的相关信息调动出来,帮助自己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听力材料。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介,尽可能多地了解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英语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很多新的词汇,而且对自然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危害性有更多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听力材料。教学实践表明,听力效果较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们对自然灾害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在听力训练中借助知识储备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2.借助听力技巧不断优化听力教学效果
科学的听力技巧,是优化学生听力效果的有效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听力技巧的教授与训练。听力技巧训练分为三个阶段:①前期训练。前期训练也叫预测能力训练,指的是在听力开始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每个对话或讲话的考点一般都在重要的主体及细节信息中,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学会在听力前快速扫视听力选项或问题,从而在听力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捕捉信息。②中期训练。在训练中应重视对学生猜测及推测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不一定一词不漏地理解听力材料,这就需要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利用一定技巧较准确地猜到不理解词汇的意思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③后期训练。后期应重视对学生推测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后来的听力中借助一定信息对前面没有完全听清、理解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整篇材料的意思。
3.依据学生特点恰当设置分层听力任务
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与听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听力训练活动,只有让他们在丰富的训练活动中不断归纳与总结,才能获得一定的听力技巧与经验,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与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听力训练的作用,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各类学生设计出与其听力需求相一致的训练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英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听力训练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比如在学完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 7“shopping”一课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节听力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将他们分成基础组、发展组、培优组三类,然后为他们播放与购物有关的听力材料。依据三类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置与之听力水平相适应的听力问题,使得他们在听的过程中都能较容易地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听力教学活动,进而不断优化听力教学成效。
总之,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教学现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丁亚.浅谈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才智,2013,17:21.[2]王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5,48:56.[3]吴迪.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技巧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24:52.
第五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方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Wilga M.Rivers 认为,“人们生活中45%的信息是靠听获取的,30%的信息是靠说传递的。”可见,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初中阶段的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分成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紧密联系的四项技能中,听的技能位于首位,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新课标》还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在听的技能方面必须具备六项基本能力: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可见,听力技能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撑握的一项基本技能;25分分值的听力测试,在中学毕业升学考试中同样占了不容小觑的位置。
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听力技能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中考英语的必考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中考听力测试的形式不断丰富,考查的内容日趋全面。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于所听信息进行判断、归纳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英语听力教学,其主要目的也应立足于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思想技能的全面发展。然而,笔者发现在当今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忽视英语听力教学,教学随意性大。
不少教师对听力教学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他们认为新教材听力教学内容大多安排在Section B部分,且听力教学内容没有涉及新增知识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刻意训练;遇到课时紧张时,不如让学生多做几个词汇题或阅读题更来得实际有用,该部分听力教学甚至可以忽略不做;等到考试之前突击训练一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不会受太大影响,从而导致听力教学存在很大随意性。
对策:一方面,教师应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不应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我们应认识到,新课标将听力作为课程内容,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听说实践活动,体验英语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人进行交流,从而在语言交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听力教学并不要求在原有知识之外另行增加新知识,而是强调对所学语言知识、技能的实际操作运用,它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实践及体验。因此,教师应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听力教学的内涵有高度的认同,从心理上接受英语教师在听力训练中应承担的角色。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做到科学训练,加强听力教学的计划性。听力教学贵在“常听”而非“长听”,所以听力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加以适时训练,保证每天的听力训练时间,防止听力教学的随意性。教师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苦练自己“听”“说”基本功,并认真备好每一节听力教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问题二:忽视听力的基础训练,过分强调练习数量。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许多教师一味强调细节,特别关注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和在听力技能方面的训练等等,而忽视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忽视了听力的基础训练,导致部分学生读音不标准,从而影响了其听力水平的提高。
对策: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信息输入和准确朗读对听力训练的重要性。听力理解依赖于听的信息的输入,如果学生的单词读音输入映像与听力材料一致,那么学生就能迅速地获得正确的映像反映,从而正确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抓好语音语调训练。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开始的前三周特别安排了Starter Units衔接教学单元,所学内容均是小学反复出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简单轻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语音语调训练,如让学生系统学习48个语音音素;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部分常见字母组合的读音;让学生熟识单词重音、连读等朗读的基本知识等,从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别是听力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视口头作业,坚持晨读。虽然与书面作业相比,教师对口头作业的检查落实会比较困难一些,但是笔者还是提倡教师要每天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口头作业,如就当天所学的对话或篇章,布置明确的朗读或背诵任务,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3-5人次的背诵抽查。对于安排英语早自修的班级,教师也要坚持多给学生晨读时间,不能一味地牺牲晨读时间讲解习题答案,而让学生错失大声诵读的机会。只有充分地有声朗读,才能让耳朵受到充分的训练,并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在检查口头作业或朗读情况时,教师应及时肯定、表扬听读进步或认真的学生,用积极鼓励的态度促使学生重视听读作业。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跟读模仿。现行Gofor it!教材每单元都为我们提供了与课本相配套的磁带,其语音语调地道,语速适当,难度适中,题材广泛,语境真实,是适合学生反复听、反复模仿的有效资源。如书本每单元Section A 部分的Role play就是很好的跟读模仿内容。笔者从本学期开始,坚持每周两次,每次课堂5分钟让学生跟读磁带录音,大胆模仿其语音语调,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教学效果不错。在此基础上,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把自己的口头作文或课文复述录音,并通过仔细比较来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矫正。
4.每周两次Report,助力听力训练。除了每周两次跟读训练,笔者还安排两次课堂5分钟Report。其操作的主要方法是:教师安排学生轮流进行课前5分钟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精选短文或自写作文,字数在150字左右,所涉及内容须与当周单元教学话题有关;教师预先对材料的难易度和词汇量等把好关,由学生在课堂演讲给其他学生听;最后汇报者还须就Report中的内容问1-2个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通过这一形式,不仅丰富了书本单元话题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口语及写作水平的机会和舞台,更让学生进行了新颖又有效的听力训练。
如在教学七年级第8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时,笔者刚好在网上看了一段很不错的英文版生日聚餐视频及配套录音材料,包括了与生日话题有关的不少目标语,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birthday party? What a nice gift!How about your birthday? Do you likestrawberries? 等。于是,笔者就尝试了让学生“听录音填单词—看视频猜内容—看视频巧配音”的教学方式,同学们表演和参与的兴趣非常浓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三:听力材料现成化,忽视听力内容的丰富性。
很多教师目前的听力训练材料都是书本现成的配套听力材料,其选择范围相对比较狭窄,难以进行丰富的听力训练。
对策:针对配套听力材料选材有限的弊端,教师在平时应努力做个有心人,尝试以下方法丰富学生的听力材料。
1.有效整合教材中的非听力材料部分,充分利用,以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在现行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较好的篇章内容,如Section A的2d部分,Section B的2b部分,以及八、九年级教材中的阅读语篇部分,都是很好的可利用的听力教学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猜测篇章大意,或者让学生不看书本只听录音回答几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将篇章进行挖空处理,投影呈现,让学生边听边完成关键词填空等等。这样的做法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相关教材内容,又为听力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
2.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资料,重点突破,反复训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笔者在课外就订阅了大量英语教辅资料,如《21世纪报》、《学英语报》、《英语通》等,对于报刊中较好的故事、对话、课外知识也会及时加以搜集整理和运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My name’s Gina”时,其话题为“Make friends”,我就把《学英语报》中一篇题为“I’m Summer.I’m Zhu Jiayu”的文章改为听力材料,先通过PPT呈现几张小童星朱佳煜的剧照,然后播放事先录好的听力材料。在教学七年级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时,其单元话题为Goshopping,《学英语报》上恰巧有篇题为“Welcome to Puppy’s Home”的小短文,介绍的是一家专卖宠物用品的商店促销广告,我也将它配上可爱的宠物图片,改编为一则有趣的听力材料加以利用。因为都是轻松有趣的内容,所以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没有了以往听力教学的枯燥乏味。
问题四:听力训练形式单一,忽视层次性和差异性。
许多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只是根据听力教学本身的要求,先放两遍录音,放完后让学生校对一遍答案就简单了事,整个训练过程既没有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也没有预先备课或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难度是否与学生听力实情相符。久而久之,学生要么对听力训练感到枯燥乏味,要么就是遇到稍难的听力题就自暴自弃,等着教师报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听力训练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
1.适度拓展原有听力材料,加强听力训练。虽然教材中听力题型的设计有设计者本身的设计意图,我们不提倡教师经常性地擅作主张改动听力形式,但我们可以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学情,适当拓展听力训练。如听力材料本身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在听力任务结束后,让学生模仿表演;如听力材料本身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预先多听一次,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主题句或关键词,减小听力总体难度。听力补充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选择、判断、填表、选答语、表格等等,只要教师善于钻研,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训练必能激发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
2.适当改变听写方式,加强听力训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英语听写大多采用“教师报中文,学生写英文”的方式进行。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开始尝试“教师报英文,学生写英文”的听写方式。这样做,一方面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尽可能处在英语交流的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报英文的听写方式适当降低了部分句型及篇章的听写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听写成绩,更能激发中下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报英文的内容可以是单词、短语、句子甚至是类似复述性的小短文,速度可以结合内容难易程度由较慢到稍快或更快。如此一来,听写也成了教师进行听力训练的有效方式。
3.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加强听力训练。精听就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泛听是指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来源渠道和不同风格的声音材料。在听力训练中,教师不妨精选《牛津教材》或《新概念英语》中难度相当的篇章来进行精听的训练。方法可以是采取听文章写句子的方式,也可以是在听后复述材料或进行课文填空等。泛听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篇章主题句的本领,让学生听读不同的语音语调,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恰当的语速。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精听与泛听有效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注重听前背景文化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背景知识主要是指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等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不仅体现该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更蕴藏了该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习俗和思维方式,如果学生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即使语句准确无误,也会因使用不当或理解不同而产生误解,从而达不到交际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适当介绍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讲话技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障碍与困难。如西方人即使不同意别人的建议或忠告时,也不会断然拒绝,而是会委婉地说:“You have a wonderful idea, but have you thought of it another way?”等。
5.听、说、读、写相结合,加强听力训练。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本身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重视发挥其不同的作用。除了课堂训练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比如看英语影片、唱英语歌曲等,让听说有效结合。对于一些语速较快、生词较多、内容较难的听力材料,可以在听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填空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读完材料,选出最佳答案;听力填空后可以再次将它当作阅读材料处理,使听读互促,循环进行。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与之相关的写作讨论话题,并指导学生将听力材料中的词汇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达到听写同行,稳步前进的效果。问题五:忽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对策:不少学生听力失分原因不是听力训练不够,而是考试时缺乏良好的应考心态,过分紧张或恐惧;还有的考生听力失分是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对症下药。
1.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上好听力课的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上听力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消除恐惧畏难心理,全身心投入听力训练。
2.根据近几年中考听力试题的特点,教师更应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听力解题技巧。
(1)预读听力题干与选项,做好听前预测。在听力开始之前,学生应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干选项,捕捉一切可能获得的有效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从而保证听得高效。
(2)听时集中注意力,学会边听边记。在进行听力测试时,要教会学生听好每段材料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这两处往往是情景信息的集中处和主题句。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学会边听边记关键信息。没有人能将听力材料一字不落地记住,也没有必要将其一字不差地记住,学生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并对容易过耳即忘的时间、号码、数字、人名等用一些符号进行简单巧妙的记录。
(3)听后迅速整理回忆,仔细检查核对。每一大题听力结束,学生应迅速整理和回忆相关内容,尤其要关注重复提到的词语、密切相关的词语、解释性的词语和反问类的内容,并检查核对确定最佳答案。
问题六:关注应试结果,缺少学生听后自我分析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听力教学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听力训练仍然停留在结果性评价,即学生的听力考试成绩。听力答案校对之后,最多再把听力材料呈现朗读一边,就宣布该听力教学结束。新课程改革倡导和主张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性。笔者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听力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方面评价应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宗旨,另一方面评价应注重学生语言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意识等。
总之,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必须克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教学理念,遵循听力教学的内在规律,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力求训练形式的丰富化,并在教学时间上保证实施,对听力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扎实的听力基本功,不断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