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学生学英语建议(定稿)
对高一学生暑期学英语的建议
一、建议:假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大好机会,要养成几个学习语言的好习惯:
1)积极阅读的习惯。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英语周报、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简易读物、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中3500词汇、新概念英语等,同时作好读书笔记。
2)自我检测的习惯。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简单的高中练习题,对高中试题题型有所了解,作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3)专题总结的习惯。对初中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总结复习,温故而知新。确保初中2182个单词的熟练掌握。
4)早起朗读的习惯。出声并大声地朗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5)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
6)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二、任务:
1)赏析几部英文电影:《百万英镑》、《窈窕淑女》、《风语者》、《壮志凌云》、《Three Idiots》、《阿甘正传》、《茜茜公主》、《飘》、《简爱》等,观看时多学习电影中的英文表达,少看汉语字幕。
2)读两本英语书虫。
3)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至少20篇文章。
4)每天练一篇英语书法,一手漂亮的书法是高考作文的门面。
5)学唱两首英文歌曲或讲两个英语笑话,以便在开学后的英语活动中一展风采。
6)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两所大学
7)多练口语听力,以便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授课模式。
三、特别提醒:
将要学的高中教材是和初中人教版(Go for it!)相衔接的,请同学们假期熟练复习掌握相应的2000词汇。语音语法基础不太扎实的注意查漏补缺。
请准备牛津第7版或朗文第4版英语词典,并使用词典练习查阅以下词汇: cut、come、get、go、look、make、put、pull、take、turn。
相信优秀的你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学习,会变得更加优秀!同学们,加油!
第二篇:高一学生应该如何学英语
北 京 四 中
撰 稿:李俊和编 审:毕 勤责 编:任淑弘
高一新生应该如何学英语
从初中到高中,是学习生活的一大飞跃。以英语学科为例,无论是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上,还是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上,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
以下几项建议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应学会自己学习。高中生不应该象在初中时那样,事事由老师为你安排,而应有自我探求的强烈愿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应学会自己计划学习活动,自己监督自己。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可能把学习搞好。
具体到英语。老师讲课文之前,一定要预习课文,即自己读懂课文,自己念会单词,自己查字典。如果老师讲课文时再看课文,那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培养阅读和解决难点的机会。课后的学习活动,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之外,还应有自己的小计划。有的同学每天坚持听英语磁带,读一会儿英语课外读物,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就比别人高了。
二、应明确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英语。事实上,我们学英语是在学一门技术、一种工具,而不是研究语言学理论。也就是说,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即听说读写,使用英语去办事的能力。这跟学游泳一样,重点是会游,而不是掌握关于游泳的各种理论。
有的同学把学英语的主要时间花在钻研语法单项填空上,他们做了一百题又做一百题,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冥思苦想,多方求救,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会做不少偏题怪题,但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在高考中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前两年教的一个学生叫贾楠,她是那年北京市的文科状元,英语成绩140分,现在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这个学生学英语就不是总做单选。学校来了外宾,她主动和人家说英语。课上讨论问题,她大胆发言,尽管口语中常有错误,也不怕人笑话。图书馆中的英文小册子她常常翻看。哪里举行英语作文比赛,她也积极参加。由于她抓住了各种机会较多地使用了英语,她的语言经验就丰富、语感就强,到考试时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三、积极参与课上的各项教学活动。高中阶段,上英语课时教师会主要用英语授课,开始听不懂没关系,但要有耐心,过一段时间总会听懂的。老师还会经常要求学生说英语,无论是课上发言、小组讨论、同桌对话或作值日报告,都要争取一切机会多说多练。不要怕出错,也不要怕人笑。说的能力是在说的实践中练出来的。高一不张嘴,以后就更不爱说了。至于老师安排的其他任务如预习课文、背诵、记单词等,均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英语教材是由中英专家精心编写的,所选的文章均有典型意义,而且语言地道,用词规范。每个单元前的对话,必须背诵。后边的课文,也应尽量背下来。背不了全篇,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也意义重大。学外语离不开背诵。背的越多,模仿得就越好。中学时期是背诵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期背的东西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四、课外阅读应常抓不懈。仅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在量上要达到课本的8—10倍。要选择难易适度,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来读。外研社近年来出版了一些适合初高中生的课外读物,如《书虫》、《新标准中小学英语分级读物》、《DK百科英语分级读物》和《剑桥英语分级读物》等,这些书均按词汇量分了等级,同时又作了注释或中文翻译,每天读一点,对培养语感,增加语言使用经验,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读物,不一定读得很仔细,也尽量不要翻辞典,明白故事意思就可以了。
这种阅读我们称之为泛读,而课堂上老师精细分析的课文的阅读叫精读。泛读的作用,短时间不太明显,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它的重大意义。阅读时,要注意有意识地扩大眼幅,即一眼看一个词组,而不是一个词,要减少回读的次数,默读时不要出声音,要集中精力,还要学会边读边加工信息。不断地概括、分析、综合与推断。
五、练习听听英语。课上听英语的时间毕竟太有限,所以课外要每天听一会儿。可以听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或看CCTV—9的英语电视节目。开始懂得不多没关系,慢慢就会有改进。我们的学生常听的学习材料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和“走遍美国”。听英语时要精听泛听相结合,有时一篇小短文要反复多听七八遍,务求弄懂每一个词;有的则泛泛一听,知道大意即可。
练习听力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我的一位学生,刚上高中时听力很差,但他并不灰心,上课他注意听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中午他到图书馆借磁带听,星期六跑到英语角专门站在外国人边上听英语,甚至晚上睡觉前也戴上耳机听一会儿,到后来他听BBC的英语新闻都没什么困难了。
一、关于语法的学习。中国人学英语,学一些语法知识是必要的,要把语法的主要条条记熟背会。但是学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研究语法,而是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花大量时间研究语法的细枝末节和做语法单项填空,是不足取的。不如用那些时间去背点儿短文,读点儿小故事或听听录音,学习效果会更好。要切记,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在使用英语的实践中实现的。
英语阅读练习
(1)
“Many of the problems are of college level and these pupils can figure them out.It is just unbelievable!” said a teacher from Guangdong province.Named after China‟s most famous mathematician, Hua Luogeng, the contest started in 1986, one year after his death.In less than 10 years, i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国家教委)as the country‟s biggest and best contest of its kind.1.This news story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A.when the contest started
B.how the contest got its name
C.the 20 pupils who have won gold medals in the contest
D.the 5th National Hua Luogeng Gold Cup Mathematics Contest
2.This news story most probably appeared in a newspaper in ________.A.1986B.1987C.1995D.1997
3.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the teacher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________.A.felt proud of the gold medal winners
B.wondered if the students were honest
C.thought that the problems were too difficult for the students
D.believed that the twenty winners could go to study at university
4.The underlined phrase „figure out‟ in the text means ________.A.work outB.add upC.guessD.study
答案: 1-4 DCAA
解析:
1、D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中心应说的是全国数学竞赛。而竞赛的时间、名称的由来、多少人参加只是文章的部分内容。
2、C 需要简单计算。86年开始的,开展了不到十年,算一下1995年合适。
3、A 这题是典型的分析判断题。全文的基调是肯定这个数学竞赛,所以老师说的学生成绩难以置信的话就不是怀疑,而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了。
(2)
In the 1930s, a lot of people in the USA were out of work.Among these people was a man named Alfred Butts.He always had an interest in word games and so on, to fill his time, he planned a game which he called „Lexico‟.However, he was not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the game, so he made a number of changes to it and, in time, changed its name from „Lexico‟ to „Alph‟ and then to „Criss Cross‟.He wanted to make some money from his new game but he didn‟t have any real commercial(商业性的)success.In 1939, Butts happened to meet a man called Jim Brunot who showed an interest in the new game.The two men worked together on developing the game and in 1948 it was offered for sale in the United Sates under its new name-„Scrabble‟.At first, it didn‟t sell very well.In the first year it sold just 2, 250 sets and by 1951 it had only reached 8, 500 sets a year.Then, in 1952 the manager of Macy‟s department store in New York, Jack Strauss, happened to play „Scrabble‟ while he was on holiday.He thought it was a wonderful game and, when he went back
to work after his holiday, he insisted that Macy‟s should stock(储备)the game and make an effort to call the public‟s attention to it.As a result, „Scrabble‟ became a big suc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 soon spread to Australia and then to othe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1.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A.'Lexico'B.three men
C.a word gameD.Alfred Butts
2.Alfred Butts invented the game „Lexico‟ ________.A.to make himself famous
B.to make spelling simpler
C.when he was out of work and looking for a job
D.when he was playing word games to pass the time
3.Who made „Scrabble‟ popular?
A.Alfred Butts.B.Jack Strauss.C.Alfred Butts and Jim Brunot.D.Jack Strauss and Jim Brunot.4.When did Alfred Butts first put his game on the market?
A.In 1939.B.In 1948.C.Before 1939.D.Between 1939 and 1948.答案:1-4 CDBC
解析:
1、C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全文介绍了一个word game,而Lexico只是最开始的叫法,D答案也不对,只是个人名,并未提及word game。
3、B 注意问题是谁使这个game popular,而不是说谁首创了或改进了。本文第四段讲了所做的推广工作。
4、C 因为在1939年之前,他虽然没有取得真正商业意义上的成功,但还是做了一些事。39年不对,只是遇到了Jim,48年也不对,只是传到了美国。
第三篇:高一英语期末复习考试建议
高一英语期末复习考试建议
现在离期末考试只有不到一个多星期了,为了实现有序复习和有效学习,必须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落实有关的复习内容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 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包括具体的复习内容、复习时间安排和复习方法,时间安排主要是要考虑课余时间,特别是课外的零碎时间。
二 落实考前的几个关键时间段第一阶段:复习内容的梳理和资料的整理;2 第二阶段: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3 第三阶段:重点知识的针对性复习;4 第四阶段:错题回顾;5 第五阶段:考前解题技巧的回顾和考试注意事项的自我提醒
三 具体复习、练习内容
1.单词和短语复习;2 重点句型复习;3.语法专题复习4.翻译专题练习5.书面表达专题练习6.考试题型专题练习6.错题回炉练习7.综合套题练习
四 主要复习方法
1.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2 课内复习与课外复习相结合;3 基础复习与能力训练相结合;4 听说读写相结合(听课文录音、朗读单词、短语、重点句型和书面表达中不同话题的常用句型、每天坚持做一点综合练习)
第四篇:高一学生周末学习建议
新高一指南:高一学生周末学习建议
来源:新浪博客 2011-09-28 16:54:12 [标签:高一] [当前10648家长在线讨论]
根据高一年级开设课程多、课时满、任务重、自习课少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周末没有安排统一上课),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周末时间引导学生有效、有序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下面就高一学生周末如何学习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明确周末自主学习的任务:
1.按科任老师要求自觉完成各科作业;
2.整理、复习一周笔记,梳理归纳所学的主干知识;
3.反思并纠正各科作业出现的错误(把错题收进错题本);
4.自觉进行薄弱学科的查漏补缺(从课本入手,从基础题做起);
5.初步预习下周新课内容;
6.适当进行课外阅读(报刊阅读或文学作品阅读),关心国家大事,贴近社会生活,为写作积蓄最重要的写作素材。
二、适当开展一些调节性的活动
1.观看一些既有益身心又能拓宽知识面的电视节目(如;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节目);
2.听一些英文歌曲或看一些英文电影,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或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3.学习一些课余时间的健身技能或乐器演奏技能,适当进行一些课外文体活动,以弥补平时身体锻炼不足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关阅读:
专家寄语: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十五个好习惯
名师指点:如何“hold住”你的高一
九个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北京四中副校长谈新高一如何顺利实现“过渡”
第五篇:高一学生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情分析
数学组:朱跟社
高二学生学情分析
一、问题分析
1.学生的目标高远,但动力不足。
大部分学生有考上重点高校的愿望,但是学习动力和自信却严重不足。这一反差很大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学习动力和自信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怎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学习的动力?
2.高中学习适应性比较差。
高二学生认为新课程进度快,不能适应,对所学内容不能及时做到消化理解。高二年级学生认为高二课程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也感到不适应。
3.学习自觉性和毅力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初中学习是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监督严格;自己比较懒惰,没有做到及时预习和复习巩固。从在家复习效率来看,如果家长事务繁忙,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家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在做完作业后,没有进行及时复习和预习,使学习中的问题越积累越多,这也是缺乏毅力造成的。
4.学习方法不得当。
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部分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
5.偏科。部分学生忽略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还有部分学生的英语、物理、化学出现较大的问题。
6.学习和复习的效率低。
遇到节假日或班级活动,同学们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学习;在考前复习中,也不能深入学习,浅尝辄止,考试的时候漏洞百出。
7.学习环境。
部分学生反映课堂纪律不好;教师的教学有问题,课堂上老师讲解过多,巩固练习不够;部分老师的问题设计或提问方式不当,影响到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管理不严格,班风不好等。
二、对策建议
1.要研究激发和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对策。
这些退步较大的学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运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分析出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帮助和指导的策略。
2.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
进一步加大听课、培训和集体备课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对基础知识中学生能看懂的,要让他们自己理解;老师的重点放到对习题讲解和指导上。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大多数学生没有领悟的情况下,就匆匆结束教学过程。
多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在讲课和讲题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渗透、点拨,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条条大路通罗马。要鼓励学生增强研究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意识,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状况。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使学生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这方面要提出要求,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管理、监督、检查力度。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常规检查,如作业检查、自习课纪律检查等;加强班风建设,特别是加强薄弱班级的班风建设。
4.多与学习困难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后阶段的努力方向
1、有针对性的深化师德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关心、爱护学生,还要了解、亲近学生,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师德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有针对性的搞好教育和引导,使教师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突出抓好个别教师的个别问题,消除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影响。
2、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之间的心理依赖越来越突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同辈之间拥有相似的心理世界、兴趣爱好,平行之间的交流互动及影响越来越突出,相互的心理依赖越来越趋于明显。
3、正确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1)、树立目标
目标是学习之始,是行动的方向。高一新生普遍存在着可以“松一松”的思想,他们认为刚刚经历过中考时的浴血奋战,现在离高考还远,可以松一下,根据初中时的经验,到三年级时再冲刺不迟。殊不知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有很大差别,等自己逐渐领悟时为时已晚。因此教师必须让每一位同学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指导自己的学习。
(2)、注重衔接
初中与高中在教材内容、教师教法、思维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九年义务制初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高中教材的特点是“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初中教师比较习惯于手把手地教学生,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
得较紧,而高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这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缺少压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上述差异的客观存在,致使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一后感到无法适应。因此高一教师应认真上好过渡课,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注意挖掘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联系,确立“低起点、迈小步”的思想,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适应期。
(3)、学法指导
从前面的调查与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策略、习惯上进行指导,为此有必要在高一学生中开设了“学法指导”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知道阅读、记忆、笔记、听课、练习、总结、复习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结构完善、功能强大的学法结构,使学生成为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人。
(4)、个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中讲的个性发展主要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中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从前面的调查与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自觉程度、兴趣程度、毅力强度等方面有待教师去引导和培养。
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乐观的学习环境,一个平等竞争的生活环境,一个接受挫折教育的训练环境,同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走近学生,多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多与学生谈话,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学校不能成为学生的“最后的晚餐”。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高中时期的开端,也是人生中鲜花开放的季节。但是,这一季节也难免会阴雨霏霏。如果我们教师真诚地去帮助他们,他们就一定能顺利地度过花季中的雨季。
1.表现出学生关注学习,但缺乏克难意志。从第1题调查看,无论重点班学生还是普通班学生,有82%(重点班97%)以上的同学把“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时间不够用”作为自己最苦恼的事;从第2题调查看,有近50%的学生把成绩不理想自我归因为“自己欠投入”;从第11题调查看,有63%以上(重点班72%)的学生对待难题有“先自己试一试”的愿望,等等,从以上可说明大多数学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地把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为自己努力程度。但从第15题调查看,有58%的学生在作业多时,对作业就出现了挑易或应付现象,只有20%强一点的学生选择克难弃易的做法,等等。这说明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缺乏克难意志。
2.表现出学生缺乏良好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1)学习标准较低,缺乏刚性原则。从第10题看,有50%的学生认为“会的标准”为“上课能听得明白老师所讲的内容”或“作业没有错”的低层次上;从第12题看,只有44%左右的学生把一天收获大小的衡量标准定在“解决了多少不明白的问题,做了多少陌生题而不是自己已会的题”上,其他56%左右的学生把“做了多少题,是否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和“早晨起的时间和晚上睡的时间”作为标准;从第5题看,有41%的学生把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认为“对原文进行背诵,达到会背记熟就行”或“掌握大概齐,用的时候再看书”的低层次上,只有41%的学生定位在“不一定背诵原文,但对原文进行细化、分解和提炼,掌握其内在要点”较高层次上;从7题看,有60%的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习惯于“翻着书、看着笔记本,遇到不会的诸如公式、定理等知识就去查阅”或“先忙于完成那些熟悉的容易题,剩下的时间再去完成那些陌生的困难题,能做多少是多少”;从第9题看,有46%的学生在学习上坚持的原则或做法为“没有什么原则,但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多学少顺其自然”或“每天坚持晚睡觉”等等。以上均说明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各环节要求程度较低,甚至表现为应付。(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第3题看,有近60%的学生没有自我总结的习惯;从第4题看,只有38%的同学选择“除非教师要求看书,一般不看着书听课,而是跟着老师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从第7题看,有30%的同学在完成作业时“翻着书、看着笔记本,遇到不会的诸如公式、定理等知识就去查阅”;从第6题看,只有45%同学在课堂记笔记时,采取“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对那些重点知识、重要结论以及自己现在或将来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易错易混点都做重点记录,以备遗忘”,其他要么重记轻听,要么重听轻记;从13题看,有65%的同学在解完题后习惯于“与别人对对答案,否则不放心”或“满足于题目的解决,不再想其他方法”,等等。以上说明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第5题看,有41%的学生把对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认为是“对原文进行背诵,达到会背记熟就行”或“掌握大概齐,用的时候再看书”;从第15题看,有58%的同学在当天不能完成作业时,选择“先写作业容易完成的学科和题目,对难的题目则是有时间就写,没有时间就空着,以便应付老师的检查”或“由于老师要求严,完不成老师会批评,只好先大概齐地凑和写上,或者先照着别人的作业(或答案)写上,甚至毫无目的的瞎答,以应对老师的检查,以后有时间再仔细研究”;从第11题看,有32%的学生在对待难题的态度是“一遇陌生题从心底就害怕,不愿深入分析,空着去做容易题”或“一遇陌生题就不愿审题分析,怕耽误时间,就急于问同学,找答案”,或“不愿花时间做,因为做我也白花费时间,还不如用那时间做点容易题了,更何况老师在课上还要讲”,等等。以上说明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
3.表现出学生缺乏基本思想方法。从第5题看,只有41%的同学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是“不一定背诵原文,但对原文进行细化、分解和提炼,掌握其内在要点”,这说明只有相对少的学生注重知识内在规律的挖掘归纳;从第13题看,只有20%的学生在解完题后,习惯于“不满足于题目的解决,而回过头来对原题进行反思”,说明具有反思和求变思维的学生较少;从第16题看,只有29.76%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喜欢实际应用,说明学生的应用意识淡漠。
4.表现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优劣与学习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如从第3、6、7、8、9、13题调查数据看,光明班与重点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出光明班学生较重点班学生怕难、应付和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由此说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5.表现出学生对学法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又需求指导。从第2题看,有38%的同学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于“学习方法”;从第8题看,只有15%学生对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活动和考试增加学法题持“反对”态度,等等。这些表明学生对学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特别通过第17题“上课听得明白,而课下不会做作业,总感觉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与作业无关”现象和第18题“作业全都对,但考试成绩低”现象的分析看,表明学生对学习环节中有效方法的理解和关注。由上可知,学生对学习方法既重视,又期待教师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