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共青团员的发现与培养
浅谈共青团员的发现与培养
共青团,全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共青团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而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把共青团员的发现与培养问题提上了日程。
如何发现青年人才并把他们吸纳到共青团队伍呢?
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农夫要求他的三个儿子在麦田里选三束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大儿子进入了麦田,看到了不少大麦穗,就从中选了一束,在走到麦田尽头的路上发现还有许多更大的麦穗,但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二儿子看到了大儿子的情况自认为已经获得了经验,进入麦田后心中一直认为后面还有更大的麦穗,不知不觉走到了麦田的尽头,手中却一无所获,只好在麦田的尽头处拿了一束稍微大一点的麦穗交给了父亲。小儿子听过父亲的话后思考了一番之后进入了麦田,走到麦田的三分之一处,他比较了眼中所见过的麦穗,又走了三分之一,他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麦穗算是大麦穗,在剩下的三分之一里他选择了一束大麦穗,把麦穗交给了父亲。
且不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寓意却是显而易见的,不要轻下结论,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假象所迷惑,要理性思考,用心比较、发现。比较而言,可能小儿子拿到的不是最大最饱满的,但他做到的却是最优秀的。发现优秀的青年人才也是如此,不要被外表的才华所迷惑,要看看他是否真的具有真才实学,能否把握住心中的尺度,是否是有理想,重品德,讲方法,出效率,是否是对人对物有爱心,做人做事有善心,艰苦奋进有决心,待人接物有诚意,体验生活有实意,是否是这样一个具有新时代“三心二意”品质的“四有”新人。怎样才能把青年人才培养成为优秀共青团员,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呢?这就必须使他们转变思想认识,培养其实事求是、自主创新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就需要开展以“五个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什么是转变思想认识?怎样转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认识就是采取疏导的方针,通过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胡耀邦同志深刻地指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我们要坚
持疏导的方针,反对堵塞的方针。疏和导的方针是思想政治的正确方针。”疏导的方针既是历史经验的概括,也是现实经验的总结。因此,我们在转变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过程中,对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必须给予教育、解释以及必要的批评,但这种批评和教育必须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决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是压而不服。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团员、青年心悦诚服,自觉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收到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
实事求是,是团组织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认真遵循的一条重要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团组织在引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时,必须紧密联系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经济改革的实际和青年思想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对青年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要摒弃“假、大、空”的弊病,防止“惟书、惟上、惟主观”的做法。进一步纠正形式主义的作风,坚决克服那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只顾应付眼前,不顾长远利益的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现象。要进一步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青年,防止思想教育中“教非所需,解非所惑”的问题发生。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是时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形式下,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不是沙上建塔,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第一要义,取得工作权利靠学习,工作做出成绩靠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不被时代抛弃。创新意味着走在时代前列,要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打开广阔空间,提供永不枯竭的资源。
艰苦奋斗其字面意思为:“不畏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斗争”。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指“为实现伟大的或既定的目标而勇于克服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精神和行动。艰苦奋斗是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有机统一的精神,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一切进步阶级或政党和有志之士的进取之路,是一切人才的成长之路,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必经之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传家宝,是防腐剂,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有力武器;也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
“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
艰苦奋斗,只是躺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成果上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只图享乐,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注定要走向衰败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是对每个团员最现实的考验。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甚至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艰苦奋斗,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种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不同时代、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的精神实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我们在倡导这一精神时,应认真弄清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涵义。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可以概括为:居安思危,永不止步;励精图治,知难而进;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只有居安思危,才会有危机意识感,才能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能有永不止步、奋起直追的决心;只有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才会把这段差距缩小,才有超越的可能;只有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才能保证团员干部的纯洁性,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艰苦奋斗精神发挥的状况与效果。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移风易俗,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共青团员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才不会腐化堕落,才会以身作则,成为廉洁勤政、艰苦奋斗的楷模,成为人民心中的榜样。
共青团员还要广泛开展以“五个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政治意识,正确参与团内和社会管理监督的民主意识,团员权利和义务平等一致的意识,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遵守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法制意识,用“五个意识”的增强来规范和约束团员的行为,加强团员青年的集体主义教育,提升团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在青少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明白自己作为共青团员的真实意义。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发现和培养共青团员应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使这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祖国的花朵,才能成为可用之才,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成为父母的骄傲。我们要改进工作,共同努力,使团组织永远地保持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充满战斗力,把共同的青春与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刘超
2007年9月23日
第二篇:儿童美术才能的发现与培养
儿童美术才能的发现与培养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
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大师,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
古人说: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有人统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家长必须一开始就应为孩子找一位好教师;即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相应的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循循善诱的态度;良好的仪表和美好的品行;有幽默感和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以上诸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现,并点燃孩子们美术才能的火花,使之放热发光。
(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具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表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丁先生:孩子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我希望她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北京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美是什么?美就是生活。高山流水、日月星辰、鸟语花香、明月清风,这是自然美;多彩的画卷、生动的舞蹈、悠扬的乐曲、精彩的故事,这是艺术美。爱国爱民、谦虚有礼、助人为乐、积极进取,这是心灵美。
从古到今,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因此,我们有了鳞次栉比的都市建筑,有了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有了缤纷绚丽的时装,有了百花齐放的文艺盛世,有了文明礼仪……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从而也推进了人类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成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人。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除了学校、社会,我觉得家庭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和谐的家庭,家庭成员中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孩子可以在充满了亲情、关怀、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心情愉快舒畅,不仅会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对其智力开发也是大有好处的。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收拾得整齐、清洁、美观、富有情趣,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而又安静的环境里,将对孩子审美观点的形成和性格的陶冶大有好处。一个充实的家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这都是让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美育不在于你是否有时间,是否有文化,也不在于你是否有钱,只要父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成为值得信赖、追随和模仿的榜样,必将教育出好的子女。家长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爱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美的言行举止感化和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充满人情美、家风美的环境中成长。教给孩子“快乐、爱、诚实、勇气、信念和理想”,教给孩子要有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行动。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借助读书、音乐、绘画、电视媒体、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培养孩子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情感,使之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激发其高尚的思想感情。(来源: 北京青年报)
第四篇:浅谈班级文学特长生的发现与培养路径
浅谈班级文学特长生的发现与培养路径
重庆市巴川中学
池华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语文成绩优秀,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也有不少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感到骄傲。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却少有酷爱文学且个性突出的文学特长生。在当前的教育考试体制下,语文成绩好不等于对文学爱好、考试得分高不见得文章写得好已是普遍现象,这与教育的初衷和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不一致的。
温家宝总理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从语文的角度来看,高素质人才一定要有一颗“文心”,要有独特的文学气质和写作个性。我曾在初一入学时就对学生说过,语文是“生命的甘泉,情感的交流,灵魂的对视”。也许孩子们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会在三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真正领悟其内涵。
其实,不少孩子还是喜爱文学、爱好写作、有独特个性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培养他们。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路径,效果比较好。
第一步:培养兴趣,厚积薄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并能乐此不疲。”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文学兴趣呢?
首先,坚持扩大课外阅读面,坚持写读书笔记。
坚持扩大课外阅读面,目的是尽快改变学生阅读面不宽的现状,打破制约兴趣的瓶颈。为此,我鼓励利用课外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多读书,在校期间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班级图书角进行阅读,严格保证学校安排的阅读课,绝不占用。
坚持写读书笔记,目的是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提倡学生有目的地读,学思结合,勤于动笔,坚持写读书笔记;平时备有随记本,留心收集精彩的词汇、语句、名人名言等;同时还引导他们把触角伸向校外,注重生活积累,多观察、勤思考,写好观察日记。其次,言传身教,强调文学和写作对学语文的重要性。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培养学生文学兴趣还要以身作则,从教师自身做起。即教师本身不但要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自我充实、知识更新:力求教法灵活,有吸引力;还要自觉练笔,做到会讲能写,堪做表率。这样坚持,既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情感交流作用,还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而学生一旦喜欢上自己的老师,也就自然而然地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
再次,搭建平台,在不断实践中增强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互相提高。课堂上,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让学生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并且鼓励不同意见;写作后,总有一个交流评改的环节,让同学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然后由教师抽阅上中下三类较为典型的作文,进行示范性评议,最后再由学生总结评价,增加识别评判能力,从中悟出优劣差距之所在,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
第二步:自由展示,发现亮点。
在学生有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一定的评判能力之后之后,他们展示的欲望开始强烈起来,于是我选择优秀学生作品,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刊校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安排专门的文学欣赏和学生作品赏析课,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每个月,我会从学生交给我的稿件中选出一部分推荐到校刊校报发表。
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少限定他们写什么,鼓励自由写作。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色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应该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我们是从多方面正确地、客观地去评价,只要合乎基本要求,都要加以鼓励、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他们便会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文章才个性,才能创出新意。
在这种自由展示的过程中,老师也才能从中去发现亮点,从而发现和有针对性地培养文学特长生。
第三步:跟踪指导,鼓励鞭策。
在确定了初步人选之后,老师就要给这些学生以特别的关注,根据他们的爱好和个性特色给以相应的指导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文学特长方面更加突出 第四步:协助规划,明确方向。
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感觉到高飞的冲动时,他将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事实正是这样,我所教过的不少学生,他们的写作兴趣愈来愈浓,写作能力愈来愈高。
在课题研究的实验班级2012级29班,我就挖掘出三位极富个性,颇有潜力的文学特长生,我称他们为29班“三剑客”。他们是:
词曲高手——汤翘楚; 文言大家——傅楚宴; 吟咏行者——高源浩。
汤翘楚酷爱填词仿曲,创作欲望很高,各式作文也写得不错;傅楚宴喜欢文言,钻研颇深,有思想;高源浩自幼读诗背诗,记忆超群,已背完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诗和重点文言文。
面对这些孩子,我甚感欣慰,常和他们交流,协助他们作好规划,明确方向:汤翘楚想出自己的专集,傅楚宴要发展自己的文言风格,高源浩计划研究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神兽„„
第五步:不断尝试,修补缺陷。
有了目标和方向,并不等于成功,接下来自然是大量的训练和尝试,在创作、展示中不断发现问题,修补缺陷。同时要避免他们的骄傲心理,让他们意识到成功还很遥远,须付出大量努力。
第六步:成形作品,努力创新。
在自我创作和训练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和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提炼出其精品,集中展示、交流、发表,形成物化成果。
当然,发现和培养文学特长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热情,一旦有了结果,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儿!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这是对学生,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第五篇:关于开展学院2010-2011学年共青团员培养
关于开展*****院2010-2011学年共青团
评优选先工作的通知
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各团支部:
一年来,全院各级团组织在院党委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服从、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共青团工作的全局,在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团的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为表彰先进,选树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在各级团组织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调动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院团委决定评选表彰一批在2010-2011学年共青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现将相关评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优奖项设置
1.五四红旗团总支1个
2.五四红旗团支部6个
3.共青团标兵2个
4.团支书标兵4个
5.优秀学生会干部15个
6.优秀团干部按团干部数的20%申报
7.优秀团员按团支部团员数的5%申报
8.十佳学子根据条件自主申报
9.学习标兵根据条件自主申报
10.十佳青年志愿者根据条件自主申报
二、评优申报原则
1.共青团标兵、团支书标兵、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只能择一申报。
2.“团支书标兵”须经所属团支部民主换届选举或届中递补产生并连续担任一学年基层工作,各系团总支根据本系各团支部书记工作情况推荐1名候选人。
3.“共青团标兵”各系推荐一名,上报院团委审核。
4.所有个人奖项,如宿舍卫生一次不达标者,取消参评资格。
三、评选安排
1.申报先进的集体和个人需在10月12日前将申报表、申报材料及电子版(申报集体材料在1500字以内、个人材料在1000字以内)上报院团委,逾期不交视为放弃。
2.以系团总支、团支部为单位上报材料(材料需附一份评优清单,见附件12)。申报集体需上交支撑材料,申报先进个人需上交证书复印件。
3.为使评选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2010—2011学年五四红旗团总支、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工作实行公开答辩。10月底,各申报单位团支部书记介绍本支部2010—2011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答辩,用PowerPoint演示,时间为5分钟,答辩时间为3分钟。
4.学院团委将拟评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在全院进行为期3天的公示,根据公示反馈情况,确定表彰名单。
5.评选结果将在表彰大会上进行通报、表彰。
四、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次评优活动是展示本我院共青团工作成就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我院共青团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良好契机。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广泛动员符合条件的集体和个人参与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典型,强化示范带动,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参评对象的推荐、后续创建、教育引导等工作。
2.精心组织,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及要求,在充分总结成绩及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长远发展实际,深入思考探索团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新思路新途径,认真梳理建院以来的各项有关团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影响和制约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校园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基层团组织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
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全面推进整改。此外,各团支部(总支)要确保参评对象的事迹材料真实准确、生动详实,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团支部(总支)要以这次评优活动为契机,加强示范群体的影响,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及个人的优秀事迹,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榜样,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使评选活动本身成为一次教育过程,激励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发展。
附件:1.五四红旗团总支、团支部评选细则
2.共青团标兵评选细则
3.团支书标兵评选细则
4.优秀学生会干部评选细则
5.优秀团干部评选细则
6.优秀团员评选细则
7.“十佳学子”评选细则
8.“学习标兵”评选细则
9.“十佳青年志愿者”评选细则
10.化学化工学院先进个人评优登记表
11.化学化工学院先进集体评优登记表
12.化学化工学院共青团工作评优清单
共青团*************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