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策略与思路
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策略与思路
王晓愚李刚迟道才121
(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沈阳110161;2新疆巴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库尔勒841000)
摘要:新疆农业发展及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很多矛盾与问题不仅影响和制约了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将发展节水农业的紧迫性提上日程.这里分析了节水农业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和新疆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提出了新疆节水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与思路,同时针对新疆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分述了当前所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关键字:新疆,节水农业,发展策略。
The Development Tactics Studying
of the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of Xinjiang
Wang Xiaoyu1Li Gang2Chi Daocai1
(1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The Bazho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Reconnaissance designing institute in Xinjiang, Kuerle, 841000)Abstract:A lot of contradictions and questions existing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have not merely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of Xinjiang, the urgency of develope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bring into schedule further too.Here analyse the basic goal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realized to want and potentiality of develope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and propose the overall developing direc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of Xinjiang, directed against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every area of Xinjiang at the same time, have stat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needed to adopt at present.Key words:Xinjiang,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actics.1.节水农业的内涵及目标
目前,对节水农业的内涵已有较统一的定义和认识,即节水农业就是一项农、水技术紧密结合,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的系统工程,即在改进灌溉技术和灌溉管理制度及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以获得最佳的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包括农学范畴的节水、灌溉范畴的节水和农业管理节水,是以节约农业用水为中心的农业。简而言之,凡是采用包括工程、农业、生物、管理等技术措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使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农业即是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的内涵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分保墒技术、节水栽培、适水种植的作物布局,以及节水材料、节水制剂的选用,抗旱作物品种选育和节水管理系统。节水包括多个环节,如水利、管理、农业措施等方面,其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也只有将节水农业作为系统对
待,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节水对策。
从节水农业的概念可知,其根本目标就是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应用于农业的单方水的经济产出。节水农业研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具体而言,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下述比率:土壤储水量/降水量(灌溉量),耗水量/土壤储水量,蒸腾量/耗水量,生物量/蒸腾量,经济产量/生物量。
2.新疆发展节水农业的紧迫性与意义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新疆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水量占全年的60%~80%。而且降水的80%左右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的山区,在广大平原地区干旱少雨呈现荒漠景观。
其二,全疆普遍存在缺水现象,农业灌溉春旱缺水问题突出。即使在水资源量最为丰沛的伊犁河流域,其山沟灌区也存在缺水矛盾,全疆春季缺水22.1亿m3,占全年总量的46%,尤其南疆的和田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喀什葛尔河流域,阿克苏河流域春季缺水很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的发展。
第三,水资源短缺还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①河流缩短,湖泊萎缩,森林衰退。大量引水灌溉使许多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完全断流。全疆所有内流河流的下游均存在断流现象,如塔里木河干流最长断流长度达826km。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新疆5km2以上的湖泊有52个,总面积9700km2,现已减少了一半。农区引水不断增加,致使河道下游及绿洲外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荒漠生态系统可利用水量迅速减少,胡杨林,红柳,野生牧草等荒漠天然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30多年来,新疆的森林面积减少了约545.3万km2,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胡杨林面积比50年代末期减少了47%,造成十分严重的生态恶果。②风沙侵蚀严重,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新疆土地沙化面积在不断扩大。近30年来沙漠面积扩大了340万hm2,使约4.5万hm2土地和草场被沙化。土壤沙化的后果是侵吞绿洲,位于下风向的绿洲风沙,浮尘天气增多,绿洲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过量的灌溉必然抬高地下水位,引起灌区次生盐渍化。据1998年统计,全疆盐碱化耕地面积为101.6万hm2,占现耕地面积400万hm2的25.4%,导致作物大面积的低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第四,农业用水效率低,农业节水潜力大。由于田间灌溉方式落后,田间节水措施不到位,损失与浪费严重。全疆大水漫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31%,比沟、畦灌溉多用水22%,而先进的喷、滴灌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0.38%。新疆全区平均灌溉定额为1.455×104m3/hm2。新疆的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为0.39,兵团为0.6,全疆平均为0.42~0.495。若能提高0.1%~0.2%就可节水(59~99)×l08m3,所以说新疆的节水潜力很大。
因此,要解决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着这些问题,使新疆工农业生产及生存、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节水扩灌,提高粮食产量;同时通过节水来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通过节水和提高水的利用效
率来减少灌溉本身所产生的负效应和旱作农业区的水土流失。发展节水农业是新疆水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3.新疆发展节水农业潜力分析
3.1现状地表水利用情况
全疆河川径流总量882.4亿m3,扣除高原、荒漠区难以利用的37.8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44.6亿m3。现状水平年生态需水量为208亿m3,若扣除难以利用和生态环境用水以及现状出境水量,可供国民经济利用的地表水量为400亿m3。这表明,现状地表水可利用量与目前实际引入灌区的地表水基本相当,除国际河流外,新疆地表水已基本无开源潜力。
3.2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新疆是典型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的格局,发展节水农业,节水潜力很大。全疆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灌溉用水在输水过程和农田灌溉中损失严重,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而在以色列、美国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70~80%,在新疆1m3水能生产粮食0.96kg,而以色列已达2.32kg,发达国家一般多在2kg以上。
灌溉水量损失包括两部分:一是输水损失,即水源至渠道末端之间的水量损失,主要是渠(管)道渗漏和蒸发损失;二是田间转化损失,即田间水—土壤水—作物需水之间转化过程中损失的水量。前部分水量损失包括蒸发损失和渗漏损失,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减少,后部分损失包括田间渗漏、田间蒸发、作物消耗,除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措施(如喷、滴灌措施等)外,主要通过管理措施、农业措施、农艺措施等实现。
⑴输水系统节水潜力分析
目前,新疆渠系利用系数统计值为0.49(含农渠),若考虑“黑地”问题则新疆实际的渠系利用系数为0.58,通过渠道防渗和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无效蒸发渠系利用系数达到0.7,则新疆农业仅输水系统可节水(0.7-0.58)×433亿m3=52亿m3(按2002年农业灌溉水量为433亿m3计算)。
⑵田间节水潜力分析
目前,新疆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8,进地水量为433亿m3×0.58=251亿m3,若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2,则田间节水量为30.2亿m3(433亿8m3×0.58×(0.2-0.08)=30.2亿m3)。
⑶平原水库节水潜力分析
首先通过建设三级水库逐步替代或废弃部分平原水库,在流域内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二是对现有平原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和节水改造,使平原水库的水的利用率提高20%左右,则平原水库可节水15亿m3。
以上三项节水潜力共计97.2亿m3。
4.新疆节水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
目前,新疆大型灌区的田间灌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以地面灌溉为主。从全疆经济水
平和技术发展来看,新疆节水农业的主攻方向在于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两个途径。
4.1技术层面的主攻方向
⑴通过建设山区调蓄水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实现水资源在区域和流域内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农业节水的整体推进提供有利条件。
⑵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输水环节节水建设,加强配套工程建设,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管道输水技术。
⑶进一步加大田间节水力度,以土地平整为基本措施,不断改进常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各种先进的田间高效节水技术。
⑷对工程节水(渗漏蒸发)、农艺节水(棵间蒸发)、生理节水(奢侈蒸腾)灌溉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管理层面的主攻方向
围绕强制性节水、效益性节水两个驱动机制的建立,全面加强节水管理。
⑴以明确区域或部门水权为核心,引水总量控制为手段,强化用水许可制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各级政府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
⑵建立节水利益补偿机制,重视培育水市场,使投入主体与受益主体相统一,理顺节水效益转移关系。
⑶建立健全节水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
⑷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水价政策,完善水费征收体制。
⑸制定投入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
⑹重视节水科研体系建设。
5.新疆各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对策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全疆气候资源、水土资源分布差异显著。自然资源分布上的差异也影响和制约着全疆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针对各地区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其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也有一定的差别。
⑴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北部及中天山西部的山谷区,包括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等地,是全疆降水量最多地区。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对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还较低。针对这些地区水资源量和节水意识薄弱的特点,发展节水农业,需要进一步对现有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改革用水制度,按方收费,积极推广膜上节水灌溉技术和先进的农业耕作栽培技术,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产量。
⑵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南部、天山北麓的中小山溪河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丰富,矿化度小,是择优开采的地区。但是由于近30年来,过度开垦土地,水量供需矛盾较大,加之这些地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日益增多,工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本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应首先
考虑灌区的工程配套,衬砌各级渠道,适当发展低压管道灌溉的面积,推广膜上灌水技术,节水扩灌,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同时,要搞好水资源保护,避免水质的严重污染,以利该区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⑶位于天山南侧东部,包括吐鲁番和哈密盆地,气候炎热干旱,河川径流不充分,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地下水较丰富。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井布局不合理,开采方式不当,忽视坎儿井的维护与管理,致使出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报废。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是,首先抓好现有机电井的测试改造和旧机井、旧坎儿井的修复,提高机井的效率,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严禁盲目打井。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扩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地面直接与机井相连接的软管灌溉面积;在棉花和粮食作物中推广膜上灌,在葡萄等经济作物中大力发展滴灌和微喷技术,严格控制灌水定额,强化用水管理,按量收费,超量加价,减少灌溉水的浪费,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要把营造防风固沙林和节水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
⑷位天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自焉耆盆地沿天山往西至喀什噶尔三角洲,属天山中带。灌区紊乱,永久性建筑物少,工程配套不全,引水保证率很低。灌溉用水量大,既浪费水量又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病险水库多,不能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加固改造病险水库,对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加强田间工程配套,改进田间灌溉技术,节水与改土治碱并重,减少灌水定额,强化用水管理,按量计费,超量加价,严格控制和减少河流上游的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通过节水满足下游生态需水的要求。同时,还要发展旱作节水型农业,强化降水入渗,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
⑸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北麓地区春旱缺水严重,用水管理水平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在0.40以下,渗漏损失大。节水农业的发展应该把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技术改造和配套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强灌溉工程的管理和维修,以减少水源和输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要积极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平整土地,建设标准化的畦田,严格限制灌水定额,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同时,要注意调整作物布局,缓解春旱缺水矛盾。
参考文献
[1] 钱蕴壁,李英能,杨刚等编著.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12
[2] 薛亮主编.中国节水农业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
[3] 康绍忠,李永杰.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农业工程学报,1997,12,13(4):1~7
[4] 段爱旺.浅谈节水农业的内涵与技术体系构成.灌溉排水学报,2003,2,22(1):35~40,57
[5] 吴景社,李英能.我国21世纪农业用水危机与节水农业.农业工程学报,1998,9,14(3):95~101
[6] 李里特.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工程学报,1999,9,15(3):11~15
[7] 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主编,康绍忠主编.西北地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
[8] 李曦,雷海章.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
[9] 侯宝英.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水利,2002,4:57~58
[10] 周维博.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方略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途径.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7,4(8): 1~6
[11] 唐登银,罗毅,于强.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灌溉排水,2000,5,19(2):1~9
[12] 吴普特,冯浩等.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业技术水平及评价.灌溉排水学报,2003,2,22(1):26~30,34
[13] 邓铭江.新疆节水农业总体思路.新疆水利学会区内水利要闻,2003,12
[14] 杨小柳,刘戈力,甘泓.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1
[15] 马英杰,侍克斌.新疆农村水利发展展望.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6:23~24
[16] 钱翌,李君,赵华.新疆节水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新疆农业科学,2002,39(2):128~130
作者简介:王晓愚,女,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体制下的节水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体制下的节水农业发展思路
朱 成 才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对农业产业化做了明确的阐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我镇地处西营灌区,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目标要求,要实现2010年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5亿立方米的目标,西营灌区将承担新增水量1.1亿方的任务,用水量将在规划基准年2003年总用水量3.2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减少到2010年的1.84亿立方米,减幅达42.5%;灌溉面积要从现在的45.83万亩压减到32万亩。我镇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压减灌溉面积、减少用水量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如何处理好减少灌溉面积、减少用水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矛盾,在节水的前提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业产业化体制下的节水农业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首先,要继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结构,按照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加快优质粮油、精细瓜菜、林果等优势产业发展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对现有加工企业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力度,并以企业的生产需求为依据,适当调整种植结构。
第二,要继续发展以日光温室、暖棚养殖、拱形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即节水又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农业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存在着不理解,问题的结症就在与我们的设施农业还没有形成规模,还没有实现产业化,群众从中还没得到实惠,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工作方法,引导群众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设施农业的好处,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的转变。
第三,要以区域化种植为重点,推进大田节水和高效规模种植目标的实现。区域化种植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
一,其优点在于可以使特色种植规模化,吸引收购市场;相同作物集中种植,便于集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产量;可以大规模种植节水作物,实现节水目标,比如我镇率先推广的垄作全膜沟灌玉米种植,既提高了产量,又比传统种植模式节约了用水,现在已经成为全区推广的玉米种植模式。
第四,是优化田间渠系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耗水。我镇是农业大镇,种植业是主要产业,田间渠系复杂,还有不少地方依然在采用传统的土沟灌溉,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我们要对田间渠系进行统一规划,加大对安装U型渠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对田间渠沟的改造,避免土沟渗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总之,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的节水农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扶持和发展节水农业,努力提高农民种植区域化规模化化程度,着力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突出发展一村一品,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节水前提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近来我国西南一些省区遭受罕见干旱,云南、贵州等省区受旱面积逐步扩大。目前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抗击干旱,力争夺取夏粮好收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亩均水资源量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平衡,因此我国的可用水量比较低。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农业关乎民生安全。节水农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了多少水,更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必要举措。因为,发展节水农业,可以使病虫害得以大幅度下降,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作物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说,发展节水农业正逢其时。
发展节水农业要以制度和法规作保障。建设节水型社会也需要制度和法规。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重比较大,而灌溉用水浪费非常严重,灌溉设备及其配件的节水技术标准远远不能达到节水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出台一批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及配套器件标准,对于农业用水要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
发展节水农业要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在我国用水总量中,70%属农业用水,北方还高达80%,农业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仅45%左右,利用系数不到0.45。农业节水特别是现代化农业节水,对减少水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展节水农业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重点要推广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艺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
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在水稻生产上,要提高整地质量,采用浅、湿、晒间歇灌溉,配套采用秧苗旱育稀植技术和水稻旱种技术,在水源不足地区可改为旱种。在种植园艺作物的水浇地和设施栽培中,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在大田生产中,要在因地制宜采取低压管道输水、水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抗旱作物品种和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
技术。旱地耕作要从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效益,增强抗旱节水增产能力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利用各种蓄水保墒技术,建设田间土壤水库,提高田间水分的生产效益。灌区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在搞好渠道节水的同时,把节水工作的重点放在田间高效节水上。
二要深化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抗旱节水性能有极大差异。因此,今后应加强生物技术在破译农作物品种抗逆、抗旱基因组成、结构上的运用,进行基因重组,培养多抗基因作物品种,使抗旱、耐瘠薄、抗病虫害、优质、丰产等形状达到相对同一。
三要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当前农业节水正日趋技术精细化、工程规模化、管理制度化、设备产业化,要建立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应根据当地节水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技术基础,使工程与管理、水利与农艺、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等紧密结合,促进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同时重视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四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体系,搞好旱地农业综合开发。一是推广微集水工程及节灌补水技术。通过农业工程和农业生产措施,将自然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人工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益。二是推广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通过地表耕作与地面农膜和生物覆盖的途径,降低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减少地面渗漏,最大限度地接纳保存雨水,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三是节水抗旱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要根据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确立节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耐旱节水高产作物品种,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同时发展旱地特色作物,提高旱地农业效益。
摘自《农民日报》
2010年4月9日
第四篇: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我县是农湖业大县,生态环境优良,渔湖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优化广南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来抓,充分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2年底,全县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养殖发展到26万亩;肉鸭年养殖量已达到3300万只,xxxx麻鸭保种量已达到3000只;水生经济植物发展到16.1万亩,大蒜、瓜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3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2.1万亩;全县林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经济林3.8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70家;肉鸭宰杀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日宰杀能力达到10万只;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67个,完成xxxx麻鸭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注册,xxxx湖乌鳢、xxxx湖大闸蟹、xxxx湖四鼻鲤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楼乡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
随着全县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产业效益逐步增加,出现了一批特色农业发展雏形。但是,由于我县特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规模虽然发展壮大,但资源利用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依然较低。二是缺乏高层次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仍然不畅,专业市场缺乏,农村营销队伍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在示范点建设上数量增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及省市加快建设鲁西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以“资源—龙头—市场”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制度为保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合理布局,鼓励创新,激活机制,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强化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发展名优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区域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基地、园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建设一批名优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设施蔬菜、经济林果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成1家省级、3-5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对策措施
1、抓产业,建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淡水渔业产业。以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把我县建成北方最大的淡水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淡水水产品加工中心、淡水水产品交易中心、淡水渔业文化中心、淡水渔业科研中心为目标,整合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品牌渔业、标准化渔业、生态渔业,带动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湖区和谐发展。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园区,以园区建设促进转型”,通过严控养殖面积、核发养殖证、实施养殖水面流转等措施,集中整合养殖水域,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引进业内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经营园区,力争3--5年时间建成集优质高效商品鱼规模化养殖、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二是规划改造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将该场逐步建成集名优新水产品养殖示范、苗种繁殖培育、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现代渔业示范、渔业休闲、水生动植物博览、湖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xxxx湖现代渔业园。三是实施好鲁桥镇1000亩乌鳢、高楼乡1000亩河蟹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和鲁桥镇7000亩乌鳢养殖区基础设施的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项目,搞好xxxx湖乌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返回上页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把支持和推动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率先建成节水高效的农业示范区。
一、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初见成效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当时人增地减、粮食供求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土地开发基金(后改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项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经过13年的努力,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它不仅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小康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农业节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在土地治理上,把现有灌区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作为重点,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洪涝、干旱的能力。在水利措施上,大力提倡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以及完善渠系建筑物配套,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喷灌、微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措施上,加强田间整治,开展土地平整,发展机械耕作,推广优良抗旱品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管理措施上,加强工程的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制,合理调整农业灌溉供水水价,积极进行以农民参与为重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行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增加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机会。据初步统计,1996—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987万公顷,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进行渠道防渗近13万km,埋设低压输水管道近6万km,发展喷灌面积67万公顷,用于节水灌溉的资金约193亿元。
第二,在中西部地区、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水源条件较差的区域,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进行坡改梯,发展集雨节灌技术,建设小水窖、小塘坝等微型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抗旱能力。同时,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等,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第三,安排专项资金,建设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近几年来,国家农发办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高效农业的示范与推广。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发办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四,积极引进外资,利用世行贷款进行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建设。“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世行贷款3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先进的项目和资金管理程序,在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5省进行了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农业综合开发还积极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在项目区建立了自主管理灌排区试点及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加强了与节水有关的培训,增强了项目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水效益。
第五,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了一大批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对现有灌区骨干水利设施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自1996年开始,国家农发办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一些中型灌区进行骨干工程的渠系配套和更新改造。“九五”期间国家共立项实施了47个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4.2亿元)。
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优势明显
1.治理措施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是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生物、科技、管理等措施综合配套,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农业中治理措施的单一性。体现在节水高效农业方面: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采用工程措施,能够建设大量的小型水源工程、机电排灌站、机电井、灌排渠系及
其建筑物配套完善等;二是采用农业措施,能够在项目区进行土地整治、秸秆覆盖、留茬免耕保墒等建设;三是采取生物措施,能够在项目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施用化学保水剂,增施有机肥等;四是借助于科技、人员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区等;五是采取管理措施,能够在项目区尤其是在灌区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如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增设量水设施、推行科学灌溉制度、按方计收水费等。这些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中,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显著优势。
2.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财政、计划、水利、农业、林业、国土、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各级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下,农、林、水利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进行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水利工程的改造与配套,又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还进行田间耕作和生物措施的配套,推广优良耐旱品种等。各部门围绕的中心问题就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按项目管理,资金跟着项目走,开发治理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上进行节水高效农业建设的重要优势。
3.资金投入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坚持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引进外资以及经过法定手续筹集的其他资金等。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资金上有保障。同时,由于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引导,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吸引各方面的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节水的投入。这是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节水高效资金投入上的特有优势。
正是具有这些优势,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农发办在其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作用,强调地方各级农发部门要因地
制宜、因势利导,不断促进各地区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
三、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工作的重点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我国政府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一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农民收益最直接的项目之一;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模式,是我国支农资金和农业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四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213公顷,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67万公顷。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国家农发办提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大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力度
要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设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节水高效农业工程。无论是灌溉农业区,还是旱作农业区,都应采取不同形式的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努力实现节水、增产、增效目标的统一。在中低产田改造中,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通过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确定科学灌溉制度,拟定综合节水措施,并安排相应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研究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时,要根据我国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结构布局,科学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区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不同区域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重点及模式,并提出分年实施计划,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节水高效农业能按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3.建立综合示范区,加强节水高效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20多年来,我国农业林水等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在农业节水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示__范和推广力度,提高示范区的规模和水平。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要为农业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中施展才能。
4.重视监测评价,加强人员培训
为了检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节水高效农业的实际
效果和综合效益,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节水高效农业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级监测评价网络和管理制度,落实监测评价工作。在进行节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中,要把监测评价和科学灌溉管理纳入项目计划。要加强项目区农民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节水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农民尽快掌握科学节水技术和技能。
5.建立有利于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农业用水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用水体制。农业综合开发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促进项目区农业用水体制的改革。要坚持在项目区成立供水管理单位或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等组织,让用水者直接参与到灌溉用水管理活动中,调动农民推广先进节水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业节水效益。要加快项目区灌溉供水水价改革步伐,逐步实现按用水成本和实际用水量供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尽量在新建输水渠道和管道上,修建测水和量水设施,逐步实行农业用水的自动化控制与运行,为按方计收水费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