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静物说课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财贸系美术组的毛娉婷。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静物的配置与构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工艺美术专业素描》第3章第1节。
1、本节课分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是:静物搭配与布置和构图的原
理有何形式,那么我把它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对构图原理与形式进行讲解。由于这两部分理论知识贯穿了静物素描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熟知技能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2、本节课引用几组范画通过观察讲解,让学生在欣赏范画的过程
中不知不觉发现规律,共同探讨总结经验,勾起作画的欲望。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原则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不能满堂灌式的输入理论知识,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目前学生学业程度学习速度和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掌握技能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来说由于没有基础学生水平不高
能力情况;对专业术语,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手脑无法很好协调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理心理特征:对绘画仍有兴趣,有求知欲,但不够自信,常常担心
画不好而自卑。学生面临对口单招,与其余院中特长生相比,基础技能薄弱,理解较慢但对画画仍有热情,所以既要巩固基础又要提高热情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知构图中常用术语,理解构图原理的形成2、掌握并运用构图规律,提高造型能力
能力目标;
1、通过范例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观察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观察分析形体,理性科学的看待形体本质,培养逻辑思维观,对绘画抱有热情和好奇心。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对专业术语及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并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范画
难点: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画面上并提高造型语言的能力
完成教学目标主要通过使用任务单降低教学难度。使用合作小组学习降低学习焦虑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形成学习氛围。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自主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画具。我将本节课分为三大部分。
通过展示生活中有趣的具有一定审美的照片导入提出问题为什么摄影者如此安排,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接着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结合范例,分析图片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对学生作业的评讲和总结。“说课完毕”
第二篇:说课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素描静物写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内容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分析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
静物写生是素描基础训练内容之一,静物写生练习对于训练初学者的构图能力,处理空间层次,表现不同质感以及掌握不同色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同时对复杂形体的概括能力,理解复杂形体的透视原理也是很好的训练过程。通过静物写生,既能掌握物体明暗造型的一般规律,又能研究不同物体所体现的特殊规律,使学生的表现手法从单一向丰富多变的方向发展,并为以后学习色彩绘画打好基础。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静物组合的一般要求和原则,探索形体结构特征,掌握明暗交界线,色调变化及物体质感、空间感的一般表现规律。
能力目标:是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从而提高构图和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静物写生的意义,静物写生的步骤、构图、明暗交界线。难点:a.明暗交界线b.质感的表现c.空间感的表现
二、说学情
对整级学生来说,素描造型能力还是差,存在很多基础性问题,比如说,握笔,排线,起形,观察对象,了解物体结构,形体透视,比例,分明暗交界线,安排构图,上色调,实虚感,空间感,质感等等。对这些情况进行分组辅导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训练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按步骤作画、明暗交界线变化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
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讲解法、示范法、分组法、讨论法和课堂作业评解等方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由作业评讲、导入(欣赏优秀作品)、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总结五个环节组成。
(一)1、作业评讲:评讲前次课的作业,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2、导入:展示历届优秀静物作业,鼓励学生学好美术
3、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组合静物为例,(二)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1)、静物写生的意义
所谓静物,一般是指适合于室内进行写生的室内用具。与几何形体相比,静物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切感,静物的各种造型、质感、调子、用途及美感更加丰富多彩。通过静物写生练习,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表现技法,积累更多的作画经验。可以说,静物写生是艺术面向生活走向生活和学会表现生活的开始。2)、静物组合的原则
a. 体现生活气息,合乎情理。b. 有中心、有变化、有对比。c. 光线和背景。d. 构图和形式美
3)、素描静物写生的步骤
A、构图(3-5分钟)首先要观察静物的形状,大小,比例等特征,注意透视。然后再确定描绘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角度,构图要大小适中。统一光源。B、起形(20-30分钟)用直线把静物的结构线概括的勾勒出来,还要注意各个静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前后空间关系。
C、铺大关系(20-30分钟)
1、分明暗:暗部投影一起画,长线统一,不画灰面,强化明暗交界线。
2、分清前后面。D、塑造阶段(90-120分钟)
把各静物的黑白灰等三大面五大调子表现出来,并且把主要的或者距离我们近的静物的细节着重刻画出来,如苹果窝,杯子的厚度,玻璃杯的质感等,这样可以让画面更生动。
深入暗部(反光,投影,明暗交界线)注意虚实变化 深入灰面(顺结构画)深入亮部(一次完成)理性处理三大面五调子 E、调整阶段(15-20分钟)
根据一些近实远虚的素描法则主观性的调整画面,让画面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4).我在画室演示一遍素描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让同学们仔细观看,并记住这个过程。然后再让同学们按照这个步骤进行素描静物写生的练习。最后一部分是总结评价反思阶段:,通过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指出同学们的作品有那些不足的地方,让同学们在下次练习课的时候针对这个不足进行着重训练。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美术说课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为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__年级下册第__单元第__课,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课
属于“欣赏、评述”/“_____”学习领域。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感受、理解____美和艺术美 的重要阶段,继而为第二课_______和第三课_________的学习起搭桥和铺垫作用。教材图文
并茂,文字亲切自然,内容贴近现实,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动手。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识基础,同时结合教材的特色,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艺术的形式和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层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达到熟练的运用手上的工具进行创造从而表现美的存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___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发现美和表现美,从而表现美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演示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工具的运用和技法的表现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接受能力,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小组
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
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在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分组
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PPT展示___/____/__等几幅美术作品,然后提问问题:“_______________?”待学生做出回答后,到此就可以引出本节内容_____________。通过PPT的展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
2、讲授新课,我会看门见山的给出××的定义/解释,接着指出××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__。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这时候我简单明了的讲授××的知识,便可以让学生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根据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
讨论内容:(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再根据问题加以指导和引导。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认识×××××××。
5、展示作业,评价交流。
让学生相互交流,互评和师评作业练习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求异思维,以鼓励学生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6、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如: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板书采用提纲式,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结构层次,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教法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体现“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启发学生思考,教给学生方法,还学生自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环境,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内容方面: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既简洁明了又易于接受,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评委老师的倾听。
第四篇:美术说课
《***》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年级美术 第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示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 *******课,其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的欣赏认识******,并使学生能以******形式或方法表现****艺术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表现力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加强,并且能够认识到美术的社会价值。
根据教学内容,我为本课确立了“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资料,学会欣赏,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
技能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式的探究学习,能用不同形式的表现技法自由创作,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结合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 * * * *。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认知风格不同,所以 难点是绘画技法的学习和应用。
课前准备 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我特意做了课前准备,由我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辅助器材。
二、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绘画基础较好,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已经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能够进行简 1
单的创作,但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出现分化,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依据本课的目标及学生认知的特点,本课教法,我采取“情景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主要是探究式学习法、尝试练习法、讨论学习等学习方法,并应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1、创情导入新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调动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我特意在开始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明本课课题*****。
2、分组交流,探究***美
本环节是学习的重点,首先用课件出示***的构成、表现题材让学生对****有初步的了解 和认识,为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会采取任务驱动法方法,提出***要求。
(1)美在哪里
(2)构成要素、总结规律
将学生分组交流,结合多媒体和教材,分析、讨论发现美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 考要素或者特点、总结规律。
3、示范技法,自由创作
本环节是学习的难点,为帮助学生突破,加强对技法的了解认知,我会示范一种制作方法,强调技法步骤,然后让学生动手创作,用最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认为最美的情景。并从中体会创作的乐趣。在在学生创作时我会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品展示与教师点评
将作业在张贴栏张贴,请学生讨论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有创意,请被选中的同学到讲台上讲述创作经验,最后由我来点评学生作品,使其更具有艺
术性。每个学生创作都是独特的,我会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如此,学生经 过从“灵感到创作到艺术规范性”这一完整的绘画过程,达到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造型 表现力的目的。
5、课堂小结。提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使学生通过思考再次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主要设计了分层作业,难、易结合。
五板书设计:
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老师!
第五篇:美术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壶中日月》。
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一册的第9课。(课件出示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对于中国人来,茶壶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皿,它还是一种艺术文化。中国的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把看似简单的壶却镌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讲述着现任精湛的技艺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把壶都能给我们留下一种难以体味的尽的乐趣。本课属于艺术与生活的学习领域,是将欣赏、评述、设计、制作与绘画表现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以传统的“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运用熟悉的材质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教学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和博大精深。
本课共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壶的欣赏;第二课时以壶为题材,画一幅中国画;第三课时以陶泥为材料,采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是后两个课时的铺垫,利用中国独有的紫砂壶作为欣赏对象,深挖教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紫砂壶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2.学习欣赏评述紫砂壶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看视觉图像、品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评述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传承、交流经典文化。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特设定了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紫砂壶的形态、结构以及艺术特点上,并加以赏析,使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紫砂壶的方法,并能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欣赏活动。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天赋的才能,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讲,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况且学习的内容又是比较枯燥的欣赏课。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注重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发现美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紫砂壶,特点与表现方法,切实感受到紫砂壶所呈现出的美感。鼓励学生发现美,以达到唤起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效果,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
2、直观教学法,欣赏美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以及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紫砂壶的艺术特色、造型特点以及制作工艺。
3、情景设置法,感受美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学习应该是一种文化学习。通过观看茶艺表演,亲身体会泡茶、品茶等环节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感受祖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艺术文化和艺术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交流讨论法,分享美
美术作品的欣赏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通过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经验去理解紫砂壶,展示探究的成果。这时我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交流研讨,让他们的思维进行碰撞。在这个畅所欲言、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分享成果,满足对美的需要。
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的是中国传统的紫砂壶,这本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科,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对紫砂壶的艺术特色、造型特点、制作工艺以及传统的壶文化和茶文化等知识都有所了解,光依靠教师讲是根本不够的,而且也会让学生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
六年级的孩子,对未知领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乐于体验、自主探究意识,并希望在过程中体会到愉悦与成功感。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艺术品他们已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的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把自己的细致观察和审美感受表达出来。
2、合作体验法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力求使学生从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参与步入敦厚端庄、古韵悠然的紫砂壶世界。
三、说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是引导孩子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认识材料→初次认识→深入了解→分享感受→扩展延伸六个环节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
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呢?上课伊始,我就一段上海世博会上的茶艺表演的视频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上课后,我通过请学生到讲台前模仿茶艺表演的动作,亲身体验泡茶、品茶的环节,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认识材料,无论什么时间,那个空间,评选一种工艺品,质地的优劣、一直是它是否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展示紫砂泥实物,学生体验触摸、揉捏,感受紫砂泥柔软、容易造型等特性,消除紫砂材料的神秘感。引入课题紫砂壶欣赏。通过“你们想知道一把紫砂壶是如何从这样一块不起眼的泥巴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的吗?”引出带领学生“参观紫砂壶制作工厂”的环节,出示紫砂壶制作流程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一把紫砂壶制成要经过打泥条、拍身筒、制作把手、壶嘴、壶盖等几十道乃至上百道工序,全部都由手工制作。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为进一步的欣赏做好铺垫。
(三)、初步认识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对看到的紫砂壶图片进行描述,通常学生初次接触,描述时难免无处下手,这时我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可以先从紫砂壶的外部轮廓着手。同时播放一组紫砂壶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从外型上给这些壶分类,如:比较方的、比较圆的、模仿某种事物造型的等,再分别说出这些造型带给你视觉上的感受。,归纳形态各异的紫砂壶的共同点(及紫砂壶的结构)整个教学过程以香茶作为奖励,学生在品茗的同时,感受祖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积累。
(四)、深入了解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紫砂壶,我特意设置了一个选择的小游戏:教师出示两把造型各不相同的紫砂壶实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使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观察、触摸紫砂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交流紫砂壶每个部位的造型特点,以及观察实物后的感受。这时,我提醒学生:紫砂壶历来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所钟爱,原因不光是紫砂壶在造型上极具艺术特色,其本身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播放视频:《国宝档案——紫砂壶之谜》,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紫砂壶的魅力。从而体验美感、丰富情感。
(五)、分享感受
欣赏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如何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锻炼感知,联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欣赏到的紫砂壶有独到见解,并用于言表发出来,把自己的感受与大伙分享,去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净化。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愉悦,成长的幸福。
(六)、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地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意无穷”的效果,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进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将课堂的主题引回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感受着那份韵味悠长的宁静,最后以一句话结束这节课:欣赏紫砂、回味茶香、享受生活。
备课的过程就我一直被这一课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所感染着,“壶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魁宝,我想,这一节课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民族文化氛围,让同学们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走进“壶文化”和“茶文化”。感受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育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教育更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