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念)《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人和小学吴念
【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基于以上理念,我尝试在这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命对话。
【教学片段】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教学时,我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五壮士“壮”的句子勾画出来,从旁批注,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哪些句子体会到五壮士“壮”。生:2自然段。师:全班一起读读吧!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英勇顽强、仇恨敌人。师板书。
师: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沉着、打、大吼、满腔怒火、抡、绷、全神贯注。
师:一起来读读这些词。都是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明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五要素,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重读。谁想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
师:全班一起读读吧!我们来进行比赛,一共四句话,抽四个小组,每组读一句,看谁接不上?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师:分大组读,每大组读一句,注意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你认为第一次读和这次读有什么区别?(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感受就更深了)
师: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五壮士“壮”。生:3自然段。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坚定不移的决心、不畏牺牲的精神。师板书
师: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斩钉截铁
师:“斩钉截铁地说”是怎样的说?
生:态度非常果断、坚决。
师:从“斩钉截铁”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让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师:是啊!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主力部队,一个走字,也就选择了绝路,一条牺牲之路。请女同学读第一句,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请男同学读。
师: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一致?生:“紧跟”。
师:“紧跟”体会到什么?
生: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体现出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师:请全班同学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读一遍,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图片,五位八路军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昂首挺胸,眺望远方,迈着艰难而又坚定的步子,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带着对敌人的轻蔑与仇恨,向着悬崖的边缘走去,多么壮烈的一幕啊!让我们一起齐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边读边想象五壮士的英勇表现。
师:孩子们,读完后会有哪些词跳入你的脑海里。
生:英勇壮烈
生:视死如归
生:宁死不屈
师:{请看大屏幕}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撤云霄,震撼大地。让我们齐读五壮士的口号两遍,可以加上动作。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从高品质,他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师: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分析与反思】
课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我主要采用的是词语切入法进行教学,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我还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画面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节课下来,感觉很惊喜,平时上课易开小差的男孩子,听这节课时却是聚精会神,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壮士们深深的敬佩之情朗读着课文。可见,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样经典的课文将永远记载在语文课本中,这样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永远传承在中华儿女的骨髓里。
第二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案例评析: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再回忆以前教学这一课的情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前的我绘声绘色地分析着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领着学生朗读,课堂气氛、学生情感被我调动得情绪高涨,我很为自己上得很精彩而沾沾自喜。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我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精彩。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的提问“《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第三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一、深情诵读,重点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分为了五部分,分别是——生齐说(见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师: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有2幅画面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通过这两幅画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他们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我们来深情地读一下课文的1、2、3自然段。(配乐)
二、明确任务,激发情感:
师:这就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五两段,继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还体现在哪里?(打开课文)
三、学第四段,以悟促读
师:用心默读4、5自然段,思考: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生:用石头砸。
师:(课件出示“五壮士用石头砸”的画面)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的画面。师:用括号把这幅画面括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得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找得很准,念得也很准,多音字 磨盘的磨读第四声(齐读)。
师: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这一段,课文是怎样把用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
生:我认为从动作上。师:我们一起圈一圈。(拧,抢,夺,插,举,砸)
师:除了抓动作,还抓住了什么?“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五壮士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坚决吗?有力吗?他一定抓住了感叹号在读!谁再来试一试。(生读)师范读,生跟读。师:这段文字就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和语言,把五壮士砸敌人写具体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生: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为什么? 生:动作很快。
生2:五壮士决心很坚定,力度大,有两个带着。
师:非常好,你关注了两个“带着”。同学们,这儿有两个句子: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师:哪一句使你更感动,为什么? 生1:第一句。生2:带着仇恨。师:你读出了憎恨。
师引导:第一句里面还有一个比喻。生:石头像雹子一样,很多,快。师:读出了速度。还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石头既多又密,还很有力。)师小结: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 生:保全主力。生:胜利完成任务。
师:那中国人民的仇恨又是什么? 生:仇恨日本鬼子。
生:仇恨日本鬼子的无法无边。
师:是啊,仇恨的就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请看文字。
(课件出示资料: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制造了“阜平平阳惨案”、“易县寨头惨案”、“平山岗南惨案”、“进陉黑水坪惨案”„„)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可恶!生:太放肆了。
师:所以五壮士决定用石头跟敌人奋战到底,决定用石头砸敌人。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放。(自由练读,反复读。)
交流:朗读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个别读)指导:
师:在“砸”前停顿,吸足力量,才能将敌人砸得稀八烂。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本色,英勇顽强、血战到底,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
四、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课件出示6、7自然段。)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跳崖的?(课件出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
师: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师:读时,要读出五壮士地深深眷恋。——齐读。
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 生:掩护了群众。
师:完成了任务。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板书:胜利的喜悦。)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敌人的憎恨。生2:把敌人的枪砸烂了。
师:这枪是从日寇手里夺来的!如果这枪是我们自己的,你认为枪砸还是不砸? 生:砸。不能把枪留给日寇。师:听明白了吗!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日寇。不能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所以这枪不管是谁的,都要砸。这就是英雄本色,壮士情怀。还从哪体会到了?哪句话? 生:还回头望望。师:望望日寇——上当了。
生2:从两句口号看出来。尤其是第一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师:可以看出对日寇憎恨。(板书:对日寇憎恨。)师:另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中国未来充满了期望。师:这是对党的热爱。(板书:对党的热爱)
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生说),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深情地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重复最后一句)师:让我们一起来瞻仰五壮士的壮举吧。
(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再次激发情感。师:想说什么?
生:坚强不屈是中国人的本色。
师:相信大家一定被五壮士跳崖的情怀所感动。
小结:师:五壮士跳崖时,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那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诵读第6自然段,达成情感共鸣)
五、补充阅读,激情励志:
师:在欢庆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怀念这些英雄。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
(课件呈现:五壮士的后续信息。)
——再次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和怀念。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课件定格:铭记英雄,缅怀英雄,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胜利的喜悦
选择绝路
对日寇的憎恨
诱敌上山
对党的热爱
接受任务
第四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五大连池市兴安学校 王忠仁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并英勇跳崖的故事。
具体片断:
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自主合作学习“英勇跳崖”片断。)1、出示一幅“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图片,想想课文是怎样描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学生自学6~9自然段:
⑴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2、检查自学情况。
(采取个人、小组、分角色、师生读,并及时给予评价。)3、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4、说话训练:
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 5、学生自由交流。
6、现在,你最想读哪一句?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7、分小组表演读。
8、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融入我们饱含激情的诵读中吧!
(配乐,起立面对五壮士纪念碑齐读。)9、小结:
是呀,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让我们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
(配乐放抗日英雄图片。)
本片断中,我主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象后,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其次,“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出示一幅“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
勇跳崖的壮烈场面:
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和抗日英雄图片,并配乐朗读: 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第五篇:《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案例
河北省宁晋县周家庄学区 孙建波 055550
一、主题与背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朗读着手,以朗读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然而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 “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将朗读教学抽象化、简单化甚至以录音代替指导。比如:一位老师教陆游的《泊船瓜洲》,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张籍的思乡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老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做了一点尝试。
二、情景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但作品创作年代已离我们学生较远,许多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和五壮士的爱国豪情。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根据课文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配合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更大胆的克服女教师羞涩的心理,毅然放弃现成的课文朗读录音,精心准备,在公开课上动情的朗诵这首语调激昂、感情豪迈的诗。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其意蕴情操受到陶冶,从而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朗读教学环节如下: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读蓄势。)
(二)、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五壮士!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a、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时代背景的把握
c、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d、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帮助学生回忆 巩固 老师曾做过的朗读指导知识)
1、老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对同学们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都做能大声朗读
一下。(教师激情澎湃的配乐范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都能放得开,大胆、激情的读,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豪迈之情,达到了朗读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
2、学生自由颂读,合作朗诵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3、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朗读组合,予以鼓励。
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提示:
① 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拖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应读的壮烈豪迈一些
③最后一段,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我们学这篇课文,要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全文各部分,理清结构,品味语言。其间穿插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分别,用“我喜欢本诗中的一句(词),因为这一句(词)写出了(表达了)(表现)”的句式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并做表情诵读。
(四)、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高,可谓是声情并茂。)
(五)、颂扬:让我们充满激情的说:
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是毫无畏惧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请学生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三、问题与分析:
这堂课就这样在琅琅读书声中结束了,整节课师生情绪高涨,读书声此起彼伏,连平时极不愿出声的几个学生能跟着大声朗读,积极回答。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即兴范读和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得到了突破。整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我大胆的激情范读,更是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感觉震撼力很强。
“课标”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这节课的朗读教学,我感受颇深,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有效的即兴范读,不仅为自己的教学对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使学生受到五彩斑斓的语言色彩的感染,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而且为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朗读训练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无形中也树立了老师的“高大”形象。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研究表明:大量的信息需要凭借面部和肢体动作这类体态语言来传递。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抓住指导的最佳时机进行即兴范读。比如(1)揭题后,范读全
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4)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之妙,妙不可言。”《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中的即兴范读,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体会到“朗读之妙,妙不可言”。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如果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把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运用得很得体,处理得有水平,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必能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