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念)《影子》教学案例
《影子》教学案例
人和小学
吴念
【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人教版第一册《影子》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片段】
《影子》一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案例中我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
师:生字娃娃我们认识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歌的世界吧!请打开书81页,第一次读课文,对自己提什么要求呢?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生:不加字、不漏字。师:带着这些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吧!师:谁来说说这首儿歌请哪几位同学来读?
生:请两位同学。师:为什么你只请两位同学? 生:因为这首儿歌有两小节。师:那你想请谁就请谁。
(请两位同学来读)师:请上来读,没关系,讲台就是你们的舞台,读吧!
师:谁还想读,上来吧!(从中纠正读错的字、句子)
师:孩子们能够把儿歌读通顺了,真不错。这一次读,边读边想:我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开始吧!生:我知道了我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生:我知道了影子像小黑狗。
生:我还知道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师;还有哪些不懂的?
生: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现在四人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开始吧!(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起来)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因为影子是黑色的,狗也是黑的,所以说影子像小黑狗。
师:哪位小朋友家曾喂过小狗?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生: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赶它也不肯走 师:那你喜欢它吗? 生:喜欢。师:那你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第一小节。师:其他同学能够感受到你的喜欢吗?谁再来读,读出你更喜欢小狗。还有吗?
生:小狗经常在家门口等我放学,还高兴地过来舔“我”,说明这只小狗很可爱、很顽皮。
师:那你就用很可爱、很顽皮的语气来读1小节。师: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因为影子总是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常陪着我,所以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师:你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你高兴吗? 生:高兴。师:那你就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二小节。
师:请孩子们看挂图,只要有太阳照着,小朋友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所以影子像小黑狗、好朋友。(师总结)师:现在同桌两人一组,自己练读这首儿歌,开始吧!
师:朗读比赛大会开始啦!分大组来读,1、2大组读一小节,3、4大组读二小节,老师读课题。
师:这一次,我们换种方式读,女生读一小节,男生读二小节,看谁读得有感情? 师:让我们全班带着感情来读这首儿歌,读出作者对影子的喜欢之情。师:老师感受到了一个个小作者对影子的喜欢之情。
【分析与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 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第二篇:《影子》教学设计(吴念)
《影子》教学设计
人和小学 吴念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 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突破
课文两小节的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练习朗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让其熟读成诵。教学准备
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图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
2、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猜谜语)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从而引出课题《
9、影子》,学生齐读课题。怎样读好这两个字?再读题目。
二、巩固生字,整体感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小老师教读。
2、生字娃娃中,哪个字最难记?请学生分析字形。
3、做游戏:请一位小男孩、一位小女孩、手拿小白兔卡片的孩子,师介绍,在请三位同学把“他、她、它”三张生字卡片分别送到前三 位同学的手里,并说明理由。
4、打开书8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请两位学生上台读儿歌,并纠正字音,达到读通课文。
三、师生合作,研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儿歌,边读边想:我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学生交流,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老师总结并板书:小黑狗?好朋友?
2、四人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3、学生汇报交流: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抽学生用喜欢、活泼的语气读第一小节,生评价。
4、学生汇报交流: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抽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小节,生评价。
5、借助挂图,同桌两人带着感情练读儿歌;分大组读儿歌;男女生比赛读儿歌;全班带着感情读儿歌。
四、游戏启发讨论
1、讨论:影子和什么有关系?做游戏:老师站在这,手拿画有太阳的图片,老师把图片分别放在前、后、左、右方,老师的影子分别在哪方?抽学生来当老师的影子。师生总结:影子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有关系。
五、背诵儿歌
1、借助挂图,请学生们自由地练习背诵儿歌。
2、抽学生上台背诵儿歌,并加上动作。
3、全班起立,加上动作背诵儿歌,展现出影子的可爱和你喜欢影子的感情,并总结板书:影子和我们(形影不离)。
六、拓展活动
1、做游戏:请五位学生上台,中间的那位学生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方分别是谁?并加上“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2、其他同学也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自己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方分别是谁?并加上“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七、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抽学生总结。师:课下,我们可以在有光线的地方做手影游戏,进一步来了解影子。
板书:
9、影
子 小黑狗? 好朋友? 形 影 不 离
第三篇:(吴念)《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人和小学吴念
【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基于以上理念,我尝试在这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命对话。
【教学片段】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教学时,我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五壮士“壮”的句子勾画出来,从旁批注,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哪些句子体会到五壮士“壮”。生:2自然段。师:全班一起读读吧!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英勇顽强、仇恨敌人。师板书。
师: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沉着、打、大吼、满腔怒火、抡、绷、全神贯注。
师:一起来读读这些词。都是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明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五要素,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重读。谁想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
师:全班一起读读吧!我们来进行比赛,一共四句话,抽四个小组,每组读一句,看谁接不上?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师:分大组读,每大组读一句,注意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你认为第一次读和这次读有什么区别?(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感受就更深了)
师: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五壮士“壮”。生:3自然段。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坚定不移的决心、不畏牺牲的精神。师板书
师: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斩钉截铁
师:“斩钉截铁地说”是怎样的说?
生:态度非常果断、坚决。
师:从“斩钉截铁”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让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师:是啊!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主力部队,一个走字,也就选择了绝路,一条牺牲之路。请女同学读第一句,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请男同学读。
师: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一致?生:“紧跟”。
师:“紧跟”体会到什么?
生: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体现出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师:请全班同学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读一遍,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图片,五位八路军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昂首挺胸,眺望远方,迈着艰难而又坚定的步子,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带着对敌人的轻蔑与仇恨,向着悬崖的边缘走去,多么壮烈的一幕啊!让我们一起齐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边读边想象五壮士的英勇表现。
师:孩子们,读完后会有哪些词跳入你的脑海里。
生:英勇壮烈
生:视死如归
生:宁死不屈
师:{请看大屏幕}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撤云霄,震撼大地。让我们齐读五壮士的口号两遍,可以加上动作。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从高品质,他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师: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分析与反思】
课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我主要采用的是词语切入法进行教学,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我还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画面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节课下来,感觉很惊喜,平时上课易开小差的男孩子,听这节课时却是聚精会神,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壮士们深深的敬佩之情朗读着课文。可见,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样经典的课文将永远记载在语文课本中,这样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永远传承在中华儿女的骨髓里。
第四篇:《影子》教学案例
《影子》教学案例
通过找影子游戏,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为什么“影子好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影子,那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走,我们到操场上做找影子游戏。
(学生兴高采烈地跟着老师来到了操场)
师:小朋友面向太阳,一字形排开,看看自己的影子在哪?影子像什么?(生排队列)
生:影子在我的后面。
生:影子在后,影子黑乎乎的,像一只小黑狗。
师:小朋友们向后转,看看影子跑到哪去了。
生:(不等教师的话说完,大部分人都喊起来)影子跑到前面啦!
师:小朋友分别向左、向右转,观察影子在哪儿?
生:影子在右,影子在左。
师:你能不能再说得明白点儿?
生:我向左转后,影子在右边;向右转后,影子又到左边去了。
师:猜猜看,什么时候影子会在我们的脚底下?
生:中午时候。
师:请说完整的句子。
生:中午的时候,影子在我们脚底下。
师:小朋友快跑,试试看能不能把影子甩掉。(学生纷纷向前跑)
生:甩不掉,影子一直跟着我,我跑,他就跑;我停,他也停。
生:我有办法,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没了。
师:我们一起到大榕树底下试试。
生:(来到树阴下,一起喊)影子没了!
师:现在,大家明白课文为什么不用“影子一直跟着我”而用“影子常常跟着我”了吧?
生:因为有阳光时才有影子,没有阳光就没有影子。所以影子不会一直跟着我们。
生:一定要有阳光才有影子吗?
生:灯光下也会有影子。
生:烛光下也有。
师:对,只要有光,影子就会跟着我们。(生一起背诵课文)
[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大多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在本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化静为动,把操场变成了课堂,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找影子”游戏中学习课文,将“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常常跟着我而不是一直跟着我”的道理感性化、直观形象化,让学生一边玩一边理解课文,一边玩一边学习观察和表达,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使教学获得了极好的效果,较好地体现“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课改新理念。
第五篇:(吴念)《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人和小学
吴念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十五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文本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画风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中的奇妙,在学习与作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难点
激发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突破
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 优势这一特点,让学生先说更多创意的风,再让学生动手作画。在画中去感悟,使抽象的问题在形象思维中得到解决。并将画的内容口述和用文字表达出来,实现思维与语言表达相统一,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头饰。 学生准备:字典、画笔、白纸。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情感
1、教师出示有关“风”的谜语让学生猜,板书“风”写在黑板上,学生书空(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集中精神。);说说生活中有哪几种现象的“风”?吟诵有关“风”的诗句;背一背有关“风”的对联。
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教师补充课题,从而引出《
15、画风》,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4、学生和三个小朋友打招呼(认生字);开火车读词语;抽学生读多音字。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默读课文,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勾出来。
3、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他们画风的句子,出示:温馨提示。
4、抽四人小组上台汇报。
三、师生合作,研读全文。
1、出示赵小艺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
(1)当宋涛提出问题后,赵小艺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抽人(出示课件)你体会到什么?师范读,你还体会到什么?抽人。(师)自信的赵小艺说:“(生)我能!”(师)自豪的赵小艺说:“(生)我能!” 女同学自信地说:“我能!”,男同学自豪地说:“我能!”,全班一起说:“我能!”
(2)出示两句话,抽生读;从哪里感受到风?(飘、转)抽生再读,读出有风的感觉,学生评价。
2、出示陈丹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1)抽生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2)老师评价,引出“弯弯的”,为什么强调“弯弯的”?(3)课件出示,创设情境,教师示范做动作“弯弯的”。(4)全班同学想象就是小树,齐读并做动作“弯弯的”。
3、出示宋涛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
(1)请一个同学来当宋涛,上台来画风,其他同学用朗读告诉他,如何画风?抽生:他画了什么?
(2)你们从哪个词感受到风?抽生:“斜斜的雨丝”为什么?
4、课件出示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出“显得”,用“显得”说一句话。抽生。
四、师生互动,强化体验
1、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上台展示,加上动作,学生评价。
2、文中的3个小朋友,你喜欢吗?为什么?师板书:爱动脑、爱思考
3、还有更好的创意来画风吗?抽生回答;学生画更多奇妙的“风”,并写上几句话;抽学生上台展示画,并介绍是怎样画风的?
4、教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15、画
风
爱动脑
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