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

时间:2019-05-15 05:2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

第一篇: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

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

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02.4万公顷,相比2010年增长11.6%;全国花卉销售额约1068.5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23.97%。这两项增幅创下近年来新高。不过,在花卉出口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花卉出口增幅放缓,2011年全国花卉出口额约为4.8亿美元,仅比2010年增长4.3%。2010年全国花卉出口额同比增幅为13.9%。

从统计数据看,2011年花卉种植面积排在前五位的省份和2010年相比,位次未发生任何变化,依次为江苏、河南、浙江、四川和湖南,种植面积分别约为12.5万公顷、11.2万公顷、9.4万公顷、7.4万公顷和7.1万公顷。其中江苏还是观赏苗木以及种苗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其行业领头羊的地位无人撼动。

2011年,花卉种植面积增长速度排名前五的省份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177.2%的增幅夺得冠军;北京、湖北、福建、吉林则分列2至5位,与2010年相比,其种植面积增长幅度分别为142.8%、53.2%、48.2%和38.6%。其中,新疆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本身种植基数较小,加上西部开发等因素促成城市建设加快,使得其花卉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882.7公顷迅速增长至2011年的5218.1公顷,销售额同比大增56.0%。在花卉出口额、花坛植物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新疆的观赏苗木和种苗用花卉种植面积大增1848.2%和3629.0%,也印证了城市建设对于花木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新疆与中亚许多国家接壤,若能打通正常的出口渠道,其花木产业还将再上一个台阶。北京的增幅贡献则主要源自草坪种植面积大增,从2010年的587.1公顷迅速增加至2011年的9235.3公顷。湖北省的花木种植面积增幅跃居第三不出意外,近几年来湖北一直在致力打造中部崛起龙头省份,城市建设对于花木的需求显著增加,并有许多企业在筹建新兴的花木产业带和大型花木市场。

在统计数据销售额一栏中,除辽宁、吉林和上海市出现小幅下滑外,其余省市皆有或多或少的涨幅,说明国内居民对于花卉的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口环境不理想的条件下,各省市通过对产业结构以及生产规程的调整,仍然有过半数的省份出口取得了增长,其中江苏以出口花卉3814.6万美元稳居各省之首,比2010年增长了46.7%。

从花卉生产经营实体角度分析,2011年我国花卉从业人员达到467.7万人,比2010年增长2.1%,其增速远远低于花卉种植面积的增幅。目前各个花卉产区、企业“缺兵少将”现象十分明显,农业行业起步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艰苦,对于毕业生吸引力较弱是花卉行业招工难的主因。2011年国内花卉市场3178个,大中型花卉企业12641家,同比增长分别达11.0%和1

9.1%,国内目前正兴起一股花卉市场“建设热”,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都在规划大型的花卉市场,但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面临同质化的问题,甚至一些市场是借花卉市场之名征地,转而去做其他领域,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相关企业对于花卉市场的建设还是应该做更详细的考量和规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不少省市的花卉生产可能仍处在调整阶段,加之全球不少国家经济不景气,因此在纳入统计的各大类花卉中,不少项目出现下滑之势。在统计的十多个大类中,观赏苗木、使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花卉、盆栽植物类、鲜切花类位居前五,而草坪的种植面积增幅最大,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46.1%。相比之下,种球用花卉的种植面积减少较多,2011年比2010年减少了5.8%,由于国内种球大多数还是依靠进口,在气候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加之这几年百合等切花价格波动浮动较大,出现下降并不令人意外。

第二篇:2018年1月全国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2018年1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一、原保险保费收入6851.92亿元,同比下降19.89% 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251.50亿元,同比增长20.79%;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600.41亿元[1],同比下降25.50%。

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45.47亿元,同比增长17.63%;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078.75亿元,同比下降25.98%;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32.34亿元,同比下降16.97%;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37亿元,同比增长24.04%。

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9.52亿元,同比增长11.10%;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7.24亿元,同比增长51.79%。另外,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1943.23亿元,同比增长94.94%。

二、风险保障金额504.01万亿元,保单件数22.64亿件

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04.01万亿元。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423.93万亿元;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险金额80.08万亿元。

从险种看,车险保额20.07万亿元;责任险保额37.11万亿元;农险保额2266.44亿元;寿险本年累计新增保额2.47万亿元;健康险保额56.99万亿元;意外伤害险保额282.25万亿元。

保险业新增保单件数22.64亿件。其中,产险公司签单数量21.91亿件;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单0.73亿件。

从险种看,货运险签单数量6.06亿件;责任险5.51亿件;保证险1.66亿件;车险0.44亿件;寿险本年新增累计保单0.15亿件,其中普通寿险612.82万件;健康险2.07亿件;意外险3.28亿件。

三、赔款和给付支出1313.11亿元,同比增长2.80% 产险业务赔款475.38亿元,同比增长13.27%;寿险业务给付652.60亿元,同比下降10.55%;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161.99亿元,同比增长47.96%;意外险业务赔款23.14亿元,同比增长24.43%。

四、资金运用余额150200.07亿元,较年初增长0.67% 银行存款18834.04亿元,占比12.54%;债券51870.18亿元,占比34.5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0102.25亿元,占比13.38%;其他投资59393.6亿元,占比39.55%。

五、总资产169052.81亿元,较年初增长0.93% 产险公司总资产24794.66亿元,较年初下降0.67%;寿险公司总资产134600.24亿元,较年初增长1.86%;再保险公司总资产3141.03亿元,较年初下降0.28%;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494.46亿元,较年初增长0.61%。

六、净资产19569.29亿元,较年初增长3.84%。

[1]不包括中华联合控股寿险业务。

第三篇:统计数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统计: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就业率90%;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就业率80%;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就业率70%;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就业率72.3%;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就业率72.6%;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就业率75%;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就业率88%;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就业率86%;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就业率87%;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人。

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01年:招生260万人;

2002年:招生320万人;

2003年:招生382万人;

2004年:招生42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67万人,招生504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80万人,招生530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50万人,计划招生59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20万人,计划招生629万人。

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6万人,录取人数11.05万人,录考比例4.2:1;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62.4万人,录取人数19.5万人,录考比例3.2:1;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79.7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94.5万人,录取人数33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17.2万人,录取人数32.494万人,比例3.6:1;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7.12万人,录取人数40.28万人,比例3.2: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录取人数36.4万人,录考比例3.5:1;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0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考比例3.0:1;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4.6万人,录取人数41.5万人,录考比例3.0:1;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40万人,录取人数47.2万人,录考比例2.9:1。

国家公务员历年报考人数: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80万人,计划招考111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2∶1;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05万人,计划招考13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7∶1。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46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34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

第四篇:“十五”全国花卉产业建设工作总结

编者按:对于花卉业者来说,2002年至2006年,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5年,是让人欣喜兴奋的5年。其间,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从而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自今天起,本报将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例,全面展现“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取得的成就。

“十五”是我国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5年,与“九五”相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基地栽培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花卉流通领域发展迅速,扩大了内需和出口,初步形成由批发、零售和拍卖市场组成的专业化流通体系。

花卉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生产规模、产值快速增长。

2、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

二是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十五”期间,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涌现出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使花卉生产经营由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如云南玉溪明珠百合集团,是由三家百合生产企业组建的集团公司,2005年出口百合鲜切花占全国出口日本总量的80%。

三是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重点花卉省区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花卉业,出现国有、民营、个人、外资都在涉足花卉生产经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局面。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3、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一是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二是区域特色主导产品突出。全国特色名牌产品逐渐增多,形成了以云南为重点的鲜切花基地,以河南、江苏、浙江为重点的观赏苗木基地,广东、海南的观叶植物基地,广州、上海、北京、河北的盆花基地等。

三是优势名牌产品基本形成。如辽宁君子兰、永福杜鹃、漳州水仙、昆明杨月季、庆成兰花、洛阳牡丹以及年产500万盆的河北仙客来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

4.信息网络和市场流通体系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的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需求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和流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大约拥有花卉信息网站300多个,网上信息量很大,许多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我国的花卉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354个,花店2万个。目前,国内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重点花卉产区依托基地办市场,形成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

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兴花取得成效。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效益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的规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花农更加重视生产经营中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经营者追求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花卉产品,必然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在科研创新体系上采取多种形式,一些重点省区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采取企业立题、政府支持、专家研发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是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实现进口花卉国产化。三是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切花生产保鲜、转基因生物快繁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6.国际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出口创汇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7.拓展花卉产业功能,延伸高效产业链。

“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扩大,传统的花卉品种和消费形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各地利用花卉资源,多种形式开发花卉产品。一是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天然干花产品。如天津三达干燥花有限公司,拥有产品120余种,主要出口到欧洲和日本、韩国。二是利用纯天然花卉植物制作手工艺品。如云南呈贡绿之光公司,用手工技艺制作艺术压花。三是开发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多用途花卉。各地除大力发展传统的菊花、玫瑰等药用茶饮花卉外,还开发研制以花卉为原料的深加工保健品,如广西以金花茶为原料加工口服液及保健品。四是建设以花卉植物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赏旅游园区。中国花卉报:王桂芝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1.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根据国家“十五”花卉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把花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气候、资源优势,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甘肃、云南、广西等省市制定省(市)级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重点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一是扶持重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扶持重点花卉产区,培育知名龙头企业。二是为经营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在工商、税收、土地承包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大花卉产业。

3.组织科技攻关创品牌,引导产业升级。

“九五”以来,每年都有一些花卉科研项目列入林业科研攻关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国家林业局于2005年建立了全国花卉专家库,及时组织专家为花卉科研生产提供咨询服务。重点省区各级政府、协会积极组织专业生产和技术人员赴花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花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花卉从业者进行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举办各类花事活动,搭建展示销售平台,促进花卉流通。

“十五”期间,由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花卉专题研讨会、博览会、展销会、花艺赛事活动十分活跃,宣传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沟通产销信息。这些花事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花卉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花卉经营者传递最新的品种、技术、市场信息,助推着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日益增多的国际花事活动,为我国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我国与国际花卉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在探索花卉产业发展上,云南、河南等省出现了由花农自发组织的生产合作社、花木经纪人,是壮大花卉产业,完善流通体系的一种新形式。

5.加强花卉标准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为加强花卉产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筹建的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负责组织全国花卉标准的编制工作。在编委会成立之前,国家林业局先后组织起草了1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已陆续颁布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花卉生产和流通无标准可依的现状,对规范花卉生产、整顿流通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十五”全国花卉产业建设工作总结

对于花卉业者来说,2002年至2006年,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5年,是让人欣喜兴奋的5年。其间,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从而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自今天起,本报将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例,全面展现“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取得的成就。

“十五”是我国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5年,与“九五”相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基地栽培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花卉流通领域发展迅速,扩大了内需和出口,初步形成由批发、零售和拍卖市场组成的专业化流通体系。

花卉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生产规模、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我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规模效益明显,到2005年底,年销售额431亿元,比“九五”期末的160亿元增长169%。年出口额稳步增长,达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5倍。

2、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

一是花卉经营实体数量大幅增加,全国花卉企业由2000年的2.2万个增加到2005年的5.3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达6700多个(生产规模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五省拥有的花卉企业都在1000家以上。辽宁、甘肃两省是“十五”期间花卉产业迅速崛起的典型省份,“九五”期末,辽宁有花卉企业47家,甘肃有30家,到2005年分别发展到792家和500家,均增长约17倍。山东省从“九五”期末的483家增加到2680家,增长5.5倍。

二是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十五”期间,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涌现出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使花卉生产经营由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如云南玉溪明珠百合集团,是由三家百合生产企业组建的集团公司,2005年出口百合鲜切花占全国出口日本总量的80%。

三是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重点花卉省区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花卉业,出现国有、民营、个人、外资都在涉足花卉生产经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局面。

3、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一是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二是区域特色主导产品突出。全国特色名牌产品逐渐增多,形成了以云南为重点的鲜切花基地,以河南、江苏、浙江为重点的观赏苗木基地,广东、海南的观叶植物基地,广州、上海、北京、河北的盆花基地等。

三是优势名牌产品基本形成。如辽宁君子兰、永福杜鹃、漳州水仙、昆明杨月季、庆成兰花、洛阳牡丹以及年产500万盆的河北仙客来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

四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00年,“中国花木之乡”(59个)、“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71个)、“全国重点花卉市场”(41个)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花卉产业逐渐趋向合理布局,配套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由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上海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年产插穗3000万株,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其中80%以上插穗出口日本,并通过对农民提供菊花插穗和回收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国家林业局 王桂芝

4.信息网络和市场流通体系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的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需求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和流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大约拥有花卉信息网站300多个,网上信息量很大,许多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我国的花卉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354个,花店2万个。目前,国内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重点花卉产区依托基地办市场,形成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

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兴花取得成效。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效益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的规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花农更加重视生产经营中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经营者追求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花卉产品,必然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在科研创新体系上采取多种形式,一些重点省区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采取企业立题、政府支持、专家研发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是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实现进口花卉国产化。三是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切花生产保鲜、转基因生物快繁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6.国际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出口创汇快速增长。

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我国不仅加入了许多国际花卉组织,还积极组织参加国际花事活动。自1999年成功举办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以来,又多次举办国际性的花事活动,招商引资和花卉国际贸易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多的企业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从“十五”以来的出口形势和统计数据看,我国花卉对外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5年达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5倍,尤其在“十五”后期增幅较大,2005年比2004年出口额增加4800多万美元,增幅为49.6%。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对8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花卉,出口额较大的国家(地区)主要有日本、荷兰、美国、韩国,出口额居前五位的省市是云南、广东、福建、上海、浙江,五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0%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7.拓展花卉产业功能,延伸高效产业链。

“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扩大,传统的花卉品种和消费形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各地利用花卉资源,多种形式开发花卉产品。一是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天然干花产品。如天津三达干燥花有限公司,拥有产品120余种,主要出口到欧洲和日本、韩国。二是利用纯天然花卉植物制作手工艺品。如云南呈贡绿之光公司,用手工技艺制作艺术压花。三是开发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多用途花卉。各地除大力发展传统的菊花、玫瑰等药用茶饮花卉外,还开发研制以花卉为原料的深加工保健品,如广西以金花茶为原料加工口服液及保健品。四是建设以花卉植物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赏旅游园区。中国花卉报:王桂芝

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1.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根据国家“十五”花卉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把花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气候、资源优势,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甘肃、云南、广西等省市制定省(市)级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重点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一是扶持重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扶持重点花卉产区,培育知名龙头企业。二是为经营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在工商、税收、土地承包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大花卉产业。

3.组织科技攻关创品牌,引导产业升级。

“九五”以来,每年都有一些花卉科研项目列入林业科研攻关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国家林业局于2005年建立了全国花卉专家库,及时组织专家为花卉科研生产提供咨询服务。重点省区各级政府、协会积极组织专业生产和技术人员赴花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花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花卉从业者进行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举办各类花事活动,搭建展示销售平台,促进花卉流通。

“十五”期间,由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花卉专题研讨会、博览会、展销会、花艺赛事活动十分活跃,宣传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沟通产销信息。这些花事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花卉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花卉经营者传递最新的品种、技术、市场信息,助推着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日益增多的国际花事活动,为我国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我国与国际花卉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在探索花卉产业发展上,云南、河南等省出现了由花农自发组织的生产合作社、花木经纪人,是壮大花卉产业,完善流通体系的一种新形式。

5.加强花卉标准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为加强花卉产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筹建的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负责组织全国花卉标准的编制工作。在编委会成立之前,国家林业局先后组织起草了1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已陆续颁布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花卉生产和流通无标准可依的现状,对规范花卉生产、整顿流通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下载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各种花卉节日(最终定稿)

    我国幅员辽阔,花卉资源丰富。花开时节,很多地方纷纷举办各种花卉节日,梅花节、茶花节、梨花节、桃花节、荷花节、桂花节、菊花节。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甚是热闹。大到各省市,小到一......

    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5篇)

    《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 (2003年第1号)现将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公布如下: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 ---―――――――指标数......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XX小学XXXX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场地校舍和配置设备设施 XXXX小学占地面积XXXX㎡,校舍建筑面积XXXX㎡。建有教学楼一栋、钢架结构板房376㎡。配有办公......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1 市统计局: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市统计局的要求,认真规范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

    统计数据评估报告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责任 我们紧紧围绕上级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结合街道实际制订相应的《黎坝镇2012年公共卫生工作意见》、《黎坝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上报管理制度一、统计数据上报要建立逐级审核签字上报制度,明确责任。统计业务人员在报表报出时,要有必要的情况说明和评估报告,统计业务人员、科室队负责人、分管领导......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1 根据《粤教规函[20xx]118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xx年教育事业重要统计数据核查工作的通知》,我校现对20xx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情况进行自查......

    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

    2013年经济统计数据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