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调研报告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主体的工业,其能源利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贾汪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为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贾汪区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力争以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持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36家重点能源企业统计报表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我区节能降耗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节能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1、本次调查选取了2007年全区耗能36家为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主要涉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被调查企业的能耗情况: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7年全年工业总产值为851514.4万元,综合能源消费2545441.7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2.99 吨标准煤;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加175964.30 万元,综合能源消费增加379069.03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降低6.8 吨标准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
消费分别为748210.3吨标准煤、866641.9 吨标准煤和527301.9吨标准煤。
3、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占最大比重。从36家重点能耗来看,2007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中,电力消费量168212.2万千瓦时,折标准煤为715863.90吨,占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为28.1%;煤炭消费量849350吨,折标准煤为606690.71吨,占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为23.8%;可见,我区重点能耗工业企业中,电力消费在各种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为最大。
二、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问题
1、高能耗行业能耗增长较快。水泥、钢铁、电力等是贾汪区的支柱产业,又是高能耗行业。高能耗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2007年,这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达214.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0%。这是导致贾汪区工业能源消费大幅增长、能源利用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随着耗能大户特别是电力工业对能源消费预期的扩大,也将对贾汪区能耗目标的完成产生较大影响。
2、2007年,全区的原煤消费中35.4 %用作火力发电和供热,31.7%用于生产水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整体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和固体废物,已严重影响到贾汪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3、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近年来,随着煤炭、成品油等主要能源品种价格持续上扬,对生产企业来讲,既增加了企业成本,又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
三、节能工作中亟需加强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区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节能降耗的的溶深度和广度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节能的基础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较偏重于规模扩张和速度加快,而在产业结构合理性、经济发展持续性、能源资源平衡性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节能降耗工作的基础相当薄弱,能源统计、能耗评价、考核体系尚不健全,造成底数不够清、指标不够明,能源资源管理和节能降耗体制和机制尚未真正扎实地形成。
(二)全民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就企业而言,从企业效益出发,本该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有的也确实已重视并取得成效,但也有部分企业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责任不到位、利益不挂钩,节能工作难以一竿子到底,以及没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投入和产出辩证关系,使之成为企业节能工作的阻力。
(三)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量大面宽的长期性工作,但在目前我区节能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人员配备、专业知识、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明显还很难适应节能降耗工作的发展需要。
四、对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快编制区节能降耗工作五年规划。要根据国务院和徐州市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结合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制订区五年节能降耗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和节能总体思路,细化和分解各项指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将降耗的指标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能耗企业,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加快发展我区传统产业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和能耗逐年下降的双重目标。
2、切实加强节能的基础工作。要尽快建立健全节能统计制度,落实节能统计责任。政府要为统计部门进一步完善能源统计制度、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发布等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3、重点耗能企业抓节能。重点能源消耗企业是贾汪区节能降耗的重点,也是潜力所在。各级能源经济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既要强化对重点能源消费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统计、考核等基础管理工作,又要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及时提供节能信息,推动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
4、我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的产业比重过高,而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比重偏低,这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首先,要从
源头上严把高能耗行业准入关。从严控制水泥、钢铁等行业新上项目,遏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其次,要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综合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杠杆、政策激励等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积极稳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再次,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升级,改变现有偏重传统高耗能行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更多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从粗放型的能源消耗向集约型转变,从源头上遏制“双高”行业的快速发展。
5、进一步营造全民重视节能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地加大节能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组织节能降耗工作的经验交流,推广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批评浪费行为,引导合理消费,强化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民自觉节能的良好风尚。区委、区政府首先要树立节能降耗的榜样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篇: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实施方案
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实施方案
记者从省经委了解到,《黑龙江省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实施方案》提出,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7吨标煤,同比下降4%以上,实现节约能源220万吨标煤。“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到1775吨标煤,同比下降25%,实现节约能源1180万吨标煤。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能耗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期间,将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由目前67%下降到64%,据推算可使万元GDP能耗下降39个百分点。此外,控制低水平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节能降耗。通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等七项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实现节能65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实现节能130万吨标准煤。根据节能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组织实施80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强化节能管理,确保节能降耗。鼓励企业实施高压电机变频调速、风机水泵变频、节水、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等40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降耗。重点抓好牡丹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省级一批试点园区和企业,合理延长工业产业链;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区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循环化,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有一批试点单位列入国试点,争取国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第三篇:黑龙江省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实施方案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黑龙江省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和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部署,确保完成“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能源消耗状况
我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工业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拉动。我省工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长期以来依靠消耗资源和能源来发展,形成了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工业在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节能降耗的重要方面。
2006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8716.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5173.6万吨标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59.4%。全省年综合能耗万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305户,总能耗4934万吨标煤,占工业企业总能耗的95.45%。其中,电力工业能源消费量1645万吨标煤,占33.3%;煤炭工业能源消费量772万吨标煤,占15.6%;石化工业能源消费量613万吨标煤,占12.4%;石油工业能源消费量418万吨标煤,占8.5%;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244万吨标煤,占4.9%;炼焦工业能源消费量202万吨标煤,占4.1%;建材工业能源消费量140万吨标煤,占2.8%。列入国家千家企业中的我省27户重点耗能企业总能耗2710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2%,占万吨以上工业企业的55%,2006年节能98万吨标煤,占“十一五”期间节能量的27%,超额完成了当年的节能任务。
我省工业主要产品单耗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吨钢综合能耗780千克标煤,高于全国20千克标煤,吨煤综合能耗44千克标煤,高于全国4千克标煤;吨水泥综合能耗179.7千克标煤,高于全国20千克标煤;供电每千瓦时综合能耗高于全国10克标煤。这种状况与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直接相关,同时也说明,我省工业企业节能潜力巨大。
我省高耗能企业增长较快,2006年石化、能源、冶金、建材工业总产值为3480亿元,同比增长16.84%,高于工业产值增长1.04个百分点。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围绕实现“十一五”我省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7吨标煤,同比下降4%以上,实现节约能源220万吨标煤。
朝阳【wlsh0908】整理
“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到1.775吨标煤,同比下降25%,实现节约能源1180万吨标煤。
三、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
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能耗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耗能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十一五”期间,将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由目前67%下降到64%,据推算可使万元GDP能耗下降3.9个百分点。
2.控制低水平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制定《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做出评价,达不到行业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要求的,不予核准、备案。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根据我省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的需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步伐。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节约标准煤384万吨,其中,电力行业以上大压小、关闭小火电机组为重点,水泥行业以等量替代机立窑水泥熟料为重点,煤炭行业已关闭3万吨以下小煤矿为重点,造纸行业以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的草浆、幅宽2640毫米纸机和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为重点,焦炭行业以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机焦为重点,铁合金以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为重点,钢铁行业以淘汰地槽钢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降耗。
(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节能降耗
1.加快实施七大节能工程。通过实施七项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实现节能65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实现节能130万吨标准煤。一是通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节能14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节能28万吨标准煤。二是通过实施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十一五”期间节能10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节能20万吨标准煤。三是通过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效率等措施,十一五”期间节能4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节能8万吨标准煤。四是通过对炼油、乙烯、合成氨、钢铁等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十一五”期间节能13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
朝阳【wlsh0908】整理
节能26万吨标准煤。五是通过在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十一五”期间节能9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节能18万吨标准煤。六是通过在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十一五”期间节能150万吨标准煤。其中2007年节能30万吨标准煤。七是实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省、市节能监测(监察)中心的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其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的能力,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2.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建立节能共性技术和通用设备科研基地(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降耗技术。三是组织开展节能产品评审工作,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采取多种措施在重点耗能行业加以推广。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如高效工业锅炉(窑炉)、高效电机系统、高效照明产品等,分别制定具体推广方案。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逐个行业推广节能降耗典型经验。
3.组织实施一批技改示范项目。根据国家确定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及循环经济项目选项原则和重点,组织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示范项目,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根据节能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组织实施80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三)强化节能管理,确保节能降耗
1.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强化我省“千家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管理力度,合理分解落实指标,建立专项考核体系,做到目标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确保2007年实现节能61万吨标煤。二是鼓励企业实施高压电机变频调速、风机水泵变频、节水、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转炉煤气余热回收、高耗能锅炉更新改造、富氧燃烧技术改造等40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三是建立企业动态跟踪与交流机制。对能源审计报告中所查出的能耗过高问题及原因,要明确节能措施,有针对性的降低能耗,并监测其能源利用状况,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和节能指标完成情况,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
2.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组织实施《黑龙江省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对标达标活动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工业企业主要产品能耗限额指导目录》,以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以上高耗能企业为重点,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向社会定期公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企业能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指标,并纳入部门、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通过重点高耗能产品对标达标,节能29万吨标准煤,其中: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0千克标准煤,可节能3万吨标准煤,供电煤耗下降11克/千瓦时,可节能7万吨标准煤,水泥综合能耗下降4千克标准煤/吨,可
朝阳【wlsh0908】整理
节能6万吨标准煤,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克标准煤/吨,可节能8万吨标准煤。石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5千克标准煤/吨,可节能5万吨标准煤。
3.加强节能降耗法制建设。加快完善节能降耗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一是研究完善节约能源的相关法律,抓紧制定《黑龙江省节约能源条例》、《黑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办法》等配套法规、规章。二是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超前性能效标准。包括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已有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综合利用等法规。
4.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一些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量大面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给予补助支持;支持节能宣传、培训、调研、评审等管理工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落实环保、节水项目减增、免增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购置用于环保、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抵扣。三是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提高高耗能产品差别电价标准。禁止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措施,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确定电价政策,合理确定高耗能产业的总体电价水平,对允许和鼓励类企业执行正常电价水平,对限制类、淘汰类用电适当提高电价,以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利用价格杠杆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结构节能。
5.强化节能监督管理。一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分别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指标体系,逐步使企业做到学习有目标,赶超有方向,对标有靶子。二是推进成立黑龙江省节能监察中心。各市(地)也要成立节能监察机构,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地)上下联动,国家监督、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节能监管体制。三是依法开展节能监测工作,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进行监测,查找能源损失浪费的原因,引导企业采取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产品,做好能耗分析。四是推进执法监督约束机制,把重点耗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组织对电力、钢铁、煤炭、建材、化工、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用能情况、节能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产品能效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监督。五是组织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提出实施计划。
6.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风气。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及电、水紧张状况,采取多种形式,在电视、广播等视听媒体的主要时段,开辟资源节约专题报道和相关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主要版面开辟资源节约专门栏目和专版,进行集中和系列宣传报道。开展资源节约进
朝阳【wlsh0908】整理
企业、创建绿色企业、绿色厂区、绿色车间,政府带头节约资源,采购节能节水型产品和设备,提倡无纸办公,号召广大中小学生和公众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方土,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形成全民参予资源节约的良好风尚。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降耗
积极探索“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社会消费等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加强源头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努力实现区域内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推动区域工业生态与企业生产清洁化。在区域、园区和企业三个层面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一是重点抓好牡丹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省级一批试点园区和企业,合理延长工业产业链;以生态化改造为目标,建设共有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区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循环化,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做好向上争取试点工作,力争有一批试点单位列入国家试点,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层气、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五是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朝阳【wlsh0908】整理
第四篇:工业企业人才调研报告
XXX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综合调研报告
XXX工信局按照《全县人才工作综合调研等两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书记、副局长XXX同志负责的调研课题小组。制定了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从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展了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的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以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在被调查的2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其中林产品加工业3户,能源业3户,矿产业4户,绿色食品业7户,医药加工业1户,建材业1户,其他产业4户。
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统计调查表和在同行业中抽选1—2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的。共发放调查问卷23份,在各行业抽选的召开座谈会的企业情况是:林产品加工业:XXX有限公司;能源业:XXX股份有限公司;矿产业:XXX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业:XXX有限公司;医药加工业:XXX股份有限公司;建材业:XXX有限公司;其他产业:XX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状况(数量、结构、特点、分布等)和总体评价。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及
成因。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战略任务、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工作建议。
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案例。
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部分优秀人才的简明情况(主要业绩、代表性成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范围和方法,通过近一个月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意见及建议。
二、企业目前的人才状况
通过对23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调查,基本摸清了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23户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经营管理、技术人员342人(包括车间技术人员)。
在学历方面:其中中专以下81人,占23.68%;大专116人,占33.92%;大学本科132人,占38.59%;大学以上13人,占3.9%。
在职称方面:具有职称的人数只有191人,占经营管理
人员的55.84%。其中初级职称87人,占45.55%;中级职称69人,占36.13%;高级职称35人,占18.32%。
在专业对口方面:学历和所从事行业相符合的只有41人,占11.99%。其他人员都是通过担任现任职务后,经过后期学习和实践积累逐渐从事现任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
三、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企业的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依然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目前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于企业管理团队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对接收高级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由于企业财力及相关环境的先天不足,也因为接收高技术、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条件、发展空间上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有意愿接收,也满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条件。
第四,部分企业是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人力调动权在总部,企业还存在“等、靠、要”的消极心态。
四、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于企业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欠缺,凝聚力不
足,导致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不少企业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要是能为企业研发新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能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像XXX有限公司就急需这样的人才。
2、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导企业上市、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够进一步理顺目前的企业管理状态,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3、需要建设企业团队的高级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树立等方面,能为企业打造出一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新型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建设方面的建议
根据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提如下建议:
1、应争取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通过长期的政策支持,在资金、待遇、收入上,采取以企业为主支付、政府相应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并通过优厚的待遇
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在企业和人才间架起一座“桥梁”,建设吸纳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储备库。整合人力、教育等资源,外联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形成一个立足本县、辐射外围的人才储备库,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与教育培训部门联手“因需施培,定向培养”,企业提供部分培训资金协助培训部门培养人才,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人才培养效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3月2日-23日,镇经委会同财政所部分人员对全镇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有限公司、**集团等数十家规模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3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固定资产7.1亿元,2011年,全镇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利税11亿元,其中国税8560万元、地税3238万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元,增加值7.1亿元,利税3.4亿元,税金8561万元。
通过调查,今年2月份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9%;利润2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从销售收入看,比去年增长的企业只有**热能、**集团、**新材料三家企业,其他企业均比去年有所下降;税金比去年增加的有**热能、**焦化等6家企业,其他8家均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附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二、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流动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主要原因是有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库存原材料、产成品和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增多。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占用资金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亿元;应收账款
2.6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2亿元。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比重达到39%,相
比之下,银行贷款增加相对较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主要是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
2、受市场影响,企业生存空间受限制。
纺织业作为我镇的主导产业,是最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能力达到11万纱锭和20余条气流纺生产线,年生产棉纱6万吨。尤其是**纺织、**纺织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直持续较快增长速度。但今年受国际金融大气候影响,整个行业也受到很大影响,总体市场不容乐观。棉纱平均价格在2.1万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达到3.2-3.5万元。现皮棉价格在2万元左右,所以企业在原材料涨价和产成品降价的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同样,作为明集支柱产业的焦炭行业也受钢铁市场影响,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较低,库存增多。仅两家企业库存就达到1.5亿元。近期没有上涨趋势。
3、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焦化、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4、外在的压力和挑战,限制企业的发展
现在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土地制约、环保制约、节能减排制约等。例如邹平天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于工业用地指标问题,土地证至今没有办成,制约企业发展。同样,**集团的食品快餐、冻干项目投资近亿元,正准备立项,也是因为等不来土地证,延误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发展环境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在不断调整,我们只能顺应国家政策发展。现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控政策,每年都进行一次土地检查,越来越严。由于用地指标问题,影响项目建设效率和企业融资。
5、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十几家规模企业中,只有**材料有限公司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
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例如**焦化、**焦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对焦化行业的下延项目。
6、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部分企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1、扩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
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2、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与外来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3、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