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美术史(共)
美术史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美术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需把握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时代在变同美术史发展进程中审美观念共同渐变,无论哪个时代的画或建筑,都代表这一时期不同的审美,同时也是人们的血汗与无穷智慧,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较多,中国的艺术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西方的美术的追求,以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莲花>系列.中国画强调意境, 中国原始社会绘画特点,这和中华民族各区域形成过程有关,随着各族的不断交融,绘画表现的社会内容愈来愈丰富,除去写实,还有运用想象表现手法,中外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例如,埃及人借浮雕壁画宣扬法老的文治武功,苏美尔人靠浮雕艺术对国王歌功颂德,亚述浮雕采用一系列详实的画面表现战事情境,融历史记录、歌功颂德和审美装饰为一体,达到了历史性、政治性和艺术性三者的高度统一。为显示统治者的地位与神权,发挥原始审美思维的象征性和意象性特征。象征、比喻或用多种强大事物形象的重新组合直观再现了君王之尊。
而早期佛教艺术具有阴深、苦难、悲惨性的特色。从《尸毗王本生图》《九色鹿本生》其美学性格就是内容所表现出的“崇高的苦难”和未失童真魅力的艺术形式。反映劳动群众在黑暗长夜对善和幸福的热情向往和执着追求。到唐代《阿弥陀经变》,佛教壁画在艺术上呈现焕然求各、光彩一新的景象。由欢乐明亮代替了阴森血腥,从中可以看出这时的社会现象、宗教思想与人们的愿望。
中外美术史给我体会深刻的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能让我把一些毫无关系的事物、文化联系在一起,让那些零零散散的思绪交融一体,融会贯通成另种思维,这是设计者所应具有的意识与思维,祖先的结晶是财富,但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古有元代文人抛开诗律与词牌—制词,因为“创”是我们艺术领域永恒的话题。
第二篇:中外美术史
填空题
1.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郭熙。2.《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马远。
3.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画。另一幅是《人物御龙》帛画。
4.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5.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王维。
6.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科是在哪一时期形成的宋代。7.青铜器中的“鼎”应归于哪一范畴之中礼器。
8.明代画坛上哪位画家在大写意花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徐渭。
9.“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吴道子和曹仲达。
10.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捣练图》;《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
11.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12.“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山水画章法稠密)。(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好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14.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guī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强调以画“自娱”,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
15.清初四王 清初画坛的正统派,指王时敏、王鉴、王元祈和王翚四位山水画家。他们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 髡残 石涛 弘仁 “岭南画派”代表画家有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16.我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唐代。
17.哪位名家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以及与其代表的美学思想.李成。
18.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荆浩。19.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石涛、髡残、弘仁。
21.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夏商周。
23.在我国的画坛上,用线被称为“春云浮空,流水行也”的是哪一位名家顾恺之。
24.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顾闳中。
25.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萱 《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韩干《牧马图》、王羲之《兰亭》、王献之《洛神赋》、展子虔《游春图》顾恺之《女史箴图》、王维《袁安卧春图》、李思训《江泛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南朝书画家(陆探微、张僧繇);北朝书画家(曹仲达、杨子华)北朝:曹衣出水——曹仲达 南朝:张家样——张僧繇 唐代:吴带当风——吴道子 周家样——周昉 张家样——张萱 26.“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飒露紫 27.《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董源
28.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29.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陆探微
30.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 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名词解释
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步辇图》中国唐代绘画作品。作者阎立本《步辇图》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绢本,重设色,无款,藏故宫博物院。《步辇图》描绘了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到长安请求与唐公主和亲,受到唐太宗李世民接见的情景。作品以细致精湛的手法,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地位、身分和民族的不同特征,对人物神情性格的刻画尤为成功。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文人画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翰林图画院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医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已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活动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
徐黄体异五代花鸟画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多画自然中的画竹蔬果、禽鱼草虫,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白阳青藤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南陈北崔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南北宗论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为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米氏云山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都强调运动感,但前者追求抒情的律动,后者注重有力的旋转。相较而言,前者轻盈纤巧,极其女性化,后者雄伟健壮,充充满阳刚气。从发生上看,前者深受中国明清艺术的影响,后者与西方反宗教改革直接相关。
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永乐宫壁画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做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做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扬州画派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又叫“扬州八怪”,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新印象派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哥特式 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有法国巴黎圣母院。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在同新古典主义的对抗中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①反对新古典主义艺术纯理性的冷静描写,主张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②反对新古典主义艺术表现的类型化,强调创作个性,主张具体描绘表现对象的个性特征;③反对新古典主义推崇古代法则、崇尚传统,强调自由描绘,主张创造;④反对新古典主义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主张用光和色彩来创造饱满的艺术形象;⑤反对新古典主义雕塑般的严格的造型要求,强调画面构图的生动效果,主张奔放的笔触和有生命力的活动感。现实主义19世纪30——70年代,法国产生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并涉及欧洲各国。现实主义艺术家反对艺术中的因袭保守和虚构臆造,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其特点有:①重现实 对历史题材和古典神话不感兴趣,常常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的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②重客观 反对主观臆造、反对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的描绘人物和事件,不论他们是美的还是丑的。③重批判 着重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鞭挞与批判,因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纽约的艺术思潮,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与技巧性,反对“形象”和“形式”,推崇即兴式的创作与技巧的自由发挥。以波洛克为代表。新古典主义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兴起于法国而风靡西欧的艺术思潮。新古典主义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它遵循古典法则,选择严肃主题,追求塑造的完美,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是大卫和安格尔。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艺术思潮,目的是歌颂王权、服务宫廷。①重理性。强调纯客观的描写,排斥情感与想象。② 重典型。强调普遍的典型的表现,排斥特殊的个性的表现。③重古代。推崇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题材。④重素描。注重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强调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正面律。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站立或安坐,都需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表现在浮雕与壁画中,即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肩和胸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人物御龙图》此画为绢地长方形高37、5厘米,宽28百米;帛画内容是乘龙升天;《御龙图》以章线勾描设色平涂兼施渲染;这幅画技巧成熟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公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更注重通过对外貌的描写提示对象内存的精神气质。《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六要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徐悲鸿精通中国画和油画,擅长画马,技法融合中西画法,运用多种工具及风格 创作。一生创作丰富,作品有体现西方学院派手法的肖像画、风景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及传统中国风格的动物画、花鸟画等。
简答题
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简述法国后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神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禽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彩着色,描写败荷凫雁的崔白体,但都工细写实、精妙入微。
清初“四僧”的绘画有何共同特点?“四僧”是指清初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就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谈谈海派的艺术特色海派即上海画派,指清末民初在上海兴起,以赵之谦、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扬州八怪”是泛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存竞争中,恪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庙会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显露,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文人写意画。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及其影响 董其昌 “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1)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2)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雄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刻作品突出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2)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3)总体性、综合型很强。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特征有哪些?1)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 2)精巧的结构,优美的屋顶 3)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 4)鲜明、艳丽的色彩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春秋时期青铜器有什么特点春秋时期,奴隶制趋于瓦解,青铜器的造型设计也开始摆脱商周以后的神秘宗教气氛,而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1)器形由庄严、凝重变得奇巧、富丽,器物的纹饰也活泼多样起来,变质朴严谨为细腻新颖2)纹样形式除适合纹样和带状二方连续纹样外,新增加了网状四方连续纹样。
论述题
论述五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答题要点: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表现感受,创造出更真实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五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荆浩描绘了崇山峻岭,气势宏伟的北方山水。关仝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董源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表现烟雾溟濛,江湖纵横的江南景色。巨然山水画笔墨秀润,善绘烟岚气象,充满田园景致。
论隋唐五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答题要点:隋代,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今传存最早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的风貌开创了我国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唐代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山水画家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继承者展子虔的传统而发展。盛唐时期,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诗人王维创水墨渲染山水,苏轼凭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表现感受,创造出更真实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五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试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及作品特征。答题要点:北宋山水画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他们继承并完善了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全景构图形式和雄伟画风,以一种更为具体和更富于个性特征的方式创造了更加接近自然的齐鲁山水或关陕山水。李成善画齐鲁山水,寒林平远、气象萧疏,有 《窠石读碑图》传世。范宽善画关陕山水,高山仰止,气象雄伟,有《西山行旅途》传世。南宋时期,画家们致力于塑造秀丽的江南山水形象。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远用笔请劲而外露,以《踏歌图》为代表作;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以《山水四断图》为代表作。
比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观念上的差异,并举例加以说明。答题要点:与现代主义相比较,后现代主义美术现象有下述特点:从现代主义美术极端的自我型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从强调主观感情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如照相写实主义、欧普艺术。作品从现代主义的个体制作转为大量生产,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如波普艺术、活动雕塑。从对少数人所理解的经营艺术专项主张艺术的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如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从传统艺术和现代主义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创作本身这种行动代替了任何其他的意图,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如观念艺术、大地艺术。
第三篇:中外美术史心得体会
《中外美术史》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分外美术史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了解到中西方灿烂、悠久且日益发展的美术史,有了一定的。
因为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同时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所以中西方在艺术表达上产生一定的区别。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由于中国画家们的学习,从而中国艺术又进入新的阶段。
所以学习中外美术史这门课程让我获得一些体会,但这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然我学的跟多、体会深刻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思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观念,就是因为中西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观念作指导,所以都有属于自己的作画风格和技巧,不断的发展。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中西方美术一直迄
立于世界的顶端。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中国绘画开始借鉴并学习西方的思想及绘画,这并不是中国艺术落后与西方,而是中西方理念不同。中西方结合,一种崭新的绘画形成,从而中国绘画有得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觉得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不同于别人的创新意识这是对于以后作为一名设计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拥有这些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学习的借鉴其他优秀的作者及其作品,不断地充实和武装自己,这样自己才能不断地变强,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者。
第四篇:中外美术史学习心得
中外美术史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外美术史课程,通过这段时间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认识,了解了祖国灿烂、悠久的美术史,并有了很深的感触与心得。
我认为古代优秀的文化如果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加以运用到今日会十分的引人入胜。当我们学习到古代的大家,一般都是画好,字也好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把篆体、楷体字当做一幅设计的基底,在以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体物为前景,会是一幅不错的设计吧?会让人产生一种很深的文化底蕴的感觉,像中国的戏剧中的京剧脸谱的艺术我认为应该是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它给人以视觉美得感受,果能够与现代设计相依结合的话,如会是一种很不错的创意。像这些创意中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的设计,相比于纯现代化得设计我认为更令人意味深长。
学习中外美术史这门课程给了我一些灵感,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学得更多、体会的更深刻的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应该是一种联想,它让我所想的会很深、很广的一些事物,并把这些甚至是毫无关系的事物、文化联系在一起,让一些在脑海深处那些零零散散的思绪,交融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流动的创新的思维。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重的思维、可以说教思想吧。
记得武衍老师说过的:“如果你只是临摹一切设计的画作那你只是一个工匠,不是一个设计师!”我认为说的很对,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永远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但是,如果你能够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
看法、拥有别人不曾有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我认为这就是成功,一个设计者会为“自己想别人不所想、及别人不所及”而骄傲而自豪的,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设计者的所应该具有,而且是必须具有的。
所以,我觉得这门课程的感悟与心得对我挺重要的,我希望在以后的继续学习中,我还会有更更得感触。
班级:09艺术设计四班(装饰方向)
学号:0908024009
姓名:张景雪 指导老师:鹿咏
第五篇:中外美术史心得
学习中外美术史心得
了解大师,解读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有帮助。不看好的东西,怎么知道什么是好呢?学习美术史还能让你少走弯路,放眼未来。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学的思想、技法,也是美术史,都是以前积攒下来的。所以,美术史的学习无处不在。美术史不枯燥。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美术,是很有乐趣的。各种文化的特点啊!文化背景啊!学完就知道为什么某一艺术会出现在特定的时期,而且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外美术史去寻找和发现作品的灵魂,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以提高审美能力、艺术感觉和修养。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
学习中美史的时候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深与宏伟。不论是被后人称道的汉唐鼎盛还是所谓萧条淫糜的两晋两宋,画坛的人才辈出,让我们意识到其实中华文明只是比较内敛含蓄,而他的伟大绝不亚于所谓的文艺复兴的璀璨光华,他的气魄绝对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真典。
中国民间的东西是很有特色的,可以在里面汲取精华,运用到现代的设计当中,做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现在中国在设计方面还是比不过意大利等一些国家,很多有是模仿,没有自己的特点。日本在这点上就做的很好,运用了很多日本特色的东西。所以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其中华之魂深深的熔铸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学习中外美术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其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结合历史,能使我们更加理解其意境、章法和笔墨,从而为我们的美术创作、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了中外美术史,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让我学到可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
姓名:司成月
学号:0908024024
班级:艺设(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