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把梦想带给花季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而理想的少年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我喜欢诗歌的清新、散文的隽永、小说的新奇,还有杂文的深邃。我欣赏汪国真《感叹》的含蓄,朱自清《匆匆》的深刻,琼瑶《烟雨蒙蒙》的浪漫,鲁迅《“友邦惊诧”论》的犀利。萌生了文学梦,我的花季更充实。
花季中,我真做着一个美妙的名人梦。我幻想自己能拥有国学大师钱钟书的渊博知识,茅盾的满腹经纶和那些超人的记忆力;我幻想自己能拥有比尔盖茨那旷世的经济头脑;我幻想自己能成为21世纪的杨振宇、李政道,为中国21世纪的科学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才华;我幻想自己能拥有F4、谢霆锋那高超的演绎才能„„如果能同时拥有这些,我就成了无师自通、无所不能的博学者了。做个名人该不是一直奢望吧?
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五彩的教师梦。我渴望拥有教师那一颗绿色的心,浸染着春天的颜色,生机勃勃,希望无限:我盼望着拥有教师那颗属于春天的心,在这颗心里,生长着一棵棵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的大树;我希望拥有教师那颗再现春天的心,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飘逸的雾霭;有吐绿的新芽,也有绽放的花蕾;有怡人的和风,也有连绵的细雨。因为有这个梦想,我的花季便永远沉醉在一个出来的日子„„
第二篇:把梦想带给花季【关于梦想的作文(已修改)】
把梦想带给花季
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是什么?是那雨后赠与的七色彩虹?是那无边无垠的茫茫大海?还是那旭日东升留下的片片红霞?在我看来,这些事物固然美丽,但却比不过它的灵动,它的五彩斑斓。它,就是藏在人们心中的梦想。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很平凡,但却是人们心中最最渴望的;也许它对我们来说很遥远,但只要我们为之而奋斗,梦想就一定会成真。在人生道路上,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它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前行的方向,有了它,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小的时候,最希望的是变成孙悟空,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渐渐地,我长大了,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不惧危险地保卫着人民的安全;而现在,我有了一个可以让我去坚持,去努力,去实现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同学们求知的眼神,我会带领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它一直激励着我,使我在探索与创新中充满了热情,使我发奋图强,勇往直前。但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梦想其实并不容易实现。实现那美好的梦想,就是要我们去坚持不懈,去努力拼搏。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快到圣诞节了,在美国的一个教堂里,牧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礼物。人们都很想得到圣诞礼物。牧师说:“一天以后,如果谁能够把《圣经》中的一章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就可以得到我准备的礼物。”刚开始时,有很多人跃跃欲试,但是,他们都只背诵了几段便放弃了。就在牧师为他们的轻易放弃的行为而惋惜的时候,一个9岁的男孩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当牧师问他是怎么样做到的,他说:“竭尽所能地去做”。这个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比尔·盖茨。是啊!一个人,能不畏艰苦,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能有什么理由不能成功呢?
姚明告诉我们:“机会转瞬即逝,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邰丽华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手中,没有人可以打倒我们。”这些名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梦想或许遥不可及,但是只要我们敢于拼搏,善于找到前进的方法,那么梦想也可以变为现实。
梦想,是那朝阳的向日葵;梦想,是那潺潺的溪水。梦想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目标,梦想是指引我们的星辰。有了梦想就要努力地去实现,有了梦想就不能轻言放弃。梦想是多彩的沙画,梦想是那飞舞的雪花,梦想的美丽是我们远远想象不到的,只有去实现那最初的梦想,我们就可以看到梦想给予我们的赠礼。
七(6)班 孙 逸 飞
第三篇:把信带给加西亚
华 为 文 摘
刊号:第3期
标题:
17、把信带给加西亚
作者:(美)卡内基
内容:
【编者按】每个华为人是否都有责任心,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值得我们反省自察。我们是不是在“一转身之后”就忘了自己的责任,分不清尽心与尽力之间的区别?是不是轻飘飘地以流程和狭隘的本位观念遮掩自己的缺乏责任心?本文中的送信人如果害怕危险拒绝送信,或者把信信手扔进小河里,或者在途中
走进一家酒吧喝上两盅,都有理由,但战争将是另一种局面,一个国家可能也 就完了。
让我们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责任心,努力做实,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把信交给加西亚”。
感谢山西广通公司杨继超同志为我们推荐了这篇文章。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最让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取得联系。加西亚 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 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他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 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 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
所需要的不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 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 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 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为一般人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 —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 态;除非苦口婆心、威迫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 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六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哥立奇的生平做成一 篇摘录。”
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不会。他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下列的问题:他是谁呀?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
这是我的工作吗?
你不是指俾斯麦吧?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他是过世的人吗?
急不急?
我是否把书拿来,由你自己来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 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一 个职员帮忙他查哥立奇的资料,然后又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当然,我这个打赌可能会输,但根据或然率,我还是会赢的。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了”,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都 在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 1动自发,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
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而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 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写出一封给加西亚的信吗?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个簿记员。”
“我看到了,他怎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
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 他的差事。”
这种人你能派了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了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 人”,以及为“那些力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出同情,同时又把 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 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 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 负责人经常地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 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景气不佳,就业机 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摒弃在 企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 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没有自己创业的能力,而对别人来说也没有 一丝一毫的价值,因为他老是疯狂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存心压迫他。他无法下命令,也不敢接受命令。如果你要他带封信给加西亚,他极可能回答 说:“你自己带去吧!”
当然,我知道象他这种道德不健全的人,并不会比一个四肢不健全的人更 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从事一项大企业的人,他们不会 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漠不关心、偷懒被动、没 有良心的员工不离谱太多而日增白发。如果没有这份努力和心血,那些员工将 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也许是吧;不过,当整个世界变成贫民窟,我要为 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在成功机会极小之下,他导引别人的力量,终于获 得了成功;但他从成功中所得到的是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外,就是一片空无。我曾经是为了三餐而替人工作的人,也曾经当过老板,我知道这两方面的种种。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推介的;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象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良善者。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 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 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 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 —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 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选自1997.5.28第52期《华为人》报)
第四篇:把微笑带给学生
把微笑带给学生
——读书报告会
胶州四中政治组吕忠绪
近日有幸拜读了王三阳的名著《做幸福的老师》。为书中王老师的一个观点所深深地打动。那就是:微笑教学是教师最亮丽的“名片”。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先来听个故事。
从前王府里有个叫李三的厨师,他最拿手的好菜就是烤鸭。说起他做的烤鸭,那可是京城一绝哪,色香味搭配协调,味道鲜美,外酥内嫩,肥而不腻。王府里每次招待客人必上李三做的烤鸭,平时李三工作也很卖力,很认真,可就是从来没得到王爷的一丝微笑,也没得到王爷的一句称赞,更别说待遇的提高了。李三很是郁闷。
一天,王府里来了几个尊贵的客人,要品尝一下李三做的烤鸭。于是李三便认认真真地把烤鸭做好,恭恭敬敬地端了上去。王爷一看,咦?怎么少了一条腿!回头就问李三:“那条腿呢?”李三回答:“咱家的鸭子只有一条腿,王爷。”当着客人的面,王爷不便发作,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晚上,等客人离去后,王爷找到李三,要跟他一起去看看鸭子,于是他们俩一块来到鸭舍前,看到鸭子们正一条腿着地在睡大觉呢,李三说:“王爷,你看,咱家的鸭 子是一条腿吧”,王爷生气地大声鼓掌把鸭子弄醒了说:“你看,鸭子是几条腿?!”李三说:“王爷,只有你在鼓掌的时候,咱家的鸭子才两条腿!”
故事讲完了,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微笑,表扬和鼓励是多么地重要啊!
作为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微笑是老师对学生最大的赏识。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也许是世界上最经济然而却是最大方得体,最温馨可爱的礼物。孩子们从这个善意的微笑中,收获的是被人认可,被人肯定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变成促使他们取得更多大成功的无形推动力。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的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在谈及自己人生经历时,他只说了一个让人听了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罗尔斯上小学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年代,学生们成天旷课,打架,甚至砸碎教室的黑板。一天,时任校长的皮尔·保罗看着小罗尔斯的小手,微笑着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就是纽约州的州长!”小罗尔斯听后很是吃惊,因为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然而皮尔·保罗脸上的笑容却深深定格在小罗尔斯的心里,从此,小罗尔斯记住了皮尔·保罗的那句话,并相信了它。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间,他一直以一个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罗尔斯真的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可见,作为老师如果能多一些微笑给学生,更多地给予学生赏识和鼓励,有时真的会产生奇迹。
诚然,教师都喜欢听话的,学习勤奋,积极进取的班级和学生,在这样的班级里上课,微笑会不自觉爬上我们的脸庞。这也是人之常情。我在所教的四个班里上课就有深刻的体会。
三、四班为实验班,学生整齐,上进,勤奋,好学,一走进教室就会为班级里融洽的氛围所感染,想不带微笑都不容易;而七、八班为普通班,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违纪现象此起彼伏,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呀!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七、八班也都积极进取,勤奋好学了,那三、四班还能叫实验班吗?再说了,老师往往拿着相同的教案,采用几乎不变的教法来教不同的班级,也难怪七、八班的学生显得无精打采了。如此说来,课堂的气氛沉闷,教师责无旁贷!何不在普通班中降低一下难度,让大部分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呢?他们快乐,老师不也跟着快乐了吗?何乐而不为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想法,我就着手进行了“改革”。在七、八班的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放松、微笑。学生一遍听不懂,两遍,两遍听不懂三遍,直至大部分学生能听懂为止,当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时,干脆就不讲了。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办求丰富多样,让更多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因为我知道,学生快乐我才快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七、八班上课一定也能找到三、四班的感觉!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说过:“面带微笑走向生活的人,生活也将对他微笑”,在这里,我想把它改一改送给各位同仁。面带微笑走向学生的老师,学生必将还您一个幸福的微笑!
谨以此与各位共勉!
2011年3月29日
第五篇:把信带给加西亚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他过世了吗?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是我的工作吗?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急不急?你为什么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危险境界。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进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亟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