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6公里。
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坝区占3%,境内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对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
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66716亩,旱地68114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2002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37364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
××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丰水年1147.7毫米,枯水年550.3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9.0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87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74亿立方米。全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1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2.9亿立方米。
全县已建成水库、坝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
(二)型水库×座,小塘坝×座,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95条,总渠长318.2公里,实际供水能力303万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34830亩,实际灌溉面积76776亩,其中:水田44000亩,水浇地32776亩。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24~0.32。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原则、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必要性
××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确,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和完善我县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三)原则
试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3、注重基础,完善机构,措施配套,广泛参与。
4、立足当地,多方筹措,省州共扶,合理使用。
(四)依据
试点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条例》、《××省取水许可规定》、《××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节水规划纲要》、《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五)指导思想
以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方式为支撑,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六)目标
1、结合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总量控制目标。
2、发展目标
(1)农业节水,重点对中型水库灌区以及万亩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带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化建设。
(2)工业节水,重点行业是水泥厂,人造板厂,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到6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
(3)县城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和杜绝减少跑、冒、滴、漏。
(4)农村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
(5)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规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提高全县节水意识。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出适合我县水资源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根据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供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配,对供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方案。
3、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已建工程,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实现优化配置水资源。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包括水利项目、工业项目以及涉水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
4、编制节水工程规划,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示范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集镇供水设施改造,集雨设施建设,工业及生活污水减排处理和回用,引水冲污工程,河道清淤等。
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改革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7、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经费,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发展。
8、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搞好节水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建立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根据需要,开展相关专项课题研究。
9、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检查。
10、建立节水宣传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循环宣传网站,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周期性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政策认识水平和法制观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认识。
四、试点工作组织形式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主体是××县人民政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人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组成,负责试点实施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
水利部门负责节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牵头工作,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关政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配置水资源,负责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
建设部门负责县城生活节水,建设、改造供水管网,推广节水器具,制订县城生活用水、节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经贸部门负责工业节水管理工作,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工业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
农业部门要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负责做好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
计划部门负责制订水价管理制度,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资金投入。
科技部门负责做好节水技术、设备、器具的引进、推广和指导工作。
五、试点时间
根据省水利厅意见,我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时间定为3年。
六、试点实施步骤
1、编制实施方案,并报省水利厅审查批准,时间:2003年5月底前完成。
2、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后,组织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时间:2003年12月底前完成。
3、根据批准的规划,组织年度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审批,并组织实施,时间:2006年3月前。其中:2004年8月前完成节水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2004年底前完成各项节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制订各种用水定额、总量控制指标。
4、检查验收,时间:2006年8月。
第二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县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6公里。
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坝区占3%,境内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对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
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66716亩,旱地68114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2002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37364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
××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丰水年1147.7毫米,枯水年550.3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9.0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87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74亿立方米。全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1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2.9亿立方米。
全县已建成水库、坝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
(二)型水库×座,小塘坝×座,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95条,总渠长318.2公里,实际供水能力303万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34830亩,实际灌溉面积76776亩,其中:水田44000亩,水浇地32776亩。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24~0.32。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原则、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必要性
××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确,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和完善我县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三)原则
试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3、注重基础,完善机构,措施配套,广泛参与。
4、立足当地,多方筹措,省州共扶,合理使用。
(四)依据
试点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条例》、《××省取水许可规定》、《××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节水规划纲要》、《中国城市节水2012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五)指导思想
以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方式为支撑,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规划方案《×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
(六)目标
1、结合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总量控制目标。
2、发展目标
(1)农业节水,重点对中型水库灌区以及万亩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带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化建设。
(2)工业节水,重点行业是水泥厂,人造板厂,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到6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
(3)县城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和杜绝减少跑、冒、滴、漏。
(4)农村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
(5)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规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提高全县节水意识。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出适合我县水资源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根据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供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配,对供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方案。
3、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已建工程,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实现优化配置水资源。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包括水利项目、工业项目以及涉水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
4、编制节水工程规划,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示范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集镇供水设施改造,集雨设施建设,工业及生活污水减排处理和回用,引水冲污工程,河道清淤等。
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改革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7、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经费,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发展。
8、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搞好节水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建立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根据需要,开展相关专项课题研究。
9、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检查。
10、建立节水宣传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循环宣传网站,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周期性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政策认识水平和法制观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认识。
四、试点工作组织形式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主体是××县人民政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人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组成,负责试点实施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
水利部门负责节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牵头工作,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关政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配置水资源,负责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
建设部门负责县城生活节水,建设、改造供水管网,推广节水器具,制订县城生活用水、节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经贸部门负责工业节水管理工作,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工业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
农业部门要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负责做好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
计划部门负责制订水价管理制度,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资金投入。
科技部门负责做好节水技术、设备、器具的引进、推广和指导工作。
五、试点时间
根据省水利厅意见,我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时间定为3年。
六、试点实施步骤
1、编制实施方案,并报省水利厅审查批准,时间:2003年5月底前完成。
2、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后,组织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时间:2003年12月底前完成。
3、根据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审批,并组织实施,时间:2006年3月前。其中:2004年8月前完成节水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2004年底前完成各项节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制订各种用水定额、总量控制指标。
4、检查验收,时间:2006年8月。
第三篇:靖边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靖边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办在市节水办、县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与帮助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目标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证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认真落实各项节水目标责任,积极指导引领用水企业及其他用水户做好节约用水和节能减排工作,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下面就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试点建设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成立了由县发改、财政、水利等多个部门以及22个乡镇(场)共同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于靖边县水资源管办,具体负责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同时,为确保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县政府同各乡(镇)、相关单位(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每年年终,已对各责任部门(单位)和乡镇进行全面考核,以切实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日常管理和长效运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从2008至2011年累计制作水资源宣传展板16块、在县城悬挂横幅60条、在主要乡镇张贴标语4000张,散发传单40000份、宣传台历、挂历12000份,出动宣传车队40多次、利用县电视台呼吁全县人民珍惜水、爱护水、保护
《靖边县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规划》、《靖边县节约用水规划》、《掌高兔水利基础设施规划》,《榆林市百万节水灌溉靖边规划实施方案》、《2011、2012节水灌溉试点示范项目规划》等项目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着手制定我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逐步形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用水的长效机制。
(六)打造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农业的亮点,树立节水典型。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我县是全市首批开展节水型系列创建活动的区县之一,严格按照榆林市《节水型企业(单位)标准》,并于2009年启动了以节水型企业创建为先导的节水型系列创建活动。两年来,我们围绕“创建一个,成功一个,先进典型,带动引领”的创建目标,对长庆第一采气厂、榆林炼油厂2家大型企业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工作,深入掌握企业用水定额、耗水指标、排水指标、水重复利用率,评估企业节水工业和设施的可靠性,分析企业节水能力,提出节水措施,达到节水目的,长庆第一采气厂、榆林炼油厂分别评选为榆林市首批节水型企业,且长庆第一采气厂成功申报了陕西省节水型企业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对大型用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推广新型节水经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业上发展推广红墩界圪洞河村、海则滩马连坑村、周河镇周河村节水灌溉试点示范区3处,现已建成红墩界镇涌泉居马铃薯高效节水灌溉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安装立体移动式喷灌机三架,年节水15万方,达到了高效节水的效果。今后,我办将继续发挥节水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并逐步将节水型系列创建活动创建范围不断扩大至全县医药、学校、机关、居民小区等单位,继续扩大创建成果,大大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有效提高
亩,渗灌约为0.35万亩,滴灌0.3万亩,其余为暗管输水与渠道衬砌),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为54%,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65%,目前现仍形约有20万亩农田为传统的大水漫灌;农业年总用水量为5791万立方米,用水量占全县总用水量的72%(如果加上农林牧渔及居民生活用水将占86%)。长期以来,我县采用粗放型的农业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特别地表水,大都采用漫灌,加之光照充足,土壤多为沙土,水分大量的蒸发。有报告称现有灌溉的用水量超过农作物的合理灌溉用水量一倍左右。所以农业灌溉的节水潜力相当可观。
再之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县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紧完善节水灌溉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工业及节水灌溉服务体系。为此我县将规划全面实施节水农业,编制农业节水灌溉及改造总体规划,节水灌溉及改造计划将从2012年开始实行至2017年完成,在县域涧地农业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每年在不同乡镇实施6万亩节水灌溉农业,对其采取现代化节水耕作措施和节水灌溉措施,如采用垄沟耕作措施,喷灌、滴灌、暗管输水等现代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五年计划累计完成节水灌溉及改造现代农业30万亩。
(三)生活节水方面。生活节水方面我们做到了三点,首先以经济扛杆的作用调整水费,2008年至2011年县自来水供应安装公司协同物价部门按文件要求不同幅度共调整水费价格三次,促使人们在
术性的划定保护工作,今后还要对全县生活及生产水源地进行划定保护,避免争水、抢水和水污染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五)加强县城区地下水管理,切实做好县城区地下水井关闭方案。为切实保护地下水资源,进一步压缩县城地区下水开采量,针对我县地下水超采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我县主城区地下水井关闭方案。我县城区现有自备水源井84眼,年开采量90万方,按照县水务局的要求,我办对县城区的所有地下水井进行分析研究,除保留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临时建筑、洗车、洗浴、绿化用水和应急备用水源用水的水井外,其它生活用水井一律关闭。通过我们认真不懈的努力,2008-2011年关闭城区自备水源井35眼,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六)开展深层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管理的基础,也是对地下水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客观评价。市地下水工队在我县设有地下水专用观察井7眼,为了进一步的观察地下水位观察范围,我们从2008至2011年在全县不同地域内布设观测井,南部山区各乡镇布设1眼,张家畔镇布设3眼,其余乡镇布设2眼,共设动态水位观测井30眼,采用高精度测绳等仪器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描述地下水位变化特征,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严重匮乏,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随着靖边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水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识不易形成,增加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节水技术的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制定用水定额,实施取水许可。按照市上颁布的《榆林市水权确权方案》中确定的初始水权,以及确立的用水定额指标,尽快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水权初始方案,建立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对全县工业用水、城市公共用水、农作物灌溉等用水实施定额管理,分配初始水权指标,发放初始水权证,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落实机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按照中、省市文件要求,鉴于我县节水能力差,水的浪费与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全县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少,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极低,居民节水意识淡薄,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工业生产节水措施不力,城镇节水器具推广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归口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没有实施,因此,节约用水的潜力、范围和空间很大,强化节水管理工作重要而紧迫,应专门成立节水机构。
(三)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坚持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提倡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的“三民水利”办法,拓宽投资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在工业方面,做好节水型项目的立项审批,指导县属骨干企业引进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禁止发展高耗水、低效益的产业和项目;在农业节水方面,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在城市供水方面,组织实施城市生活节水规划和污水利用规划,制定城市节约用水
第四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调查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调查:丰水省份为啥还要节水?
丰水省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质性缺水问题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记者日前随水利部“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湖北、湖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调研了解到,当地发挥丰水地区节水潜力,探索节水经验。节水在减少污染、促进经济转型、治理城市“内涝”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节水即是减污
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湖南地处长江中游以南,人均水资源量约2500立方米,“两湖”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水资源污染,清洁水源不足等水质性缺水是丰水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
水资源污染容易,治理难。解决水质性缺水的关键是节水,节水是最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手段。
据通用算法,使用1立方米水将产生0.7立方米的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立方米的清水来降解。节约一吨水,意味着少污染28立方米水。
节约胜于治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北、湖南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以武汉为例,2000年至2013年,万元GDP用水量由309立方米下降到4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461立方米下降到51立方米。
这背后是政府运用价格杠杆,严格监管的结果。企业超计划用水将按2至5倍缴纳水费,且推高排污成本,偷排污水将被罚款高达百万元,在多重压力下,节水成为企业最经济的选择。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节水意味着企业的生命。荆门市金龙泉啤酒厂通过技术、管理“两手抓”,将节水指标细化到每道工序、每个人,实现生产每吨啤酒耗水2.99吨,远低于3.8吨的行业标准。
节水促经济转型
我国农业用水占比约为65%,是节水的主战场。在湖北省钟祥市石碑镇彭墩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节水灌溉系统遍布田间地头。
“以前大水漫灌,一次灌满十天不管,浪费水还产量低。现在用滴灌,每天四次定量精准灌溉,产量和效益上去了,还节约了大量的水。”彭墩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说。
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改变了农民家庭式经营的生产关系,从分散式种植向集中种植转变,实现了节水增效。
彭墩村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统一经营模式,通过不断优化用水结构,由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蔬菜、果树、种子培育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转变,1000亩土地实现年产绿色蔬菜2000万斤,利润1000万元。
这只是湖北省荆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之一。现在当地依托优质水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用20%的土地解决了80%的农民就业问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节水为“抓手”的转型升级在工业企业也全面展开。在政府主导下,一方面推动企业加大节水的硬件投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上的“用水红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长沙规定,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超过21立方米的企业不予落地;武汉出台政策鼓励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低耗水型企业发展。
节水从点滴做起
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长沙市户表改造及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群介绍,当前有20%的水量浪费在“最后一公里”,城市管网渗漏影响水量、水质和水压,不及时排查还将造成地面塌陷。
为向“最后一公里渗漏”宣战,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开始累计投资808.98万元建设给水管网监管系统,通过智能监控水表实时监控,单查堵管网漏点一项4年来节水985.6万吨。
要技术节水,更要意识节水。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居民陈元炎,自建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养近千盆花,一年节水近200吨,被评为武汉市“节水示范家庭”。
为推广陈元炎的节水妙招,武汉市水务局资金扶持建设家庭雨水收集装置,带动300余户家庭,年节约用水约1.5万立方米。
节水意识在百步亭社区已经融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铺设管网收集雨水作为小区绿化和景观用水,每年节水6万立方米,降低了物业运行成本。
“在丰水地区抓节水,关键在树立节水意识,贯彻到生活点滴。”武汉市节水办主任叶辉说。
当前各地多种手段开展节水宣传,“全国节水教育基地”--武汉节水科技馆,通过虚拟技术、人机互动等方式普及节水常识,将节水意识“从娃娃抓起”。
来源: 新华网
第五篇:郑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研究
郑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研究
任杰,阎官法,刘爱荣,张中霞,文春波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摘要】郑州市是水利部确定的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自2005年试点建设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为科学评价试点建设成效,参照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郑州市实际,建立了郑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成效进行了评价,确定郑州市已基本建立节水型社会。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层次分析法;试点建设;评价;郑州市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等综合措施,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人们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充分发挥水资源
[1]的经济社会效益,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有利于科学、准确把握区
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决策部门分析现有节水方案、制定良好的发展规
[2-3]划,为今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基于对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持续关注,为弄
清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水平,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1郑州市基本情况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郑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市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
333总量为13.23亿m,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7.22亿m。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80m,是全省人
均水资源量的44.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世界平均水平的1/16,远远低于国
33际公认的人均1000m的水资源紧缺标准,按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为严重缺水边缘标准,郑
[4]州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2005年2月,郑州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6个试点之一。自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以来,坚持“留住天上水,拦蓄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按照“典型带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等手段措施,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始终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切实转变对水资源的粗放管理与利用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2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选择
2.1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郑州市实际,确定郑
[5]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组成:目
标层是节水型社会要实现的总体目标,综合评价一定时期区域内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系统层由综合评价和各主要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子系统组成;指标层由具体评价指标组成。郑州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包括综合考核指标、三产及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和水生态和环境指标(表1)。
2.2评价方法
[6]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郑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AHP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多
目标、多层次决策及综合评价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可以统一处理评价中的定性与定量问题,具有实用性、系统性和简洁性等优点。
2.3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运用1~9标度评分方法判定其相对重要性或优劣程度,建
立同一层次所有元素构成的判断矩阵R。采用特征根法对同一层次下的各元素计算相对权重
max向量,根据方程组RW=λW,得到该矩阵最大特征值λ对应的特征向量W,并进行一致性检
[7]验。当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一致性可以接受;当一致性比例大于或等于0.1时,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直到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郑州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见表2。
2.4数据标准化处理
在采集完各指标的特征值后,由于特征值量纲不统一,无法进行比较,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处理后的指标值处于[0,1]区间。
对于正项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优的指标),其公式为
2.5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各指标值相对于总体目标的合成权重以及归一化数值,采用加权函数,计算综合评估值Y为
式中:Wj为第j项指标相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向量;Vj为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3试点建设评价
2005年郑州市被确定为试点,经过3年的试点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选取2008年作为评价年。2008年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
3.1目标值确定
根据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实际,参考《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河南省用水定额(DB41/T385-2009)》、国内外先进
[8]节水指标、国内外节水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等确定指标的目标值,然后对指标值进行标准
化处理,结果见表2。
3.2综合评价结果
节水型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将节水型社会发展划分为起步、初步实现、基本实
[9]现和建成4个阶段,分别代表节水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建立阶段评分区间,由综合得分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阶段(表3)。
在计算各指标合成权重的基础上,由公式(3)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2008年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综合评价值为0.855,由表3可以看出,郑州市已基本建立节水型社会。4结论
郑州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以来,采取“政策保驾、体制推进、试点先行、量质齐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郑州市的节约用水工作、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郑州市被水利部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这是对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成绩的充分肯定。但是,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还存在“社会建设、机制驱动和全面推广不够以及城乡统筹、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不足”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当前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只能说是基本或初步建立。
由此可见,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郑州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实际是相符的。本研究可用于未来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也可为其他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15.
[2]颜志衡,袁鹏,黄艳,等.节水型社会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4):35.
[3]陈莹,刘昌明,赵勇.节水及节水型社会的分析和对比评价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1):82-87.
[4]刘爱荣,任长江,阎官法.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科学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6.
[5]张华,王东明,王晶日,等.建设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赋权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5):65-68.
[6]徐海洋,杜明侠,张大鹏,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J].节水灌溉,2009(9):31-33.
[7]安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以济源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12-1214.
[8]王善荣.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方法研究[J].吉林水利,2010(5):33-35.
[9]杨玮,陈军飞,王慧敏.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J].水利经济,2008,2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