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新闻词汇精选
译题一:中国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原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却似乎在下降。城市病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
参考译文:
Outbreak of city diseases pummels China
In such megapolises as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Shenzhen in China, dwellers have been suffering from nagging issues of traffic ja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indergarten shortage, and insufficient medical services.All these problems vie for a simple name called “city diseases”, which embrace all social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people pouring into large cities.In the most prosperous and resourceful cities in China above mentioned, residents seem to be reduced to a life of lesser comfort.As their life quality is emaciated by urban diseases, some even infer that China has stepped into an epidemic period.[New Words:
pummel vt.(尤指用拳头)连续打
megapolis n.大城市,多人口地
nagging adj.唠叨的;挑剔的;使人不得安宁的vie vi.(为某事物)激烈竞争;争夺某事物
vt.使竞争;使针锋相对;(常用于进行时)(为某事物)与„激烈竞争
vie for: 竞争 争夺 为…而竞争
lesser adj.较小的,较少的,次要的;两害相权之轻者
emaciated adj.瘦弱的;憔悴的infer vt.推断, 推知, 推论, 猜想;间接地提出;暗示;意指;意味着;表明
vi.作出推论]
点评:
为了吸引眼球,新闻标题中宜用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讲,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有“死的隐喻”和“活的隐喻”,那些语言使用者习以为常的死的隐喻并不能吸引读者,只有创新的活的隐喻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本译题的标题翻译中,把“爆发”翻译成outbreak或explosion使用了隐喻,但这些隐喻已不能给读者“陌生感”,因此笔者综合考虑,把标题翻译成了Outbreak of city diseases pummels China,pummel一词的使用强调城市病的持续发酵。“城市病”本身也是一个比喻,所以在结尾处,笔者用epidemic period来翻译“爆发期”,对于同一个词语的翻译,标题和内文的处理不一样也属正常。本译题中可以使用形象隐喻来翻译的词语还有“困扰”等,有网友选择pester, nag等词来对译也较形象。考虑到对疾病隐喻的连续使用,笔者在翻译时保留了suffer from这个短语的使用。
“入托难,就医难”中的“难”字在翻译时要注意避免重复,重复不是不可以,主要是这
里的四个问题,仅有两个“难”字,尚不能构成排比,也无法全部合并处理,所以笔者分别对待,翻译成了kindergarten shortage, and insufficient medical services。有的网友翻译的比较繁琐,比如difficulties for children to go to nurseries, and difficulties for receiving medical treatment,这也触及到了中国式英语的问题,在点评的末尾,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是指上文提到的困扰城市居民的问题,这里汉语采取了避免重复的手段,但在汉译英时,考虑到跨越了段落,按英语衔接的要求,使用problems来翻译衔接会更加紧密。“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就是不好的表现,直译成英语可以是ill performance, under-performance,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和上文衔接不上。
第三段中的“原本”二字极易造成误解,这些大城市原本是、现在依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那为什么要用“原本”呢?原来汉语这样说是为了表示转折,因此把“原本”翻译成originally就错了,正确的翻译时舍弃这个词,或者用让步状语从句来翻译,为了避免繁复,笔者选择了介词短语in the most prosperous and resourceful cities in China mentioned above。
译题二:英媒称王室担心戴妃悲剧重演
英国威廉王子和女友凯特•米德尔顿订婚的消息是目前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据内幕人士披露,自从订婚以来,凯特一直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王妃这一重大职责,同时担忧威廉王子与前女友杰西卡•克雷格旧情未了,重蹈当年老爸查尔斯覆辙。许多英国王室成员担心,凯特或许会因此患上抑郁症--就像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那样,最终导致婚姻破裂!为此王室已经委派心理专家对凯特进行心理疏导。
参考译文:
British press told of royal family's concern over another Diana tragedy
The world media is currently spotlighting on Prince William's engagement to girlfriend Kate Middleton.Inside dope reveals that since their engagement Kate has been worried that while she can not feel up to being a princess, Prince William might rekindle a flame for his ex, Jessica Craig, only to repeat the mistake of his father Charles.Members from BRF have expressing concern over Kate's potential depression—in the same way Princess Diana acted and wound up her marriage.On account of this, the royalty has entrusted a psychologist with counseling Kate.[New Words:
Spotlighting 聚光照明
Inside dope: 小道消息
dope n.1.涂料,涂布油2.有害药物,麻醉药3.兴奋剂4.笨蛋;呆子;蠢货5.内幕消息;
情报
vt.1.用麻醉药使无知觉;给„服麻醉药2.给„用兴奋剂3.在(食物、饮料)中加入麻醉剂4.使昏昏沉沉;使药力发作
feel up to:〈非正〉感到自己有能力〔适于〕(做某事);感到能胜任(某事)
rekindle vt.使再燃rekindle a flame点燃…的火焰
Eg.: They tried to rekindle the flames of romance.他们试图重燃爱火。
Nothing could rekindle her extinct passion.她激情已逝,无从心回意转。
Is there anything could rekindle his extinct passion? 有什么事情可重燃他逝去的热情呢?
ex n.<口>前妻或前夫;以前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以前的性伴侣
wound upadj.紧张的,兴奋的entrust vt.委托, 托付,交托;委托某人做某事(或照看某人)]
点评:
“悲剧重演”是another Diana tragedy,不是another Diana's tragedy,差别在于前者表示戴安娜式的悲剧,后者容易误解为戴安娜的悲剧,当然这里主要反映了现代英语多用名词定语的趋势,另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习惯同样重要。
“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翻译的时候,网友多用名词,比如the focus of the world medias, the spotlight of global medias等,实际上用动词可能更好的强调全球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消息的情况。
“内幕人士”可以是insider或informant,也可以用inside dope(内幕消息)代指。“无法胜任王妃这一重大职责”这句有网友翻译时使用了feel up to这一非正式用语,很好的活跃了翻译风格,不过这里to是介词,后接动名词而不是不定式。
因为涉及王室的事情,“重蹈覆辙”这样的话在翻译时最好说得婉转一点,因为英国人说话相对比较委婉,比如网友erinpark翻译成William would eventually follow his father Prince Charles'(s)footstep and take a mistress,内容交代的更清楚了,但估计会招致一部分英国读者的反感。
“心理疏导”算专业术语了,通常翻译成psychological counseling.这里也可以变通处理,还是网友erinpark的翻译,counseling for Kate to help her ease into her upcoming royal life,这里的解释性翻译很好。
译题三:“给力”上台面各方力挺 网络语言能否“转正”?
无论是刚刚走入网络江湖的菜鸟,还是已经在网络上混迹多年的网虫,对于“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事,都显得格外兴奋。网友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网络语言被认可的一个大事件,更有网友提出:报纸给力能否带动网络语言“转正”?
网友戏称,ungelivable可能是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英文单词”。“给力”一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
参考译文:
“Geili” certified by mainstream, shall cyber language be used “regularly”?
Both newbies and net potatoes in China are intoxicated by adoption of the cyber word “geili(pinyin of two Chinese characters in which gei means ”to give“ and li ”support“, ”power“ or ”force“, translated by China's internet users into English as ”gelivable“)” in the news that makes headlines of People's Daily.It is celebrated in the cyber world as a biggie that symbolizes the approval of cyber language by print press.Some netizens wonder if the “given force” from newspapers will bring more cyber words into “formal” use.It is jested that “ungelivable” has become by far the fastest spread English word.“Geili”, which originally means “very good” or “wonderful”, is likely derived from Cantonese or Minnan Dialect in China.Now the word is used to say “cool”, “inspiring” or “forceful”.[New Words:
Ungelivable: 网民造新词,这个词,虽然看上去是英语,却采用中英文构词法则,前缀un_表否定可译为“不”,中间是汉语“给力”(geili)的拼音.形容词后缀able,恰如其分表达这一含义.与其他英文单词相比,这一“中式英语”单词基本上符合了英语造词规则,唯一不同之处则在于——老外绝对看不懂。
网络溯源: 2010年11月7日一条微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转发上万次。这条微博自信地宣告:“有一个新单词诞生了:ungelivable(不给力)!”会心而笑的网友们纷纷转载,“不转的话,就太unge-livable了!”虽然老外看不懂,但是ungeli-able在中国网友中却大受欢迎。“昂给力围脖!”网友们不仅第一时间就弄懂了它的发音,而且举一反三,“不给力是ungelivable,给力就是gelivable。”“哈哈,这单词实在太gelivable了!”各知名微博对此进行…
newbie n.网络新手,新兵, 菜鸟
intoxicated adj.喝醉的,极其兴奋的biggie n.〈口〉要人,大人物;要事,大事
jest vi.n.说笑话, 开玩笑
Cantonese n.广东人, 广东话 adj.广东的,广东话的;广东人的,广东话的]
点评:
“给力”这个汉语词汇已经被网友“翻译”成了gelivable,但标题的翻译中最好使用拼音,因为这里讲的主要是中国主流媒体对“给力”一词的接受,尽管后面也提到了它的英译问题,标题中只给出拼音,而补注可以留待下文处理,对于借入英语的汉语词汇,除非已经得到正式认可的以外,附加解释是必要的,通常的方式是给出汉语拼音、单个汉字的意思
以及词语的整体意思。“Gelivable”在英语中,还不能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汉语借词,因为这种混杂了两种语言成分的构词要真正得到英语母语使用者的接受,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转正”一词笔者在标题和文内分别翻译成be used “regularly”和bring cyber words into “formal” usage,一方面翻译要灵活把握,另一方面就是避免重复。
“‘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里不能直接翻译成the word “geili” makes the headlines of The People's Daily,因为这里说的不是“给力”成为头版头条新闻的内容,而是这个词碰巧用在了头版头条的新闻中,翻译时一定要交代清楚这一点。
“无论是刚刚走入网络江湖的菜鸟,还是已经在网络上混迹多年的网虫”可以采取省译的方式,因为英语newbies and net potatoes这样的词语形象丰富,本身已经包含足够多的信息,我们看一个直接译出的例子:No matter the newbie who just enters the internet world or the net potato who muddle there for many years,给人的感觉太罗嗦。
“够劲”的意思比较难译,从目前的使用来看,大致相当于英语的cool或high,在雅虎问答中,网友的回答使用了cool这个词。
最后谈一谈“中国英语”问题,实际上我们平时提到的“中国英语”包含多种含义,但主要区别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前者一般是被英语语言接受的一种变体,而后者则往往是需要纠正的语言错误,而ungelivable这个词,虽然在中国的网络流行开来,但由于采用英汉夹杂的构词方式,要进入英语主流媒体尚待时日。在urbandictionary网站,有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例如:WTF? Chinese soccer team lost again? against Japan? 0:8? That's too ungelivable!!
借此机会,笔者想指出一些受汉语影响的翻译错误(均选自第3篇译文),比如:inquired that the newspaper's forcefulness to surge the use of web terms officially,从句中缺少谓语动词,surge做及物动词使用;netters who are living on the net many years,谁人可以真的生活在网上呢?a question that whether “gelivable” in the newspaper can become an engine to make internet slang regular,复用that和whether做引导词;might has its origin,笔误?exceptional excited about the word “gelivable”,词性错误。
第二篇:网络新闻编辑规范
网络新闻编辑规范
一、选稿要求
1.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与党和政府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不得选用与中央宣传口径不一致、中伤我国、不利于祖国统一、攻击党、政府和国家领导人、违反民族宗教外交及其它政策,以及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和明显失实、泄密的稿件,选稿时要通读全文,绝对保证无上述内容。严格禁止出现政治性差错。2.转载新闻要紧扣网站名称和行业特点,体现网站特色,选用健康向上、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的环保行业稿件,不遗漏用户关心的重要新闻,不断充实网页内容。
3.拒绝发布虚假新闻。
4.坚决不发布对客户不利的新闻,包括攻击、诋毁客户的新闻。
5.同行业网络竞争对手的原创稿件不用;但可以就其新闻主题编辑整理类似稿件。
6.鼓励和提倡信息内容的再加工和处理,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拷贝,杜绝不良倾向。
7.摸准媒体更新规律,及时捕捉新闻,提倡“抢新闻”和适时发布,缩短与事件发生和信息源的时差。
8.对热点新闻注意从不同角度选稿,多方面报道,连续报道,深度分析,形成气候,但内容相同的只选一篇。
9.保证网站所有新闻页面的时效性,对各页面中过旧新闻及板块要及时进行更新。
10.发布前要对每一条新闻进行浏览,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避免知识性、文字性差错。
11.对于一些需要客户审核的新闻稿和专访,需经客户审核后才能发布。
12.发布的新闻应保证布局合理、美观,段落之间错落有序,重、次内容及小标题分明清晰。
13.当日发布的行业重要新闻,要设置其中的突出强调权限,以在首页重要位置突出显示。
14.尽量不要发布政治性强、负面、和社会性质较强的新闻。
二、标题规范
1.新闻标题应依倾向于行业进行编辑,使之合理、概括、新奇、引人注意。
2.标题句型完整,主谓宾齐全,行文通顺,言之有物,简要点明事实,避免出现同样词语,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仔细判断文章含义,避免因题目理解问题造成法律纠纷和政治错误。
3.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
4.所有新闻标题长短基本一致,不能折行,不能过长或过短。
5.标题严禁出现错别字。
6.标题涉及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敏感人物等)时,其职务要标注准确,可以参考以前发过的新华社文章。
7.标题中的中国地名应避免使用简称,如蓉、豫等;市、县地名应考虑网友是否知晓,前面加上省或自治区的名称,避免采用不为人知的地名、人名。涉及国家名尽量写名,约定俗成的可用简称,比如美、英、俄;容易混淆的不可用简称,如巴(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阿(阿富汗、阿根廷)等。
8.非新闻事实类文章可在标题中注明类型,如评论、观点、报告、分析等,在类型后加冒号。
9.标题中不得出现非标准式缩写和港台式写法。例如:“星加坡”(港台称法)统一写成为“新加坡”,“纽西兰”写成为“新西兰”,“单车”改成“自行车”等。
10.有图片的新闻在标题后注明“图”。
11.重点媒体的文章,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媒体出处,如欲表明文章权威、敏感或有争议性等,可以在标题前标注媒体名称。
12.标题中提及的人名如果不为网友所熟知,应在不折行的条件下注明职务
或头衔。
13.如标题链接为专题,则应标注“专题”二字。
14.标题中尽可能不使用英文。
15.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标题为两三个并列的短句,中间用半角空格较好,一般不用逗号、顿号。
三、新闻来源
1.转载新闻一定要注明信息来源(即便是网友原创也要注明),保证不牵扯版权问题。
2.尽量注明原出处,找不到原出处,则以最后出处为信息源。
3.转载文章时不得遗漏作者姓名。
4.台湾报纸或通讯社改为“台湾消息”、“台北消息”或“台湾媒体报道”。
四、新闻正文 1.所有正文应没有错别字和英文的错误拼写,无明显汉字标点符号错误。
2.文中或署名不应出现“本报”“本网”或其他媒体字样,应删去;文中出现的繁体字一律改成简体,标点用横排符号,文尾“完”字删去。3.文章开头“本报讯”、“本报某日电”后和正文、记者删除。每行段首缩进两个字节(中文全角状态下)。
4.正文文章如果出现作者署名,必须予以保留。作者名字可以放在文章的末尾(最后一段句号后)。
5.提倡缩编、精编,从报纸转成网络文稿,常常形成完全或基本雷同的两段文字,应删去雷同部分。
6.文中“今天”、“昨天”应改成具体日期。
7.正文中不要出现同一文章拷贝两遍、分段不清,小标题和正文联在一起等问题。
8.文章中的小标题一定要单独一行,并加粗。
9.不得出现“中华民国”、“民国”,不得将台产说成国产。对于台湾的一些内容必须引用的,要加引号,如台湾“国防部”。
10.正文中的所有标点为中文标点,所有数字和英文一律采用半角,如123(全角)应改为123(半角)。
11、稿件中的汉字、标点符号变成“?”、“囗”或空格的,应据原稿改正。12.港澳台和国外报纸译名与大陆译法不同,应改成规范译名,译名中的“·”不得写成“.”。13.正文中不得出现英文单词间无空格。
14.杜绝错字、别字和自造字,注意平时积累,避免符号代替的情况:例如:“朱镕基” 用“朱(金加容旁)基”代替。
15.部分网站的文章每段末尾有乱码,注意去掉。16.如果原文出现明显错误或者解释不清的情况,可以注意适当加注解修正。
17.重点文章须加超链接,主要是专题,与事件直接相关的报道等。
18.处理重点文章或重要事件的后续报道时,文章中提到的以前报道过的事件要加超链接指向此前相关报道。
19.文章中原则上不要出现网址、E-mail地址,或其他网站的超链接。
20.所有原创稿件必须认真较对、审核,尤其是采访和聊天实录。
五、图片处理
1.除充分利用现成的图文稿件外,可将分别报道的图片新闻与文字新闻加以组合,以利网民阅读。
2.所选取图片一定要注意版权,使用与原文出处不同的图片要注明该图片出处。
3.图片选择的主要标准是:清晰、明亮、信息量大。
4.用压缩技术提高显示速度。
5保证图片不变形。
6.图形文件扩展名必须为“JPG”。
7.所有图片必须有图片说明,其中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8.图片说明中所有主要人物必须注明姓名和职位;严禁以单独一张图片(没有任何其它代码)为新闻最终页的表现形式。
10.图片要尽可能注明摄影者。
11.图片当中的人物如果有头衔和名字,必须要作说明,并注明在图片中的位置,如“(左)”、“(右一)”等。
第三篇:网络新闻写作
关于网络新闻写作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下各阶层特别是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获取新闻的主流渠道。网络新闻的影响力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的技术格局、内容格局和市场格局。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传统的新闻学,但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层次化、实时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上有着相应的体现。因此,关于网络新闻的写作,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与利用传统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新规律。
目前网络媒体上的新闻,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复制新闻和原创新闻。所谓复制新闻,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来的新闻。各个新闻网站把传统媒体的新闻搬上了网络,然后大家再彼此搬来搬去。原创新闻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彭兰将网络新闻写作形式定义为层次化写作。所谓层次化写作完全取决于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当受众浏览网页的时候, 最先看到的是主页上的新闻标题, 其次通过点击进入次层次链接, 完成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的阅读行为。一件网络新闻作品通常可以分解为下列层次。层次之一:标题;层次之二:网络新闻导语;层次之三:新闻正文;层次之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层次之五: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当然,不同新闻作品的层次划分并不相同,每一层次所担负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总体上看,这种作品的多级性特质是存在的。在这一系列的阅读行为过程当中,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层次, 无疑具有是否可以引发受众阅读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而接下来的第二层次即导语部分, 则基本上提前完成了网络新闻受众的整个阅读行为。从这一意义出发,对于现在的网络新闻受众来讲, 其阅读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结束于导语, 第二层次的写作。现在我们就分别谈谈这两个层次的写作。
一、关于“网络新闻标题”
它应该能满足最基本的信息获知需求。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是引导读者向深层信息进入的第一航标。突出重点、强调新意、简洁明快的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点击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而蹩脚的标题则会沦为深层新闻内容展示的直接障碍。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说,该如何作出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简洁而不简单
网络新闻标题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单行化。网络新闻标题要比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标题更为简洁传神,耐人寻味,要求做到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简洁的标题要尽量包含这些要素:说明一个新闻事实;突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揭示新闻中最新、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要求或许不能同时在一个新闻标题中实现,但实现的成分越多,其新闻标题的质量就越高。为了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闻因素,需要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内完成对重要新闻的概括、描述和引导。这就要求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网络读者绝对不喜欢在文山字海中艰难跋涉,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最前端。
从目前互联网接收终端所限定的版面布局结构上看,一则新闻需要有个单独一行的、言简意赅的、一般不要超过25个字的标题。要确保这个标题的前20个字能够描述这一新闻的本质性内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遣词造句要格外精心。但是,许多新闻网站对新闻标题重视不够,推敲不够。由于网上的新闻面广量大,时效性的要求比传统媒体高得多,很难从容不迫地推敲新闻标题,加之网络媒体的一些从业人员未经过新闻工作的专业培训,对新闻标题片面追求字数的精简,造成有些标题制作粗糙,甚至连基本的准确都难以做到。如2001年4月1日,美军侦察机在南海撞毁我军飞机后,个别网站拟制的标题是:《中美战机南海上空相撞》。字数倒是不多,但是连基本的事实都没有表达清楚。相比之下,人民网的标题就做到了简洁地表达新闻事实的要求,该网站新闻专题的标题是:《美侦察机撞毁我军机事件》。12、温情而不煽情
网络新闻标题的温情包含了亲和性、贴近性与人文关怀等精神素质,通过浓浓的人情味,触及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使受众对新闻欲罢不能。2002年1月《天津日报》登载关于流 感的数条消息,题目是:《医患携手战流感 一些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搜狐网转载这条新闻时,将题目改成:《见面问候“你感冒了吗” 天津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通过见面问候这一个细节,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使浏览这条新闻的人感受到一种亲近感。类似的题目还有《华人爱情观网上调查北京人爱了就要结婚》等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网站为了赚取点击数,把温情做的变了“味”,把标题的煽情作为惟一的卖点,很多标题对新闻断章取义,有些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让人点击后大呼上当。这样的标题带来的效应只能是暂时的,任何一个明智的读者都不会永远受骗。
3、通俗而不庸俗
网络的受众群非常庞大,各种阶层的人都有,通俗就成为网络新闻标题不可或缺的因素,运用朴素、直白的标题将新闻的主要内容点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这看起来简单,实际是很见编辑功力的。比如说,《日将停止对华经援 无援助中国照样行》,一句“无援助中国照样行”用通俗易懂的手法表明了这条新闻的主旨。类似的还存《北京高收入人群调查收入最高的都是‘头’》、《日货纠纷没完没了》、《克隆人真的要来了吗》、《律师与联通掰手腕儿》等等。
但是,我们要明白通俗不等于要降低标准,不等于迎合低级趣味。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甚至低级的词汇来制作标题,只会使读者反感,影响网站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
4、生动而不生硬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标题也是如此,要想吸引受众,除了实质性的内容外,表达的形式也很重要。在准确的前提下,应在鲜明、生动上下工夫。如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多家网站开设纪念专题,名称多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而央视国际独辟蹊径,将专题命名为:《阳光下的西藏》。“阳光”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地描绘出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的繁荣进步。生动的网络新闻标题,多体现于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在不经意间传达了编辑的意向与情绪,比如(《车市“小鬼”当家》、《哈尔滨动物园动物光棍多)、《温州鞋杀回上海滩》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得标题“标新立异”,但是一定要运用的恰如其分。否则会显得生硬,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因为在快速阅读中,这类标题有时会难以让读者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比如说:《永别了病毒:纪念群亡灵》就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二、关于“网络新闻导语”
在传统新闻写作当中, 导语写作经历了由“第一代导语” 向“ 第二代导语” 转变的过程,即由“全型导语”向“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转变。下面以新浪网的一篇特别策划为例,具体分析网络新闻写作中导语的重要性。
2005年11月22日新浪网新闻中心搞了一次特别策划: 《历史性的一步再遇挫折 户籍改革究竟难在哪》。整个特别策划应该可以作为一篇关于我国户籍改革的综合性报道。大标题设置颇为惊心动魄, 极易引发读者阅读欲望。通过点击进入第二层次链接,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7个分标题, 将整个综合报道分为7个板块, 依次为:
1、户口故事: 如何跨越你我的“楚河汉界”。
2、户籍解读: 符号的意义和沉重的现实。
3、制度之辩: 枷锁还是保护伞。
4、改革之路: 十字街头 徘徊不是选择。
5、样本剖析。
6、焦点透视。
7、前景分析: 户改尚需跨越的几道障碍。全部7个板块共计由18 篇各带有小标题的文章组成。整篇报道跨度大、覆盖面广、分析深刻。充分显示出网络媒体在信息总量、背景材料链接以及文章篇幅等方面较之印刷媒体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其中18 篇小标题文章均以导语部分呈现, 而要想阅读全文则需点击进入下一层次链接。现举其中导语二例:
(一)一个符号的前世今生
户籍制度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 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 有“登人”或“登众”, 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制度的萌芽。[全文]
(二)三大弊端带来社会不公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着三大弊端: 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 被人为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全文]
例(一)属于叙述式导语。在导语中直接交待我国户籍制度的萌芽。为正文部分的进一步叙述打下伏笔。例(二)属于概括式导语。在导语部分即明确概括出我国户籍制度的三大弊端。而之后的正文部分是进一步对三大弊端进行详尽地叙述。对于如此篇幅巨大的新闻报道来说, 通篇阅读全文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网络新闻受众本身就具有追求信息更新速率, 注重阅读效率的特点, 因此以第二写作层次出现的导语部分, 无疑成为网络新闻受众了解信息概要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8 篇导语的浏览, 完全可以掌握整个新闻策划的主旨, 从而对关于我国户籍改革的情况有了一个概要性的掌握。正如前文所说, 绝大多数的网络受众会止步于第二层次的阅读, 即完成导语部分的阅读之后便结束整个阅读行为。
那么,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
1、精心构思, 了解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
写作网络新闻导语的时候, 写作者应时刻意识到网络媒体的特性是有区别于印刷媒体的。换句话说, 应当时刻意识到如何写作才能够迎合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由于网络新闻受众在浏览网站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断更替闪动的图片, 甚至是五花八门的网络广告的干扰, 这样导致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较之印刷媒体明显减弱。最终导致网络受众在阅读网络新闻时,明显表现出跳跃式阅读倾向, 即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极大。因此要求在写作新闻导语时, 可以尽量多使用概括式导语。尽量做到在阅读者目光移开之前, 为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新闻内容。
下面对一则例文做具体分析:
新华网台北11月24日电 距离2005 年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投票日只剩10 天, 岛内“蓝(包括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绿(包括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两大阵营竞争十分激烈, 各自在一些县市自认有胜算, 在一些县市则双方均认为“选情紧绷”。
此篇导语开始即点出距离选举日只剩10天, 较好地营造出紧张气氛。接下来在叙述岛内“蓝”、“绿” 两大阵营时, 使用括号说明的形式, 在有限的行文篇幅当中,对特殊名词做了较好的解释, 使得信息传递量得到较好地充实。最后用“选情紧绷”一词扣题。作为一篇概括式导语, 作者在写作时考虑到了网络新闻对时效性的强调, 将新闻点放在“只剩10 天” 上, 极具时空紧迫感。同时对选举情况复杂的局面, 使用“选情紧绷”一词作到概括性报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网络新闻作者还应该时刻意识到网络的全球化特点。只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写作过程当中才能够尽量减少地域局限性, 而写作出标准化意义上的新闻作品。
2、灵活写作, 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
网络媒体的特性无疑为写作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灵活的写作平台。网络新闻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在这里将会得到更为强烈的表现机会。对于像新闻网站中即时新闻这样的新闻栏目, 为记者提供了近乎实时的新闻发布园地。这一点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印刷媒体, 在发布信息方面最显著的区别所在。然而为了适应网络媒体的即时性新闻报道要求, 网络媒体记者能够考虑使用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但是归根结底, 新闻信息的写作还是要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之上。考虑到网络受众阅读习惯中跳跃性明显的特征, 网络新闻导语在写作时, 已没有必要死守传统新闻写作当中所要求的“5W” 要素俱全。完全可以根据报道内容突出其中“3W” 或者“2W” 即可, 在这一点上与近年传统媒体所倡导的“ 第二代导语” 写作有相近之处。
不过作为网络媒体更应该体现出网络新闻的特色。
下面结合例文作简要分析:
新华网快讯: 11 月27 日18时,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来到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路75 岁的退休老干部庞玉成家里, 喝下了松花江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
网络媒体无疑是最适合报道突发性事件的媒体之一。各大门户网站及专业新闻网站的即时新闻和滚动新闻栏目, 将以最快速度提供给受众事件发展的最新进展。因而网络新闻导语往往可以不必面面俱到, 而是集中报道“5W’中的2到3个W, 从而收到更佳的效果。上面是一则极具动态感的新闻导语, 在“一句话”新闻导语里面,“市长喝下第一口水”给读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报道恢复供水可以有很多个层面, 但是记者选取的报道角度鲜活、有说服力。像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动作, 足以胜过更大篇幅的平铺直叙。
3、明确作用, 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欲望。
网络新闻导语在整篇新闻报道当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已毋庸赘言。但是对于整篇新闻报道而言,导语毕竟仅仅是新闻报道的开端,而并非文章的终结。明确网络新闻导语在网络新闻报道中所处的位置, 对于写作优秀的网络新闻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美国新闻网站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大多采取新闻导语和正文位于同一页面的形式。美国有学者将这种形式称之为“T 模式”。即把新闻导语部分比喻为英文字母“T” 的横杠部分, 而将文章主体比喻为下面的一竖。很显然, 字母“T” 的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一篇均衡完整的新闻报道。尽管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客观上存在量化差异, 网络受众存在对信息需求面广, 单位信息需求量小的特点, 但是作为信息提供者一方仍然要尽最大努力写作好新闻导语一“T” 的横杠部分。而写作好的导语部分的意义在于引发受众继续阅读新闻报道正文的欲望。对于导语和正文位于同一页面的情况来说, 客观上为受众纵深阅读新闻躯干部分提供了方便条件。而我国目前新闻网站大多采取导语和正文处于不同页面的形式, 对于需要进行纵深阅读的受众, 必须点击进入下一层次的链接, 如此, 在客观上或多或少为阅读正文制造了障碍。
下面结合例文作简要论述:
新华网北京11 月27 日电一位古稀老人近日在哈尔滨市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 用550万元(包括住院费及其家属按照医生吩咐从国外购买药品用于治疗的费用)“买” 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此事一经媒体披露, 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地震”。有关人士认为, 这一天价医药费事件再次揭开了我国医疗界的四大“伤疤”。
此例文作为一篇综合报道的导语, 全面使用了新闻报道基本要素“5W”。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事件的基本情况之后, 在导语的结束部分提出“ 我国医疗界的四大‘ 伤疤’, 为受众继续阅读正文部分对所谓“四大伤疤”的论述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可以设想, 如果该则导语没有后面这一句设置悬疑, 相信受众对于继续阅读了解更多有关我国医疗界阴暗面的欲望会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这是一篇相当不错的网络新闻导语, 作为“T”字母的横杠部分, 它很好地完成了引发受众阅读欲望的任务。
4、追求“爆料”, 切记要遵守新闻写作真实的原则。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 网络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 较之传统新闻媒体, 几乎24 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给受众巨大的信息量。这种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对于信息的接受方来讲无疑是一大幸事。然而, 在很多时候, 网络也会是一柄双刃剑。追求快速、新奇的“爆料”成为各大网站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一味追求快速抢发, 往往造成对新闻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核实不够, 对新闻信息的来源重视不够的结果, 而直接导致新闻信息真实性的降低。这也正是网络受众常常对网络新闻诟病的原因所在。
网络新闻记者在写作新闻报道的时候, 应当尽量避免刻意制造耸人听闻的传播效果。当前网络新闻导语的写作当中普遍存在夸大、语义暧昧以及玩弄文字游戏的不良现象, 而这些
往往会对受众产生误导, 甚至于混淆视听, 而大大有悖于新闻作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原则。尽管媒介的形式不同, 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的职业道德不会改变。尽管网络世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 只要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从自身做起, 严格遵守职业规范, 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清明诚实的网络新闻世界。
三、关于“网络政务新闻”
作为一家政府门户网站,应在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问题并正确引导舆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确保在每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能缺位。
笔者认为应该避免过去“大而全”的报道模式在“巧而精”上下足功夫。在一些政务新闻中, 常常是面面俱到、长篇累牍, 这种“大而全”的报道形式, 受众看完后不知所云, 最后留下的印象是“噢, 今天开会了!”造成这种“大而全”政务新闻的原因有很多, 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一)政务报道的局限性使记者觉得难以作为, 主观能动性受挫。拿会议新闻来说,真正“报会”的人少了,“混会”的人多了。有的记者仅到会场点个到, 要份材料就赶往下个会场;有的记者甚至在会场里聊天、看小说、打盹,最后拿到通稿应付了事。“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这样的新闻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
(二)政务报道的“模式化”使报道形式僵化和内容雷同。通常在政府部门的会议消息稿中, 会罗列了一大堆事情: 什么会议召开、什么领导人出席、接见会议外宾、讲了什么话等会议程序稿, 这样一来, “全面”了却出现“流水账式”的报道, 最后刊播后可能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三)政务报道中专注于宏观、堆砌数字, 忽略主体事件、人物和细节。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承载于主体人物的生活、命运和呼吸中。我们的一些媒体在报道政府重大决策时, 却往往流于空泛。
(四)报道记者的“角色易位”。实际工作中, 因记者平时在政府部门“跑”得太近了, 潜意识里容易作部门的“代言人”, 稿子偏重于官方“看点”, 而忽视百姓感兴趣的“新闻点”。一篇报道下来, 往往变成某一行业或部门的工作总结。客观地说, 一提起媒体改进政务报道, 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会议。其实, 政务报道所涉及的范围远非会议, 有政务活动因素介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此之列, 其中会议仅只是一个新闻挂钩和由头。因此,“瘦身”政务新闻就不是仅仅缩减或者摒弃会议报道那么简单了。我认为做好政务新闻要在“巧”字上下题立意, 在“精”字上着墨夯实。
首先, 改进政务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党性原则和新闻价值规律, 在写稿时心里永远装着受众。在报道中, 要突出有新闻价值、受众关心的内容;不以与会者官阶级别作为新闻价值的标准。在报道会议消息、领导人讲话、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等这些事件时, 不是报道什么会议召开或者什么领导人发表什么讲话。而在于在这个会议上, 人们或领导人讲了什么新鲜的话, 或回答了公众关心的什么问题。
其次,力戒形式主义。在政务新闻报道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屡见不鲜,虽然这类报道不是主流,数量也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政务新闻的传播效果。形式主义的新闻报道主要以下特点:夸夸其谈、内容空洞;文山会海、脱离实际;形式呆板、索然寡味。克服政务报道中形式主义的根本途径就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办事。
再次,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具体的采写过程忠,要善于通过讲述小的事实来体现大的主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大手笔的形势报道,相反,大的形势报道由于占有的材料比较全面,视野开阔,有深度,有利于受众对形势的理解,也有利于受众准确把握具体的新闻事实。但这种形势报道往往过于宏观,接近性不够,又会给受众的理解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要是普通受众对一个同他的经验和利害关系看上去不那么密切的主题发生兴趣。这就需要从受众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小的事实入手,来阐明大的主题,要让受众认识到这次些新闻事件是与他有关系的。
最后,通过深度开发“过程”。对公众来说, 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比如, 政府举办价格听证会, 受众需要看到听证结果, 但更想知道结果是如何形成的。作为记者, 只要认为有必要深挖的政务报道, 就应写出新闻背后的“故事”, 或组合或系列或解读或剖析, 以显露蕴藏在“过程”中的经济、思想等内涵。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也是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最为迫切的要求之一。“瘦身”政务新闻反映百姓呼声, 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随着国内外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网民不断增长,我相信,常德市政府网站的发展壮大最终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个明亮的窗口。
第四篇: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一、网络新闻的标题写作
标题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因为标题是一篇新闻的标示,更重要的是,网络新闻主要采用超链接方式,受众在网上所能看到的新闻,大部分需通过点击标题而进入正文。因此,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是事关整个新闻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网络新闻的标题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有眉题、正题、副题等复杂多变的形式,一条新闻的内容无论多么重要,在网页上往往只有一行链接,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的标题无论是实题还是虚题都必须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如人民网消息《布什总统访华》简洁明快,对新闻事实作了高度概括;再如新华网消息《天津:建37公里高速路,倒下37乡干部》一语破的,突出了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为了突出一个‚短‛字,一些网站对新闻标题的处理方法是,在目录页面上只保留最能说明新闻内容的关键词语作为标题,而且要求不能折行。而在刊载具体的新闻内容的页面上再出现更加详细的标题。如人民网的消息《吕秀莲出访乱说话》,点击打开后的页面中看到的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一路鼓吹分裂拼命拉拢日韩吕秀莲出访乱说话》。
二、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
据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森研究发现,人们在网上阅读新闻的时候通常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即力图在15秒钟时间内得到想要掌握的信息的要点。统计表明那些只阅读新闻简要内容的人是坚持阅读完全文的人的3倍,即便是阅读‚全文‛的读者,实际上
也只阅读了全文内容的75%而已。换句话说,在网上,人们很少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快速地一览而过,只有让读者在浏览时能迅速抓住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并产生兴趣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阅读。因此,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必须符合人们在网上阅读的习惯。
为了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知晓新闻的内容要点,大多数网络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的写作模式,即充分重视新闻导语的作用,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如新华网上一则关于我国选手在冬奥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的报道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新华社美国盐湖城消息:中国选手杨扬今天在这里进行的第十九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夺得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使中国冰雪运动经过50多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该导语开门见山,五个W(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俱全,浓缩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新闻则通过导语右下角的‚深入报道‛链接到更详细的报道中去。
在研究了不同写作方式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影响后,尼森尔还提出了‚可使用性‛(usability)的概念。可使用性可理解为读者对信息接受和感知的程度。如何增强新闻的可使用性呢?尼森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简短准确的语言;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杜绝使用夸大的意味的言辞等等。这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导语写作的实践中加以借鉴。一个好的网络新闻的导语应该具备简洁、准确、鲜明、生动、用事实说话等特点。
三、网络新闻的主体写作
网络新闻的新闻主体是指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它是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解释、补充与叙述,是发挥与表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
写好网络新闻的主体部分,要注意层次清楚、点面结合、精选材料,并且与导语呼应,力求生动活泼。
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主干突出。新闻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2、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然而,很多教师在写作时却没有能很好地做到以上几点,以致常出现如下问题:
1、内容空泛:这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的问题,在各类稿件中多有。如:
讲座。有的讲座稿只是简单地介绍某人围绕什么什么详细介绍了什么,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性的东西。其实我们可以挑
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来展开讲述,如讲座中的某个与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观点(观点新闻),将其细写,写出我们同学关注的东西,让读者看了即使没有去听那个讲座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会议。其实大家仔细看一下就发现了很多会议稿都是写一些很空洞的东西。如,某领导指出,大家要遵守纪律、团队合作……,接下来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与其花那么多的时间在讲述这些空洞的东西上还不如多花点文字描述实际性的东西上面,如团结合作该如何个合作,也即是工作布置,这些才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辩论赛。有同学喜欢用‚某队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等语句描写现场气氛。但是怎么个精彩,却没有交代,显得很空。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他们怎么个精彩法,如辩论的。有一次比赛,当时正是科学发展观学习的热潮时期,一个同学巧妙的运用科学发展观回答了评委提出的问题。这就是精彩所在。
晚会。很多都是用一些很空泛的词语来修饰,什么富有青春气息的歌曲演唱,优美动人的舞蹈,激情四射的啦啦操等等,其实我们可以更好地结合到具体的那种类型的歌或那曲舞来写,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描述来讲读者带到正常晚会当中。
2、学校活动具有周期性,新闻写作内容重复:如书法绘画比赛,简单地介绍了某校在某地举行了书法绘画比赛,比赛的内容涉及了毛笔字,钢笔字……这样简单的介绍完比赛的那些种类就没有了,接下来就说比赛获奖情况。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点或许可以发现新闻的亮点,而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写同样的东西。如这次绘画比赛的现场有没有人临摹比较出名的那些国画的,或者有没有谁的绘画作品是原创的等。
3、新闻内容容易出现主观观点:新闻讲究客观真实,但是我们校园新闻里较容易出现主观观点。晚会:某学生成熟的演技,丰富的表情……还有一堆形容这个学生的表演的华丽的辞藻。其实这些都不知不觉参入了自己的主观观点,事实上是否是这样子的呢?别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是否大家都和你觉得的一样呢?未必。所以我们如果要描写某个作品最好可以在晚会结束后去采访一些评委老师。比赛也是如此。还有一些讲座,很多同学都喜欢在后面写到‚此次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们不是所有当事者,或许我们是受益匪浅,但是未必每个人都是这样子。所以这样一写就显得主观了。我们可以这样子写‚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4、语言不简洁,句子赘余。无论是广播稿还是网站上的稿子,抑或是报纸上的文章,都要求语言简洁,多余的字、多余的话一定要删掉。我们很多教师在写稿时喜欢充字数,或无意识地重复叙述,把文章的观点强调了一遍又一遍,从而显得啰嗦。如某个会议新闻,校长已经说了一次需要加强纪律之类的,而等到团委书记上去讲的时候还是会继续强调纪律。其实后一位讲的,我们可以适时地省去一些重复的内容,并且从政治层面上讲,校长职务比团委书记高,所以我们只需保留校长的讲话即可。
四、网络新闻的新闻背景写作
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所作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具有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
新闻中,新闻信息的连接不再仅仅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这为在报道中提供更多的与新报道相关的新闻背
景材料创造了条件。网络新闻中交待背景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融汇在一起,而不成为独立的结构,穿插在导语、主体或结尾中。如人民网的消息《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在报道台湾同胞隆重欢迎来自大陆的佛指舍利的同时,还在文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法门寺和什么是‚舍利‛,不但让读者领略到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而且还便使你了解到不少有关佛教文化的知识。
网络新闻中交待背景的第二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主要新闻事实区别开来,放在不同的网页上通过链接的方式供读者随时查阅。如前面我们提到过的人民网消息《布什总统访华》就有大量的背景材料链接,如江主李同美国总统的历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传略,中美关系30年大事记,人民日报1972年对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报道等等,网络新闻报道的下方通常都有‚相关新闻‛的链接,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也起到背景材料的作用。在网络新闻的写作中,我们不妨充分利用这些手段,为我所用,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厚度。
第五篇:网络新闻部工作总结
新闻网络部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本学期的科协工作又接近尾声。回首本学期工作,有失败、有成功,有艰辛、有欢乐,有泪水、有笑声。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为以后的工作留下可以借鉴的地方。
新闻网络部旨在成为校科协的一个外部窗口,通过网络展示校科协的风采,让使全校学生加深对校科协这个组织的理解,从而促成相关科技与就业类活动更加顺利的进行,并使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逐渐使得我们学校的科技氛围加强。我部首先通过新闻稿来展示每次活动的概况,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的概况进行介绍,使得学生有初步了解,然后在活动期间实时跟踪报道活动赛事,并且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该部门特有的工作风格。对于网站,我们则会及时更新信息,以使得学生更好了解校科协的动态。
现在我将新闻网络部本学期工作做一总结。
一、进行部门内部建设,努力打造学习与创新型新闻网络部。
1、将部门例会、周总结、月总结制度化,向下传达主席团及老师指示,向上汇报部门工作。
在本学期工作中,我们定期召开部门例会,一方面让干事了解科协最新动态,明确任务;另一方面听取干事对工作的看法与问题,了解干事的思想动态。同时争取在每周五及每月最后一天向主席团提交周总结、月总结,汇报近期工作。
2、定期对大一干事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并不定期进行技术辅导。首先,我们对大一干事就ppt、ps、照相、新闻稿的写作等基本技能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中需要的技术,更快的参与作中、熟悉工作。其次,我们让干事练习总结、策划等实用文本的书写,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技巧。再次,我们组织大一干事参加各类培训会、讲座,指导他们参与各种比赛,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3、细化部门工作,做到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我们根据大一干事的特点,将12个人分为4组,每组三人,并由一个大二干部领导。其次,我们将本部门工作进行了划分,共分为4方面12各版块,12个大一干事各负责一个板块,4个大二干部各负责一个方面。经过这种细化到个人的工作分配方式,我们部干事的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4、开展谈心工程,给干事们一个家的感觉。
我们在每次例会后,都会留时间给大一干事发言,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凝聚部门内部力量。同时,我们不定期的同干事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是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
二、完成老师及主席团交给的任务,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1、完成部门常规工作,为其他工作打好基础。
本,新闻网络部的常规工作是:(1)对校科协全体例会、校
2、完成纳新工作,为新闻网络部招贤纳士。
纳新开始前,我们部配合宣传部对校科协的相关情况做了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校科协、加入校科协。纳新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好纳新当天、笔试、面试等工作,发掘人才,充实自己,为新闻网络部选拔适合本部门的干事。纳新结束后,我们对纳新工作进行了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纳新盛况,关注校科协。
3、制作“科技节”专题网站,制作“挑战杯”成果集,完善“创业先锋实战网”。本学期,根据团委老师及主席团的要求,董少轩完成了“挑战杯”成果集的排版与封面制作;王旭完成了“科技节”专题网站的制作;薛宇雷向上届新闻网络部干部交接了“创业先锋实战网”相关内容。根据要求,两个网站将逐步上传到服务器,供全校学生浏览。
4、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各项工作,使活动有条不紊进行。
首先,我们采集了每个部门的合影,以供宣传部进行办公会的布置,但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冲突,此项工作尚未完成,但是我们将尽快完成这个任务。其次,我们组织大一干事参与挑战杯预赛的工作,协助各答辩室进行设备调试、ppt放映等工作,保证必死啊顺利开展。
三、加强对外交流,配合其他部门完成校科协的各类对外交流活动。
1、对院科协、科创类社团进行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
为了各院科协及创类社团的网络宣传员进一步熟悉新闻稿的上传,我们在九月份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有关这方面的培训,并与之交流新闻网络方面的经验,受益匪浅。
2、随同老师、主席团成员参加校科协相关对外交流活动。
3、完善新闻考核制度。
在学期中,我们根据上一届学长学姐留下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了院系科协及科创类社团的新闻考核办法,协助组织部完成了对院系科协的考核。
我们的成果是喜人的,但在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新闻稿的质量时好时坏。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大一干事中继续进行新闻稿写作的技能培训,并组织他们参加更多的活动以练习新闻稿的写作,使他们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完成任务。
2、照片事故连不够,质量不高。
由于设备问题,我们的照片质量及数量有时达不到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大一干事的照相技术,必要时邀请团学新闻中心的同学帮忙拍照,努力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3、网站更新不及时,新闻稿上传不及时。
本学期期末,我们已经将部门工作细化到个人,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有专人负责网站的板块、院系科协和创类社团的联系,以及新闻稿的上传,以丰富网站内容,及时上传资料。
围绕校科协各项任务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我部成员怀着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完成了各项工作。科技点燃激情,创业成就梦想。我们相信,在老师们的鼎力支持、耐心指导下,在主席团的正确领导、及时帮助下,在全体科协人团结协作、不懈努力下,我校科协工作将效率大大提高,我校科协的发展蓝图将更加宏伟。篇二:新闻网络部部门工作总结
个人简介
我是新网部副部长,是班上的宣传委员。
从大一到现在我们负责了好多的活动。向运动会等等。进本上每个活动都有我们的身影。新网部一个既亲切有邻人感动的团队,在这里工作了二年多了了,干了一年干事工作,使我有个很大锻炼,也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所以现在身为新网部的副部长我的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我们主要帮助外部门很多工作,协助社联办好没一个活动。
由于新网部主要负责新闻和网路方面,我主要负责新闻和摄影并带领新闻和摄影方面干事的。刚开始干事们对新网部的工作还有一点模糊,没有头绪,并且缺乏严重的自信心,后来我组织副部们带领他们学习新网部的主要工作,并适当的锻炼他们,同时也锻炼我自己。现在的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新闻网络部让我更加有自信。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篇三:新闻网络部工作总结
新闻网络部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志愿者协会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闻网络部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工作
(2)制作各类志协视频及海报
二、参加的主要活动
1、“阳光家园”志愿者服务,关爱残障人士
2、“粮道街志愿者服务”
3、艾滋病防治视频
4、“雷锋一条街”
5、志愿者大会暨志愿者宣誓大会。
6、志愿者嘉年华
7、院元旦晚会宣传工作
三、优缺点
优点:能积极响应主席及校志协的统筹工作,对志协的各项活动能积极参加,例会出勤率高
缺点:缺乏合作机制,成员力量较为分散
四、工作展望
(1)加强部员之间的联系,建立互助互信机制
(2)分工协作,统一协调
(3)希望可以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实现创新,使秘书部的工作越做越好,让志协更加突出。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新闻网络部的工作既有突出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改进,弥补不足,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新闻网络部的工作完成得更好。在下一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与各部门一起努力构建旅游系青协的美好明天!篇四:新闻网络部部门工作总结
新网部工作总结 我是新网部部长,下面由我对新网部的工作做一下总结,新网部一个既亲切有邻人感动的团队,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了了,干了一年副部工作,使我有个很大锻炼,也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所以现在身为新网部的部长我的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在带领新网部的这半年了,我已经从刚开始的不自信变得将什么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从开的不熟练变得轻车熟路,将社联新网部部长的角色演绎的越来越好,这里的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一个人都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我们付出很多,所以我们收获很多,不仅本部门有很多的成就,并且帮助外部门很多工作,协助社联办好没一个活动。首先我总结一下本部门这学期的主要工作,这学期我们新网部工作很多,但工作起来还是很轻松的。我们部这学期有两个部长和四个副部长和9个干事组成。学期开始我们就有9个干事加入了新网部,每一个人都有很高的热情还有工作责任心,由于新网部主要负责新闻和网路方面,所以其中有三个干事深入学习和负责网络方面,三个干事负责新闻方面,三个干事负责活动拍照工作。我和两个副部长负责新闻方面,并带领新闻和摄影方面干事的。组成了我们团结的新闻部。
刚开始干事们对新网部的工作还有一点模糊,没有头绪,并且缺乏严重的自信心,后来我组织副部们带领他们学习新网部的主要工作,并适当的锻炼他们,现在他们已经了解并熟悉了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在每个活动中表现的都很出色,及时完成任务。
人人网的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达,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为社联每一个共的成功举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我们新网部会再接再厉,将人人网的更丰富更精彩。
活动中的照片拍摄也及时到位,将每一个活动现场都真是的展现在了东农人的面前,这是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活动后期的新闻传达也尤为重要,确保了了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具体的总结,每一个社联好友都能了解活动内容与没一个环节及结果。
并且这学期我部还与礼仪队共同举办了“首届礼仪讲座”活动正在执行中,预计会有很好的现场效果,我就得本学期我部部门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但是举办的活动还不够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注意这一点,跟多的为经管人举行精彩并有意义的活动。总的来说这学期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我为每一一个新网部的成员而骄傲。也非常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并且我们与其他部门联系的也非常的紧密,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但是也有点不足,就是我们队干事的锻炼还不够,下学习会注意此方面的工作。以上就是我们新网部的工作总结,我们会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成绩,希望老师给予建议。2012.11.19 新网部
王晓雪篇五:新闻中心工作总结(定稿)新闻中心工作总结
新闻中心坚持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以校报、网络、广播、电视为载体,深入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深入宣传xx大学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报道各单位在改革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新成就、新经验,师生员工中的先进典型,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为学校二次创业和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工作成效
1、切实发挥校园媒体的喉舌作用,深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精神。
校报、网络、广播、电视四大校园媒体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党行的喉舌,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的重要任务。去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同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去年年底,学校召开了更名后的第一次党代会。新闻中心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代会精神的宣传作为头等大事,校报连续两期刊登了学校领导就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而撰写的署名文章。同时,我们把全教会精神的宣传与党代会的宣传结合起来,从去年9月开始到年底,校报连续发表了9篇专访,网络、广播、电视也同时给予了报道,部分学院和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畅谈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体会和工作措施。在党代会临近之际,校报又发表了社论《满怀信心迎接第一次党代会召开》。这些宣传报道受到全校上下的高度关注,为党代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党代会召开期间,校报、网络、广播、电视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同期还编发了简报5期。党代会召开之后,我们又陆续发表了1篇社论,5篇评论员文章,5个专访,对党代会主报告进行了深层解读,使党代会精神深入人心,达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目的。可以说,围绕全教会特别是党代会精神的宣传,新闻中心打了一个漂亮仗。
2、坚持“三贴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校园媒体是基层媒体,通过发行渠道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教职工家庭、学生寝室和公共场所,覆盖全校的每一个角落,与此相适应的是,新闻报道必须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师生。过去两年来,新闻中心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把笔头、镜头对准基层、对准师生。我们主动策划,突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抓好师生中先进人物、典型人物的宣传,各学院教学、科研、学术动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和学生工作动态宣传,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思想情感、就业创业,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报先后推出了“教师风采”、“党旗飘飘”、“校园调查”、“就业路上”、“校园文化”等栏目,深入挖掘和报道了30多位师生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中有长期在教学一线默默无闻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有退休后继续为教学工作奉献余热的老党员,有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优秀学生。他们感人的事迹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充分体现了校园媒体的教育、引导和鼓舞作用。
3、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扩大了学校影响,提升了学校形象
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一是走出去,主动向校外媒体投稿,二是请进来,邀请校外媒体来校采访。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四川教育网、四川新闻网等报道我校的新闻不少于50条,重点对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党代会的召开、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等进行了宣传报道,扩大了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和知名度,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4、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努力人才培养做贡献
校报、网络、广播、电视是媒体,也是课堂,是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是不站讲台的教师。我们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播音主持等各种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多方面发展,为学生成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新闻中心每年招聘学生记者、编辑、播音员40余人,每年举办一期业务培训班,授课20学时,在学习新闻采访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新闻采写、编辑、播音主持等岗位接受实践锻炼。经过长期的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首届飞翔奖的10名获奖者中,有1人是校报记者,去年和今年,分别有1名播音员、1名学生记者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参加了优秀毕业生成才事迹报告会。今年,有6名学生记者获得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这也是中国石油新闻奖的最高奖项。由学生记者组成的赴凉山支教队荣获“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团队”、“优秀志愿者领队”、“优秀志愿者”,这是省内唯一一支囊括三项表彰的高校支教队。这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写作能力的学生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有20多名学生记者考上公务员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秘书工作,这与新闻中心的辛勤培养是分不开的。
5、加强新闻中心自身建设,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和能力 首先,加强队伍建设。新闻中心目前缺编两人,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承担了校报、电视、广播、网络的日常宣传工作,任务繁重。我们讲大局,讲奉献,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保证了校报、电视、广播、网络的正常运行。
其次,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创新宣传报道形式和内容。校报实现了对开彩印,内容更丰富,版面更活跃,尤其是更加注重深度报道,社论、评论员文章、人物通讯、校园调查等栏目求精品、出好稿。今年年初,我们对新闻网进行了改,对 “校报在线”进行了改版,增加“广播在线”网站。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栏目多样化,品种更丰富,满足了师生阅读新闻、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需要。校园电视、校园广播也进行了改版,增设了《校园焦点》、《校园人物》等节目,对重大新闻进行了提前策划,加强了深度报道,展现师生风采。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我们修订完善了新闻中心各项工作职责,新建了《新闻网管理及新闻采写审核发布办法》,《新闻中心业务考核办法》、《〈xx大学报〉编印发行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和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
二、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新闻中心工作头绪多,尽管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与学校党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还没有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动态,二是对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所进行的探索和创新挖掘得不够,缺乏典型经验报道,三是新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读性不够强。1.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研究当代传媒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新闻采写水平和能力。2.进一步坚持三贴近,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师生,深入挖掘各单位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创造先进经验,树立典型。3.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创作出更多的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