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

时间:2019-05-15 05: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

第一篇: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

英语师范101 蒋慧子

摘要: 本文中阐述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结合中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及困难分析,提出以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解决困难的一种重要方式,实现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英语口语 英语课外阅读 困难与对策

1.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及困难的综述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学习中,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教孩子学习英语,除了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以外,学生们还报了各种英语补习班来提高英语水平。但是,即使英语学习得到了很高的重视,由于并不是生活在以英语为主要对话的环境中,学生的口语却仍然得不到明显提高。而对于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则更为艰苦,没有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师资水平,基本英语和简单对话练习的学习都显得捉襟见肘,就更谈不上提高口语水平了。而即使这些农村孩子们在英语考级中都能勉强过关,但在英语的口头表达上则还是重复着:“Sorry, my English is poor.”的悲哀。口语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而对于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所面临的困难,英语教学者们给出了以下分析:

(1)农村英语教学落后,英语基础薄弱。由于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的限制,使得农村学生基本在上中学之后才开始英语的学习,比起城市学生落后了太多,从而使得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低。加之在课堂学习之余,得不到课外的学习补充巩固,英语基础更显得薄弱。(周建国,冯桂华,2009)

(2)缺少“说”的环境。农村中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使得在课余没有用英语交流的可能,也没有英语口语比赛等提高英语口语的相关活动,学生们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也就变得更为稀缺。(周建国,冯桂华,2009)

(3)教师口语能力薄弱。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老师应该有很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但由于在农村中学,师资水平相对较低,教师口语也有很多需要提高,从而使得农村中学生的口语学习没有好的引导者,上课得不到号的发言机会。(陈永霞,2010)

(4)应试教育的制约。由于在,应试教育中,广泛注重的是考试成绩,而应试教育中口语则没有在考试范围之内,所以英语口语的学习往往被中学老师们忽略,这样也就大大降

低了学生们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5)农村中学生缺少英语课外阅读。在农村,学生们除了课堂上需要的书籍以外,很少去接触其他书籍,更不用说去阅读大量的英文书籍。由于农村的相对落后,使得学习资源相对匮乏,课外阅读也就成了问题,对于提高英语水平也很大的影响。

2.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困难的综述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农村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有时间来进行阅读和学习以外,而在课外则很难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来提供给学生们阅读,有的学生在家要忙于家务等一些其他事情,基本没有自己安排阅读的时间。

即使是阅读时间有了,而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尤其是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依然令人担扰。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无书可读,其次是有书不读,最后是有书不善读。在农村,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可读的英语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学校出于资金、管理等方面因素考虑,图书室里只存放着一些“老黄历”(周建国,冯桂华,2009),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一些家长更是无闲钱买“没用”的书来提供给孩子读,城里的图书馆对农村学生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求。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农村学生无书可读。有书不读是指有课外读物而束之高阁不去读它,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校时间主要是几节课,放学后的时间就由学生自己支配。可是我国目前农村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因为隔代教育、文化基础等因素,在督促指导读书这个问题上,他们往往是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

不善读就是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不能有选择地有意识去读一些书,不会真正地“读”懂书。

3.英语课外阅读与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综述

陶洁教授曾经说过:“学习语言有一个积累过程,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李观仪教授(2003)认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法词汇知识。他曾经说“„„有了大量的读写,听说都非难事„„”束定芳教授(2004)曾经说过:“交际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更常见的交际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和写作。”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不仅仅是能开口说话,还需要更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社会和心理素质。因此英语阅读,特别是课外的大量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英语课外阅读可以为中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环境。我国的中学生缺乏英语真实的语言环境,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感受语言、使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就可以每天沐浴在英语的氛围中。每天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书面材料,或者收看英语电视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或是电影等等可以被称作“有声的阅读”,学生仿佛生活在一个英语的国度。这样学生使用英语就自然而然,那么说英语也迟早会驾轻就熟。

2)教师树立课外阅读意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教师也局限在英语表层现象的讲解与传授上,因此教师的英语知识面也很狭窄,课堂上只能使用一些日常的课堂用语,再想深入下去也觉得表达不出来。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后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增加知识,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老师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使用英语滔滔不绝,也能给学生做个好的榜样,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听说英语的机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和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带动课外阅读。课前的五分钟”free talk”, 课后的作业布置,定期的英语课外活动都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和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王鑫,2010)

况。师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课上用英语交流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的良性循环、教学相长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所追求的。

3)英语课外阅读与英语考试不是冲突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复习和巩固词汇,可以反复诵读重要句型和段落,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写作,还能为英语口语的提高提供知识基础,因此英语课外阅读不会妨碍英语学习,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成绩。英语口语表达是英语学习输出的方式,只有大量输入才能保障有质量的输出。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的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才能奏效。教师要鼓励和建议学生多读课外材料,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中学生来说,适量、持续的课外阅读会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如果中学生能够每天熟读“英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4)英语课外阅读还可以解决中学生口语基础词汇及文化知识缺乏的问题。课堂上的英语阅读是有限的,学生很难在课内就阅读并掌握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种话题和文化知识的要求。课外阅读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老师的帮助和督促下,学生定期定量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掌握英语口语词汇,了解中西方文化及其异同。课外阅读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文化背景知识较多。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拓展知识面, 扩大单词量, 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只要有足够量的积累, 对语言的运用和感悟能力就

会有质的飞跃,英语口语的春天也即将到来。

4.结语综述

英语课外阅读为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解决中学生口语培养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让所有的英语教师和学习者都来关注英语课外阅读,都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那么中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永霞,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教研试点,2010年第2期;

[2].周建国,冯桂花,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scientifical consult , 2009年18期

[3].王鑫,浅谈中学生口语提高,科技文汇中旬刊,2010年第9期

第二篇: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

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

【摘 要】:新版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是人类交流交际过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工具。然而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口语素质比较低——答非所问、不知该怎样表达、会话时表现得口笨语塞、语无伦次。我们应该把口语素质训练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要掌握中学生口语表达特点,多从学生兴趣和自身需要出发,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强化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说话技巧。切入社会热点,拓展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言语表达技巧,在各种场合讲话,都能符合学生身份,话语动听,让人爱听。

【关键词】:提高 农村中学生 口语 素质

人类已经走进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

新版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是人类交流交际过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工具。然而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口语素质比较低——答非所问、不知该怎样表达、会话时表现得口笨语塞、语无伦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片面追求分数所致,并没有认识到说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初级中学教育正是素质教育发展阶段,提高学生口语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口语素质,全社会都在关注。现代社会呼唤大量“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新型人才出现。我们应该把口语素质训练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素质呢?

一、要掌握中学生口语表达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在心理方面,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开始更多注意自己的形象,说话羞怯感,怕讲不好丢面子。在个性上,开始变得沉稳、内向,遇事不急于表态,说话要看对象。在思维和语言上,中学生思维能力在急速增长,但外部语言组合能力赶不上思维表达的需要,说话较罗嗦。在社会交往上,同不相识的人接触讲话,神情难免紧张。言谈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问题看法难免片面。结合中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使中学生口语准确流畅,生动得体。

二、多从学生兴趣和自身需要出发,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

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教师要以学生为友,热情引导,创造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与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心态开放,大胆自信,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若是“乐知者”,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农村中学学生生活范围小,当变换一个环境时,对一切都新鲜,感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新生到校之际,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趣可乐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第一次说话课,我让同学们自我介绍。由于同学们彼此不熟,都渴望了解别人,同时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于是,个个争相介绍,但大多数同学在作自我介绍时,几乎千篇一律地向报户口一样只介绍姓名、年龄、性别、住哪儿,其他便不知该说什么了。于是,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点拨:作自我介绍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通过点拨,学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就能克服以往的毛病,能抓住重点了。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说话活动。我在每一节课前,都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讲见闻与经历,环境介绍、事物介绍、一事一议等口语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练习说,然后由大家简评,老师指导。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的自己说话和听别人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不但开阔思路,还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强化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说话技巧。

农村中学条件较差,很多音像器材没有。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录音机的使用,它利于教学信息的记录、储存、呈现和调节。如在口语训练中就可以播放一位同学的录音朗读,再播放优秀的课文朗读带让其做对比训练。记得我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先录下同学们的朗读录音,后再播放优秀的朗读带,学生通过对比训练,纠正了朗读中的不准确、不正确的地方,然后跟着录音机重复朗读,引导他们向优秀的朗读者学习,学习优秀者的断句、节奏、表情、轻重音处理的技巧。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口语的劲头也更大了。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字音不准,语调不清,语句不通等毛病,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口语表达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学训练,通过复述、解说、描写、评议等,将思维转换为言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条理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一篇课文、一个故事,注意进行详细复述、概要复述、扩展复述、变角度复述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说一个定理、一种现象,描述一位人物,评议一个事件活动等,要注意语言的简约性、严实性、形象性、谐趣性。

四、切入社会热点,拓展口语训练。

在学生身边,每天都要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个人对这些事的看法及所持的态度都不一样,经常性的开展专题讨论或主体班会,及时澄清是非曲直,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有了较高的思想水平,才能有较强的认识问题能力,说话才能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如当看到学生将吃剩的雪白的大米饭和大漠随意倒掉和扔掉时,我就提出:“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点,中学生是否应该勤俭节约?”的话题让同学们在周会课上进行辩论;当看到同学之间因为小事而相互大骂时,我又提出:“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让同学们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讨论。由于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学生发言积极。通过辩论,学生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又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口语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在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说话本领,组织演讲、交谈、讲故事、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种言语表达技巧,在各种场合讲话,都能符合学生身份,话语动听,让人爱听。

第三篇:《怎么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课题研究 阳泉曲初中 李美荣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养成文明交际习惯,即提高学生倾听、口头表达和应对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训练学生大方、礼貌、文明、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别人说话时不插话,善于用委婉的语言说话。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交际的素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清楚、简洁、流畅,能流利地用普通话交谈及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

2、提升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觉实践口语交际教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口语交际教学氛围,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敢说,敢于表达独特的感想,会说,对答如流,或娓娓动听,或滔滔不绝,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策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相互及时评课,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探讨研究,相互促进,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3、摸索出适合我校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农村学校基础薄弱,我们重视学生口语交际基本功训练,如能讲普通话,有敢说的胆量,说话时能注意情态,在具体情境中说符合情境的话等。

二、研究的背景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是在课改的大背景中开展的。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大家所否定,教育理念在更新,更趋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育有一个总体目标,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反思我校过去的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没有得到重视,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中考这根指挥棒影响,历年中考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甚至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也有意删减,根本谈不上系统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观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进,在我校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实践很有必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信息蜂拥而至,传输的方式很多,人们获取信息,“听”仍然是主要方式。学会倾听,善于在倾听中抓信息要点,才能称为“会听”。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口语是最直接、最迅速、最常用的方式,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智慧、知识、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要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口语交际能力。因此,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平时说话都是方言土语,普通话表达能力差。有时想说某句话,要在头脑中转个弯才能用普通话说出来,在学生课堂答问和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发现有些学生想说而不知如何说,嘴巴想动,脸憋得通红的情况。另外,学生进入中学,生理、心理发生了变化,更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答问的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再像小学生,大家齐刷刷的举手,抢着答问,而是表现出紧张的样子,生怕老师叫到自己,当有人回答了问题了,其余同学脸色便轻松起来,同学间平时的交往没有顾忌,说话也能滔滔不绝,当面对老师、长辈、陌生人时,则不善言谈,默然无声。在家访时,常常听到家长介绍孩子有“不爱说话,胆子小”的特点,叮嘱老师在课堂上多提他们的问,练练他们的胆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热点被广泛关注,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正是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高质高效的口语交际又会直接促进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原则。

(一)研究内容。

1、口语交际时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由充分准备下的胆量训练到特定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演示,逐步训练学生能力,包括选择恰切的话题,语气、语调的灵活运用及说话时机的把握。

2、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时态度端正,神情专注,能根据对话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研究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会复述、转述、演讲、辩论,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中心明确,有说服力。

4、研究口语交际训练与读写训练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与提高综合语文素质的关系。

(二)研究原则。

1、民主平等性原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不歧视、讥笑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同学。

2、互动性原则。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老师不搞一言堂,要在质疑、讨论、释疑中让学生有表达交流的机会,以此来训练学生交际能力。

3、激励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树立敢说、想说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要采用恰切的方式给以指正,决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遵循这一原则,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4、主体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的不断训练中提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当然,突出主体性原则并不是老师就不起作用,老师要做组织安排、评价激励、交流主题的把握与设计等工作,在训练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5、情境性原则。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会有话可说,产生想说的欲望,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还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习口语交际技巧。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的口语交际状况及当前口语交际的教学状况,在发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法。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在课堂上自觉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课题组按计划安排各年级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师们分工合作,在具体活动中研究如何训练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活动的经验,老师们共同探讨,对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并形成校本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

五、研究的途径。

1、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设计方案,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积累经验。其次,平时的课堂教学不搞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间质疑、辩论、探讨。

2、组织安排一系列集体活动。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演讲比赛、读英雄故事谈心得体会。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这些活动为课题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六、研究措施:

(一)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语言鉴别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如鲁迅、冰心等文学大师的文章,语言的运用都非常的考究。学生通过读可以学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把话说得准确、得体,更富有表现力。而且我们的教材中还有许多与口语交际相关的文章,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品评文章的内涵,领悟其中的策略,他们就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和表达能力。

(二)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写与说同属语言的“输出”系统,语文教学素有说写结合的传统,先说后写不但有助于理清思绪,明确中心,还有利于教师指点,启发同学。现行的教材,编者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编排在一起就是着眼于此。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写作教学中融合口语交际训练。通过口语指导,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笔者在一节“说鲁迅”的写作课上,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而又要求措辞准确地选择鲁迅的各个方面展开口头“写作”,这样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打下材料的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炼字造句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三)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人文精神浓郁的语文学科要陶冶学生关照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怀,为了这种熏陶,语文教师应带领或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深处,通过多方面的协调能力的发挥,让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增长见识、受到文化、审美多方面的启迪。在上海有一个叫黄玉峰的特级教师,他就经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城市乡村的古壁旧城间进行实践活动,长期如此,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外界之间的“原生态”的交际增多了。可以说,真正回归生活本然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高效途径。当然,语文教师在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学校及学生客观情况酌情考虑。

(四)口语交际课

要让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安排一定数量课时的口语交际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倾听到表达、从口头语言到体态语言,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这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里涉及到教材对口语交际内容的编排,现行的教材编者在口语交际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考虑较少。所以教师要在交际课上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就需要有选择的,甚至是自主设计交际方案,重新按照从倾听到表达、从口头语言到体态语言的顺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口语交际课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出来,培养具备一定口语交际能力的未来公民也已经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落在每一位语文教师肩头的重任。阳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在不久的将来走出阴霾,迎来它的真正曙光。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语文教师

六、实验的对象

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会说普通话的同学与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同学。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工作分四步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大面积推广阶段和总结阶段。具体工作如下:

(一)准备阶段:

课题组在全校选取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语文教师作为主研人员,围绕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深入我样本学校开展调查研究。

(二)实施阶段

1、课题组以信息专辑的形式向学校下发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们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验工作写出心得体会,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为了掌握实验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修正实施方案、调控学校的实验工作,同时也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通过看活动、听汇报、查资料等调研活动所掌握的情 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措施、修正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为了拓宽信息反馈渠道,课题组设计印制活动记录卡,包括活动名称或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基本情况、活动总结与评价等项目。通过对记录卡的分析,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大面积推广阶段:为了将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紧密结合,以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和标尺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在推广的过程中深化研究,完善方案,使之更具实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为此,课题组开展大量的研究推广工作。

1、课题的推广工作首先在本校进行。

2、课题组要求将本活动向兄弟学校开放,以加强样本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及成果共享的目的。

3、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向非样本学校推广。

(四)总结阶段

大面积推广实施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我们着手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完成了资料的整理、实施方案的修改、工作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并开始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

第四篇:课外摘抄能提高中学生语言素养

课外摘抄能提高中学生语言素养

王灿华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这样的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在写作方面也提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二00一年新版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思考、练习”中有意识地安排摘抄,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少语文教师在初一新生入学后即要求学生做摘抄,希望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摘抄这一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往往有些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因为收效甚微学生兴趣全无便草草偃旗息鼓了;而另一些,虽说经过较长时间的摘抄训练,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同步提高。这其中,教师是否该深层考虑,自己在落实摘抄的过程中该如何调动学生摘抄的积极性;该如何将摘抄与写作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又该如何才能让摘抄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种阅读的习惯。

一、指导摘抄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摘抄不仅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让摘抄与抄写生字词、书面回答课后问题等课外作业区分开来,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

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摘抄进行鉴赏、迁移并将其运用于写作。

在摘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了1~2篇课外文章后,请把你认为写得

较优美的或对人们较有启发性的佳作或片断摘录在专门的摘抄本上(包括好词佳句的积累)。我们都知道学生摘抄积累的这些内容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一定的词、句、段是阅读写作的基本条件,积累越多,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同时在每节语文课前,我都要抽3~5分钟时间让学生来交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佳作,片断或其他内容。如果是交流佳作片断的,我还要求交流者回答:你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或这一佳作?请自己点评一下,旨在培养他的赏析能力。经过隔天晚上的充分准备(我在作业中有此要求),学生往往评述得头头是道,然后,再请全班同学来评一评,议一议:这位同学积累的内容你认为有价值吗?他的自我点评怎么样?这样,在同学们的评议中,赏析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总是定期举行“最佳摘抄赏析”评选。方法有几种,一是可以由老师来评定一下这一个星期来哪些同学的摘抄较有价值,这需要老师好好花点时间把每一位同学的摘抄作业细细阅读一遍;二是可以由同学们推荐提名,你所听到的或看到的哪一位同学的摘抄内容较好,可入围;三也可以是同学们自我推荐,我摘的哪篇佳作、哪个片断较好。这样,学生对于课外摘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在写作上会觉得轻松很多,感到自己有话可写,“写出来的句子美了很多”。

三、摘抄是一种更深一步阅读的手段,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提倡摘抄,要求摘抄。在摘抄中,要注意指导以下几点。1 渗透“习惯”二字

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做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义的;“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2 摘抄的分类。

指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分类阅读和摘抄:

a、知识类文章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探究心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搞好知识摘抄,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百宝箱和资料库。

b、故事类文章

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惊心动魄的求生故事、动人魂魄的沧桑巨变、感人至深的细节琐事,都会给学生很多的教益。这一类文章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锻造学生的意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读这样的文章,做好摘抄,写出感受、思考和评析。

c、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

中学生的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如果读得多了,积累多了,运用语言的水平自然会得到显著提高。这类文章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和审美情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名人传记和文学名著

名人的成长经历对中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名人为建功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和辛勤汗水可以激励一部分学生争相仿效。这类书学生很喜欢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摘抄名人的典型事例,并写出心得和读后感。至于文学名著,推介给学生时要慎重,要有选择,必要时还需作引导和指点。文学名著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自身必然会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中学生与名著有一定的距离,读名著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读完后可以指导学生做好摘抄,交流感受,写出评论。

3 摘抄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

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一般学生,要求做到依据教师指导,在熟练地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阅读对象,精读;再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要求做到“学习浏览,进行预习性的大量阅读,收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

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自我简单的赏评式分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4 为摘抄增加情趣

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统一的版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作业本”,一年下来,能够积累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同学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

阅读好的文章,只停留在读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美好或者有意思的句子或段落,会在记忆里停留很久很久。这些句子和段落就像是海滩上的贝壳,散落在书里,等待学生明亮锐利的眼睛找到它们。让学生进行课外摘抄有利于促使他们读得更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写作面的扩大,写作量的增大,写作内容的增多,点面结合,扩大视野,开拓思想。摘抄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五篇: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中学

明瑞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压力的影响,我们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数,因此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令人担忧,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二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因为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和规定的,缺乏自主性。三是农村学校图书不多,还都是一些旧书,时代性不强,自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是学校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五是没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六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唯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这每一个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都不容忽视。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面世,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向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度重视阅读课的教学,改革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1、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的交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读者)的平等自由对话上,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读者)“各有会心”的权利。

2、阅读教学要重视理解的深刻。我们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深入的文本感受和细致的艺术分析。相反,深刻的思想碰撞和成功的情感交流并非走马观花的阅读可以达到。但必须说明的是深入的文本感受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绝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里。可以说,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叉点。而寻找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这种交点有时可能找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使最后的结论成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但却完全可以因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彩的瞬间而永驻学生心中。

总之,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

二、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七、八年级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可以是各年级教材中的象《为你打开一扇门》、《往事依依》、《社戏》、和《春》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伟人细胞》、《夏》等自渎课文,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拔。在此基础上,便开始实施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近几年的中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阅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三、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答案。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阅读。我们教师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实是在课内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也就开始了。

课外阅读很多时候都是在课外和家里完成,这就需要家长给予配合。老师应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时机,向家长介绍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趋势和个体情况,再针对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教给家长督促帮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让课外阅读发挥最大的功效。

四、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的课业是很繁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塞入他们手中,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迫消极转向主动积极,就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要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于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配合教学,选择读物。学期或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再次要传授方法,培养习惯。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最后要组织交流,检查督促。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另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才有效果。

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及时积累阅读知识,拓宽视野,掌握规律方法和解题技巧。

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论。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文体上,应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 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在形式上,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再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和关键词。

六、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或者叫读书反思,并自取一个名字,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组织学生定期相互交流赏析。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督促检查,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只要学生有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下笔流畅、妙笔生花。

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通常,中学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有的只许学生阅览,不能借出;有的借阅只限于教学辅助一类的书;有的图书馆成了“藏经阁”,仅仅为摆设,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推荐优秀书报、期刊等。

最后,我还希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们也不要再一见课外书就“滚打包收”了,给我们可怜的学生们一点必要的自由吧!当然,教与学都无定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老师们也许有更好的办法,这里仅仅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但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农村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希望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奋斗。

下载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和口语提高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从个人意义上讲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从国家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科学意义上讲,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英语加倍重视。但在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很差。应该探索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激励机制,培......

    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思......

    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严重不足,错位选择课外读物,阅读缺少必要的指导„„结合实......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前言 11月份,我对我所教的班级八年级四班学生进行了农村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问卷35份(发放问卷36份)进行了调......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听力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听力 实践证明,听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听,学生可以学到大量的词汇、句型及各种表情达意的方式,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农村中学......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涵水小学张刚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 提要:作为一名从小长在农村,在农村小学接受教育,现在又成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发现农村小学的......

    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以下是“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1、《论语译注》 杨伯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