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若羌县)2011年度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大事记2011.11.30[推荐]
若羌县2011年度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大事记
1月5日
拟定若羌县综改、乡财干部到其他县市参观学习方案;
1月6日
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各乡镇基层核查2010年涉农资金落实情况;
1月18日-19日
邀请巴州函授站、巴音技术学院老师一行在县党校四楼举办“若羌县2011年第一期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各乡镇财政干部、村委两委班子、理财小组成员、各农村合作社成员及县农经、综改职员120余人参加培训;
1月26日
收集、整理、归档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档案资料;
1月27日
研究起草《若羌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方式改革指导意见》;
2月10日
准备15号州综改联系会议汇报材料及201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项目汇总及资金清算;
2月15日
综改办主任高志强、办公室曹枭前往州财政局参加“自治州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联系会议”,县委常委古丽尼萨出席会议。若羌县2010年度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获全州第三名,奖励牌匾一幅;信息报送工作获全州第一名,奖励2000元,牌匾1幅;
下午前往州会计中心培训“一事一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2月21日
向县财政局局长汇报“自治州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联系会议”会议精神及若羌县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概况;
2月22日
向县分管财政工作常务副县长汇报“自治州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联席 1
会议”会议精神。并邀请分管财政工作常务副县长、财政局局长、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建设局规划室等,在吾塔木乡库尔贵村召开“吾塔木乡库尔贵村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一事一议”动员大会”;
3月1日
组织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村委会主任、财政所、农经、财政部门召开“若羌县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联席会议”,传达自治区、自治州农村综改会议精神,安排落实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任务;组织召开若羌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培训班,讲解有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工作流程、网页申报及项目档案建立等相关事项;
3月2日
向县主要领导汇报若羌县2011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项目上报情况;
3月9日
自治区综改办专职副主任薛江调研组一行前来我县检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3月11日
组织相关部门参加财政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 3月18日
参加“自治州财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视频会议”;
3月20日
在财政局领导班子第二次会议上汇报若羌县2010年农村综改工作;
3月28日
陪同巴州日报报社记者前往吾塔木乡库尔贵村了解2011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概况;
3月29日-31日
前往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吾塔木乡检查2010年三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工作,同时落实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施工情况;
4月7日
在巴音郭楞日报上刊登若羌县“一事一议”信息《若羌枣农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前往吾塔木乡调研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情况;
4月15日
根据州综改办2011年综改工作要点,制定《若羌县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
4月18日
县综改办主任高志强前往自治区综改办汇报我县“一事一议”工作存在问题; 5月5日-7日
前往瓦石峡乡、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检查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施工情况;
5月9日-23日
县综改办主任高志强参加自治州综改办组织为期12天的内地考察;
5月27日
县综改办蒋建英副局长、办公室曹枭前往州函授站参加“2011年巴州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会议”;
5月25日
县综改办主任高志强前往吾塔木乡答复乡人大代表提议“村干部工资报酬太低”的意见;
5月31日
前往铁木里克国营牧场调研,了解农牧场改革情况;
6月14日
县综改办斯迪克玉素甫前往乌鲁木齐新疆会计干部培训中心参加“全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系统软件培训班”;
6月15日
前往吾塔木乡人民政府答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乡人大代表关于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不均的提案
6月17日
若羌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系统》正式启动;
6月25日-7月4日
县综改办主任高志强、吾塔木乡财政所所长梅晓红参加州综改办组织考察; 6月29日
上报《若羌县2011年上半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摸底》;
7月6日
向县分管农业常委及县财政局局长汇报2011年若羌县“一事一议”项目情况;前往县编办汇报2011年机构改革事项,建议把综改办设为常设机构;
7月7日-8日
前往吾塔木乡、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检查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情况;
7月19日
向相关县领导汇报后,根据三乡“一事一议”工作实施情况,拨付首批150万元“一事一议”奖补资金;
8月1日
向县委书记汇报全县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情况,建议各村路灯安装由县综改办统一招标
8月3日-4日
州综改办才仁局长检查组一行前来我县检查201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及2011年项目实施情况;
8月9日
前往建设局办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路灯安装招标事宜
8月23日
前往州综改办反映若羌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存在问题; 8月30日
梳理综改办成立以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内容编辑成册《若羌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索引》,并编制《综改工作岗位手册》;
9月3日
根据我县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情况,向州综改办上报要求增加奖补资金的报告;
9月27日
同施工方一同前往三乡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路灯安装项目; 10月9日
前往三乡检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路灯安装落实情况;
10月19日
前往铁干里克乡博斯坦村了解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关情况
11月1日
前往瓦石峡乡新建村处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路灯安装存在的问题; 11月8日
起草上报若羌县2011年农村综改工作报告;
11月17日
县综改办主任高志强、办公室曹枭前往库尔勒参加州综改办组织“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联席会议”,县委副书记、综改领导小组组长徐凯出席会议;
11月24日-28日
对全县2011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进行100%全面复检;
11月30日
上报《若羌县2011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总结》、《若羌县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总结》、《“一事一议”项目汇总表、资金清算表、验收表》;
若羌县农村综改办公室(代章)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农村综合改革
顺德又掀改革浪潮。继上月启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顺德昨日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从明年起到2014年,顺德区镇两级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新增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农村改革工作,3年累积增投12亿“反哺”农村,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基本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农村利益及遗留问题昨日,顺德召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大会,出台一揽子改革计划尝试解决农村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新世纪伊始,顺德率先实施以固化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巨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改革确立的“生不增、死不减”股权固化政策逐渐遭遇新的难题。据统计,全区3.5万人,只有小部分办理了股权继承手续,大部分仍然以死亡人口名义领取股份分红。着出生人口增多,农村居民要求改变„死人有得分,生人无得分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此次改革重点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历史遗留问题。
农村固化股权可继承和转让在昨日的大会上,顺德区印发《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深化农村改革的五大部分15条具体措施。记者留意到,与在基层治理方面,顺德将在原来政社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村居及社区购买服务。婚姻辅导、子女教育、家庭经济、消除家庭暴力等方面服务。而针对股权固化遗留问题,《意见》则提出在坚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股份社股权管理制度,规范股权(份)的继承、转让和赠与等流转原则和办理程序。
此外,农村集体资产运营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产可支配收入达20亿元,其中分红总额约对此,顺德提出要以国有资产引领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向农村流动和投放,引导以市场化、企业化模式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全征地社区由政府统筹管理
土地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邓永强告诉记者,由于土地供求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隐患,目前该区未落实的征地留用地和固化宅基地大概还有两三万亩,“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实质意义为此,顺德提出以统一安排留用地、方式兑现征地留用地,同时将在维持现行固化宅基地政策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化的宅基地分配制度,由政府主导、村(社区)集体及社会资金参与,统一规划建设村民居住小区,推行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件村民的住房问题。
而对于全征地社区居委会及农民,《意见》则提出由政府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经费,推进城市基础社会向农村延伸,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该区也将逐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使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张培发 王基国)
259个股份社约有股民
每一个镇街至少要设立意见家庭服务中心,“生不增、死不减截至去年,亿元,人均分红常务副区长、征地留用地、宅基地等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已建立健全的农村卫生、72万人,其中已死亡“随‟的呼声越来越高。”佛山市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培育和开展 ”原则的前提下,将顺德全区股份社集体资1443元,远落后于周边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物业抵顶等多途径多实行差别逐步解决符合固化宅基地条教育、交通、实现全民社保、终身社保。10.5顺德区委常委、留用地作价入股、货币收购、鼓励村民进城镇居住,
第三篇:2017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X县2017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2017年,X县严格按照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考评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主动研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推动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打造民心工程。一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顺利开展。2017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上级补助资金1384万元,共安排一事一议项目146个,涉及21个乡镇145个村,惠及民众7.64万人。今年结合脱贫攻坚精神,将未享受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省级、市级贫困村全部纳入奖补范围。项目安排力求贴近农村实际,不提倡过度硬化、过度绿化、过度粉刷,以着力解决村民出行难、夜路黑、农村环境差等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主要安排村内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公共活动场所建设、修砌排水沟、塘坝清淤等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统一支付,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并依托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做好项目库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年底,对2017年各乡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根据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相挂钩,健全-1
业融合发展,并注重与产业融合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例如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新建沿街楼开展租赁等,成功实现收益,项目预期年收益平均达8万元,壮大了村集体实力,切实闯出了一条促进村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三)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整体进度。一是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2017年各级财政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10755万元,其中县级以下财政安排资金占44.85%,实现了县域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均9万元目标,切实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用。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各乡镇街道对村级经费设立专账,进行单独核算,严格按标准执行村级经费开支范围,不断提高村级经费保障水平。二是着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根据省、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因地制宜、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抓紧落实改厕任务。今年各级财政资金安排农村改厕5271万元,惠及849个村和80万人口。我们认真分析政策,配合住建等部门,及时下达省级奖补资金,加快推进全县农村改厕建设进度,规范农村改厕工作程序,加强考核评价,提高改厕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改厕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X县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上级部署,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落到实处,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3
持把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抓住全县社区两委换届的契机,按照省委关于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配齐配强社区两委干部,积极探索“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保障能力。
第四篇: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16日
2012年是我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第四年,也是列入民生工程的第二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皖政[2009]90号)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精心谋划,密切配合,进一步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职能
负责拟定试点方案和有关政策文件报领导小组研究;根据乡镇上报的项目,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审核后,编制全县项目计划下发各乡镇;组织对全县已完工项目的核查验收;督促已完工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开展监督检查;组织一事一议工作总结和考评。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三年一事一议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我县开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三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共申报审批一事一议项目1442个,完成项目数1313个,总完工率达91.05%,其中:2009年申报审批项目356个,完成项目数264个,完工率74.16%;2010年申报审批项目498个,完成项目数469个,完工率94.18%;2011年申报审批项目588个,完成项目数588个,完工率100%。完工项目获得财政奖补资金3637万元,其中:2009年奖补资金696万元,2010年奖补资金1306万元,2011年奖补资金1635万元。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开展,有效带动了农村投入,调动了群众开展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扩大了基层民主,融洽了干群关系,完善了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对2011一事一议工作进行考评。新年伊始,县综改办组织了县纪委及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分成两个组,于2012年2月1日至4日,对全县2011一事一议工作进行考评。考评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查资料、实地检查样本、实证评分等方法进行考评。
从考评情况看,各乡镇积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县有10个乡镇项目完成率达100%,其余的乡镇项目完成率也均在90%以上,认真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溪河镇高标准、严要求、亮点多,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武店镇启动早、速度快,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红心镇严把工程质量关,有不少项目超标完成;小溪河镇、总铺镇项目多、任务重,采用三天一调度每天一汇报方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府城镇、黄湾乡严格程序和日常管理,及时拨付项目建设资金等。在考评中获得先进的单位,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将按考评办法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考评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二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拨付迟缓。三是项目建设监督有缺位。四是档案材料不完备。五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各乡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对照考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整改,狠抓完善,要严格程序,规范管理,高标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把好事做好做实,造福百姓。
三、当前急需做的重点工作
(一)召开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总结2011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对考评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重点部署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一步提升日常管理水平,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开展2012年项目申报工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各乡镇要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认真开展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工作,力求早安排、早落实、早完工。一是严格项目申报程序。项目申报严格执行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项目审批流程。二是明确资金申报标准。今年,我县加大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奖补标准由以前的按受益群众每人奖补25元提高到30元,要做好项目申报材料的相关数据调整。各乡镇、工业园区上报的项目受益人口不得超过本乡镇农业人口总数。三是项目申报时间。以一事一议5年规划为指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组织各村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认真做好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工作。从即日起开始申报,做好申报项目施工前等三次拍照留存工作,及时上报综改办。3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申报工作,逾期不报,任何项目不予受理。
(三)做好申报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乡镇将项目上报后,综改办及时组织农委、交通、水利等部门对申报项目和筹资筹劳方案进行复审,对投资额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项目现场查看,审核通过的项目和筹资筹劳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逐级下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涉及民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把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实、抓好,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简报
第23期
(总第23期)
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9月30日
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会在庐江县召开
9月26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会在庐江县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代表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年内农村综合改革提出了安排意见。各市汇报了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庐江等部分县(区)交流了典型经验和做法。
赵树丛对今年以来的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制定和实施农村综合改革
方案,重点抓好四个专项改革,并不断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要继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探索建立改革载体,因地制宜,找准改革的突破口。要善于典型引路,认真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条件成熟后全面推开,积小胜为大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
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市政府分管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省农村综
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协主席、副主席。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
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负责同志,各市党委、政府、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编办、教育局、财政局、农委,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