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薪酬问题范文
分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薪酬问题 背景:
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褪去,但已造就一个了全新的经济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新能源、新技术行业成为资本和信贷市场翘楚;传统经营理念遭遇更严峻挑战……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薪酬模式是否合理即是其中存在的主要原因。下面即探讨民营企业在转型时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民营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
一、民营企业在转型时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规范的薪酬体系。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自己一套规范的薪酬体系,有很大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威和管理经验,以个人意愿来制定本企业的薪酬制度。这种模式在企业成长初期作用显著,但这种薪酬模式缺乏科学性,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薪酬是如何决定的,易引发员工的猜测和不满,产生错误的导向,从而使员工产生离心力。
2.薪酬设计不合理。
有些民营企业虽然有一套薪酬体系,但该薪酬体系很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薪酬的不公平。例如:有些企业薪酬的设计没有基于能力与绩效,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由于员工的绩效差异和能力差异不能通过薪酬来体现,员工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选择离开。还有些企业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要想提升待遇,在原来的岗位上几乎不可能,这种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会给员工带来极大的伤害,在转型期,公平合理的薪酬设计,对于留住现有员工和引进新员工,显得十分重要。
3.报酬形式单一,对内部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重视不够。
一般来说,人们害怕变革,害怕变革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冲击,常常会出现抵制行为。假如仅仅是靠货币性报酬,在企业的转型期是远远不够的。
4.忽视长期激励。
由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企业更注重当前的利益。但短期性质的激励容易导致员工行为短期化,而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优秀员工的短期行为,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如何在转型过程中进行薪酬管理
1.建立规范的薪酬制度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
民营企业必须破除对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建立规范有效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对个人的激励性等原则。企业应尽快将薪酬的单位分类转为职位分类,身份工资转化为职位工资。从工作的自然属性、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入手进行工作分析,分析任职资格、核心能力、个性特点等一系列指标,设立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同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过程,实行薪酬和考核直接挂钩,确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此外,薪酬支付要体现公开性和透明性。
同时,薪酬体系要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当企业的战略发生改变时,其薪酬管理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不同的企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实行不同的薪酬管理,通过薪酬管理强化员工对于变革的接受性和认可程度,从而使组织总体绩效得到改善。
2.薪酬设计要科学、合理、先进。
首先,薪酬设计要体现出公平。企业要进行的充分的调研,不仅要做到薪酬的内部公平,还要做到外部的公平。让企业的薪酬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员工彼此感到公平。
其次,薪酬设计过程中要突出核心员工和关键岗位,为核心员工提供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激励机制的重点是核心员工和关键员工。要根据核心员工个人的兴趣、特长和公司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核心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职工的能力,为每一个核心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核心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同时,企业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帮助核心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最后,应淡化企业的权力等级观念,提供多种晋升渠道。比如在民营企业中实行宽带薪酬。当企业具有积极的参与型的管理风格、有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
系并且绩效考核的成绩可以在每个员工的薪酬中体现出来、有良好的沟通机制、有积极的员工发展计划,可以实行宽带薪酬管理模式。这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权利斗争,增加凝聚力。
3.实行全面薪酬。
在组织变革中,关注员工的非货币性报酬尤为重要。除了物质报酬外,需更加关注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晋升机会、培训机会、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员工参与决策、承担较大的责任,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等内在薪酬计划。此外,对于转型的企业,要特别关注企业文化。通过薪酬管理的创新,把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员工不但得到满意的经济性薪酬,同时也得到满意的非经济性薪酬,这将降低成本并极大地提高薪酬激励效果。
4.重视长期激励,比如实行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能约束经营者损害股东价值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长期激励方式。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民营企业来说,实行股票期权可以减少当前现金流出,这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
考虑到股票期权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价值的非可控性,对于一般员工,适合实行限制性股票奖励,对于有着丰厚报酬的公司高管人员完全可以拿出部分收入来与期权相联系进行冒险,即激励性股票期权。薪酬制度的选择应该兼顾员工的风险偏好程度:对风险爱好者实行激励性股票期权,对风险厌恶者实行限制性股票奖励。同时,为保证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股票期权的数量要适度,要限制股票期权与股票的转让。
总结:
总之,我们需认真对待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薪酬管理,在引进国外先进的薪酬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同时,结合企业实情,争取更好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实现成功转型。
陈莎莉
人力三班100530302
第二篇: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薪酬管理
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薪酬管理
一、民营企业在转型时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规范的薪酬体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自己一套规范的薪酬体系,有很大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威和管理经验,以个人意愿来制定本企业的薪酬制度。这种模式在企业成长初期作用显著,但这种薪酬模式缺乏科学性,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薪酬是如何决定的,易引发员工的猜测和不满,产生错误的导向,从而使员工产生离心力。在企业的二次创业阶段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可能导致和加深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2.薪酬设计不合理。有些民营企业虽然有一套薪酬体系,但该薪酬体系很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薪酬的不公平。例如:有些企业薪酬的设计没有基于能力与绩效,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由于员工的绩效差异和能力差异不能通过薪酬来体现,员工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选择离开。还有些企业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要想提升待遇,在原来的岗位上几乎不可能,结果导致大家都去挤管理这一独木桥。这种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会给员工带来极大的伤害,非管理岗位的优秀员工就会用“脚”投票,离开公司。在转型期,公平合理的薪酬设计,对于留住现有员工和引进新员工,显得十分重要。
3.报酬形式单一,对内部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重视不够。一般来说,人们害怕变革,害怕变革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冲击,常常会出现抵制行为。假如仅仅是靠货币性报酬,在企业的转型期是远远不够的。
4.忽视长期激励。由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企业更注重当前的利益。但短期性质的激励容易导致员工行为短期化,而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优秀员工的短期行为,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如何在转型过程中进行薪酬管理
1.建立规范的薪酬制度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民营企业必须破除对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建立规范有效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对个人的激励性等原则。企业应尽快将薪酬的单位分类转为职位分类,身份工资转化为职位工资。从工作的自然属性、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入手进行工作分析,分析任职资格、核心能力、个性特点等一系列指标,设立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同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过程,实行薪酬和考核直接挂钩,确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此外,薪酬支付
要体现公开性和透明性。为避免由于秘密薪酬支付引起员工的不满,企业要杜绝发“红包”的“模糊薪酬制”。
同时,薪酬体系要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当企业的战略发生改变时,其薪酬管理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不同的企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实行不同的薪酬管理,通过薪酬管理强化员工对于变革的接受性和认可程度,从而使组织总体绩效得到改善。
2.薪酬设计要科学、合理、先进。首先,薪酬设计要体现出公平。企业要进行的充分的调研,不仅要做到薪酬的内部公平,还要做到外部的公平。让企业的薪酬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员工彼此感到公平。
其次,薪酬设计过程中要突出核心员工和关键岗位,为核心员工提供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激励机制的重点是核心员工和关键员工。要根据核心员工个人的兴趣、特长和公司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核心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职工的能力,为每一个核心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核心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同时,企业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帮助核心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最后,应淡化企业的权力等级观念,提供多种晋升渠道。比如在民营企业中实行宽带薪酬。当企业具有积极的参与型的管理风格、有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且绩效考核的成绩可以在每个员工的薪酬中体现出来、有良好的沟通机制、有积极的员工发展计划,可以实行宽带薪酬管理模式。这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权利斗争,增加凝聚力。
3.实行全面薪酬。在组织变革中,关注员工的非货币性报酬尤为重要。除了物质报酬外,需更加关注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晋升机会、培训机会、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员工参与决策、承担较大的责任,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等内在薪酬计划。此外,对于转型的企业,要特别关注企业文化。通过薪酬管理的创新,把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员工不但得到满意的经济性薪酬,同时也得到满意的非经济性薪酬,这将降低成本并极大地提高薪酬激励效果。
4.重视长期激励,比如实行股票期权。股票期权能约束经营者损害股东价值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长期激励方式。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民营企业来说,实行
股票期权可以减少当前现金流出,这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
考虑到股票期权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价值的非可控性,对于一般员工,适合实行限制性股票奖励,对于有着丰厚报酬的公司高管人员完全可以拿出部分收入来与期权相联系进行冒险,即激励性股票期权。薪酬制度的选择应该兼顾员工的风险偏好程度:对风险爱好者实行激励性股票期权,对风险厌恶者实行限制性股票奖励。同时,为保证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股票期权的数量要适度,要限制股票期权与股票的转让。
总之,我们需认真对待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薪酬管理,在引进国外先进的薪酬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同时,结合企业实情,争取更好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实现成功转型。
第三篇:民营企业需加快升级转型(范文)
民营企业需加快升级转型,加强资本运作
沙钢:钢铁行业整合让民营钢企倍感压力
2011/5/25/9:50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升级转型
作为钢铁行业的一家民营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沙钢显然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2006年开始,沙钢先后兼并重组了五家钢铁企业壮大自己:购买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64.4%股份、购买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公司80%股份、购买江苏鑫瑞特钢51%股份、购买永钢集团25%股份,以50%多的股权控股无锡锡兴钢铁„„这五起围绕主业开展的连环收购,不仅让沙钢实现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市场占有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那么,下一步,沙钢还要通过扩张做强做大吗?
事实上,近年以来,沙钢不断在布局上下游的资源产业链上做文章。一方面,近年来沙钢收购了不少上游煤炭企业的股权;另一方面,沙钢很早就对海外资源进行了投资和开发,为未来发展采取了有效的资源储备措施。
目前,沙钢在海外投资参股澳大利亚BHP威威拉项目,每年可获得250万吨铁矿石的供应;同时,沙钢还能从其拥有47.20%股权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
GrangeResourcesLimited(股票代码为GRR)每年获取250万吨矿的供应量,并拥有约8亿吨资源量和年产680万吨的矿石生产项目待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GRR目前的董事局主席奚志强,虽然是2008年加入沙钢的,但他之前曾在宝钢位于澳大利亚的子公司主持过4年工作。另一位执行董事JohnHoon,BA,也来自宝钢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
此外,在GRR担任执行董事的赵洪林则是地地道道的老沙钢,曾任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目建设总指挥等,目前负责监督GRR的Southdown项目。2010年12月9日,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去张家港市专题调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时,沈文荣曾表达了沙钢想转型的强烈愿望,并提出在发展钢铁主业做精、做优、做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非钢产业,提高非钢产业收入占比。
对此,他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要围绕钢铁主业拉长产业链,二是要围绕钢铁主业做好配套,三是要围绕钢铁主业发展大物流,最后则是要围绕钢铁主业进行资本运作。
事实上,除了上述收购以外,沙钢正在斥巨资试图转型。2011年2月,做了30多年钢铁的沙钢集团,将一笔巨资投向了服务业斥资300亿元打造玖隆钢铁物流园项目。
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在早前就曾指出,玖隆钢铁物流项目是沙钢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是一个集现货和期货交易、剪切加工、运输配送、进出口保税、电子商务及金融担保质押为一体,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物流成本最低、功能配套最全的钢铁物流园。
他认为,从国内、国际市场看来,钢材需求的增长空间已很有限,同时,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等对钢铁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发展方向由求量转向做精、做强。
转型难题
然而,做惯了传统产业的一群人,又要如何去摸索、适应转型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钢铁巨人背后,确实有一系列难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中型钢企共实现利润897亿元,宝钢一家利润就占到了近三成,约为233亿元。而沙钢2010年实现利润92亿元,盈利水平显然仍和宝钢存在一定差距。
沙钢内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宝钢每生产一吨钢的利润约为700元,韩国浦项每吨钢的利润在1050-1100元之间,而沙钢的利润则在350-400元之间。显然,成本控制和提高利润率是沙钢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韩国浦项一直是以严格的管控著称,而宝钢集团在非钢产业的发展则是沙钢所艳羡的。截至2009年,宝钢股份(600019,股吧)共持有70家公司的金融资产,当年的投资收益就超过9亿元,占到利润总额的13%,利润率明显高于主业。宝钢式的金融控股集团或许会正成为沙钢暗中学习的目标。
虽然沈文荣曾谈及下一步要“围绕钢铁主业进行资本运作”,但这方面的准备似乎令人不免担心。
首先从过去的可查资料来看,沙钢对资本运作的经验乏善可陈。
沙钢的全资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荣德贸易有限公司和持股90%的江阴市润德贸易有限公司曾分别同时出现在江苏宏宝(002071,股吧)(002071.SZ)和凯诺科技(600398,股吧)(600398.SH)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但其他投资却鲜少见曝光,资本运作的基础还嫌薄弱。
而在金融投资方面,虽然在四家银行、四家信用合作社、一家证券经纪公司有参股,但份额都比较小。除此之外,就是持有的澳大利亚GRR47.20%股权和直接持有长江润发(002435,股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25%的股份了。
虽然上个月沙钢控股的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借*ST张铜(002075.SZ)(现称沙钢股份(002075,股吧))上市,但是众多业内人士均认为,沙钢集团借沙钢股份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很小,一个是沙钢集团本身持股关系复杂,一个是若整体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结构会失调。
其次,从沙钢的人才储备来说,金融资本运作方面,似乎缺乏特别抢眼的人才。沈彬是做财务出身,历任江苏国泰(002091,股吧)国际集团国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科会计,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香港)高级会计,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沙钢南亚贸易公司副经理,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第一副总经理、财务处处长兼沙钢南亚贸易公司经理。
但这样的背景还是跟真正的“资本运作”有差距。
第四篇: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包头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4年末,包头市民营企业累计发展到32035户,注册资本(金)1242.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08%和19.22%,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包头市民营企业要不等待、不观望,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开始,包头市经济增长告别两位数快速发展时代,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包头市产业资源能源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受经济波动冲击的实际决定的。近年来,包头市钢铁、电力等主导产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主要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持续加大。为此,包头市一方面大力调整存量,坚决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做优增量,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引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已在钢铁、铝、装备制造、稀土等方面进行了产业转型和技术引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头市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也不断加大。一方面,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原材料价格和用工、用地、资本使用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使得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强力挤压。从民营企业的内部因素来看,包头市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的,层次低、规模小,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家管理能力不强,普遍存在缺乏技术、资金、人才的困难。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体是企业,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势在必行。民营企业要主动研判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靠大力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发展。
二、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是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包头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多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各类研发机构145家。近年来,包头市一直致力于搞产学研一体化,引进知名院校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铁用轨等一大批产品研发成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民营企业主动转型的意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明显增强。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下功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新型化,让老树开出新花;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推动经济发展更趋稳定。
民营企业占包头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是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包头市工商联开展了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综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不少民营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自主品牌。一些优秀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成倍增长。比如,高新区包头市展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自治区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同时我们也看到,包头市民营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创新要素获取难、技术创新服务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环境不公平等。加之大多数民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步伐。
三、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要紧紧抓住包头市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研发机构的契机,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北大科技园产业化、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产业集群、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便捷。二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与企业合作机制灵活的优势,推动自身企业创新。今年,包头市将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三是加快完善创新环境。积极推动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工商联的构成主体和存在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当前要特别注意发展科技创新力和市场开拓力强的企业会员,把那些有实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及时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扩大工商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推出一批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家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三是全面提高工商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履职尽责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切实推动工作目标落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各项职责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系包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刘 佳
第五篇: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讨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11-04-21 14:57:09来源:论文格式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我国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企业确定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却很少将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较多考虑的是薪酬管理的三大目标,而没有把薪酬体系的设计提高到战略高度。在企业内部人们对于公平度问题的关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结果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是否产生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二是程序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过程乃至于薪酬框架构建过程是否合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对策
1.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薪酬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我国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企业确定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却很少将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较多考虑的是薪酬管理的三大目标,而没有把薪酬体系的设计提高到战略高度。
1.2员工薪酬的评定缺乏公平性
在企业内部人们对于公平度问题的关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结果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是否产生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二是程序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过程乃至于薪酬框架构建过程是否合理。而我国民营企业对这两个方面都较为欠缺。很多民营企业没有科学完善的薪酬标准和薪酬体系,员工的薪酬通常是由企业主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凭经验与应聘人员谈判来确定,随意性较大,很难保持前后的一致性,结果往往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为混乱。企业内部薪酬标准的不规范,使员工产生的不公平感往往是非常强烈的,这就会导致对员工的积极性的挫伤,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辞职的现象。
1.3忽视了薪酬体系中“内在薪酬”的作用
广义的薪酬可以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内在薪酬的具体形式有:(1)参与决策的权利;(2较有兴趣的工作;(3)个人发展的机会;(4)多元化的活动等。论文发表。外在薪酬与组织的货币、实物等方面的支出直接相关。前者是员工从工作本身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需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员工在企业得到的内在薪酬较低时,客观上要求以相对较高的外在薪酬做出补偿。这暗示着当企业外在薪酬的竞争力较差时,企业可在内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民营企业主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
1.4为避免员工之间的薪酬攀比采用模糊薪酬
模糊薪酬的秘密做法一方面固然可以避免企业内部成员互相攀比、消除某种程度的不公平感以及高薪酬与低薪酬两者之间的对立,但也可能造成企业内员工对老板的猜忌,使员工有模糊心理和身处局外的感觉,还可能造成老板凭主观好恶分配报酬的暗箱行为,这样就弱化了薪酬的激励作用。薪酬制度极为模糊严重违反了企业薪酬制度的透明原则,造成企业内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的摩擦,极大地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摩擦性耗费。而与此相反,比较公开的薪酬制度能发出一种积极的信息,表明这个制度是很公平的,这个组织对人是信任的,企业鼓励员工去努力工作。
1.5员工的薪酬晋升渠道不畅
在传统薪酬结构下,薪酬的增长是和职位的晋升相联系的。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这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诱导企业颇具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而非为企业所做的贡献上。
2.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民营企业对薪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至今仍停留在过去的物质资本时代,认为物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未认识到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增值的源泉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竞争是现代竞争的核心,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把人才作为战略问题加以重视,否则很快就会在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2 民营企业制度上的缺陷是其薪酬管理存在误区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是由老板一人或其家庭出资创办的,形成了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不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缺乏对企业决策层的有效约束机制,导致领导人的独断专行。
2.3.民营企业的领导人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
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之所以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规范之处,与领导人的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有的领导人意识到实施科学的薪酬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性,但也因为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感到力不从心。
3.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导入动态的战略导向原则
薪酬上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它在关注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有些企业将产品开发部门定位为其展战略瓶颈部门,并特别为该部门高素质人力资源吸纳、滞留、潜质提升设置了薪酬水平“无上限”的薪酬特区。论文发表。这是薪酬设计战略导向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
3.2转变观念,将薪酬管理提升到“人力资本运营”的战略高度
观念的转变是企业变革的前提,民营企业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就必须先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现代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所表现出的资源竞争、市场份额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与科技竞争。薪酬管理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作用,考虑人力资本的增值效应,强调劳资双方之间的利润分享,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3.3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公平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着眼于分配的结果性公平,即个人可见的报酬的数量和分配的公平。论文发表。但后来人们研究发现,这种公平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公平理论着重强调报酬分配结果而忽略了决定这些结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程序性公平的概念,认为报酬的结果和程序性因素交互作用可能导致人们的不公平感。结果公平与程序公平相比,结果公平比程序公平对员工的满意感有更大的影响,但程序公平更容易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对上司的信任和流动意图。对于公司的薪酬制定,更多地考虑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比如公平与否,就是直接决定薪酬制度效果的关键。薪酬程序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薪酬制度内容、员工公平感受、激励行为和企业绩效能否形成一个良性传递过程。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薪酬体系架构中,必须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以此来作为整个薪酬体系架构的“灵魂”所在。
3.4加强薪酬体系中“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
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内在薪酬”的存在,认识到“内在薪酬”的作用,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主要
包括:组织修炼,努力建构学习型组织,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才能真正长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情感关注,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老板对员工的情感关注还是相当重要的。
3.5设置多通道的薪酬晋升机制
可设计技术与管理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员工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向员工传递一种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以此来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竟争力。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整体思路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理清企业产权关系为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重新安排民营企业员工的现金计划薪酬,朝着以多通道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目标发展。允许员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把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效益相结合,以此形成拉力。在两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民营企业实施人力资本运营战略。逐步稀释企业资本存量,以效率促发展求公平,解开民营企业的产权“死结”,实现企业家和经理人力资本股权化,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本战略性激励机制和高度凝聚力的整合管理系统,乃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