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2000年2月22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2000]第20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工作,提高我国出口蜂蜜的质量,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口蜂蜜的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口蜂蜜检验检疫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口蜂蜜的检验检疫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制度。未获得卫生注册的出口蜂蜜加工企业生产的蜂蜜不得出口。
第五条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内容包括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出口蜂蜜未经检验检疫或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二章 检验检疫
第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实行产地检验检疫,口岸查验的管理方式。
第七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按规定的检验标准或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检疫。对于农、兽药残留等卫生项目及国家检验检疫局规定的其他特殊项目需进行委托检验检疫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将签封样品寄送至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疫。
第八条 经检验检疫发现蜂蜜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卫生指标以及国家检验检疫局规定的其他特殊项目不符合进口国规定或合同要求的,判为不合格,签发出境货物不合格通知单,不允许返工整理。必要时由检验检疫机构加施封识,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的包装进行卫生及安全性能鉴定。出口蜂蜜包装桶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包装桶的内涂料应符合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第十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格按照出口批次进行检验检疫,出具的检验检疫证书上除列明检验项目和结果外还应注明生产批次及数量。第十一条 离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凭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相关证单进行查验,经查验合格的予以放行。未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出口蜂蜜,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得放行。
第十二条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结果的有效期为60天。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符合《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细则》等有关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获得卫生注册的出口蜂蜜加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加工企业卫生注册代号实行专厂专号专用,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借用、冒用、盗用及转让卫生注册代号。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实施批次管理。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应按照生产批次逐批检验,并按规定要求在包装桶或外包装箱印上该批蜂蜜的生产批次,厂检单应注明生产批次与数量。生产批次的编号方法见附件1。
第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包括查看生产现场,检查原料收购验收记录、检验原始记录等,发现问题应督促加工企业限期改正。
第十六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对原料蜜的收购加强把关,不得收购蜂群发生疫情或违反兽医部门用药规定的蜂蜜,不得收购掺杂掺假的、严重发酵或品质发生变化的蜂蜜。
第十七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根据进口国对蜂蜜的品质与卫生要求对原料蜜中农、兽药残留以及国家检验检疫局规定的其他特殊项目进行检测或委托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原料蜜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八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建立原料蜜收购记录及生产用原料蜜的投配料记录,详细记录每批成品蜜所用原料蜜的蜜种、批号、产地、数量及品质情况等。
第十九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应对成品蜜包装桶进行严格的验收并进行清洗干燥;对原料蜜包装桶加强管理,确保包装桶对原料蜜与成品蜜不产生污染。
第二十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应加强对原料蜜与成品蜜的储存管理,原料蜜与成品蜜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严防日晒雨淋,并做到标识明显,分批堆放。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及各年度的具体要求,按规定抽取蜂蜜的官方样品送监测实验室进行监控检测。蜂蜜残留物监测基准实验室应协助国家检验检疫局做好监控工作。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出口蜂王浆及其他蜂产品的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关于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的有关文件(见附件2)同时废止。附件1 出口蜂蜜生产批次编号方法
XXXX/06XXX
XX.XXXX
在外包装桶上喷涂白色字体高4.5cm,宽2.5cm。
第一行表示出口企业卫生注册编号
附件2 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的有关文件清单
1.检土便(1991)001号《关于下发出口蜂蜜标准的通知》
2.国检检(1992)74号《关于对日出口蜂蜜检验抗生素项目的通知》
3.国检检(1992)315号《关于加强对美出口蜂蜜农药残留检测的通知》
4.检卫便(1993)012号《关于加强出口蜂产品检验工作的通知》
5.检检一函(1995)078号《关于加强出口蜂蜜检验把关的通知》
6.检检一函(1996)38号 《关于下发出口洋槐蜜检验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7.国检监(1996)88号《关于加强<出口蜂蜜质量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8.国检检函(1997)180号《关于加强出口蜂蜜检验管理的通知》
第二篇:出口电子检验检疫论文
论“出口电子检验检疫”模式下的“检务管理”工作
随着外向型经济和现代物流方式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关系人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利用无纸化报检、电子放行等方式,加快检验检疫验放速度已是促进外贸发展的必然趋势;报检单位与进出口货物生产地或存放地不在同一地点,外贸企业要求凭报检人意愿选择报检机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研究多点报检、属地验放、报检通关便利化是检验检疫信息化今天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出口电子检验检疫”模式的要求下,对“检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集中审单与风险分析、统一布控与有效监管结合的运筹
在出口电子检验检疫工作日渐成熟的条件下,进出口电子检验检疫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检务区域化管理”工作对原有检验检疫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模式不会产生大的冲击,因为技术的应运始终是为管理服务的,原有的法律法规、业务管理制度都会持续生效,但是先进的电子化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引用也必将促进工作模式的更新和发展。“检务区域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机制,即集中审单工作机制和三集中审单系统、出口电子检验检疫系统、CIQ2000系统等应用系统,以检验检疫资质管理、风险管理和诚信管理为基础,对审单要求进行全面梳理,有效识别和量化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统一审单规则,通过自动审单、专家审单相结合,实现风险预警、自动拦截和统一布控。而针对具体部署和运筹,笔者认为,检务部门应从几个方面来加强:
第一,统一思想、规范做法。对CIQ2000、电子检验检疫系统、诚信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中的许多业务内容进行统一设置,这不光是业务问题,同时也是管理上的要求。统一集中的做法,肯定会对原来分布式处理业务带来冲击,各个分支机构都要不同程度地进行调整。因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很关键。
第二,多方综合、合理设置。正是由于检务区域化集中管理对分支机构执行的日常业务操作影响很大,检务管理部门在集中前的统一设置问题上一定得慎重,要多机构、多次、广范围的调研并听取意见。
第三,认真筹备、审慎推出。在推出之前要反复推敲,多方征求意见,还应
考虑网络运行速度、数据查询速度等,检务管理的统一操作也会影响原来操作者的思路。因此,为保证正常业务的运行,使集中审单不会造成大塞车或大混乱,认真筹备、审慎推出很关键。另外,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业务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培训既包括与技术有关的相关操作和调试,而更重要的是培训讲解检务环节相关的设置和具体操作。不同部门之间对同一报检单的计收费、结果登记、提交和证稿拟制的操作技巧等,通过培训使不同的操作者对于集中审单有个初步印象,到时候遇到问题不至于手忙脚乱。
第四,应急措施、未雨绸缪。考虑到集中审单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一旦网络发生故障甚至瘫痪后,除了技术部门应该建立应急预案外,作为检务管理部门也应该从业务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低碳”通关更便利:无纸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没有了打印出来的书面证稿使审核把关环节无从着手,这也是推广无纸化报检以来最为棘手的问题。
首先, 针对检验科室审核,笔者认为可以在CIQ2000管理系统中增加审核功能程序, 就是检验检疫人员登记检验结果、填制原始检验检疫记录、拟制证稿后, 先提交给本部门具有审核资格的人员,由审核人员对电脑中的检验检疫结果登记、原始记录和证稿内容逐项进行审核。审核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退回重新修改, 错误较少的, 也可以由审核人员直接修改。最后经业务科室确认无误后, 由审核人员向检务提交原始检验检疫记录和证稿。
其次是检务的审证环节。无纸证稿审核工作,给习惯了书面证稿审核的审证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这只是个习惯问题,相信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年代,他们会很快适应。问题是CIQ2000系统与出口电子检验检疫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目前无法做到这些系统的完全无缝连接,审证人员需要进入出口电子检验检疫系统审核证稿,再返回CIQ2000系统提交审核结果才能完成审证工作,无疑加重了审证工作的风险。区域化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应该加强CIQ2000系统的升级和优化,并与出口电子检验检疫系统、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及报检员管理系统等紧密连接。提升和更新自动审证功能,以检验检疫资质
管理、风险管理和诚信管理为基础,对审单要求进行全面梳理,有效识别和量化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统一审单规则,通过自动审单、专家审单相结合,实现风险预警、自动拦截和统一布控。
再次是电子数据的归档及数据保存期限。归档是检验检疫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随着检验检疫业务量的成倍增长,目前的检务档案管理方式与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电子化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检务档案管理中归档过程较繁锁、归档工作量较大、档案库房占用量较多以及档案利用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无纸化的推广也为检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思考。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检务档案管理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参照企业分类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分类建档。结合电子监管工作,对信誉好、进出口量较大且质量稳定的企业进行分类后实行简便建档管理,在CIQ2000系统中电子数据归档不需逐份录入报检号而实行批量归档。例如:对出境货物电子监管企业实行“无纸化”报检后,企业归档时只需提交通关单底联,其他随附单证如厂检单、合同、发票、装箱单及各种注册备案证书等证明文件以上传附件的形式报检时一并提交,由企业根据报检批建立电子监管档案,包括报检随附单证、生产厂检纪录和实验室检测数据,以备核查;检验检疫机构业务部门对电子监管企业档案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溯源性。检务部门对这类报检单在CIQ2000系统中的数据归档环节,根据报检日期、主施检部门、单位注册号等条件进行待归档查询后,对符合归档条件的报检号进行批量归档;对通关单档案只需按企业名称、报检日期简单地建档立卷。
(二)根据出入境货物的报检类别,货物的不同特性、不同风险度对不同货物进行分类建档。例如:对电子转单换证凭条到口岸换发通关单的“验证”出境货物,在CIQ2000系统中的数据归档环节,根据报检日期、主施检部门等条件将其电子数据批量归档,其换证凭条可随通关单存档联一并存档,需要时可根据报检号查找通关单流水号及对应的换证凭条。而对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进出口敏感货物,实施卫生注册登记、质量许可管理等凭证报检的货物,或检验周期较长的大型成套设备,根据需要可较详细地按货物分类或主施检部门分类建立档
案。
(三)控制程序根据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疫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出境检验检疫业务档案需要保存2年, 进境检验检疫业务档案需要保存3 年。与此相适应, 为节约服务器内存空间,在归档数据管理上也应该设置保存期限控制程序, 对超过保存期限的归档数据及时自动清除, 实现电脑数据与实际档案保存期限同步。
锐意进取 拓展功能
通关单的签发宜实行两种模式并存,可结合企业诚信管理、企业的产品特性,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模式。对产品无木质包装,并且通关单量较大的企业可实行后台签发的模式,以有效缓解企业排队领单的现象;对有木质包装、通关单量小的企业可采取窗口签发模式。当然,取消书面通关单的电子通关更能从根本上优化通关单的签发流程。只要在电子通关单上利用电子密钥进行电子签章工作,目前的电子通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就完全具备了在进出口货物通关环节上全面取消纸质通关单流转的功能。此项功能的开通,将全面推进无纸化模式的历史进程,大大提升货物的通检通关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检务工作者盖章放行的压力。
企业上传附件功能的开发,给无纸化报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对日出口量日益增长的企业(如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每天需准备数百套甚至上千套报检及检验检疫所需的附件数据,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降低了通关效率。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开发出口企业ERP(企业资源管理)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远程报检。目前建立ERP系统电子接口的企业寥寥无几,所以实现电子单据申报、传输、储存、浏览、归档等全程无纸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开发。
开发出口电子检验检疫系统充分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有利于检务区域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严把国门,另一方面开拓新业务,是检务部门必须充分开发的新课题。近年来,检验检疫业务改革成效显著,而其中检务改革又是前沿阵地,可谓任重而道远。出口电子检验检疫模式下的检务区域化管理的开展,也
同样是一种变革,离不开检务工作的鼎力支持。首先,通过局域网各个分支机构可以很轻松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单从转单和通关的环节就可以减少不少障碍;其次,可以预见,随着今后检验检疫执法系统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如海关、边检等的执法系统联网核查,对逃、漏检的现象进行围追堵截,可以更大限度地保护国门,遏制犯罪;再次,可以使检务管理部门将以前花在专项工作质量检查的精力转移到检务工作的建章立制上来。结合《商检法实施条例》对报检管理规定、签证管理办法等重要规章、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等等;再次,检务管理部门目前面临着很多新业务需要去开拓、去研究,如关检合作、国内外证书核查验证、诚信体系建设等等。
第三篇:关关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确保出口食用动物的卫生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出口食用动物是指出口(含供台港澳,下同)的供人类食用的活动物,如屠宰用家畜、家禽和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本办法所称饲料是指用于饲喂出口食用动物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各类饲料药物、矿物质添加剂和饵料等。
本办法所称饲料生产企业是指生产的饲料用于饲喂出口食用动物的生产企业。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各自辖区内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生产企业的登记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受理申请、审核、登记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等。
第四条 出口食用动物在饲养场及从饲养场至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港、澳)的运输途中所用的饲料,不得含有危害动物健康及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及各种有害物质(如农药、兽药、激素及其他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并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或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
出口水生动物所用鲜活饵料须来自非疫区,并须用经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有效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 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
第五条 本着自愿原则,出口食用动物饲料的生产企业可以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登记备案。
申请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具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具备与饲料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工艺和仓储设施; 具有基本的质量、卫生检验设备和相应技术人员;
具备科学的质量管理或质量保证手册,或具有健全的质量和卫生管理体系及完善的出入厂(库)、生产、检验等管理制度;
严格仓储管理。原料库与成品库严格分离;原料库和成品库中不同种类、不同品名、不同批次的原料和饲料分开堆放,码放整齐,标识明确;
在全企业范围内不储存、在生产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中不添加我国及食用动物进口国家或地区规定的禁用或未允许添加的药品(含激素)等,并自愿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和自愿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申请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规定;
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和《饲料标签》国家标准(GB10648-93)的规定;
符合相应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不使用国家淘汰、禁止使用的药物(如:在活猪的饲料中不得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等乙类促效剂等);不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公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药物品种以外的药物,允许添加的药物,必须制成饲料药物添加剂后方可添加;不添加激素类药品(如荷尔蒙);严格按规定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药物;不使用进口国家或地区有特殊禁止使用要求的药物; 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具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
使用的进口鱼粉、豆粕等所有动植物性饲料原料及饲料药物添加剂或矿物质添加剂等均应符合国家进口检验检疫标准和要求,具有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八条 申请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申请手续,填写《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申请表》(一式3份,式样见附件1),并提交如下材料(各一式2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提供);
质量管理(保证)手册或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出入厂(库)、生产、检验管理制度等材料;
申请登记备案的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品种清单及其原料的描述材料;
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核发的饲料药物添加剂或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批准文件复印件)及产品说明书;
饲料中使用的药物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和动植物性饲料原料为进口产品的,应提交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九条 接受申请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核,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核受理申请的,对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考核,并按申请的饲料及添加剂品种抽取样品并封样。
第十条 申请单位将封存的样品送检验检疫机构或其指定的检测部门按规定的方法和项目进行检测。检测部门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如实出具检测报告。第十一条 受理申请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对经实地考核和饲料样品检验合格的饲料生产企业,给予登记备案,并颁发《出口食用动物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证》(以下简称《登记备案证》(一正本、一副本,式样见附件2和附件3)。
《登记备案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后拟继续生产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依据本办法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已取得《登记备案证》的饲料生产企业变更登记备案内容时,应提前向发证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章 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出口食用动物注册饲养场从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直接购买的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料,检验检疫机构不再进行检验;从非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购买的前述饲料,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逐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注册饲养场自配饲料的,必须使用前款规定的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或浓缩料,并不得擅自在饲料配制和饲喂过程中添加任何药物(包括激素)。
第十四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每一新品种的第一批出口食用动物饲料或更改饲料添加剂种类后生产的第一批出口食用动物饲料均应由检验检疫机构抽样检验或由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检测部门进行规定项目的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售。
第十五条 根据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和自配饲料的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的信誉程度、对检验检疫法规的遵守情况、自身管理水平和检验条件等,检验检疫机构对其生产或自配的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实行逐批检验、不定期抽检和免检的分类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及出口动物饲养场的原料采购、检验、入出库、饲料生产与检验、饲料成品的入出库、出厂等均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记录;每批产品均应留样并至少保存60天;
登记备案或未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销往出口动物饲养场的每批饲料均须附具有由生产企业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第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实行日常监督检查与年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监督管理。登记备案的企业应按规定每年向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年审,年审期限为每年的12月1日至翌年的1月30日。
第十八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将饲料销往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辖区外的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时,应持《登记备案证(副本)》到该动物饲养场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异地备案手续。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异地备案手续时,审验《登记备案证》,并在《登记备案证(副本)》上签章。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与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应建立直接的(包括通过其授权的销售代理直销的)购销关系。
第十九条 严禁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和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存放、使用下列物品:
(一)国家淘汰、禁止使用的药物,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公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药物品种以外的药物;
(二)激素类药物;
(三)进口国家或地区(包括港、澳、台)禁止使用的药物;
(四)未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和/或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进口动植物性饲料原料。
严禁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机构登记备案的饲料和未经检验及检验不合格的饲料;
严禁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饲料,及在配制饲料和饲喂动物过程中擅自添加任何药品及添加剂。
第二十条 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外包装上应附具标签标明产品名称、代号、原料组成、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检验检疫机构的登记备案编号、产品标准代号、适用动物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加入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还应当标明“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并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饲料添加剂的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一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注销其《登记备案证》:
(一)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
(二)日常监督检查不合格、不按规定参加年审或年审不合格且限期内又未改正的;
(三)伪造、变造《登记备案证》或检验检疫机构及其指定检测部门的检验合格证的;或将非本企业生产的饲料以本企业的名义销售给出口食用动物饲养企业的 ;
(四)私自改变登记备案的饲料种类及药物或矿物质添加剂成分的;
(五)不接受或不配合检验检疫机构监督管理的。
第二十二条 出口食用动物注册饲养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注销其《注册登记证》,并禁止其饲养的动物用于出口:
(一)、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
(二)、以冒充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饲喂出口食用动物的。第二十三条 登记备案或非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中含有违禁药品的,检验检疫机构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出口动物饲养场使用其生产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登记备案、非登记备案饲料生产企业和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使用违禁药品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书面通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将登记备案、办理变更手续的企业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备案的饲料名称、代号和组成成份及适用动物种类等内容及时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备案,并应将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登记备案与非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和出口动物饲养场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违规情节及处罚决定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备案。
国家检验检疫局将对前款所述企业、饲养场及时予以公布。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检验检疫机构将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第 18 号
现发布《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自2000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李长江 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保证出口煤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主管全国出口煤炭的检验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分工分别对出口煤炭实施产地监管和口岸检验监管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出口煤炭实行出口质量许可制度。未取得出口质量许可的煤炭不得出口。
第二章 产地监督管理
第五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应当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出口煤炭质量。
第六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产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出口煤炭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和管理。
第七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
(一)对出口新煤种、煤质发生变化或新获质量许可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煤质检查;
(二)对获得生产质量许可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审核;
(三)收集和掌握所辖地区当月出口煤炭质量状况和发运计划等,并及时通知煤炭离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
(四)根据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反馈的情况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及时进行检查;
(五)对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反馈的出口煤炭质量事故及时调查处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可暂扣或吊销有关企业的出口煤炭质量许可证:
(一)发生严重质量事故,国外客户反映强烈,造成退货、索赔或降价的;
(二)生产企业审核不合格的;
(三)煤质检查不合格,经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
(四)涂改、冒用许可证发运出口煤炭的;
(五)拒不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第三章 口岸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本口岸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第十条 出口煤炭经营部门应当对集港出口煤炭进行质量验收。
第十一条 进入口岸堆场的出口煤炭应按煤种分别堆放,并设置明显标记,不得混堆。第十二条 出口煤炭报检时,除提供外贸合同、信用证和发票等有关单证外,还应提供煤炭生产企业的出口质量许可证和经营部门出具的煤炭质量验收报告。出口混煤的,还应提供配煤方案、货物垛位和装载方式等资料。否则,检验检疫机构不予受理报检。
第十三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每月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反馈出口煤炭质量状况,对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以及国外反映强烈的煤炭质量问题,及时会同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共同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每年进行一次出口煤炭质量分析,向国家检验检疫局报告,并抄送产地检验检疫机构,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考核办法按照原国家商检局和原煤炭工业部发布的《出口煤炭质量许可证考核办法(试行)》执行。
第十六条 原车过轨(过境)的出口煤炭,实行产地检验、口岸查验的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出口焦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按照出口矿产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0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煤(焦)炭检验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
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
(2000年4月3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2000]第22号公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以下简称封识)的制定、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封识系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实施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封存和控制措施而使用的专用标识。
第四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封识的制定、修订、发布、印制、发放和监督工作。
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封识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对封识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第二章 封识的制定
第五条 封识的种类、式样、规格由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规定。封识的种类包括:封条封识、卡扣封识、印章封识三种。
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如需使用其他封识,必须报经国家检验检疫局批准。
第六条 封识应当标有“中国检验检疫”、“CIQ”和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的简称字样(见附件1[略])。
第三章 封识的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封识应加施在需要施封的检验检疫物及其运载工具、集装箱、装载容器和包装物上,或存放检验检疫物的场所。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检验检疫工作需要可以加施封识:
(一)因口岸条件限制等原因,由检验检疫机构决定运往指定地点检验检疫的;
(二)进境货物在口岸已作外包装检验检疫,需运往指定地点生产、加工、存放,并由到达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和监管的;
(三)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禁止进境物作退回、销毁处理的;
(四)经检验检疫不合格,作退回、销毁、除害等处理的;
(五)经检验检疫合格,避免掺假作伪或发生批次混乱的;
(六)经检验检疫发现进境的船舶、飞机、车辆等运载工具和集装箱装有禁止进境或应当在中国境内控制使用的自用物品的,或者在上述运载工具上发现有传染病媒介(鼠、病媒昆虫)和危险性病虫害须密封控制、防止扩散的;
(七)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及生产、经营场所,需要进一步实施口岸卫生监督和调查处理的;
(八)正在进行密闭熏蒸除害处理的;
(九)装载过境检验检疫物的运载工具、集装箱、装载容器、包装物等;
(十)凭样成交的样品及进口索赔需要签封的样品;
(十一)外贸合同约定或政府协议规定需要加施封识的;
(十二)其他因检验检疫需要施封的。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疫物的包装材料的性质和储运条件,确定应采用的封识材料和封识方法。选用的封识应醒目、牢固,不易自然损坏。
第十条 封识由检验检疫机构加施,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协助和配合。
第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加施封识时,应向货主或其代理人出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施封通知书》(附件2[略])。
第十二条 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拆或者损毁检验检疫封识。
货主、代理人或承运人发现检验检疫封识破损的,应及时报告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加施封识。
第十三条 检验检疫封识的启封,由检验检疫机构执行,或由检验检疫机构委托的有关单位或人员执行,并根据需要,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启封通知书》(附件3[略])。
施封检验检疫机构与启封检验检疫机构不一致时,应及时互通情况。
第十四条 在特殊情况下,如需提前启封,有关单位应办理申请启封手续。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商检局1987年8月22日发布的《进出口商品封识管理办法》同时废止。过去发布的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和食品卫生检验的封识管理办法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