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印发
《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文章类别:新闻发布时间:2010-02-26 14:06:4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根据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的《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商秩发
[2009]571号),为进一步落实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现将做好2010年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重大意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是在深化医改的新形势下国务院赋予商务主管部门一项新的职能。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利于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的大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务必提高对深化医改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药、方便药,保障药品流通行业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贯彻会议精神,落实机构和人员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迅速向市县商务主管部门传达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配备机构和人员负责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要按程序提出并成为当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参与相关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三、建立部门协作机制,配合医改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尽快与当地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物价、社会保障、工业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行业管理的工作合力。要积极配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要求,认真落实零售药店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的规定,确保基本药物供应;配合相关部门,健全有关招标采购和配送制度,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密切跟踪了解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要按照商务部、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
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预案》,制定当地工作预案。
四、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健全药品流通体系:
商务部上半年要制定出台《2010-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地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划审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流通网络资源的作用,完善药品流通体系网络,不断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能力。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做好制定当地发展规划的先期调查研究工作,重点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药品流通行业状况、城镇和住房建设改造规划、社区商业形态布局、人口密度及群众购药需求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状况等情况,为制定本地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五、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要根据行业现状和发展情况,提出修改完善药品流通管理法规的建议,逐步探索和实行药品流通企业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加快制定行业经营、服务等标准体系。制定《医药物流服务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和《医药物流企业分级评估指标》等行业标准,逐步做到行业的规范服务、规范经营。
六、加强行业指导,发展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
要按照扶优扶强,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稳妥推进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现代物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指导有规模、有实力的药品零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实行标准化统一配送,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培育大企业的同时,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现有流通网络资源的作用,完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放心药”供应网络。
七、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加强行业基础建设
要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税务、价格等部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不法行为,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为便于社会、媒体监督,要在商务部12312商务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咨询热线的服务中,增设药品流通相关内容。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指导有关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其在行业统计、行业分析、行业指导、行业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作用。要加快建立行业统计制度和评价体系,为行业管理工作服务。
八、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大力推动各地药品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全国性医药行业协会开展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要在每年一度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中,宣传药品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标准和诚信典型,把“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同时,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将各种执法检查活动中查处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录入“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在3月15日前将会议落实情况,以及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负责人名单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将上述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特此通知
商 务 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一日
(信息来源:市场秩序司子站)
第二篇:湖北省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商秩发〔2009〕571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现就加强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药品流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采用现代流通方式,流通网络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秩序良好,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但由于药品流通行业存在管理比较薄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竞争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不能适应体制改革和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药品流通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保障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提升我省医药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各级政府要将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流通体系,规范药品流通,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可及、安全。
二、加大诚信宣传教育,推动药品流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要将药品流通行业纳入信用建设范畴,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引导药品经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推动药品流通行业广泛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按照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制度健全、诚恳规范服务、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接受政府、社会和舆论监督的创建要求,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行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息公开和分类监管。制定药品质量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药品质量准入制度,广泛开展“放心药店”建设工程活动,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评选出一批诚实守信经营的示范店,树立行业诚信标兵。开展“放心药店”评选,一是要实行“企业法人负责制”,企业必须保证药品的质量;二是实行“承诺制”,药店主动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三是实行“进货监督制”,谁进货谁负责,严禁假冒伪劣药品进入终端市场;四是实行“明码标价制”,杜绝价格欺诈行为,努力创造安全放心的用药消费环境。
三、密切配合,整治规范药品流通行业经营秩序
商务部门作为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遵循国家药品监管法规,认真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有关促进政策,维护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完善有序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指导和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业组织化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制度,指导行业协会开展业务培训,树立行业守法自律、诚信经营的风尚,彰显行业社会形象,促进行业发展。要对各零售药店是否按中央要求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的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全面将零售药店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确保群众用药公平可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准入管理,监管药品质量安全,组织查处药品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商务、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要严查药品购销合同、往来票据、财务账目、购销记录等经营资料,重点抓好药品购销管理,完善索证索票制度,维护正常价格秩序。以规范药品购销中的票据管理为切入点,大力整治药品流通环节中“挂靠经营”、“走票”、“倒买倒卖税票”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经营药品的质量安全。
四、发展先进营销模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
积极引导规模较大、有一定实力的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实行标准化统一配送,创新营销模式,拓展流通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自发兼并重组,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导和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广泛应用电子监管和高科技管理手段降低成本,不断提高竞争能力,逐步做大做强。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药品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现有流通网络资源,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完善县级以下药品流通网络,确保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
五、加强领导,强化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及其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省政府成立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副秘书长骆新华任组长,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早阳任副组长,省经信委、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物价局、省医改办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具体负责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日常工作。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政府要相应成立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尽快明确责任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办公条件,制定工作计划,迅速开展工作,切实把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药品流通整治通知
关于印发《广东省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粤食药监办〔2012〕43号
各地级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管局),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12 〕41号)要求,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省局决定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并制定本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六日
广东省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按照《全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三打”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及《广东省药品和日化用品打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严字当头、好字优先,突出重点、把握根本,打、防、治、扶、建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维护医药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一届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当前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使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持续好转,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
为顺利完成专项工作,省局成立“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集中整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 陈元胜副组长:马光瑜、陈德伟、张京华 成 员:叶永才、蔡明、陈卓鹏、徐立前、郑彬、谢志洁、毕军
(二)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局药品安全监管处,负责协调承办集中整治的日常具体工作。省局政策法规处、药品流通监管处、监察室、稽查分局、药品检验所、审评认证中心及各地市局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实施。
四、工作重点
(一)药品生产领域
1.重点整治内容:
(1)企业未严格按照处方和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物料平衡存在问题,或生产过程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2)企业擅自接受药品委托加工或存在出租厂房设备的行为;
(3)企业原料来源把关不严,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购买质量无法保证的提取物生产制剂的行为。
2.重点检查企业:
(1)外购原料药用于制剂生产的;
(2)中药材、提取物采购供应存在疑点的;
(3)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
(4)近两年《药品质量公告》中有不合格产品,或在评价性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
(5)近两年未进行过跟踪检查和其他检查的;
(6)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7)声称已停产但未经核实的。
3.重点核实内容
(1)实际生产工艺及处方(重点核对工艺规程及批生产记录)是否严格执行注册申报工艺及处方;
(2)每批产品是否如实、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按规定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如浸膏收率、成品制成量等);
(3)尚未申报工艺处方核查的注射剂及基本药物品种,是否已按规定停产;
(4)尚未取得药品再注册批件的品种,是否已按规定停产;
(5)接受境外厂商委托加工、委托或受托从事中药前处理及提取的,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备案及审批;
(6)是否存在出租厂房及设备的情形;
(7)生产用原料药来源是否合法:使用国产原料药的,应提供该原料药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检验报告书、药品标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与该原料药生产企业签订的供货协议、销售发票等复印件;使用进口原料药的,应提供与该原料药生产企业或国内合法的销售代理商签订的供货协议、《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口岸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药品标准复印件等;
(8)生产用原料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购入合同及发票是否与实际购入量和使用量相对应,同一原料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购入价是否存在异常波动;
(9)外购中药提取物进行生产的,相关中药提取物是否已被《中国药典》所收载及符合药品注册相关要求,相关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是否具备相关生产许可范围及取得药品GMP证书;
(10)生产用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是否按规定设置标本,投料用中药材及饮片是否与标本相符,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二)药品批发
1.重点整治内容:
(1)存在“走票”、“挂靠”等出租、转让《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违法行为;
(2)对供货单位、购货单位及其购销人员资质审查不严格;
(3)对购销票据、记录和库存药品的审核不严格,购销资金和票据流向不一致,增值税票与购销记录、药品实物不一致,没有做到“票、帐、货、款”相符。
2.重点检查企业:
(1)曾涉及购销假药案件和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案件的;
(2)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
(3)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4)管理基础薄弱且曾存在违反药品GSP行为的;
(5)药品直调频次较高的。
(三)药品零售
1.重点整治内容:
(1)进货来源把关不严,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
(2)未按要求销售处方药、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产品销售去向不清;
(3)购销资质档案不全;
(4)超方式、超范围经营;
(5)购销票据与实物不符,购销票据和记录不真实。
2.重点检查企业:
(1)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零售药店;
(2)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
(3)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4)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较多的;
(5)属于单体药店,且管理基础薄弱的。
五、工作步骤
集中整治为期四个月,主要步骤为:
(一)宣传发动、企业自查自纠阶段(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12年3月31日)。全省辖区内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均要对照上述要求进行认真自查自纠。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自查自纠报告(附报表)应于3月31日前交所在地市局,由市局汇总后上报省局。药品零售企业自查自纠报告于同一时间交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集中检查及初步总结阶段(2012年3月初-6月15日)。各市局组织对辖区内药品生产、批发、零售连锁企业进行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的检查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集中检查期间,监管部门的检查与企业自查可交叉进行。集中检查结束后,各市局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罚,并对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查情况、集中整治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报告(附报表)于2012年6月15日底前上报省局。
总结报告应内容翔实,有具体数据和案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整治总体情况,包括组织方式、检查范围、检查企业数、所占比例、检查方式等;自查和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包括已查实并处罚的企业名单以及已立案但尚在继续查处的企业名单;对已查实并处罚的企业,要详细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包括企业名称、违法违规事实、处理依据、处理结果;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及罚款、收回药品GMP或撤销GSP证书以及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统计;已采取的措施和对今后工作建议,包括建立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对本次集中整治行动的评估。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市局要高度重视本次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局一把手牵头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重点企业和重点内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市局应于2012年3月20前将工作计划报省局。
(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各市局应建立由安监、流通、稽查、法规、检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内部联动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共同抓好落实,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和案件查处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健全案件信息报告制度。对涉嫌犯罪并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或接受公安机关委托检验
且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案件线索,要及时报告省局;对跨市案件,要及时将查处情况报告省局。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各市局要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推进整治工作。加强案件办理,提高办案效率,对符合立案标准的,稽查部门应及时立案查处,深查深究,一查到底。对集中整治中已经立案,但在2012年6月15日前未能办结的案件,各市局要加强督办,并向省局报告案件最终查处结果。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市局要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此次整治行动的意义和目的,向社会表明药品监管部门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的态度和决心。广泛发动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积极参与整治行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五)严格执法,确保实效。坚持“严”字当头,严格监管、严格检查、严厉处罚。对集中整治中查出的违法违规企业,必须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已经查证属实生产销售假药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律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对其中使用非法化工原料生产、违法委托生产、参与生产假药等情形的,一律按照情节严重,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对已查证属实出租转让证照票据经营假药或者造成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明知渠道不清或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予以公开曝光;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增值税票据造假的,一律移交税务部门核实。
省局将适时组织检查组,对部分地区集中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或督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案件查处工作不到位的,责令限期改正;对工作中玩忽职守、包庇纵容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四篇: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附件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药品流通行业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行业。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促进药品流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药品供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行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药品流通行业规划发布实施,行业基础建设持续加强,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增强,行业呈现出转型发展的新局面。行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持有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约为1.35万家,与“十一五”末持平;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981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4.8万家,比“十一五”末增加4.9万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达517家。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5年,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69%提高至86%;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率从2010年的33%提高至46%;形成3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全国性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和25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由2010年12家增加到2015年20家,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活跃。
行业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发布《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配备人数从“十一五”末的4.3万人增加到21.8万人,为患者提供更为及时专业的帮助。制定“十二五”行业人才培训方案,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000余人,有力促进行业人才队伍素质改善。
行业社会作用进一步增强。药品流通行业不仅满足了全国98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需求,每年还通过零售药店直接服务130多亿人次,在保证药品供应、方便群众购药、服务百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全行业从业人数约534万,占城乡商业服务业就业人数的5%。医药物流和医药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药品批发企业的供应能力总体上远大于需求,而在部分边远地区药品供应又明显不足;药品零售企业小、散问题仍然突出;行业集中度和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医药物流技术尚未广泛采用,流通成本较高;中药材现代流通仓储设施缺乏,流通方式落后;药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三是行业服务能力不足。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品牌竞争力不足;药学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服务能力较弱,行业服务大健康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和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药品流通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药品和健康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未来5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提速、人口老龄化加快、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药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加快增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的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将稳步增加,医疗保障水平将逐步提高,从而大大拓展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
药品流通转型升级需求更加迫切。从自身来看,药品流通行业需要迅速适应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有效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外部环境来看,“两票制”、“医药分开”等政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医药”等模式的创新,都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现代药品流通体系为目标,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方向,以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为着力点,积极推进药品流通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医疗卫生事业与健康产业的功能作用。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基本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网络布局优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较高、安全便利、群众受益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
具体目标:培育形成一批网络覆盖全国、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0%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5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合理规划行业布局,健全药品流通网络。引导行业有效配置资源。按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发布药品消费情况、药品流通企业数量、仓储物流能力、零售药店覆盖水平等信息,引导药品流通资源有效配置。配合相关部门优化药品物流、零售企业网点布局,做到网点布局与区域发展相适应、药品供应能力与药品需求相匹配,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构建遍及城乡的流通网络。积极适应“两票制”改革要求,逐步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配套补充的现代药品流通网络。支持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的全国性和区域性药品流通骨干企业,重点在物流配送能力薄弱的地区,整合、改造及新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大中型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重点在城市便民商圈、新建社区、农村和边远地区延伸配送与服务网络,发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寄递网络优势,实现药品流通对基层的有效覆盖。鼓励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
提升行业集中度。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加快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经营。支持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采购联盟和药店联盟,采用联购分销、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实行批零一体化、连锁化经营,发展多业态混合经营。
(二)提升流通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医药供应商。优化药品供应链管理。支持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药品供应链集成系统,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市场开发、价格谈判、在线支付、金融支持等增值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加快向药品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疾病谱变化及患者健康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为药品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判断市场趋势、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医疗机构改进用药选择、加强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提高整个药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发展现代绿色医药物流。支持药品流通企业推广使用射频识别、自动分拣输送、卫星定位等先进物流技术,发展上下游供应链紧密衔接、仓储资源和运输资源有效整合、多仓协同配送、物流成本经济的新型现代绿色医药物流。支持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通过协同物流、共同配送等方式,实现企业间冷链资源互联共享。建设集初加工包装、仓储养护、物流配送及追溯管理于一体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提高中药材物流的组织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实施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方便药品配送车辆通行。
(三)创新行业经营模式,拓展行业服务功能。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广泛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创新,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开展医药电商服务,向患者提供非处方药的“网订(药)店取”、“网订(药)店送”等便捷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创新零售服务模式。在推进零售药店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和医保支付系统对接的过程中,鼓励具备条件的零售药店承接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引导建立首席药师制度,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指导合理用药,着力提高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积极宣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鼓励应用可穿戴医疗等新技术,发挥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护理师等专业人才作用,积极发展个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业务,构建“服务+商品”新业态。支持发展专业药房、药(美)妆店、“药店+诊所”、中医(国医)馆等新型零售经营方式,倡导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推进医养结合,鼓励与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家政服务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和医疗用药服务。
培育发展中介服务。培育市场中介机构,鼓励开展与医疗、医药相关的市场研究、管理咨询、价格监测、评估验证、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技术支持等中介服务。鼓励提供药品销售渠道、消费结构和区域分布情况等信息服务,以及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监测和预警服务。鼓励搭建各类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行业信息交换与共享。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行业开放水平。
提升行业利用外资质量。吸引境外药品流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扩大境内投资,参与国内兼并重组。鼓励国内企业与全球领先的跨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全方位优化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升自有品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支持企业对外发展。支持药品流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药品供应链国际分工,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市场,开展与有关国家的医药投资合作。充分发挥医药会展经济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的作用,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国际化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援助。推动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通过多双边谈判扩大中医药国际市场准入。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以医带药,扩大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指导药品流通行业协会提升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健全行业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建立药品流通编码规则或电子数据交互规范,逐步实现药品高效流转和全程可追溯。制订零售药店分级管理制度,开展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能力分级评定。制订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追溯等相关标准。通过开展标准宣传培训、标识使用许可、执行情况监督等工作,引导药品流通企业贯彻行业标准。
提升行业统计工作质量。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趋势,及时调整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制度。进一步扩大行业统计工作的覆盖面,将更多企业纳入统计直报系统,提高统计全面性和准确度。进一步缩短行业统计数据反馈周期,提高统计时效性。适时优化数据报送系统,加强行业统计人员培训。进一步强化行业统计数据分析与应用工作,充分挖掘数据信息内在价值,逐步实现行业内及相关部门间的统计信息共享。
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组织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药品流通行业重大课题研究,加强对智慧型医药服务、医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药品流通理论研究。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和国际培训,形成多层次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专业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药学服务、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的教育,积累行业发展的后备人力资源。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信息完备的药品购销记录,积极推行药品购销票据管理规范化、电子化。严格落实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加强药品效期和包装材料管理,规范过期药品等废弃药品及其包装材料的处置。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彻底排查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探索建立药品(中药材)信息化追溯系统,切实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结合转型升级进行组织架构变革,制订服务质量标准,建立服务水平评价和考核体系,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支持开展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品牌企业、品牌药店。鼓励老字号药店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逐步健全药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药品管理法》修订,完善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政策,加快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落实行业管理职责,利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各项商贸流通促进政策,积极支持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统筹财政、金融、规划、土地等方面地区支持政策,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建设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
(二)推进统一市场建设。
完善药品流通领域市场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有序清理和废止在企业跨区域经营、合作商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药品定价、采购和支付机制,参与制订有关竞争政策,清除市场壁垒,打破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
(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配合有关部门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挂靠经营、虚假交易、伪造记录、虚构流向、非法渠道购销药品和发布虚假药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12312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规范投诉举报的受理、移交、办理和反馈流程,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发挥药品流通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加强行业信用建设。
加强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标杆企业。建立药品流通企业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及时公开,形成信息公开、分类管理、社会监督的行业信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流通行业信用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和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
(五)建立规划实施跟踪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责任,创新实施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地区的具体规划或实施意见。建立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定期评价、问题反馈和总体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充分运用到政策制订、执行、督查和整改全过程。加强规划实施过程跟踪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按期实现。
第五篇: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皖商秩字〔2012〕50号
各市商务局,广德、宿松县商务局: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促进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和要求,省商务厅编制了《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安徽省商务厅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附件:
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促进药品流通行业科学改革和发展,依据商务部制订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结合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实际,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场导向的积极作用下,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的药品流通行业格局,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药品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拓展,药品流通竞争机制逐渐完善,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行业体系。
(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2010年,全省药品流通销售总额达到602亿元,占全国行业同期销售总额的8.5%;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509.4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84.6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7%。其中,批发企业销售总额569.15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94.54%;零售企业销售总额32.85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5.46%;零售连锁企业销售总额9.96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30.32%。总体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二)流通网络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药品批发企业593家(其中法人企业358家,非法人企业235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9家,下辖门店 907家,零售单体药店11558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12465家,基本能够满足城乡药品供应需求。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农村药品监管网已覆盖99.5%的行政村,农村药品供应网已覆盖98.5%的行政村。
(三)现代流通初具雏形
全省行业领先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门店,截至2010年底,安徽百姓缘大药房拥有77家连锁门店,安徽丰原大药房连锁门店达到202家。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等一批药品流通企业积极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拟建成10万平方米药品仓库和物流仓库,其专业物流公司运输网络覆盖全国,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覆盖300多个县市。
(四)骨干企业实力增强
2010年,全省批发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9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有96家,销售前10位的批发-1-
企业占全省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44.75%,其中前3家批发企业占全省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31.08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销售总额132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21.93 %,连续10多年居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单体销售量排名之首。
(五)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南京医药、九州通医药等全国大型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安徽药品流通市场,通过收购、资产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兼并重组;省内行业领先的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主动拓展销售渠道,整合销售资源,延伸市、县、乡、村销售网络,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步伐逐渐加快。
(六)专业市场独具特色
我省拥有全国最大的太和华源药品集中交易市场和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太和华源药品集中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建立了“五统一、一分销”经营管理模式,吸引全国4000多医药厂家的25000个品种在市场集中进行销售,与全国4万家下游客户有业务往来,药品日常库存价值14亿元,基本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目前已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格局,2010年销售额达到132亿元,市场直接或间接解决了近10万人就业。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2010年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市场带动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人员超过100万。太和、亳州两地每年一度的中国华药会暨安徽华源医药药品流通峰会、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七)行业问题不容忽视
由于受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缺少行业发展整体规划、以药补医体制、招标采购制度等因素制约,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一是行业集中度不高。流通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全省药品批发企业数量较多,普遍规模不大,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比重过高;零售连锁发展滞后,连锁门店数只占零售门店总数的7.28%,前10家的连锁企业销售额只占全省零售总额的21.1%。二是行业布局不够合理。药品流通企业主要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定位趋同化、经营传统化问题突出;零售网点布局不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药品零售网点数量偏低。三是行业物流发展滞后。除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建有或正在建设现代药品物流中心,其他药品流通企业长期以来对药品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流通效率较低,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需要。
二、发展环境
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省作为医改的先行者,必须认清形势,努力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机遇:
一是医改深入推进的提振作用。我省作为全国医改的先行者,正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改革方向,大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将为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产生较大的提振作用。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作用。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的区位优势、平台优势、空间优势、政策优势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必将导致人流、物流、商贸流的高度汇集,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有利形势将带动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快速发展。
三是居民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居民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8%,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40.1%。全省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居民家庭健康投入必然增加,寻医问药消费自然增长,这将有力地促进我省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
四是人口结构改变的拉动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省老龄人口的比重将逐步增大。人口结构的改变决定了消费结构的调整,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大将逐步放大药品消费市场,拉动药品消费,为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五是行业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对引导我省药品流通行
业持续健康发展,合理进行行业布局,促进行业组织化程度提升,提高行业流通效率,创新行业营销模式,增强骨干企业竞争力,将发挥较好的引领作用。
面临挑战:
一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和我省的相关政策需要不断完善,各方利益将随之进行调整,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大局。
二是内在因素的制约。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设备设施相对落后,企业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服务水平、市场拓展能力等相对不高,短时期内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难度较大。
三是市场格局的调整。全国性大型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安徽药品流通市场,省内行业领先企业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工作,必将推动全省行业市场格局的重新调整,部分中小企业将会面临转型或重组的压力。
四是创新能力的不足。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大多处在传统阶段,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现代供应链服务、药事服务、增值服务等方面亟待加强。
五是行业人才的短缺。2010年,全国执业药师超过18.5万人,我省执业药师只有6404名,每万人拥有的执业药师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满足不了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的要求。执业药师的严重短缺,制约了零售药店开展药学等其他服务,影响零售药店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从安徽省情、药品流通行业实际出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利用水平,创新行业运行管理模式,提升行业发展的整体层次,努力形成高效、便捷、惠民的现代药品流通行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兴皖富民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引领、城乡统筹、行业自律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在规划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因素,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药品流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科技引领。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药品流通的现代化,推动行业效率的提升,全面增强药品的供应和保障能力。
城乡统筹。突出药品供应的社会公益性,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配送网络和零售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提高群众用药的可及性。
行业自律。加强对企业守法、守规和诚信经营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行业内的违规惩戒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能够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公共卫生需要的药品流通体系。药品流通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行业集中度和连锁覆盖率明显提升,骨干企业品牌效应逐步扩大,流通效率不断提高,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供应网络遍及城乡,居民用药更加安全便捷。
行业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药品流通销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6%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前1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比重提高到70%,前3家批发企业销售比重提高到50 %。药品零售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2%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零售连锁企业销售比重提高到50%,连锁药店比重达到全部零售门店的50%。
企业培育目标: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年销售额20亿元-300亿元的地区性、区域性、全国性的药品流通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额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地区性、区域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培育1-2家年销售额20亿元-50亿元药品电子商务企业。
网点布局目标:“十二五”期间,合理控制零售网点增长数量,重点发展乡镇、农村零售连锁药店,实现县城以上城市布局相对合理、行政村全面覆盖的布局目标。
市场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全面提升太和华源药品集中交易市场和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影响力。加快太和华源药品市场建设步伐,打造网上交易平台,发挥普药分销优势,完善全国性分销网络,提高市场辐射能力。进一步规范亳州中药材市场交易行为,加大标准种植基地中药材进场交易比重,加快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建设,建成集贸易、检验检测、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散中心,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行业整体布局
合理进行布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对药品流通行业的整体部署,统筹考虑全省各地的产业基础、企业实力、物流条件和覆盖范围等因素,按照实现规模效益和保持适度竞争的原则,确定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的合理布局。按照网点设置基本规律和便民利民、方便购药、有序发展的原则,指导全省各地优化网点布局,完善药品供应体系。
保障基层供应。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在新建城区,根据人口密度合理布局,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围绕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服务中心设置零售药店。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按照当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域、交通状况和实际需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农村用药的便利性、可及性。确保药品零售供应保障体系覆盖到每个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行政村。
(二)引导行业整合重组
引导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企业依托资本、渠道、物流和品牌等优势,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利用产业基金、融资担保、上市融资和利用外资等多种经济手段,加大各市网络布局力度,建立分销企业,逐步发展成在全国有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将网络深入到县及以下区域,向居民社区和村镇延伸销售与配送网络,实现药品流通对基层的有效覆盖,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供应的安全性、便利性。
鼓励企业跨界经营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批发企业通过自营、并购和联盟等形式延伸产业链,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整合,发展零售连锁经营业务。鼓励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种经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利用渠道优势,推动大商业与大工业的强强联合,探索药品工商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构建全产业链优势。
推动企业之间合资合作。鼓励省内外行业骨干企业参与我省的行业整合,引导本地企业加强与外来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借鉴引进企业的物流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提高全省行业发展水平。
(三)提高行业运营效率
大力发展零售连锁经营。鼓励大型药品连锁企业加大布局力度,进一步拓展网络,树立统一品牌,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推动连锁经营的规范发展,提高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鼓励新开办和已有的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自愿联合等形式发展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鼓励零售连锁企业发展乡镇、农村连锁经营门店,为农村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保障。鼓励单体药店积极加盟连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鼓励连锁企业,向新建社区和乡镇转移,拓展营销空间,提高生存能力。加快现代医药物流进程。鼓励企业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依托无线射频、全球卫星定位、温度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建设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医药物流,提高物流效率。推动流通企业的供应链向上下游拓展,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实现药品下单、采购、配送、仓储管理等信息集成,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鼓励社会物流企业按照医药物流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承担药品物流配送任务。
健全药品流通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地区先进药品物流基地的经验,结合安徽发展实际,逐步发展以医药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药品电子交易中心、地市级物流配送中心,同时鼓励部分企业通过投资、合作、兼并等方式组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物流基地。力争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医药物流园建成辐射全国的医药物流基地。选择部分规模较大、现代物流基础较好、社会责任感强、流通网络健全的药品流通企业承担药品、中药材储备任务,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四)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扩大统计范围。落实商务部制订的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制度,逐步扩大我省直报企业范围,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数据,直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及时掌握全省药品流通行业运
行和发展的全面信息,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提供依据。
落实行业标准。按照全国行业相关标准,结合我省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推行药品流通业态分类分级、药品统一编码、现代流通设施与信息化、中药材商品等级、职业经理人与从业人员资质和岗位规范、企业经营服务、信用建设和社会责任等相关标准。
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将药品流通行业纳入商务信用建设范围,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开展药品流通行业“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经营示范企业认定制度。建立行业内的违规惩戒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
(五)创新行业营销模式
促进企业拓展服务范围。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向医疗机构开展延伸服务,鼓励药品流通企业为医院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与增值化的综合药事服务解决方案,鼓励药品流通企业承接“医药分开”后医院药房供应管理工作。引导企业以订单为导向,重构供应链,有效地整合上下游的资源,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把传统的药品供应提升为供应链服务、药学服务、药房管理等多种方式的组合服务。
积极发展药品电子商务。鼓励经营规范、信誉好的品牌药品流通企业,开设网上连锁药店,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高效的物流系统,发展新型药品服务模式。鼓励质量信得过的药品流通企业,探索实体店与虚拟店并行发展。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逐步提高全省药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六)促进行业市场建设
壮大太和华源药品市场。鼓励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统一购进、统一仓储、统一财务、统一票据、统一价格、分公司销售”的“五统一、一分销”平台式经营管理模式,吸纳更多厂家更多品种在交易平台上进行竞争性销售,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发挥普药分销优势,在全国每个省级地区设立子公司;发展网上交易平台,网上交易覆盖到全国每个县;着重强化分销网络建设,建立现代仓储和物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上下游紧密结合型,产、销、用一体化,全程实时动态管理的现代药品流通模式。
提升亳州中药材市场水平。鼓励亳州中药材市场建立信息化、标准化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开展对中药材进行分等定级研究工作,对产、供、销全程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编码;发展中药材期货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中药材质量;建立重点中药材储备库,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全国性中药材指数信息发布中心;努力建成交易规范、管理科学、辐射面广、影响突出、国内外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根据国家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结合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完善我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配套政策措施。结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药品保障体系建设予以积极支持。支持企业进行产业整合、信息化改造、提升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连锁经营。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发展连锁经营,支持零售连锁企业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零售药店申请医保定点资格。
(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共同做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由商务、药监、卫生、发改、社保、财政、税收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联系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协助做好统计、培训、调研等基础性工作,发挥行业的服务功能和桥梁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与重点药品流通企业的沟通,定期交流通报有关情况,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商务部开展的药品流通行业相关培训,逐步提升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与经营人员的素质。定期举办行业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工作经验,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药品流通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加大对药品营销、药学服务、经营管理、医药电子商务管理、执业药师等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大专院校、社会机构进入药品流通行业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及其他重要岗位从业人员人才库和职业行为信用信息数据库,促进人才的使用和交流。
(四)改善流通发展环境
协调有关部门,清理、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发展和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开放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推进医药分开工作,推动改革“以药养医”体制,促进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的社会化,鼓励患者凭处方到药店购药。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经营假劣药品、商业贿赂、倒买倒卖税票、挂靠经营、非法经营网上药店、发布虚假药品和保健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药品市场、中药材市场监督管理。
(五)全面推进规划落实
省商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对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实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及时调整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工作计划与规划协调一致。全省市、县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结合全省规划,制订本地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并严格进行跟踪落实;要及时做好本地药品流通企业的调查摸底、统计分析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要建立药品流通企业备案登记制度,将是否符合行业规划作为行业准入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分级分类标准对药品流通企业进行分等定级,并确定扶持对象。全省药品流通企业和相关专业市场,应根据全省规划,制订或调整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指标,安排具体项目建设;结合省商务厅有关工作安排,积极开始试点工作和承担药品流通课题研究工作,确保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得到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