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入学水平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宪法
2、法律优先依据法律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监督
4、行政是国家的一项职能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行政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机关而言的。
5、德、能、勤、绩
二、选择题
1、B2、B3、D4、B5、C6、C7、C8、B
三、概念解释
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2、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严格依据法律和制度进行活动的原则。
四、问答题
1、(1)预防作用;(2)补救作用;3)改进作用。
2、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
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各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
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成为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
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
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3、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
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4、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五、论述题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
3、依法行政,是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第二篇:行政管理第三章答案
行政职能,顺德经验分析
行政111 11122106 范水连
1、从顺德市政府的职能转化,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的配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政企不分问题较突出,一些政府还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和投资的决策。就如案例中的顺德市政府在没有进行政府职能转变之前,政府和企业之间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于是,出现“个人负盈、企业负亏、政府负债”的现象。
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的增强,所以政府应弱化某些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就如案例中的顺德企业和政府就应该要实行政企分开,这样政府就不会对经济领域进行行政垄断和干预。其次,政府强化某些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已确保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够彻底且效率高。再次,政府需要增添新的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政府职能开始转变,机构才能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机构的精简等。
2、他们有没有做不该做的事?
2答:在顺德市中政府进行改革后还是过度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企业变成了政府的附属物,政府主导经济运作方式。企业上新项目要由政府作担保向银行贷款。企业经营者不承担直接的经济责任。政企不分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广铺摊子,重视经济的外延扩大,忽视经济的内涵式发展。
3、还有什么该做的事没做?
答:政府该做的事还有A:要真正理顺政企之间的关系,理顺政企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负责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不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的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损害所有者权益。B: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进行科学的职能分析和分解,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
4、论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没有政府的干预,也不能无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政府致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不能否定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调节作用。政府对市场宏观调控的作用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作必要的干预与引导,矫正市场失灵,而不是取代或会取消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调节性的作用。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不断增加,政府负担越来越重。当事务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新的权力划分,增加相应的管理击鼓偶和编制,这就形成政府机构人员编制的恶性膨胀。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机关办社会”使社会自治能力、自律水平得不到锻炼与提高,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即政府统制功能越强,社会的自治功能就越弱。
第三篇:行政管理测试题-答案
行政管理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
姓名 部门 得分
一、填空提(每空1.5分,共20分)
1、办公室通常接收和处理的信息为主要6类 邮件、传真、电传、电子邮件、电话、来访者信息。
2、办公室零用现金用于支付的项目主要有 接待费、交通费、邮费、清洁费、其它办公室应急需要的零用现金。
3、手工存储的3种方式 垂直式、侧开式、旋转式 信息档案装置。
4、文件跟踪卡的主要内容 文件的借出时间、借出文件的名称、借阅人的姓名及部门、文件的归还日期、归还文件人的签名。
5、文档保存主要的三种类型的期限为 永久保存、长期保存、短期保存
6、会议的类型有 正式会议、非正式会议、社团会议、定期会议、非定期会议。
7、上行文可分为 逐级上行文、多级上行文、越级上行文三种方式。
8、针对性
和指导性是批复的主要特点
9、公文办理分为收文和__ 发文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0、在下列各纸型中,目前国内各机关公文用纸一般推荐采用 C。A.A5型 B.B5型 C.A4型 D.B4型
11、某单位因施工需要,须砍伐单位内的几株梧桐树,在给所在街道办事处绿化办公室行文时,宜用 D A.请示 B.请示报告 C.建议 D.函
12、收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是 C。A.拆封 B.登记 C.签收 D.分发
13、下列哪种文件属于报请性公文 C。A.决定 B.章程 C.报告 D.通知
14、长期保存或永久保存的重要文件,书写不能使用 C。A.蓝黑墨水 B.碳素墨水 C.纯蓝墨水 D.黑色墨汁
15、某些案卷标题的名称部分,常使用一些专门术语概括。某次会议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使用 D A.“案卷” B.“来往文书” C.“材料” D.“文件”
16、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 C 公布周知。A.通知 B.通告 C.启示 D.布告
17、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件属于 B。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18、公文的语言应当是 A。
A.庄重严谨 B.华丽流畅 C.威严有力 D.古朴典雅
19、应立卷归档的公文是 A。
A.具有查考价值的已处理完毕的公文 B.明令撤销的公文
C.秘密公文 D.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人讲话稿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20.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21.叙述是公文写作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2.紧急公文应根据紧急的程度分别标明“特急”、“加急”。(×)23.凡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誊抄的其他稿本称为副本,副本又称抄本。(√)24.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25.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26.提案一般在各级政协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中使用。(√)27.广义上的公文处理工作包括立卷归档。(√)28.文件的拆封是文书人员的职责。(√)29.有些文件名称使用不当或没有文件名称,在拟写案卷标题时,可按正确名称标明。(√)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0、会议议程及主持人的议程是什么?
答:会议议程是会议上所要讨论内容及其顺序一览表,通常要在会议开始前发到参会人员手中,会议议程 上的项目主要有:(1)会议者出勤情况介绍(2)上次会议记录的简单回顾(3)上次会议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从财务项目开始讨论)(5)本次会议议程未列出的其它议题(6)下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31、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有:(1)收发信函(2)接打电话(3)存档、检索(4)接待来访者(5)复印
(6)使用计算机制作多种文件(7)安排约会(8)安排会谈和会议(9)物资的购买与管理(10)办公室财务管理(11)安全和保密
32、公文成文日期的确定通常有哪几种情况? 答:公文的成文日期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一般情况下,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
(2)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并加括号写在公文标题的正下方。
(3)法规、规章类文件以批准日期为准。
(4)两个以上机关的联合行文,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的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5)一般的日常事务性公文,如涉及具体事项的通知、通告、简报、函等的成文日期以它们的印发日期为准。
五 综合应用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33、以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依据,以新都小区物业部门的名义,起草一份请紫阳房管所下拨维修基金以便修理电梯的函。要求:
(1)内容先后有序、文理清楚、用语恰当、结构明晰;
(2)符合“函”的写作格式(只要求撰制标题、受文单位、正文、行文单位)。[材料] 某市新都小区一12层楼的电梯坏了三个月,一直没有人维修,受影响的近40户人家多次找物业和房管所等单位,但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昨日,数名业主代表向本报投诉。
据一名路姓业主称,他们入住新都小区已经两年多了,这期间,该小区二栋两个单元的电梯常出问题,电梯公司免费修了多次。去年12月份,其中一部电梯干脆动不了,而保修期也过了,再要维修得出12000多元的维修费。因一直没有人愿意为这笔维修费埋单,三个月来,近40户人家每天只得步行上下楼梯,一些住在十几层上面的老人干脆整天不出门。
小区物业部门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业主买房时,都交了房款约2%的维修基金,这笔钱在紫阳房管所,只要房管所将维修基金下拨,就马上维修。
紫阳房管所李姓负责人称,动用维修基金需要经过业主委员会同意,但该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他建议先成立业主委员会,同时将此事报告上级部门,希望能够人性化解决这个问题。
而据该市某律师事务所吴律师讲,在解决此事件时,物业(售房单位委托的管理单位)和房管所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将资金划拨,而不必非要等着成立业主委员会,因为《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业主委员会成立前,维修基金的使用由售房单位或售房单位委托的管理单位提出使用计划,经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划拨。”
第四篇:行政管理论述题答案
第五大题:论述题
一、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基本思路。
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现代国家各级政府的权力应该来源于成文宪法,中央和地方政府依宪法行使职权,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限制,不得滥用权力或者越权、侵权。(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在实质上是由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决定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财政制度问题。要理顺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关键是实行科掌规范的财政体制,合理规范两者的利益分配关系。(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地方自治赋予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在地方事权范围内相对自主的权力,使地方能够灵活机动地处理本地方的事务,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地回应人民的需求。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权力如果失去了监督和制约,就有被滥用的危险。特别是在向地方分权实行地方自治的过程中,制度上的缺陷比较多,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较大。
二、联系实际,分析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答;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评估体制,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三、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具体途径。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有:
一、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1、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理念,是当前我国最需要的行政环境。
2、政治体制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法治政府的建立,加强了对行政组织的监督和控制,为提高 政府活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 行政绩效。
1、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
2、实现依法行政。
3、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
2、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
3、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四、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
2、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四、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及其主要内容。答: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我国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3.职能关系的转变。
五、联系实际分析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与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7)绩效评估还具有政治合法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功能
六、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答: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第五篇:行政管理重点习题答案
一、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答:行政成本是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泛指政府行政的一切公共支出。我国行政机构的总体管理成本在世界是高的。政治和行政问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导致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很多,可概括“多、宽、乱、散、低、松”六个字:
1.“多”即行政层级多、机构设置多、人员配备多,未能体现精简原则。我国政府从国务院到乡镇政府分为五个层级,各级政府机构众多,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行政不变成本巨大。
2.“宽”即政府管理职能错位、越位,未能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虽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但政府职能还未真正转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造成了许多无效行政成本。
3.“乱”即部门职责交叉情况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上比较混乱。由于机构设置不尽科学合理,职能交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工作不协调,衔接不紧密,多头检查,设备重复配置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行政效能的下降。
4.“散”即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较低。由于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电子政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重复性行政成本过高。
5.“低”即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造成行政成本的不当增加。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不够,公众参与性差,造成科学化程度不高,尤其体现在公共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预见性,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拆拆建建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行政成本浪费和无效行政成本。
6.“松”即行政成本的控制不严,管理不规范。行政成本没有纳入单位和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为了政绩不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政府行政支出的过程监管、效益评估和事前约束不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假公济私现象屡禁不止,以致行政可变成本没有控制在最小限度。
针对上述造成行政成本高的原因,控制行政成本要在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
一要在减少层级、精简机构和人员上下功夫。要减少行政层级,变现有的五级为四级,实行扁平化管理;要大力精简机构,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能,重点解决好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等问题;要大力压缩公务员编制,让臃肿的公务员队伍尽快“瘦身”,为财政“减负”。
二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转变政府职能,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充分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使政府职能真正归位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上来。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外包”服务或“购买”服务,发挥市场竞争作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要在建立政府决策评价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政府行政决策评价制度,是控制行政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行政评价制度,发挥行政评价在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中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风险性,克服随意性,保持连贯性。
四要在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上下功夫。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是解决行政成本过高的有效手段。要从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对政府的短期行政成本和长期行政成本进行严格考核,改变当前政府绩效考核只考核绩、不考核效的状况。
五要在建设电子政府上下功夫。依托门户网站,发展电子政务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电子政务必须
—1—
以降低行政成本为驱动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深层次上改进政府工作,实行资源共享,减少行政开支,逐步构建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扁平化的高效、廉洁政府。
六要在行政成本控制的细节上下功夫。行政成本的控制要从大处着眼,细节处着手。要拓展政府采购范围,深化政府采购内涵;要快公车改革进程,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同时,推行机关车辆租赁制;要严格控制职务消费,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要大力推行设备资源共享,防止大型设备的重复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二、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建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以制度来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建设。要改变现行的行政运作模式,从根本上将现在的政府职能从强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使政府在职能、效能、目标上做出很大改变。(1)要大力提高广大公务员服务意识,积极改进机关作风。(2)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重构政府的行政执法职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体制保障和行政执法环境。(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行为。
2.加强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监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采取多种方式,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收费依据、监督办法、办事结果、财政收支等。
3.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评估机制建设。社会、企业、公众实质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富有权威的公共服务组织,服务对象的意愿与要求是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评价政府绩效优劣主要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这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顾客满意原则。必须改革政府的评估机制,把“顾客”满意原则作为行政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政府行政绩效,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要测评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应当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加以分析、综合、归类,据此才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
4.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机制建设。责任机制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一环。(1)让问责制迈向制度化。“官员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的题中之义。以《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志,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转向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对自身行为负责,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2)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为了避免行政违法案件的发生,行政机关应确立直接责任制度,让每一个行政官员都要为自己的行政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警示每一位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行政为民。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动力机制就是引力、压力、推力等正方向力与阻力这个负方向力的矛盾结合体。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是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各种正负方向力的集合体及其在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反映了政府绩效评估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推进、相互制约及支配其运行的内在规律性。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由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阻滞力耦合而成。
(一)引导力。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来自三个方面:(1)社会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是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外在压力之一。(2)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3)国际竞争中提升政府能力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评估,促进政府的透明化、高效化、民主化,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能力,提升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当然选择。
(二)推动力。政府绩效评估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追求卓越组织效能的需求。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推进行政管理发展的主要工具之一,能有效提高政府组织效能,改善政府形象,促进政社关系的良性循环。(2)政府官员获得升迁与发展的需要。推动政府绩效评估,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活力,可以满足中央或上级要求,赢得升迁与发展的条件。(3)解决组织自身财政困境的需要。提高组织效率,精简组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将对组织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经济人”角度考虑,各级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推行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估,以此增加组织经济效益或走出财政困境。
(三)约束力。政府绩效评估的约束力来自两个方面:(1)道德约束。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调配与运用的过程,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必须按照公共事务的性质与规律行事,考虑正当性与善的要求,遵守行政道德。一个全面负责任的政府,必定包括一套合理可行的行政道德体系。因此,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道德体系将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推行。(2)制度约束。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应制定推动本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措施,从而从制度层面推动绩效评估的发展。
(四)阻滞力。政府绩效评估的阻滞力来自四个方面:(1)传统的官场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官本位”阻碍了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破坏了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土壤,或使评估流于形式,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或使评估随领导意志而定,导致了随意性、盲目性、单向性弊端。
(2)法规制度不健全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不利于政府绩效评估有效的推行。(3)现有技术水平的局限。政府部门的某些特殊性使得目前的绩效评估技术难以有效推行成本低、效率高、结果可信的评估行动、方式、程序、方法都具有动态性,这也加大了绩效评估的难度。(4)当前利益分配格局的制约。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与低效现象的过程,势必损害政府中贪污腐败者、不思进取者、能力低下者的既得利益,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消减阻滞力,完善、优化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推动服
务型政府建设。
四、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的路径
党政干部引咎辞职是指党政干部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向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职务的一种自责行为。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使我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失职失误而引咎辞职。但是,由于咎辞职制度不尽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行政文化环境和行政伦理素质的缺失,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尚未走上常态化的轨道。
要使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具体路径应从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入手,分别在国家、社会、官员个人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健全引咎辞职制度。为使引咎辞职成为一种常态,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操作标准、操作方式和操作程序。首先,要重新定位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要把引咎辞职作为政府通过官员的引咎辞职来承担责任、回应舆论和民意、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工具,而非政府治吏的工具。其次,要科学界定引咎辞职的具体标准。国家应明确引咎辞职的主体、标准、范围,特别是在认定标准上,必须本着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定性准确、定量合理的原则,在体现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让辞职者明白自己“咎”在何处。再次,要完善引咎辞职的操作程序。对如何操作应作出详细的规定。
(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任何一项干部制度改革措施,只有与相关方面制度和措施相衔接、相配套,才能产生整合功能和合力效果。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到工作运行、干部任用、监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一要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使党委、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广泛的监督之下。二要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党政干部的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三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从考评标准、考评体系、评估方法等入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的结果与行政职位的升降相挂钩。四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完善舆论和社会监督机制。五要对引咎辞职干部的管理工作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可采取转岗、降职任用、待岗或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进行安置。
(三)构建全新的行政文化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切实转变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为引咎辞职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一方面,要着力形成责任理念主导的行政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帮助干部真正确立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上下观,淡化“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公民的广泛政治参与。要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干部群众参与评议、监督干部行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评议和监督。
(四)提升党政干部的行政伦理素质。党政干部的道德取向和实际道德表现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扩散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成效,加强其行政伦理素质建设是引咎辞职制度的有力保障。用行政伦理立法来规范官员的行政伦理素质,同时建立专门的伦理监督机构和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与宣传,最终达到提高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