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判断题试题习题及答案
判断题三
第一章 绪论
1.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各种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改正:应该将“执行各种职能”改为“执行法定职能” 2.严格执法是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改正: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有①行政立法 ②行政司法 ③行政管理法规 ④行政决策与决定 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 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 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 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 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 3.从狭义上说公共权力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4.美国学者古立克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改正:将“古立克”改为“怀特”
5.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6.古德诺1900年发表《政治与行政》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7.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论一般管理的原则》,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理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改正:将“《论一般管理的原则》”改为“《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8.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由: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和组织理论构成。(×)
改正:将“组织理论”改为“新组织理论”
9.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国行政管理》。(√)
10.新行政管理学理论主张“民主行政”。(√)第二章 行政管理原理
11.社会性是行政管理原理的特点之一。(×)
改正:行政管理原理的特点有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动态性 12.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13.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外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且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的完整过程。(×)改正:将“系统外”改为“系统内”
14.科学运用封闭原理应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追本溯源,尤其要选择可以反馈控制的主导线,从根源上加以封闭。(√)
15.弹性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把人员放到匹配的岗位或职位上。(×)
改正:将“弹性原理”改为“能位原理” 16.弹性管理应当保持时间的动态性。(×)改正:弹性管理应当保持标准的相对稳定时间。17.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是权变原理的前提。(√)18.不同事物间只有同量纲的因素才可以用来比较。(√)
19.弹性管理是指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实现动态管理。(√)
20.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效益原理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改正:将“间接效益”改为“整个社会目标”
21.效益原理也称效率原理、效能原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第三章 行政环境
22.行政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
改正:行政环境的特点是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和变异性。23.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
改正: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
24.从行政环境作用的效果上,可将行政环境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
25.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
26.1961年,弗雷德·W·里格斯写成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 一个新途径。(×)
改正:1961年,弗雷德·W·里格斯写成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27.里格斯从行政的经济环境角度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衍射型、融合型和棱柱型。(√)
28.融合型是代表着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改正: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
29.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政治构架。(×)
改正: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政治构架。
30.上层建筑其他方面对行政系统的作用理论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3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环境的理论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改正:将“政治和环境的理论”改为“人和环境的理论” 32.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相互决定,相互制约。(×)改正: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33.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34.目前我国已完全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改正: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
35.文化多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特色。(√)36.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之一是要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第四章 行政职能
37.行政职能的特点是执行性、非强制性、同质性、动态性、多样性。(×)
改正:行政职能具有强制性。
38.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建立的依据。(√)39.认识行政管理是研究行政职能的前提。(×)改正:研究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
40.行政职能体系可划分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层级职能和运行职能。(√)
41.政府的运行职能是指政府的组织和协调职能。(×)
改正:政府的运行职能包括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42.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唯一途径。(×)
改正: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43.经济监督职能是行政职能体系中政府的基本职能。(√)第五章 行政组织
44.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方式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改正: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45.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部门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
改正: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
46.行政组织直线——职能式结构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结构。(√)47.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
改正:将“19世纪中期”改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48.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观。(×)改正:将“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改为“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 49.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行政组织应该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应充分考虑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的满足。(√)50.权变组织理论的代表有卡斯特、罗森茨韦尔等。(×)
改正: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尔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
51.法约尔把组织管理分为五个主要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2.员工平等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4项原则之一。(×)改正: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公平、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53.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要求依法设定职责权体系,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才能被选用,而被选用的人可以在任何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改正:选用的人只能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54.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认为按专业分工设定职位,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可以不经过公开考试。(×)
改正: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要经过公开考试。55.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改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5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
57.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
改正:将“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改为“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
58.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主张实行选举制、罢免制和监督制等民主制度。(√)59.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形成“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
60.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
改正:将“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改为“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 61.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62.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管理。(×)
改正:将“人员管理”改为“人员编制管理”
63.机构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改正:将“机构管理”改为“职能管理”,并且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也不能说是职能管理的主要作用。
64.机构管理是对机构级别、机构名称、机构规模的管理。(√)65.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编制是指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权责关系、机构设置、规格级别、人员结构、数额以及职位配置等。(×)改正:这个定义是广义上的。
66.行政编制管理的主要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第六章 人事行政
67.人事行政,这一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活动。(×)
改正:将“外部”改为“内部” 68.人事行政的管理客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
改正:将“管理客体”改为“管理主体”
69.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
70.行政组织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改正:将“行政组织建设”改为“人事行政”
71.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72.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信息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改正:将“信息现代化”改为“国防现代化”【1964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上提出,2000年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遇到文革,现代化建设遭遇到梗阻。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夕,委托邓小平力争在2000年实现四化。邓小平同志由此提出两个现代化的概念。2000年,我国实现的现代化,是最低水平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周总理讲的四个现代化,也就是小康。2050年,我国实现的现代化,是基本现代化,是真正的现代化,是和发到国家接轨的现代化。】 73.中国选官制度的雏形始于原始社会初期的军事民主时期所实行的选贤与任能为特征的禅让制。(×)
改正:将“原始社会初期”改为“原始社会末期” 74.人事行政监察制度在秦汉时期正式确立。(×)
改正:人事行政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正式 确立。
75.回避制度不包括师生回避。(×)
改正:回避制度(①亲属回避 ②地区回避 ③师生朋故回避)76.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是集中统一而又有一定制约关系的人事管理体制。(√)
77.1993年8月2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正式诞生。(×)
改正:1993年8月2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78.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改正:将“选举程序”改为“非选举程序”【在美国,奥巴马是选上来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在中国,李克强是选上来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政务类公务员。但是,我国的公务员法只适用于业务类公务员,不适用于李克强这样的政府类公务员。管李克强的法不是公务员法,是宪法和组织法。】
79.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根据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人事制度。(√)
80.我国公务员制度有公务员分类机制,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改正:两者都有公务员分类机制
81.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功绩制原则。(×)改正:西方公务员制度实行功绩制原则。
82.我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较广。(√)83.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改正:我国的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但是西方公务员是坚持政治中立的。
84.我国的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第七章 行政领导
85.行政领导指的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中,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改正: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86.行政领导是不特定的组织。(×)
改正:行政领导是特定的组织,即国家行政领导系统内的领导。87.行政领导具有权威性和多元性。(×)
改正:行政领导的特点:①权威性 ②综合性 ③动态性 ④服务性 88.根据行政领导层次,可将行政领导分为中央、地方行政领导。(√)89.根据横向功能,可将行政领导分为计划领导、财务领导、人事领导、外部事务领导。(×)
改正:将“外部事务领导”改为“机关内部事务领导”
90.根据行政领导运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可将行政领导分为集权型、分权型、俱乐部型。(√)
9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运行过程的核心。(√)9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设置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改正: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
93.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范围包括人事权、财权、物权、组织权。(√)94.行政领导的职责就是指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领导职位上的工作任务。(×)
改正:还包括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95.行政领导的三大责任是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改正:将“行政责任”改为“工作责任”
96.行政领导者的个人素质结构包括德、才、学、识、体。(√)97.年龄、性别结构属于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有形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属于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无形结构”。(×)改正:个性心理结构属于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有形结构”。98.行政领导方法中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改正:将“矛盾分析”改为“实事求是”
99.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方法的一种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及其他对象时所采取的比较稳定的一种模式。(√)100.行政领导方式主要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同级关系。(×)改正:主要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上下级关系。
101.根据行政领导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以事为重心、以人为重心和人事并重型。(×)改正:分类标准应当是根据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点的不同 102.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的职责权限划分制度。(√)103.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和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完全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改正: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决定 第八章 行政决策
104.行政决策作为管理决策的一种,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的活动。(√)105.行政决策主体具有广泛性。(×)改正:行政决策主体具有特定性。
106.根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中央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和中央与地方共同决策。(×)改正:应当删除“中央与地方共同决策”
107.依据决策目标要求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改正:依据决策使用方法的先进程度,行政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依据决策目标要求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108.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109.行政决策要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原则。(×)
改正:行政决策的原则①信息准、全原则 ②可行原则 ③系统原则 ④对比择优原则 ⑤预测原则 ⑥动态原则 ⑦民主集中原则 ⑧连续性 原则
110.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
111.以伊朗为代表的神权制国家坚持宗教领袖型的行政决策体制。(√)
112.行政决策可以不对设定的方案进行评估。(×)改正:方案评估是行政决策必不可少的基本程序。
113.精英/大众模式反映了行政决策过程与阶级统治、阶级关系的政治联系。(√)
114.制度学派模式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同时也注意研究行政决策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
改正:制度学派模式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制度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研究行政决策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然而试图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的是系统模式。
115.权力决策的模式由拉斯韦尔在其代表作《决策过程》和《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中提出来。(×)
改正:将“《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改为“《权力与个性》” 116.渐进性创新模式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的。(×)
改正:将“毛泽东”改为“邓小平”
117.行政政策是一切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原则。(√)
118.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是行政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119.根据行政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改正:根据行政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
120.根据行政政策的作用性质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鼓励性政策和禁止性政策。(√)第九章 行政执行
121.行政管理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改正:将“行政管理”改为“行政执行” 122.行政执行具有强制性。(√)
123.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改正:将“政治手段”改为“经济手段”
124.“尽可能地变部门间的沟通为部门内的沟通”属于行政沟通的柔性机制。(×)
改正:将“柔性机制”改为“刚性机制”
125.根据沟通的组织结构可以讲行政沟通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
改正:根据沟通的方向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或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根据沟通的组织结构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26.“轮式”沟通是“互联式”沟通的一种。(×)改正:聚联式(“Y式”和“轮式”)、互联式(周围式和全通式)127.集束式是小道消息传播最普遍的形式。(√)128.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活动。(√)129.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结果。(×)改正: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
130.从行政协调的内容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
改正:从行政协调的对象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从行政协调的内容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131.会议协调是最常见的一种协调方式。(√)
132.根据行政控制的手段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第十章 行政监督
133.各级人民检察院既是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也是西方行政监督的主体。(×)
改正:西方行政监督的主体不含有各级人民检察院。134.行政监督主体具有特定性。(×)改正: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监督主体的多元性
135.以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将行政监督分为对行政合法性的监督和对行政合理性的监督。(√)136.行政监督具有经常性。(√)137.地方监察制度是我国现代的一种监察制度。(×)改正:地方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监察制度。138.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属于政府外部监督。(×)改正:将“政府外部监督”改为“政府内部监督” 第十一章 行政管理法制
139.行政管理执法必严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改正:将“执法必严”改为“有法可依” 140.行政法的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141.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法。(×)改正:行政法无统一、完整的法。142.行政法具有相对稳定性。(×)改正:行政法富于变动而缺乏相对稳定性。
143.行政法规和规章可以使用“条例”形式发布。(×)改正:行政规章不得使用“条例”这种形式发布。
144.行政立法既可以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也可以是具体行政行为。(×)
改正: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而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145.我国的行政立法属于从属性立法。(√)146.国务院的行政立法统称为行政法规。(√)147.行政强制措施可以分为直接强制和间接强制。(×)改正:将“行政强制措施”改为“行政强制执行” 148.行政复议的结果具有终局性。(×)
改正:行政复议结果的非终局性是行政复议的一大特点
149.行政诉讼要坚持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第十二章 行政方法
150.行政方法具有整体性。(√)
151.行政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改正:将“政治手段”改为“行政手段” 152.经济手段具有直接性和利益性。(×)改正:将“直接性”改为“间接性”
153.采取思想教育手段,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154.ABC管理法: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系统统计、排列、分类,以找出管理重点的管理方法。(√)第十三章 行政文化
155.行政文化具有约束性。(√)
156.行政责任是一种非独立的法律责任。(×)改正:将“非独立”改为“独立” 第十四章 行政机关管理
157.行政机关管理最基本的特点是时效性。(×)改正:最基本的特点是服务性。
158.实事求是既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原 则。(×)
改正:民主管理原则(既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原则)
159.行政机关做好后勤总务工作必须遵循逐步推行社会化原则。(√)160.行政机关管理科学化是改变我国机关管理落后现状的唯一途径。(×)
改正:将“唯一”改为“根本”
161.机关公共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非服务的关系。(×)改正:将“非服务”改为“服务” 第十五章 财务行政
162.财政收入作为满足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来源,它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163.按财政收入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改正:按财政收入形式划分,通常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划分,又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64.财政支出按其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为累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补偿性支出。(×)
改正:财政支出按其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165.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第十六章 行政效率 166.行政效率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特点。(×)改正:将“量的规定性”改为“质的规定性”
167.政府治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第二篇: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
一、单选
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人力资源)
2、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3、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改善产品策略)。
4、(科技手段)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
5、目标建立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在目标建立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对的?(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6、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7、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8、稳定)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9、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差异化战略)、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10、11、12、13、“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在一般竞争战略中.重点战略()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在孔茨划分的几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中,(经验学派)主张通某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已知各方案的固定成本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的重要性。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过分析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和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甲方案5000和100;乙方案15000和60;丙方案25000和40,目前企业的产量可以达到610,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丙方案)才能实现成本最低。14、15、16、17、18、19、诸葛亮“借东风”给周瑜的典故说明了(丙方案)的重要性。(战略评价标准)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动态管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社会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求、②人)假说。
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③②①④⑤)。20、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
21、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布莱克,莫顿)领导方式对下属人员及其工作情况都表现出最大的献身精神,属于真正的“集体的主管者”。22、23、24、25、26、27、28、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28、29、30、31、32、33、34、35、36、37、38、39、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约束人)不符合人本管理思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系统的管理理论,被称渠道的(长度)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善于运用反馈...)。
(C)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A)(独家性分销),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定。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属于(综合)计划(售后服务)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B)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 所谓(A)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市场机会。
作古典管理理论。其中,法国的法约尔创建了(一般管理理论)。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
区别的具体产品。
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责范畴)。40、41、42、43、44、45、46、47、48、49、50、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社会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社会属性)不属于人性的内容。
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
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扭转型)战略。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环节,或企业通过(企业中间商)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想,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20000)51、52、53、54、55、(人力资本是有形资本)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利润),导致为了生存而产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建立合理有效的()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生的激烈竞争,预测三种。一般的,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56、57、二、多选
1、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2、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BCDE)。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大),经营越(安全)。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3、心理定价策略包括(全选)。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
5、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ABE)
6、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7、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BCDE
8、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ACD))之间的动态平衡。
9、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生产率、工艺设计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
10、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增加货币供应量; 降低利率; 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
11、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ABCDE)。
12、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BCDE)。
1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最低社会保障、最低劳动标准、工会)。
1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15、政府支出包括()。
1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
1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1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19、失业类型分为()。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20、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延期支付;实物支付)。()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
1、()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悲观决策标准
2、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有效原则)。
3、按照(买方的类型)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
4、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5、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
6、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特尔菲法)。
7、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8、当经营安全率低于()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20%
9、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提供零件
10、渠道的()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
11、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军队。
12、修正重购)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13、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
14、(针对性)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15、PDCA循环法是将①计划、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第三篇:行政管理重点习题答案
一、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答:行政成本是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泛指政府行政的一切公共支出。我国行政机构的总体管理成本在世界是高的。政治和行政问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导致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很多,可概括“多、宽、乱、散、低、松”六个字:
1.“多”即行政层级多、机构设置多、人员配备多,未能体现精简原则。我国政府从国务院到乡镇政府分为五个层级,各级政府机构众多,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行政不变成本巨大。
2.“宽”即政府管理职能错位、越位,未能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虽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但政府职能还未真正转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造成了许多无效行政成本。
3.“乱”即部门职责交叉情况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上比较混乱。由于机构设置不尽科学合理,职能交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工作不协调,衔接不紧密,多头检查,设备重复配置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行政效能的下降。
4.“散”即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较低。由于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电子政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重复性行政成本过高。
5.“低”即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造成行政成本的不当增加。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不够,公众参与性差,造成科学化程度不高,尤其体现在公共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预见性,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拆拆建建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行政成本浪费和无效行政成本。
6.“松”即行政成本的控制不严,管理不规范。行政成本没有纳入单位和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为了政绩不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政府行政支出的过程监管、效益评估和事前约束不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假公济私现象屡禁不止,以致行政可变成本没有控制在最小限度。
针对上述造成行政成本高的原因,控制行政成本要在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
一要在减少层级、精简机构和人员上下功夫。要减少行政层级,变现有的五级为四级,实行扁平化管理;要大力精简机构,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能,重点解决好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等问题;要大力压缩公务员编制,让臃肿的公务员队伍尽快“瘦身”,为财政“减负”。
二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转变政府职能,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充分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使政府职能真正归位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上来。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外包”服务或“购买”服务,发挥市场竞争作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要在建立政府决策评价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政府行政决策评价制度,是控制行政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行政评价制度,发挥行政评价在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中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风险性,克服随意性,保持连贯性。
四要在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上下功夫。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是解决行政成本过高的有效手段。要从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对政府的短期行政成本和长期行政成本进行严格考核,改变当前政府绩效考核只考核绩、不考核效的状况。
五要在建设电子政府上下功夫。依托门户网站,发展电子政务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电子政务必须
—1—
以降低行政成本为驱动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深层次上改进政府工作,实行资源共享,减少行政开支,逐步构建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扁平化的高效、廉洁政府。
六要在行政成本控制的细节上下功夫。行政成本的控制要从大处着眼,细节处着手。要拓展政府采购范围,深化政府采购内涵;要快公车改革进程,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同时,推行机关车辆租赁制;要严格控制职务消费,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要大力推行设备资源共享,防止大型设备的重复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二、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建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以制度来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建设。要改变现行的行政运作模式,从根本上将现在的政府职能从强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使政府在职能、效能、目标上做出很大改变。(1)要大力提高广大公务员服务意识,积极改进机关作风。(2)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重构政府的行政执法职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体制保障和行政执法环境。(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行为。
2.加强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监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采取多种方式,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收费依据、监督办法、办事结果、财政收支等。
3.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评估机制建设。社会、企业、公众实质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富有权威的公共服务组织,服务对象的意愿与要求是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评价政府绩效优劣主要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这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顾客满意原则。必须改革政府的评估机制,把“顾客”满意原则作为行政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政府行政绩效,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要测评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应当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加以分析、综合、归类,据此才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
4.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机制建设。责任机制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一环。(1)让问责制迈向制度化。“官员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的题中之义。以《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志,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转向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对自身行为负责,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2)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为了避免行政违法案件的发生,行政机关应确立直接责任制度,让每一个行政官员都要为自己的行政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警示每一位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行政为民。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动力机制就是引力、压力、推力等正方向力与阻力这个负方向力的矛盾结合体。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是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各种正负方向力的集合体及其在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反映了政府绩效评估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推进、相互制约及支配其运行的内在规律性。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由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阻滞力耦合而成。
(一)引导力。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来自三个方面:(1)社会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是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外在压力之一。(2)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3)国际竞争中提升政府能力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评估,促进政府的透明化、高效化、民主化,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能力,提升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当然选择。
(二)推动力。政府绩效评估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追求卓越组织效能的需求。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推进行政管理发展的主要工具之一,能有效提高政府组织效能,改善政府形象,促进政社关系的良性循环。(2)政府官员获得升迁与发展的需要。推动政府绩效评估,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活力,可以满足中央或上级要求,赢得升迁与发展的条件。(3)解决组织自身财政困境的需要。提高组织效率,精简组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将对组织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经济人”角度考虑,各级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推行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估,以此增加组织经济效益或走出财政困境。
(三)约束力。政府绩效评估的约束力来自两个方面:(1)道德约束。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调配与运用的过程,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必须按照公共事务的性质与规律行事,考虑正当性与善的要求,遵守行政道德。一个全面负责任的政府,必定包括一套合理可行的行政道德体系。因此,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道德体系将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推行。(2)制度约束。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应制定推动本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措施,从而从制度层面推动绩效评估的发展。
(四)阻滞力。政府绩效评估的阻滞力来自四个方面:(1)传统的官场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官本位”阻碍了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破坏了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土壤,或使评估流于形式,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或使评估随领导意志而定,导致了随意性、盲目性、单向性弊端。
(2)法规制度不健全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不利于政府绩效评估有效的推行。(3)现有技术水平的局限。政府部门的某些特殊性使得目前的绩效评估技术难以有效推行成本低、效率高、结果可信的评估行动、方式、程序、方法都具有动态性,这也加大了绩效评估的难度。(4)当前利益分配格局的制约。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与低效现象的过程,势必损害政府中贪污腐败者、不思进取者、能力低下者的既得利益,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消减阻滞力,完善、优化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推动服
务型政府建设。
四、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的路径
党政干部引咎辞职是指党政干部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向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职务的一种自责行为。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使我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失职失误而引咎辞职。但是,由于咎辞职制度不尽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行政文化环境和行政伦理素质的缺失,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尚未走上常态化的轨道。
要使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具体路径应从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入手,分别在国家、社会、官员个人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健全引咎辞职制度。为使引咎辞职成为一种常态,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操作标准、操作方式和操作程序。首先,要重新定位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要把引咎辞职作为政府通过官员的引咎辞职来承担责任、回应舆论和民意、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工具,而非政府治吏的工具。其次,要科学界定引咎辞职的具体标准。国家应明确引咎辞职的主体、标准、范围,特别是在认定标准上,必须本着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定性准确、定量合理的原则,在体现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让辞职者明白自己“咎”在何处。再次,要完善引咎辞职的操作程序。对如何操作应作出详细的规定。
(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任何一项干部制度改革措施,只有与相关方面制度和措施相衔接、相配套,才能产生整合功能和合力效果。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到工作运行、干部任用、监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一要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使党委、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广泛的监督之下。二要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党政干部的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三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从考评标准、考评体系、评估方法等入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的结果与行政职位的升降相挂钩。四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完善舆论和社会监督机制。五要对引咎辞职干部的管理工作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可采取转岗、降职任用、待岗或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进行安置。
(三)构建全新的行政文化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切实转变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为引咎辞职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一方面,要着力形成责任理念主导的行政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帮助干部真正确立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上下观,淡化“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公民的广泛政治参与。要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干部群众参与评议、监督干部行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评议和监督。
(四)提升党政干部的行政伦理素质。党政干部的道德取向和实际道德表现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扩散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成效,加强其行政伦理素质建设是引咎辞职制度的有力保障。用行政伦理立法来规范官员的行政伦理素质,同时建立专门的伦理监督机构和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与宣传,最终达到提高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目的。
第四篇:继续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51.专业技术性工作或职业,一般社会普通公众是可以从事或胜任的。(判断)正确 错误
52.潜能理论强调: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一旦消除了这种差别,两者之间的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判断)正确 错误
53.“岗位匹配”机制使企业能够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判断)正确 错误
54.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人才管理资源的开发。(判断)正确 错误
55.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失败总是伴随着那些在乎自我失败意识的人。正确 错误
56.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无关。(判断)正确 错误
57.所有劣势和挫折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判断)正确 错误
58.智力不能调节和控制人的情感和意志行为。(判断)正确 错误
59.个人情绪的控制和表达不需要考虑到场景和环境。(判断)正确 错误
60.信念是可以培养的,是不可以改变的。(判断)正确 错误
61.对信念起支撑作用的意志与毅力是抽象的、看不见、感受不到的东西,(判断)正确 错误
62.信念在程度上有强弱之分,如果信念不够强烈人往往会失败。(判断)
判断)
(正确 错误
63.思维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判断)正确 错误
64.思维它不能像感知那样直接地反映现象,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判断)正确 错误
65.任何一个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就全人类的认识、实践的发展史而言,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判断)正确 错误
66.满足整个自然界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始终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判断)正确 错误
6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其基本原理是不能怀疑的。(判断)正确 错误
68.知识对创新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组织结构,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数量.(判断)正确 错误
69.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向要素驱动型增长。(判断)正确 错误
70.独特性与新颖性都只有必须对社会具有适当的意义才能发挥作用。(判断)正确 错误
51.专业技术来自于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又直接反作用于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判断)正确 错误
52.军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职业的一大类(判断)正确 错误
53.个体之间差异的存在有益于智能的互补增强。(判断)正确 错误
54.人类是通过进行向自然界的索取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发展需要的。(判断)正确 错误
55.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跟人的能力有关,而是跟你的身心所处的状态无关。(判断)正确 错误
56.智力是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要素或能力的简单总和。(判断)正确 错误
57.智商更多地放映了个体的生物学特性,而情商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学特性。(判断)正确 错误
58.“在人的成功中乐观的重要性”理论认为,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某些他们可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无法克服的弱点,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克服困难,争取成功。(判断)正确 错误
59.为了提升自我情商,个人所树立的榜样只能是那些做了大事有巨大影响的英雄人物。(判断)正确 错误
60.体能强度既是身体素质的最基础的部分,又是体力机能构成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 错误
61.虽然有许多事情难以精确,但是有必要对一切事物进行精确。(判断)正确 错误
62.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思想和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判断)正确 错误
63.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判断)正确 错误 64.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的必备基础,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判断)正确 错误
65.自然界是不会自然而然地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必须通过创造性活动向自然界索取。(判断)正确 错误
66.创造是某一部分人所独有的秉性,是一些人所特有的潜能。(判断)正确 错误
67.对个人来说,实践是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判断)正确 错误
68.创新能力是个体的一种创造力,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而是与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格特征紧密相关。(判断)正确 错误
69.知识对创新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组织结构,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数量.(判断)正确 错误
7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政策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判断)正确 错误
51.只要是掌握某项专业技术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手法的人,就能够被称得上为专业技术人员。(判断)正确 错误
52.从层次或掌握专业技术的程度及社会认可的不同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有高级的,中级的,有初级的层次之分。(判断)正确 错误
53.一般来说,实力强的企业有形资产的比例大于无形资产。(判断)正确 错误
54.有效的知识开发是我国经济步入并适应知识经济的基础与保障。(判断)正确 错误 55.潜能可被界定为是储存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尚未被释放出来的各类能量。(判断)正确 错误
56.“岗位匹配”机制使企业能够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判断)正确 错误
57.将信念尽快付诸行动才是关键,每一次的行动必定会强化这个信念,使人能够有更强的决心履行这个信念。(判断)正确 错误
58.个体之间差异的存在有益于智能的互补增强。(判断)正确 错误
59.积极心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工具,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够发挥潜能,它就能使你产生错觉,从而使你如愿以偿。(判断)正确 错误
60.行为是心态的反应,心态是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结果。(判断)正确 错误
61.从现实意义上看,“不可能”的事情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承认“不可能”并不是个人示弱的表现。(判断)正确 错误
62.人的缺点具有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所以人无需正视自身缺点。(判断)正确 错误
63.对于智力的结构理论的研究已经得出了最终结论即结构理论。(判断)正确 错误
64.为了提升自我情商,个人所树立的榜样只能是那些做了大事有巨大影响的英雄人物。(判断)正确 错误
65.一般而论,年龄状况是对一个人体能的定量性的分析。(判断)正确 错误 66.人们的共同的信念是人们共同活动的思想基础。(判断)正确 错误
67.经济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判断)正确 错误
68.对于一个国家和单位来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不可复制的。(判断)正确 错误
69.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任何一种教育都能奏效(判断)正确 错误
70.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向要素驱动型增长。(判断)正确 错误
51.因为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职业的一种,所以它的的范畴小,涵盖面局限。(判断)正确 错误
52.高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在说法上不同,但指的都是一种以智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为首要依托,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判断)正确 错误
53.潜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判断)正确 错误
54.潜能理论强调: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一旦消除了这种差别,两者之间的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判断)正确 错误
55.开发潜能,主要是指开发蕴含于人体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体现为智能。(判断)正确 错误
56.行为是心态的反应,心态是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结果。(判断)正确 错误
57.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卑感的,成功者可以完全克服自卑感。(判断)正确 错误
58.所有劣势和挫折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判断)正确 错误
59.一般而论,年龄状况是对一个人体能的定量性的分析。(判断)正确 错误
60.从绝对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可以完全脱离开前人、他人已经认识到的规律。(判断)正确 错误
61.思维具有“无中生有”、构造出原来并不存在的东西的本领。(判断)正确 错误
62.创新性思维就是求异思维的运用(判断)正确 错误
63.创新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辩证思维,并且也不单纯地限于逻辑思维,还要依靠非逻辑思维。(判断)正确 错误
64.真正的创新素质是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统一。(判断)正确 错误
65.满足整个自然界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始终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判断)正确 错误
66.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尤其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垄断和反垄断上。(判断)正确 错误
67.对于一个国家和单位来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不可复制的。(判断)正确 错误
68.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政策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判断)正确 错误
6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客观要求。(判断)正确 错误
70.创造力与人的智力和个性之间的联系很小。(判断)正确 错误
51.不是所有的专业技术都需要专门学习、训练、研究才能获得(判断)正确 错误
52.专业技术人员不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判断)正确 错误
53.军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职业的一大类(判断)正确 错误
54.因为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职业的一种,所以它的的范畴小,涵盖面局限。(判断)正确 错误
55.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判断)正确 错误
56.“高科技”简言之就是传统工业技术的简单创新。(判断)正确 错误
57.对于知识经济,知识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判断)正确 错误
58.企业的领导班子“质”上的“清一色”的班子配备叫机构性失调,亦称“合成性”错误。正确 错误
判断)
(59.人类是通过进行向自然界的索取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发展需要的。(判断)正确 错误
60.约束和自制只会压迫人、强制人,于克服自身缺点无益。(判断)正确 错误
61.天才并非天生,但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判断)正确 错误
62.竞争是一种比赛,竞争意识只会对人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判断)正确 错误
63.智商更多地放映了个体的生物学特性,而情商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学特性。(判断)正确 错误
64.体能强度既是身体素质的最基础的部分,又是体力机能构成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 错误
65.形象是一个人展现于外的综合特征的反映,最根本的则是来源于人的体力即身体素质。(判断)正确 错误
66.若是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信念提升到强烈的地步。因为只有达到很强的程度才会促使我们拿出行动。(判断)正确 错误
67.创新必须有所超越,超越才能导致创新。(判断)正确 错误
6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创新过程中,推测是通过已知探测未知的必经之路。(判断)正确 错误
69.创新能力是个体的一种创造力,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而是与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格特征紧密相关。(判断)正确 错误
70.知识对创新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组织结构,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数量.(判断)正确 错误
第五篇: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符合国家意志和人民要求的行政成果是指(D)。A.行政效能 B.行政效果 C.行政效率 D.行政效益
2.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B)受法律保护。A.行政行为 B.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
C.依法履行公务的行为 D.职务行为
3.公共行政的根本和唯一的目标在于追求(A)。A.公共利益 B.国家利益 C.民族利益 D.个人利益
4.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来划分,行政组织可分为(B)。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完整制与分离制
C.层级制与职能制 D.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5.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是指(B)。A.行政组织法 B.行政行为法
C.行政法制监督法 D.行政救济法 6.行政许可的前提是(A)。A.法律的一般禁止 B.法律的普遍允许 C.法律的不干预 D.法律的绝对禁止
7.行政组织法是有关行政组织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是关于(C)。A.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B.规范行政机关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的程序 C.规范国家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规范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有异议或认为其权利受到侵犯时给予救济的法律 8.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B)。
A.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B.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C.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改进管理方式的关键
D.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9.通常所说的机构编制管理中的“三定”,是指(C)。A.定职能、定机构、定职位 B.定任务、定机构、定编制 C.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D.定职能、定机构、定职级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行政价值观包括(B)。A.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物质利益观.平等竞争观 B.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效率优先观.平等竞争观 C.依法治国观.廉洁清廉观.效率优先观.平等竞争观 D.依法行政观.公平效率观.效率优先观.民主法制观
11.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B)的行政管理体制。A.行为协调、运转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C.精简统一、结构优化、职能合理、廉洁高效
D.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合理、廉洁高效
12.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所处的阶段为(B)。A.组织职能 B.计划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行政道德的B A.强制性 B.示范性 C.广泛性 D.政治性 14.决策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是:C A.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B.调查预测,拟订方案 C.评估优选,确定方案 D.实施方案,修正完善 15.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B A.限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 B.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C.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D.规范政府权力运作,打造阳光政府 16.俗话说:“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下列解释最恰当的是:B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需要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17.近年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是:C A.矩阵式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C.网络型组织结构 D.委员会组织结构 18.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由谁确定的?D A.实施单位的上级 B.实施单位的下级 C.实施单位自己 D.实施单位与其上级 1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现场控制的是:A A.指导 B.计划 C.预算 D.财务报告分析 20.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的决策类型是:B A.程序性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风险型决策 21.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三定”是指:
A.定任务、定人员、定机构 B.定职能、定机构、定职务
C.定任务、定职务、定职位 D.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22.决策过程中遇到首次出现的问题,无先例可循,此类决策属于:D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单一性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23.关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A.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B.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C.组织规模既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D.管理层次既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24.中国的行政领导体制属于:C A.首长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D.混合制
25.以下组织结构形式,能够有效结合组织的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水平管理的是(D)。A.直线指挥式 B.职能参谋式 C.事业部制 D.矩阵式
26.()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B A.职能体系 B.职务范围 C.职责深度 D.职权方式 27.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是(B)
A.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环境 D.文化环境
28.既包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的是(C)A.行政计划 B.行政领导
C.行政职能 D.机关管理
29.以各组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行政组织可分为职能制与(A)A.层级制 B.分权制 C.集权制 D.首长制 30.标志着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是(D)A.功绩制 B.政党分肥制 C.绅士政府 D.彭德尔顿法
31.在完成高度保密和紧急任务时往往不适用的领导方式是(B)A.强制方式 B.说服方式 C.激励方式 D.示范方式
32.下列制度中,上下级领导之间联系的制度是(B)
A.通报评议制度 B.通报征询制度 C.办公会议制度 D.咨询会制度 33.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是(D)A.政策性 B.综合性 C.辅助性 D.服务性 34.在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部门预算 B.中央预算 C.地方预算 D.单位预算
35.管理决策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目标性、择优性、针对性和(A)A.实践性 B.利益性 C.强制性 D.抽象性
36.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两种。其中,主管监察的是(C)A.太尉 B.奉常 C.御史大夫 D.郎中令 3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B)A.行政决策组织 B.统一战线组织 C.咨询组织 D.行政监察组织 38.我国唐代设置的独立的监察机关是(D)A.中书省 B.门下省 C.督察院 D.御史台
39.认为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思想来源于(A). A.理查德·施奈德 B.伊斯顿和拉斯维尔 C.西蒙
D.林德布罗姆
40.从决策的基本属性来看,决策是(B)。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恬动 B.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C.客观规律的真实描述 D.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41.决策的灵魂是(A)。
A.选择性 B.目标性 C.预见性 D.主观性 42.霍布森选择是(C)。
A.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B.多个方案中选最优方案 C.只有一个方案,投有其他选择余地 D.二者选其一 43.开关决策是(B。A.在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 B.只有两种方案,从中选一 C.方案越多越好,从中选一 D.只有一个方案可选
44.创造性思维适合于(D)。
A.开关决策 B.旋钮式决策 C.程序性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45.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B)。
A.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B.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C.人们做出决定
D.人们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做出的决策 46.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和心理障碍是(B)的基本特征。A.原始决策 B.追踪决策 C.激进型决策 D.保守型决策
47.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D)。A.伊斯顿选择 B.西蒙选择 C.阿利森选择 D.霍布森选择 48.程序性决策被称为(B)。A.开关式决策和重复性决策
B.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和定型化决策 C.旋钮式决策和开关决策
D.战略决策和旋钮决策
49.根据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A)。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B.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C.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D.常规决策和重复决策
50.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称为(B)。A.战术决策 B.原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追踪决策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 率。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的的适应性能力,是对行政组织功能的评价。行政效 益就是政府行政活动所获得的行政收益与行政成本的比较,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行政效 益=行政收益-行政成本。行政效果指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行政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果产 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解析: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是指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或同一 行政组织各机构只受同一上级组织或同一首长的统一指挥、控制与监督的组织体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筹制,是指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或同一行政组织各机构受两 个以上的首长或上级机关的指挥、控制或监督的组织体制。5.【答案】B。
6.【答案】A。解析: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即非经个别批准、认可或资质 确认而不能从事的活动。
7.【答案】C。解析:行政组织法主要是关于行政组织的设置权、编制权、行政权限、国家 公务员录用权和管理权的规则。
8.【答案】B。解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 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9.【答案】C。
10.【答案】B。11.【答案】B。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2.【答案】B。解析:计划职能,是指按行政目标和作用,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和方法。
13.【答案】B。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就是示范性。14.【答案】C。解析:行政决策由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评估优选、实施完善等 一系列先后为序,彼此衔接的环节构成。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评估优选、确定方案。15.【答案】D。
16.【答案】D。17.【答案】C。解析:网络型组织结构是基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
18.【答案】D。解析:目标管理(MBO):一种以目标为主线的现代管理方法,它是由管理 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19.【答案】A。解析:根据控制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类: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 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现场控制:工作进行中管理者亲临现场监督、指导。反馈控制: 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如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结果上,矫正今后活动。20.【答案】B。解析: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
(2)管理决策。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 人员作出。
(3)业务决策。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
(1)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3.按决策的问题的条件分类
(1)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决策的条件是确 定的。
(2)风险型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 状态所发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计的。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21.【答案】D。解析: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22.【答案】D。23.【答案】B。解析:管理幅度也叫管理跨度或管理跨幅,是指组织中的每个层次所管理人 数多少。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幅度 增大,管理层次减少。
24.【答案】C。解析:行政领导体制的分类:
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 使分: 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
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 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分权制、均权制 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层级制、职能制、并用制
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 同而划分: 完整制:集中于一人、分离制:分属于多人
1982 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一直是委员制,1982年12 月4 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
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5.【答案】D。解析:组织结构的4种形式: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直线型组织结构是指上下级职权关系贯穿于组织的最高层到最低层,从而形成指挥链的组织 结构形成。在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中,管理者的职责与职权直接对应着组织目标。矩阵型通常用于从事项目管理的企业。矩阵型就是一方面服从项目的管理,一方面服从公司 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形成一种矩阵。
事业部型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瓦格纳提出的,并被称之为组织管理的一次革命。事业部型是 按照产品、地区或者顾客划分,并依据划分的结果成为一些独立的事业部。事业部的特点是 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有自己的经营自主权。26.【答案】B。解析:职务设计指将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职务的方式。(1)职务专业化:将职务化分为细小的任务。
(2)职务扩大化:通过增大职务范围而使之得到横向扩展。职务范围指一项职务要求的不同任 务数量,以及工作周期的重复频率。
(3)职务丰富化:通过增加工作的评价职责使职务纵向扩展。职务深度是控制雇员超出其工作 范围的程度。
(4)职务转换:周期性地在包含不同任务的职务间对工人进行横向转换。27.【答案】B。解析:物质经济环境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
28.【答案】C。解析: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既包 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 29.【答案】A。解析:以上下级的权限关系为标准,行政组织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以各组 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以组织内部行使最高决策的人数划 分,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30.【答案】D。解析:英国诺斯科特和杜威廉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美 国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标志着现代文官制度在英 美两国的形成。
31.【答案】B。解析:根据行政领导行为类型不同,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1)强 制方式(2)说服方式(3)激励方式(4)示范方式。说服方式在完成高度保密的紧急任务时往往 不适用。
32.【答案】B。解析: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 ①领导干部与群众联系的制度:如:接待日制度、“直接对话”制度、咨询会制度、信访制 度和通报评议制度②上下级领导之间联系的制度:如:通报征询制度、报告指示制度和检查 反馈制度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联系的制度:如:办公会议制度、集体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 度
33.【答案】D。解析:服务性是办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 34.【答案】B。解析:反映国家预算的组成即分级管理,构成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的依据 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在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 位。
35.【答案】A。解析:管理决策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目标性、择优性、针对性和实践性。36.【答案】C。解析: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丞相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37.【答案】B。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38.【答案】D。解析:唐朝以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 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39.【答案】A。解析: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上: 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解释:施奈德将决 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像中未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 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40.【答案】B。解析:决策的基本属性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A 项和B 项是互相斥 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其中一个就是正确答案。c项和D项与该题关,并且表达的 意思相近,是干扰项。决策的主观性表明决策是以人的意志为移的括动。
41.【答案】A。解析:决策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其中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42【答案】C。解析: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和多个方案中选最优方案,是一般决策择都 该做到的,二者选其一属于开关式决策,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择、没有其他选择 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43.【答案】B。解析:开关式决策即在两种可选方案中,二者择其一,要么甲,要么 乙。A项是所有决策的特点;C项与A项的意思相近,如果C项可选,则A项也可以选;D 项 被称为“霍布森选择”。44.【答案】D。解析:非程序性决策通常要处理的是一些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的、非常 规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难以照章行事,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程序性决策是为了 解决那些经常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这些问题可按照程序化的步骤和常规 性的方法处理。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开关式决策与旋钮式决策中都包含有程序性 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45.【答案】B。解析:决策的含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讲,就是做出决定,即人们为 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做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狭义上讲,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 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 程。A项、C项和D项都和广义的决策有关。
46.【答案】B。解析: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和心理障碍。
47.【答案】D。解析:霍布森选择就是指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48.【答案】B。解析:程序性决策也叫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和定型化决策或重复性决策。49.【答案】A。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程序性决策 和非程序性决策。因此B 项和C 项不是正确答案,D 项说的实际上是同一种决策,即程序
性决策。
50.【答案】B。解析:战术决策是具有微观性、局部性、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一种决策,其目 标具体,问题单一;确定型决策是这样一种决策,即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 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因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择优是不难做到的;原始决策是指 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追踪决策是与原始决策相对的一种决策。
51.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助、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的是()。A.西蒙和林德布罗姆 B.亚里士多德
C.阿利森和拉斯维尔 D.伊斯顿和拉斯维尔 52.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模式的是()。A.伊斯顿 B.阿利森 C.西蒙 D.林德布罗姆 53.从广义上讲,决策就是()。
A.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实施的行动计划 B.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C.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形成的思维模式 D.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完成的工作任务 . 54.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决策可以分为()。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B.权力型决策、妥协型决策和博弈型决策 C.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D.国家决策、地方决策和政府决策
55.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真实性、可靠性和普遍性 B.关联性、逻辑性和历史性 C.历史性、客观性和绝对性 D.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 56.()是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
A.人员 B.工作 C.制度 D.人和事
57.第一个建立起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58.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不实行()原则。A.政治中立 B.常任制
C.人事管理的现代化 D.人事管理的法制化 59.在西方最早实施人事管理的部门是()。A.议会 B.审判机关 C.企业 D.行政管理机关 60.下列人员属于人事行政管理对象的是()。A.某乡企业经理 B.某乡政府公安员 C.某乡党委副书记 D.某县人大主任
61.职位分类的突出特点是()。
A.因人设事 B.以人为中心 C.以职务为中 D.以事为中心 62.用文字对一个职位作标准化和定量化说明的书面文件称为()。A.人事测评书 B.职级规范 C.职系说明书 D.职位归类表 63.在录用公务员上最早确立考试制度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64.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基本的管理模式是()的体制。A.公务员制度 B.职位分类管理 C.“党管干部” D.分部分级管理干部
65.()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宗旨。A.“三个代表” B.无产阶级专政 C.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领导 66.()是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基础。A.绩效考核制度 B.职位分类制度 C.人事激励制度 D.工资福利制度
67.拉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序幕的是()。
A.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B.十三大确定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C.十四大确定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D.《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
51.【答案】D。解析: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助、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 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阿利森将 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52.【答案】B。
53.【答案】B。解析:从广义上讲,决策就是做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 为设计及其抉择。
54.【答案】B。解析: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决策可以分为权力型决策、妥协型决策和 博弈型决策。
55.【答案】D。解析: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千方面。56.【答案】D。解析:人和事是构成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57.【答案】A。解析:1870年英国最早确立公务员制度。
58.【答案】A。解析:“政治中立”是在党派政治这一特定范围里实行的原则。我国公务员 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9.【答案】C。解析:在西方国家,人事管理首先实施于企业,之后在国家行政管理中逐步 推广。
60.【答案】B。解析:在我国,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后,人事行政以国家公务员为主要管理对象。
61.【答案】D。解析: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强调因事设职、因事择人、因事给薪,使工作、报酬和资格条件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正比例关系。
62.【答案】B。解析:职级规范又叫职位说明书,是用文字对一个职位作标准化和尽可能定 量化说明的书面文件。其内容一般包括职位名称,职级编号,职级特征(对该职位工作性质,责 任待遇,所属等级的概述),工作举例,所需资格条件与专门技能(如学历,经历,经验等
63.【答案】B。解析:一般认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1870 年英 国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优点,确立了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职业文官的制度,公务员制 度由此发端。
64.【答案】B。解析:随着国家事务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加深,品位分类的管理模式总体上已 为职位分类的管理模式所取代。1993 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即确立了职位分类的 管理原则,但当时有关职位分类的规定比较笼统,没有明确规定公务员的职位类别,而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则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
法类等类别,对公务员按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65.【答案】C。解析:“为人民服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根本宗旨。66.【答案】B。解析: 科学的人事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的起点和基础。67.【答案】A。解析: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我国进行干部人事
68.《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美国学者()。A.威尔逊 B.泰罗 C.古德诺 D.韦伯
6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是()。A.经济学理论 B.政治学理论
C.行政管理二重性原理 D.管理学理论 70.行政管理活动属于()。
A.执行性活动 B.领导性活动 C.强制性活动 D.民主性活动
71.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成长阶段,也称为()。A.传统时期 B.成熟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分化时期 68.【答案】A。解析: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管理学之研究》 为标志。
69.【答案】C。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的理论依据是由行政管理的二重性 原理决定的。
70.【答案】A。解析: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 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钓活动。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执行性、政 治性、权威性的特点。
71.【答案】C。解析:行政学的成长时期,又称行为科学时期或人际关系时期。这个时期大 致在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
72.从管理学的角度将行政定义为组织、领导、计划、协调和控制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 政务活动的是()。
A.魏劳毕 B.古德诺 C.怀特 D.戈德特纳
73.下列活动属于行政范畴的是()。
A.某国有工厂领导班子开会研究解决个人医疗保险问题 B.某商场经理捐款给希望工程
C.某大学领导班子开会研究解决贫困生学费减免问题 D.某县政府办公会商讨解决农民的卖粮难问题 7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国家政协机关 B.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厂长
C.某市人民政府 D.某村村委会
75.下列著作中,被视为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性著作是()。A.《行政管理学之研究》 B.《政治与行政》 C.《科学管理原理》 D.《公共行政原理》
76.决策过程中遇到首次出现的问题,无先例可循,此类决策属于()。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单一性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77.“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这一说法是指()。A.政府应该强化集权
B.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决策,而不是执行 C.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组织的建设 D.政府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导航员 78.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关键的事情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情常常是多数”。这意味着管理工作最应该重视()。A.灵活、及时、适度 B.客观、精确、具体 C.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79.某省政府根据汛情做出炸坝泄洪的决策,这种决策类型属于()。A.风险型 B.不确定型 C.确定型 D.应变型 80.()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指挥 D.行政计划 81.国务院研究室是典型的()。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B.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C.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 D.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82.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协调,称为()。A.适应性行政协调 B.动态性行政协调 C.沟通性行政协调 D.结构性行政协调 83.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A.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B.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C.代表视察和执行检查
D.审查和批准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84.受理公民对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提出的申诉控告,并作出处理 决定的是()。A.党的基层组织
B.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
C.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D.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72.【答案】C。解析:怀特从管理学的角度将行政学定义为通过运用组织、领导、计划、协 调、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政务的活动。
73.【答案】D。解析:广义的行政管理的主体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狭义的行政 管理的主体是指行政部门。74.【答案】C。解析:狭义的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指行政部门。75.【答案】A。解析: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以1887 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管理学之研究》 为标志。
76.【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非程序性决策概念。非程序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 的问题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和非结构性的决策。
77.【答案】B。解析:掌舵象征最后决策和指挥,划桨者是命令的承受者和执行者。因此说 政府主要作用是决策而不是执行。
78.【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题意重在强调“一般的事情”,正因为占多数的一般事 情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入手。故B 项 符合题意。
79.【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应用概念的能力。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的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80.【答案】A。解析: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81.【答案】D。解析:行政决策咨询系统是指由研究咨询人员组成的官方和非官方专门从事研究咨询活动的组织体系。国务院研究室是国务院的官方决策咨询系统。
82.【答案】D。解析: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是结构性行政协调。83.【答案】A。解析:立法监督也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 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84.【答案】D。解析: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由党的监察部门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 作出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