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时间:2019-05-15 06: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第一篇:茶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1、铺草防冻,抗旱保苗,经常除草,合理间作。增施

肥料,适时定型。间苗补苗,防治病虫害。

2、加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功能,加强全镇茶叶生产者的信息沟通,规范经营行为,对茶园管护实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实行联护联管。

3、搞好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及指导。在各村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专业技术水平,让茶农掌握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控制农药残留技术,以及茶叶采摘,加工技术。

4、资金担保。部分大户资金不足导致茶园管理跟不上,要积极利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搞好信贷服务,保证茶农茶园管理资金的投入。

5、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比如:举办“开垦标准茶园”培训班,成为等高梯田,头戴帽(山顶上树木不砍掉),腰扎带(绿化带),脚穿鞋(底部保留树木、草皮)和幼龄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厂规划及加工技术的培训班。

6、加快建设茶叶加工集中区。通过建设茶叶加工集中区,进一步促进茶厂之间加强技术交流,提高茶叶加工制作水平,更好地促进茶叶的集中销售。

7、提高茶叶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积极保护茶叶发展的生态环境,严禁毁林种茶。要按照“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并通过示范的辐射

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乡茶叶向高标准发展。要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从根本上提升茶叶内在品质。

8、要提高茶叶加工技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大胆学习、探索、引进茶叶制作新技术、新工艺,改进茶园栽培技术、茶叶采摘工艺和成品茶的配制技术。

9、强化茶叶行业监管。首先,要加强对茶叶生产的监

管。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大对茶叶的监管力度,10、建立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地要建立

药、肥购进和施用档案,按品种、日期,施用量和方法依次登记在册,以备检查,并带动周边乡村无公害茶叶生产,起示范作用。

11、通过合理密植,茶园间作(如果-茶、茶-林间作

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净化大气和水土污染,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等措施,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12、推进茶叶产业化。推行实施八个统一,即:统一

选种、统一施肥、统一施药、统一浇水、统一采茶、统一炒茶、统一销售等生产管理。使生产、经营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把市场、公司、基地、农户有机地联合在一起。

13、抓点示范。选择茶农素质较好,生产加工基础好的产茶村、场,建立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引导茶区加速良种推广;在茶园平分到户的地区,挑选有文化、头脑灵、肯钻研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把新的技术要求先到他那里去实

施,由他们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茶场和农户。

14、建立、完善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制订无公害茶生产的综合技术标准,建立健全茶树植保队伍和病虫测报网络,引进相关检测设备等,为无公害茶叶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5、建议推行生产许可制和市场准入制。建议设立“无公害”茶交易场所,在茶叶产销中,逐步推行生产许可制和市场准入制,经论证的无公害茶将实行明显的销售标志。

16、加强茶园农药管理。农技人员和农业执法人员,在茶叶生产季节,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季节,进行茶园农药使用情况、农药残留情况跟踪检查和定期抽样监测,督促茶农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17、依靠科技,提高茶叶质量,以质取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18、做好茶园的管护工作,坚持做到合理施肥、及时除草;高等梯层,保持水土;深翻改土,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种纯苗壮工作,彻底将高残留有害农药从市场上清除,要以无害、无毒化为标准,建立绿色标准化有机茶叶基地;

19、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和栽培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篇:检察建议工作规范化管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检察建议工作规范化管理研究

作者:董永格 王艳秋 杨文萍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5期

作者简介:王艳秋,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杨文萍,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检察员。

【摘要】当前检察建议工作虽日趋规范,但其在适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探索并完善检察建议规范化建设,是使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更加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检察建议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证,试图探索如何使检察建议更加规范化,以期真正提升检察建议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检察建议;预防犯罪;规范化

一、运用检察建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存在的问题

(一)检察建议在立法上的缺欠

检察建议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是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提出检察建议或者对检察工作提出改革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的,应当给予奖励。”2001年该法修订后,第三十三第二款保留了这一规定。在1999年《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39条第二项中也提到了检察建议,《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47条、第48条对检察建议的适用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在2000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加强检察建议工作,不断提高检察建议质量。进一步规范检察建议,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结合办案,积极提出有内容、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并加强对相关单位的适时回访和落实情况的了解。对检察建议没有及时落实的,应当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由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有关办案部门具体承办,检察长审核签发。”最高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税务系统中共同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关于在金融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中也对加强检察建议、加强犯罪预防作出了具体规定。

最高检虽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但在《宪法》、《刑事诉讼法》、《检察官法》等相关法律上却并未对检察建议给予明确定位,其法律依据也只有《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检察机关职能的原则性规定及《检察官法》中的奖惩规定。检察建议书“书出无名”也成为其不受被建议机关重视及造成检察机关监督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检察建议在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针对类案的检察建议

通过类案分析对特定领域提出综合性的检察建议,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举一反三。当前随着预防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针对类案的检察建议数量不断增多。如某院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关口前移,借鉴其他区县院在拆迁、建设等环节出现的职务犯罪类案,对本地区的某生态发展示范区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提出的具体建议内容未与单位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密结合根据了解,我院大部分检察建议在撰写时并没有调取单位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职务犯罪类检察建议,很多是针对行政执法机关,这些机关、单位都建立了廉政风险防范制度,但其查找的风险点是否准确、全面,可操作性强,检察机关可以结合具体案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区分已经查找到风险点但仍然出现问题及没有发现相关风险点等不同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点和防范建议。

3.部分检察干警对检察建议的重要性和针对性认识不足

一是由于当前考核工作影响,有的干警对检察建议重数量、轻质量,不论是否有必要性、针对性都发送检察建议,导致检察建议质量不高。二是因平时办案工作量就很大,很多干警思想上存在重办案、轻建议的问题,或者将发送检察建议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认为那只是案件终结后按程序写上的几句套话,缺乏主观能动性,为完成任务勉强为之,因此不认真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也不思考防范犯罪的办法,滥竽充数,影响了检察建议的质量。

4.检察建议内容空泛

一是有的检察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把握不够准确,部分干警在办案中能够发现案发单位犯罪隐患的存在,但往往不能深入进行相关调研工作,从而造成检察建议内容就事论事、就现象谈现象,导致建议没有实际成效。如有的检察建议书篇幅过短,不能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论据不够充分,说理不够透彻,有的检察建议直接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套用他人语句,以致出现部分检察建议在内容上存在雷同的情形。有的检察建议书则篇幅过长,用语不精练,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二是有的检察建议虽然能够找准问题,且对存在问题阐述得比较深入、透彻,但改进措施的建议却内容空泛,且很多千篇一律,“要加强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等原则性强的套话在一些检察建议中常常出现,内容上缺少创新,有雷同之嫌,缺少让被建议单位可着手实施加以整改的实质内容。三是对财务、金融、医药、卫生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有的检察建议不具有可行性,存在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

5.对检察建议应当具体在何阶段由哪一部门制发缺乏相关规定,造成部门间的混乱

如对职务犯罪类检察建议,侦查部门与审查起诉部门应当如何把握分工,侦查部门是否应当做到一单位一建议,涉及敏感、热点等问题的检察建议应该如何撰写,对这些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导致检察人员在案件任务重的情况下容易对检察建议撰写互相推诿。

6.各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对其它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情况不了解,有可能出现重复劳动情况

如当前的检察建议规定中都没有规定侦查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要移送给审查起诉部门,这就使得审查起诉部门只能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侦查部门是否已制发检察建议。

二、完善检察建议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更好地发挥检察建议作用,推进检察建议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笔者提出检察机关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改进该项工作:

(一)法律依据是基础

为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笔者建议应尽快立法,在《刑事诉讼法》或《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加入检察建议的相关内容,确立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更加有利于检察建议的落实和执行,为预防犯罪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在当前立法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各地检察机关可以通过人大常委会制定《加强检察建议实施工作的具体办法》,为更好地开展检察建议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实践指向。

(二)高质量的检察建议书是核心

检察建议属于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检察建议书也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只是一个法律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建议,其落实主要依靠自身的专业性、针对性,因此高水平的检察建议是其发挥的基础。

1.建立检察建议质量保障机制

通过质量保障机制分清责任、规范检察建议的内容质量,有效提升检察建议的认可度、权威性、可操作性。一要实现办案与拟定检察建议同步进行。承办人在办案中,要努力查找、发现案发单位或者行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在讯问、询问前就应结合案件情况,除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外,还应查明案发的深层原因。不论案件是否立案,都应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发案单位,促进其整改。同时应根据各类案件具体情况详细规定应当由哪一部门人员撰写检察建议,避免部门之间出现矛盾。二要扎实深入地开展调研工作,增强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件承办人员要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原因,深入案发单位,通过调取材料、座谈等各种方式,了解单位内部成员的心理状态、法律意识、行为方式和习惯等。特别是通过翻阅、调取单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制度及相关文书档案,了解其机构设置、管理方式、职能配置、规章制度廉政风险点等,从而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进一步挖掘问题、查明原因,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提供充分的论据材料。三要加强学习,充分论证,避免外行指导内行情况出现。检察人员应加强学习,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理论书籍等方式获取有关理论知识,借鉴经验,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对策,将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于检察建议之中。四要注重归纳、总结,加强类案分析。要注意收集、分析不同单位之间出现的类似案例,在撰写检察建议时可

综合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帮助被建议单位预防其它单位所发生的问题。同时加强对类案的分析和调研,注重分析发案的趋势,找出发案的规律,向有关部门提出防范建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进一步规范检察建议内容与要求

一份好的建议应该内容丰富,指明问题,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可行。因此,检察机关应将检察建议书具备的内容要素作为格式要求明确下来,包括:

(一)事实部分。客观、真实、准确地陈述被建议单位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其后可附有证明材料及相关信息来源的说明。

(二)说理部分。说理是连接“事实”与“建议”的桥梁,关系到被建议单位是否会理解和接受“建议”,因此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功底、充分的调查研究能力、论证能力以及丰富的办案经验。

(三)建议部分。该部分是一份检察建议的最终落脚点,要立足所发现的问题,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的切合被建议单位实际的整改措施。

(四)结尾部分。应提供检察机关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方便被建议单位沟通,并明确如果被建议对象不采纳检察建议,应予说明理由。

3.建立本院的检察建议电子档案,便与相互借鉴、学习和提高

即在本院网站上设立相关网页,由院办公室将各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及时上传至该网页,由收到回复函的部门及时将整改回复情况上传至该网页,并授予相关部门人员阅读权限。这样一是有利于各处室之间了解相互工作情况,避免重复劳动,二是可以为今后制发检察建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使我院检察建议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有利于检察建议包括回函材料的整理和保存,更方便日后查找、整理、阅读和分析。

(三)规范的检察建议工作制度是保障

1.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与预防部门的合力应发挥预防部门开展犯罪预防工作专业性强、对被预防单位情况了解更深入的优势,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下,预防与自侦相辅相成,在工作过程中,相互配合,预防部门制作包括案情梗概、发案原因、对策和建议等内空的预防调查报告,在侦查部门的侦查工作中更加准确、细致的发掘犯罪原因、制度漏洞等。

2.建立检察建议督促、落实机制

通过督促检查,一方面监督检察建议是否真正落实并可起到督促落实的效果,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检察建议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对于被建议单位无正当理由不予落实检察建议时,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将检察建议同时抄送被建议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请上述部门督促、协助检察建议的落实。一是加强沟通,努力提高检察建议采用率。检察建议的承办部门负责检察建议的跟踪、督促。发送检察建议之前重视与案发部门、单位加强沟通,就案发原因、管理漏洞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以促进理解、达成共识。比如采取走访、座谈会形式,与案发

单位领导、中层干部、普通员工进行面对面接触,共同讨论、分析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与案发单位沟通,检察建议更容易受到单位重视,被采纳的几率更高,有利于检察机关树立起权威,促进今后工作的开展。

3.完善检察建议发送程序

检察机关应委派专人送达检察建议,送达人员应听取发案单位意见,阐明检察建议的严肃性,交由案发单位签收,以确保检察建议的时效性。

4.完善备案制度

如职务犯罪类检察建议书应一式六份,一份附卷,一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一份送达被建议单位,一份送达被建议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两份报院预防处备案。回函在向上级检察院备案时要在本院预防处备案,由预防处对职务犯罪类检察建议统一管理。

5.建立回复制度

在送达检察建议时应规定一定期限内进行回复,超过该期限仍对检察建议置之不理或拒不接受检察建议的,可以发出落实检察建议催办函,对催办仍置之不理的,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反映。

6.建立督促落实制度

检察建议发出后不仅要督促回复,还要跟踪监督落实,在检察建议发出后,承办人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检察建议的落实、采纳情况,发现虽有书面回复却无实际整改行动的,可进一步启动提请被建议对象的上级机关追究相关人员领导责任和行政责任的程序。如果发现接受单位提出异议,应对该异议认真核实,如发现检察建议不当时,应及时撤销,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第三篇:强制措施规范化建议

强制性措施的规制和监督

一 问题的提出.......................................................2 二 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体系的现状.....................................2

(一)立法现状.................................................2

(二)刑诉理论界对两者关系的观点...............................2 1 区别说.....................................................3 2 包容说.....................................................3 3对上述观点的评析...........................................3 三 确定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意义.........................................4

(一)是适应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4

(二)是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客观需要..................4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距离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还有差距........4 四 刑事强制性措施体系设想...........................................5

(一)采用强制性措施法律术语的原因.............................5 1 厘清强制性措施和强制措施之间的关系.........................5 2 学术上的支持...............................................5 3 两个法律术语的渊源.........................................5

(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分类.....................................5 1 对人的强制性措施...........................................6 2 对物的强制性措施...........................................6 3 对隐私权的强制性措施.......................................6

(三)对强制性措施的规制和监督.................................6 1 对人的强制性措施...........................................6 2 对物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制.....................................7 3 对隐私权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制和监督...........................8 五 小结.............................................................9

一 问题的提出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2012年刑事诉讼法,该法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总则,这宣示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决心。刑事强制措施不仅直接关系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而且是追诉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恢复被犯罪人破坏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实现宪法以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目标,就必须在刑事诉讼法中构建套健全、完善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然而由于近几年冤假错案的曝光社会上对于“逮捕”“拘留”等强制措施给予了更多地关注;然而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财产权利的其他强制性措施,无论是刑诉理论界还是刑诉立法以及司法改革的实践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致使

1我国“强制性侦查措施已成为制约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薄弱环节”。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需要落实到各部门法包括各实体法、程序法的改革与完善过程中去。因此为了使我国刑事强制性侦查措施能够真正成为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有关概念范围进行厘清和监督程序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 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体系的现状

(一)立法现状

纵观“强制性侦查措施”的修订沿革,无论是1979年刑诉法的第58条、1996年修正的刑诉法第82条,还是2012年修正的刑诉法第106条都是在界定“侦查”时,提到了“强制性侦查措施”且内容都没有变动。并没有单独界定其含义。根据我国2012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九章是其他规定,其中第106条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第六章是强制措施的界定,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5种。这种法律条文上的章节区分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混乱。

另外第六章章名是强制措施,即明确界定了强制措施,但是不足的是规定在第六章的“扭送”不属于强制措施。而对于强制性措施并没有明确界定,只是在第九章的第106条解释“侦查”概念用语时提到,这就容易会对社会现象产生疑惑和学界对两者关系存在不同见解的原因。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根本就没有归入到强制措施,却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的一些措施,如秘密搜查,跟踪等措施。

强制性措施和强制措施两者一字之差,该如何解释两者关系呢,是一个概念还是有区别呢?

(二)刑诉理论界对两者关系的观点

与对我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强制措施大量学者和论文研究不同,关于强制性措施和强制措施关系的研究很少,且大都着墨很少,大都一笔带过,很少有了理论探讨。但总结有限的文献资料可以得出两种观点。李建明:《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法律监督》,法学研究,2011年第4期。1 区别说

强制性措施是为了保证专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运用在侦查阶段;而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在立案、侦查、公诉、审判等各个阶段使用。两者的强制力度不同。一般来说,强制性措施的强制力度小于强制措施。2

适用对象上有着明显区别。“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不得采用强制措施”;“强制措施的内容是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对物的强制处分。3与此有别,侦查中的强制性措施,不限于针对人身,还可以针对场所和财物;强制性措施也不限于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有关的案外人也可能被涉及。

包容说

“强制性措施和强制措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强制性措施分狭义和广义说两类,所以广义的强制性措施包括强制措施。”4“强制性措施是指侦查机关为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和查获犯罪人而采取的限制.....如拘传、取保候审、5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 陈瑞华认为“强制性措施”是指侦查机构采取的涉及限制或剥夺个人人身自由、财产、隐私等权益的措施,它既包括法定的五种“强制措施”,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也包括诸如搜查、扣押、冻结、通缉等侦查措施。6

3对上述观点的评析

(1)区别说

主要依据强制措施不是每个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都必须采取的;而强制性措施的目的是发现并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防止伪证、查清案件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证明和查获犯罪人。其作用直接表现为对案件情节的实际调查上,是一种具有实体内容的诉讼行为。即不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案件就无法查清,诉讼将无法进行,是每一个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都必须采取的。由于刑诉法增加了保障人权,就要从细微的制度入手,应该有所区分。(2)包容说

采用包容说的学者们的主要理由是依照体系解释认为侦查编包括强制措施,所以界定侦查的强制性措施也应该包括五种措施,但是纵观我国文献资料,关于强制性措施和强制措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很少且不深刻,仅仅是一句话捎带而过,很少有分析存在包容关系的理论依据。(3)本文观点

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的即需要有研究的价值。本文之所以研究两个词汇的关系,因为虽然所有的强制性措施都有强制色彩,都是为防止妨害诉讼行为,法律基于更高利益的需要暂时性且强制性的限制与剥夺了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行使,所以需要对其规制和监督。但具体给个人所造成的侵害和所承担的容忍义务是不同的,所以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页。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4 詹建红:《刑事诉讼法》,清华大学从出版社2012年版,第210页。5 郎胜:《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诉讼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6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只有先界定清“强制措施”和“强制性措施”,才能具体设计不同的规制和监督机制,来确保和真正实现保障人权和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目标。

三 确定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意义

(一)是适应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诉讼制度的发展不能脱离其所产生并发挥作用的特定社会条件,因为,“如果将法律理解为社会生活的形式,那么作为‘形式的法律’的程序法,则是这种形式的形式,它如同桅杆顶尖,对船身最轻微的运动也会做出强烈的摆动”7。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需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我国三大诉讼法之一的刑事诉讼法尤其是最容易产生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的强制措施制度理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

(二)是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客观需要

当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在根据现有立法体系的规定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一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严重损害了法治严谨和司法权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传唤、扭送、留置盘查是归属于强制措施、强制性措施存在不同理解

例如,引起起很大争议的发生在河南省的一起“扭送”致被扭送人死亡,扭送者被判有期徒刑11年,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法律界对案件的性质的定性是属于“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或者见义勇为”存在争议。郑州中院终审裁定为非法拘禁罪;但是争议仍在继续。8即虽然“扭送”安排在强制措施章节,但是适用主体是任何公民,所以不属于强制措施。相似的还有传唤,留置盘问等同样不属于强制措施。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距离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还有差距

我国2013年生效实施的新刑诉法已经通过一系列确认和保障权利的规定在刑事司法领域初步建立了权利保障体系,大体上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刑事司法标准。但是,不必讳言,国际准则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保护所有遭受任何形式拘留或监禁的人的原则》都有相关规定。

而司法审查制度,则要求侦查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有关强制措施以后,及时将其带至法官或其他享有司法权限的官员面前,由后者审查确定强制措施的采取是否存在合理理由,以决定将犯罪嫌疑人予以羁押或加以释放。

可见,实行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制度,可以将侦查机关适用强制措施的行为白始至终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不仅能在事前预防强制措施的不当使用,同时也为事后发现强制措施的不当并加以纠正提供了契机。这对规范国家机关权力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无理侵犯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转引自 陈光中、张晓玲:《中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卷第21期。8 孙政华:《扭送致人死亡的法律争议》,法制参考,2010年4月。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制度不仅规定在有关国际人权公约中,而且为西方两大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用。9

四 刑事强制性措施体系设想

对于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暴露的种种缺陷与不足,我国应当顺应世界人权保障潮流的发展,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作法,并根据我国当代正在进行中的法制化进程,适时地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采用强制性措施法律术语的原因 1 厘清强制性措施和强制措施之间的关系

上面已经论述,本文认同包容说。理由是是按照体系解释角度来解释我国刑诉法第6章和第106条的关系,认为强制性措施是包括强制措施和其他强制性措施的。学术上的支持

最高检司法改革办处长高景峰认为:刑事强制性侦查措施包括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其扣押、冻结、查封等其他强制怕侦查措施。10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建明在一篇文章中论述到:在我国,强制性侦查措施包括了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逮捕、拘留等五种强制措施和具有强制性特征的查明案件事实、搜集、保全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行为,诸如强制采样、通缉、搜查、扣押等等。11当然也有很多文章是采用强制措施包括强制性措施12的观点。但本文赞同主流说即强制性侦查措施包括侦查措施。两个法律术语的渊源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强制措施和强制性措施赋予不同的含义,是沿袭前苏联刑事诉讼法的做法。13强制性措施是与任意性措施相对应的概念,是日本法所采用的概念。14

然而哪些属于强制性措施,哪些属于任意性措施呢?

参观文献发现鲜有作出完整、清晰的界定,学者通常仅作举例式说明。例如根据谢佑平教授、万毅教授的观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属于任意性强制措施。15

但是本文目的是区别强制性措施,区别对公民财产和人身自由侵犯的不同,从而对其进行规制,所以本文重在研究强制性措施。

(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分类

依据强制性侦查措施针对的客体来划分,作为完善的强制性措施体系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对人的强制性措施、对物的强制性措施以及对隐私权的强制性措 陈光中、张晓玲:《中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卷第21期。10 高景峰:《论刑事强制性侦查措施制度及其监督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西部,2010年6月。11 李建明:《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法律监督》,法学研究,2011年7月。12 刘月婷:《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重构》,安徽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13 [苏〕蒂里切夫:《苏维埃刑事诉讼》,张仲麟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190页。14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15 李建明:《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法律监督》,法学研究,2011年第4期。施。16 对人的强制性措施

对人的强制性性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5种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指除了5种强制措施之外其他的强制性措施,例如:强制检查、强制搜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强制采样、通缉等。对物的强制性措施

理论上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各类、范围尚有争议,但对搜查、扣押、冻结系强制性侦查措施很少有争议,且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多且存在很多争议,所以主要研究此种类。对隐私权的强制性措施

公民的隐私权,这类侦查措施如秘密侦查中的监听、窃听、秘密拍照、秘密摄像、邮件检查、对计算机系统的监控、检查等。

(三)对强制性措施的规制和监督 对人的强制性措施(1)对于5种强制措施的规制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5种强制措施,在随着冤假错案普曝光之后,已经很多文章都从保障人权和防范冤假错案进行了规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由借鉴西方国家的有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制度。令状主义,即要求侦查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有关强制措施以前,向法官或其他享有司法权限的官员说明理由,获得后者的授权,并根据后者签发的令状执行强制措施。17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令状原则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在我国得到确立。因为一方面,确立令状原则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将在审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力交与中立的法官行使,但这一要求不但与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存在诸多冲突,更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矛盾的。另一方面,我国法院审判力量不足与审判任务繁重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对所有强制措施的适用都要由法院签发令状,无疑会大大增加法院的工作量。且现在正在进行司法改革进程中,更不可能单独设立一个中立的机构来专门处理这些批准,所以我国没有采取司法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的土壤,在目前的情况下不是很现实。

虽然目前仍不具备全而确立令状原则的条件,但却可以适当借鉴令状原则的合理内容来完善我们的强制措施制度。例如,我们可以在保留检察机关对逮捕的批准权和决定权的同时,增强逮捕程序的当事人参与性、透明性和说理性,赋予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逮捕后通过适当途径申请救济的权利。18实行事后监督,只有当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检察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有异议、认为存在不合法情形时,才申请法院介入审查,由法院确定是否撤销,这样既可以对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实现有效监督,也比较符合我国现状。

1617 李建明:《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法律监督》,法学研究,2011年第4期。

陈光中、张晓玲:《中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卷第21期。18

宋英辉:《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的理念与总体构想》,人民检察,2007年第14期。(2)对于除5种强制措施之外的其他对人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制

强制性措施的产生本身就是在保障追究犯罪的顺利进行和保障人权之间进行的博弈的结果,所以在设置强制性措施时本身已经遵循比例原则、兼顾诉讼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所以对于本身对人身权利的侵害可能性没有5种强制措施侵犯性小的强制检查、强制搜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强制采样、通缉等强制性侦查措施,可以采取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就可以来保证强制性的侦查措施不会被滥用和被滥用后的救济。

例如《高检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都对侦查机关内部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适用进行了条件和程序限制,这些规定都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2012年刑诉的修正也有这方面的完善: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制度;增加询问证人可在现场、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规定人身检查中可以采集指纹信息、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等内容。

这些内部程序的规定和制约,加上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再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即申诉和控告,这样对强制性的侦查措施进行规制和监督,使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在强大的国家机关追诉权力面前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发挥。对物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制

针对“物”进行的强制措施规定的很少,并没有像5种强制措施那样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物的处置是“随意时代19”。(1)将搜查、扣押、查封等涉物措施归为对物的强制性措施原因

我国刑诉法的立法现状,搜查、查封、扣押等对物的措施是放在刑事侦查的章节中,而没有放在强制措施的章节。是指侦查机关在依法行使侦查权过程中查封、扣押、冻结的涉嫌犯罪和违法所得之物。查封、扣押等涉及物的强制性措施均具有干预公民基本宪法性权利的本性,所以侦查中对物的强制性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并无本质区别,但对侦查中对物的强制性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控制则存在着比较大差异,为凸显人身自由权的重要性,法律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启动程序、证明标准等条件的规定较查封、扣押等针对物的强制性措施更为严格,立法上的厚此薄彼显而易见。

从司法实践上看,由于法律规定的粗疏不仅使强制性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适用缺乏统一的标准、严格的程序,权力失范和任意适用大行其道,还使得理论界乃实务界都对于“强制性措施”的研究和关注很少。这和法律学科应有的严谨性、严肃、逻辑体系化要求相违背。(2)关于涉物强制性措施的立法现状

冻结物的返还与解冻做了相应规定。目前我国关于对物强制措施的相关规定,除了少部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外,主要见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款物的管理规定》等若干司法机关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可以理解为,《刑事诉讼法》只是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实务操作所依据的大部分的程序性内容存在于此类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公安机关有公安机关的“程序规定”,检察机关有检察机

关的“管理规定”和“刑事诉讼规则”,对物的强制性措施的实施,并无统一规 俆盈雁:《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将告别“随意时代”》,检察日报,2015年3月。范的标准。

(3)关于涉物强制性措施的司法实践存在问题

在实务中查封、扣押、冻结等对物的措施适用的混乱,留下执法不公的隐忧,在有些地区,对物的强制措施甚至被一些公安司法机关作为本单位创收牟利的手段,还有保管的问题,被扣押财务人不知如何救济的状况,例如例如,犯罪嫌疑人赵某在担任某国有单位营业部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应该属于本单位的协定存款利息采取不在本单位财务记帐的手段,多次侵吞公款共计170余万元。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公诉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赵某因患疾病不能正常接受讯问,部分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后经司法精神病鉴定,赵某存在脑梗塞所致的言语障碍,不能充分和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故目前没有受审能力。因此,检察机关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73条之规定,对赵某涉嫌贪污案做出中止审理的处理。现扣押以赵某本人及其亲属为户名的大额存单(共计人民币价值30万余元)在案。本案的焦点问题在于:诉讼中止后扣押、冻结款物应当如何处分?司法实务目前陷入两难境地:如果继续扣押,将严重影响相对人财产权益;但如果发还相对人,又面临影响诉讼顺利进行的可能及涉嫌犯罪的款物无法追回的后果。目前司法实务一般采取继续扣押的做法。但长期的或无限期的拖延明显与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刑事诉讼任务相违背。案例1的实践引申出检察机关在处分扣押物方面遇到的困惑之一,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在逃等情形下的处分问题”。20(4)物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制监督

从根源上斩断利益相关,必须实现查封、扣押等对物强制措施的决定者和执行者分离。这就要求在审前阶段一直“袖手旁观”的法院加入其中,来签发载有明确具体查封扣押物范围或者明确技术侦查手段的令状,司法决定。但是前面分析司法令状主义在我国当代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所以足当下,可以考虑取消公安机关的扣押决定权,交给人民检察院行使,根据多年来检察机关掌握逮捕决定权的经验,通过不予批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安机关不法逮捕,对降低羁押率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把对物的强制措施的决定权交由人民检察院,一定程度可以在效果上兼顾效率和公平。

21无救济则无权利,当被追诉人财产权益受到损害时,往往没有有效的救济渠道,根据行政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国家机关的刑事诉讼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缺乏诉讼渠道的被侵权人只能通过上访等手段以期获得重视,难以获得有效的保护,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有损侦查机关的公信力。对隐私权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制和监督

隐私权是公民个人享有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私有领域的人格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关于对隐私的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提及。2012年刑诉修正中增加技术侦查措施及其规范;规定隐匿身份进行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的侦查措施。

实践中随着高智商、高技术犯罪的增多以及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的增强,在部分案件中采取监听、截取通讯等手段侦破案件似乎已成必要,而且司法实践中,监听等强制措施已早已被广泛采用。然而,这些技术性强制措施的使用却涉及到

2021 李翊:《刑事诉讼中扣押、冻结款物处分的正当化危机》,3edu教育网www.3edu.net 田野:《论我国对物刑事强制措施的构建》,中国社科院2013硕士毕业论文。公民的隐私,如果不加以程序上的规范和限制,则有可能会导致这些技术性手段的滥用,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任意的侵害。因此,在强制措施体系中规定对隐私的强制措施,明确此种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细化适用程序以保障公民隐私权不受任意侵害已属必要。

五 小结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的争议,主要可以归因于现实国情与理想制度之间的差距。一方而,而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高羁押率、长期羁押等不合理现象,学者们呼吁合理吸收西方法治国家的司法审查、保释等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另一方而,现实的社会背景和司法环境又不允许进行大的变革,盲目的理想化的制度变革只会带来混乱。因此,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需要一种新的思路。笔者认为,由于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涉及到宪法、司法体制等根木性问题,其应采用一种长远目标和制度渐进相结合的完善思路。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司法审查、保释为原则,羁押为例外的制度不可能在我国一蹦而就,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否认其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发展长远目标的理由;同时,目前无法进行较大的制度变革的事实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进行一些有助于长远目标实现的具体制度调整。事实上,近些年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强制措施制度中的一些问题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基础。例如,虽然目前仍无法实现审前以取保候审为原则,但对未成年人应以取保候审为原则已经基木达成共识,并探索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制度。不积趾步,无以致千里”,我们应该在长远目标的指引卜,以现实国情为基础,不断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中已经成熟的问题,并以前一次的完善推动卜一次的完善,最终达到强制措施制度整体变革的长远目标。

2012年刑事诉讼法虽然在强制措施制度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是并没有从体系化的角度对其进行高屋建骊的构建和整合,因而并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缤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强制措施体系。笔者在本文中就是希望通过从体系化的角度对我国强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外国优秀法律成果,发现我国强制措施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体系化重构,以更好的发挥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功能,从而促使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目标的实现,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强化规范化管理 认真督办代表建议

强化规范化管理 认真督办代表建议

2006-12-1

3——2005年8月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和人事任免工作座谈会上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本届以来,我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在连续三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屡创新高:2003年513件,2004年640件,今年达667件。提出建议,是法律赋予代表的职权,是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是有关机关、组织的法定职责。因此,作为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的代表工作机构,我们坚持从制度入手,不断加强建议办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并辅之以约束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了近三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其中,2004年的满意率达到了99.37%。

一、制定地方性法规,着力推进建议办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多年来的建议办理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做法,许多问题在市人大代表、交办机关和承办单位之间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办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建议办理工作缺乏明确具体的程序保障,建议的提出、交办渠道还不够畅通,影响了办理质量和效率;对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程序约束和监督机制,少数单位存在敷衍、推诿、不负责任的现象;责任界限不够明确,对于一些本应追究责任的行为往往因难以划分责任界限而不了了之,等等。为维护和保障代表行使民主权利,提高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克服办理过程中的随意性,推进办理工作的规范化,我们于2003年初把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充分酝酿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总结以往作法和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当年5月拿出法规初稿。随后,召开若干座谈会,广泛征求代表、承办单位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法规条文,形成《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经过三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提请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按照条例的规定,我们在建议的提出环节严把建议质量关。在大会前,我们要求代表按照“五性”(思想性、全局性、针对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原则,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抓住全局性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建议;要求代表对涉及解决本人及其亲属个人问题、代转人民群众来信、属于学术探讨或产品推介以及没有实际内容的,不宜作为建议提出。在大会中,我们认真审读代表建议,对一些文字表述不太清楚,书写不太工整的建议,主动与代表沟通,提请或协助代表誊清;对一件两事或一件多事的建议,主动与代表协商,按照一事一件的原则,拆分成两个或几个建议;对个别有悖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建议,及时指出,说明依据,劝导代表修改或撤回。按照条例的规定,我们在交办环节确保建议交办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代表大会期间,我们会同政府有关人员仔细阅读代表建议,认真研究建议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精心确定建议的承办单位,有时甚至把若干个承办单位请来会商,力求交办准确。会后,我们即进入紧张的建议整理、分类、编

号和复印的工作程序中,以保证五六百件建议在大会闭会之次日起15日内交承办单位办理。

二、采取多种方式督办,努力提高代表建议的落实率和满意率。

(一)以大户作为督办重点。所谓大户,即指当年承办量在30件以上,如市建委、交委、公安局、规划局、城管局、水务局、民政局等10余家,它们的承办量之和要占全年代表建议数的三分之

二。每年的3月份,我们都要逐家走访承办大户,完成“三看一听一帮”的既定任务。“三看”,即看其办理领导小组是否成立,是否有指定领导分管,有指定机构负责,有指定人员承办;看其办理制度是否建立,承办方案是否制定;看其承办的建议是否已分解到有关职能处室,办理的目标值与代表的要求是否吻合。“一听”,就是听取承办单位的意见,沟通有关信息,了解有关情况,为以后的协调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一帮”,即帮助承办单位建立代表通讯录,便于承办单位随时与代表联系沟通。5月底6月初,配合政府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检查,我们重点听取承办大户的汇报,掌握办理进度,了解并帮助解决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他们抓紧工作,务必在7月底之前将正式答复寄送到代表手中。7月底8月初,我们组织承办大户座谈,听取办理工作汇报,通报代表反馈情况,并就具体的不满意件,与相关承办单位商讨续办方案,督促其重新办理。

(二)以三个百分比作为督办目标。这三个百分比是答复率100%、走访率100%、满意率95%以上。其中,走访率和满意率是我们考核的重点。所谓走访,就是承办单位走访代表,即承办人与建议人的面对面。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办理前,承办单位与代表沟通,了解代表已经掌握而未付诸文字的相关材料和对承办方的具体要求,就有关问题与代表达成共识;二是办理中,及时向代表汇报办理过程和进度,征询代表意见;三是办理后,邀请代表实地察看,汇报今后的打算,尽可能求得代表的理解和满意。在此期间,我们也密切与代表联系,随时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收集起来,反馈给承办单位,有时对难度较大或意见有分歧的,还把承办单位和建议人约请到一起面对面地交流,从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所谓满意率,就是所有建议必须由建议人在我们寄发的《代表建议征询意见反馈表》上署名签上“满意”或“基本满意”。为此,我们必须在每年的7月中旬之前,将当年的代表建议汇编成册并寄发给代表,便于代表填写反馈表时检索查询。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反馈意见的建议,我们还电话催促建议人及时反馈,以保证每一件建议都有反馈意见。

(三)适时遴选重点建议督办。引入重点建议这个概念始于2004年,我们从640件中挑选5件属于代表多年提出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者在人民群众中有很大影响的建议进行督办,达到了预期效果。今年,我们扩大了重点建议的比例,从667件中挑选了20件,且将督办主体由工委上升到常委会,即由常委会的每一位副主任负责督办2~3件建议。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功效:一是主任们一般都分管某一个专门委员会,主任们督办建议时可以发挥专门委员会对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借助专门委员会的力量落实代表建议;二是主任们亲自督办代表建议,有利于协调各方矛盾,使一些棘手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如今年的289号“关于洪山区青菱乡石咀片农民饮用自来水的建议”,这是代表和村民反映多年的问题,陈华芳副主任和分管城环委工作的杨向玲副主任主持召开协调会,敲定资金落实的原则和期限,保证了改水工程“五一”前动工。在主任们督办重点建议的同时,我们把督办的重心放在了不满意件即代表在反馈表上明确表明“不满意”的建议上,要求承办单位在重新办理时,加大落实力度,尽可能把代表的“不满意”转化为“满意”或“基本满意”。

(四)市区联手督办。每年都有一批建议是由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会议上提出来的,因其内容涉及到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区人大有关机构便委托市人大代表将其带到市人大会议上来。对这些建议所反映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比我们更了解,甚至已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一般邀请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人大代表一同到现场,联手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借助媒体的力量督办。去年,省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委与湖北省经济电视台联手创办“代表心声”专题节目,主要报道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的办理,我们积极配合。同年,武汉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之声”栏目开播,我们认真组织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和承办单位负责人以及市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就建议的办理和其他有关问题,接听市民电话,解答市民疑问,接受市民监督。今年5月,长江日报《民主与法制》专版新增“相约星期三”对话专栏,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代表建议中选择一定话题,隔周约请两名市人大代表到报社,通过“汉网”平台,与网民对话互动。上述三个栏目,既把代表建议的提出与办理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又对承办单位起到了激励和鞭策作用。

三、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承办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年的3月,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人民政府都要联合表彰一批办理议案、建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我们请部分先进单位介绍经验,号召并鼓励所有承办单位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开创办理工作新局面。表彰会后,我们把承办单位的负责人和承办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为期2~3天的培训,部署新一年的办理工作,讲解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并相互交流经验,增进了解和友谊,便于在今后的办理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是我们建立的激励机制,该机制已连续运行了10年,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政府把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纳入了一级目标管理,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考核办法。这个办法把办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按百分制细化,加大了落实率和代表满意率的分值。每年底,我们和政府相关部门一道为各承办单位逐项打分,汇总报政府目标办,目标办据此在各单位的目标值上作相应的增减。因此,议案、建议的办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各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影响到各单位的年终考核,影响到各单位目标奖的兑现。

从2003年起,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在向下一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书面报告上一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时,必须附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一览表”,表中必须设计“代表反馈情况”一栏,栏中必须按照“满意”、“基本满意”或“不满意”这三种意见,标明提案代表对办理情况的态度,其中,代表的态度必须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提供。当这个“一览表”第一次出现在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立刻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2003513件建议中有19件不满意,不满意率虽然只占3.7%,仍然成为各家媒体报道的热点,标明“不满意”建议的提案人、承办单位成为各家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这也引起了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会中,一家有3件不满意的承办单位立即邀请提案代表座谈,汇报最新办理情况,连夜制作答复意见,于次日送到代表案头。另一家同样有3件不满意的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会后向常委会有关领导检讨了本单位的办理工作,并表示:一定要加大办理和落实力度,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决不允许类似现象在下再出现。今年初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一览表”中的640件建议只有4件不满意,不满意率只有0.63%。

督办代表建议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尽管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造性的工作,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条例,完善督办手段,加大督办力度,开创督办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茶园管理技术

**县茶园管理技术

一、新种茶园管理

1、基本内容:中耕、浅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修剪。

2、技术要点:

①防冻抗旱及缺苗补植:防冻抗旱保全苗。对茶苗要及时采取防冻、抗旱措施,方法是在行间铺草、浇水灌溉、种植绿肥。缺株补植促齐苗,补苗时间:一般次年的2—3月和10—12月。补植的方法:

②除草:茶园杂草与茶苗争夺肥水,影响茶苗生长,应及时除草;可采取人工除草、化学除草。除草时间:至少在次年的6月前和10月后各除草1次。

③中耕、浅耕:可对茶园大行进行中耕,深度15—20㎝;在清除杂草后,可对茶园小行进行浅耕,深度5—7㎝,浅耕的原则是不伤茶苗的根系。

④施肥:分为基肥、追肥。

基肥:一般在每年11—12月;我县主要是商品有机肥、复合肥、油饼、猪牛粪和沼渣沼液,可单施或混施,一般亩单施的量分别为100㎏、100㎏、200㎏、1000㎏、2000㎏;施肥方法主要为沟施。

追肥:一般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我县主要是尿素、商品有机肥、叶面肥、沼渣沼液,可单施或混施,单施的亩用量分别为20 kg、50-100kg、20-40ml、2000㎏,春、夏、秋用量比例为50:20:30;施肥方法主要采用撒施和叶面喷施。⑤秸秆覆盖、种植绿肥:茶园小行:可采取秸秆覆盖,选用玉米杆、稻草和茶园的去头杂草,覆盖厚度8-10㎝,以杂草不见天为宜。茶园大行:可套种绿肥、萝卜及牧草。绿肥品种选择箭舌豌豆、萝卜等。

⑥修剪:修剪方式主要为人工修剪,工具为修枝剪。修剪为5—6月、9—10月,对

当年的茶苗新梢,在年初的基础上提高10㎝进行一次修剪,没有萌发的也要进行一次打顶。

⑦病虫害防治:选用《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防治方法,不使用禁用农药。针对我县的主要虫害茶毛虫、茶小绿叶蝉、金龟子等,可以采用吡虫啉、金大地及菊酯类农药防治,针对主要病害茶炭疽病、茶饼病等,可以采用BT制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治。

二、幼龄茶园管理

1、基本内容:深耕、浅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修剪。

2、技术要点:

①防冻抗旱及缺苗补植:对缺窝断行的茶园,采用原来品种的合格苗进行补植,加强管护后使其长势一致。补苗的品种、方法、时间与新种茶园相同。

②除草:时间应具体根据当年的气候、降水、光照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季各除草1次。除草方法与新种茶园相同。

③深耕、浅耕:可对茶园大行间进行深耕或中耕,深度20—30㎝;在清除杂草后,可对茶园小行间进行浅耕,深度5—7㎝。

④施肥:时间、品种和方法与新种茶园相同。单独施用商品有机肥、复合肥、油饼、猪牛粪和沼渣沼液的基肥用量分别为150㎏以上/亩、150㎏以上/亩、200㎏以上/亩、1500㎏以上/亩、2500㎏以上/亩。单独施用尿素、商品有机肥、叶面肥、沼渣沼液的追肥用量分别为40 kg/亩、100-150kg/亩、50-100ml/亩、2000㎏/亩。

⑤秸秆覆盖或种植绿肥等:方法与新种茶园相同。

⑥茶树的树冠培养及修剪:以培养树冠、促进分枝、尽早投产为主要目的,其原则按照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不能采摘过重,培养的方式为采摘和修剪。

采摘:第1年以打顶采摘为主。采摘方法是打顶留侧、采高留低、采中留边。第2年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春末、夏末、秋末进行各进行1次,第3-4年则根据茶树的长势,灵活进行采养。目前,我县以人工采摘为主。

修剪:主要是定型修剪,分别在5月末、7月末、9月末、11月各修剪1次,修剪标准为在上一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5cm,以后每年按茶园的长势、采摘情况合理修剪,控制茶蓬面高度在80cm左右。

⑦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4种,应以农业、物理、生物3种防治为主。其主要方法:一是农业防治,主要是勤除杂草、及时修剪、多施用含磷较高的氮磷钾复合(混)肥,增强茶树抗病虫害能力,清除虫源等措施;二是物理防治,如:安装杀虫灯、黄板等;三是化学防治,生物农药品种及防治方法,不使用禁用农药,做到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切勿滥用农药;四是生物防治,在茶园中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天敌,应用和推广生物技术。

⑧茶园套作:主要是充分利用幼龄茶园移栽后的1—2年的茶园大行空地,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减少茶园杂草及病虫害,相应减少管理投入,增加短期收入,达到为茶树遮阴、合理进行光合作用和以短养长的目的。套作部位是茶园的大行;主张套种辣椒、花生、豆科作物和绿肥等矮杆作物,套作方式为单行辣椒、单行花生、双行豆科、遍地绿肥;禁止套种烤烟、玉米、红薯等高杆、藤蔓作物。

三、投产茶园管理

1、基本内容:

中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修剪。基本任务是采摘茶青、制作茶叶,取得经济收益。

2、技术要点:

①中耕除草:耕锄与除草同时进行,分春前中耕、秋后深耕2次。深耕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

中耕:我县掌握在3月开采前,深度10—15㎝。深耕:一般在10-11月,深度15—25㎝左右,主要是改良土壤,为茶树营造一个根系生长的良好环境。

②施肥:

基肥:一般在10-12月中旬;品种、方法与幼龄茶园相同;单独施用商品有机肥、复合肥、油饼、猪牛粪和沼渣沼液的用量可分别为150㎏以上/亩、150㎏以上/亩、200㎏以上/亩、1500㎏以上/亩、2500㎏以上/亩。

追肥:一般在3月初、5月底、7月底;品种、方法与幼龄茶园相同;施肥量:氮肥一般按茶青产量的大小来计算,每生产100kg干茶应施追肥30kg尿素,适量配施硫酸钾(不能用氯化钾,因茶树是忌氯植物);单独施用尿素、商品有机肥、叶面肥、沼渣沼液的参考用量为40-60 kg/亩、100-150kg/亩、50-100ml/亩、2000㎏/亩,春夏秋的施肥比例一般为50:20:30。

③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轻修剪:一般在5月末、7月末、9月末各1次,修剪对象为每季茶园出现的“徒长枝”和老枝叶,修剪标准为在上一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5cm,使茶园长势处于最佳状态。深修剪:一般每隔5年进行1次,对“鸡爪枝”、“徒长枝”和老枝叶进行修剪,修剪标准是距蓬面10-15cm剪去“鸡爪枝”。

④病虫害防治:方法、品种用量大致与幼龄茶园相同。

⑤搞好冬季茶园管理: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与否,关键直接关系到次年茶树病虫害发生的轻重,把握好了,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内容是深耕、修剪、清洁茶园四周、理好排水河渠、打好封园农药。

下载茶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化管理A

    1、农村供电所是人、财、物隶属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层服务窗口T 2、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用电营销和优质服务三大体系.T 3、供电所的名称统一为:AA地市XX县(市......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议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议一是党支部制度方面的规范化建设。1、党组织设置规范化。按照《条例》规定,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的支部;党员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

    仓库规范化建议大全

    关于规范商贸行仓储管理的建议 尊敬的张总: 首先感谢您对本人的信任!见面时的简短交流使我了解到张总对商贸行的发展规划,作为即将成为贵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和您有同样的心......

    茶园承包合同

    茶园承包合同发包方:日照市岚山区后村镇山西头村村委会(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 刘俊亭(以下简称乙方) 为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资源,加快村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经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茶园乡中心校食堂管理自查报告

    茶园乡食堂管理自查报告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自查的紧急通知》和贯彻落实张光奇副专员指示精神认真开展全县学校食堂管理作......

    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及其建议论文5篇范文

    企业档案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历史记录,以文字、图像等形式保存下来的。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将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按一定要求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其目的是实现档案......

    规范化管理总结

    邻水供电局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总结 邻水供电局紧紧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结合供电局开展的“创一流”工作,强化领导,加大力度,持续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汇报

    东平泰燃天然气有限公司 关于落实《关于山东省燃气行业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工作汇报 为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及业务技能标准,贯彻落实燃气行业规范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