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与进口现状分析
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与进口现状分析
红酒市场 2008-05-24 17:16:06 阅读2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与进口现状分析 【转自 食品商务网2007-11-22 】
我国葡萄酒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目前的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目前人均消费0.38升,城镇人均消费葡萄酒0.7升。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也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我国葡萄酒的消费水平低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入时间短,二是居民收入低。经济的增长带来居民收入的提高是葡萄酒消费未来高增长的基础。以上海为例,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葡萄酒的消费水平非常高,2001年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就达到了2.5升。2006年,上海户籍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全国人均GDP1700美元,可见收入的差距是我国葡萄酒的消费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未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使葡萄酒行业长期景气。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10年来,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唯独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葡萄酒销量不断攀升。这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曾有法国报刊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年来的需求增长速度。
英国ISWR/DGR研究机构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费总量将达2.38825亿hl(百升)。其中,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将达558万hl。早有专家预计,从目前到2010年间,中国将是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葡萄酒消费量将增长近36%;同期,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15%。
一家西班牙葡萄酒厂商曾公开断言,世界未来的葡萄酒市场将是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鼎立的市场。尤其中国,越来越富裕,名牌消费意识日益增长,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崇尚世界大牌葡萄酒的消费者。国内也有专家曾预测,到2025年时,中国的中产阶级很可能超过5亿人,届时,被视为时尚和身份象征的葡萄酒将更加畅销。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业绩平稳增长。2006年葡萄酒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全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29.52亿元,同比增长25.04%,利润总额达到13.53亿元,同比增长19.60%。2006年葡萄酒的产量49.5万千升,与2005年的43.4万千升相比上升14.1%。
2007年1-5月,国内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15.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规模上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8.4%,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葡萄酒进口量增幅虽大,但小包装酒进口总量仍不足国内总产量的7%。
行业集中度高。我国葡萄酒行业集中度远高于啤酒和白酒。张裕、长城和王朝的销量占50%的市场份额。利润总额更是占到行业的67%。王朝、张裕、长城三家国产品牌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已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行业龙头能充分分享行业的增长。
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葡萄原料的供应。葡萄酒的酿造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称,即葡萄原料的好坏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可用于种植葡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宁夏和新疆地区。我国的葡萄原料供给并不充裕,这就决定了葡萄酒行业的高进入壁垒,只有掌握资源的公司才能有稳定的发展。现在我国的葡萄酒企业的分布都是临近葡萄产区的。根据法国葡萄酒发展的经验,葡萄酒企业的发展也都是围绕在葡萄产区附近的。前三大葡萄酒生产企业中,张裕目前在烟台拥有7.1万亩葡萄基地,在宁夏拥有3万多亩的葡萄基地,原材料能实现80%的自给,是自给率比较高的葡萄酒生产企业。销售渠道的掌握。张裕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深度分销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原来强势代理商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缓慢和坏帐较多的问题。自推行深度分销以来,打破了分销商的强势,将渠道掌握到自己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深度分销体系,就是打破以前大的地区经销商对终端的控制,成立地区代表处深入到各主要销售地区,把经销商小型化,削弱经销商的力量。随着公司深度分销体系的完善,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了对终端销售网络的控制,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日益下降,销售增长速度也开始加快。
葡萄酒属快速消费品,在产品功能、属性和技术上的差别不大,市场能力和渠道就成为关键的成功因素,其中渠道成为关键要素。葡萄酒的消费渠道一般分为餐饮酒店和商超零售两大类,从行业平均统计数据看,餐饮酒店渠道占51%,零售渠道占49%;在零售渠道中,超市和大卖场又占55%,其余为便利店、专卖店和独立的食品店等。在三家龙头企业中,长城和王朝以餐饮渠道为主,比例超过55%,而张裕则在零售市场表现更强,商超的比例超过55%。
从三家行业龙头公司的营业费用投入来看,近年来三大企业都不惜高昂的费用投入,三大企业所投入的销售费用占到该行业的总销售费用的近60%,从而在渠道方面建立了强大的优势,充分体现了“渠道为王”的竞争理念。
我国葡萄酒进口快速增长
进口到中国市场的葡萄酒主要有原装进口瓶装酒、在中国国内灌装的国外瓶装葡萄酒(国外酒、国外品牌、中国分装)和国内葡萄酒企业进口原酒调配灌装然后加贴自有品牌(国外酒与国内酒调配、中国品牌)。目前,国外进口瓶装葡萄酒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约5%的份额,且主要存在于星级酒店、高档会所等高端市场。经销商则主要为国外独资或者合资销售型企业和国内小型贸易商或分销商。再加上国内品牌进口葡萄原酒进行调配后推出的自有品牌酒,进口葡萄酒共占到中国葡萄酒市场大约10%的份额。
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口岸统计显示,2007年一季度,天津口岸自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669.1万升,而去年同期仅进口0.9万升;自智利进口517.9万升,同比增长69倍。今年上半年,宁波口岸共进口葡萄酒770千升,价值236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倍和2.4倍,连续8个月进口额保持成倍增长态势。而作为我国葡萄酒进口量最大口岸之一的广东口岸,2007年前个两月进口洋葡萄酒218万升,价值75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倍和1.7倍。
国外商家纷纷看好国内市场。国外很多企业都看好中国市场,都想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葡萄酒产品主要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法国葡萄酒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都享有盛誉,其他的诸如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美国在消费者心目中普遍具有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据代理300多种进口葡萄酒的美国名特公司北京代表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其市场销售量增长每年都维持在30%至45%。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进口葡萄酒主要来自法国、意
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等几个国家。
2007年5月,5家罗马尼亚酿酒公司在罗驻华使馆举行葡萄酒品尝推介会,力邀国内葡萄酒行业各方人士出席,其中酒类经销商占了相当比重。2007年6月,首次向中国出口的乌拉圭葡萄酒运抵中国。由于来自新、旧世界的葡萄酒产品各具特色,有利于国外葡萄酒产品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
名庄酒价格一路上涨。2007年元月份以来,世界五大名庄拉菲、拉图、玛歌、奥比安、木桐和其他名庄酒一起,一改过去价格稳定的特点,每月都出现产品往上调价现象,有的紧俏品种甚至二十几天就调价一次。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国内各大代理商的市场炒作和我国葡萄酒高端消费者的追捧不无关系。尽管名庄酒价格不菲(像意大利格拉弟庄园葡萄酒一般在100-700元不等;波尔多酒140-1500元之间;而罗纳河谷产区的酒是400-1300元之间),但消费者仍然大有人在。由于销量增加迅猛,市场时常出现断货的现象,一些名庄年份酒已经到了“一瓶难求”的地步。
原酒价格一路下挫。与节节上扬的名庄葡萄酒价格相反,进口葡萄酒原酒的价格正在逐步下降。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国的葡萄原酒,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前几年8000元/千升原酒,现在已经到了7000元/千升,有的地方甚至到了6000元/千升或更低。
进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进口原酒可降低生产成本。2005年我国葡萄种植业由于气候影响,产量下降,而国内需求旺盛,这必然带来进口原酒数量的增加,在国内葡萄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葡萄酒生产企业选择从国外进口原酒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进口税率下降。进口葡萄酒适用税率逐步降低也是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从2005年1月1日起,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从2006年7月1日起,葡萄酒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正是进口成本的大大降低,使得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加上经营高端葡萄酒利润高,促使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大幅增长。
目前葡萄酒进口仍处于探索阶段。进口商对中国的商业运作模式、市场运作模式可能还不太了解,也在摸索过程中,也在探索到底该怎么走,该采取怎样的一种合作方式。虽然进入中国的洋品牌众多,但真正能让中国消费者记住的可谓凤毛麟角。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原因是,洋葡萄酒的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洋葡萄酒品牌投巨资打广告的少之又少,而在本身就处于价格劣势的前提下,这一欠缺更显致命。
目前,虽然国内葡萄酒业技术落后于葡萄酒强国,但是由于渠道、品牌和资金等因素,国产葡萄酒已经在中国市场把握先机。渠道方面,大部分的终端都被国产酒以买断方式垄断;品牌方面,洋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短,且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宣传,消费者认知度不高;资金方面,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还没有洋酒巨头,其他小酒商的资金实力不足以与国内的大型国企抗衡。
洋葡萄酒还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由于中国是新兴葡萄酒消费国家,消费者对葡萄酒质量的鉴别水平普遍不高,因此,葡萄酒品牌认知度和渠道决定市场销售状况。这就意味着,进口葡萄酒很难在终端打开销路。虽然具有品质优势,但现阶段,洋葡萄酒只能在高端市场和高端人群方面寻找切入口。在中国目前的城市白领和金领人群中,只有1%-2%的人懂得喝葡萄酒,在香港,这个比例可能是10%,而在发达国家,则高达40%-50%。只有懂葡萄酒的人多了,进口酒的品质优势才能凸现,继而,其市场份额才会扩大。问题是,提升国人对葡萄酒文化的认识需要时间,而这恰好给了国产葡萄酒厂商缩小与洋葡萄酒产品品质差距的时间。
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
发展高端葡萄酒。最近三年,高档葡萄酒的销量年均增长50%,酒庄酒的销量年均增长则超过了100%。世界葡萄酒行业最负盛名的《葡萄酒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中:高、中、低档酒的比例分别为50%、40%、10%。高端市场的利润率往往高达30%-50%。
打造葡萄酒消费文化。葡萄酒文化是浪漫、时尚和个性的文化,消费群体主要是城市中高收入阶层。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但在世界范围内,关注葡萄酒原产地的消费习惯是主流,这为企业发展高端葡萄酒指明了方向.
第二篇:进口葡萄酒电子商务B2C行业发展分析
进口葡萄酒电子商务B2C行业发展分析
文/张韦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购物的盛行,在诸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进口葡萄酒网络零售B2C行业在近两年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行业相关政策的解读、相关行业发展历程的分析,给出作者对进口葡萄酒B2C未来发展的认识与预测。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第二节将简要介绍进口葡萄酒行业与电子商务B2C行业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发展概况;第三节将根据电子商务领域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此领域中影响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商品种类(如服装、3C类)具有的共同特征;第四节中,通过对比第三节中总结的三大特征,分析酒水类B2C的发展前景;第五节将具体介绍目前进口葡萄酒经销零售的市场格局,对新兴B2C企业和传统渠道经销商的优劣势进行比较;最后一节将指出投资进口葡萄酒B2C企业时应关注的主要事项。
一、进口葡萄酒行业
由于加入WTO五年过渡保护期的结束,我国对进口葡萄酒的关税在2006年有了大幅下调,由之前的65%降至14%(瓶装)和20%(散装)。除此之外,另外两个对葡萄酒进口利好的政策也相继出台:首先,2006年7月开始实行的《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该政策指出进口葡萄酒的国内消费税可以用进口环节已纳的消费税抵减,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成本。其次,从2008年开始在五大港口城市(珠海,上海,厦门,广州,宁波)陆续成立的葡萄酒保税区,为葡萄酒进口经销商提供了两大优惠条件:完成一定进口额度后,可以为商家提供免费入驻仓储以及展示空间;交易成功后清关时再补交交税,让商家在短期内有更充足的流动资金。
在以上三大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着国内消费方式、消费理念的逐渐转变,进口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张。2010年进口葡萄酒占葡萄酒整体市场规模的10%,专业机构预测最近三年进口葡萄酒年均销量增速将超过50%,高于葡萄酒整体市场的20%增速,到2015年进口葡萄酒预计将占中国葡萄酒市场规模的30-35%。
二、电子商务B2C行业
在利好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渐成熟的推动下,电子商务领域在最近三年获得了空前快速的发展。首先,《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国科发计〔2011〕270号)在第三章中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并详细列出了重点支持的电商领域的细分行业,其中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由此来看,进口葡萄酒B2C正好属于以上指出的方向之一。其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正在稳步上升,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主要有三种模式存在:商家对商家业务(B2B)也即网络批发,商家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后面两种B2C、C2C,一般统称为网络零售。
近年来,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迅速,其中尤以B2C细分行业发展最为抢眼。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近翻一番,而2010-2013四年的预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5%,发展速度远快于B2B的预计增速29%。在网络零售市场中,原先占主导地位的C2C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渐被B2C所抢占,B2C的占比在2008年时只有6.8%,2010年为12.7%,机构预计2013年这一数值将超过30%。
三、哪些种类的商品最适合做B2C?
相比传统购物(线下),网络购物(线上)体现的主要优势为两点:第一,购物的便利性,包括: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产品信息,交易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其次,网销由于经营成本更低,其产品往往具有更高性价比,即同样的产品,线上比线下往往更实惠。
而网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三点:消费者的产品体验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对网购商家及产品的信任度普遍偏低,网购交易的主要为中、低端,价位不高的商品;物流配送问题。关于信任度问题,B2C相比C2C对此有明显改进,这也是B2C近两年能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那么,哪些种类的商品最适合做B2C?下面结合B2C市场的一些历史数据来对此分析。图一给出了2009年B2C市场不同种类的商品所占的销售份额;而图二给出了2010年的一个调查统计结果:网购人群对于网络零售商品的购买意愿分布。两个图给出了基本吻合的结果,即服装、3C类、图书音像制品这三类商品最受网购人群的关注,其销售份额在B2C市场中位列前三,明显领先于其他 商品。就发展速度来看,服装、3C类发展最快,其中的代表企业:凡客诚品,成立于2007.10,三年的时间销售额从2008年的2.78亿增长到2010年的近20亿;京东公司开展京东商城B2C业务的时间为2007.06,其后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的速度成长,2010年营收120亿元,2011年预计营收为240-260亿元。
(图一:2009年各类B2C网购商品的销售额)
(图二:2010年的统计调查数据,关于网购人群对不同商品的网购意愿分布)
通过网购商品特性之间的对比,本文对B2C领域最先获得高速发展的商品(服装、3C、图书音像类)共有的三大特征总结如下:
1.商品的传统(线下)消费人群与网购整体市场人群的匹配度高
年龄是人群的最大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收入、职业、性别等要素来分别比较。两者匹配度越高,该商品可预期的B2C市场就越广阔。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的调查报告可知,B2C网购人群主要集中在18-30岁,其中几大B2C网站(如京东、卓越、当当)该年龄段比例的人群占比都在70%以上。而仔细观察B2C市场中目前份额占比最高的三种商品:服装、3C、音像制品,不难发现这三种商品对应的线下消费人群跟网购人群特征匹配度非常高。
不过,随着国内消费者购物方式的升级,网购整体市场人群的特征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在评价一种商品是否符合此特征时,也不应忽略网购人群未来的潜在变化。
2.用户体验以视觉感官为主的商品,或者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
服装是典型的以视觉感觉为主的商品,用户其最大的体验需求可能在于服装的尺码,而尺码的标准化(S, M, L, XL等)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问题。图书音像类商品用户的体验需求可能更低。而3C类数码产品由于行业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品牌体系(如:Intel, Apple, Nokia, Sony, Canon等),这类属于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产品,品牌效应可以较大程度弥补用户体验的缺失。
3.商品对应的传统行业经销环节多、平均毛利率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相比于传统购物网购B2C表现得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其高性价比,即同样的商品,网购价格能更实惠。但不同的商品在做B2C时,在正常、不亏损经营的情况下能够让利的空间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该商品的传统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否足够高。比如服装行业,传统销售的平均毛利率非常高,所以在做B2C时有很大的让利空间,为服装B2C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酒水类B2C的行业前景
那么酒水类行业做B2C网络零售的适合度有多高? 下面根据上节列出的三大特征,分析和对比国内酒和进口葡萄酒B2C的发展前景:
1.酒水类比较符合的是第三个特征:产品可让利空间较大,即B2C会有较大价格优势。但是国内酒类产品(包括葡萄酒、白酒等)在实行B2C时遇到了线下、线上产品线价格冲突的问题,使得国内酒B2C企业在采购渠道上遇到阻碍。
相比国内酒B2C,进口葡萄酒的B2C优势更明显一些:首先,采购渠道充足,葡萄酒生产商遍布全球;其次,进口葡萄酒经销的毛利率更高,可让利空间更大。
2.对于第二个特征:用户体验的问题,总体来说,食品行业的B2C都会遇到这个的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其发展;但如果已经拥有传统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做品牌B2C时,以其品牌效应以及建立产品更强的标准度(比如酒类除了酒精含量之外,对味觉标准的建立),或许能弥补用户体验的缺失。
目前进口葡萄酒B2C的企业都在积极建立大量线下的品酒会所和用户体验门店,应该能一定程度弥补用户体验缺失的问题。3.关于第一个特征:在商品传统消费者与整体网购人群的重合度上,从现有酒美网的数据来看,消费人群的年龄最集中的是30-39岁阶段,其次是20-29岁。这一数据相比目前的网购人群年龄分布,还有一定的差异。不过,进口葡萄酒市场处在一个培育阶段,通过营销推广手段,有望在低龄段的网购人群中培育更多的进口葡萄酒消费者。
综合以上来看,酒水类从商品特性以及消费人群上讲,并没有完全达到适合B2C发展的三个标准,适合度为中等。但由于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相信酒水类B2C在未来能够占领酒水销售市场的小部分份额;从国外的发展历史来看,食品类B2C一般可以占到该商品销售总份额的10%左右。而相比于国内酒做网销B2C,进口葡萄酒B2C的优势更加明显些。
五、进口葡萄酒B2C vs.传统经销渠道
进口葡萄酒B2C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经销渠道。传统渠道模式在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已运营15年(1996开始),是目前进口葡萄酒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据经销市场95%的份额。
传统渠道是指商品通过逐级的分销最终到达零售终端(如专卖店/餐饮/超市/夜场)接触消费者。现有的进口葡萄酒传统经销商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内进口代理酒商, 如:富隆酒业、骏德酒业、吉马集团、建发酒业等,他们大多以品牌加盟的形式进行线下扩张。另一类是国外生产及进口代理商,如:ASC、美夏、保乐力加、桃乐丝等,他们是全球著名的葡萄酒经销商,其中还有一些本身就是葡萄酒生产商,如:桃乐丝。
关于进口葡萄酒B2C与传统渠道经销商竞争时的优劣势,具体分析如下: 1.相比传统渠道经销,B2C目前的主要优势还是在于其相对实惠的价格,B2C的潜在优势还包括:网购人群中暂未涉足葡萄酒的潜在顾客群还很大,B2C有望从其中开发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2.传统渠道经销商已经在市场耕耘了十五年,进口葡萄酒的网购B2C最近三年才兴起,B2C相比传统渠道的劣势主要体现为两点:首先,如上节所述,用户体验的缺失是B2C的一个短板;其次,在高端产品领域,B2C缺乏竞争优势。目前通过B2C销售的进口葡萄酒主要集中在价格200元以下中低端产品,高端(500元以上)的酒非常有限。如前所述,目前B2C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在于价格,而价格战对于抢占高端产品市场时效果并不明显。
综上,目前得益于国产葡萄酒行业的低迷,进口葡萄酒B2C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抢占高端产品市场时仍会面临传统经销商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六、进口葡萄酒B2C行业的投资策略
那么从行业投资的角度来讲,哪样的进口葡萄酒B2C企业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最终能突破重围,全面占领市场?本文认为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拥有稳定的、优质的海外供应商资源
首先,从B2C企业运营数据上看,海外直接采购的产品带来的毛利率要明显高于从国内代理经销商那里采购的产品。其次,虽然目前进口葡萄酒供应商遍布全球、数不胜数,但高端产品的供应资源一直以来都非常稀少。如上节所述,未来的B2C企业之间以及B2C行业与传统经销商行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步向高端产品领域发展。所以,如果B2C企业拥有了稳定的、大量的海外采购渠道,特别是如果在高端产品采购渠道的建立上有独特优势的话(比如:已经与大酒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就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优秀的、人员合理搭配的管理团队
对于优秀的进口葡萄酒B2C企业,两类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经验丰富的电商人才以及负责选酒、评酒(传播酒文化)的葡萄酒专家。目前在B2C领域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有丰富经验的电商人才显得很珍贵,尤其是在当下网络营销推广费用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数据库管理,实现精准化定位营销、有效提
高营销转化率,其实是个富有技术含量的难题。
3.企业品牌的建立度良好,注重品牌形象的积累
注重品牌形象的积累,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保证、售后服务以及网站平台建设维护。B2C企业品牌的建立对于未来进军高端产品市场显得尤为关键。在高端产品市场,只有在拥有相近的品牌认可度、消费者信任度的情况下,网购相比于传统购物的诸多优势才会体现得更明显。
4.有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仓储、物流、营销、融资
重要的发展规划包括:仓储的全国布局;自建配送物流计划;线下营销拓展以及相应的多轮融资计划。仓储不用多说,对于物流问题,由于葡萄酒对运输过程的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包括温度以及包装防震防碎要求,因此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还是建立自有物流系统。葡萄酒这种商品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对其有效的营销手段必须包含线下方式,大力开展酒友会、建立更多体验店、借助媒体大力宣传酒文化等,都是很适合葡萄酒的营销手段。另外,企业需要有较明确的后续融资计划。
能够做好以上四点的进口葡萄酒B2C企业,将会力压竞争对手,赢得更多资源,最终全面占领市场,展现电子商务的真正魔力。
(作者简介:张韦韪,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
第三篇: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分析
葡萄酒对大家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代名词了,06年中国葡萄酒厂商“风云四起”,各大葡萄酒品牌“尽展雄姿”,同时展会为洋葡萄酒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但谁会雄霸天下独占熬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面临着一场战争。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
1.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普及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一般的人认为她的这个特点,是一个高的门槛,再加上中国自己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限制,制约着葡萄酒的发展。而洋葡萄酒来了,给中国葡萄酒带来威胁和商计。很多的专卖点都兴兴出台,更令人兴谓的是以代理商、专卖店、葡萄酒厂家的俱乐部同时也兴起,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如:葡萄酒文化知识、怎样购买等等。而现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消费者都洋葡萄酒的青睐是超过了国产的葡萄酒,成为了一种崇洋媚外的趋势。在汽车行业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半年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曾经以韩国美女金喜善拒坐奔驰车为例炮轰中国娱乐界不买国产车的现象,但这种炮轰于事无补,国产车依然还是低档的代名词。而在最近出笼的一则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国产车也因为没有申请环境标志而被拒之门外。这将给酒店和超市两种销售渠道带来重大的影响。
2.生产厂家的规范性
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3.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4.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5.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6.投入的成本高
现在,葡萄酒产品要进入超市销售,超市会向葡萄酒供应商收取很多名目的费用(统称进店费用),做为提供销售场所的报酬。若有几家供应商争夺一个超市的酒水供应权的话,进店费用将被抬高,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经销商要想获取利润,只有加高葡萄酒价格和供应低质量标高价的葡萄酒两种方式。同时葡萄酒商城也在兴起,在网上就可以直接从庄园里买到好的葡萄酒。
7.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专卖店则不一样,专卖店里的葡萄酒都是店家自己直接从国内外酒庄采购,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更没有什么进店费用。另,从经营压力上说,专卖店只有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专业的葡萄酒知识服务(就象药店里的药剂师一样)才能使专卖店吸大批量的消费者,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所以专卖店的出现,将打破供应商和超市之间的利益捆绑,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打破供应商和酒店之间的利益捆绑
相对于超市,酒店里的酒类供应权竞争更激烈,消费垄断也更霸道。酒店是酒类消费的直接场所,所以一些酒水供应商不惜花上上百万元的资金进行买店,只供应自己控牢的几家酒公司生产的酒,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消费者在被买断的酒店消费,要想喝其他的酒,酒店的回答则是:“对不起,没有!另者:本酒店规定不允许自带酒水,否则收取开瓶费用”等,最后消费者只能接受酒店提供的高价、自己不想喝的酒。前些年,国内一些大的葡萄酒公司就是靠这样垄断销售方式来逐步成就品牌的。近段时间国家消费者协会向社会公布,酒店不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和收取开瓶费用等行为是违法行为,这样的好消息可以鼓励更多的消费者去专卖店买自己如意酒,带到酒店饮用。这样专卖店的产品花样丰富、价格便宜、服务专业的特点将被表现出来了。所以专卖店的存在给酒店和供应商之间的捆绑利益带来严重影响。
洋葡萄酒酒进占中国市场将更容易
过去洋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总是不适应国内“游戏规则”,现在不一样了。国外的葡萄酒质量一般较国内的好,价格也随着关税的降低在逐渐降低,再加上销售渠道的扩展和消费者逐渐增加葡萄酒知识,国外的产品将被消费者接受,所以现在洋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要比过去容易。
1.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低迷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葡萄酒竞争的主战场,中国无疑将成为这以市场的热门,这为国外葡萄酒提供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2.中国政府鼓励人民消费更多的葡萄酒和果酒,降低浪费粮食的白酒的消费。
3.媒体对于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报道也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进口葡萄酒可以瞄准中国高档酒市场做一些文章。
5.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为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刺激因素。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
7.有了更多的消费人群,进口葡萄酒市场会更加成熟。
8.中国的入世会给各个包括新、旧世界在内的葡萄酒生产国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所以竞争也将会更激烈。
9.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以下三个因素起主要作用:酿酒葡萄来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和资本投入。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中国及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乏资本,这正是葡萄牙企业的优势所在。
同时现在洋葡萄酒在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国外葡萄酒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到中国来参加展览会并且调查销售网点,倾听当地分销商的意见和建议,向竞争对手学习,制定基于市场细分的适宜战略。
2.参加中国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在那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葡萄酒分销商、最终消费者、进口贸易公司和有潜力的代理商。
3.在中国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做好对分销商和消费者引导培育全力支持的准备。
4.国外葡萄酒企业有必要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在战略促销上使得其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更上一层楼,并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5.与当地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合作,培育自己的优良酿酒葡萄,为在中国长期生产葡萄酒做好准备。
6.总而言之,良好的品牌形象,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耐心和对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因此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建立很多葡萄酒的专卖店,基本上都是以洋葡萄酒为主的。他们如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取决了洋葡萄酒在中国品牌的建立。
第四篇:我国花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花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花卉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应运而生,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壮大。30多年来,我国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持续快速发展。回顾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表1:我国花卉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花卉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则起于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4.75万公顷,较1990年增幅超过200%。2003-2005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以年均40.63%速度增长,至2005年达到81.12万公顷;2006年,我国花卉产业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花卉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此后随着需求的增长而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为112.03万公顷,同比增长9.40%,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
图表2:2003-2012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花卉种植面积增长的同时,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也稳步增长。2012年,全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达10.64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31万公顷,涨幅为14.04%。在各类保护地中,温室面积2.81万公顷,增幅为20.15%;大棚(包括中小棚)面积4.68万公顷,增幅为18.98%;遮阴棚面积3.15万公顷,增幅为3.24%。
图表3:2003-2012年我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网,未经前瞻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201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出现变化,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出现上升,葡萄酒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葡萄酒市 场,无论生产、进口、营销、流通、投资,以及对葡萄酒的理解、热爱和消费程度上,都有着空前的非凡表现。这种坚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葡萄酒业带来了 狂躁、欣喜和希望。随着国外葡萄酒不断递增式的涌入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加催化成熟了中国葡萄酒市场。
中商情报网数据中心监测,2013年8月份,全国生产葡萄酒10.42万千升,同比下降16.31%;2013年1-8月,全国共生产葡萄酒74.6835万千升,同比下降10.23%。
据海关统计,2013年前7个月,中国累计进口葡萄酒2.4亿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0.1%;价值13.6亿美元,增长1.3%;进口均价为每升5.6美元,上涨1.2%。其中,7月当月进口葡萄酒3164万升,同比减少16.1%,环比增加5.4%;价值1.8亿美元,同比下降17.4%,环比增长0.4%;进口均价为每升5.8美元,同比下跌1.5%,环比下跌4.8%。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指出,2013年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国内外不太景气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葡萄酒业暂别高增长,利润空间有所缩小的形势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但同时,国内葡萄酒企业又面临着投资加速、消费需求旺盛、市场规范化、产销水平提高等诸多机遇,可以说,2013年中国葡萄酒业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