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塞上水乡解说词
塞上水乡——郭家沟
解说词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塞上水乡—郭家沟参观游览,指导工作。郭家沟是下营镇的一个小山村,南距县城24公里,西距津围公路3公里,北面与天津市最高峰九山顶隔水相望。郭家沟有人家51户,村民177人,村周围有200亩耕地、800亩林地,全村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这个小山村的四周有群山环抱,植被茂密;村中有碧水环绕,波光粼粼;路边有绿荫杨柳,藤蔓缠绕;渠中有翠鸟嫩荷,葱郁芬芳;百年的古井、旋转的水车、绿树掩映着青砖黛瓦、世代勤奋质朴的民风,这里由天、地、人构成的和谐氛围,显然是一幅小桥、流水、寂静人家的塞北水乡天然画卷。这里就是具有典型江南田园风光的小山村,名为“塞上水乡”实不夸张。
2011年郭家沟村接待了天津市政府任学峰副市长的农村视察调研活动,这个小山村的地形特色、地理优势、村容村貌、资源品质,引起了市领导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并提出要把郭家沟打造成为“以旅游为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打造成“京津地区最具中国北方民居特色的水乡旅游目的地”。从此,郭家沟也就迎来了它注定要发生一个蜕变的极佳机遇。
按照这一发展定位,依据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郭家沟的建设耗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五项系统工程。
1、建成了三个中心即:村口的旅游接待中心、村中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北的旅游产品展销中心。
2、完成了三处景观建设。即:村南入口的绿廊景观、穿越而过的小巷景观、村四周的农业景观。
3、打造了一个体系。即:以绿色长廊为中轴,集吃住农家、生态景观、果品采摘、水上娱乐、多彩夜生活为载体的系列乡村旅游主题活动。
4、改造了51户60层民宅。即:墙体外色和庭院彰显风格特色的装修;强弱电的管线入地;村内步行路及宅间空闲地的硬化、花化和美化。
5、完善了两个系统。即: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郭家沟还是这个小山村,就一年的时间,在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巨变得益于国家启动“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在蓟县创建100个乡村旅游专业村的发展新战略;得益于蓟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构建“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跨越新格局;得益于县委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四五五”新的奋斗目标。
郭家沟还是这个小山村,由于政府主导规划、农户主体经营、市场运作融资、公司统筹管理。这里才彰显了自然静态与人文动态的结合,才展现了最美山村风景与特色乡村文化的融合,如今映入眼帘的是:新建区赏心悦目、改造区焕然一新、景观区别出心裁。确实是一幅集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于一地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请各位领导进村游览。
眼前我们步入的是村口绿廊景观带,长约米,两侧是茂密林立的响杨树和风景树,路两侧是常年不断的小溪流水。
与绿廊景观带相连的是这一代山村罕见的葫芦长廊,这是郭家沟独有的一个特色景观带。传说很久以前种在这里的第一颗葫芦籽是一只有灵气的燕子从南方衔来的。是因为那只小燕在暴雨中受了伤,被农夫捡回家中得以及时救治而复生。小燕子为了报答主人的救命之恩,来年就从遥远的南方衔来一棵葫芦种子,并自己刨坑种在了这家的院子里。此事被主妇发现,并注意到事隔数日,也是在一个倾盆暴雨之后,奇怪的从这里长出一颗嫩嫩的绿苗,小苗长得又壮又快,枝条顺势伸展,爬向树干、墙头,秋后便结出了处处悬挂的葫芦。那一年就在附近一带传染了一种瘟疫,只有这小山村的人们都喝了葫芦籽熬成的水,百姓才无一人得病。
葫芦生长至今已不再是入药治病了,而是被村民开发为旅游纪念品,外形各异、大小不一的葫芦,可用铬铁烫成山水景致、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山村小景等多彩的画面,这是在其他地区
和景区不可多得的旅游纪念品。
走出葫芦长廊两侧是荷花溪,在北部山区只此一处有此景,荷花溪弯弯曲曲绕村而行。小溪的水面有宽有窄,有高有低,有水平如镜之地,也有小桥叠水之景,水面上粉红色、乳白色相间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花蕾在含苞待放,有的花瓣在斗艳争奇,那大片的叶子,碧绿如盘,小片的叶子,通透如钱,就是这粉黛的荷花和嫩绿的荷叶,托起了这山环水绕之处的盎然生机。金色的阳光洒在莲塘上,清香飘来,沁人心脾;荷花摇曳,芳香扑鼻;风韵妩媚,令人陶醉。入夜,这里时而展现一番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世外桃源迷人景象。
走到荷花溪的尽头,就是溪边的百年古井传说古井是龙王逃难到此被农夫相救,为报此恩应农夫相求,便猛然跺脚点出的一眼清泉,后被这里的人们开凿成井,泉水清澈,四季不枯,沿用至今。搞起旅游后,在井口安装了辘轳和水斗,向游客展示了一个旧时农民提水灌溉的农耕场景。
请各位领导到观景亭留步。步入观景亭四周环顾,这种美的感受就如同歌词中唱道:郭家沟,长城天台护佑着你,青山翠岭环绕着你,塞上溪湖滋润着你,山光水色装饰着你,你这里是风水宝地。如今,这里真的要成为聚宝盆和摇钱树了。
走过了溪边小路,就到了这片平地而起的新建小区了,这里就是郭家沟的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可为游客提供纯粹的农事、民俗参与活动。走进乡村话堂,可聆听栩栩如生的民间故事;登上
乡村大舞台,可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游览各家作坊,可观赏或体验葫芦烫画、页岩作画、磨豆腐、榨香油等各式民间技艺,请各位领导随意参观,也请各位领导选择参与。
经过一年的建设,这里的山、水、民居风格突出显现,如今的郭家沟正在立足“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的文化的定位提速发展,这里的成功规模也正在成为天津乃至周边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面镜子,郭家沟也正在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编制:孙春华
打印:王静晶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水乡歌》
《水乡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水乡的四个特点,层层递进,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3、随文识记14个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学会写7个生字,注意间架结构和笔顺,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重点指导“片”和“条”。
二、教学重难点:
1、识记14个汉字,学会写7个生字。
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水乡的四大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看来不是真的喜欢,声音都显得没有激情。(喜欢!)
那么平时都喜欢唱什么歌呢?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唱什么歌?(评价:你声音真洪亮,如果可以把话说完整就更棒了!)(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看你这么自信,就知道你唱歌一定十分动听。)(我也非常喜欢唱这首歌,你能带着大家唱一唱吗?)
评价:太好了,你们从最开始惧怕唱歌,到现在能大胆地放声歌唱,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啊,把掌声送给自己!那每当大声歌唱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高兴、开心。)
小结:是啊,歌曲总是能令我们心情愉悦。
而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诗歌《水乡歌》,谁能读准这个课题?(指名读)大家的翘舌音都读得很准,那么读完课题,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关于哪里的诗歌吗?(这是关于水乡的诗歌。)
对,那么水乡是什么样的呢?(点多媒体出示水乡图)谁愿意来说说,水乡是什么样的呢?(水乡是很美的地方。水乡的房屋很高,看上去很豪华。水乡的树木很多,到处空气都很清新。)
小结:是啊,水乡水多,环境优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吧!(齐读课题)
这么美的水乡,在水乡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页,请同学们先听录音读一遍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你们想读一读这首小诗吗?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己读,师巡视指导。
哎,有没有被课文中的生字难住?(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真行啊,短短几分钟把生字读得这样熟悉。那把汉字送回家,还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读)
读生字词
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来试试看?(生读。)你为什么这么读呀?(这个句子后面是个“?”)
(板书“?”)当你有疑问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小钩子—问号了。)谁再来读读?(生个别读。生评价)孩子们,水乡什么多?生回答。(师示范读好问句,并指导生读好几个多)请三个能干的大孩子来读一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想,水乡什么多?(水乡的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评价:他不仅在认真听同学读,还在积极思考,一下子找到了水乡的第一个特点——水多。
水乡的桥也多。——评价:他找到了水乡的第二个特点——桥多。
水乡的船也多。——评价:这个孩子就更加会归纳,把水乡的特点用更加简洁的两个字说清楚了。
水乡的歌也多。——评价:这一次大家都能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出水乡的特点了,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板书:水多、船多、歌多)让水乡人最自豪的就是家乡这与众不同的四多。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一小节,哪些地方在写水乡的水多?
(“河塘一个接一个,处处绿水扬清波”—— 评价:一个不起眼的“接”字使大大小小的河塘变成了一片。你能读出一条小河接着小河,一个池塘挨着一个池塘塘的景象吗?
“千条渠,万条河”在写水很多。——评价:瞧,这就是渠。它是人工挖出来的小河,是人工开凿的水道,用来引水灌溉田地、浇灌庄稼。
在这六个字中,哪两个字最能说明水多呢?(千和万)千、万都是很大的数字,那这里的渠、河真的有上千条,上万条吗?(不是真的有上千条,可能只有几十条。)对,这不是实在的数字,它代表着成千上万,数也数不过来。比如夜空中的星星,也可以这样说——出示“夜空什么多?星多。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谁愿意来补充?(夜空什么多?星多。千颗星,万颗星,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谁能把把星星撒满夜空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他读出了夜空满是星星的壮观景象,看来只要读好这两个重要的数字千和万,这段话就读出味来了,谁能像这样读好第一小节?多么会朗读的孩子啊!听着你的朗读,我似乎也来到了这波光粼粼的水乡。我发现这里的水不仅多,它还有着更加令人着迷的特点。再仔细地看看第一小节,别放过每一个字,你能发现吗?(绿、清)
是啊,这水又清又绿,而且还在阳光下微微地扬起。(板书“扬”)一个扬字,让所有的水都动起来了。在水乡啊,处处都能听到河水哗哗流的声音,处处都能看到河水碧波荡漾,还有清澈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面对着这样的水,你想说什么?(我想说,水乡的水真美!)这话真是说到水乡人心里去了!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水乡很美!(我想说,要是我在那里生活该多好!)你对水乡生活充满了向往,那把你的向往读出来吧!
(二)学习第二节:
因为水乡的水多,所以水乡的什么多?桥多。来,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齐读后边几句。
出示课件“桥”。这个字,你怎么记住它?(生汇报。)师补充:在古代,桥最早是用木头做成的,所以是木字旁。
水乡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看课文的插图。(生汇报。)水乡的桥弯弯的,一座连一座,真多呀。谁再来读一读。
水乡的桥是一座一座的,还有什么是一座一座的呢?(山,房子,堡垒,塔,城市)。这个座你怎么记住它?(广字里边坐)
这个座的里边也是一个坐字。这个坐,(两人坐在土上,这个坐表示动作。能给它组个词吗?(坐下,坐船,坐车,坐飞机)座(座位)
齐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节:
因为水乡的水多,所以水乡还有什么多?(船多)随处可见的河流,纵横交错的沟渠,水,就这样淙淙地流着,流进水乡人的生活,带来百舸争流,千帆并进的奇景。听老师读第二小节,并听边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我仿佛看见了无数的白帆像白云一样。)为什么说白帆像云朵呢?(因为白帆是白色的,云朵也是白色的。因为白帆很多,云朵也很多。)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相似之处吗? “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还发现了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因为白云在天飘来飘去,而白帆也正好在水面上飘来飘去。)是啊,瞧,一个飘字又把满湖满河的船只写活了。
随着风儿,轻轻浮动,轻轻摇摆。这就是“飘”,出示词卡,指导读字。咱们开火车,给飘组个词。(飘动,飘荡,飘走,飘舞)
一片片白帆从湖面上轻轻地飘过,就像是片片白云飘荡在天空中一样美丽迷人。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评价。男女赛读。师评价。
你还能说个这样的句子吗?——像——(课件出示)
读完这一小节,你还仿佛见到了什么?(我仿佛看见了很多很多的船。)哪里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千条船,万条船。)还是千和万啊!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也看见这样的奇景吗?
水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们,每一艘都装满了忙碌而又充实的水乡人。无论是拉货、载客,还是在撒网捕鱼,水乡人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财富。多么勤劳的水乡人,多么忙碌的水乡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人杰地灵的水乡吧!(引读)
(四)学习第四节:
这么多的船在河面上,用来做什么呢?(捕鱼,捕虾)
是呀,船舱里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此时此刻,水乡人高兴得忍不住想放声歌唱了。所以,水乡什么多?(歌多)(分小组赛读第四小节,评价。)
哎呀,水乡的歌可真多呀。大船小船装满了歌,来,再读这个词“装满”,男生读,女生读。谁用装满说句话?
水乡人在唱什么歌?(他们在唱水乡。)唱水乡的什么?(唱水乡的新生活。)是啊。水乡人民爱水乡,更爱水乡的新生活!他们过着怎么样的新生活?(他们的房子大了,楼房高了。——劳动致富啊!)
(他们身边的树木多了,到处都是绿油油的。—— 难怪他们要动情歌唱了,这是一处世外桃源啊!)(他们的科技发达了,医学进步了。——看来光是财富还远远不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船上装满了鱼,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饱的。——这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呢!)
孩子们,你们勾勒出了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水乡新生活图。瞧,这就是他们的新生活。(出示图片)唱不完的千首歌,唱不完的万首歌,大船小船装满歌。为什么大船小船会装满歌啊?(因为这些歌很多。因为他们心情很愉快,所以就在不停地唱歌。其实箩筐里装的是鱼,鱼多了,他们就丰收了。他们就开始唱歌。)说是歌,不如说是欢乐与幸福,这欢乐装满了大船小船,这幸福盛满了大船小船。
此时,水乡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凝聚着水乡人对家乡的神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自豪与情感一起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水乡的水多、桥多,船多、歌多,她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如痴如醉。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尽情地歌唱水乡的美,水乡人的勤劳和幸福吧!我们试着想象一下,我们站在水乡河的两岸,老师在河的这头,你们在河的那头。老师来问,你们来答。注意,我们离得很远,声音要大些,拉长些。师生合作读文(配乐)
四、扩展学习:
假如你就是水乡的儿女,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看着父辈们早出晚归,你有什么感受?
生一:我会为我生长在这里,感到格外高兴。——————我骄傲,我是水乡人。
生二:我会因为爸爸妈妈天天努力工作而很感动。————勤劳善良的水乡人养育了你这样会感恩的孩子。
生三:我喜欢这里的风光,这里很美,又很安静。——是啊,水乡风光美如画,谁不为它陶醉呢? 我要是看见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工作、挣钱,我就会想给他们唱一支歌。——你也想唱歌了,难怪水乡处处飘荡着歌声啊!
水乡的水呀静静地流,水乡的船呀悠悠地飘,水乡的歌呀尽情地唱,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拿起书,再好好地读一读《水乡歌》,读出咱们水乡人的快乐,读出水乡人的幸福吧!(全班深情朗读。)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哪里?那么,知道晋江什么多吗?
好,你们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了解,那试一试,把你想到的家乡特色填入下文中。
出示句式:
什么多?
_____多。
千_________,万_________。
五、巩固生字,归纳总结
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齐读第一组: 小桥 一座 白帆 云朵 千首 接 扬 齐读第二组: 装满 湖面 生活 过河 清波
你们发现了什么?(满、湖、活、河、清、波都是三点水旁,说明他们与水有关系。)活字为什么与水有关?生汇报
师:你还知道带三点水的字吗?(生汇报,师板书)生写在书上,完成语文天地P10的题目。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乡的什么特点?师指板书,生回答(水多、桥多、船多、歌多),感受到了水乡的秀丽风光。
第三篇:水乡教案
《水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3.品读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热爱江南水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词语:
凉沁沁 清新 水墨画 若隐若现 似真似幻 烟雨迷蒙 雾霭迷蒙 绿树环绕 悠然 绿绸缎 目不暇接 读词语说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受。
二、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水乡美的词语。(水墨画)出示: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重点理解“水墨画”。
三、学习课文,品词析句感受水乡的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按顺序写了水乡几幅画?
2、在每幅画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圈出来。
3、美美地读一读这几段文字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
4、给每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学生汇报。
1.堤岸图 村落图 石拱桥图 河面图。2.每一段抓住的景物及其特点。3.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4.感受动静结合的方法。
5.感受到水乡的景色美和人民的勤劳。6.带着感受读课文。
五、总结:
水乡是一幅()的水墨画!
六、欣赏水乡的风景图片。
七、总结写作方法。1.抓住景物的特点。2.动静结合。
八、拓展,写导游词:说一说,写一写:请你根据课文中一处景物内容为江南水乡设计一段导游词,要表现出水乡的特点,多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啊。板书设计: 两岸
村落
水乡 石拱桥 水墨画
河面
《 水 乡 》 教 学 设 计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金钱小学
白丽红
二〇一五年四月
第四篇: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王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文学常识
1、唐诗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3.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后人称他“诗佛”。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2、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提问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②: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明确: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燕然”,前线,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扬,也表明边关局势的紧张。
(5)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抑郁到慷慨”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廷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四、小结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五、作业 背诵诗歌。板书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空间阔大)线条美(层次丰富)色彩美(鲜明优美)
第五篇:《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在吟诵中加深理解,品味诗歌语言。
2、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教学难点:诗歌的感情
教学设想:诗必因情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背诵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猜猜是谁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回答:是王维的诗。今天我们就再走近王维的诗,看看在他的这首诗中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
1、同学们对王维了解多少? 学生思考,针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回答
王维,早年有才名,21岁即中进士,张九龄为相,提任他为右拾遗,后升任监察御史。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兼有书画音乐之长。在艺术上熔诗歌、绘画于一炉,构成独特的风格。
/ 6 师进一步引导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外的途中所作。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首诗。
2、生范读,其余生思考其内容,梳理。读后评议。点拨:
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正在前线大败敌军。
对学生的朗读请生加以评论,并大声齐读。
三、内容分析
1、说出你的疑问,可自由提出,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生自由提出
预设质疑:①为何要出塞? ②行车地点在哪里?
③为什么是“单车”,而不是很多人簇拥? ④最终结果如何? 一一加以解答 结合背景谈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正值当时提拔他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
/ 6
2、再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他这是会是什么心情?(失意)点拨:
这种心情在诗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再读,理解诗意。
点拨体会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 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 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再齐读。读出抑郁、落寞之情。注意节奏、重音。
5、师引导:
但是看到大漠的景象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感情,是什么呢?感情在哪里体现呢?
6、再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画面,抓住景物展开想象 生讨论后回答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
/ 6 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7、点拨:这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心中有了想象的激情? 生思考后回答,对词语赏析,穿插自由朗读
明确: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的奇景。
“孤烟”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冲天而起插入天际就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8、再齐读,读出雄浑,豪迈之气。用自己的智慧之笔画出这两句诗的画面来。
生拿出画笔画,老师在黑板上画。比较异同。
四、师总结:这么美的画面读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难怪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经过长途
/ 6 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有继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五、请你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答案不一,自由体会。结合上文的分析 点拨:
描绘塞外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赞美;歌颂大唐幅员辽阔,国内强盛;
自己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奉命出使边塞的自豪感; 被贬的孤寂,悲凉之感。全班齐声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叙事 单车 问边
写景 征蓬 归雁 孤寂、悲凉
大漠 孤烟 赞美疆域辽阔
长河 落日 自豪 叙事 逢候骑
八、教后反思
/ 6
1、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点拨学生想象,还要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启发想象,不可忽视诵读的作用。通过诵读,往往可以领会到许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不可少,学生自己的反复读更为重要。
2、写作背景要适当穿插,引导学生思考其形、其声、其色。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
3、诗配以画,配以乐,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