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葵花之最教学反思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
良杖子小学李淑萍
今天执教了《葵花之最》这篇课文,教后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
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很容易忽视深层次的东西,只了解文本表面的内容,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抓住本文线索。
我以课题《葵花之最》的“最”字为线索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葵花的“最小”与“最高”的句子来感悟所赋予葵花的品格。通过找,读,悟,体会葵花的品格。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这一主线的设计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二、抓住葵花与边防战士的联系。
在通过葵花体会战士的高尚情操时,我采用了在文中找两者的联系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一明一暗的两种歌颂对象。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葵花和战士有哪些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出,1、葵花和战士同样身处在恶劣的环境下。
2、葵花和战士都有着战胜艰难的毅力与品格。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体会出边防战士的崇高精神。
本节课上下来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比较的时间较少。
在比较两者的联系时,分析的太过于范范,没有切实的剖析透彻。
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
有句话说的好:“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令我非常遗憾的是:这节课的情感体验被忽略了。体会战士的心情与感受时与情感朗读相脱节,显得“悟深情浅”。这也是我在教学语文时的一个顽症,即为了能完成既定的每个教学环节,经常挤占朗读时间。今后应极力弥补这一缺憾,还给孩子一片体验情感的天空。
第二篇:《葵花之最》教学反思范文
《葵花之最》教学反思
《葵花之最》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小小的葵花在毕淑敏的笔下呼之欲出,它居世界最高,也更美。而作家毕淑敏在昆仑山11年。人与花如此相似,花就是人的写照啊!怎样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作者的借物喻人呢?看来还需要循序渐进,找到葵花与边防战士的相似之处。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们搜集了课文的相关资料,从昆仑山的环境入手。昆仑山的环境就是边防战士生存的环境,也是葵花的生存环境。理清了葵花生长的三个阶段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文章题目上《葵花之最》,“最”是极限的意思,“葵花之最”就是指葵花中的极致。作者为什么说这棵“葵花”是极致呢?它达到了什么极致呢?这正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作者说边防战士们种的这棵葵花是葵花之最,那么,它是最的葵花?”带着这道题,我和学生们随着毕淑敏细致的描写品读了课文的字字句句。最后,当我请学生们完成这道填空题时,孩子们的答案精彩纷呈:美丽、可爱、独特、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有毅力、伟大等等等等。这时,我又继续追问,作家只是为了赞美这棵葵花吗?请你接着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边防战士是最()的人”。学生们的答案同样是精彩的!葵花就是女兵的化身,女兵从葵花看到了自己。同学们想一想:女兵和葵花有怎样的相似点?向日葵身上的冰花越结越厚,最后凝固成一方柱形的冰晶。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同学们这是毕淑敏心中的葵花,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了一棵与众不同的葵花,现在,你对于“葵花之最”是怎样理解的?由于预设的问题设计的到位,学生很快找到了花与人的相似之处,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令我非常遗憾的是:这节课的情感体验被忽略了。体会战士的心情与感受时与情感朗读相脱节,显得“悟深情浅”。这也是我在教学语文时的一个顽症,即为了能完成既定的每个教学环节,经常挤占朗读时间。今后应极力弥补这一缺憾,还给孩子一片体验情感的天空。
第三篇:动物之最课后反思
动物之最
泰州市幼儿园美好上郡分园
李红梅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之最”,增加相关经验。2.愿意参加辩论活动。重点:
1.能大胆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之最”。难点:
1. 积极与同伴交流。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资料
PPT 活动过程:
1. 由长颈鹿引出“动物之最”话题。
师:在动物王国里住着很多神奇的小动物,他们都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本领。谁长的最高?(长颈鹿)长颈鹿为什么长这么高?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
点评:活动开始教师先作为引导说出长颈鹿,但是我的意图不是要求幼儿仅仅回答是哪只小动物,而是让他们从动物的进化史,背景开始交流,这样,他们掌握的知识就不止停留在表面,而且让他们有话可以说,也为后面的辩论活动做了铺垫。2. 幼儿交流自己收集的“动物之最”。
师:刚刚是老师问小朋友们的。我们小朋友自己回家也收集了许多“动物之最”的资料,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你收集的是动物的什么之最。鼻子最长的----大象
师:大象的鼻子一开始就是这么长的吗?大象的长鼻子有什么作用?
最重的----蓝鲸
师:你们知道吗?蓝鲸光它的舌头上就能站500个小朋友,他的心脏有小汽车那么大。跑的最快的----猎豹 藏羚羊
师:有的小朋友说跑的最快的是猎豹,有的说是藏羚羊,那到底是谁?其实两个都对,猎豹是短跑将军,而藏羚羊是长跑健将。
最大的鸟----鸵鸟
师:2.75米。100多千克。最小的鸟----蜂鸟
师:只有2克左右,就像飞蛾那么大。他还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有600多种。
最长寿的----海龟
师:巴西的一只海龟活到120多岁。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教师进行适当补充,解释。
点评:之前幼儿已经将收集的资料交到我这,所以这一环节我根据幼儿准备的资料制作了PPT,本意是让幼儿讲述一个动物,我就出示图片,这样能加深幼儿的印象,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主要幼儿如果忘记,我还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提醒。过程中我让幼儿相互提问,回答。活动进行的很好,为了更形象化,让幼儿更有直观的感受,我在幼儿讲述后举例也更形象,比如,幼儿对于蓝鲸的体重不易掌握,我就说光蓝鲸的舌头上就可以站500个小朋友。但这环节我也犯了一个错误,我担心他们忘记,准备的图片都是幼儿事先收集的,这就有了局限性,我应该多准备些幼儿没有收集的,这样作为一个补充
资料,我想他们会更感兴趣,获得的经验也会更多。3. 讨论最凶猛的动物和最聪明的动物。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动物之最”,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你觉得那个动物是最凶猛的,哪个是最聪明的?我们先来说说,你觉得哪个是最凶猛的,为什么?哪个是最聪明的,为什么?
点评:这个环节本来应该是活动的高潮部分,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幼儿大胆讲述,可是问题过后,幼儿回答完小动物,就没话可说。我就先举例说:老师认为最凶猛的是霸王龙,因为他有非常锋利的爪,牙齿尖锐无比。之后再让他们讲述,情况稍微好点,但也只停留在,狮子老虎,最聪明的就只有黑猩猩。气氛不是很激烈。我想除了实际情况,我班上的幼儿人数太少以外,也跟我组织活动失败又关,首先我辩论的氛围就没创造起来,活动开始后,我可以让他们认为你觉得是老虎的站在这边,是狮子的站在那边,这样,有了辩论的环境,也许会好点。4.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知道了许多动物的秘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本领,他们和我们人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点评:最后通过教师小结,将活动进行了升华,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科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展“动物王国”主题活动期间,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了很多动物的资料,活动开始,我只是通过一个动物进行引入,然后就让孩子们进行大胆讲述,交流,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让他们敢于说,能大胆的讲述,孩子们很想表现自己,也有话可讲,甚至还在比着看谁说的多的现象,我在适当进行一些更形象的补充,幼儿就更感兴趣了,在这交流,讨论的环节,活动进行的是很顺利。孩子们也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经验。活动不足的就是辩论环节,本来是想在这环节达到高潮的,可是氛围没能调动起来,虽然他们也各自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来我也进行了举例,但气氛不是很激烈。但整个活动下来,幼儿还是意犹未尽的,结束时,还在问我,老师,还有那些动物啊?老师,我们回家再收集,下次还来说。看来,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课后延伸还是会继续的。
第四篇:《葵花向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葵花向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能通过观察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的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
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使用(枚举)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5、能设法收集关于植物向性运动的资料。
6、能体会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7、能通过光对动物的影响,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8、在设计与制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通过与其他人交流共同得出自己的推论。
2、能通过其他同学的正确意见改进自己设计的捕捉害虫的装置。
3、能公正的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设计、制作的装置。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话说出什么是向光性。
2、能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光对动物行为有什么影响。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会怎样生长,并能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应。
课前准备:
有关向日葵在一天内花盘方向岁太阳改变的图片
其他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图片,幼苗,纸盒,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为:闭着眼在桌子上写字或整理自己的书包。
生:动手做游戏。感觉现象:闭眼做事是很难做的。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世界里,人民将很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现在我们都有深刻的体验。
师:那么动物和植物又是怎样适应环境中光的变化呢? 生:尽可能的说出生活中所了解到的。
师:(出示向日葵一天内花盘方向随太阳改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生:结合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发现,向日葵具有“向光性”。
师:(出示课件:更多植物如:松、柳、槐、小麦、玉米、人参、三
七、菠菜、菊等图片)进一步观察讨论。
师生:归纳出:大部分植物具有“向光性”,只不过有些植物是在强光下,有些植物日照时间长短不一,强弱不一。
二、引导自主探究
现在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师:出示提示
1、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2、应选择那种植物做实验?
3、如何控制实验中的条件?
4、如何判断实验的结果?
生:小组合作、交流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师生:共同研究实验步骤。
基本归纳为:
1、实验目的。
2、材料准备。
3、实验用具。
4、实验安排。
5、实验具体步骤。
6、注意事项。
师:引导学生根据两株小苗的生长情况,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师:鼓励实验方法多的小组。师生:总结方法。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植物是否有其他“向性”的资料,以及完成教材22页实地观察和绘制生物图活动。
第二节课:
一、引导自主探究:
1、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师:在上一节课结束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生:简单的谈完成情况。
师:(展示课件:植物“向水性”的图片)观察并进一步讨论、发现植物的根延伸方向的特点。
生:小组活动,初步归纳。
师:还有那些植物具有类似现象呢? 师:出示课件。生:深入分析。
师生归纳:植物具有“向水性”
2、研究植物的“向地性”
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生物图。
师生:概括植物的根和茎生长方向的规律。
讨论:设想太空中植物的根可能向什么方向生长,并谈谈自己的理由。
总结: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是向上生长。我们把植物根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这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3、研究光对动物的影响
师:布置让学生观察常见的小动物与光的联系。
生: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己知道的信息与同学交流。
师:知道阅读在线的内容,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好处。
生:举出例子,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师:指导学生设计捕捉有害动物的装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根据教材的提示完成设计图表。
师:引导学生展开自评,对同学的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并积极采纳有效的建议,对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
二、全课总结
生物界是多么奇妙啊!它永远不会画上句号,永远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我们要寻找生物界的奥秘,必需从现在开始,努力探索,努力追求!
《葵花向阳》教学反思:
去年我在教学帮助植物繁殖的时候养了一盆花,万年青。刚栽上时,只有8厘米高,筷子粗细。种在一个只有直径在10厘米左右的小花盆里。过年期间,我就把它带回家里,虽然不太喜欢它,还是照常它。年后,又能把它搬回了学校。没想到,它长得很快,分了枝,比原来高了快两倍了。特别是茎有中指粗细了。
我渐渐有点喜欢它了。把它放在南边的窗台上,就是它长着长着就偏了。而且偏的很厉害。看着太不舒服了,就给它转一转。
时间长了,就发现规律了:最多过半个月就转一次,它居然长势良好,只是给它点水。本来当作一个爱好,在今年教学《葵花向阳》时却派上了用场。它歪歪的样子,让学生一眼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教学直观,作用真大。
第五篇:青铜葵花反思(定稿)
《青铜葵花》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典型环境下典 型人物形象。
这节课我首先出示一段优美的描写大麦地景色的文字,目的是将青铜这一人物放在大美的自然环境里。接着是引导学生概括青铜家的贫穷,大美的自然环境,清贫苦难的社会背景,烘托出人物形象。
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事例,才能塑造典型的人物,总结有关青铜的典型事例。从事例中品味青铜。
最后重点指导“芦花鞋”这一故事。出示重点句子指引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去感悟灵魂深处的东西。
这节课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较熟悉,所以故事内容情节概述到位。学生回答积极,这一点做的很好,体现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整体的基础上是细节落笔,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分析品味也不错,能随着老师的问题和引导层层深入,感悟很深。
不足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课上的快了点,感觉分析的还是不透彻,这是今后自己要把握的。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全昆小学 武颖
一、长篇小说的阅读欣赏教学应始于“品悟人物形象”。面对课外阅读“牧羊式”(只布置,不指导,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状况,教师们已认识到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为此,不少学校在语文课中安排了“课外阅读指导与欣赏教学”。但如何实施(特别是长篇小说的阅读指导与欣赏教学)教师们感到很有困难。
我认为,长篇小说的阅读欣赏教学,应该首先抓住长篇小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情,引导学生理解所读内容的意思,着力品味人物的丰满形象,从而达到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启迪心智,升华情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感知文本的语言风格及写作特色。上述教学过程,就是这样进行的。
二、长篇小说的阅读欣赏教学应强化“学生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个性化阅读的形象概括。长篇小说是对客观世界生动、形象的反映,其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丰满。不同的人因其生活阅历不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就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因其心境或境遇不同,认识也会产生变化。这就是长篇小说的魅力,这为从不同角度品味人物特点提供了很多可能。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往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主观能动作用。
上述教学引导学生从感受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抓住典型环境中人物丰富的典型事情,深层次、多角度品味了人物形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多元的,人物形象是富有立体感的。那种大苦,那种至爱,因有了学生丰富、深刻的感受而具有了强大的震撼力。
三、长篇小说的阅读欣赏教学应体现“一课一个重点”。阅读教学讲究“一课一得”或“一课精得”,长篇小说的阅读欣赏教学,也应该体现“一课一个重点”,因为,长篇小说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我们不要指望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研究内容。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优秀的长篇小说总是耐人寻味的,让人百读不厌。我们教师就要利用不同的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层次研读。
比如“《水浒传》的阅读欣赏教学”,我们可以从“读《水浒》,话李逵”之类的专题开始,到“好汉逼上梁山”,到“梁山好汉的悲剧及意义”等等,开展深层次的阅读赏析与交流活动,体现一课一重点。
上述教学案例,是紧紧围绕“品味典型环境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青铜)展开的。至于语言表达特色,则布置学生再去阅读《青铜葵花》,利用另外的课时进行专题研讨。这节课后,学生一定会围绕“探究小说的语言表达特色”进行新角度的阅读。这样的二次阅读,其过程和感受一定是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