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摘要:中华茶最早起源于中国,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从现代医学意义上认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以茶入菜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增添了生活情趣更发挥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关键字:中华茶文化, 养生, 传统文化
正文: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茶文化与饮茶养生,篇首喝茶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一般茶客对茶文化的源流以及饮茶养生效应不一定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鄙人略谈三点浅见属一家之言奉献同道相互交流敬请指教作者萧。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
中国茶的神奇,在于它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它俨然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涤荡心灵、修身养性的良剂,儒家以之养廉,道家以之求静,佛学以之助禅。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但是,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兴起。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广泛交流,各种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形成跨地区、跨国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形势喜人。
鉴于茶文化的含义,与其他领域文化研究相借鉴,茶文化可以表述为茶在被应用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对不同茶类、茶的品质、水、茶具、茶的烹饮技艺和规则程序,饮茶的环境以及茶类生产工艺沿革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应开展对有关茶的道德、美学、诗
词、书画、陶瓷和民俗等领域进行研究,这也是当前一些学者提出“茶艺”和“茶道”必须区别的和界定的依据。只有“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的有机结合,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才能构成中华茶文化的核心。从现代医学意义上认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以茶入菜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增添了生活情趣更发挥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扩大了茶文化的范围3期刊论文范敬浅议清宫中药代茶饮-中医研究中国的中药。
二、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和精神主流
茶为中国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应该说,中华茶文化在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之后,开始兴起,到了宋代,达到全盛,及至明清,遍及中华。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和长期的研究实践,茶的养生功效被越来越多地发掘和证实:明目固齿、提神醒脑、杀菌解毒、消脂减肥、美容养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孙中山先生曾赞誉“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并提倡“茶为国饮”。
茶史学家曾把中国茶文化划分为四个历史分期,即:氏族社会萌发期、唐代发展期、宋元鼎盛期和明清普及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华茶文化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上层建筑的影响。中华茶文化源于民间,经过历代文人、僧侣、宫廷的不断总结和提高。从茶的药用、饮用发展到茶的品饮,漫长的饮茶史,不仅充分利用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从而形成的各色各样的饮茶风习和礼仪,使品茶活动上升为一种融道德、美学和艺术的创造,并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那么,中华茶文化这种传统的精神主流是什么?我们认为: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历代传统的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影响至深,并与禅宗之兴起关系密切,相袭相成。其原因有二:
一是茶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味清苦,能提神;明目益思,益寿延年。二是茶佛素有不解之缘:据史书载: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到隋唐达到鼎盛。几乎所有名山胜地众僧云集,普及种茶、制茶、饮茶风习。禅宗所推崇的“夜不寐,不夕食”,独许饮茶,所谓“破睡见茶功”。在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茶、认识茶、学泡茶,我们这本书便在这样的诉求下应运而生了。这是一本真正面对大众的图文书,书中运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在教给您最实用的鉴茶、赏茶之术的同时,也对具体冲泡方法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希望在这本书能成为您的饮茶向导,携您步入到氤氲的茶香世界中,尽享泡茶、饮茶的乐趣。因此,可以说,中华茶文化构成中国佛教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僧侣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宴
代酒宴,逐步形成一整套茶宴、茶礼的仪式。更重要的是把佛教教义融进了这些仪式,于是构成东方文化深厚的意蕴。
三、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
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流传不息,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无论是惠及全人类的中华传统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还是在西方人看来既神秘又受用的佛道文化.中医文化无不影响和改善着现代人的生命质量。这正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最好印证。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我国,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婚丧嫁娶,无论探亲访友;或者邀游赏景,或者相聚闲聊,或者参观访问,或者洽谈业务;甚至工作家居、饭前酒后,都少不了茶。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用茶激发创作灵感,用茶协调人际关系,用茶陶冶个人情操,用茶净化社会风气。正是这些组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参考文献:《中华传统文化与养生》第三章 茶文化与养生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与养生:茶文化与养生、饮食文化与养生》第一部分 茶文化与养生;
盛世尚茶风——谈谈茶文化的发展趋势[A];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
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10级经贸日语专业
学号:2094162838
姓名:孙滢蕙
第二篇:中华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被排在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最后一位,但却由于中国人“饭后一碗茶”的习惯由来已久,而使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华夏民族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因此茶也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年的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茶”。
茶的起源,在我国历来流传着关于神农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我们华夏的祖先神农氏,有一个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无论吃下什么东西,他都能透过自己的水晶肚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人们正处于生活的原始状态,无论鱼肉瓜果都是活吞生吃,闹病是可想而知的。传说中的神农为了帮助人类,就利用自己的水晶肚尝遍百草,看看各种食物吃了之后会在自己的肚子里发生什么变化。他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有一天,当神农看到一种绿叶白花的树时,就吃了这种树的叶子。说也奇怪,当他吃下叶子之后,发现自己的肠胃里起了奇妙的变化。这些叶子不仅在自己的肠胃里上下流动,把已经吃过的食物洗涤得干干净净,而且吃后口中生香,感觉甘甜鲜美。这种叶子解毒作用的发现,使得神农欣喜异常。神农氏认为茶的发现是天神感念他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所以赐他玉叶以济众生,于是神农在感激上苍的同时更加辛勤地去采集草药。以后,每当他在尝草遇毒时,就用这种绿叶解毒。因为这种绿叶能够像一位医生一样在神农的肚子里检查洗涤,神农就称这种绿叶为“查”,后来人们将“查”字改写为“茶”字。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
由于“茶”,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百草之外的一种养生之妙药。如此“茶”渐渐被人们所熟知,除了用作药以外,人们还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又经过不同朝代的改良,而有了我们今天所尝的茶的滋味。所以说,茶是我们的祖先神农发现的良药,是神农氏一心为民的善心感动了上苍而得到的回报。神有意让神农发现茶而留给后人,造福人类。
二、饮茶的发展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称之为“烤茶”。
到唐宋时期,人们把茶制成茶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而且饮茶之风大盛,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饮茶”逐渐变成了“品茶”。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快节奏的生活,一切从效率出发,一部份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大多人是在“饮茶”而不再“品茶”了。
三、茶道文化
唐朝有一个叫陆羽的人通过对茶进行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撰写了《茶经》一书,此书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方法,并赋予茶艺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最初的茶道。后人称陆羽为“茶圣”。
茶道文化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是“茶”与“道”的结合。
中国古代圣贤老子曾经说:“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一般的道。又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可见“道”又无处不在。那么什么是“道”呢?中国儒家著名经典《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其实“道”的真谛是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生存,包括天体的运转,人类的繁衍,朝代的更替,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依“道”而行的,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物质的成、住、坏、灭,那都是宇宙的规律。所以人能做到的就是“返本归真”,返回到自己先天的本性上去,因为人先天的本性是纯真的,是善良的,是与宇宙沟通的,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修行之“道”。
所以“道”体现出了宇宙、人生的法则与规律,因此,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认为那是很高深的东西,是不能明明白白拿出来谈的,而近代的中国人却都被“迷信”二字挡在了“道”之外。不象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练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其实在中国的古代,各行各业都有“道”的存在,人们也有寻仙慕道的志趣,因此古人品茶也有茶道。
茶道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表面上说就是由茶礼、茶规、茶法、茶技、茶艺、茶心这六事构成,称作茶道六事。茶道修习就是通过茶道六事来证悟茶道精神。茶道修习的表面是“技”,但他的重点不是“技”,而是“心”。但要修习茶心,又必须从修习茶技开始,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才可以谈茶论道。
(一)茶道之“苦”
茶是苦的,但却苦的有味,品茶的人从茶的味道中来品味人生的苦,人生有多少苦呢?佛家认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所以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与道家的返本归真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要看透人生,看破生死,才能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体悟做人的道理,节俭、淡泊、以苦为乐。
(二)茶道中的虚静之美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这虚静之“静”,是不是意味着自始至终需“静”得鸦雀无声,需“静”得肃穆庄严呢?当然不是这样。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至于外界环境的宁静,兼顾即可。只要自我心灵不失虚静,则茗叙也罢、说笑也罢、听曲也罢、赏戏也罢皆无不可。在品茗之前,需放下心中的烦恼、执著,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静静领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种种美感从而静观、反思人生,陶冶心性、达到心灵的空静,怡然自得,体会虚静之美。
(三)茶道之“平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修佛修道也是要求人们通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修和炼”,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彻悟大道。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是很小的好事,而就不去做,因为每行一善,必积福德;当然也不要是很小的坏事而就任意妄为,因为坏事做多了,必将消减福份,严重的还会折损寿禄,害及家人。也许你不会即刻看到效果,但积少成多,世间的善恶因果总会有回报之时的。
(四)茶道之“放下”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家讲“放下”。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放下人生的苦恼,放下人生的名利情,放下各种各样的执著、欲望,放下一切“放不下的心”,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封闭的心灵。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做个无心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做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所以修行茶道之首要就是修心养性,从茶味中品其苦,看透人生,静观其变,心性空灵,在日常平凡中见真性,最后能放得下人生的苦乐,通彻人生的哲理,宇宙的奥妙,返本归真。所以神给人留下的每一种行业,每一种文化都可以帮助人修炼心性,提高生命的境界,因为在神的眼里,人根本不是来在世上当人的,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内含与意义,神时刻都在点醒人,看护着人,希望人能真正的走上返本归真的成神之路上来。
第三篇:养生茶文化及未来发展
养生茶文化及未来发展现今社会发展,养生以成为国人的重视,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而今养生方法很多,而养生茶自古都有,但在现今社会并没有让国人所接受,目前,我国保健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虽然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但市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近年来,众多饮料企业、制药企业纷纷涉足保健茶领域,使保健茶产量不断攀升,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在市场培育方面,企业要引导正确消费,许多保健茶都含有中药成分,每一种中草药都有自己的功效,配合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免除了中国中药需要熬制的辛苦。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保健茶行业只有科技创新才可提升保健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多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的低附加值形象 ,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保健茶经济收入的高增长。近年来,我国保健茶企业在生物茶树育种、无公害化、工业化茶园管理、茶产品深加工以及保健茶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广大茶企依旧为“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粗放式经营、经济效益低”的行业现状深深困扰,更急需寻找一条科技创新之路。专家指出,国内保健茶企业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保健茶的新品,尽快摆脱保健茶低层次竞争的局面,然而湖北芝元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这个现像,湖北芝元堂骋请资深中药师,采用现代高科技,采用全国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不断的发展,成为养生茶产量超过亿万袋,也成为全国养生茶生产技术、产量名列茶行中前茅。国内养生行业依托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必然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茶文化和茶叶的养生价值
茶文化和茶叶的养生价值
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大自然,生病了也不得不去找药物来进行治疗。本人认为现在所知道的药物和食物,总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从生活治疗中逐步实践出来的。
唐朝的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偿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所以茶叶的食用发现,最早应该是来于对疾病的治疗作。分类:
茶叶从发现了药用价值以后,为了保存起来,以方便平时日常的应用,就不得不去考虑到茶叶的保存方法。新鲜的茶叶是不好保存的,必要把多余的水分去掉,才能有效的保存。但在为了对茶叶的保存进行加工时,时不时的出现了问题。比如发酵了,但吃了经过发酵过的茶叶,又发现了新的作用。于是就偿试着各种加工方式,才有了现在各种各样的茶。就以茶叶的加工方式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制作过程是把摘来的茶叶,放在200度的高温的锅里炒去茶叶本身大部分的水分(制茶工艺上的术语称为“杀青”),再进行揉搓。揉搓好了,再分散开了,等凉了以后再烘干。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种茶,比如龙井、碧螺春等都是绿茶一类;
黄茶:是一种稍微发酵过的茶,在制茶过程中,把摘来的茶叶经过闷堆捂,把原来绿色的茶叶,捂堆发酵成黄色。再杀青、揉搓、烘干而成。此类茶叶比如霍山黄芽等是其代表;
白茶:是轻度发酵的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茶叶用太阳晒干或者用文火烘干,使茶叶上白色的茸毛完整的保留下来。常见的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青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制作时适当的发酵,使茶叶片稍有红色,发酵的程度以茶叶的中间是绿色,边上红色。茶叶中的术语称为“绿叶红镶边”。常见的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冻顶乌龙等;
红茶:是一种完全发酵过的茶叶,制作时不杀青,而是把摘来的茶叶先放一两天,使茶叶失去部分水分,再揉搓成团来发酵。让茶叶发酵到红色时,再来炒烘。代表的茶叶是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黑茶:也是一种完全发酵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和红茶差不多,只是在堆积发酵的时间比红茶的要长,等到发酵到黑色时再来炒烘。最有名的是云南的普洱茶,湖南黑茶味道也不错。
茶叶的性能:
茶叶从加工上来说,随着发酵度的轻重,茶叶的性能是会变化的。茶叶本来的性能是寒凉之性,随着发酵的程度加重,寒凉之性也就少去。所以绿茶是寒性的,但红茶和黑茶而是温性的了。有的人说“红茶养胃”,主要也就是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喝红茶不会像喝绿茶那样的伤胃。另外茶叶的采摘季节不同,性能和有效成分也不一样,这和中药的一样。
3-5月份采摘的茶叶为春茶,春季的气温适中,加上经过了冬天的畜养(冬天是藏精的季节,万物都一样),所以茶的香气要浓得多,春天采摘的茶叶,一般是绿茶。
5-7月的炎热夏季,植物的能量上浮于叶子,再经过强烈的太阳光照,使茶叶的苦涩味增加,如果还是加工成绿茶的,则难以入口,很不好喝,一般都是通过发酵来加工,比如普洱茶,就一般是用夏季的茶叶为原料。8-10月份,处于初秋,茶叶经过春夏两季的生生,茶叶内的物质相对会减少,滋味和香气会显得比较和平。这种茶叶没有春季的香,但味道上也不会和夏季这样的苦涩。一般是用半发酵的制作方式来加工,比如铁观音,茶叶中清香又带有苦涩。
10月份以后,气温逐步转凉,大自然的气机肃降和内收,茶叶的内含物质也开始逐渐的增加,所以这时茶叶的滋味醇厚,香气很浓。但因为夏天的暑气没有完全退清,所以茶叶的苦涩叶还是较重,不适合加工成绿茶,一般用于半发酵的加工来制作,比如冻顶乌龙等。
茶文化的形成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指导的一切活动。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得有一批对此领域有深入理解的人,升华出来的。从中国饮料吏上来说,在唐之前,主要以酒为主,茶叶还没有普及,所以也没有形成茶文化。直到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有关于茶叶方方面面的知识才系统的形成,这可以标致着茶文化的形成。要形成茶文化,一方面是要有一大批的人在喝茶,并且有些是对茶叶的有很深理解和体会,再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才能形成茶文化。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常常三五人一群的在一起谈天说地,在这谈话的过程中,人的头脑要清醒,喝酒多了,醉了,还谈什么呢。茶叶有很好的提神效果,人喝了不会醉。谈话时,讲话多了,会口渴,喝喝茶又可以解渴。加上当时中国的“礼”,于是茶文化就出来了。因为这些文人墨客,大多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更是影响很大的大家(比如苏东坡),茶叶通过他们的喝法,就会带来一大批崇拜者来效仿,并且会以这些大家对茶喝法、理念等为标准来实施。但这种茶文化,已经不再是现在一些茶叶店里弄个茶壶泡泡喝,弄得玄乎玄乎的,故装高明的文化。
茶叶的养生价值
上面说到茶叶的不同加工方式,和不同的采摘季节,会对茶叶造成不同的性能和作用。于是,针对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选择茶叶也是很关键的问题,选择错了,反而会喝坏了身体。
脾胃虚寒的人,最好别喝绿茶,因为绿茶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性寒。喝了对脾胃反而不好,特别是一些慢性胃溃疡的病人,喝绿浓茶,常常会引起胃痛。所以这类人群可以选择人参乌龙、祁门红茶、黑茶、普洱等茶叶来喝。
对于一些常常睡不着觉的人来说,一般不建议喝茶,因为茶叶里有咖啡因的成分,人喝了会让人兴奋,会影响睡觉。但中医上讲“胃不和则不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胃不太好,运化不利,就会生痰湿。痰湿闭阻,日久会化热,热上扰于心神,人就会睡不着。这种失眠的人,如果说见舌苔黄厚腻的,可以喝绿茶,但一般以白天喝为好,晚上喝了不是怕会引起失眠。绿茶有很好的清热利湿的作用,湿热一去,睡觉反而好起来。但是痰内阻的人,大多阳气也较弱,如果说没有明显的湿热症存在,还是别喝茶的好。记得有一人,我在吃饭时说到了茶叶的作用和选择时,他听去了,但没有细听,但觉得自己的脾胃是虚寒的,于是选择了铁观音来喝。没想到茶后一整个晚上都要起来拉尿,所以说,对于阳虚之人,晚上喝茶还是注意点的为好。
第五篇:中华性命科学养生协会
“中华性命科学养生协会”、“深圳道医文化研究院”携手并进,以秉承中华道医传统文化,弘扬国粹,造福世界为企业宗旨,建立了全球连锁“神形太极养生会馆”。首家深圳总店开业于2007年,总部占地面积3000多平米,是国际上技术顶尖的养生机构。在国外声名早已远播,国际连锁店遍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外首家大型的中国养生会馆,成熟稳健的运作模式,外籍会员人数早已达30万以上。
‘神形太极养生会馆’技术总指导由中华性命科学养生协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灸法研究院院长、深圳道医文化研究院院长宋臻愚教授。强大的技术团队,惠泽境内境外无数养生爱好者对中国文化的痴迷。系统传授“神形太极”拳、太极剑、刀、枪、棍、佛尘、太极丹法五行功等多种正统道家养生功法,运用中国中医的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重症,调理亚健康、女性养生美容、减肥等等。以自然疗法为调理法则,集“医、易、武、道”于一身,遵从“天”“地”“人”自然法则,用最智慧的办法将身体调养健康,延缓衰老,促进容颜亮泽。不同于西方治疗或其它表面治疗方法,内调外养、标本兼顾,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拒绝断食、服药、打针,以自然、安全、神效为特色。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本協會的名稱為中華養生協會(以下簡稱本協會)。
第―條本協會的組成群體主要由全國從事養生、保健工作的專傢隊伍及全國從事醫療衛生、中醫藥、食品藥品、體育、科研開發單位的專傢、學者及生產經營健康養生產品的企業傢、知名人士等自願郃作組成群眾性行業團體。是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第三條本協會的宗旨是在遵守我國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傢政策,遵守社會職業道德,團結和組織全國養生行業的工作者,大力推動養生事業的發展,加強與國外養生事業機構的交流與郃作;提高健康相關產品的質量,支持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服務于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積極推進中華養生事業的振興和品牌戰略的實施,為中華迺至世界養生事業的發展做齣貢獻。
第四條本協會的 會阯設在香港。第二章 工作與業務範圍
第五條本協會的工作與業務範圍包括:從事宣傳、普及中華全民養生健康知識、提高中華全民養生健康意識,推廣養生健康實用技術;協助政府部門加強行業管理;多方麵的為會員及會員企業服務;自律、協調、監督和維護會員及會員企業郃法權益;具體業務是:
(一)協助政府部門開展行業發展調查研究,提齣有關行業政策和立法方麵的意見和建議;
(二)經政府主管部門同意和授權進行行業統計,收集、分析、發佈行業信息;
(三)經政府部門授權或委託,參與製訂行業規劃,對行業內重大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投資與開發項目進行論證;
(四)受政府部門委託,參與製定、脩訂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組織貫徹實施併進行監督;
(五)製定併監督執行行規行約,規範行業行為,協調同行價格爭議,維護公平競爭;
(六)經政府部門同意,參與質量管理和監督工作;
(七)受委託組織科技成果評價、鑒定和推廣應用;
(八)宣傳、普及養生健康知識,推廣養生健康實用技術;
(九)收集、整理民間傳統養生健康文化併進行科學研究與創新;
(十)創辦刊物,開展養生健康咨詢;
(十一)組織人纔、技術、職業培訓;
(十二)幫助企事業單位改善職工養生健康管理工作;
(十三)開展國內外有關養生健康知識的交流與郃作;
(十四)反映會員要求,協調會員關係,維護其郃法權益;
(十五)中華民間傳世養生方藥的科學實用價值與開發應用;
(十六)承擔政府部門委託的其它任務等。第三章
會
員
第六條本協會會員有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兩種。
第七條凡生產經營、研究開發養生健康相關產品的企業、事業單位(如養生食品、功能飲料、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化妝品、涉水產品、消毒產品等),符郃下列條件的均可成為木協會會員;
(一)擁護本協會章程;
(二)有加入本協會的意願;
(三)在本協會的事業領域內有一定的影響。
第八條會員入會的程序;
(一)提交入會中請書;
(二)經祕書處討論通過報理事長批準;
(三)由祕書處發給會員證書。
第九條會員亨有下列權利:
(一)選舉權、被選舉權和錶決權;
(二)要求本協會維護其郃法權益不受損害的權利;
(三)享受本協會提供的各項咨詢服務的權利;
(四)對本協會給予的紀律處分有聽證、陳述和申訴的權利;
(五)參加本協會舉辦的活動併優先獲得本協會服務的權利;
(六)對本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和監督的權利。
會員入會實行註冊製。會員中請加入本協會時,應當按照本協會的要求進行登記註冊。
第十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協會的章程和行業規範;
(二)執行本協會的決議;
(三)維護本協會郃法權益;
(四)積極參加本協會組織的活動,完成本協會交辦的工作;
(五)嚮本協會反映情況,按規定提供有關資料;
(六)按規定交納會費和咨詢管理服務費;
(七)服從本協會的監督與管理,接受本協會的檢查與協調;
(八)會員代錶大會決議規定的其它義務。
第十一條會員單位設會員代錶一名,代錶其在本協會履行職責。會員代錶應當是會員單位法定代錶人或主要負責人。
會員單位更換會員代錶,鬚嚮本協會書麵報告,經祕書處討論通過報理事長批準,繼任會員代錶可以繼任該會員在本協會的職務。
第十二條會員退會應以書麵形式通知本協會,併交迴會員證。如果一年不交會費或不參加本協會活動,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理事會閉會期間為常務理事會)錶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十四條團體會員發生郃併、分立、終止等情形的,其會員資格相應變更或終止。第四章
組織結構
第十五條本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錶大會,會員代錶大會的職權是:
(一)製定和脩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會成員;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本協會的解散、終止或與其他機構郃併事宜;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六條會員代錶大會鬚有2/3以上的會員代錶齣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鬚經到會會員代錶半數以上錶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七條會員代錶大會每屆任期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鬚由理事會錶決通過,報主管部審查併經常務理事會批準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八條理事會是會員代錶大會的執行機構,常務理事會在閉會期間負責處理本協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錶大會負責。理事會經民主協商選舉產生。因工作變動等原因,需要更換增補理事的,由推薦單位提齣,常務理事會討論批準。
第十九條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錶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祕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錶大會;
(四)嚮會員代錶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取消會員資格;
(六)決定設立分支機構、代錶機構和實體機構及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七)審議批準內部管理製度;
(八)進行錶彰和獎勵活動;
(九)行業內的重大決策;
(十)對會員違反本協會紀律和損害本協會聲譽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二十條理事會鬚有2/3以蔔理事齣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鬚經到會理事2/3以―蔔錶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一條理事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時,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二條理事會設立祕書處機關,下設若幹專職部門:在理事會領導下為理事、會員提供服務,併組織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必要時根據企業和社會需求,及時開發新的業務活動。
第二十三條本協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二十條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四條常務理事會鬚有2/3以上常務理事齣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鬚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錶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五條
常務理事會原則上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緊急時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六條常務理事會選舉會長一名、副會長若幹名;決定副祕書長和本協會各部門主要負貢人。
第二十七條本協會會長、副會長、祕書長必鬚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本行業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四)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五)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八條為使本協會能充分代錶行業的意誌,充分體現為企業服務的原則,常務理事中的企業代錶應佔總數的60%以上。
第二十九條
本協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會員代錶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
(二)檢查會員代錶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提名祕書長。
第三十條本協會會長或會長指定人為社團法定代錶人。本協會法定代錶人不兼其他團體的法定代錶人。
第三十一條本協會設祕書處,由專職祕書長一名、副祕書長若幹名及各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祕書處為:本協會日常工作的執行機構,實行祕書長負責製。
第三十二條本協會祕書長行使下列職責:
(一)主持祕書處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完成本協會的丁作計劃;
(二)組織落實會員代錶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
(三)代錶本協會簽署有關的重要文件;
(四)組織擬定併實施內部管理製度;協調各部門、分支機構、代錶機構、實體機構開展瞭作;
(五)提名副祕書長以及各部門、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交常務理事會決定;
(六)決定辦事機構、代錶機構、經濟機構負責人、專職工作人員的 聘用;
(七)處理其它日常事務。
第三十三條本協會會長、副會長、祕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週歲。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鬚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併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準同意后,方可任職。
第三十四條本協會會長、副會長、祕書長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第五章
資產管理
第三十五條本協會的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政府資助、社會捐贈;
(三)在覈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四)利息;
(五)其它郃法收入。
第三十六條會費的收取按照國傢有關部門批準的辦法執行。
第三十七條本協會經費必鬚用于本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發展,不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八條本協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製度,保證會計資料郃法、真實、準確、完整。
第三十九條本協會配備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齣納。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覈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離崗位時,必鬚與繼任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十條本協會的資產管理必鬚接受會員代錶大會、理事會的監管。
第四十一條本協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與挪用。
第四十二條本協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錶入之前必鬚接受理事會。
第四十三條本協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根據本協會經濟狀況和個人貢獻,參照國傢企事業單位或國際慣例執行。
第四十四條本協會祕書處定期嚮理事會和會員代錶大會報告經費收支情況。第六章
章程的脩改
第四十五條本章程的脩改,鬚經理事會錶決通過后提交會員代錶大會審議。
第四十六條木協會脩改的章程,鬚在會員代錶大會通過后15日內,經報理事會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后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七條本協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郃併等原因需要註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齣終止協議。
第四十八條本協會終止協議鬚經會員代錶大會錶決通過,併報有關部門審查同意。
第四十九條本協會終止前,鬚在常務理事部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五十條本協會經常務理事部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后即為終止。
第五十一條本協會終止后的剩餘財產,在常務理事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已按照國傢有關規定,用于發展與本協會宗旨相關的事業。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章程由會員代錶大會錶決通過。
第五十三條本章程由會員代錶大會錶通過。
第五十四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協會的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