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试课程,中华养生学
考试课程:中华养生学
上课时间:周三9-11节 姓名:李波 学号:2904090214 学院:环工学院
(一).80个知识点
1.白开水是一种很好的日常饮料。2.新鲜的土豆片有消肿的作用。
3.运动要有合理的安排,适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否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4.耳朵在穴位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5.人体有36个致命的死穴。
6.人中穴位于鼻子下方,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精神好坏。7.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有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
8.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乃是肾经的首穴。.9.绿豆汤有清火止渴消暑的作用,属凉性,体质虚寒的人不适于饮用。
10.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11..血海穴位于膝盖上方靠内一侧。12.心属火,红色食物一般有补心的作用。13.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利于身体。
14.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的健康,也指的是心理的健康。15.足疗有利于身体的放松,不过身体不好的人不适于频繁足疗。
16.人一般下午5点左右反应速度很快。17.早睡早起有利于养生。
18.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是长寿的必要条件。19.五行一般指金木水火土,是一个较大的范畴。20.武术是中国宝贵的财富。21.中国男人平均寿命在71岁。
22.要保持吃早餐的习惯,而且要尽量丰盛。
23.针灸是中华传统的疗病手法,主要是运用刺激人体穴位的方法。
24.人在野外受伤时可以用头发的灰烬来涂抹伤口,防止感染。
25.可乐是垃圾食品,少喝。
26..茶有明目,清心的作用,是好的保健饮料。27.绿茶含有维生素。
28.排汗有利于人体的排泄,对体虚者排汗功效甚佳。29.西瓜有解暑的作用,但和绿豆一样,体虚的人不适于食用。30.人体经络有神奇的功效,学习一些常用的按摩可以防疾病,消除疲劳。31.平时不用去食用保健药品,合理的膳食结构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32.测试运动的效果,可以用测试心率的方法。33.有颜色的食物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34.按摩手指的方法可以达到激活全身的作用。35.食用粗粮有利于健康。36.五行相生相克。37.肾五行属水。38.养生就是养气血。
39.风池穴是缓解眼睛干涩酸胀的眼保健穴。40.泡脚时水最好过小腿。
41.中华传统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42.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43.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44.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45.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46.人体有阴阳,达到阴阳平衡才能健康。47.冬瓜排骨汤在冬季始于饮用。48.西瓜皮有很好的保健作用。49.大枣能补血。50.足三里是胃经的要穴。
51.人在突发事件昏倒时可以用掐人中的方法治疗。52.太阳穴是人体的一个死穴。53.人体经脉有八脉之说。54.大脑气血不足就会头晕。55.血为气之母。56.气为血之帅。
57.人体一天必须补充足够的水。58.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59.螺旋藻是很好的保健食品。60.大蒜有强力杀菌的作用。61.茄子有吸油的作用。62.苹果有较高的维生素。
63.茶里含有咖啡因,所以具有提神的作用。64.香蕉皮有祛斑的作用。
65.感觉头痛的时候可以按摩百会穴。66.有怒而不能发,伤肝。
67.太极拳练的方法得当的话有助于身心健康。68.夏季阳气外发,伏阴在内。69.夏季晚睡是为了顺应阴气不足。70.土豆、冬瓜、苦瓜是护心的食物。71.西瓜利尿。72.夏季运动量不应该过大。73.深呼吸能帮助人解除疲劳。
74.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食物。
75.现在社会越来越提倡低盐的生活。
76.午睡的时间一般不要过长,一小时作用为佳。77.运动后用冷饮降温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78.人的肠胃功能在气温较高的时候会减弱,所以表现为夏季不想吃东西。
79.35度以上的天气为高温,要特别注意防暑。
80.养生主要还是在心里的平衡,不能单靠物质方面来调节。
(二).个人养生规划
健康是第一的,对于人而言,似乎没有了健康你什么就干不了了,所以我很在乎健康,在乎养生。健康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分,养生也有养心理与养身体两方面。
在养心理方面我可以这样做:1.心胸放宽。2.静.养得胸中一种恬静。3.淡定守静,从容安静。4.多读书,多读经典以陶冶情操,开放心境。5.合理对待每一件事。
在养身体方面我可以这样做:1.多做体育锻炼,如晚上自习后跑跑步。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我就选乒乓球。3.合理作息,休息好,养足精神。4.注意身体的不良反应,早做预防。5.生病早看医生.最后祝每一个人健健康康,生活幸福。
第二篇:云南大学中华体育养生学总结
1:内功四法:精神,气,力,功
外功四法:手,眼,身法,步 2:“四五”饮食养生方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谷,即五种谷物,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也用为粮食作物的总称。五菜,古代指葵,非,藿,薤,葱,也用作蔬菜类的称谓。
3:三有养生方法: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作有序。4:载民:养育百姓。
5:武家功夫训练四道:意到,气到,血到,力到。6:内壮神勇:对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实 外壮神勇:对运动器官的锻炼与强壮。7:镜光:明亮的光线。8:白打:拳术。
9:医学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有高原缺氧性特发病产生,而且随海拔的升高,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医学上把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10:疡医:外科医疗。
11:化变乃生:物质气化生成。12:一世:一生一辈子
13:少客:地位低的宾客。14:沆瀣:夜间的水气。
15:引胠责:治下肢不遂症。
16:炼丹术:炼丹术原是指将生砂放于火中烧炼,丹即丹砂。
17:外丹术:用炉火烧炼药石。
18:内丹术:以静功和精,气,神修炼。
19:人体保健的四养辩证观点: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提倡以不同方式养生,把四养中的药,食,精,神做对比分析,注重精神养生。20:五体:筋,脉,皮,肉,骨的合称。21:参禅:静坐思虑,将心注在一法境上。
22:粗纤维食物:每100g食物含粗纤维2g以上的食物。
23:武艺训练的四练要求:练心力,练手力,练足力,练身力。
24:四大: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25:长夏:夏秋之交。26:带下医:妇科医疗。
27:阳风:酷热的天气。
28: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儒)。
29:精气神: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30:圣度:原则。31:引炅:治热性疾病。
32:长寿乡:长寿之乡,主要标准,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标准为7/100000。33:五味调理: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34:消肿舞:一种以形体运动为主的保健运动。35:百行周备:人在社会中的道德修养。
36:反俗:反观自己的行为。
37:六气:天体运行而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38:内功:锻炼内脏器官的运动方法。39:天几舂:上丹田。
40:地几舂:下丹田。41:不夭:延年益寿。42:刀圭:医术。
43:四季饮食: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减却苦,秋辛可省更加酸。44:法于阴阳:按照自然界的规律起居生活。
45:和于术数: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
46:奋五谷:祈求丰收。
47:五久: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48:志道:有志于道。
49:武德:练武者的行为规范。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
50:象形拳:拳术类别之一。由模仿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动作组成。分象形和取意两种。
51:疠疾:流行性传染病。52:瘠首疾:头痛。53:痒疥疾:疥疾。
54:疟疾: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55:气疾:呼吸系统疾病。56:角力:摔跤,相搏等。
57:凌阳:寒冷的天气。
58:爱气:保养元气,涵养本有的正气。爱气又称养气。
59:奉长着少:为身体保健工作付出的努力少,收获也少。60:无厌于日:不要怕阳光。61:使气得泻:使气血畅通。
62:容平:万物之容处于平定阶段;自然界的万物已趋成熟,不在生长。63:痿症:肢体动作不便之病。
64:厥症:泛指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
1.中华体育养生学的概述与主要内容
中华体育养生学是指利用中国传统的健身思想与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健身活动,从而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保养身体的目的。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丰富,寓意深邃。养生学讲的是练养理论与方法,它又包括养生境界、人生哲学、人生艺术等丰富内容。2.职业养生家的出现对养生学的意义
第一,职业养生家的出现,使散于民间的养生术得以整理、发展。
第二,促使养生流派的出现,形成百花齐放的养生学局面。
第三,普及大众养生活动,展开养生学研究,建立养生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3.五久的生理机理
久视伤血的生理机理:久视会出现视神经疲劳,影响血液循环,视觉功能减退。长期久视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伤及肝脏。久视者通常是全身运动系统在以静为主的状态下工作或学习,它不仅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还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对运动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久卧伤气的生理机理:久卧伤人的气血。肺部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肺功能减退,消化功能减弱,扰乱正常的生物钟,会使免疫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不能有效适应自然环境,甚至会产生疾病。久立伤骨的生理机理:久立是指持久站立。会对腰部、腿脚产生消极影响,肌肉僵紧,关节不灵活,甚至造成损伤。肾主骨,久立会伤害肾脏。
久行伤筋的生理机理:久行与长时间下肢运动过度,对关节、肌肉、韧带的影响较大,会出现过度疲劳或损伤。久行增加下肢负担,使足弓塌陷,会引起趾骨疲劳性骨折。平足或足弓较低的人在运动中容易发生足部骨折。
久坐伤肉的生理机理:久坐影响腿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会导致下肢麻木,肌肉松弛无力,身体运动系统功能降低。久坐腰部的负担重,还会对腰部造成疲劳性损伤,传统养生学亦有”久坐伤腰“的观点。久坐腰部运动少,影响腰部的血液循环,会使腰肌力量减弱,严重者会出现椎骨脱位、变形等。久坐会比一般的运动更容易出现疲劳,长期疲劳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久坐能量消耗少,影响脾脏运化使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肥胖。4.四季养生法
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人们养生不能千篇一律,要对应不同的季节,春季万物生发,也是肝气旺盛的季节,容易出现肝脏疾病,要注意保肝养血。夏季气候炎热,容易出现心情烦躁,引发疾病,要注意养心。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湿度大,要注意养肺,冬季气候寒冷,人们的活动减少,要注意保精养肾。还要注意心理调节。
5.儒家提出的三戒养生观点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壮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之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学习养生之道的方法
一、顺其自然,体现天人和一的思想
二、形神兼养,内外兼调
三、动静结合
四、因人制宜对应养生
五、养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7.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意义
不是说不重视对疾病的治疗,而是强调预防为主,防病胜于治病。告诫人们要重视预防疾病,预防疾病在养生学中最为重要。它吸收了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从生理、心理方面提出保健养生的理论。养生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是最积极的保健手段。8.学习养生学的任务
1)学习、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品德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现代科学理论,学习研究传统养生学。对养生学进行研究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新的发展与运用,是当今社会体育的需求。
3)掌握传统养生学的基础理论
4)学会养生方法,树立起健康第一的观念。
5)具备研究,运用,教学和倡导体育养生学的能力。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新颖的教学理念,启迪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9:养生的定义。
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是通过多种方法去实现的,包括调精神,调饮食,慎房事,适寒暑,科学活动,起居规律等。
10:道家提出的“三去”养生观点。
(1)去甚。去掉过分的极端的养生习惯。养生要符合自然法则与人体的生理特点,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不可太过与不及,这就是养生的原则。(2)去奢。去掉过分奢侈的生活状态。生活要求力简单化,不追求奢华,不贪图享乐,要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
(3)去泰。去掉无所用心,不思进取,饱食终日夫人懒散状态。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与健康,对人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11:儒家根据不同时期的人体体质特点提出的“三戒”养生方法。(1)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2)壮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3)老之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2:晚上体育锻炼的生理机理。(1)晚上体力处于低峰期。
(2)晚上运动后基本运动生理指标在入睡前不易恢复。(3)传统养生学对晚上锻炼的观念。(4)晚上体育锻炼的方法。
13:学习中养的任务。
(1)学习,继承,弘扬中国名族体育文化,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现代科学理论,学习研究传统养生学。(3)掌握传统养生学的基础理论。
(4)学习养生方法,树立起健康第一的观念。
(5)具备研究,运用,教学和倡导体育养生学的能力。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新颖的教学理念,启迪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14:养生体育以运动特点的分类。(1)整体性健身方法。(2)针对性健身方法。(3)医疗体育。15:导引图
是我国最早的健身图谱。
(1)形体运动内容。屈伸,抱膝,体侧,转体,跳跃,腹背等,其中有棍,沙袋,盘碟,球类等运动器械。
(2)仿生运动内容。模仿动物的习性编成体育运动项目。内容有:龙登,熊经,猿呼,沐猴,鹞背,鸟信等。
(3)对疗养生内容。对应身体的某些疾病,有医疗体育的作用。
16:五禽戏
五禽戏是根据导引术,五行,脉象,气血,经络等学说,由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神态和动作组成的体育运动。每一戏有若干动作组成,属仿生体育运动。17:什么是养生之道。
在养生活动中,结合人体基本运动规律与身体特点,通过相应的健身手段达到相应的健身目的。古人又把符合健身理论,原则的基本方法称之为养生之道。18:歌八阕的内容
这是先民们的一种祭祀活动,它言及人,动物,植物,天地等,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形成的一种原始体育活动。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19:彭祖养生学的特点。
(1)药食养生。通过药食调养身体。(2)内功训练。通过引导行气,对精,气,神进行锻炼。(3)形体修炼。通过模仿运动对运动系统进行锻炼。(4)好云游,与自然融为一体。
20: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流行的养生方法。(1)引导养生方法。(2)保健医疗运动。(3)精神养生。
(4)饮食起居养生。
(5)因时养生。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进行的养生活动。21:中医提出的人体保健的“四养”观点。
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提倡以不同的方式养生,把“四养”中的药,食,精,神做对比分析,注重精神养生。
22:儒家的养生特点。
(1)儒家养生以练心为主,在养生中引入社会伦理规范。(2)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提倡学习医学知识,积极养生。
(4)精神养生与“七情”养生理论。基本要求是节制情感,反对贪欲,提倡仁爱之心。“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23:养生体育以运动特点分类的方法。
(1)整体性健身方法是指通过运动系统与内脏系统内外结合的全面运动,使肌肉,骨骼,关节,心肺等组织得到有效锻炼,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针对性健身方法是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中单项素质的训练方法,又叫专项素质训练。(3)医疗体育是指患者康复及体质较弱者的体育运动。采取体育手段或机体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治疗疾病,矫正体格缺陷和改善机理功能。
第三篇: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摘要:中华茶最早起源于中国,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从现代医学意义上认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以茶入菜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增添了生活情趣更发挥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关键字:中华茶文化, 养生, 传统文化
正文: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茶文化与饮茶养生,篇首喝茶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一般茶客对茶文化的源流以及饮茶养生效应不一定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鄙人略谈三点浅见属一家之言奉献同道相互交流敬请指教作者萧。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
中国茶的神奇,在于它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它俨然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涤荡心灵、修身养性的良剂,儒家以之养廉,道家以之求静,佛学以之助禅。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但是,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兴起。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广泛交流,各种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形成跨地区、跨国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形势喜人。
鉴于茶文化的含义,与其他领域文化研究相借鉴,茶文化可以表述为茶在被应用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对不同茶类、茶的品质、水、茶具、茶的烹饮技艺和规则程序,饮茶的环境以及茶类生产工艺沿革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应开展对有关茶的道德、美学、诗
词、书画、陶瓷和民俗等领域进行研究,这也是当前一些学者提出“茶艺”和“茶道”必须区别的和界定的依据。只有“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的有机结合,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才能构成中华茶文化的核心。从现代医学意义上认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以茶入菜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增添了生活情趣更发挥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扩大了茶文化的范围3期刊论文范敬浅议清宫中药代茶饮-中医研究中国的中药。
二、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和精神主流
茶为中国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应该说,中华茶文化在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之后,开始兴起,到了宋代,达到全盛,及至明清,遍及中华。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和长期的研究实践,茶的养生功效被越来越多地发掘和证实:明目固齿、提神醒脑、杀菌解毒、消脂减肥、美容养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孙中山先生曾赞誉“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并提倡“茶为国饮”。
茶史学家曾把中国茶文化划分为四个历史分期,即:氏族社会萌发期、唐代发展期、宋元鼎盛期和明清普及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华茶文化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上层建筑的影响。中华茶文化源于民间,经过历代文人、僧侣、宫廷的不断总结和提高。从茶的药用、饮用发展到茶的品饮,漫长的饮茶史,不仅充分利用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从而形成的各色各样的饮茶风习和礼仪,使品茶活动上升为一种融道德、美学和艺术的创造,并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那么,中华茶文化这种传统的精神主流是什么?我们认为: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历代传统的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影响至深,并与禅宗之兴起关系密切,相袭相成。其原因有二:
一是茶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味清苦,能提神;明目益思,益寿延年。二是茶佛素有不解之缘:据史书载: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到隋唐达到鼎盛。几乎所有名山胜地众僧云集,普及种茶、制茶、饮茶风习。禅宗所推崇的“夜不寐,不夕食”,独许饮茶,所谓“破睡见茶功”。在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茶、认识茶、学泡茶,我们这本书便在这样的诉求下应运而生了。这是一本真正面对大众的图文书,书中运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在教给您最实用的鉴茶、赏茶之术的同时,也对具体冲泡方法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希望在这本书能成为您的饮茶向导,携您步入到氤氲的茶香世界中,尽享泡茶、饮茶的乐趣。因此,可以说,中华茶文化构成中国佛教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僧侣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宴
代酒宴,逐步形成一整套茶宴、茶礼的仪式。更重要的是把佛教教义融进了这些仪式,于是构成东方文化深厚的意蕴。
三、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
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流传不息,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无论是惠及全人类的中华传统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还是在西方人看来既神秘又受用的佛道文化.中医文化无不影响和改善着现代人的生命质量。这正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最好印证。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我国,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婚丧嫁娶,无论探亲访友;或者邀游赏景,或者相聚闲聊,或者参观访问,或者洽谈业务;甚至工作家居、饭前酒后,都少不了茶。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用茶激发创作灵感,用茶协调人际关系,用茶陶冶个人情操,用茶净化社会风气。正是这些组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参考文献:《中华传统文化与养生》第三章 茶文化与养生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与养生:茶文化与养生、饮食文化与养生》第一部分 茶文化与养生;
盛世尚茶风——谈谈茶文化的发展趋势[A];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
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10级经贸日语专业
学号:2094162838
姓名:孙滢蕙
第四篇:养生课程总结
《单味中药材养生》是最值得我们选择的一门课。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我们知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简单地说,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我们平时注意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调适,饮食与营养的调合,劳动与休息的适度,情志与道德修养的和谐,以及运动与健身,预防与治疗等方面也可以说是在养生。
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么对中药养生学感兴趣,那大概第一就是因为曾经吃过这方面知识匮乏的亏把。我曾经因为同时吃下地瓜和柿子而上吐下泻,整个人食物中毒几近昏厥。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食物是相克的,是的我也了解,但是我不知道它们若是真的在一起居然会产生这堪比毒药的作用。那一次我开始我认识到了养生知识的重要。第二就是因为家里父母渐渐年老,身体上难免有些小病小痛,而我又是文科生平时难以接触医学,得知可以选修中医学自然是满身热情。第三就是因为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热爱。中医是中华的传统医学,融入了中华深厚的传统文化,养生一词也是最早见于道教书籍。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单味中药材养生》课程所讲述内容中,很多都十分贴近我们的平时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可以随时学以致用的,这一点让我很兴奋。在这举个例,因为我平时胃口不是很好,所以平时不怎么吃得下饭。恰逢老师上课就提及到我们的胃是喜爱黄色的,所以餐厅才会打上昏暗的黄色灯光,为的就是能够促进食欲。听完这个我课后就有过尝试改变灯光颜色为黄色再用餐,果然甚是有效。可以说,它的内容都是我们平时有接触但是不曾注意的,但能够了解到其中的缘由,不更是感觉甚有收获?
古代养生家曾提出了养生的两个要点,那就是一要“养正性”,二要“顺自然”。
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保养正气。因为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精、气、神,三者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神的支配,经络的输通来实现生命活动。因此,古代养生家历来将精、气、神列为人身之“三宝”,是养生的关键。“养正性”就在于怎样去调节、制约这三者之间的生理环节,使之不偏不倚,以保持人体相对的阴平阳秘。
“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外界环境。尤其在对待外界事物的影响方面,如地位、职称、工资、住房等,要有自我控制、调适情绪的能力。中医认为:思不宜久,虑不宜过。不为身外之物扰动心神。所谓情志坦荡,随遇而安,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精华所在。
不得不说古代的养生思想颇具道家思想的精髓,崇尚无为自然,但不可说是毫无道理,对于现在没有用的。比方说,我们的熬夜加班或者是学习就与其所提倡的相矛盾,正常我们应该早睡早起,即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可达到保养身体健康的要求。
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所以我喜愛中医,热爱养生学。
第五篇:人人都来学中医-养生保健兴趣课程
人人都来学中医-养生保健兴趣课程
【课程时间】
分日常班和周末班,每班10-15人,报满即开课。
日常班上课时间:每周四下午;周末班上课时间:每周日下午。
【学期课时】课程共上9次课,每次3小时,每周上一次,约2个月内学完。【学习目的与要求】
系统学习中医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体的构成及生理、病理特点;
熟悉经络的循行路径与重要穴位,了解经络腧穴在养生保健具体应用;
知晓常用食疗药物的性味、功效及禁忌;
熟悉中医常用的四种诊断方法,并初步了解舌诊、脉诊操作要领;
初步掌握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如刮痧、艾灸、拔罐等的操作;
了解常用中成药的作用,禁忌和使用方法;
以常见病为例,熟悉并掌握中医理论在日常生活及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
第一讲:中医学的特点、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 第二讲: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形体官窍、脏腑、气血津液; 第三讲:人体的经络与腧穴:循行路径、常用保健穴位;
第四讲: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因、发病机理、疾病预防与养生; 第五讲: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第六讲:中药的药性、药理:四气、五味、升降,兼谈食疗药物性味功效; 第七讲:常用中草药的作用及使用要点; 第八讲:刮痧、艾灸、拔罐等初步技巧;
第九讲: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病例、日常保健进行分析,尝试制定解决方案和治疗方法;
【报名条件】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