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时间:2019-05-15 06: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第一篇: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数: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甲)(14分)

我在张晓风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隐痛。为什么痛呢?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师叫:“XXX!”“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人们心目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渔民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注】①亚当,《旧约》中人类的始祖,因违禁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

1.(1)第4段中加线的“另一种可贵”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引用《长干曲》一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2.从“端午节晚上”的片段,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亚当”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4分)

3.请指出文中倒数第3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①

A.“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是对宇宙和历史的宣告:“我在。”

B.“同在”是一种缘分,“同在”是产生各种爱的前提,如果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

C.文章尾句直抒胸臆,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意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本文“形散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而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辨色彩。

二、观代文阅读(乙)(20分)

英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那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扔出去,挽救了一位被吓呆的战友。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陌生了。

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那种悲壮。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的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涌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她含着眼泪坐在台下仰望。

5.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4分)

6.文中画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8.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8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古诗阅读。(5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9.该诗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2分)

10.这首送别诗的意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11分)

11.断句。(3分)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日: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12.翻译《论语》中的两则文字。(8分)

子谓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日:“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四、写作(5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一天,有个富翁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言下之意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殊不知,儿子却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里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你对“贫穷与富有”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②①

1.(示例)(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要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找到恰当的生活位置),生命就有意义。(2)承上启下,让作者自然地将“我在”的可贵精神升华到民族、国家的层面上。

解析:台湾女作家张晓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她的作品的特色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并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另一种可贵”的意思要结合“昔在、今在、恒在”及“而身为一个人……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理解归纳,要说出生命是短暂的和找到适当的位置生命才有意义的意思。《长干曲》的作用要从文章整体上分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一个段落上。

2.(示例)第一问,可以看出我极具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性格。第二问,举亚当的例子表明作者意识到人无完人,人应该追求美好,也应敢于担当自己的罪责。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第一问要结合“我”的倾听,“我”此行的目的及倾听后的思索进行概括。第二问要联系文章主旨,结合“我”对亚当噤而不答的看法进行整合。

3.(示例)诠释“我在”的内蕴,总括全篇。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答。

4.CD解析:A.“体会到”“意识到”的内容是长大后的感悟;且假设句“如果……就……”的内容说法太绝对;E.“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辨色彩”是评析议论文的用语。

5.(示例)一是“我”眼中英雄形象的发展变化,二是英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文中有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句子,答题时可以先找出来。“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台上英武的他”“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憨憨地笑着”“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探头探脑……申请困难补助的……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一共五处,这些语句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英雄的变化。其次,再从英雄角度回答其一生的变化就可以了。

6.(示例)写出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经归于平凡,甚至卑微,表现出作者失望的心情;和英雄的壮烈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英雄的伟大。

解析:文中用细节描写“英雄”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第二处是“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第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激昂、高大;第二处细节描写意在表现英雄归于平凡,生活于坎坷贫穷中,前来申请困难补助,受到礼遇而惶恐不安。两处描写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梳理出这些,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7.(示例)结构上,和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的心灵被英雄深深地震撼,进一步表现了英雄的伟大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理解能力。这一段是“我”对四十年前的自己的回忆,更是对英雄一生的追忆。他经历了如此平凡的生活,现在又在勇斗劫匪中牺牲了,“泪水”传达出“我”的震撼和痛惜,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从结构上看,“恍如”句照应了前面聆听英雄报告的情景。

8.(示例)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平凡的,甚至可以是卑微的,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也可以谈“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对英雄的认识需联系实际)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文记叙了英雄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英雄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心灵,字里行间充满对他的高度评价,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我”一样对英雄充满景仰。虽然指残,虽然困顿,却时刻不忘一个军人的职责,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9.(示例)①虚写(想象):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②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气象阔大。

③视听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解析:此诗意在劝勉,因而开篇就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首联从大处落笔,颔联则从细处着墨,颈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尾联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勉励李使君。这首赠别诗前两联遥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

要分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先弄清楚写的是哪里的景,然后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分析写法,要分析其对描写景物、创造意境等的作用。

10.(示例)不是。这首诗的意旨是劝勉。诗人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革新教化,恪尽职守,有所作为;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枉费梓州环境之美、民风之淳。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赠别诗的主题是不是“送别”,不能凭空乱说,要分析每句诗的内容,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作品的标题、作品后面的注释也不可忽略,因为它们往往暗示或直接交代写作背景等,使读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窥见作者的创作意图。

11.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点断要借助于文言句式、虚词、对称句等,才更易准确作答。

12.(示例)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罢了。”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赞同你的话,你是不如他啊!”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仍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了。”

解析:首先应把握文章内容。第一段显示了孔子对颜回的赞美。第二段显示了对子贡的赞美,同时,并没有否定子贡的说法,而是更进一层进行了解释。然后利用增、删、换、补、调、贯等方法,尽可能直译。翻译出的文章要力求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1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要求以材料为范围,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在审题、立意和选择材料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1)抓住材料的本质内容。写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知道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不偏离题意。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思考:材料写的是谁?他干了什么?很明显,本材料主要写了富翁与他的儿子对农场最穷的人家生活的不同认知和理解。

(2)紧扣关键词句审题。在材料中,总会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者语句,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关键词,我们要分析挖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层意蕴。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贫穷”与 “富裕”,关键句子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和“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两句。这就告诉我们要重点分析父子对贫富截然不同的认识。财富是相对的,在孩子的心中,财富就是拥有大自然;在成人的心目中,财富又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3)围绕材料中心内容选择侧面、角度立意。“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我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谁又能说得清楚?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或许我们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本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这样思考:材料中可以概括出哪几个意思?原材料作者的本意是什么?怎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清晰而简洁的观点?通过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以从教育子女、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自然等角度来思考。

【例文】

安贫可以乐道

同样是在乡村,父亲看到的生活不如自己家的富裕,他要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家是多么富裕。而儿子看到的是自己家的豪华游泳池不如乡村的清澈小河,自己家的豪庭不如乡村的大片的农场,自己家的高悬的漂亮灯盏不如乡村满天的星辰。父亲本想教育儿子要珍惜当前所拥有的财富,儿子却深感自己家的贫穷。这是因为父亲的富有是基于金钱,而儿子的贫穷是失落于精神的贫穷。可见,精神的富有是多么重要。即使物质贫穷,但并不妨碍精神的富有,所以贫穷也可以富有。

古语说“君子安贫乐道”,这是很高的境界。也是说有见识的人追求的是精神的富有。纵然贫穷我也可以富有,因为我与自己精神的快乐同在。纵观历史,那些流传下来的真正财富,大都是注重精神境界的士人创造的。就说吕不韦和卓文君,流传下来的只有《吕氏春秋》和《白头吟》。是的,钱财易散,只有精神是永恒的。

可是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忽视了精神,很贪婪地一路追求财富,一路上也遗失了自己的快乐与自由。等到自己所谓功成名就再回首时已百年身,精神上惘然若失,快乐也丢失在追逐物质财富的路上,压榨在生活的夹缝中。那个富翁爸爸,最终也许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飞机头等舱和五星级酒店之上,而孩子就凭着自己快乐和自由的心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上的快乐。一个人就霸占了天下才华储备百分之八十的曹植曾感叹:“名秽我身,位累我躬。”以他的地位和境界,大概体到了真正的精神快乐是不能建立在名位这些稍纵即逝的事物上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态,即使物质上是贫穷的,但精神上也可以是富有的。可见,精神的富有是取决于心态,我们不能仅仅追逐物质的富有,而遗失精神的快乐。

倘若把这位富翁爸爸放到乡间生活,他是绝对不会感到快乐的。因为追求太多太久的物质利益使他早巳感受不到贴近自然的幸福了。正如这个城市里的千千万万的你我一样,居住于这般的石头森林恐怕也已感受不到自然的气息,况且还有那么多人为了这森林中的一格铁窗奋斗终生。他们是感受不到自由和幸福了。那么走吧,离开喧嚣的繁华的纷扰走进清新广阔的天地,让所有干扰都蒸发成水汽,像那个孩子一样,成为精神的富翁,即使贫穷也可缠绕成精神的光环!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用心贴近自然的时候,他才是最贴近自己。当一个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的人走在山间明月与清风,他是否能轻易地感觉到灵魂游荡于边缘时的孤独呢?可见,精神的富有,还在于用心贴自然,反省自我,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反思自己精神的收获和付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倘若我们保持这样一份宠辱不惊的心态走进最本真的自己,那么即使我们物质上贫穷,我们也可以很富有。追逐名利也许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成就感的喜悦,但只有保持心态的平和和自由,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我才会更快乐,精神上更富有。

【点评】作为考场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强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材料叙述、事例选择信手拈来,阅读面、知识面较为广泛。使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假设分析、前后比论证的方法,使内容丰富翔实,再加上句式的变换、修辞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言表现力。文章运用“路标指示法”使观点与材料联系极为紧密,观点鲜明突出。在首段对材料分析后直接引出:精神的富有是多么重要。接着紧扣材料从正反对比论证中通过历史文化事例与现实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证“精神的贫穷比物质的贫乏更为可悲”的道理。巧妙引用名言展开道理论证,内容充实,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一层楼。另外,本文语言明白晓畅,文采飞扬,某些文句颇有意蕴。

第二篇: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甲)(14分)

我在 张晓风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隐痛。为什么痛呢? 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师叫:“XXX!”“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人们心目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渔民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注】①亚当,《旧约》中人类的始祖,因违禁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1.(1)第4段中加线的“另一种可贵”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引用《长干曲》一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2.从“端午节晚上”的片段,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亚当”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4分)3.请指出文中倒数第3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① A.“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是对宇宙和历史的宣告:“我在。”

B.“同在”是一种缘分,“同在”是产生各种爱的前提,如果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

C.文章尾句直抒胸臆,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意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本文“形散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而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辨色彩。

二、观代文阅读(乙)(20分)

雄 立 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那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扔出去,挽救了一位被吓呆的战友。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陌生了。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那种悲壮。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的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涌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她含着眼泪坐在台下仰望。5.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4分)6.文中画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8.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8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古诗阅读。(5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9.该诗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2分)10.这首送别诗的意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二)文言文语段阅读。(11分)11.断句。(3分)(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日: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12.翻译《论语》中的两则文字。(8分)子谓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日:“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四、写作(5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一天,有个富翁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言下之意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殊不知,儿子却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里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你对“贫穷与富有”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①1.(示例)(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要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找到恰当的生活位置),生命就有意义。(2)承上启下,让作者自然地将“我在”的可贵精神升华到民族、国家的层面上。

解析:台湾女作家张晓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她的作品的特色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并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另一种可贵”的意思要结合“昔在、今在、恒在”及“而身为一个人……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理解归纳,要说出生命是短暂的和找到适当的位置生命才有意义的意思。《长干曲》的作用要从文章整体上分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一个段落上。

2.(示例)第一问,可以看出我极具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性格。第二问,举亚当的例子表明作者意识到人无完人,人应该追求美好,也应敢于担当自己的罪责。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第一问要结合“我”的倾听,“我”此行的目的及倾听后的思索进行概括。第二问要联系文章主旨,结合“我”对亚当噤而不答的看法进行整合。3.(示例)诠释“我在”的内蕴,总括全篇。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答。

4.CD 解析:A.“体会到”“意识到”的内容是长大后的感悟;且假设句“如果……就……”的内容说法太绝对;E.“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辨色彩”是评析议论文的用语。

5.(示例)一是“我”眼中英雄形象的发展变化,二是英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文中有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句子,答题时可以先找出来。“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台上英武的他”“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憨憨地笑着”“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探头探脑……申请困难补助的……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一共五处,这些语句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英雄的变化。其次,再从英雄角度回答其一生的变化就可以了。

6.(示例)写出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经归于平凡,甚至卑微,表现出作者失望的心情;和英雄的壮烈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英雄的伟大。

解析:文中用细节描写“英雄”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第二处是“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第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激昂、高大;第二处细节描写意在表现英雄归于平凡,生活于坎坷贫穷中,前来申请困难补助,受到礼遇而惶恐不安。两处描写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梳理出这些,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7.(示例)结构上,和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的心灵被英雄深深地震撼,进一步表现了英雄的伟大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理解能力。这一段是“我”对四十年前的自己的回忆,更是对英雄一生的追忆。他经历了如此平凡的生活,现在又在勇斗劫匪中牺牲了,“泪水”传达出“我”的震撼和痛惜,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从结构上看,“恍如”句照应了前面聆听英雄报告的情景。

8.(示例)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平凡的,甚至可以是卑微的,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也可以谈“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对英雄的认识需联系实际)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文记叙了英雄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英雄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心灵,字里行间充满对他的高度评价,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我”一样对英雄充满景仰。虽然指残,虽然困顿,却时刻不忘一个军人的职责,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9.(示例)①虚写(想象):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②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气象阔大。③视听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解析:此诗意在劝勉,因而开篇就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首联从大处落笔,颔联则从细处着墨,颈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尾联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勉励李使君。这首赠别诗前两联遥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

要分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先弄清楚写的是哪里的景,然后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分析写法,要分析其对描写景物、创造意境等的作用。

10.(示例)不是。这首诗的意旨是劝勉。诗人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革新教化,恪尽职守,有所作为;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枉费梓州环境之美、民风之淳。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赠别诗的主题是不是“送别”,不能凭空乱说,要分析每句诗的内容,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作品的标题、作品后面的注释也不可忽略,因为它们往往暗示或直接交代写作背景等,使读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窥见作者的创作意图。

11.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点断要借助于文言句式、虚词、对称句等,才更易准确作答。

12.(示例)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罢了。”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赞同你的话,你是不如他啊!”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仍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了。”

解析:首先应把握文章内容。第一段显示了孔子对颜回的赞美。第二段显示了对子贡的赞美,同时,并没有否定子贡的说法,而是更进一层进行了解释。然后利用增、删、换、补、调、贯等方法,尽可能直译。翻译出的文章要力求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1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要求以材料为范围,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在审题、立意和选择材料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1)抓住材料的本质内容。写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知道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不偏离题意。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思考:材料写的是谁?他干了什么?很明显,本材料主要写了富翁与他的儿子对农场最穷的人家生活的不同认知和理解。(2)紧扣关键词句审题。在材料中,总会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者语句,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关键词,我们要分析挖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层意蕴。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贫穷”与 “富裕”,关键句子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和“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两句。这就告诉我们要重点分析父子对贫富截然不同的认识。财富是相对的,在孩子的心中,财富就是拥有大自然;在成人的心目中,财富又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3)围绕材料中心内容选择侧面、角度立意。“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我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谁又能说得清楚?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或许我们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本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这样思考:材料中可以概括出哪几个意思?原材料作者的本意是什么?怎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清晰而简洁的观点?通过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以从教育子女、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自然等角度来思考。【例文】

安贫可以乐道

同样是在乡村,父亲看到的生活不如自己家的富裕,他要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家是多么富裕。而儿子看到的是自己家的豪华游泳池不如乡村的清澈小河,自己家的豪庭不如乡村的大片的农场,自己家的高悬的漂亮灯盏不如乡村满天的星辰。父亲本想教育儿子要珍惜当前所拥有的财富,儿子却深感自己家的贫穷。这是因为父亲的富有是基于金钱,而儿子的贫穷是失落于精神的贫穷。可见,精神的富有是多么重要。即使物质贫穷,但并不妨碍精神的富有,所以贫穷也可以富有。

古语说“君子安贫乐道”,这是很高的境界。也是说有见识的人追求的是精神的富有。纵然贫穷我也可以富有,因为我与自己精神的快乐同在。纵观历史,那些流传下来的真正财富,大都是注重精神境界的士人创造的。就说吕不韦和卓文君,流传下来的只有《吕氏春秋》和《白头吟》。是的,钱财易散,只有精神是永恒的。

可是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忽视了精神,很贪婪地一路追求财富,一路上也遗失了自己的快乐与自由。等到自己所谓功成名就再回首时已百年身,精神上惘然若失,快乐也丢失在追逐物质财富的路上,压榨在生活的夹缝中。那个富翁爸爸,最终也许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飞机头等舱和五星级酒店之上,而孩子就凭着自己快乐和自由的心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上的快乐。一个人就霸占了天下才华储备百分之八十的曹植曾感叹:“名秽我身,位累我躬。”以他的地位和境界,大概体到了真正的精神快乐是不能建立在名位这些稍纵即逝的事物上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态,即使物质上是贫穷的,但精神上也可以是富有的。可见,精神的富有是取决于心态,我们不能仅仅追逐物质的富有,而遗失精神的快乐。

倘若把这位富翁爸爸放到乡间生活,他是绝对不会感到快乐的。因为追求太多太久的物质利益使他早巳感受不到贴近自然的幸福了。正如这个城市里的千千万万的你我一样,居住于这般的石头森林恐怕也已感受不到自然的气息,况且还有那么多人为了这森林中的一格铁窗奋斗终生。他们是感受不到自由和幸福了。那么走吧,离开喧嚣的繁华的纷扰走进清新广阔的天地,让所有干扰都蒸发成水汽,像那个孩子一样,成为精神的富翁,即使贫穷也可缠绕成精神的光环!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用心贴近自然的时候,他才是最贴近自己。当一个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的人走在山间明月与清风,他是否能轻易地感觉到灵魂游荡于边缘时的孤独呢?可见,精神的富有,还在于用心贴自然,反省自我,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反思自己精神的收获和付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倘若我们保持这样一份宠辱不惊的心态走进最本真的自己,那么即使我们物质上贫穷,我们也可以很富有。追逐名利也许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成就感的喜悦,但只有保持心态的平和和自由,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我才会更快乐,精神上更富有。

【点评】作为考场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强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材料叙述、事例选择信手拈来,阅读面、知识面较为广泛。使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假设分析、前后比论证的方法,使内容丰富翔实,再加上句式的变换、修辞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言表现力。文章运用“路标指示法”使观点与材料联系极为紧密,观点鲜明突出。在首段对材料分析后直接引出:精神的富有是多么重要。接着紧扣材料从正反对比论证中通过历史文化事例与现实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证“精神的贫穷比物质的贫乏更为可悲”的道理。巧妙引用名言展开道理论证,内容充实,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一层楼。另外,本文语言明白晓畅,文采飞扬,某些文句颇有意蕴。

第三篇:自主招生语文模拟卷

自主招生语文模拟卷

高三

2014-04-06 17:00

自主招生语文模拟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1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初秋之夜,是那样的tián静而美丽。明月犹如银盘,悬挂高空,zhàn蓝色的夜幕中,几颗星星羞qiâ地眨着眼睛。凉风阵阵,使人觉得格外舒适、qiâ意。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订正。(4分)

才书学浅 不辱使命 中流底柱 有例可援 侃侃而谈 深居简出

心灰意冷 冲耳不闻 毕恭毕敬 万恶不赦 分庭抗礼 急不遐择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一”那天大润发超市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 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C 桂林 山水甲天下,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让人流连忘返。

D 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4、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9分)

⑪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⑫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⑬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⑭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⑮唐诗能厚实我们的人生底蕴,锻造我们的人格魅力:奋进时,须拼搏,杜甫《望岳》鼓励你:“会当凌绝顶,”;离别时,莫惆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安慰你:“海内存知己,”;受挫时,须坚强,李白在《行路难》中告诉你:“,直挂云帆济沧海。”

5、名著阅读。(4分)

⑪《西游记》中唐憎的大徒弟孙悟空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他曾自称“”,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2分)⑫“„„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几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请结合你阅读《西游记》的感悟,谈谈你对“路在脚下”的理解。(2分)

6、综合性学习(7分)

眼下,微博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班级开展“今天,你

微博了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⑪林博同学从网上搜索到以下三则材料,请你根据材料所述,总结一下微博的特点。(2分)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Twitter(美国最早的微博)在约14时35分33秒就披露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其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甚至超越传统的新闻媒体。

材料二:“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微博客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材料三:从一名学生尝试网上开博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到厦门市2万多名中小学生集体开博,互相交流读书学习心得,厦门“文明小博客”蔚然成风。⑫厦门在推行“文明小博客”期间一直饱受争议。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抵制网络污染,请你为班级设计一条“文明上网”的标语,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2分)

⑬今年5月8日,是第63个“世界微笑日”,学校决定举行“最美的微笑”微博大赛,请你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参赛微博,记录下你心中最美的微笑。(3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坚持不必到底(14分)

①一只蚂蚁沿着光溜溜的瓷砖墙往上爬。一次又一次,它摔了下来;一次又一次,它又执著地努力向上爬去。一个人看到这一幕后感慨道:“多么坚强勇敢的蚂蚁,失败了毫不气馁,继续向目标努力。”另一个人看到后感 叹道:“多么愚蠢可怜的蚂蚁,简直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

②面对生命里不期而遇的挫折,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沿着既定的路继续走下去,不屈不挠;一是当道路堵塞时,换一个方向实现生命的突围。对前者,我们曾奉献过太多的掌声;对后者,我们常冷嘲 热讽,说这样的人是懦夫,他们只知道投机取巧。然而,生活一次又一次用铁的事实嘲笑了我们的偏执与无知——它一次次地让后者品尝成功的甘甜。

③18世纪,天花这个可怕的瘟疫在整个欧洲蔓延,还被勘探者、探险家和殖民者传播到了美洲,人们因为天花难以遏制的传染而惶恐。英国著名医生爱德华•琴纳忙于解决天花这个难题,他研究了许多病例,仍未找到可行的治疗办法。后来,他把思路放到了那些未染上天花的人身上,最后终于从挤奶女工手上提取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位8岁男童的胳膊上。一个月以后的试验结果证明,他找到了抵御天花的武器。琴纳由此而成为“天花疫苗接种的先驱”、“免疫学之父”。

④其实,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当我们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时为何不换一种思路呢?一条道走到黑往往不是明智之举,“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换一个方向,拐一个弯儿,你就能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困境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机遇的那双慧眼。

⑤坚持不必到底,有多少坚持配得永远,又有多少永远值得坚持?人的一生想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无法拥有时,我们应该学会而且必须学会放弃。选择放弃,需要不仅仅是勇气,更多的是对人生的透彻和一种超然的境界。⑥生活要求我们学会争取,也要求我们学会放弃;要求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坚持,也要求我们在另一些事情上退让。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最终什么也不

会得到。

⑦坚持不必到底,我们既要坚持该坚持的,又要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是执著,坚持不该坚持的是无知;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懦弱,不放弃该放弃的愚蠢。(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23期)

7、文章第①段从蚂蚁的事例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

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9、文章在第③段用了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观点,请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0、人们常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而作者却独辟蹊径,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我在寻找那片野花(17分)

①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做荞,家境贫寒,她衣着破烂,夏天总穿短裤,是捡哥哥剩下的。

②我和她同期加入少先队。那时候,入队仪式很庄重。新队员的红领巾,是提前交了钱买下的。荞说她没有钱,哥哥已超龄退队,她可用哥哥的旧领巾。授巾的仪式那天,当辅导员用托盘把新领巾呈到 校长手中时,就提醒校长记得把托盘里的那条旧领巾分给她。

③A满盘的新领巾好似一塘金红的鲤鱼,支棱着翅角。旧领巾软绵绵地卧着,仿佛混入的灰鲫,落寂孤独。

④校长可能不曾听清这句格外的交待,走到荞的面前时,随手把一条新领巾分给了她。我看到荞好像被人砸了一下头顶,身体矮了下去。灿如火苗的红领巾环着她的脖子,也无法映暖她苍白的脸庞。

⑤那个交了新红领巾的钱,却分到一条旧红领巾的女孩,委屈至极。刚一散会,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荞跟前,一把扯住荞的红领巾说:“这是我的!你还给我!”领巾是一个活结,被女孩拽住一股猛挣,就系死了,好似一条绞索,把荞勒得眼珠凸起,喘不过气来。大 伙扑上拉开她俩。荞满眼都是泪花,窒息得直咳嗽。

⑥我们都觉得那女孩太霸道了。荞一声未吭,把新领巾折得整整齐齐,还了它的主人。把旧领巾系好,默默地走了。

⑦后来我问荞,她那样对你,你就不伤心吗?荞说,谁都想要新领巾啊,我能想通。

⑧毕业的时候,荞的成绩很好,可以上重点中学。但因为家境艰难,只考了一所技工学校,以期早早分担父母的窘困。荞以后的路,就一直在贫困的底层挣扎。

⑨荞是一家印刷厂的女工。早几年,厂子还开工时,她送过我一本交通地图。说是厂里总是印账簿一类的东西,一般人用不上的。碰上一回印地图,她赶紧给我留了一册,想我有时外出,或许会用得着。说真的,正因为常常外出,各式地图我很齐备。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她的馈赠。我知道,这是她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了。

⑩一次聚会,荞终于来了。她所在的工厂宣布破产。她成了下岗女工。她的丈夫出了车祸,伤了腿,从此吃不得重力。儿子得了肝炎休学,需要静养和高蛋白。她在几地连做小时工,十分奔波辛苦。这次刚好到这边打工,于是抽空和老同学见见面。我们都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握着她的手。B她的掌上有 很多毛刺,好像一把尼龙丝板刷。

⑾半小时后,荞要走了。同学们推我送送她。我打了一辆车,送她去干活的地

方。本想在车上,多问问她的近况,又怕伤了她的尊严。正斟酌为难时,她突然叫起来:“你看!你快看!”

⑿窗外是城乡交界部的建筑工地,尘土纷扬,杂草丛生,毫无风景。我不解地问,你要我看什么呢?

⒀荞很开心地说,我要你看路边的那一片野花啊。每天我从这里过的时候,都要寻找它们。我知道它们哪天张开叶子,哪天抽出花茎,在哪天早晨,突然就开了„„我每天都向它们问好呢?

⒁我一眼看去,野花已风驰电掣地闪走了,看到的只是荞的脸,憔悴之中有了花一样的神采。于是,我那颗久久悬起的心,稳稳地落下了。我不再问她任何具体的事情,彼此已是相知。人的一生,谁知有

多少艰涩在等着我们?C但荞经历了重重风雨之后,还在寻找一片不知名的野花,问候着它们。我知道在她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

⒂此后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选 自《写给女儿们的散文》)

11、本文讲述了关于“荞”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写出三件即可)(3分)

12、揣摩文中划线的语句,回答:

⑪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任一角度,结合语境进行评点。(3分)

⑫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C句中加点的“重重风雨”一词的理解。(3分)

13、寻找一片野花的“荞”,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美丽。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荞”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4、“荞”经历了重重风雨,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面对生活,我们该持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你的生活感悟谈谈。(5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

也。”(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③就傅:跟随老师④为:是⑤非常:不寻常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⑪弗之怠⑫俟其欣悦

⑬日数千言不肯休⑭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1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无从致书以观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师无以应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17、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B、未尝稍/降辞色

C、日数千/言不肯休D、此/非常儿也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⑫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19、简答题。(4分)

⑪乙文中的老师评价戴震“此非常儿也”,少年戴震有何非常之举?(2分)⑫联系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态度和从师方式的看法。(2分)

四、写作(40分)

20、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以“从此,我不再”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树苗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把,不浇一点儿水。两年后,忽然有一天沙尘暴席卷而来,人们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树几乎都被风刮倒,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和树叶。

年轻人不解,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而我把树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恨不得把自己的根一直扎进地底 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暴风刮倒?”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答案

1、恬湛怯惬

2.“书”改为“疏” “底”改为“砥” “冲”改为“充”“遐”改为“暇”

3.C4、(9分,各1分)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⑫沉舟侧畔千帆过⑬留取丹心照汗青

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⑮一览众山小天涯若比邻长风破浪会有时

5、(4分)⑪齐天大圣七十二变(2分,各1分)

⑫要点: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最大困难不是什么路远山高,夏暑冬寒的艰难,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的阻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障碍是信念,是决心,是意志。而现实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在什么地方,左摇右摆,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而师徒四人知道自己该怎么走,所以很坚定。这里的路不

仅仅是指道路,指的也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目标。

6、(7分)⑪(2分)短小精悍,即时性强,传播速度快,更加贴近生活。⑫(2分)略。必须用上一种修辞方法,依据表达酌情给分。

⑬(3分)要能体现“最美的微笑”美在何处。依据表达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7、略

8、坚持不必到底。(3分)

9、(4分)补写的论据须能证明文章的论点,叙述事例2分,表达2分。

10、(4分)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1分,结合生活经验2分,表达1分。

11、(3分)写出三件事即可。示例:夏天穿哥哥剩下的短裤;因红领巾的误会与一个女孩发生纠纷后大度地原谅了女孩的霸道;为分担父母的窘困,成绩很好却只考了技工学校;送给我一本交通地图;成为下岗女工后为了丈夫和儿子在几地连做小时工;每天路过一片野花时都要寻找它们。

12、(1)A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两种修辞,将满盘金红鲤鱼似的新领巾和灰鲫似的旧领巾对比,形象而突出地写出了荞的困窘,也表现了我对荞的深切同情之心。

B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将荞多毛刺的手掌比作一把尼龙丝板刷,形象地表现了荞为了生活辛苦奔波劳碌留下的印迹,突出了她生活的艰辛不易,也体现了我们这些老同学对荞的同情和怜悯。(3分)

(2)“重重风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人生的艰涩和苦难,具体指荞遭遇的不幸:下岗;丈夫车祸伤了腿吃不得重力;儿子得肝炎休学需要静养和高蛋白等等。

13、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勤劳能干、任劳任怨、乐观坚强等。(2分)

14、对待生活,我们应该具有荞一样的态度,在艰难中看到希望,在艰难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就一定能够笑对困难和挫折,战胜它们。(2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结合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

三、文言文阅读

15、①不②等待③每天④距离

16、B17、D18、(4分)⑪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⑫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19、⑪善于思考,敢于对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提出质疑。(2分)

⑫(2分)略,依据表达酌情给分。

20、略

第四篇:自主招生试题

北大、清华分别组建自主招生联考同盟

堪称“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生源掐尖战即将登台亮相——北大和清华这两大顶级名校分别联合六大高校,组建自主招生联考同盟,准备一决高下。这被网友戏称为“北约”PK“华约”。在部分中学校长眼中,联考可减轻考生奔波之苦,但两大集团竞争是减负还是“圈地”存在争议。更有专家坦言,北大、清华等高校拼抢来的很可能是“二流生源”。

政策

“北约”联考报考不分先后

昨天下午,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七大名校同时发布公告,宣布2011年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

七校招办负责人表示,七所高校基本上都是以文理医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有相似之处。七校联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就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考生既能增加选择的机会,又能降低考试成本,减轻奔波之苦。

据介绍,2011年七校决定在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根据考生笔试成绩确定参加本校面试考生名单。七校联考将在各省市主要城市设立考点。考生所报考的高校互为平行关系,不分先后顺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多元组合。

另外,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尽管提供了七个考试科目,但选考哪些科目以及每科成绩如何使用,则由各高校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自行决定。比如,复旦大学非常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的成绩,其他高校则不一定有这样的要求。有些高校甚至可以根据考生的单科成绩进行选拔,有利于多元人才的脱颖而出。

北师大自招首设学科兴趣生

爱好哲学、社会工作等可报名

记者昨天从北师大招办获悉,在2011年自主招生中,北师大除参加北大等七大名校联考外,还首次设立“学科兴趣生”的招生类别,将择优选拔对哲学、社会工作、资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具有浓郁兴趣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时最多可优惠30分到40分。

北师大招办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自主招生录取人数将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并分为免费教育师范生类、学科兴趣生类和学科特长生类三类。申请者限报一类。

据了解,北师大新设的学科兴趣生类,将面向自荐或优质生源校推荐的具有浓厚相关学科兴趣、综合素质高,且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始终名列所在年级前茅的学生。申请者须参加北师大组织的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多项能力测试(笔试)和专业测试(面试)。

北师大计划哲学、社会工作、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主招生合格考生各60名。值得关注的是,学科兴趣生类自主招生合格、第一志愿报考北师大的考生,高考提档成绩最高可优惠30分到40分,但不得低于当地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据悉,北师大学科特长生类申请者须参加北大等七校联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理工)或历史(文史);合格者还须参加北师大组织的多项能力测试(笔试)和专家面试。和过去不同,特长生自主招生,合格考生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北师大在当地同科类调档线者,可享受按实考分加10分录取专业的优惠。

五招助你跨过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这道坎

最近34所知名高校分成4组进行“自主招生”联考,这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那么高三学生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呢? “掌握信息,准确定位,自主选择,合理安排”是专家给予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一本线以上学生可准备重点院校自主招生

Q1:高校的自主招生具体适合哪些高三学生?

A:龙文教育校长项松涛认为,重点名牌院校的“自主招生”,其录取分数线会高于“一本分数线”。拿到该自主招生院校考试合格证的高三学生,只要高考(论坛)成绩达到本省(市)、自治区的“一本线”而且第一志愿填报该院校,就能确保顺利录取。所以,高三学生应根据平时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后,结合自己的志愿来决定是否参加自主招生院校的考试。

估计自己的成绩考一本院校有较大差距的高中应届生,最好不要报考自主招生考试。一是因为自主招生的试题难度大于普通高考试题,“入围“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影响正常的高考复习;三是一旦“自主招考”过不了线,加大心理压力。因此,选择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绝大多数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目的是加大考上“理想院校”的保险系数。

自主招生并非无法复习

Q2:自主招生“无法复习”,这是真的吗?A:易思教育中学生辅导的徐国明解释说,自主招生是一项招生改革,首先不适合大家都来应试;其次,自主招生考试既然是科学、有效的考试,那么一定有规律可以捕捉。

虽然自主招生考试的灵活性比高考大一些,但基本方向是明确的,历年情况也是清楚的,所以不可能是“天马行空”,也绝对不是“无法复习”的。

新形势下备考自主招生的策略

Q3:面对当前“北约”、“华约”等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作为学生该如何备考?

A: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备考自主招生有最基本的5招策略:

■招式1:尽量全面掌握自主招生信息

范耀祖老师建议,高三学生掌握信息是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当务之急”。这些需要掌握的信息包括:

第一,要了解自主招生的时间。例如,清华等7校是2月19日;北大等13校是2月20日;同济等9校是2月26日;北邮等5校是2月20日。

第二,要掌握4组高校招生的政策。例如:北大是下降30分,若达到北大分数线时专业可下降10分;清华优惠总分不超过40分;复旦、交大要达到一本分数线等。学生可在招生高校网站上查询自主招生简章。

第三,要知道各组高校的特色。例如:北大等13校基本是全国著名综合性大学,在综合基础学科和文科专业上有相当水平;清华等7校是全国著名理工科大学,在理科专业上全国一流;同济等9校是全国知名工科大学,在工科专业上有无可比拟的特色。

■招式2: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高三学生“准确定位”是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重中之重”。知名高校自主招生主要对象是优秀的高三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特长和创新意识是参加自主招生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特色能力就贸然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毫无意义;甚至影响正常的高考复习,挫伤高考的信心。

■招式3:抛开各种外界压力,听从自己的心愿

高三学生“自主选择”是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关键前提”。高三学生选择自主招生考试必须是自己的心愿,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更不是为了父母之命或是随其他同学的“大流”。

高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精力、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4组中的1组、2组和3组的高校联考自主招生。高三学生还可在一组高校中选择1-2所自己心仪的高校,在高校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有特色的1-2个专业,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招式4:合理安排备考时间

高三学生“合理安排”是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秘籍法宝”。高三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一定不能以应试的办法来准备,而要在时间、学科、知识、能力、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综合素质”来“不变”应“万变”。

各校在正式考试前1至2周通过报名网站会向考生提供今年测试的样题,让学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

■招式5:勿盲目赶场,重在平时积累

昂立智立方老师袁满宁认为,新年开始,各高校都陆续展开自主招生。高三学生先要确定好目标学校,不要盲目赶场。

目标一旦确定,每天花半小时做该校的往年考题,了解该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及一些面试信息。不要额外花精力去准备或参加考前辅导班,保持平常心。不要影响高三复习计划,自主招生贵在平时积累,能成功更好,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

自主招生面试题8类题型详细解读

这里只说个人面试,一般可分为基础信息考察型、知识考察型、政策考察型、能力考察型、创新意识考察型、道德观考察型、思维灵敏度考察型和开放式考察型。①考察个人基本情况

这一般是根据考生在申报表或个人介绍中呈现给考官的个人信息(如家庭、兴趣、特长、潜力、获奖情况、社会实践等)来出题的。例如:

请你用一句话(或在一分钟内),进行自我介绍。请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或父母、朋友)。说明你某次获奖的过程和体会。谈谈你的特长、兴趣爱好。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个人物形象。你最喜欢《百家讲坛》中的 那些教授?

②考察对高校的了解

校训、专业选择、人生规划都是这类题型中的常考试题。你怎么理解我校的校训 为什么要报考武汉大学? 你对“水木清华”怎么理解? 你打算怎样在我校实现人生理想?

③考察基础知识

虽然媒体上报到的面试题目总是花样百出,但那毕竟只是少数,因为特别才引起了人们关注。其实,对高中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考察和运用才是面试的重要内容,这些试题可能就是高中平时考试中的试题,例如:

鲁迅的笔名是怎么来的?(2006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你对“闹”字的赏析。(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一个人在平地上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6公里,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公里,请问,他步行5小时走了多少公里?如果把步行速度改为X,上山速度改为Y,下山速度改为Z,该如何计算?(2007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你是否喜欢做物理实验?测电阻时,实验的误差从哪里来?如果电源是交流电,该怎么测电阻?(2007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④考察基本能力

主要考察学生的推理、动手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之一。例如:

根据四个英语单词twins,identilal,doctor,fun编一个故事。(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高压氮气瓶打开后,瓶口的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2007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电脑不能上网应该怎么检查?电脑感染了病毒应该怎样查杀?(2007年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⑤考察思维能力

此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思维灵敏度,有的试题有像脑筋急转弯,有的像辩论,有的试题则具有开放性。用3、4、5、6算24点。(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辩论:大学里应该培养专才还是全才?(2008年浙江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请分析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⑥考察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精英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高校考察的要点。例如: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如果你家里连续几天没人,怎么样才能让花盆里的花不被干死?(2006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⑦考察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 关注当前社会,收集分析信息是人才必备的素养。高校会针对很多高中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除一些关于时事政策类的试题。例如: 说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的名字。(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你对医保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中国迟迟没有新闻立法,为什么?(2007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有人用一个“涨”字形容2007年的中国,你是否同意这一特点?为什么?(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⑧考察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

高校培养的人才当然需要“德才兼备”,这类试题一般考察学生的道德意识、价值判断能力和成熟度。例如:

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有公司因第一次审批不合格,就暗中塞钱给你,你又因为结婚、搬家等事急着用钱;反之,现在,现在不收钱,这个企业也会把质量搞好,但要等个把月,你的选择是„„?(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俗话说“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违反了“择善而从”的规则吗?(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其实面试中很少有刁钻古怪的问题,考官临时选择的试题看似难度很高,其实这类试题一般是根据考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量身订造”的。

例如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中,一位宁波考生的父亲是私营业主,考官的问题就是“私营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而另一位来自宁波北仑中学的邵凯杰,则被问到“宁波与上海的经济有什么联系?”以及“怎么解决宁波北仑的环境污染问题?”浙江省衢州二中的一名女生的面试题目则是 “对衢州人懒、经济落后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笔试试题链接

文史:古典风韵

纵观2010年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笔试试题,在文史方面,更侧重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相关知识,而且出题角度广泛,甚至有点“怪”到让人摸不着头脑。北京大学: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用的是青春组合SHE的《中国话》的曲调,歌词则经过了重新改编:历史长河向前淌/岸上睡着一只羊/河里漂着一条狼/狼要拿羊当口粮/羊要认狼当爹娘/羊要救狼,狼要吃羊/不知是那羊救狼/还是狼吃羊。题目要求:1.请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并用至少四个造一个单句。2.请找出所有动词,并用其中笔画最少的两个写一句适合大学校园的标语。

四川大学:半小时写两首七律,一首是根据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选一个字作为韵脚,写一首七律《成都行》;另一首是写一首七律面试心得。

英文:中英互译

中英互译的考题近几年都有出现,考查的不仅仅是对英文单词的词汇量,更多地是怎样熟练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平时一定要积累大量的词汇,甚至是四、六级也要有所涉及,还要巧妙灵活运用。另外,多阅读一些英语报纸或杂志都有好处。

北京大学:

1.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better)2.能源危机对全球经济有消极作用,导致经济衰退。(impact)综合:一个事件引发的无数种试题

要想突围这种多种学科“有机交叉”的综合试题,在平时学习中还得融会贯通,灵活多变。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校联考:

2007年夏初太湖发生严重的水华事件,导致无锡市供水危机,引起世人关注。据此引出数学、物理、化学三门科目的5道计算题。

数学题:根据给出的太湖水位、水面面积、平均水深等数据,在假定太湖水体是一个规则的球缺的前提下,计算湖水最深处是多少米、总蓄水量多少。化学题: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氮、磷,要求写出元素在水体中可能参与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C。面试

代萌:这是校方最看重的一个方面,因此也是最需要花时间准备的。之前我也跟参加过自主选拔录取的师兄师姐交流过,也在网上查阅过相关信息,大致知道院校进行面试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短则10分钟,长则半小时。每位老师手里都有参加面试学生的材料,一般开始会根据考生所提供的材料内容展开提问。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紧张,从容应对,当然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申报材料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之后,老师就开始对学生的一些兴趣、获奖情况等进行提问;最后,老师还可能会考查学生对申报院校的了解程度,之前不妨事先大致上网了解一下自己所报的院校情况。我当时参加浙大的面试,大约7至10人一组。值得关注的是,浙大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宽广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则是你应该重点培养的素质。回忆自己准备面试的过程,至今还记忆犹新。首先,我准备了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英文也许用不到,但以防万一),也在其中着重展示了自己的亮点。记得当时自己对学习围棋的经历及其对性格的影响叙述便引起了教授的兴趣。随后,教授会抛出一个话题,每个人进行3分钟的观点阐述。这便是展现你视野宽度和创新能力的机会,也正是厚积薄发的机会。当时我们组的问题是对循环经济的看法。如果你能跳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束缚,提出新的见解,那一定会让教授刮目相看。在学习之余多看国内外新闻,阅读《环球》《南方周末》等杂志报刊,多看时事评论,一定会使你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角度与众不同。

总之,我对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感想就是,在对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跳出思维的束缚,平时多积累,包括课内外知识、社会生活、社会阅历等等。

陈轶骏:由于我拿到学校推荐后是直接参加面试,所我并没有刻意准备。只知道面试的问题肯定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真正面过了才觉得,真是题题都是意外,意在“独到”。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知识面拓展等,平时的积累极其重要。面试当天,教授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乎意料。“红绿灯的设置有哪些要素?”“你是选化学的吧,我来问你一道物理题。”„„然而正是这种问题才显出自主选拔录取的意义,考的不是你的学业水平,而是你的思维和思想。对待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能否透过表面看到本质,能否用一种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

看得出,面试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教授们所提的问题,多数留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在回答过程中也不要怕“糟了,好像回答错了”,这样会更紧张。答案的对与错并不是面试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在一个问题上你有没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和见解,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有多深,思维语言能力有多强等。所以,中规中矩的回答一般得不到高分,能表现出自己独立思考、独到眼光的,往往会受教授们的青睐。

最后还想提一句,高考才是王道。高考依然是最公平、最见功夫的一场比试。自主选拔录取只是给我们一次额外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不能把它当成上大学的“捷径”,顺其自然就好。

★面试试题链接

结合三位考生的经验,面试的题目与笔试比起来更是天马行空,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你的灵活独到见解、较强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个人观点。一位过来人就这样说了:“平时多思考多积累,包括课内外知识、社会生活与阅历等。切忌不要专门刻意去准备,平心静气地与老师交流。”因此,不要被千奇百怪的题目吓花了眼,大胆地说出你的见解吧!

时事热点

1.“哥本哈根”峰会与环保

北京大学: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一场政治博弈? 清华大学:用一个成语形容你眼中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2.房价

厦门大学:对高居不下的房价怎么看? 浙江大学:2010年房价是涨还是跌?

哲学深思

北京大学:人的生命是否属于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违法犯罪能不能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

生活观察

中山大学:如何看待“偷菜”改为“摘菜”? 东南大学:谈谈家用小汽车快速发展的利与弊。

换位思考

北京大学: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如何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

文学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二十四史前四部和后四部是什么? 中山大学:谈谈对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理解。

经验只是他们的,但也看出了许多共通之处:笔试包罗万象,融合了种种新意,而且常常是一题包含多科知识,看来,平时得多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面试很新颖,考官很潮,那些读起来似乎“一语双关”的试题考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创意,所以,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都要派上用场啊!

而与整个选拔有关的择校、高考与自主选拔录取的关系,考生也得多多注意。自主选拔录取只是增加多样人才上好大学的一个机会,而不能也不会取代高考,因此,在自主选拔录取这段时间,频繁参加各个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往往会使考生身心俱疲,忽略了原来有规划的高三总复习,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五篇:自主招生模拟面试题

自主招生模拟面试题 公共题目:首先请作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报考我校?。个性题目:

第一组:

1、假如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球体建筑物,如何调查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火车如何理解票的实名制?

第二组:

1、污水井的盖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足球越来越象战争,你怎么看?

第三组:

1、很多人认为网络游戏是恶魔,你怎样认识?

2、燃放烟花爆竹有什么危害,你认为应该禁止吗?

第四组:

1、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作何感想?

2、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你怎么看? 第五组:

1、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

2、父亲和母亲哪一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为什么? 第六组:

1、火箭喷射过程中有什么化学反应?

2、如果你家里几天没人,怎么样才能让花盆里的化不被干死? 第七组:

1、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

2、如何看待情怀的含义?

第八组:

1、太阳能是如何发电的?

2、汪洋上,只有一艘船,你只能带5个人走,你带谁? 第九组:1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分析烟酒奶粉等出现造假现象的原因,并提三条解决意见。

第十组(蒋斯琦):

1、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人们鼓励贷款购房车,那么“量入为出”的古训还有意义么?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符合遗传学的规律,但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发展结果,请你解释原因

3、It is said you are interested in football.The ChinaNational Team fails to get the qualific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12London Olympic Games.Could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football ?

下载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自主招生语文作文试题

    2012自主招生作文:北约考“暖” 清华考“理解与珍重” 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讯:2月11日,全国近七万考生进入自主招生考试:据北大招办介绍,共有来自全国的2.8万名考生报名参加“2012......

    2014年北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北约联盟2014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整理汇编 北约:语文题 一、填空题(部分) 1.很多人的第一次骄傲( )是从戴上北大( )清华的校徽开始的。 2.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 );时尚亮丽( ),可爱乡村......

    华约自主招生考语文试题

    2011年华约自主招生样卷理科语文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什么意见?” 1.下列对小说人物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十二点的列车 “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该轮到你了,我A.《十......

    17所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汇总(5篇)

    2010年17所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汇总 一、北京大学 1,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一场政治博弈? 2,人的生命是否属于自己? 3,优质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是天经地义吗? 4,如果你是联合国秘......

    2010年17所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汇总

    2010年17所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汇总 一、北京大学 1,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一场政治博弈? 2,人的生命是否属于自己? 3,优质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是天经地义吗? 4,如果你是联合国秘......

    2013年_北大自主招生_模拟试题(精选5篇)

    法国哲学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他的名作《西西弗的神话》中开宗明义地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共产党宣言》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xiexiebang.com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共产党宣言》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

    山大自主招生试题

    【网络综合山东自主招生考试试题】 这篇《2013年山东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汇总》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科:以开放性题目为主,并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