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5 06: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第一篇: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概述1

第一节行业相关界定1

一、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定义1

二、行业发展历程3

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品细分及特性5

一、产品分类情况5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7

第三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地位分析9

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

二、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1

三、行业关联度情况12

第二章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6

第一节2014-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分析16

一、2012-2014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16

二、2014-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8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2

一、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22

二、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25

第三节殴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8

一、殴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

二、殴债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30

第三章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政策技术环境分析35

第一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政策法规环境分析35

一、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35

二、行业相关标准概述36

三、行业税收政策分析38

四、行业环保政策分析41

五、行业政策走势及其影响43

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5

一、国际技术发展趋势45

二、国内技术水平现状47

三、科技创新主攻方向48

第四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规模情况分析52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52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54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57 52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60 第二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产销情况分析6

3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6

3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6

4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66 第三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财务能力分析70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70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7

3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7

5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76 第五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80第一节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分析80

一、2013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形势回顾80

二、2014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形势分析82第二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86

一、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86

二、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89第三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9

2一、发展国内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9

2二、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业的发展建议94 第六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99第一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出口市场分析99

一、进出口产品构成特点99

二、2005-201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市场发展分析100 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10

3一、2005-2014年前三季度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口量统计10

3二、2005-2014年前三季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出口量统计104 第三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出口区域格局分析107

一、进口地区格局107

二、出口地区格局108 第四节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出口预测11

1一、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口预测11

1二、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出口预测112 第七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16第一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16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116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118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1

21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2

3五、客户议价能力124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27

一、生产要素127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30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3

3五、政府的作用135 第三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37

一、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集中度分析137

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程度分析139 第四节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

41一、殴债危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1

41二、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展望1

43三、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44 第八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148第一节A企业148

一、企业概况14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0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

53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55第二节B企业157

一、企业概况157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9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60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62 第三节C企业166

一、企业概况166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69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7

1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72 第四节D企业17

5一、企业概况17

5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76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78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81 第五节E企业18

4一、企业概况18

4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86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89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91 第九章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94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9

4一、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9

4二、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分析197

三、行业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解读199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20

1二、2014-2018年行业供给预测20

3三、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204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07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207

二、产品技术新动态208

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10 第十章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投资分析215第一节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1

5一、投资领域21

5二、主要项目216 第二节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19

一、市场风险219

二、成本风险220

三、贸易风险.222 第三节行业投资建议226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226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229

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231 第十一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34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34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35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第二篇: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它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潜 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 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的发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 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 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 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 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 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 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 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 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 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 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 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 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 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 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 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 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 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 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 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 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 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 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 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2)加强研发力度,加强中外合作,提高国产移动通信企业的综合实力

目前,大多数国内移动通信企业的研发能力仍然较为薄弱,缺乏深层次的技术攻关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大公司的竞争压力,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需要提高 自主研发能力,加强中外深层次的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大力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加强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综合实力。

第三篇: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专业版)

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专业版)

正文目录

第一章通信电源行业基本概况1第一节通信电源简述1第二节通信电源行业的特征分析

2一、行业技术特征

2二、行业经济特征5第三节通信电源行业产业链介绍8

一、产业链状况8

二、行业同相关产业的关系分析10第四节通信电源在行业里的重要性14 第二章2013年世界通信电源产业运行态势分析16第一节2013年世界电源产业运行动态分析16

一、世界电源产业运行环境分析16

二、世界电源产业发展回顾18

三、世界电源产业热点透析21第二节2013年世界通信电源产业运行态势分析2

4一、美国国家半导体切入通信电源市场2

4二、美国朗讯通信电源26

三、全球通信电源技术29第三节2013-2017年世界通信电源技术呈现五大趋势32 第三章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产业运行环境分析34第一节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3

4一、中国GDP分析3

4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37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3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2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45第二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产业政策环境分析48一、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解析48

二、POWER85PC电源节能标准

51三、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的政策探讨

51四、计算机开关电源国家新标准出台

52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54第三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产业社会环境分析58 第四章2013年中国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剖析60第一节2013年中国电源行业发展动态分析60

一、电源行业发展高峰论坛60

二、欧盟对中国产6孔电源插座发出消费者警告62

第二节2013年中国电源产业现状综述66

一、电源结构调整进入实施阶段66

二、中国电源产品细分市场结构情况69

三、打造节能减排新动力助推电源产业新发展72

第三节2013年中国电源市场整体运行状况分析73

一、中国电源市场整体发展稳定73

二、调整产业结构广东电源电池行业逆势增长75

三、中国3G建设拉动电源市场需求增长76

四、绿色照明带热LED驱动电源市场78

第四节2013年中国电源产业存在的问题82

第五章2011-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制造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4019)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制造行业规模分析84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84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86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89

第二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制造行业结构分析92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921、不同类型分析942、不同所有制分析97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991、不同类型分析1002、不同所有制分析102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制造行业产值分析106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106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109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111

第四节2011-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113

一、销售成本分析113

二、费用分析115

第五节2011-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17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117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19

第六章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产业运营市场动态分析122

第一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市场动态分析122

一、洛阳通信段成功研制铁路应急通信电源设备122

二、首台通信用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通过鉴定125

三、通信电源网络的优化和实践127

第二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市场消费状况透析129

一、通信电源需求呈扩散化发展129

二、电信业重组带动通信电源市场需求131

三、中国通信电源市场有望稳步增长132

第三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技术新进展135

一、基站降耗与通信电源休眠节能技术136-2-8

4三、通信电源技术发展的趋势137 第七章2011-2013年中国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例如整流器)及电感进出口数据监测141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例如整流器)及电感进口数据分析(8504)1

41一、进口数量分析1

41二、进口金额分析143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例如整流器)及电感出口数据分析145

一、出口数量分析145

二、出口金额分析147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例如整流器)及电感进出口平均单价

第四节2011-2013年中国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例如整流器)及电感进出口国家及地区

一、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50

二、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53

第八章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市场监测分析157

第一节2013年世界及中国开关电源市场情况157

第二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市场监测分析158

一、通信电源行业投资情况158

二、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61

三、电信运营商通信电源总投资情况163

四、通信电源分运营商投资情况164

第三节2013年分类产品市场状况分析167

第九章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竞争态势分析169

第一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竞争关键因素169

一、产品分析169

二、技术研究171

三、客户情况172

第二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走向175

一、高频开关通信电源行业分析175

二、关系优势存在情况176

三、区位优势形成情况178

四、价格竞争分析181

第三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84

第十章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优势企业经营与竞争分析(企业可自选)186

第一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00063)186

一、企业概况18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89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91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92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94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97

第二节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

一、企业概况200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02 149150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07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08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10 第三节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21

4一、企业概况21

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1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19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20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2

2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25 第四节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228

一、企业概况228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30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3

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3

5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36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38 第五节武汉普天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2

42一、企业概况2

42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4

5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47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48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0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3 第六节无锡华鑫通信电源有限公司256

一、企业概况25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58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

1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6

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

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66 第七节漳州科华通信电源有限公司270

一、企业概况270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7

3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

5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76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78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1 第八节太格电子(深圳)有限公司28

4一、企业概况28

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86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9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9

2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94 第九节广州市天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298

一、企业概况298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30

1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303 304 306 309 第十节洛阳巨龙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31

2一、企业概况31

2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31

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17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19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320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322 第十一节河北亚澳通讯电源有限公司326

一、企业概况32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329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31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

32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33

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337第十二节略……340 第十一章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关联行业发展情况342第一节2013年通信产业发展状况分析3

42一、通信产业运行动态分析3

42二、通信产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分析34

5三、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347第二节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349

一、电子信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349

二、电子信息行业主要产品产量351第三节2013年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分析3

53一、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3

53二、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355 第十二章2013年通信电源用户分布及行业调查分析358第一节2013年通信电源用户分布及结构分析358第二节2013年通信电源主要用户行业调查分析359

一、石化装备359

二、电力行业360

三、冶金行业36

2四、纺织行业36

5六、其它行业368 第十三章2013年中国电源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剖析372第一节2013年中国电源行业发展动态分析37

2一、电源行业发展高峰论坛37

2二、欧盟对中国产6孔电源插座发出消费者警告374第二节2013年中国电源产业现状综述378

一、电源结构调整进入实施阶段378

二、中国电源产品细分市场结构情况38

1三、打造节能减排新动力助推电源产业新发展384第三节2013年中国电源市场整体运行状况分析38

5一、中国电源市场整体发展稳定38

5二、调整产业结构广东电源电池行业逆势增长387

三、中国3G建设拉动电源市场需求增长388

四、绿色照明带热LED驱动电源市场390第四节2013年中国电源产业存在的问题394 第十四章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396第一节2013-2017年中国电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396

一、中国电源产业发展前景展望396

二、我国UPS电源市场发展前景看好398

三、开关电源技术四大趋势401

四、UPS行业发展方向—高频机结构UPS403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40

5一、通信电源行业前景可观40

5二、通信电源需求预测407

三、通信电源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408第三节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产业市场进出口预测分析411 第十五章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投资机会与价值分析413第一节2013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投资环境分析413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投资机会分析41

4一、通信电源投资潜力分析41

4二、通信电源盈利能力分析417第三节2013-2017年中国通信电源行业投资风险预警420

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420

二、政策风险分析42

2三、其它风险分析425第四节专家建议428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

【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第四篇:汽车后市场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汽车后市场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也随之增大,并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着车龄增长,大量的存量车脱保而进入了独立后市场,对独立后市场的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汽车后市场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层级众多等问题。受到汽车行业整体发展和政策的影响,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概述

(一)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

1、概念定义

消费者购车流程中,当新车完成交付后就进入汽车后市场,所以汽车后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汽车后市场在广义上囊括汽车售出之后,围绕汽车使用的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交易和服务,涉及汽车使用、维护、修理、再购买等等。供应链则涵盖了一个由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所连接成的商品流通结构。本篇报告将聚焦与汽车后市场供应链体系更为息息相关的售后零配件和维保市场进行重点分析和阐述。

汽车后市场服务

2、发展历程

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的总体环境与国内汽车销售和保有量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乘用车销售市场有所起色,汽车后市场才得以随之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及其对应后市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汽车后市场从形成到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3、发展特征

如今,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获取速度加快以及市场教育周期缩短,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对行业了解加深,同时供应端所提供的后市场服务内容及渠道也逐渐多样化。传统4S店本身固化的服务和产品模式,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加之政策鼓励,各层级的独立后市场兴起,市场参与者众多。

目前来看,在新车质保期内,即使4S店普遍价格较高,消费者仍然会因为保修、质量等原因而选择4S店渠道进行维修和保养。但当汽车出保后,4S店面临着独立后市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竞争,后市场客户流失率极高。

随着汽车后市场逐步成熟放开,独立后市场对主机厂的重要性将继续升级。然而,对比中国独立售后零配件市场与其他成熟市场来看,中国市场有着其独特的市场

特征,也面临着挑战:

(1)

配件体系不健全

非整车企业授权配件流通体系极为混乱,配件流通信息不透明,流通各环节难以监控监管。独立后市场配件引发的问题难以得到反向追溯,从而使得消费者对配件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顾虑和怀疑。

(2)

中国零配件分级尚不健全

消费者对于不同层级的配件认知仍有待提升,同时配件的信息数据流通并不透明,从而导致次品件、假件现象频频出现。

(3)

新兴电商体系的快速推广

消费者/店家接受度高。长期将使流通层级扁平化,并且通过标准化配件数据库打通多方信息,从而规范行业体系和数据信息。但短期内,新增的流通渠道及尚未建立的技术规范体系使市场复杂度增加。

尚未完全成熟的市场带来发展挑战的同时,也为市场参与者带来相应的发展机遇,中国后市场整体而言处于蓬勃发展且效率逐步强化的阶段。

(二)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规模

1、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及发展进程

汽车行业用户消费周期

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发展与国内新车销售及汽车保有量密不可分。回顾过去1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新车销售市场规模得到快速的增长。在2009年-2010年更有井喷式的扩张,平均年增速高达4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目前新车销量增速有所放缓,并趋于稳定,汽车产业发展逐步从原先的新车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迭代的市场。

全球各大市场新车年销售数据

由于产能逐步饱和,市场处于由原先的供应驱动转向由终端消费者需求驱动的阶段,加之汽车品牌产品之间竞争加剧,导致终端经销商新车销售价格和新车利润逐步下滑。经销商利润的重心从新车销售,逐步过渡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服务上来,售后服务的地位逐渐提高。该变化向上游倒逼整车厂调整业务关注点,使得整车厂对汽车后市场更加重视。目前国内后市场业务处于利润交错期,汽车后市场将逐步成为汽车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

汽车市场利润发展周期示意图

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趋缓,汽车产业逐渐步入“存量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汽车产销量数据表明,近十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长逐渐放缓,汽车市场由“增量时代”

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稳步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后市场成汽车产业主要发力点。

2、后市场增长核心驱动力

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主要来自于终端需求及政府监管的驱动,本章节将会对需求端核心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政府监管类相关驱动力将会在下一部分后市场政策环境重点探讨。

(1)

汽车保有量平稳增加

保有量作为潜在后市场服务对象的基数,随着新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相比于美国、德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中相对稳定的保有量,中国市场乘用车保有量稳定攀升,预计在2021年期间,中国乘用车保有量有望突破2亿大关;增长的汽车保有基盘,意味着对日常维修保养的需求相应增加。

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

(2)

国内近年来新车型加速推出

国内市场中大尺寸车型及高端/豪华品牌的市场占比增长,存在更为丰富的售后服务需求,同时也带来更高的产品溢价:后市场单用户的服务营收值相应升高,提升整体车后市场价值。虽然目前新购车群体在短期内仍然将在4S店接受汽车的售后服务,但当出保后将大量切换至独立后市场渠道。

(3)

存量车辆老龄化

由于保有量稳步提升加之新车销量增速放缓,中国乘用车市场保有量车龄呈现整体老龄化的趋势,平均车龄不断上升,2018年汽车平均车龄有望突破5年。高车龄车辆

车主对维修和保养的需求相对新车用户而言

更高,也即对零配件的需求更高,从而将推动整体售后配件需求提升。

中国汽车分车龄保有量

(4)

消费者对汽车认知丰富

消费者随经济增长对汽车的认知逐步成熟,关注重心向用车全生命周期迁移,关注持有成本、区域便利性、零配件质量、残值等后市场服务问题。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支出逐步提高;同时为了保障其汽车残值,接受后市场服务的意愿增强。

过去的几年内,中国汽车零配件后市场规模以年均20%的增速扩张,规模由

2011年的1,900亿元左右增长到如今接近5,000亿人民币的体量;未来可以预期的是,受上述这些因素和市场驱动力的影响,规模和扩张仍将继续,2022年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5)

技术发展推动汽车后市场产业升级

LBS、车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技术发展为后市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衍生出UBI车险等创新产品。

供应链技术的发展为汽车后市场供应链优化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需求端分析可见,维修保养服务需求将逐年增加,未来市场整体规模可期,受政策影响市场变化将更多地发生在供应渠道及服务提供方。

中国后市场零配件总需求

(三)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政策环境

1、政策分析

在政策层面,中国后市场逐步放开。将逐步规范配件流通和分级,以提升流通效率并打破零部件供应垄断,扶植非授权体系,目标是摆脱目前维修行业仍需要大程度上依赖整车厂的局面,引入更多样的服务提供商参与竞争。

与汽车后市场零配件发展最为直接相关的政策之一是:2014年9月3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鼓励开放多种级别配件的流通及再流通,并在政策层面上鼓励利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加速零配件流通扁平化:

(十八)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

促进汽车维修配件供应渠道开放和多渠道流通。按

照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

则,打破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

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

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推动建立高品质维修配件社会化流通网络。贯彻落

实《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

定,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

修汽车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保障

消费者的自主消费选择权。鼓励汽车维修配件流通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模式,加深与维修业

融合发展。要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汽车维修

配件追溯体系,保证配件供应渠道公开、透明,实

现汽车维修配件可溯源、可追踪,消费者合法权益

受到损害时可追偿、可追责。要制定实施汽车维修

配件分类及编码规则、汽车维修配件流通规范等技

术标准。鼓励建立可追溯配件质量保证保险制度。

鼓励发展第三方的汽车维修配件认证机构,强化配

件质量和信誉保证。鼓励发展汽车维修配件公益性

群体品牌。

以此指导意见为基础,国家标准委在2015年9月11日匹配发布了GB/T

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并于2016年1月1日实施:

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应遵循唯一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可追溯性、可兼容性的原则,适用于汽车生产、流通、维修、消费等环节。

2016年3月发布的《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于售后配件供应流通以及技术放开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征求意见稿有望在近期最终确定,但放开售后配件流

通的整体基调已得到确认。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二)售后配件的供应与流通

在其品牌汽车售后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的汽车制造

商没有正当理由,不应限制售后配件的供应与流通

(三)维修技术信息、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的可获得性

汽车售后市场有效竞争需要保障售后维修技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同时保障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的可获得性。因此,在其品牌汽车售后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的汽车供应商无正当理由,不应限制维修技术信息、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的可获得性。

国务院于2017年5月3日最新发布的《汽车

销售管理办法》(2017年7月1日起开始施

行)明确指出:

第二十一条

供应商不得限制配件生产商(进口产品为进口商)的销售对象,不得限制经销商、售后服务商转售配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另有

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供应商可以要求经销商为本企业品牌汽车设立单独

展区,满足经营需要和维护品牌形象的基本功能,但不得对经销商实施下列行为:

(四)限制为其他供应商的汽车提供配件及其他售

后服务

(七)搭售未订购的汽车、配件及其他商品。

2、影响分析

综合来看,政策法规的推出,影响着汽车后市场零配件的全价值链:

除以上直接针对汽车配件供应、流通角色的政策条款外,汽车保险费率市场化将给予保险公司在维修渠道上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权,使保险公司更加深度地参与汽车零配件后市场的供应链环节。

配件供应环节上,法律法规明确了同质配件地位,通过供应商多元化、零配件及维修技术的透明,破除传统整车企业在后市场零配件技术和产品上的垄断,允许更多高质量的零配件进入市场,丰富市场配件供应图谱。而SKU数量的增加,对于后市场零配件流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引入国际编码标准,并鼓励数字化、互联网式的配件管理体系的建立,使配件信息及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实现有效的管理。

在透明且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以市场化及技术的方式提升后市场零配件流通效率。在流通环节中打破了原厂件流通和再流通的限制,并鼓励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网络平台),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信息透明度,使整体流通结构趋于扁平化。

在消费者端,除个体消费者认知提升以外,保险公司对维修渠道选择的自由度逐步提高,将倒逼上游供应链建立针对保险大客户、且更为灵活、有效的零配件供应体系。

二、价值链分析

(一)后市场供应链概览

后市场供应链体系分为三大主要环节:生产、分销、零售。零部件生产商生产配件,通过多个层级的批发商分流,再到达各类维修厂,由维修厂最终出售给消费者。

其中,主机厂授权渠道和非主机厂授权渠道(即独立后市场渠道)的供应链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配件类型

目前主机厂授权渠道仍以授权配件为主,非授权配件则主要流通于独立后市场渠道中。

随着政策的细化,越来越多的配件将在两类

供应链体系中实现全流通。

分销层级

主机厂授权渠道层级相对较少,授权配件经

主机厂售后部门直接流入4S店体系。而在独

立后市场渠道中,配件将由多层级批发商经

手,才会流入零售端的各类维修厂中。

零售端

主机厂授权渠道以4S店为主,而非主机厂授

权渠道的零售端形态则更为多样化,包括连

锁店、维修厂和夫妻店等多种维修业态。

除了以上供应链环节外,保险公司在后市场

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事故车而言,在哪里进行维修用什么配件进行维修,都将受到车险条例的直接影响。

(二)配件类型分析

1、配件品类定义

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根据维修保养的特点可以分为4大类:

传统汽车零配件分类

保养件:根据保养要求进行替换,配件最为常见,通用性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例

如:机油、三滤。

易损件:根据行驶里程要求进行替换,配件较为常见,通用性较高,技术要求高于保养件,例如:轮胎、蓄电池、雨刮片等。

维修件:也称为故障件,配件设计的生命周期较长,但存在故障可能性,因而仅在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或替换,通用性较低,技术要求也更高,例如:起动机、发电机、离合器等。

事故件:主要在事故后进行更换,通用性低,技术要求高,例如:大灯、保险杠、A

柱等。

2、配件品类占比及趋势

在四类配件中,维修件由于配件单价较高,且更换较为频繁,在后市场配件中价值占比最高。保养件及易损件尽管替换频次高,但配件单价较低,因此市场份额在20%以下。

而事故件则受事故率影响,替换频次低,尽管配件金额高,市场份额为23%。

2016年中国汽车后市场配件品类占比

(1)

配件品质分类

除了配件品类以外,另一个看待配件市场的重要角度是配件品质。

根据生产企业、配件标识和质量,配件可以分为原厂件、OES件和品牌件三大类。

配件品质分类

鉴于3年出保车辆的车主多会选择品牌件,因此品牌件的份额目前已达到了60%以上。

受到主机厂授权分销体系的保护,原厂件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OES件则由于价格偏高,又缺乏足够的市场认知度和辨识度,因此份额较低。

后市场配件来源切分

(2)

未来,品牌件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市场车龄上升,且出保车辆占比上升,使用品牌件的车辆占比提升

B.政策推动后市场透明化规范化,品牌件产品品质不断优化,消费者对品牌件的认知度也将逐步提高,使用品牌件的意愿也逐步上升。

(三)分销渠道分析

1、后市场配件分销结构

如前所述,中国汽车后市场配件分销渠道有两种主要类型:主机厂授权渠道和非主机厂授权渠道(独立后市场渠道)。其中,独立后市场渠道占据了配件后市场规模的大部分

份额,未来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需要特别关注。

à

配件的独立后市场供应链体系与主机厂授权渠道相比更加的复杂。目前中国的配件分销渠道呈现出网状特征,在各层级间有很多互动。

配件终端零售占比

2、分销结构变化趋势

目前的分销结构层级众多且市场分散,分销效率较低,下游维修厂的采购体验也并不

好。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未来中国市场的分销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逐步向效率更高的模式转变。

批发商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增加客户基盘,将逐步推进行业整合。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分销体系中,横向整合及纵向整合都将存在。

最终,后市场分销体系将更为扁平化,层级逐渐减少,并会出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批发商。

后市场分销体系变化趋势

(四)零售端分析

1、零售端分类

中国后市场零售端的业态和配件分销渠道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主机厂授权渠道中,零售端主要是4S店的授权售后业务,即为授权主机厂维修保养该品牌的车辆。

在独立后市场中,零售端的业态有3种主要的类型,分别是规模较小的夫妻店、规模较大且更正规的维修厂,以及以加盟形式为主的连锁店。而在维修管理相关法规出台后,4S

店也能够开展对其他非授权品牌的维修保养业务,由此4S店非授权品牌业务成为了独立后市场的新兴业态。

独立后市场零售端业态

2、零售端规模及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共有维修厂44万家,其中4S店共有2万多家,其他皆属于汽车独立后市场。新车销售3年内,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进入4S店进行维修保养;但随着车龄的上升,出保车辆在存量车中的占有率将不断提升,车主出于成本考量,将更有意愿去独立后市场进行维修保养。因此独立后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大,蚕食4S店份额。

在独立后市场中,目前夫妻店和独立维修厂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未来将逐步受到连锁维修和4S店的挤压。

(1)

夫妻店主要服务周边社区。夫妻店的规模小,通常只有1-2个工位,甚至没有举

升机。由于不正规,并且会使用假件以次充好,夫妻店面临着来自于维修厂和连锁的强烈竞争。

受到维修管理条例和配件质量分级的影响,夫妻店通过销售低质量配件赚取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未来,预计夫妻店将迎来大规模破产潮,或被连锁维修并购。

(2)

独立维修厂的占比仅次于夫妻店。与后者不同的是,独立维修厂的规模更大,在物料销售、产品及服务定价方面都更加正规。独立维修厂未来仍将是独立后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3)

连锁维修逐步规模化发展。大部分连锁维修提供汽车美容、快修快保服务。依靠良好的服务、规范定价等优势,逐步建立起连锁品牌形象。也有一部分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车辆维保类服务,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连锁维修凭借其优势,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4)

4S店的独立后市场部分则受政策影响,已在近期兴起。区别于传统的4S店渠

道,4S店独立后市场部分指4S店为非授

权品牌车辆提供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由

于新销售管理办法的实行,主机厂放开了

对经销商的控制,4S店能够为其他社会

车辆提供售后服务。从4S店的角度来

说,提供独立后市场服务有助于扩大其营

业收入和毛利。因此,4S店独立后市场

服务未来也将快速崛起。但受到4S店高

价格的限制和较小的客户基盘,4S独立

后市场业务规模仍较为有限。

(五)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通过对后市场供应链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

汽车后市场存在配件信息不透明、交易链层

级众多、市场分散的问题。然而,要解决这

些问题,形成高效的后市场供应链体系,仍面临着三大挑战。

挑战1:配件信息统一难

对于后市场供应链而言,有两套重要的编码

体系,能够帮助批发商和零售商定位到指定的车型和配件。

一套编码体系是车辆识别码,也称为VIN码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能够识

别车辆的品牌、生产时间、车型、车身形式

及代码、发动机代码、组装地等关键信息。

这套体系的编码方式由SAE进行规定,相对

较为透明。目前国内的合资品牌皆沿用了该

品牌的国际编码方式,因此VIN码的解析不

存在壁垒。

而VIN码也是主要的编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配件信息的沟通和交易。

汽车VIN码示例

另一套编码体系则是主机厂对配件的EPC

码。存量车型EPC编码体系由主机厂自己规

定,因此缺乏行业统一的编码标准。

《维修

保养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主机厂必

须公开自己的编码体系。但由于各个主机厂

编码方式不同,难以产生统一的,全国范围的编码体系。由于缺乏共同的编码语言,在配件的流通中,EPC码仅起到辅助作用,批

发商和零售商可能会掌握自己常用的几个品

牌的EPC码体系。各品牌的EPC码体系不统一将是配件信息透明化的主要壁垒。

EPC码标准格式

在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几十年中,也出现了不少企业期望打通行EPC码壁垒,自成体系形成一套新的编码系统。

但由于存量车型庞大的编码库,尤其是自主品牌多样化的编码方式,对打造新编码系统所需的时间和投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尽管目前已有企业具备打通大部分编码体系的能力

但出于商业化考虑,为了能够逐步收回前期巨大投资,编码体系多以付费平台的方式进入区域市场,仍没有形成全国范畴的统一透明的配件信息平台。

挑战2:配件信息与供应链体系匹配难

实现配件的自由流通,除了需要配件信息的透明化之外,还需要将配件信息与供应体系进行匹配。对于非授权配件供应商,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国内品牌件供应商而言,其编码体系相对不完善,部分配件难以与常规编码体系进行匹配。

另一方面,后市场中存在数以万计的配件供应商,要将配件供应商与配件一一对应,也需要大量投入和长期积累。

挑战3:跨区域扩张难

传统的批发商如果需要规模化运营,存在很多的限制条件,比如资金成本、跨区域物流、仓储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和获客能力。

在众多的能力中,人力资源能力是目前形成跨区域批发商的瓶颈。

规模化的批发商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与维修厂进行对接。由于配件信息的不透明,维修厂在采购配件的过程中需要与专业销售人员进行沟通,以明确所需配件的配套信息和价格。在此过程中,专业销售人员起到核心作用,能够明确地获知维修厂所需要的配件类型、匹配车型和价格信息,并了解区域维修厂的消费习惯。

实际上,每个销售人员能够对接的维修厂数量有限,因而在批发商扩张的过程中,销售人员的数量也需要大幅增长。但目前合格的销售人员数量有限,批发商在扩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缺乏合适的销售人员的困境。

如何简化交易流程,配合配件信息透明化,将成为是否会出现跨区域批发商的关键。

三、竞争及商业模式分析

(一)汽车后市场竞争概览1、竞争现状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市场中也孕育出非常多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其中不乏众多互联网平台,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其中主要有两类重要的平台,面向终端用车消费者的B2C平台,及针对专业独立后市场配件、服务提供商的B2B平台。

后市场配件供应平台举例

除了终端客户的区别以外,对于这两种平台的区别更多在于所提供的零配件产品图谱和业务介入深度,市场整体可根据商业模式分为2x2x2的三维矩阵细分市场:

商业模式分类

B2C平台由于其下游客户专业性较低,且相较于美国成熟的汽车市场,中国消费者缺乏对于汽车维修的DIY传统。由于维修、事故件对于技术要求较高且难以自行安装修理,B2C平台上一般主要以供应保养易损件为主。这类配件相对通用,且对于安装的技术要求较低,车主消费者可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或通过街边的夫妻店进行简单安装。

B2B平台中同样以高频低价的保养易损件为主,利润空间较小;目前仅有极少部

分的互联网平台涉及维修事故件的B2B流通,如巴图鲁、掏掏汽配、车件儿等。虽然维修件及事故件中间环节流通利润高,其对于流通平台要求也更为严苛。主要的瓶颈和挑战在于维修件事故件配件种类繁多,下游与车辆车型匹配关系较为复杂且通用度极低,同时随新款车型的发布急速增长。这些维修件事故件的上游一般又对接多层级的品牌件供应商,使得整体供应链复杂度成几何倍数关系增长。

中国统一的配件编码等市场规范化动作仍然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在市场上仍缺乏较为完整精确的配件信息体系,难以精确匹配下游的配件需求。于此同时,基于汽配城衍伸而出的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使得独立后市场服务的零配件采购体系仍较为分散及落后。

B2C平台中,近几年在资本的驱动下,诞生了较多的保养、易损件流通平台。而这些平台也可以按照其介入交易的深度进行区分,如途虎、京东等交易平台深度介入实际零配件的交易过程,而如淘宝等平台仅作为供需两端的勾搭平台。

和B2C平台类似,纯信息平台及O2O交易的模式分类也同样适用于B2B的流通平台中。

纯信息平台仅作为中间供需信息撮合商,为下游修理厂、配件需求方提供上游供应商信息及信息交互的沟通平台,如车件儿就是这类的中间信息撮合平台。于此相对的是O2O交易平台,提供物流,仓储,金融,售后服务等线下服务,代表企业有:巴图鲁汽配铺、淘淘汽配、中驰车福等,他们深度介入配件的流通环节中去,主动对接上游配件生产厂商、一级批发商以及下游零售商、维修厂,加速配件的流通。

B2B平台面对繁多的SKU数量以及地域人力资源壁垒,开始大胆尝试信息技术、系统性数据库和电子商务。如康众等老牌传统线下保养、易损件批发商也尝试利用数字化平台的模式提升自身运营效率。

B2B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分布

多家平台积极布局汽车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金融机构将保险与维修保养、洗车美容、UBI车险等服务相结合布局汽车后市场电商;诸如滴滴、神州等出行类平台针对旗下车主群体提供多项汽车生活服务;而主机厂/经销商集团则凭借完善的线下网络大力发展汽车后服务;车轮互联、微车、木仓科技等工具型平台则借助多年来在用户流量上的积累,积极与汽车电商平台展开各项合作,完善平台的服务内容。

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后市场较长的产业链使得行业存在较多的关键成功要素,这也给更多跨界企业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遇。

2、竞争趋势

B2C的互联网平台由于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加之传统电商巨头的参与,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相对而言,B2B配件流通的互联网平台对于专业性及技术要求较高,市场玩家较少,特别是深度介入维修、事故件交易流通的互联网平台,目前仍是一片相对蓝海。

B2B流通平台由于利润空间受到竞争的不断挤压,平台纷纷从通用、高频且低价值的保养易损件,转而向低频高价值的维修、事故件方向,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和收入。具备先发优势的玩家将基于长期积累的优势持续扩张,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可复制性,快速抢占其他地域的配件流通市场。

保险公司面临车险综合成本率高居不下的困扰,同时也具有费率市场化的机会。因此,保险公司对于维修、零配件流通的介入将更加深入,并加强与重点供应商(批发商)合作,以获得更高的配件折扣和质量保证,同时,通过保险费用的允给折扣,调动客户在系统内部选择零件的积极性。

(二)商业模式的探索

1、行业成功要素

从汽车后市场供应链上来看,具备竞争力的商业模式需要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布局,同时能够通过增值业务加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1)

整合上游供应商

与上游的供应商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平台获取稳定、高质量的货

源。

(2)

增加下游零售商粘性

而下游的零售商(维修厂、连锁店等)作为客户,是平台服务的主要群体,需要针对他们在配件采购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在提供配件的同时也加强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加客户粘性。

(3)

建立全面配件数据平台

对于中间的分销环节而言,借助强大的数据库和供应商匹配系统,提高交易的准确性和效率,将是平台的核心能力。

(4)

提供额外增值服务

除了在价值链上进行布局之外,为业内提供增值服务,也将是平台扩大知名度,提升利润的重要方式。例如,如平台具备完善数据库及供应商匹配体系,则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实时更新的配件信息及价格数据。

以上4个方面,只要做好其中一个方面就能够展示出一定的行业竞争力,并具备相当的盈利能力。然而,未来最具竞争力、并有望成为全国性规模化的平台模式,则必须在这几方面皆进行先期规划及布局。

(5)

养护电商模式

自营型平台与导流型平台目前的用户还未产生明显差异化,线上养护除价格因素外还应培养更多的核心竞争力,以扩展用户群体。

以上5个方面,只要做好其中一个方面就能够展示出一定的行业竞争力,并具备相当的盈利能力。然而,未来最具竞争力、并有望成为全国性规模化的平台模式,则必须在这几方面皆进行先期规划及布局。

2、商业模式概述

对应以上五大行业成功要素,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四大重点商业模式抓手:前两者以传统供应链上下游为主要抓手,实现供应链上游集中化或者整合下游零售商,形成价值链供需关系强绑定;而后两者则以数据平台作为切入点,完成上下游的信息打通整合,并基于数据本身开展其他衍生于传统零配件供应链体系的数据服务。

商业模式一:

供应链上游集中化

模式解析:

对于与车型匹配要求极高的维修件和事故件来说,上游的供应商尤为分散,分品牌分车型皆有为数众多的供应商。在供应链端,尽管一级批发商能够汇集单一品牌的车型件,但由于SKU数量众多,做到全覆盖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平台业务通常需要集中相当数量的批发商。如何对批发商进行管控,获取优质的配件货源及合理的价格,是平台控制成本的关键。

案例分析:掏掏汽配

A.掏掏汽配简介

掏掏汽配在2015年建立,是全车件供应平台,以面向供应商的批发业务为主,同时2016年起也逐步开展面向维修厂的零售业务。掏掏汽配的零售平台是一个交易撮合平台,由批发商在平台上进行报价及价格维护,并直接与维修厂交易。目前平台主要面向广东市场,拥有1万5千多家注册用户。

B.掏掏汽配模式分析

掏掏汽配最初的业务模式以面向二、三级批发商为主,逐步拓展到直接销售给下游的维修厂。由于掏掏汽配的创始人是以30多家一级批发商为主的批发商联盟,因此,在上游货源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随着规模的逐步拓展,掏掏汽配的供应商端已经扩展到200

家以上。

在这种模式中,核心批发商作为平台的股东,对平台发展的参与度和认同度更高,因此较以往松散的批发商联盟模式在供应商端更具凝聚力。

以批发商为基础的平台在物流和仓储端也具备优势。批发商大多采取重资产运营的商业模式,因此原本即拥有自有物流和仓储。以此为基础向下进行拓展,可以跳过平台在初期的投资和规划时间。但也需要看到,该模式的长期发展需要基于批发商之间的强联盟,因而,处理好核心批发商与非核心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形成稳固的发展共同体,是平台需要关注的问题。

商业模式二:

整合下游零售商

模式解析:位于供应链下游的维修厂在配件采购时,仍以传统的电话采购模式为主。在传统的模式中,维修厂在得到消费者采购需求后,会通过电话向熟悉的批发商订购配件。要转变为线上下单模式,需要对维修厂的消费习惯进行重塑、培养。如何能够确保持续、稳定的下单量,是平台面临的一大课题。而维修厂往往会在同一段时间内接到多家平台的接触;因此,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维修厂的长期合作伙伴,更是线上平台销售的难点。部分平台采用了重资产模式,整合线下维修厂,形成强绑定关系,以此获取持续的订单流。

案例分析:中驰

A.中驰简介

中驰车福创立于2010年,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汽车配件供应链B2B服务云平台之一。为全国范围的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配件供应,业务包括了配件网上商城平台、数据平台和供应链云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全国设立20多家分支机构,业务覆盖近30个省份。

B.中驰模式分析

中驰车福通过与下游连锁维修企业的战略合作绑定稳定下游客户,同时通过其他供应链增值服务进一步提高客户意愿并吸引合作关系外的其他客户。

中驰车福与连锁维修企业小拇指、车奇士先后签署战略合作。利用中驰在配件产品覆盖、价格规模优势、管理物流配套等方面优势,为合作伙伴及下属门店发展提供业务支撑。中驰通过与下游零售渠道的战略合作与之形成紧密关系,以此在公司层面直接保障了下游客户的稳定。

除了业务本身的紧密合作,中驰车福还能够为下游零售商提供其他额外增值的服务。如提供采购系统/界面的搭建、营销账号和营销体系的打通、供应链金融等,进一步提高下游用户的支付意愿及活跃度。

商业模式三:

数字化平台打通供应链上下游

模式解析:除了加强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以外,拥有配件编码库体系是直接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的基础和重点。通过数据及信息映射,贯通上游供应链条并匹配下游实际需求,真正提升供应链体系效率,并实现多赢。

数字化平台不仅仅是提供实时配件价格的参考平台,更应该真正参与到交易之中,关联上游的配件体系,并对下游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从配件品类上来看,相比通用性较高的保养件和易损件而言,维修件及事故件建立跨品牌的数字化平台的难度相对更高。维修件及事故件通用性低,更需要通过配件编码体系精确定位配件及供应商。

案例分析:巴图鲁

A.巴图鲁简介

巴图鲁创建于2013年,是国内全车件汽配B2B电商平台。巴图鲁的产品以维修件、事故件为主,同时覆盖易损件和保养件。凭借自主研发的动态配件数据库和智能化交易系统,已经累计了5万家以上的终端客户,即时可售SKU数量接近200万个。交易平台为汽修厂用户提供配件搜索、报价比价、支付、配送及售后的一站式服务,以期为用户带来全、准、快、省的汽配采购体验。

B.巴图鲁模式分析

巴图鲁通过10余年的积累,建立起一套车型配件数据体系,除了完备的车型库之外,也将车型和配件关系进行匹配。目前,数据库中已融合了大部分主流车型和配件的信息。

与其他数据平台不同点在于,在自有的编码体系之上,巴图鲁还进一步打通了配件供应商与配件的联系。不仅仅是原厂配件,大量品牌配件也被纳入了巴图鲁数据平台,在平台上的配件选择更多,体验更好。这就意味着维修厂能够通过平台获得巨量市场化的动态维修、事故件多品质层级零配件的价格以及供应渠道。

同时,巴图鲁也介入了交易环节。由于平台打通了配件编码、供应和价格体系,维修厂可以精准定位到指定配件,可比对不同品牌和价格,并在平台上自主下单,从而大大提升交易效率。而交易数据的积累也用于反哺巴图鲁的配件数据库,能够不断完善、优化现有的数据积累。

巴图鲁的数据平台模式在供应链上下游也实现了多方共赢:

下游对接——基于完善的数据库,巴图鲁能够解决线下交易中配件匹配难的问

题,并且通过设立配送体系满足维修厂对于

配件及时性送达的需求。作为线上平台,巴图鲁也具备配件信息和交易价格透明的优势,因此获得了维修厂等零售客户的认可。

上游整合——对于上游的供应商而言,平台的集客作用能够帮助供应商克服规

模化发展的几大壁垒,有助于供应商利用电

子平台以较少的资源迅速扩大销售基盘。

商业模式四:

提供数字增值服务

模式解析:尽管配件信息越来越透明,但由于中国汽车存量车型数量众多,配件数据库仍然是行业发展的挑战之一。在此行业背景下,将配件数据库商业化,为行业提供数字增值服务,也是中短期可以预期的商业模式。

案例分析:力洋

A.力洋简介

创立于2008年的上海力洋信息,最初致力于汽车VIN码识别系统开发与汽车车型数据库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张至二手车、汽车零配件等汽车后市场数据服务。在后市场零配件数据库领域目前已成为了市场中最大的品牌之一。

B.力洋模式分析

力洋在后市场零配件方面数据库主要源自其与上游供应端企业的紧密联系。自2013年开始,力洋全面开始进入后市场,积极与各方进行合作,获取数据库的资源。

力洋基于其核心业务VIN码数据信息中的长期信息积累以及与部分配件厂家的数据信息,完善了配件信息到大致供应价格的信息联通。与此同时,力洋也建立起自身与供应链各层级的联系合作,建立了对于非原厂授权件,尤其是保养易损件的信息数据库,补全整体的零配件编码映射积累。

目前,力洋已将其数据库服务全面商业化,配件编码库按查询次数或数据库整体打包按年出售其数据查询服务,为供应链下游配件零售商、保险公司等客户提供后市场零配件服务相关的信息支持。

商业模式五:养护电商模式

A.养护电商用户行为特征

a.大部分用户选择自营型养护电商

自营型平台已经占有在线养护市70

%以上的客源。

仅靠价格与便捷性已经不足以捆绑养护用户,自营平台业务优势逐渐凸显在用户中的影响力。

b.平台的核心业务,服务类型的丰富程度,价格与优惠力度影响用户的平台偏好。

拥有核心业务的平台(轮胎,上门养护,品牌服务等)的用户粘性相对于纯粹导流型业务更高。相较于传统养护的价格虚高与不透明,养护电商应更注重核心业务与价格上的优势宣传来辐射更多用户。

c.用户对于养护平台的首次选择非常重要

养护电商的平台用户重合度较低,各平台间的老用户竞争门槛较高。因此对于新用户的开拓非常重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对于目标市场的精准触达在现阶段非常重要。

B.养护电商平台发展建议

a.避免产品同质化,发展核心业务,打造独有竞争优势

随着线上选购汽配+线下服务的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行业中逐渐出现服务同质化的现象,应更多培养平台自身的核心服务与品类,将2C市场与2B市场进行更好的渠道结合,打造独有的竞争优势。

b.提升平台的品牌信任力与品牌影响力

通过和上下游行业进行品牌合作以及营销活动,来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及专业

形象,从信息化、专业性、以及服务性价比等方面建立品牌影响力,提升线下用户的品牌信任感。

c.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与运营能力

对于线下服务体验的强把控力度是赢得用户的关键,因此对于配件质量,仓储,物流,技师水平等环节的运营能力,以及对于线下店家的管理能力是自营型平台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回顾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本身的成功要素,其核心为上、下游的集成和数据库的建立。在后市场零配件供应中,一个较为全面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以“基于配件数据的交易系统”作为中枢核心,既能打通上游供应端,也能实现对下游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这样才有可能借助互联网工具降低供应链层级,提升供应链效率,对于维修件与事故件的供应链更是如此。

而这种基于数据库、并且更加透明的商业模式,能够让上游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维修厂充分获益。对于上游的供应商而言,不仅可以通过平台降低获客成本,更能够通过订单的自动化处理减少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提升效率,实现规模化成长。对于下游的维修厂而言,则可通过平台简化配件采购的复杂性,降低配件采购成本,同时提高消费者服务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

第五篇: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专家版)

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专家版)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光通信设备行业概述1

第一节行业相关界定1

一、光通信设备的定义1

二、行业发展历程3

第二节光通信设备产品细分及特性5

一、产品分类情况5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7

第三节光通信设备行业地位分析9

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

二、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1

三、行业关联度情况12

第二章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6

第一节2014-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分析16

一、2012-2014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16

二、2014-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8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2

一、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22

二、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25

第三节殴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8

一、殴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

二、殴债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30

第三章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政策技术环境分析35

第一节光通信设备行业政策法规环境分析35

一、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35

二、行业相关标准概述36

三、行业税收政策分析38

四、行业环保政策分析41

五、行业政策走势及其影响43

第二节光通信设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5

一、国际技术发展趋势45

二、国内技术水平现状47

三、科技创新主攻方向48

第四章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规模情况分析52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52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54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57 52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59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60

第二节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产销情况分析63

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63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64

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66

第三节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财务能力分析70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70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73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75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76

第五章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80

第一节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市场分析80

一、2013年光通信设备市场形势回顾80

二、2014年光通信设备市场形势分析82

第二节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86

一、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86

二、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92

一、发展国内光通信设备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92

二、中国光通信设备产业的发展建议94

第六章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99

第一节光通信设备进出口市场分析99

一、进出口产品构成特点99

二、2005-2014年进出口市场发展分析100

第二节光通信设备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103

一、2005-2014年年光通信设备进口量统计103

二、2005-2014年光通信设备出口量统计104

第三节光通信设备进出口区域格局分析107

一、进口地区格局107

二、出口地区格局108

第四节2014-2018年光通信设备进出口预测111

一、2014-2018年光通信设备进口预测111

二、2014-2018年光通信设备出口预测112

第七章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16

第一节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16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116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118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121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23

五、客户议价能力124

第二节光通信设备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27

一、生产要素127-2-89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30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3

3五、政府的作用135 第三节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37

一、光通信设备行业集中度分析137

二、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程度分析139 第四节2014-2018年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

41一、殴债危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1

41二、2014-2018年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展望1

43三、2014-2018年光通信设备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44 第八章2012-2014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148第一节A企业148

一、企业概况14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0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

53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55第二节B企业157

一、企业概况157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9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60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62 第三节C企业166

一、企业概况166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69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7

1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72 第四节D企业17

5一、企业概况17

5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76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78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81 第五节E企业18

4一、企业概况18

4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86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89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91 第九章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94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9

4一、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9

4二、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分析197

三、行业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解读199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20

1二、2014-2018年行业供给预测20

3三、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204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07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207

二、产品技术新动态208

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10 第十章2014-2018年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分析215第一节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1

5一、投资领域21

5二、主要项目216 第二节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19

一、市场风险219

二、成本风险220

三、贸易风险.222 第三节行业投资建议226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226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229

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231 第十一章业内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34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34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35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下载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