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市场结构知识分析通信行业
用市场结构知识分析通信行业
我国的通信行业运营商主要有四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他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二者在电信业务收入、用户规模以及网络基础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另一类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二者分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和固定通信领域内的“追赶者”。
从三个角度: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来衡量市场结构。我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都是在同时经营很多业务,而各大业务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比如在固定电话业务上属于双寡垄断,电信和网通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由于联通和铁通是后来加入的,其网络覆盖面有限,而且投资巨大,所以其市场份额非常小,所以在固定电话业务上正是由于高的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还有就是我国对通信行业是实行许可证的,这个也是导致我国的通信行业内运营商数量很少的原因。
我国的通信行业在总体是寡头垄断的,但在具体的业务上其垄断程度是有差别的对电信行业而言,产生垄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成本上的,也有政府部门的特许,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提出不同的建议来促进我国的电信行业良性发展。对价格进行控制。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垄断厂商的定价 一般会高于其成本的,因而应该由政府部门对其价格进行管制。
中国移动依然是市场的领先者,中国联通虽然能够在新增用户市场、以及整体资费水平上对中国移动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尚不能和中国移动势均力敌。两大寡头之间的力量和地位并不均衡。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国联通在自费的灵活度上高于竞争对手。其次,中国联通拥有电信全业务的经营许可,从电信的一般规律上看,全业务的运营上比专一的运营上占有更多优势,例如在竞争中可以将多种业务捆绑进行销售。对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的主体企业而言,要在重点领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以灵活的方式参与资源的全球配给,努力提高资源的运作效率,在管理、机制、品牌建设上向国际水平靠拢,培育用户忠诚度;并通过一定范围内的有效竞争增强自身实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最终实现由寡头垄断向全面竞争格局的演变。
第二篇: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它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潜 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 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的发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 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 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 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 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 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 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 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 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 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 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 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 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 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 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 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 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 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 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 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 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 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 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 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2)加强研发力度,加强中外合作,提高国产移动通信企业的综合实力
目前,大多数国内移动通信企业的研发能力仍然较为薄弱,缺乏深层次的技术攻关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大公司的竞争压力,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需要提高 自主研发能力,加强中外深层次的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大力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加强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综合实力。
第三篇:通信电源行业PEST分析
通信电源行业PEST分析
政治和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是一国的政治制度、政局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目前我国的政治环境十分良好,我国现阶段政局稳定,政策保持持续稳定,已经成为世界投资者投资首选之地。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健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我国法律体系不断的发展使我国整个法律体系能跟随时代和现实的需求而随之改革。这对通信电源行业来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环境
06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平稳,国民经济中各个方面都有发展和改变。从消费需求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需求将稳定增长。城镇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从投资需求看,随着“十一五”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依然较强,当前在建施工规模扩大、新开工项目增多反映出短期内社会总需求仍有继续扩张的态势,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压力。从进出口看,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有利于我国出口保持一定增幅,但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导致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从价格走势上看,未来我国价格走势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从下行风险看,主要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和一般消费品价格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从上行风险看,一是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二是水、电、石油、天然气和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会带动资源价格及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三是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会直接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四是国际上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五是当前社会资金流动性持续过剩,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形成产价格持续膨胀压力。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宏观调控也需要相应的进行一些调整。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形势将基本保持稳定。据预测,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GDP平均增速将在8%~9%之间,保持稳定增长;价格总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1%~3%的区间内波动,基本上处于我国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之内。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将保持稳定,不存在明显的需要拉动经济增长或平抑物价的压力。这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同时应该看到,“十一五”期间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宗教,美术,艺术,风尚习俗等。人类学家一致认为,每种文化都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文化非遗传之物,而是由人们后天学习获得的;第二,知识、信念、道德、习惯和其他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相互联系、大小各异的总体;第三,文化是由特定社会集团成员具有理智的行为特征所构成。它不仅体现我们自己的行为,而且体现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文化”一词的范围是由该词的定义所包含的成分来表现的。这些成分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机构,人类与宇宙,审美学和语言。
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
害、雪灾、酸雨均偏重。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接连两次遭受强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现阶段的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发展从长期来看总的形式是良好的,虽然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会制约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运行,但这些问题都是阶段性的,随着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文化自然环境都会的很大的改观,这将促使整个行业能艰苦快速的发展。
技术发展环境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原来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的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正在走向融合,“三网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大趋势。这些变化的特征使原来业务独立的运营商逐步改变,对网络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信息业的巨大发展,给电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同时对电源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例如:多种物理设备放在一起,有电磁兼容的需求和机房面积和承重的要求;网络设备种类变多使电源的负载变大,负载种类变多,对电源效率和种类有要求;机房和基站数目增多,对电源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无人值守需要。电源工作环境的差异对电源的应用环境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更强电网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户外电源就是这一需求的典型代表。电源是整个信息网络的动力心脏,新的网络需要更可靠的电源。另外,随着运营商的全球化的趋势,电源设备也需要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一)环境简单或复杂的程度
环境的复杂程度对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回顾通信电源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当我国经济低落时,整个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时,整个行业的运行状况就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我国经济环境复杂程度的影响因数很多,既有技术方面也有经济和政治、法律方面的因数。
技术方面,我国目前行业发展的技术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特别是中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很难保证生产商品的质量,对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较少造成我国通信电源等行业,技术与外国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有一定的差距,这将制约着企业在未来的竞争能力。
经济政治方面,一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促使各个行业都有所增长,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要在政治稳定,法律、政策健全的基础上进行,在我国目前时期经济有过热的迹象,而相应的政策实施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使我国经济处在一个危险阶段,这也会对我国通信电源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企业依存程度也会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作为制造型企业的通信电源行业,主要收入来源于其产品的销售,在整个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脱落都会对整个产业链的运行造成一点的影响。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等方面因数都会多整个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信电源行业的发展中,要重视对行业发展中环境复杂程度及因数进行认真分析,以有很好的准备应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二)环境稳定与不稳定程度
一个国家要想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支持。环境的稳定性分析的重点主要在于经济社会内部各个因数变化的驱动力量。我国目前整体环境稳定性处于良好状态,这主要归咎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通信电源行业来说,居民对电信和日常电子用品的数量需求增大,世界经济虽然有小幅度的波动,但全球经济健康、平稳的运行,这都使行业有光明的
第四篇: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G将带动国内通讯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启动TD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在国内8大奥运城市放号,规模达到6万用户。预计中国移动将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启动第二轮TD-SCDMA基础设施投资,TD-SCDMA网络部署将扩展到中国东部多个二线城市,2008年TD-SCDMA的资本支出将超过280亿元。
总体来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目前主要是国内对通信设备投入不足造成的,但是对通信设备的需求疲软应该是策略性的,是暂时性的,随着电信重组和3G建设的推进,对相关基站和设备的需求将明显恢复,通信设备行业井喷式增长是可以预见到的。
数据增值业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电信业务收入自从2007年初加速提升之后,08年以来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态势。除了移动业务用户的快速增长外,越来越多的数据增值业务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从电信业务收入构成上来看,数据通信业务收入是电信业务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在电信业务中的比重也同步上升。2008年1-3月,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2%和37.7%,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83和1.79个百分点。
第五篇: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首先我们先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日渐尖锐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逐渐显露,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在长达30多年的增长中,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在“政绩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下,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结果就必然是不断累积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经济无效增长的部分占整个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二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出现了明显的延缓趋势,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模式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来,相反,社会资源越来越大规模地向政府手里集中,行政配置资源的特征愈加明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不断弱化。
三是,中国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正日益走上一条与现代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道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其主渠道与主机制都是资本市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角都是股市而不是银行,而中国经济在最近10年的发展中,却大大强化了银行功能并同时弱化了市场功能,股市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了“圈钱”的工
具,其本身与生俱来的资源配置机制与资源配置功能都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使得资本市场在运行中缺乏应有的功能与效率。
在一个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都发生不同程度变形的环境下来调整经济结构,其难度与复杂程度都会远远地高出人们的想象。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要有效地完成结构转型,必须跨越五座山。
第一座山是弃速度。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当速度与效率发生矛盾时,我们都往往是优先考虑速度。第二座山是转理念。经济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似乎早就解决了的问题有必要重新研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且是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全面转换。经济的发展不能以GD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必须把人民福祉的提升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作为目标。
第三座山是创机制。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发展中转型。发展中转型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并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先进产能,这种转型方式虽然残酷但社会的代价最小,经济的波动也最小。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控制的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想在发展中完成,其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种是在危机中转型。危机中转型的社会成本最高,经济的代价最大,但在整个经济的全面转型已
经刻不容缓并且通过发展转型已无可能的时候,危机中转型就是不得不接受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座山是调收入。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这种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因此,经济结构的转型必然伴随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或者可以反过来说,没有收入分配结构的全面调整,结构转型也将很难获得成功。
第五座山是变环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在一个共同的、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竞争,否则,民营企业就永远也无法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小企业也就永远也无法做大做强。
五座大山就是五道门槛,每一座高山的跨越都会充满艰难和坎坷。在这个过程中,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新兴产业群的建立必须给予格外关注,不如此,即使解决了中国经济结构扭曲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的问题也仍然难以解决。这既是中国经济新征程的开端,也是全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曲折和阵痛,但却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方向、希望和未来。其次是市场经济的优势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有着以下主要优势:第一,分配资源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在宏
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就是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如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资源表现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就是经济学概括的社会总劳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配置,即“分配”给各个社会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按比例正确运转,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市场机制通过物价波动,向人们提供一种经营信息,推动人们将人、财、物资源向预期利润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逐步使社会资源自动地得到合理的配置。第二,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这是市场经济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商品是按照社会必须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也就是日常说的等价交换。这就是各种商品的劳动消耗规定了一个社会标准,个别劳动消耗低于社会标准者就能获得较大利益,从而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从内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消耗。
二、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经济既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有其不能忽视的缺陷——局限性。受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影响,市场经济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别性。在单纯市场机制调解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可能采取牺牲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办法增进自身利益,而且必然偏好投资于盈利大、见效快的行业,一些非营利性而又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事业就难以得到相应发展。例如有些企业从自身
利益出发,排放污染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非法出版黄色书刊等。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二,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等一系列矛盾。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生产的调整,必然造成供求波动,而供求波动又会造成新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既能够推动商品经济向前发展,但又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会带来破坏和浪费。如: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众人盲目追求利润,将房价炒得奇高,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美国突然抽离资金,令房地产突然崩溃,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产品过剩与短缺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特有的波动性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的产物。第三,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别扩大,甚至会引起阶级分化。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大竞技场,优胜者发财致富,失利者亏本破产。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经济效率问题,却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如: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收入的悬殊、社会的积累和储蓄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收入者手中等等贫富分化问题。因此,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在保护优胜劣汰机制的前提下,注意运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调节,使人们的收入差别不能过分悬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
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有着以下主要优势:分配资源功能、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虽然市场经济有着巨大优势,但是受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影响,也有其不能忽视的缺陷——局限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社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家具体的职能决定了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必须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但现代市场经济又必须是有国家调控的,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