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推荐)
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
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真挚的笑脸、最动听的歌声,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2008年奥运圣火的到来。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 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第二篇: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小学三年级教案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 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 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 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 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 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 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 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 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 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
第三篇:珍惜劳动成果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
一、课前音乐欣赏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渲染气氛。
二、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首古诗。(多媒体显示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古诗,谈一谈:阅读了李绅的这首《悯农》,你有何感受,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感受到了劳动者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习惯。)
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咱们就共同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具体探讨一下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以及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去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多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珍惜劳动成果
三、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以下几幅图片,然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不同劳动者劳动的场景图片)
欣赏了以上这些图片,你有何感受?
(生: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体现。)
环节三:寻找生活中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
我们都知道要去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有不少浪费粮食和其他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你能把他们指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浪费粮食:挑食、剩饭、掉饭粒;浪费水:洗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夏天用一个手指堵住水龙头玩水;浪费电:白天开着灯,平时插头不拔掉,没人时灯也亮;浪费学习用品:更新很快,随意丢弃写字笔,乱撕乱画纸张,在桌椅上乱刻乱画;旧衣服不穿,总是买新的,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过生日大手大脚花钱请客;随地乱扔垃圾„„)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出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老师也发现了几种现象,咱们共同来看一下。(展示部分浪费现象的图片)
提问:如果你是一位劳动者,看到这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惋惜、气愤、失落、伤心、难过、痛心、悲伤……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
来之不易。因此,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环节四: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珍惜劳动成果,并不只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名人、国家领
导人等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你能告诉大家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举例)
老师也准备了几位革命家、名人(企业家)、领导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我们大家共同来
欣赏一下吧!(课件展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环节五:讨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能不能丢
畅所欲言: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请结合实际(国家、个人都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生:有必要。
(1)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更
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知识链接我国的国情,帮助学生理解)
(2)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
尚的道德品质。)
环节六:分组交流,盘点收获: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就请你结合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说一说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谈自己的做法: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电,做到人
走灯灭;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不乱撕、乱画、乱扔书本;爱护桌椅板凳,不乱刻乱画;
不随便购买文具;不盲目攀比、追求享受,不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做到文明、理性消
费…)
环节七:拓展延伸:
说了那么多具体的做法,你知道哪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者民间
谚语?请把它们积累下来。(学生说)
名言警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5、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民间谚语:
1、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2、紧紧手,年年有。
3、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4、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5、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环节八:收获园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最后课件呈现)
1、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因):
(1)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
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2)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更
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4)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
尚的道德品质。
2、如何珍惜劳动成果(怎么做):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
电,做到人走灯灭;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不乱撕、乱画、乱扔书本;爱护桌椅板凳,不
乱刻乱画;不随便购买文具;不盲目攀比、追求享受:不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做到文
明、理性消费……
环节九:小试身手:(当堂检测)
1、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 丰富。在生活上,我们要避免的消费误区是(C)
①与同学进行攀比 ②追求绿色消费③进行适度消费④一味追求名牌消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在某市的一桌满汉全席超级豪华宴上,一桌人竟然吃掉了30多万元人民币。下列对此看
法正确的是(C)
A、这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比较富裕
B、花钱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多花钱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C、如此浪费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
D、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已经过时,如此阔绰无可厚非
3、“一两百太寒酸,四五百刚够数,千八百才算酷。”这句流传在校园中的顺口溜,反映了
部分中学生过生日时的攀比现象。对此,我们要(D)
A、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C、增强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D、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C)
①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②艰苦朴素是革命年代的事,当今社会就不宜提倡了
③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可能走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科学家和地道的农民都是平等的劳动者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四篇: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在他人清洁过的地方乱扔垃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的班队会主题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在他人清洁过的地方乱扔垃圾”。清晨,如果你起得早的话,就可以看见许多环卫工人不辞辛苦地打扫卫生。他们就像美容师一样,美化着我们的城市。在我们的校门口,几位阿姨总是把校门前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了不使同学们乱扔垃圾,还特地在校门口放了一个垃圾车。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不讲卫生的同学随手乱扔赃物。1.出示手中的垃圾,并提问 :“瞧,这是在校园中捡到的东西我们校园为什么会有这些垃圾呢?难道是没有及时清理?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垃圾,请结合主题来说一说。
2.说说你在校园里看到哪些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他人清洁过的地方乱扔垃圾的现象?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3.行为展示。(同学展示四个行为片段,主持人来朗读片段)
(1)一天,小明在校园里把吃完零食的包装袋扔在地上。
(2)今天小兰值日,但她早上来的特别晚,组长让她打扫卫生,她还嘟囔着,不乐意。
(3)小红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她连忙跑过去捡起纸屑,并丢在垃圾筒里。
(4)课间,小刚看见教室门口有个塑料瓶掉在地上,他把头一抬,从瓶子上跨了过去。
提问:以上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
5.有谁知道关于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名言?嗯,说的真好。我们也搜集了一些关于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名言:
(1)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6.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请回答。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这首古诗应该牢记于心,是要让同学们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我们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7.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于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游戏。先请一组同学打扫卫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另一组同学扔垃圾啊,再让扔的同学打扫。再让同学们谈谈感受。
学校是我家,大家爱护她。讲文明就是讲卫生。我们要见到纸屑弯弯腰,把果皮,塑料袋统统扔进垃圾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让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洁净,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为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美丽家园”而更加努力奋斗吧!
本次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诚可贵 作者:杨祥祥
“劳动”一词,大家都很耳熟,再熟悉不过了。自打记忆起就受老师、父母的教诲,生活一切来源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命运。爱迪生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是通过不劳动而可得来的”。且劳动的果实比一切果实要甜,故在劳动的同时更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自己、他人的劳动成果,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应做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热爱劳动,敬仰劳动。从小至今,从古至今,伴随时间的流动,社会物质也变迁了很多。以前人们生活于土窑之中,吃的是树皮野菜,喝的是脏水,甚至是马尿······正是由于劳动人们懂得了将水经高温煮沸消毒,或放入某些消毒剂达到某一程度的净化后饮用,以防污水中毒;住房也变成了顶天的高楼大厦,解决了人口拥挤问题,则人们过上了新福美满的新时代生活。即热爱劳动,生活才会改变,物质才会丰富,社会才会进步。
劳动诚可贵。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其父。古代,社会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贫困,且战乱连连人们是苦不可言。随人们实践于劳动,发现且创造了很多物质,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同时苦乏的劳动力由于机器的介入得到了解放,由于新技术、高科技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高速运载工具,使交通得到了畅通;由于网络的广泛使用,联系方式大大改善,人们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使情感更能丰富、充分表达。由于劳动,生活幸福了,更甚至人们的平均寿命加长了。社会进步,物质丰富、供不应求,人们生活更是乐呵呵,所以,劳动诚可贵。
有总是从无开始;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热爱劳动,珍惜自己、他人的劳动成果,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重劳动,这是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品质与精神。从远望去街道整条大街清净,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舒服感,瞬间忘记烦劳。而这一切的得来,正是不怕脏、不怕累、勤快的爱城市如自家的清洁阿姨的杰作;走进校门,一栋栋的教学楼、宿舍楼是如此的美观,楼道是多么的清洁;周围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正是由于热爱劳动这个中华传统美德精神的存在,再加付诸于人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如此温馨、舒适的校园环境。我们应尊重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好。
珍惜自己,他人的劳动成果,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假如我们不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自尊,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珍惜你的付出,如此而来就会有很多的人相互模仿,可想这样下去之后,一切都会大乱。社会又会回到当初,人民生活贫困。所以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很重要,同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我们要将这种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只有继承、践行了这种传统美德,才会有更舒适的环境去生存;才会有更诱人的美景去鉴赏。如果传承,践行了这种传统美德,将不会出现“xx到此一游”刻于名胜古迹之上,影响他人的观赏;将不会出现垃圾成山、白色污染的环境污染。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弘扬这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传统美德,且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公益劳动,这是一种不求回报、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活动。社会环境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也应回报他们,勤于劳动则是最好的方法。别人不谋私利的给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也应尊重、爱惜她们的付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是实践的最佳场所,而劳动则是最好的渗入方法。经过劳动,可以学到很多生活技能,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懂得很多生存的知识。
所以,热爱劳动,珍惜自己、他人的劳动成果,生活才会变得更幸福,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
劳动诚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