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溪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孔溪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简介
孔溪乡是青川县茶叶主产乡镇之一,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按照“科技兴茶”的战略实施,孔溪乡现有农户2366户,其中茶树种植户1185户,占总户数的50%,发展茶叶9544亩,人均1.25亩,其中推广无性良种茶叶100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0.5%,居全县良种茶叶推广率较高乡镇前列,现投产茶园面积6100余亩,占现有茶园面积的63.7%以上,其中产茶面积5000亩,年产绿茶12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10%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孔溪乡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发展思路
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具有孔溪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规范一个管理模式,以“茶叶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农户”的联合模式,把广大农户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发展之路;改造、新建一批茶叶加工厂,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一批优质高效基地,大力推广无性良种茶叶,建成万亩绿色生态茶园;健全一个服务体系,建立农残降解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技术、信息等服务水平;制定一套扶持茶叶产业化的政策。
第二篇: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关于孔溪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唐书记、孔书记:
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莅临孔溪乡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孔溪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莫大关心、重视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乡经济发展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孔溪乡地处青川东线出入口,距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18亩,辖6个行政村,42个农业合作社,2366户,总人口7318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及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3元。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
(一)茶叶
全乡原有茶叶9544亩,今秋扦插300亩,点播500亩,可达到10344亩,全县第一个实现万亩茶叶基地乡目标。目前已投产6100亩,管护率达90%以上,其中产茶面积5000亩,年产绿茶131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以上。成立了三个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青锋村腊烛台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弓家河高家梁社茶叶专业合作社、三盘村吴家岭社茶叶专业合作社)。
(二)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基地位于青峰村张家院、赵家院和下街3个合作社,涉及154户,530人,项目总投资930余万元,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50亩(其中:栽培大棚占地111.8亩,连栋温室占地2.35亩,其余为耕作道路、人行道路和园区绿化用地),共建蔬菜大棚239个,占地74600平方米(111.8亩),以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花菜等蔬菜为主。
(三)食用菌及天麻
全乡发展袋料香菇200万袋,种植竹荪100亩,其中建成遥林村30万袋袋料香菇示范片,建成三盘村50亩竹荪示范片,发展天麻2万窖,干果业2300亩。
(四)畜牧业
1、全乡建成三个土鸡养殖小区,建圈60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土鸡20万只,现已出栏16万只。
2、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个,建圈25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4000头。
3、新建遥林村大耳羊养殖基地1个,现已养殖大耳羊种羊100余只。
二、发展思路
孔溪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发展产业促增收,基础设施惠民生,综治维稳构和谐,抓好党建给保障,创新 2 机制激活力,把孔溪建成名副其实的县城后花园”的“十二五”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产业上,认真分析比较,立足孔溪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门路、多渠道、引导群众选好项目,确立“全力主攻茶菜林,适度发展猪鸡麻”等主导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做大做强,努力建设生态产品基地乡、生态产业强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步伐,努力把孔溪乡打造成青川县城的后花园。
三、发展措施
一是抓领导。成立了以党委班子成员为组长,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安全维稳、项目推进、计划生育五个重点工作组,将乡村干部配备到重点工作中去,制定计划,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到人头。
二是抓培训。开展大棚蔬菜、茶叶管护、银杏栽植等现场会10余次,达到了家家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产业发展明白人。
三是抓专合组织。充分发挥金川茶叶专合组织作用,通过专合组织带动群众、规范栽植、科学管护、联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了群众产前愁资金、产中愁技术、产后愁销路的问题。
四是抓点示范。抓好了青锋村蜡烛台有机茶叶、大棚蔬菜基地、遥林村食用菌、三盘村吴家岭银杏园等产业亮点和青锋村、三盘村党 3 建亮点与农家书屋等文化亮点,以点示范,带动全乡共同发展。
五是抓机制创新。党委政府创新机制,建立八项工作制度和每周一学习制度,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创建行政效能示范乡。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制定奖励激励办法,促进茶叶、蔬菜、林果产业规模规范化发展。建立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促进环境整治常态化。
六是抓增收还贷。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助农增收还贷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大力营造“有贷有还、再贷不难”“诚实守信、还贷光荣”的诚信氛围,乡村干部联片包户,深入村社配合信用社职工引导农户积极清息还贷,并将信贷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信用社支持守信用农户发展茶叶、银杏风景林、食用菌、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致富还贷。通过扎实工作,10月份信用社收回利息70多万元,青锋村成功创建为灾后恢复重建后全县的第一个信用村。
七是抓招商建企业。利用地处县城周边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引企业落户,建立小型工业园,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四、取得的工作成绩
孔溪乡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到任后,迅速深入村社农户,较快掌握乡情民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围绕县党代会“三大目标”,结合孔溪实际,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全乡干部群 4 众两个月的扎实工作,孔溪乡目前呈现出了一些变化。
一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为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党委政府创新机制,建立并实施了干部上下班签到、请销假、外出报告登记、节假日领导带班、重点工作奖惩、公务差旅费报销审核、工作后进述职和工作不在状态歇职等八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干部学习制度,用制度管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工作的责任心,激发了干部主动作为的上进心,降低了政府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二是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彻底改变孔溪环境脏、乱、差现象,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体乡村干部、乡属部门单位职工和集镇居民召开了环境整治誓师大会,干部群众利用一周时间,对全乡环境进行了一次大整治,重点做好了农户门前清杂去乱、公路河道清扫保洁、建设工地规范序化等工作,引导全乡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家园、美化家园,目前全乡“五乱”现象得到了一定治理,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三季度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排列全县第七名。
三是农村经济目标明确,产业发展初步迈进。孔溪乡的发展定位为:“建成县城后花园,实现产城一体化”。全乡在两年内要努力建成万亩茶叶之乡、菜篮子基地乡和银杏风景林示范乡,紧紧抓住县城创建AAAA级景区契机,提升新村建设档次、发展生态农家旅游产业,5 树立青川东线出口形象,促进群众多渠道增收。目前正规划实施弓家河整村推进项目和青锋村新村建设提升,规范栽植了银杏树14600株,管护茶叶8000余亩,正努力加大大棚蔬菜基地效益发挥,为后期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主动排查发现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由乡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对全乡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排查和梳理,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和调处化解矛盾,妥善处理解决乔木路征地拆迁、行政中心农民工工资兑现等遗留问题10余起,全乡社会较为安定和谐。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八项救助制度,民生问题得到一定改善。认真落实了县上困难群众、贫困党员、贫困大学生救助、火灾等救助制度,救助因病因灾致贫困难群众20余户,发放救助资金3万余元,解决了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
五、存在的困难和请求支持的事项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孔溪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底子差、基础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青锋村大棚蔬菜基地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投入930万元,审计决算644万元,目前县财政只预拨了200万元,存在400多万元的缺口资金。由于建设需要,乡财政在去年垫支140多万元,所垫资金为农房重建资金,至今这笔资金未抽回,且还欠土地整理项目业主大量 6 资金,影响到孔溪乡财政的正常运转和蔬菜基地的健康发展。目前大棚蔬菜基地还存在蔬菜大棚薄膜损毁需修复、水系堡坎需完善、土壤需改良、河堤需修建等问题。
2、由于灾后重建建设和广甘高速建设需要,孔溪乡采沙采石场较多,留下的安全隐患、土地恢复、道路河道堵塞等遗留问题也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恳请县委县府督促水务、国土、安监等有关部门对孔溪乡境内的采沙场、采石场予以整顿和规范。
3、在灾后重建时新建的三盘村“祥升砖厂”和青锋村蜡烛台砖厂目前均已倒闭,留下一些遗留问题。三盘村“祥升砖厂”老板死亡,砖厂倒闭,现拖欠当地农民工工资40余万元;欠外地买砖款约30余万元,当时农户支付了购砖款,但由于老板死亡,一直没有运砖;涉及租用农户土地45亩,租地费用有两年未解决,土地复垦难,如果要复垦,大约需要资金50万元,矛盾极其复杂。青锋村蜡烛台砖厂于2009年4月份建厂,为6个股东合伙经营,投入资金约500万元,占用农民土地面积20亩,农户的土地租金实行一年一付,后由于砖厂在经营过程中转包,业主内部矛盾突出、砖厂经营不善和乔木路隧道建设影响正常生产而倒闭。目前,存在前后业主利益冲突和快速通道建设影响砖厂生产的问题,土地临时租地期限将至,群众担心土地不能正常恢复。针对两个砖厂存在的遗留问题,请求县上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解决。
4、孔溪乡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三盘村枣儿园至红林村5公里的主干通村道路未打通;碓坪村袁家河至红林村的主干道路已通,但无漫水桥,1500多群众存在过河难的问题;遥林村、弓家河村社道修复硬化等。
尽管孔溪的基础差,问题多,但只要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县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通过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的机制创新,负重拼搏,一定能够完成县委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篇:孔溪乡蔬菜大棚园区建设情况简介
孔溪乡大棚蔬菜基地情况简介
一、项目实施背景
孔溪乡青峰村地处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辖10个社,552户,1834人,总耕地面积949亩,平均海拔760米,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5.12”特大地震致使我县的蔬菜产业遭受重创,为保证蔬菜供应满足市场需求,改变外供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品种单一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和浙江援建指挥部决定,在孔溪乡规划实施蔬菜大棚建设,为灾后群众形成一项助农增收、致富还贷的骨干产业。
二、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孔溪乡蔬菜大棚示范园区是全县震后特色农业发展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位于青峰村张家院、赵家院和下街3个合作社,涉及154户,530人,项目于2010年3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4月22日完工,为期40天。项目总投资995万元(其中:中央基金600 万元,浙江金华援建资金395万元),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50余亩(其中:栽培大棚占地150亩,连栋温室占地2.35亩),共建成蔬菜大棚240个,连栋温室育苗大棚7个,以区位面积划为3区,棚内以种植西红柿、海椒、茄子、黄瓜等反季节蔬菜为主。
三、运行机制
按照“331”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投入、运行和管理的良性互动。三统一:即:统一规划,严格按照大棚建设标准制定规划;统一培训,结合区域特点及农户经验实施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管理,采取“协会+业主+农户”的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创新: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育苗、技术、种植、销售产业链;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业跃升,确保了蔬菜种植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运行;三是打造示范品牌,将良种引进、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归为一体,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一支撑:园区以农口各类项目资金和援建资金作支撑,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做到建设质量和规格的标准化。
四、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该园区年平均亩产10000公斤,每公斤平均按4.5元计,可实现产值503万元,实现纯收入345万元,直接带动和受益农户154户,就地转移劳动力500余人,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社会效益:一是满足县城居民的新鲜蔬菜供应,解决蔬菜品种价格问题,通过反季节蔬菜种植和批发,增加农户收入;二是以点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发展,解决农民就业,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篇:孔溪乡中心小学校2012年秋季
孔溪乡中心小学校2012年秋季
学生营养餐发放人数
年级人数班主任备注 一年级16王燕、母玉华 二年级18
三年级13
四年级16
五年级26
六年级43
合计132
注:各班每天早上课前预备时,由班主任签字领取并组织发放。黄燕、刘红艳 李晓菊、张蓉 邓金艳、邓丽蓉 张晓梅、朱占富 巩兴明、赵翠荣
第五篇:溪龙乡简介
溪龙乡位于安吉县东北部,区域面积3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34亩,水田面积10435亩,辖5个行政村,其中户数2445个,村民小组75个,共8556人,是一个半山区半平原的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水质达Ⅰ级标准。国家一级公路04省道、11省道、杭长高速、申嘉湖安高速和西苕溪航道构成发达、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千吨位船只可以直达湖州、上海、苏州等地。
溪龙,是一个万物灵秀、物产丰富的地方,盛产安吉白茶和建筑砂石,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乡,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区,曾被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称赞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人”的白茶,已成为溪龙农民的致富茶和幸福茶。如今,被授予国家级白茶栽培示范园区的白茶观光园、白茶文化街、白茶公园(仙子广场)和安吉白茶会所等一批蕴含白茶文化的设施在溪龙陆续建成,目前,中国•安吉白茶博览园也即将完工。并在2006年、2008年在溪龙成功举办了二届“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以茶为媒,以文会友,以贸促商,推出了“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历史文化品牌,提升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引导安吉白茶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安吉白茶的市场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安吉茶产业做大做强。
乡党委、政府以建设富裕、文化、和谐溪龙为目标,确立了“工业强乡、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在着力培育提升白茶产业的同时,大力引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我乡工业功能区一期总规划面积800亩,为承接通讯、建材、家俱和机械制造等产业配套及转移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可招商工业熟地300亩。工业功能区二、三期共规划1000亩,以围绕11省道形成工业走廊,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将更完善地共享资源、服务平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集中区。
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安吉工业经济强乡、湖州效益农业大乡和中国著名的白茶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