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

时间:2019-05-15 06: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篇: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

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岱岳区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来抓,找准目标,大胆探索,全力打造“碧霞春泰山白茶、泰山极顶泰山绿茶、金女儿泰山红茶”品牌,以品牌为依托,整合茶产业资源,挖掘茶文化,围绕八个方面着力将茶产业培植成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1、着力在制定规划上下功夫。区委、区政府将茶叶发展锁定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上,对茶叶种植区进行全面规划,进一步优化茶叶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高端、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茶叶精品园场,为茶叶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已建设碧霞春、九曲白茶等十多处茶叶精品园场,具备精品园场雏形的占全区60%。

2、着力在扩增基地上下功夫。岱岳区把茶叶基地建设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已发展近8000亩,其中80%依托茶龙头企业。

3、着力在茶企业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岱岳区下大力气引龙头企业、引资金,为有效解决茶业产能不足,品牌缺乏,产品附加值低提供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全区新增茶企业22家,累计投资近5亿元引进绿茶、红茶加工新进技术,购置了先进的茶加工设备。

4、着力在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抓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新注册茶商标15个,8家企业已通过或正在办理QS认证,有机茶面积达到1377亩。

5、着力在营销渠道上下功夫。近年来,岱岳区积极引导“碧霞春”、“ 泰山极顶”、“ 金女儿”等茶叶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截至目前,4家茶业龙头企业在山东省各地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均设立了自己的销售点,并在淘宝网等电子主流平台设立网购业务。

6、着力在质量监管上下功夫。岱岳区围绕茶叶种植、生产环节,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用药指导,杜绝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进入茶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茶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生产档案管理;加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促使我区茶叶农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7、着力在宣传力度上下功夫。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外茶产品展示展销、各类评比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电台、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努力扩大岱岳区茶叶的市场占有率。“碧霞春泰山白茶”相继荣获 “第八届国际名茶”金奖、“第九届中茶杯”特等奖;“金女儿泰山绿茶、红茶”分别荣获第二届“国饮杯”和十届中茶杯一等奖。

8、着力在做优服务上下功夫。岱岳区整合项目、人员、技术,动员全局技术人员深入茶企业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茶叶病虫害防治、采摘、施肥、茶树修建等技术服务;邀请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为参训人员现场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举办茶叶培训班10期,受训人次近千人。

2、积极对上争取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到市级泰山茶产业扶持资金454.96万元。

第二篇:八个着力讲话体会

学习“八个着力”心得体会

魏弘

2013年2月5日电 蛇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2日至5日来到甘肃,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2月的陇原大地,天寒地冻。习近平在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陪同下,来到酒泉、定西、临夏、兰州等地,深入乡村、企业、社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西部大开发、改进工作作风等调研考察。

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八个着力”针对甘肃实际、直指甘肃问题,是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是指导甘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理念”,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纲领,是我们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的重中之重。过去四年甘肃各方面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八个着力”,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恰恰也是由于我们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八个着力”思想上还没有完全到位、行动上还没有准确对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八个着力”的核心要义,把卓有成效地推进“八个着力”,作为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行动真正落到实处,要对“八个着力”的重大战略指导意义再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全面抓好工作落实。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教师,如何在本职岗位落实好习总书记讲话呢?我认为: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与时俱进,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其次,要认真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要为人师表。

再次,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把党和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努力工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特殊教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〇一七年十月九日

第三篇:茶产业考察报告

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扶持茶产业超常发展

——赴福建省武夷山市茶产业考察报告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县质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领导下,市质监局食品科、标准化科和县委农工办、县农业局、县茶叶办、县苦丁茶办等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一直强化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致力于*****县茶叶产业的发展。通过多方努力,于2010年和2011年,“*****茶”和“*****红茶”分别获国家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加快我县“*****红茶”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促进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6月9日—12日,我局局长****、食品股股长***在市质监局的组织下,赴福建省武夷山市考察学习“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的先进经验。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全市土地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64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2001年4月23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向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

质检总局呈报了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2002年3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夷岩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茶园总面积12.96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5.96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4.2万亩,绿色茶园面积1.8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300多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269家,获准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茶企215家,5万多名涉茶人员。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茶业产值从1998年的4880万元到2008年的8.07亿元再至2011年的14亿元。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7亿多元,其中茶叶税收就达4亿多元。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茶叶企业达30多家(其中1家茶叶企业产值超1亿元),涉茶企业和人员成为了该项保护工作的最大受益主体,武夷山市的经济也从岩茶的高附加值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武夷山市在“武夷岩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制定完善产业标准。“武夷岩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茶叶标准化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发布并修订了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使标准的内容更加结合武夷岩茶实际,让“武夷岩茶大红袍”更加光彩夺目。

二是广泛推行标准化种植。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建立绿色壁垒,要求所有茶园、茶农采用绿色、有机、无公

害施肥,用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高度、高残留的禁用农药。指导茶企与茶农开展无公害茶园、绿色茶园和有机茶园种植活动,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

三是制作标准样品。为保证武夷岩茶独特的品质特征,确保企业有统一的武夷岩茶参照物,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品质监控,制定了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文本和标准样品。

(二)加强环节监管,打造金字招牌

市政府出台了《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鼓励、引导企业在武夷岩茶的产品包装物上加贴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通过严把“四关”,使受保护的武夷岩茶的“护身符”发挥特有作用。

一是严把地理标志申请关。对提出申请的企业,组织有关专家到企业和茶山现场,从企业概况、生产条件、产品品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和企业申请理由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企业产品经检验合格后需经武夷山市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所评审等级后,才能领取相应数量的防伪标贴。

二是严把产品出厂检验关。对凡是不能按规定标准自行进行出厂检验的企业,必须签订委托检验协议进行出厂前检验,符合出厂标准后参加评审,评审后的合格产品按照规定必须加贴武夷岩茶专用标志方可上市销售。

三是严把专用标志使用关。市政府在市质监局成立专门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专用标志的申领

统一到该办公室领取。市政府在质监局建立了数码防伪监控中心,引进先进的数码防伪技术,制作专用防伪监控标贴。企业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还需武夷山市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所评审等级后,才能领取相应数量的防伪标贴。数码防伪监控中心将企业信息录制成语音电话,输入信息防伪平台,控制到每个最小包装单元进行质量控制。

四是严把市场监督管理关。成立由质监部门牵头,工商、公安、茶业局等单位组成的武夷岩茶专职打假队伍,采取不间断巡逻等有效措施,加强打假工作,维护武夷岩茶的品牌形象,提高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知名度,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特色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经营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地理标志+QS证+专营店+维权岗”的经营模式。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茶农参与”的方式,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把分散的农户通过新的经济模式与市场紧密连接,并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使茶产业的市场组织能力和经济效益均得以提高。

二是提升品牌效益。“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形象的逐步确立,得益于“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推进。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不断推进品牌战略,让“武夷山大红袍”旗帜更加鲜艳。“武夷山大红袍”被农业部中国品牌产品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首批名牌农产品,成为福建省

唯一上榜的茶品牌。

三是发挥品牌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由于品牌优势,加贴有防伪标识的武夷岩茶市场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提高了价格。从而让茶叶标准化产业链上的茶企和茶农受益更大。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的包装、运输、印刷等相关产业,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

二、武夷山市加强“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武夷山市加强“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迅速,在短短的10年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成为茶叶产业发展最快、最具实力、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地区之一。武夷山市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验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发展茶叶产业,贵在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持之以恒 武夷山市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与旅游并重,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抓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所谓“不变”,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届领导班子,始终把“茶叶”当富民牌来打,一以贯之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成立了茶叶评价体系促进会,指导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同时,出台多项政策,从资金、信贷、税收、技改、土地流转等方面扶持茶叶产业发展。所谓“变”,就是根据茶叶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发展

思路,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使“武夷岩茶”品牌效益不断被放大。

(二)发展茶叶产业,胜在品牌营销,龙头扶持,市场开拓 武夷山市为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开展多层次、多地域、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发展初期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后期以企业为主)。通过举办茶叶展、拍卖会、交流会、论坛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让龙头企业引领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公司对新产品开发,带动其余中小企业发展和茶农增收致富。该公司的产品获得了福建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使得公司产值达1亿元以上,进一步开拓了市场。

(三)发展茶叶产业,重在做大基地,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在市场和品牌的共同推动下,武夷山市引导茶企和茶农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地理标志+QS证+专营店+维权岗”的经营模式,通过承租、承包等形式,加速土地流转,促进茶园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建成了无公害茶园面积5.96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4.2万亩,绿色茶园面积1.8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同时,武夷山市及时制定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和标准样品,确保了“武夷岩茶”产品标准的统一。严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市场准入和使用及监管,组建了省级茶叶检验检测

中心,加强“武夷岩茶”的检验检测与监管,净化了市场秩序。

(四)发展茶叶产业,巧在挖掘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内涵 武夷岩茶脱胎于历史上的武夷茶,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以及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武夷茶独特的技术脱颖而出,出现了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乌龙茶(即现在的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是乌龙茶的代表,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孕育了其独特品质。武夷山市充分利用、挖掘和展示了武夷岩茶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推动了茶文化、茶旅游、茶经济的互动共荣。该市把茶文化景观与旅游结合起来,建有茶文化博览馆、生态观光茶园、茶叶生产基地观光等旅游景点。市政府斥巨资邀请张艺谋、王潮歌等著名导演,打造“印象大红袍”场景剧,更好的发掘了大红袍茶文化内涵,宣传了大红袍茶品牌,彰显了茶文化特色,提升了茶文化内涵。

三、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茶的悠久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早在唐代就是四川的重点产茶区之一。*****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11年,我县茶叶产量达到6221吨,产值达3.66亿元。现*****境内主要生产苦丁茶、红茶及绿茶。

“*****茶”属木犀科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oxb.)Blum.]。之前,曾称为木樨科紫茎女贞、序梗女贞。*****苦丁茶作为一个地方特色产业,经过10余年的研发、培育、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苦丁茶目前已实现全国四个第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市场份额第一,产值第一。

“*****红茶”古称“黄芽茶”,曾作为皇宫贡茶,曾流行“天子未尝黄芽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雀报汛将茶采,*****茶叶销华夏”赞语。*****所产红茶,在贸易上称为 “川红”,主要出口原苏联、英国等欧洲国家。“*****红茶”在保持“川红”色、香、味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红茶科技,创新了制作方法,使产品外形紧细、秀丽,金毫显露;香气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显;汤色金黄,滋味鲜醇,回味悠长。

2010年和2011年,“*****苦丁茶”和“*****红茶”先后获国家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苦丁茶”和“*****红茶”分别获得了证明商标称号。我县的“*****苦丁茶”和“*****红茶”与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相比,我们不仅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还取得了证明商标称号。但我们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与武夷山市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年3月23日,县政府出台了《“*****红茶”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县的“*****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已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该项工作进展缓慢。武夷山市通过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要有超常规的思路与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我县历届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包括茶叶产业在内的农业工作,但多年来我县的茶叶产业徘徊不前,武夷山市发展茶叶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思路是做大产业的关键。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理念来谋划茶叶产业的发展。

1.树立加快扶持龙头企业的理念

我县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茶业专业合作社、*****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县******茶叶公司等我县的红茶、绿茶及**茶龙头企业。县政府应重点对接帮扶这些企业,促进上述龙头企业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生产技术等,提高我县红茶、**茶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夏秋茶的产出效益和综合利用率,并依靠他们带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2.树立将产品变品牌的理念

我县的“*****茶”和“*****红茶”不仅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还取得了证明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同时使用,企业按照程序申报使用,建立“*****茶”和“*****红茶”统一品牌。下大力气抓好品牌宣传,倾力打造、培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3.树立市场带动茶场的理念

尊重经济规律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只有茶企有发展,茶

叶市场才能繁荣,茶农种茶采茶才有积极性,才能做大茶叶基地。一是要依托市场促销售,在产茶大镇的**镇、**镇建立鲜叶和毛茶交易为一体的茶叶市场。在县城*****镇建设一个以“*****茶”和“*****红茶”为主,汇集具有我县特色的***、****、*****粉条、****等土特产品的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茶博园(市场);二是要积极开拓县外销售市场,出台激励措施,培育一批茶叶销售经纪人专业队伍。三是要开发茶叶多元化产品,实施茶叶产品深加工。根据国内外市场茶叶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提取茶多酚、茶皂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加快开发速溶茶、茶饮料、茶糖果等产品。通过多元化开发和深加工,提升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

(二)要有超常规的措施办法 1.要全力以赴做响品牌

要加强宣传推介,以“绿色、品牌、文化”为主线,开展全方位的产业宣传,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让“*****茶”和“*****红茶”茶品牌形象无处不在。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在知名电视、网络媒体和公路沿线推出“*****茶”和“*****红茶”广告;把宣传茶叶与宣传*****结合起来。在县内主要路口、宾招接待、景点等场所展示*****茶”和“*****红茶”;对外公务接待一律使用“*****茶”和“*****红茶”标志的茶叶(具)、餐具、礼品盒等;组织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展销会、博览会等宣传促销活动,统一

布展、布馆,突出*****形象;举办高规格的茶文化节、茶王赛,邀请茶专家与艺术家传授技艺等各种方式,面向全国宣传我县茶叶品牌。

2.要坚持不懈做大基地

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全县宜茶地点、面积,科学规划基地布局,坚持集中连片发展。同时实行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的开发模式,建立标准化生态有机良种茶园。弘扬春风精神,应用春风经验,在适宜区域大力发展优质茶园,实行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3.要千方百计做活文化

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要大力挖掘我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结合我县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茶山生态游和农家乐,体验采茶、制茶过程,突出品好茶、泡温泉、观绿景;以*****镇为重点,建设“茶馆一条街”,打造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丰富茶文化内涵,加强与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等学校的合作,开办茶艺班,培育茶文艺表演队;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举办茶文化节,收集、整理、宣传与茶叶相关的传统、传说、传奇故事,通过茶陈列馆建设、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发表文学作品等形式进行挖掘、宣传,不断注入我县茶叶品牌文化底蕴。

(三)要有超常规的服务平台 1.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坚持内育本地良种和外引外地良种相结合,在重点镇乡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选优培育*****茶和*****红茶优良品种,培育我县自己的当家品种,保证我县茶叶特有品质,为我县发展茶园提供优质良种茶苗。同时,引进适宜我县生长,与我县本地品种相似的外地优良品种,进一步实现外地良种本地化,保证我县优质良种茶苗的供应。

2.建立科研推广体系

对接科研院校,成立我县茶叶研究机构,开展茶叶良种、茶技术、茶文化、茶艺术、茶品牌推介的研究和推广,开发茶叶新产品、新包装。结合有关部门培训工程,强化茶叶技术培训和示范,提高茶产业从业者素质和技术水平。

3.建立质量安全体系

积极引导鼓励茶叶企业申领QS证,对茶叶企业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引导、鼓励茶企争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建立县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健全涵盖茶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同时,规范农资供应,实行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确保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进而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在现有的*****县产品监督质量检验所的基础上,引进人才与先进仪器设备,建立*****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产品质量检验出具更加详尽、更加权威、更加科学公正的检验报告,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检验检测优势。

4.建立防伪专用平台

组建“*****茶”和“*****红茶”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平台。可以借鉴武夷山市的经验,抽调全县相关管理及专业人员在质监局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数码防伪监控中心,负责受理“*****茶”和“*****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专用标志发放、专用标志使用过程监管和市场打假等工作。

5.建立发展激励机制

县政府对取得生产许可证、通过ISO9000、ISO22000、HACCP认证、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和获得“四川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和通报表彰。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四篇: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六堡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的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及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梧州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的重大决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主题,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为依托,紧紧抓住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扩基地、提品质、强品牌、优销售”,使六堡茶成为我县具有特色、永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以茶兴县,以茶富民,加快我县六堡茶产业的振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服务于广西和梧州的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服务于中国茶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总体目标

六堡茶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六堡茶产量,保护和发展六堡茶原生品种,建设六堡茶标准化茶园,提升六堡茶质量管理水平,保护和传承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不断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六堡镇建设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镇为契机,将我县建设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茶文化研究、茶产品研发、茶保健养生、制作技艺传承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旅游名镇”。

以六堡镇为建设中心,辐射全县各镇,每年新增茶园面积8000亩以上,每镇每年建设好一个标准化茶园,通过规模种植,进一步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10万亩,毛茶总产量达3000吨以上,六堡茶加工企业达50家以上,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超30亿元。同时,加快推进以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保健养生茶产品等为主的茶旅游开发,加快茶产业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六堡茶产业化指挥部,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从县茶业、农业、林业、财政、审计、食药监、交通、科技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全县茶产业规划的指导、协调、管理及项目建设、验收等工作,出台具体的项目扶持措施、验收标准及奖励办法,确保六堡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能力。我县茶园多建在山区,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滴灌、喷灌、耕作机械、修剪机械、采摘机械等现代设施应用率极低,需要完善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示范推广、检测检验、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管理手段落后,需要重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壮大人才队伍,加强服务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开展六堡茶品种品系及优良单株选育工作。六堡茶为我县原生当家品种,由于长期自然繁育,品种混杂,性状品质不一,产量不高,开展六堡品系选育,有利于六堡茶提纯复壮,加速开展六堡茶品种品系选育工作,同时将单株选育工程列入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品系选育及单株选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排。经费预算50万元/年。

(四)加强六堡茶技术协作。加强与国家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梧州市茶叶研究院以及省外设茶专业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协作,进一步提高我县六堡茶在种植、加工、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含量。技术协作服务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排。经费预算20万元/年。

(五)茶叶标准化体系及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品的生产标准,建立完善我县六堡茶标准化体系,规范传统六堡茶的生产、加工和包装,逐步实现传统六堡茶产品标准化。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依托县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充实检测力量。县、镇建立监测网点,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做好对县、镇监管人员的专题培训,学习掌握茶叶基本知识,明确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重点检查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依法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茶叶违法经营行为。配合工商、质监、农产品检验中心,做好茶叶质量的抽样检验工作,杜绝有质量问题的茶叶流入市场。经费预算25万元/年。

(六)低产茶园改造。采取改土、改树、改园、改善管理等措施,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争取到2020年完成我县50%以上低产茶园的改造,全面提高我县茶叶单位面积产量。

(七)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引导茶园使用权流转,适度向专业大户集中,利用林业用地开发茶园的,林业部门要优先为其办理林地占用手续。按照农机补贴政策,认真落实茶叶机械补助。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茶镇在集中规划用地时,优先考虑茶厂、茶园建设用地,并将茶厂建设用地纳入农业用地范畴。

(八)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制定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政策扶持制度,强化政策执行力度。以政府扶持为引导,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鼓励茶企收购茶农鲜叶,与茶农签订协议,形成合作。设立六堡茶产业政府补偿基金,制订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和企业贷款贴息办法。金融机构要增加信贷规模,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广大茶企业不断投入扩大再生产。

(九)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鼓励茶企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创新企业加强指导扶持,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十)加快六堡茶宣传工作力度。建设苍梧县六堡茶宣传、电商等综合网站,做好六堡茶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对外信息宣传平台。依托国内国际知名电商企业平台,打造苍梧县镇、村、农户电商网络,不断提升六堡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份额。

(十一)对利用互联网发展六堡茶的电商、网店等涉茶项目予以扶持。鼓励六堡茶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扶持六堡茶企业、经销商到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其他大城市营销宣传六堡茶。

四、项目奖励扶持

县财政每年安排680万元资金,对六堡茶产业化项目进行奖励扶持,具体是:

(一)六堡茶种苗繁育,扶持资金80万元。

六堡茶以六堡镇原生茶为原生品种。每年建设100亩以上原生种六堡茶苗圃基地,进行六堡茶种苗良种繁育,扦插繁育按每亩9000元给予补贴,有性繁育按每亩3000元补贴,以保证每年有1300万株以上的合格茶苗供给基地建设。

(二)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扶持资金200万元。

1、对相对集中连片300亩以上(含300亩)的新种标准化茶园,经验收合格后每亩给予2000元补贴;对相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300亩以下(含100亩)的新种标准化茶园,经验收合格后每亩给予1000元补贴。

2、对小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达50亩以上100亩以下(含50亩)的新种茶园,按茶园种植规模和规范化程度进行检查验收,综合评比,对合格小规模茶园给予每亩700元补贴;对小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达20亩以上50亩以下(含20亩)的新种茶园,按茶园种植规模和规范化程度进行检查验收,综合评比,对合格小规模茶园给予每亩400元补贴。

(三)茶青收购补助,经费50万元。

扶持企业(合作社)收购我县茶园种植的六堡茶青,对企业(合作社)用于收购我县六堡茶青的贷款进行全额贴息。企业(合作社)凭相关证明材料(贷款证明、与茶农签订收购协议、支付茶青款证明等)享受贴息。

(四)茶园土地流转,扶持资金50万元。

在六堡茶种植示范带规划范围,引导农户、林场依法依规、合理流转土地,为企业、种植户提供连片规模种植用地。对在规划区示范带内连片规模种植100亩以上的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补贴其三年土地租金,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

(五)毛茶加工厂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

鼓励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茶园附近建设毛茶加工厂,并使用茶叶采收机、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先进的茶叶采收加工机械,以达到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目的。

企业(合作社)新建的毛茶加工厂要全部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获得奖励补助:

1、企业(合作社)必须在县内建设有茶园;

2、毛茶加工厂建在茶园基地附近;

3、加工厂要购置有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方面的机械;

4、加工厂占地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且达到SC认证水平。

奖励标准:毛茶加工厂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者一次性奖励2万元;毛茶加工厂建筑面积在201平方米以上者一次性奖励3万元。

(六)低产茶园改造示范,扶持资金20万元。

采取改土、改树、改园、改善管理等措施,对我县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在原有茶园茶青产量的基础上提高10%以上。每年试点示范 1000亩,每亩补助200元。

(七)争创名牌奖励,扶持资金20万元。

为了提高六堡茶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鼓励我县六堡茶企业争创国家级、广西区级名牌产品。对当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茶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的茶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对获得有机茶园认证的企业(合作社),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合作社),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

(八)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扶持资金15万元。

对荣获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我县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荣获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九)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扶持资金50万元。

对我县电商企业六堡茶产品年销售额达10万至1000万元的,按销售额的1%进行奖励。每年年终由企业、电子商户提出书面申请,提交销售证明材料,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该项经费50万元。

(十)参会参展补助,扶持资金60万元。

在六堡茶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我县六堡茶企业和合作社开拓国内外市场。每年组织并支持六堡茶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各种茶叶展览会、博览会和在外省常驻设点营销六堡茶,政府适当补贴其参会参展和公共宣传推介费用。

(十一)茶文化及网站建设维护,扶持经费25万元。

六堡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宣传文化部门要大力挖掘六堡茶历史 文化,组织各地的文学家、摄影家、诗人等文艺界人士到六堡茶生产基地采风,拍摄宣传片,创作出更多的反映六堡茶文化的作品,进一步丰富六堡茶的文化内涵。同时,重视我县六堡茶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微网站建设及维护,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网友认识六堡茶、爱上六堡茶。

(十二)产品包装形象提升,扶持经费10万元。

为提升六堡茶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商会、合作社等提升六堡茶产品包装形象,以缩小六堡茶与国内知名茶品牌的包装形象的差距,扩大六堡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六堡茶市场占有率。每年组织行业协会或专家进行评比,对包装优秀产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十三)老茶树保护,扶持经费5万元。

为保护六堡茶珍贵原生资源,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六堡茶老茶树标准。根据数量、价值、质量等因素,划分一、二、三个等级,依不同等级给予奖励。依法依规进行保护,对我县老茶树保护,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扶持。

(十四)传统制作工艺创新研发,扶持经费5万元。

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属国家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由创新企业或个人提交传承创新材料。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或专家论证合格后,给予一定经费扶持。

(十五)培训参观学习经费30万元。

为提高六堡茶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水平,加大对六堡茶宣传和技术培训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参观学习,对茶农和茶叶技术人员进行六堡茶标准化种植、加工新技术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我县六堡茶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农增收。同时组织我县茶叶工作相关人员到茶叶发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

(十六)办公经费30万元。为认真做好我县六堡茶产业化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县财政拨出专款,用于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日常工作、下乡检查、项目验收等工作经费。

全县各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每年6月底前向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由六堡茶产业化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立项备案、组织评审和检查验收。

第五篇:着力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刘贤木

2005年第5期 ——特别策划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最近,《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阐明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对当前乃至今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回顾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令人鼓舞;展望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前景,催人奋进。当前,作为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管理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促进全省个体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与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猛。到2004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110.5万户,从业人员324.8万人,注册资金1823.2亿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在全国分别排在第9位和第10位。目前,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私营经济持续发展。1995年以来的十年,私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2.6%,达到11.4万户,取得可喜突破;私营企业实力增强,户平注册资本已达144万元,超过全国平均131万元的水平,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690家,私营企业集团有74家;一批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如多佳、凯迪电力、精伦电子等已成为上市公司。

——企业素质不断提高。私营经济发展领域、行业不断拓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外向度提高,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约6000家,出口创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049家,武汉爱帝集团等一批私营企业成为我省外贸出口大户;私营企业管理、品牌意识增强,获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近几年,办理注册商标的70%以上是私营企业。

——区域特色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出现了一批具有区域经济特色、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武汉市已形成餐饮、服装、生物保健、市场流通、房地产等五大产业群体,仙桃市彭场镇个体私营企业生产的无纺布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0%。

——结构实现较大调整。1995年以来,我省国有企业数量年均递减9.4%,集体企业年均递减13.1%,到2004年底,公有企业总量由1995年初的33.5万户,减少到14.8万户,公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比例由95.7∶ 4.3调整为56.6∶ 43.4。

总体情况表明,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具体地讲,一是推动了经济增长,2004年,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81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4%;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直接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增加了财政收入,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各级尤其是县市级财政日益重要的来源。四是满足了社会多样化需要,个体私营企业大部分分布在零售、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营灵活化,服务多样化,繁荣了市场,活跃了流通,使群众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五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体水平不高。具体表现为:个私经济总量不足,近几年我省个体工商户一直徘徊在百万户左右,2004年全省私营企业总数虽然突破11万户,但仅为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私营企业的1/3左右;个私企业规模较小,年产值(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税收过千万元的不多;企业产品竞争力、辐射力不强,“买全国”、“卖全国”的企业和产品数量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档次不高,传统产业多,劳动密集型多,科技含量低,知名企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不多。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够平衡。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缓慢,个体工商户在城镇的居多,有62.4万户,占63%;私营企业同样集中于城镇,有9.7万户,占85%;仅武汉市私营企业就有65586户,占全省私营企业户数的58%。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思想观念的制约。一是“内陆意识”。湖北地处中部,开放相对较晚,改革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比,湖北人找市场、闯市场的意识不够强,缺乏像温州人那种想千方百计、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的创业劲头。二是“保守观念”。部分企业缺乏长期规划,小富即安,欠缺做大企业的胆略。三是“叶公心态”。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对私营企业心存戒备,工作上怕与私营企业走得太近,怕与私企老板靠得太紧,口头表态多,实际扶持少。

——市场环境的制约。市场准入对个体私营企业还存在诸多限制,“三乱”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黑恶势力比较猖獗,阻扰了个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服务体系的制约。少数部门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不能完全适应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的服务观念树得不牢,有的工作效率不高。

——资金融通的制约。目前,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加之少数企业信用缺失,个体私营企业融资十分困难。

——自身素质的制约。诸多个私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个私企业人才缺乏,有的个私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加快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抛弃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模糊认识和落后观念。鼓励私营企业家富不止步,富而再进,做成大企业、名企业、强企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创业光荣、发展有功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营造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投资环境。按照国务院不久前制发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投资领域,放宽投资人限制。加强社会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对“三乱”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三)改进服务措施。切实转变管理和服务经济的方式,将推动和服务个私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三工程”的部署,抓住一批骨干私营企业,重点联系,重点服务,重点扶持,形成支柱。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个私企业融资难题。

(四)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依法行政,严格监管,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整治无照经营,强化税收征管,维

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营造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企业获得平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五)加强引导规范。适应个私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引导个私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对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非公经济人才队伍,促进个私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工商局局长)

下载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岱岳区“八个着力” 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坛茶产业现状[★]

    金坛茶产业现状 金坛现在茶园面积4.1万亩(实际面积约3.2-3.5万亩)(本月底林业调查后可知),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万亩(实际面积约1.1万亩)。无性系良种比例36%。2011年产干茶1352吨......

    茶产业情况汇报专题

    “生态茶产业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

    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

    茶产业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茶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农产品或是饮料,它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琴棋诗书画歌舞、文学、哲......

    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概述威宁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根据《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意见,2010年我县计划新建茶......

    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

    着力培育 产业竞争优势

    着力培育 产业竞争优势 (2014-02-10) 来源:中国网“去年下半年以来,船舶订单逐步增多,但由于船价依然低迷,我们对新接订单采取谨慎态度,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进军海工装备上。”......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温凝冻灾......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我州有着悠久茶叶生产历史,茶叶在我州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晴隆、普安等茶叶生产县,茶叶规模种植已有5万多亩,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