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6: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

茶产业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茶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农产品或是饮料,它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琴棋诗书画歌舞、文学、哲学、礼仪等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儒道思想。茶叶色、香、味、形具佳,正好与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相契合。茶业为漳州主要特产已是历史悠久。据了解,漳州的茶叶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一直沿袭着种茶、制茶、饮茶的生产生活习俗;茶叶种植和初加工的群众基础广泛,传统经验丰富。而且茶叶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已经成为带动我市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区域特色优势、优先发展的产业。

然而,漳州市茶产业由于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少、茶农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市场品牌意识淡薄及缺少龙头企业等诸多因素,漳州茶叶产量、质量、价格大多徘徊不前,茶乡经济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蓬勃发展的茶产业

漳州现有茶园面积27万亩,产量2.7万吨。全市茶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其中茶农25万人,占我市农村人口的1/12。全市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4800多家,精制厂72家,精深加工厂2家,年产值13.8亿元以上。市场交易也十分繁荣。

茶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崛起。如南靖县书洋镇目前已创办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250多家,全镇18个行政村村村有茶厂,处处有茶市,涌现出8个制茶专业村和220多户茶叶营销大户。华安县仙都镇有茶叶初加工厂1400多家,其中精加工厂15家,吸纳外地7000多人,当地4000多人从事茶叶采摘生产,近千人从事茶叶流通销售,并且吸引大量外地茶叶经销商至仙都,带动了茶叶机械制造维修业的发展,使相关的商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逐步活跃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发生内部消化,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

同时,漳州市还引进台资、外资茶叶企业23家,总投资额6750万美元,其中90%是台商投资。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营销理念与市场运作方式,加快了我市茶叶产业的升级。如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美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年产速溶茶粉3000吨,茶浓缩液5000吨,年消耗茶叶原料1.5万吨,其速溶茶占国内市场的85%,产品已打入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天福集团是一家台资综合性茶叶集团,其在全国各地建立327家连锁店,各县部分茶叶企业在国内部分大城市开办茶叶直销点或营销点,加上全市600多家茶庄,已初步形成国内营销网络,拥有近5万人的流通大军。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漳州已拥有天福、大岽山等茶叶品牌30多个。在几年来的国内外茶王赛和茶博览会中,天福茶、八仙茶、白芽奇兰茶等获奖40多次,天福高山乌龙获得国际名茶金奖,平和白芽奇兰茶两次获得国际茶博会金奖。

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从整体上看,漳州市的茶产业仍缺乏总体规划,生产规模不大,全市茶叶面积、产量、产值还不如一个安溪县;茶叶质量不稳,档次不高,高档优质茶只有30%,另外,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品牌不多不响、市场管理落后等制约着

我市茶产业的发展。

有名茶无名牌漳州不乏名茶,但叫得响的品牌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我市茶叶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不善于树立企业形象。华安的铁观音、诏安的八仙茶、平和的白奇兰、长泰的黄金桂都小有名气,“八仙茶”,、“白芽奇兰”是漳州市茶叶工作者长期繁育、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其中“八仙茶”是建国以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而“白芽奇兰”则是我国珍稀的高香型乌龙新良种。近几年我市还引进了丹桂、黄观音、九龙袍、金萱等优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但这些只是代表茶叶的一个品种,而不是一个商标品牌,在没有经过商家注册的情况下,都无法成为一个使人公认的品牌。

茶农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漳州市高素质的茶叶人才较少,从事茶叶研究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具有高水平茶叶生产管理能力的茶农专家。茶农种茶和制茶的技术普遍较低,茶叶的精加工技术受限制,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并且存在“重产量轻质量”和“靠天做青”的现象,有的茶农见种茶有利可图,片面追求数量上的增加,毁林种茶、盲目发展,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茶叶的品质下降,影响了茶叶价格的进一步提高。

缺少龙头企业集群漳州市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4800多家,精制加工厂72家,精深加工厂仅有2家。茶叶加工企业大多为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设备较陈旧,工艺较落后,科技含量较低,经营管理较粗放,经济效益不高,实力普遍不强。全市目前没有一家能在茶的产供销各环节都占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引路。

茶产业还未形成产业链当前世界上茶叶产品已向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延伸、茶酒、茶食、茶饮料的开发,以及茶副产品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都方兴未艾,而我市目前茶叶加工企业大部分为初制厂,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高优品种的引进能力较差,茶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力度不足,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还仅停留在茶叶的初级加工上,在其他相关茶叶产品的生产领域几乎空白,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除此之外,茶乡基础设施较差,茶农投入资金相对短缺也在一定程序上制约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与对策

弘扬茶文化,关注漳州茶叶生产的现状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寻求更多的渠道,做大茶文化这篇文章,推动漳州茶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山区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才是有关部门开展调研的目的所在。

建议一:实施品牌战略拓展海内外市场

品牌经营是茶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只有大力实施茶叶品牌战略,才能提高漳州市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规模的名牌茶叶产业,才能使我市的茶叶产业更具竞争力。因此,应该鼓励、引导茶叶加工企业走以质取胜的道路,重视对茶叶商标进行注册,申请取得国家“有机茶”、“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权;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注重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提高茶叶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

建议二:科学种茶制茶,提高茶叶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崇尚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此,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态茶”,实行科学育苗,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立绿色

无公害和有机茶生产的示范基地。生产优质茶,茶青是关键。为使茶青保持天然、绿色、新鲜,不受污染,严禁使用有毒农药,推广使用茶叶有机肥、专用肥、专用药。请专家到茶叶主产区为茶农讲授无公害绿色茶叶栽培技术,为群众提供科技咨询。建立茶叶农残检测中心,对茶叶进行“体检”,层层把关,确保每个环节不受污染。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茶叶品质。目前华安仙都镇已建立了500亩有机茶和50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全县500多家茶叶初制加工厂已全部安装空调机,通过空调机有效调整茶叶“做青房”的温湿度,茶叶质量大大地提高。

建议三:要加大对茶叶科技、财力投入

针对茶农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不高,市场销售信息不灵,急需掌握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现状,积极为茶农传授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从茶叶种植源头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要尽快建立茶业技术服务体系。县、乡二级财政应在财政允许的前提下向茶叶主产地增加技术推广经费,小额贴息贷款,使茶农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

建议四:扶持龙头企业

要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叶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大力推广茶叶原料生产中的“合同农业”、“订单农业”,提倡和鼓励茶叶龙头企业与茶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建议五: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要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茶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和茶用品,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千方百计提高茶叶加工深度,发展茶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开发多元系列产品,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茶产品转化增值,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经科学研究发现,一片小小的茶叶包含着500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有许多防病治病的药效成分,对防癌抗癌有明显作用,是人们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健康饮品。目前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许多专家预测,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因此,国内外对茶叶的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而漳州有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茶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第二篇: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市委、市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南茶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全市茶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到2008年,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50万亩,茶业实现工农业综合总产值50亿元,带动100万农民增收的奋斗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五五一”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现将对我市实施“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调研情况记述于下:

一、现状

1、生产现状:宜宾是全省最大的茶叶产地,据2002年统计:全市茶叶面积已达3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余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6.2%),茶叶总产量达到13000吨,茶叶总产值为2.2亿多元:苦丁茶近9万亩,苦丁茶产量22.3吨,产值638.35万元;茶叶出口创汇l万美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020吨,名优茶产值1.38亿元,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30%和60%。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完善,以本地的国家级良种“早白尖”和“早白尖五号”为当家品种,同时先后引进了“福鼎系列”、黔湄系列”、蜀永系列”、“名山131”、“名山3ll”、“平阳特早”等10多个优良茶树品种。市上建有省二级茶树良种繁育场1个,产茶大县以该场为依托,都建有茶树良种繁育点,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保证茶树良种苗木的供应。

2、加工现状。宜宾市现有各种公司、茶场(厂)等茶叶企业近800家,茶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目前全市茶叶加工量仅为加工能力的65%左右),其中有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市级茶叶龙头企业3个,县级茶叶龙头企业5个。龙头企业采取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约束,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直接建立生产和联系基地12万多亩,带动茶农10万户。“叙府龙芽”、“龙湖翠”、“金竹春”、“醒世绿雨”、“早白尖工夫红茶”等10多个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其中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的“叙府牌”,宜宾外贸金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金江牌”、筠连醒世公司的“绿雨牌”系列产品的10个品牌,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证书。

3、贸易现状:从销售区域看,宜宾市茶叶销售是以市外销售为主、市内销售为辅,销售量分别占全市茶叶产量的85%和15%左右;从出口情况看,国内销售为主、国外销售为辅。据统计:2002年全市直接出口量为500余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8%,收入约 l万美元。从销售的产品档次看,除一些骨干企业外,大部分基层茶场(厂),主要是以初制散茶形式的中低档茶叶产品销售为主。2003年,我市“叙府茶业公司”在市外贸部门的帮助下,已获得国家绿茶出口经营权,其他“筠连醒世茶业”、“龙湖茶业公司”、“早白尖茶业公司”企业正在积极的申办之中。

二、优势

1、自然优势: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岷江、长江横穿全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气温17.5--18.3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10%的有效积温5800摄氏度,无霜期320天以上,相对空气湿度80%以上,大部分土壤 PH值为4.5—5.2之间,具有早春名优茶和特早春名优茶生产的优势,属我省乃至全国早茶区。茶叶主产区海拔一般在400—12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远离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基本属于绿色食品的茶叶生产区和无公害生态茶适宜的生产区域。因此,我市名优早春茶和无公害茶生产优势明显。

2、产品优势:我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广大茶叶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了以“叙府龙芽”、“金竹春”、“早白尖绿茶” “龙湖翠”、“鹿鸣露芽”、“水中韵”、“林湖春芽”等为主的绿茶品牌,以“醒世绿雨”、“苦丁春芽野生苦茶”等为主的苦丁茶品牌和以“早白尖工夫红茶”为代表的红茶品牌。这些品牌先后在国际、国内多次获金奖、银奖等荣誉称号,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望,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我市独特的气候优势,每年早春茶产品上市期与省内和江、浙一带沿海省份我国主产茶区相比早15—30天左右。我市早茶生产现已初具规模、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名优早春绿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技术优势:宜宾市各级农业部门都建有茶叶技术专门机构,全市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50多人,茶叶企业、茶场(厂)的专业技术骨干1000多人。我市还与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及项目合作关系,因此,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4、市场优势:宜宾是四川最大的茶叶生产区,茶叶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多,由于春茶早,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市场上很有竞争优势,常年80%以上的茶都销到市外、省外、甚至国外。从国际市场看,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金叶茶业公司(原宜宾南岸茶厂)“早白尖工夫红茶”品牌为代表的宜宾红茶产量曾达到6000多吨的规模,占全省红茶产量的50%左右,出口4000吨左右,占全省红茶出口的40%左右。后虽然因国际红茶市场、特别是东欧市场的变化,我市红茶出口大幅度萎缩,但恢复红茶生产、出口的基础和优势及机遇仍然存在。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在绿茶销售量和我国绿茶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市也开始进行了直接绿茶出口工作,如今年市外贸部门帮助“叙府茶业公司”正式获得了国家绿茶直接出口经营权,出口绿茶80吨,又拉开了我市绿茶直接出口工作的序幕。由此可见,我市绿茶出口优势不但存在,也很有潜力。从国内市场看,国内其它省市以我市早春茶为原料,开发名优早春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大力开发我市早春茶生产市场潜力巨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我市茶叶体制管理上存在三多三乱。一是涉及部门多。如计委、农委、财政、农业、林业、工赈、水电、扶贫等部门都在抓茶叶;各部门有各自的上下管理机构和工作目标及要求,部门之间沟通较差,因部门利益,各唱各的调,力量相互抵消,政出多门而产生指导混乱。二是涉及的项目多。这些部门都直接涉及茶叶生产的项目,很多部门因茶叶专业人员缺乏,容易产生项目技术设计不合理、项目实施的措施不配套的混乱现象。三是涉及资金渠道多。由于各部门都涉及茶叶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

2、区域布局、品种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茶叶大部分茶园都种在交通不便,土地较瘦,生产条件较差的山坡上,没有充分发挥我市有特色的早茶优势和其他自然气候资源。二是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比例较小,只占全市茶叶生产面积的16.2%。三是名优茶产量比重不大,仅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0.9%。

3、生产、加工、销售运行机制不够协调:一是我市约有三十万户左右农民种茶,有茶农约一百多万人,平均每户茶农种植面积不大,生产水平较低。二是我市加工企业多而小,生产规模不大,加工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加工企业在鲜叶原料生产方面花费人力、物力过大,无法将主要精力用去创品牌和开拓市场,且企业与茶农的关系不够协调。因此,造成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很不协调。

4、销售市场有待拓展:我市茶叶销售主要在国内的专业市场,国际市场微不足到,而且各种市场销售形式也比较单一。

5、科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够:专业科技人员很难具体承担到项目,而且项目应该配套的资金、人员、物资难以保证。

6、企业规模不大.品牌过多、过乱:我市目前茶叶企业生产规模大都较小,除叙府茶业年产茶叶达到3000吨左右规模外,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1000吨到2000左右,而很多小企业都是在几十吨的生产规模。企业小而多,抵御风险能力差,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创造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与品牌。全市现市级以上的茶叶品牌就有四、五十个,有的品牌从得奖以后,就没有生产、销售过产品,甚至有的产品与包装不符。品牌的过多、过乱,也影响了宜宾茶叶产品的声誉。

四、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全市茶叶生产要坚持“以基地为基础,以元公害生态茶为标准,以企业为龙头,以知名品牌为支撑,做大做强龙头;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做绿做优基地,做特做亮品牌,增收增效创汇,富民富县强市”的指导思想,以“大力发展早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度发展苦丁茶,开发优质绿茶,积极扩大出口”为发展思路。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我市茶业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其职责,才能保证我市茶业产业资源和各种项目、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发挥其最大效果。因此,建议市成立茶业产业协调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市茶业产业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可选择在市农业局茶叶站,具体负责生产技术和日常管理工作。市茶业产业协调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茶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措施;在不影响各部门任务能保证完成的前提下,对全市有关的茶叶项目、资金、人员统一管理、协调、监督、服务,保证项目、资金和人员落到实处。基地区县可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机构落实和人员落实。同时,要相应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3、调整布局与优化结构。主要抓好四个优化:一是优化生产布局。全市茶叶生产发展规划与布局,既要充分考虑发挥我市独特的早茶生产优势,又要坚持以无公害生态茶为标准,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市茶叶生产的区域布局。即:以宜宾县、翠屏区、高县为主,沿岷江、长江、金沙江两岸的中低海拔地区,适当集中规模,结合老茶园改造换种,加速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巩固和扩大川南优质早茶生产基地。以长宁、珙县、兴文县为主发展红茶,恢复建立红茶生产基地。以筠连县为主发展特色苦丁茶,建立苦丁茶生产基地。以屏山县为主,幅射全市主要绿茶生产区开发优质绿茶,建立优质绿茶生产基地。(海拔在800米以上,种植时间在20年以上的低产茶园实行大规模改造,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茶园和坡度25度以上,交通不便,效益又低的茶园,除保留一些有特殊价值的茶园外,应予淘汰)。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以早熟为主的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到2008年,全市无性系茶树优良种面积要求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50%的比例(包括苦丁茶),当前应主要推广“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名山131”、“名山311”、“平阳特早”、“早白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无性和有性优良早熟茶树优良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优化产品结构。在着力抓好以“叙府龙芽”、“金竹春”、“早白尖绿茶”等品牌为龙头的系列名优茶产品开发的同时,加大名优早茶规模开发的力度,形成批量生产,进一步提高名优茶产量的比重;以“龙湖翠”、“鹿鸣露芽”、“水中韵”、“林湖春芽”等品牌的系列名优产品为龙头,开发优质绿茶;以“早白尖工夫红茶”品牌系列产品为龙头,恢复开发红茶;以“醒世绿雨”、“苦丁春芽野生苦丁茶”品牌的系列名优产品开发为龙头,开发特色苦丁茶。四是优化市场结构。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采用龙头企业+茶叶协会+生产基地+茶农的运作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国际市场方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利用我市已经获得国际金牌的产品为先导,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以质量和价格为优势,对不同国家、区域茶叶市场所需产品的不同,采用梯级式开发,扩大优质绿茶出口,同时逐步恢复红茶出口,开拓苦丁茶出口。在国内市场方面,以我市已经获得国际金牌产品为拳头,以茶文化为纽带,积极拓展沿海大中城市茶叶消费市场,同时注意开拓边茶市场,努力培育本地市场。

4、完善生产、加工、销售运行机制。主要做好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全市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种苗质量。加强以我市巳建立的省二级茶树良种繁育场为主、茶叶基地县区茶树良种繁育点为辅的良繁体系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培育出符合宜宾茶区自然生态条什的、更新换代的无性和有性茶树优良品种,在加快茶树良种茶苗繁育和推广技术的同时,抓好茶树种苗监督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茶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设。在基地建设上,要全面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条件许可的企业和基地应鼓励其创建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品牌,对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品牌的企业,市委、市府:应据企业获得品牌档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奖励措施。三是加强茶叶加工、包装、贮藏技术的创新及提高,对茶叶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促进茶叶产品再次增值。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茶技队伍。对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业务人员应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便适应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和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各方面的变化。五是加强基层茶叶专合组织建设。本着“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加工、经营者自愿参加,并由茶农选出热心于茶叶事业、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代表负责,成员积极参与协会运作和管理,各级农业茶技部门技术人员和科协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协助茶农协会进行技术培训及业务指导,使茶叶协会成为农民增收的组织保障。茶叶协会组织农民科学地种好茶,按企业产品要求多生产鲜叶为农民增收,企业收取鲜叶加工产品,专心创建品牌,去开拓市场,各施其责,实现双赢。在基层茶叶专合组织建设中,应加强其成员、特别是领导者的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茶文化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5、深化茶叶营销体系改革。积极开拓茶叶销售市场。主要开拓好四方面的市场:一是培育出口的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茶叶出口工作。根据国际茶叶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宜宾茶叶生产的条件,我市茶叶出口潜力很大,很有发展前途。建议应做到三个抓好:第一,抓好国际茶叶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随时了解国际茶叶市场信息的变化。第二,抓好出口茶叶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几个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发展前途的茶叶骨干企业,按出口企业标准进行特殊的培育,以这些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并促进全市茶叶产品的出口。可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和酿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进市外或国外的项目资金和茶叶企业来宜宾独办、合办出口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抓好出口茶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按照出口茶的生产技术、加工质量的要求,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民的生产管理运作模式,建立高质量出口茶的生产基地。二是开拓茶文化市场。利用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旅游产业的同时,着重应抓好四方面的茶文化市场:生态茶园观光市场;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加工、观摩市场;茶叶产品欣赏、品评市场;茶文化交流市场。这四个方面的市场都可结合宜宾蜀南竹海、兴文石林、珙县悬棺等具有特色旅游资源,使宜宾茶叶产品时人全市各旅游景点。要开拓好我市茶文化市场,就必须按市场管理机制方式运作,全市组建茶业产业协会,将全市茶叶加工和销售、经营企业及个人(如涉及茶的生态观光茶园、旅游景点、宾馆、茶房、茶馆等)用协会形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对全市生态观光茶园、旅游景点、宾馆、茶房、茶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宜宾茶叶生产优热和茶叶产品质量及茶文化等与茶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知道宜宾为什么是适宜生产好茶的地方,宜宾茶好在那里,怎样认识、品尝、消费宜宾茶叶,并都能主动的结合茶文化向消费都宣传、推荐宜宾茶叶产品,通过来往的旅游客人,把有宜宾特色的茶叶产品和文化带来世界各地。三是积极开拓边茶市场。西藏、新疆、内蒙、东北等边茶市场与我市中、低档茶叶产品比较对路,应大力开拓。四是开拓秋茶产品市场。我市秋茶、特别是秋名茶很有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应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开发。

6、加强人才战略。为科技专业人员创造适合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根据不同专业科技人员的条件及特点,市委、市府可多将一些茶叶项目直接给予他们承担,明确他们在项目实施中权、责、利,充分的信任、发挥他们的专业智慧。各级科技管理理部门,可根据他们承担项目档次和完成效果的不同,给他们立项,并为他们创造条件撰写论文及申报成果,使他们的工作和成果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及组织的承认,以便今后推广。

7、做大做强龙头、做特做亮品牌。以“叙府茶业公司”的 “叙府茶业品牌系列”为龙头,以“金叶茶业”、“筠连醒世”、“龙湖茶业”、“林湖茶业”、“满园春茶业”、“早白尖茶业”、“永兴茶场”、“水中韵”等企业的品牌为支撑,采取政府引导、面向市场、自愿联合、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培育宜宾的茶叶企业“旗舰”,使宜宾不同的茶叶企业和品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做大、做强我市茶业产业,做特、做亮茶业品牌,才能促进我市茶业生产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第三篇:茶产业考察报告

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扶持茶产业超常发展

——赴福建省武夷山市茶产业考察报告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县质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领导下,市质监局食品科、标准化科和县委农工办、县农业局、县茶叶办、县苦丁茶办等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一直强化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致力于*****县茶叶产业的发展。通过多方努力,于2010年和2011年,“*****茶”和“*****红茶”分别获国家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加快我县“*****红茶”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促进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6月9日—12日,我局局长****、食品股股长***在市质监局的组织下,赴福建省武夷山市考察学习“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的先进经验。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全市土地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64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2001年4月23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向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

质检总局呈报了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2002年3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夷岩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茶园总面积12.96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5.96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4.2万亩,绿色茶园面积1.8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300多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269家,获准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茶企215家,5万多名涉茶人员。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茶业产值从1998年的4880万元到2008年的8.07亿元再至2011年的14亿元。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7亿多元,其中茶叶税收就达4亿多元。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茶叶企业达30多家(其中1家茶叶企业产值超1亿元),涉茶企业和人员成为了该项保护工作的最大受益主体,武夷山市的经济也从岩茶的高附加值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武夷山市在“武夷岩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制定完善产业标准。“武夷岩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茶叶标准化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发布并修订了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使标准的内容更加结合武夷岩茶实际,让“武夷岩茶大红袍”更加光彩夺目。

二是广泛推行标准化种植。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建立绿色壁垒,要求所有茶园、茶农采用绿色、有机、无公

害施肥,用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高度、高残留的禁用农药。指导茶企与茶农开展无公害茶园、绿色茶园和有机茶园种植活动,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

三是制作标准样品。为保证武夷岩茶独特的品质特征,确保企业有统一的武夷岩茶参照物,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品质监控,制定了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文本和标准样品。

(二)加强环节监管,打造金字招牌

市政府出台了《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鼓励、引导企业在武夷岩茶的产品包装物上加贴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通过严把“四关”,使受保护的武夷岩茶的“护身符”发挥特有作用。

一是严把地理标志申请关。对提出申请的企业,组织有关专家到企业和茶山现场,从企业概况、生产条件、产品品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和企业申请理由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企业产品经检验合格后需经武夷山市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所评审等级后,才能领取相应数量的防伪标贴。

二是严把产品出厂检验关。对凡是不能按规定标准自行进行出厂检验的企业,必须签订委托检验协议进行出厂前检验,符合出厂标准后参加评审,评审后的合格产品按照规定必须加贴武夷岩茶专用标志方可上市销售。

三是严把专用标志使用关。市政府在市质监局成立专门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专用标志的申领

统一到该办公室领取。市政府在质监局建立了数码防伪监控中心,引进先进的数码防伪技术,制作专用防伪监控标贴。企业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还需武夷山市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所评审等级后,才能领取相应数量的防伪标贴。数码防伪监控中心将企业信息录制成语音电话,输入信息防伪平台,控制到每个最小包装单元进行质量控制。

四是严把市场监督管理关。成立由质监部门牵头,工商、公安、茶业局等单位组成的武夷岩茶专职打假队伍,采取不间断巡逻等有效措施,加强打假工作,维护武夷岩茶的品牌形象,提高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知名度,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特色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经营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地理标志+QS证+专营店+维权岗”的经营模式。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茶农参与”的方式,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把分散的农户通过新的经济模式与市场紧密连接,并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使茶产业的市场组织能力和经济效益均得以提高。

二是提升品牌效益。“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形象的逐步确立,得益于“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推进。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不断推进品牌战略,让“武夷山大红袍”旗帜更加鲜艳。“武夷山大红袍”被农业部中国品牌产品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首批名牌农产品,成为福建省

唯一上榜的茶品牌。

三是发挥品牌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由于品牌优势,加贴有防伪标识的武夷岩茶市场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提高了价格。从而让茶叶标准化产业链上的茶企和茶农受益更大。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的包装、运输、印刷等相关产业,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

二、武夷山市加强“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武夷山市加强“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迅速,在短短的10年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成为茶叶产业发展最快、最具实力、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地区之一。武夷山市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验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发展茶叶产业,贵在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持之以恒 武夷山市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与旅游并重,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抓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所谓“不变”,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届领导班子,始终把“茶叶”当富民牌来打,一以贯之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成立了茶叶评价体系促进会,指导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同时,出台多项政策,从资金、信贷、税收、技改、土地流转等方面扶持茶叶产业发展。所谓“变”,就是根据茶叶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发展

思路,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使“武夷岩茶”品牌效益不断被放大。

(二)发展茶叶产业,胜在品牌营销,龙头扶持,市场开拓 武夷山市为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开展多层次、多地域、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发展初期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后期以企业为主)。通过举办茶叶展、拍卖会、交流会、论坛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让龙头企业引领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公司对新产品开发,带动其余中小企业发展和茶农增收致富。该公司的产品获得了福建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使得公司产值达1亿元以上,进一步开拓了市场。

(三)发展茶叶产业,重在做大基地,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在市场和品牌的共同推动下,武夷山市引导茶企和茶农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地理标志+QS证+专营店+维权岗”的经营模式,通过承租、承包等形式,加速土地流转,促进茶园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建成了无公害茶园面积5.96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4.2万亩,绿色茶园面积1.8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同时,武夷山市及时制定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和标准样品,确保了“武夷岩茶”产品标准的统一。严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市场准入和使用及监管,组建了省级茶叶检验检测

中心,加强“武夷岩茶”的检验检测与监管,净化了市场秩序。

(四)发展茶叶产业,巧在挖掘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内涵 武夷岩茶脱胎于历史上的武夷茶,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以及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武夷茶独特的技术脱颖而出,出现了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乌龙茶(即现在的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是乌龙茶的代表,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孕育了其独特品质。武夷山市充分利用、挖掘和展示了武夷岩茶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推动了茶文化、茶旅游、茶经济的互动共荣。该市把茶文化景观与旅游结合起来,建有茶文化博览馆、生态观光茶园、茶叶生产基地观光等旅游景点。市政府斥巨资邀请张艺谋、王潮歌等著名导演,打造“印象大红袍”场景剧,更好的发掘了大红袍茶文化内涵,宣传了大红袍茶品牌,彰显了茶文化特色,提升了茶文化内涵。

三、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茶的悠久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早在唐代就是四川的重点产茶区之一。*****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11年,我县茶叶产量达到6221吨,产值达3.66亿元。现*****境内主要生产苦丁茶、红茶及绿茶。

“*****茶”属木犀科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oxb.)Blum.]。之前,曾称为木樨科紫茎女贞、序梗女贞。*****苦丁茶作为一个地方特色产业,经过10余年的研发、培育、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苦丁茶目前已实现全国四个第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市场份额第一,产值第一。

“*****红茶”古称“黄芽茶”,曾作为皇宫贡茶,曾流行“天子未尝黄芽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雀报汛将茶采,*****茶叶销华夏”赞语。*****所产红茶,在贸易上称为 “川红”,主要出口原苏联、英国等欧洲国家。“*****红茶”在保持“川红”色、香、味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红茶科技,创新了制作方法,使产品外形紧细、秀丽,金毫显露;香气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显;汤色金黄,滋味鲜醇,回味悠长。

2010年和2011年,“*****苦丁茶”和“*****红茶”先后获国家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苦丁茶”和“*****红茶”分别获得了证明商标称号。我县的“*****苦丁茶”和“*****红茶”与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相比,我们不仅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还取得了证明商标称号。但我们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与武夷山市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年3月23日,县政府出台了《“*****红茶”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县的“*****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已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该项工作进展缓慢。武夷山市通过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要有超常规的思路与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我县历届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包括茶叶产业在内的农业工作,但多年来我县的茶叶产业徘徊不前,武夷山市发展茶叶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思路是做大产业的关键。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理念来谋划茶叶产业的发展。

1.树立加快扶持龙头企业的理念

我县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茶业专业合作社、*****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县******茶叶公司等我县的红茶、绿茶及**茶龙头企业。县政府应重点对接帮扶这些企业,促进上述龙头企业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生产技术等,提高我县红茶、**茶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夏秋茶的产出效益和综合利用率,并依靠他们带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2.树立将产品变品牌的理念

我县的“*****茶”和“*****红茶”不仅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还取得了证明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同时使用,企业按照程序申报使用,建立“*****茶”和“*****红茶”统一品牌。下大力气抓好品牌宣传,倾力打造、培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3.树立市场带动茶场的理念

尊重经济规律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只有茶企有发展,茶

叶市场才能繁荣,茶农种茶采茶才有积极性,才能做大茶叶基地。一是要依托市场促销售,在产茶大镇的**镇、**镇建立鲜叶和毛茶交易为一体的茶叶市场。在县城*****镇建设一个以“*****茶”和“*****红茶”为主,汇集具有我县特色的***、****、*****粉条、****等土特产品的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茶博园(市场);二是要积极开拓县外销售市场,出台激励措施,培育一批茶叶销售经纪人专业队伍。三是要开发茶叶多元化产品,实施茶叶产品深加工。根据国内外市场茶叶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提取茶多酚、茶皂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加快开发速溶茶、茶饮料、茶糖果等产品。通过多元化开发和深加工,提升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

(二)要有超常规的措施办法 1.要全力以赴做响品牌

要加强宣传推介,以“绿色、品牌、文化”为主线,开展全方位的产业宣传,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让“*****茶”和“*****红茶”茶品牌形象无处不在。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在知名电视、网络媒体和公路沿线推出“*****茶”和“*****红茶”广告;把宣传茶叶与宣传*****结合起来。在县内主要路口、宾招接待、景点等场所展示*****茶”和“*****红茶”;对外公务接待一律使用“*****茶”和“*****红茶”标志的茶叶(具)、餐具、礼品盒等;组织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展销会、博览会等宣传促销活动,统一

布展、布馆,突出*****形象;举办高规格的茶文化节、茶王赛,邀请茶专家与艺术家传授技艺等各种方式,面向全国宣传我县茶叶品牌。

2.要坚持不懈做大基地

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全县宜茶地点、面积,科学规划基地布局,坚持集中连片发展。同时实行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的开发模式,建立标准化生态有机良种茶园。弘扬春风精神,应用春风经验,在适宜区域大力发展优质茶园,实行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3.要千方百计做活文化

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要大力挖掘我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结合我县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茶山生态游和农家乐,体验采茶、制茶过程,突出品好茶、泡温泉、观绿景;以*****镇为重点,建设“茶馆一条街”,打造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丰富茶文化内涵,加强与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等学校的合作,开办茶艺班,培育茶文艺表演队;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举办茶文化节,收集、整理、宣传与茶叶相关的传统、传说、传奇故事,通过茶陈列馆建设、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发表文学作品等形式进行挖掘、宣传,不断注入我县茶叶品牌文化底蕴。

(三)要有超常规的服务平台 1.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坚持内育本地良种和外引外地良种相结合,在重点镇乡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选优培育*****茶和*****红茶优良品种,培育我县自己的当家品种,保证我县茶叶特有品质,为我县发展茶园提供优质良种茶苗。同时,引进适宜我县生长,与我县本地品种相似的外地优良品种,进一步实现外地良种本地化,保证我县优质良种茶苗的供应。

2.建立科研推广体系

对接科研院校,成立我县茶叶研究机构,开展茶叶良种、茶技术、茶文化、茶艺术、茶品牌推介的研究和推广,开发茶叶新产品、新包装。结合有关部门培训工程,强化茶叶技术培训和示范,提高茶产业从业者素质和技术水平。

3.建立质量安全体系

积极引导鼓励茶叶企业申领QS证,对茶叶企业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引导、鼓励茶企争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建立县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健全涵盖茶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同时,规范农资供应,实行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确保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进而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在现有的*****县产品监督质量检验所的基础上,引进人才与先进仪器设备,建立*****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产品质量检验出具更加详尽、更加权威、更加科学公正的检验报告,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检验检测优势。

4.建立防伪专用平台

组建“*****茶”和“*****红茶”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平台。可以借鉴武夷山市的经验,抽调全县相关管理及专业人员在质监局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数码防伪监控中心,负责受理“*****茶”和“*****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专用标志发放、专用标志使用过程监管和市场打假等工作。

5.建立发展激励机制

县政府对取得生产许可证、通过ISO9000、ISO22000、HACCP认证、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和获得“四川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和通报表彰。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四篇:邵阳市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邵阳市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极边”之苗疆;东界新宁县,南邻广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西接绥宁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毗武冈市,总面积2646.07平方公里,现辖10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5万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汉、侗、瑶等10个民族于这片盈满灵性的沃土上和睦相处,共同发展。2016年7月21-27日湖南农业大学赴城步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韭菜坪青钱柳茶叶种植合作社、芭蕉油茶林、仔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木山高山峒茶园、汀坪乡大坪水村峒茶资源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城步县政府、儒林镇政府的配合和帮助下,我们通过与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技术服务人员交谈,走访基地,对城步县的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现撰写出调查报告,以便于将调研结果反馈给当地政府,以期为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城步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山地逆温效应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本地实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到目前,全县以奶业、延季蔬菜业、竹木加工业、小水电业和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作为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之一的城步峒茶的产区,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注意。目前,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现状有三大特点。

(一)城步县青钱柳茶发展现状

城步青钱柳公司采取自己建设培育树苗的苗圃基地,农民用荒山和土地流转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成立茶叶公司负责统一回收,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和种植户签订合同,让村民无后顾之忧。从2014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为汀坪乡东河村、白毛坪乡兰子坪村免费提供树苗12000株。形成了一个5000亩的绿色植物产业带,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500余人,预计2年后的茶叶产值将增收500余万元。为了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城步青钱柳茶业公司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免费为村民提供价值60多万的青钱柳树苗,打造5000亩绿色产业基地。另外,韭菜坪村从2014年开始种植青钱柳茶,现青钱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余亩,预计2016年将有200亩实现投产,为村民带来每亩一千元的收益。但是由于公司与当地政府的联系较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公司的基地管理较为欠缺;相关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及生产标准等原因,导致城步青钱柳茶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城步峒茶发展现状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树种质资源之一,其芽叶持嫩性强,春茶萌发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开采。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70kg。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氨基酸2.5%,茶多酚36.4%,儿茶素总量23.9%。适制红茶、绿茶,尤以红茶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尤其适宜在湖南红茶区种植。

但是在上世纪末,国内红碎茶市场不景气,导致当地茶农普遍用其制作“油茶”;农民为了增收经济效益,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政府也未采取保护措施,导致峒茶茶园基本被毁,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园。在儒林镇大木山村成立了峒茶专业合作社,拥有茶园约200亩,其峒茶茶园采用间作杨梅树模式,这样间作的目的不仅能提升茶园的利用率,还能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汀坪乡大坪水村峒茶资源圃依然保留了树龄超过70年以上的茶树,多年来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经济效益偏低。

(三)仔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芭蕉油茶林发展现状

城步仔圆茶油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茶油种植、生产、销售茶油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以加盟的方式进行商品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茶油的压榨以传统的热工艺处理,能有效的减少茶油的营养成分流失,有效的保留到野生茶籽出油后油品的口感,能促进茶油功效的发挥。芭蕉油茶林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规模较大,基地建设规范、合理。部分油茶林的主干分枝较高,导致分枝较少,产量较低。油茶林中一共有六个品种,差异较大。通过与负责人沟通、交流,初步决定在油茶林中套种牡丹,提高茶农近期经济效益。

二、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湖南省的茶产业整体发展非常迅速,但我们在实地考察调研过程中发现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规范有规模的基地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城步县在油茶及青钱柳茶方面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但是基地建设不规范、科学,在自然灾害前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峒茶方面完全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基地,以前的峒茶茶园基本被毁,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园。

(二)茶园的管理不到位

只有茶园的水肥充足,茶树根系发育良好、生长势旺盛,才能生长出量多质优的正常新梢,提高产量。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在青钱柳基地的苗圃地里,挖沟做畦时,沟挖的太浅,在暴雨天气,不能及时排水,导致基地里面的湿气太重,出现根腐烂的现象。近期正是大暑天气,气温非常高,然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做好做好通风措施,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幼苗无法生长甚至死亡。

(三)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问题

目前,城步县的茶产业链是一条比较单一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当市场价格上升时,整个产业链效益就好;当市场价格下降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就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比较单一的产业链中,即使农民种植茶树单产提高了,总产量提高了,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原理,市场上的茶叶多了,价格就下降了,这样直接的结果就是农民种出了更多的茶树,茶厂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农民的收益没有增加,茶厂的效益没有提高。因此产业链的延伸是城步县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政府引导不够

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帮助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目前,城步县的茶产业出现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整体。部分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项目无法启动的局面。同时,因为缺乏政府的介入,公司与农民之间缺少交流,而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整个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三、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基地建设(1)园地选址

基地一般选择在地形较平、坡度100以内的缓坡地,对坡度大的坡地整成梯地。离市区较远,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2)基地的公路等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偏远的山地、坡地离公路都较远,给化肥等农资运输,特别是对茶叶、茶籽的运输造成很大不便。基地离公路远,采摘后还需要大量的劳力将茶叶、茶籽搬运到公路上,使得劳动力强度加大,还可能延长所需的时间,进而影响产品产量。(3)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宜选用良种,性状一致,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产品的质量可大大提高。也可以选择当地的峒茶资源,把抗性好,表现优良的单株选育出来,通过扦插来繁育大批量的种苗。

(二)加强肥培管理(1)注重茶园的pH值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的土壤坏境中生存。一般情况下,微酸性的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使有机态养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机态养分供植物吸收,而且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际生长,使茶树更好的生长。种植茶树的土壤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大致为4.0-5.0之间。

(2)茶园施肥

茶园需要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由于茶园采摘强度大,芽叶带走养分较多,需要及时施入充足的肥料来补充茶树的营养。按照茶园施肥的原则应多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为主,氮肥与钾肥和其他元素相结合;重视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掌握肥料性质,做到合理施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科学的施肥原则,因时、因地、因茶树的不同品种和生育期,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适时、适量地施用,才能使茶园施肥发挥最大的效应。(3)茶园水分管理

保持茶园土壤的肥力,可以持久、稳定地供应茶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每次鲜叶采摘都会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必须进行水分、养分的补充,才能保证土壤养分。茶树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茶树才能正常的生长,所以茶园的基本设施灌溉系统要做好,能应对不良的生态环境。在干旱条件下要及时的做好浇灌保证茶树的正常活动,对于茶园的管理来说,水分管理非常重要。(4)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以及天敌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但是病虫对于茶树来说却是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需要对茶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根据茶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适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措施。在茶树生产上主要应用的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通过不同的防治方法,最终达到减少病虫害的效果。

(三)加强合作,提高产品质量

针对城步县目前对茶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着测报条件较差,防治比较困难,及抗药性等问题,我们建议城步县政府和分管农业的相关部门加强病虫害防治投入,加强与湖南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沟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条件,以达到提早预测预报,有效防治的目的。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对城步峒茶资源生物学性状及遗传分析、化学物质组学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对城步峒茶在红茶、黑茶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茶叶加工设备选型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

(四)多方筹资改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将国家政府出资扶持和蔗农自筹资金结合起来,修建公路,便于茶园的机械深耕和茶叶采摘后的运输。改善水利设施,修建蓄水池。在茶园中修建蓄水池,这样在雨季的时候蓄水池蓄养水源,在出现干旱的时候利用蓄水池里的水浇灌蔗地,以抗旱保收。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部分村镇示范推广,应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广普及。

(五)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茶树种植与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做到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粮则粮。既要保持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又兼顾到林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土壤的利用率,我们可以在茶园中间作或者套种一些经济作物,如杨梅、红豆杉、银杏、玉兰等等,这样的目的不仅能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还能适当的为茶树遮阴,增加含氮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六)增强文化宣传,提升知名度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之一。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包括安化云台山种、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茶以及城步峒茶,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当地的苗乡风情来进行文化宣传。另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推广茶文化来提升城步县茶产业的知名度,促进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

(七)城步县有机茶的开发 一种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生产过程中则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并采用生物措施和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农业部 《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的意见》指出,“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机农产品”。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外,还配套一定的扶持方案发展有机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针对这一形式,城步县可以大力发展有机茶来立足于县情。

(八)发展茶旅一体化

近年来,城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旅游景区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旅游宣传促销,致力打造“生态城步、魅力苗乡”旅游品牌,现在已初步形成南山与两江峡谷、白云湖与白云洞、县城沿河风光带、十万古田、沙角洞银杉自然保护区、桃林千年苗寨与大寨侗族民俗文化村等六大主体功能区,全县旅游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是《湖南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培育的旅游县之一,2010年,该县被评定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和“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通过把城步的茶产业与当地的苗乡、苗俗及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来发展茶园观光、生态茶园、制茶体验、茶文化休闲等等,城步的茶产业一定会有惊人的发展。

(九)政府积极引导及支持茶产业的发展

政府加强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作为茶产业发展坚强的后备力量,提高对茶产业的关注度。同时把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密切的结合起来,县政府加强对外联系,为乡镇、村争取到省内职权部门或者农业院校的精准扶贫项目,推进茶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力度与深度,提高茶叶种植、产品研发、后期销售的科技含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四、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城步县茶产业通过政府对茶产业的大力扶持政策,协调好农民和产业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茶产业的发展;通过与高等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合作,推进茶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力度与深度,提高茶叶种植、产品研发、后期销售的科技含量;通过规范、标准的加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另外,城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发展茶产业的光温热等气候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充分发挥我们的这些优势,城步县的茶产业一定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城步县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金坛茶产业现状

金坛茶产业现状

金坛现在茶园面积4.1万亩(实际面积约3.2-3.5万亩)(本月底林业调查后可知),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万亩(实际面积约1.1万亩)。无性系良种比例36%。2011年产干茶1352吨

现有产茶企业35家,通过无公害茶叶认证企业15家;绿色食品A级基地8775亩(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0家,产品16只);有机茶认证基地4820亩,企业18家。通过QS认证企业29家(含加工企业)。

年销售额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3家(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金坛市御庭春茶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过500万元的企业有2家(金坛市茅麓茶厂有限公司、金坛市鑫雨良种茶场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过200万元的有3家(金坛市生态良种茶场、金坛市方麓茶场有限公司、金坛市石马茶场)。

拥有注册商标51只,其中著名商标4只(金鹿、鑫品、百园春、天壶);江苏名牌产品4只(金鹿牌茅山青锋、鑫品牌金坛雀舌、百园春牌金坛雀舌、巨鹿牌绿茶)。

下载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漳州茶产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产业情况汇报专题

    “生态茶产业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

    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概述威宁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根据《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意见,2010年我县计划新建茶......

    黑茶调查报告

    黑茶调查报告 黑茶调查报告1 市场的本意解释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这个解释过于狭窄,事实上市场往往泛指商品交换和流通的领域。如“金属市场”、“化工市场”等;有时也指对某种......

    苔茶调查报告

    贵州重点项目-苔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

    产业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开展产业调查但不知道如何写调查报告,没关系,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产业调查报告范文,内容仅供参考。 篇一:产业调查报告范文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温凝冻灾......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我州有着悠久茶叶生产历史,茶叶在我州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晴隆、普安等茶叶生产县,茶叶规模种植已有5万多亩,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

    名山县茶产业基本情况(201402)

    雅安市名山区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名山种茶,始于西汉,是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贡茶史从唐至清历经1169年从未间断,1959年蒙顶山甘露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蒙顶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