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9-05-15 06: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中央提出和号召在全国实施的一项重大、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性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人们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需要,又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价值偏差的需要。

一、荣辱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通俗地说,荣辱观也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从其基本内涵来说,荣辱观是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或他人的社会行为产生的一种内在的思想感受、道德评价和价值衡量。古往今来,思想家们都强调荣辱观对人们的价值导向作用。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假如没有这种羞恶和崇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来。”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喻荣晓辱、尊荣斥辱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人们评价、判别并从而鼓励或约束自身或他人行为的重要道德标杆。荣辱观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荣辱观来源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是不同社会集团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在道德上的反映。因此,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获得了一致性,因此,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根本区别于剥削阶级社会的荣辱观,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荣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荣辱观又具有继承性,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乐善好施、团结互助、明礼诚信等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关于“荣誉”与“耻辱”问题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四次会议期间的一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集中概括。他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求,其中的“八荣”,是从肯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范的精辟概括;其中的“八耻”,是从否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深刻阐释,它切中时弊,揭露了种种社会丑恶现象。“荣”是积极奋进的追求目标,“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对调节和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对维护道德秩序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理论上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它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八荣八耻”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认识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方面教育的促进作用。

其次,从现实来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价值偏差和行为失范等问题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的优秀群体,思想特别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观念都容易在大学校园找到市场,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和“90后”,他们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思想敏锐,但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成熟的心理品质。正是基于这种成长期的心理特点,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某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缺乏独立的判断,容易效仿,造成价值偏差与行为失范。近些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扩大而出现的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物质利益至上等消极的荣辱观念在一些大学生中滋生蔓延,冲击着健康积极的荣辱观。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主流是健康、积极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相符合的。但是,毋庸讳言,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崇高、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从媒体对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荣辱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信息时报》报道:2010年4月12日,由广州市妇联主办的首届女大学生论坛发布了《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占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以少奋斗很多年。《瞭望东方周刊》于2010年8月6日发布的女大学生性、婚恋、择业观调查称:“对于女大学生被‘包养’,52.7%的已就业女生表示理解,而在未就业女生中则有62%表示理解,比已就业女生高出近10%。”这些调查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对“劳动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不以为然。“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

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是大学生应该奉行的荣辱观,对那些迷恋金钱、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应该鄙视和抵制。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以追求金钱和享乐为荣,淡漠自我创造、艰苦奋斗的倾向,高校必须充分关注。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明辨荣辱、是非、美丑的正确价值判断,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必须看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的社会风尚,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学校育人环境的熏陶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培育。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应注重以下几个主要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首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重视其他课程的参与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地位,使大学生明白并自觉奉行这一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中,教学设计都应该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婚恋、义利、诚信、法纪等,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努力创新思路,避免简单的灌输说教,注重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实际效果。使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受到感染和启发,触动其内在的思想情感,让“八荣八耻”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准则。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也是高校全体教师的职责。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除了思想政治课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的教育,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实习课程都应该渗透荣辱观教育,激发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事实上,那种只管教书、不问育人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

其次,与大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

大学生的荣辱观,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应当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之中,把对大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文明修养教育与他们日常的行为养成、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参与。高校从事学生管理的部门和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其日常表现与评先评优、提干入党挂钩,促使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中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推动者,也使大学校园里每个行为习惯都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调节和控制、激励和约束。

最后,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荣辱观的养成,是与其学习和生活的校园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对人的培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促使大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重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友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价值观念,营造尊荣戒辱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广泛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播、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各种传播媒介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爱祖国、爱劳动、懂礼貌、守诚信、尚节俭、守法纪、乐奉献的校园风尚。适应互联网的发展,高校还要通过校内相关部门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贴吧、论坛、聊天室等网络媒介的管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

第二篇:以诚信为基础夯实核心价值观

以诚信为基础夯实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具有内生外化的结构和效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应该成为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必定会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创造更新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诚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涵养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倡导和培育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党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社会伦理规范对接主流价值体系以凝聚社会共识的一次尝试。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伦理概念,更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品质。诚信之义要求人们待人处事真实诚恳、以信取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信缺失呼唤诚信的价值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人也走上了富裕之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有一些人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比如有人无视基本商业信誉,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发布虚假信息;有人违背经济活动基本准则,言而无信,视合同为儿戏,甚至订立虚假合同;还有人罔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食品、药品生产中丧失道德良心,偷工减料,谋财害命。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也出现政出多门,令行不止,主观随意,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现象。社会上也有一些人造假成瘾,办假文凭、假证件,提供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假球黑哨等等,不一而足。这说明,在社会转型期,诚信的缺失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诚信的缺失给经济生活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如果造假能获得利益,诚信者却处处吃亏,往往会引发人们效而仿之,造成社会诚信度失衡;因为诚信不再,失信成风,就会导致人们互不信任,相互提防,相互欺骗,造成社会诚信度下降,社会道德风险加大,最终使人们对政府失去信任,对社会丧失信心,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更为重要的是,诚信缺失还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声誉和国际竞争力,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沃尔芬森曾说:“中国加入WTO后,如果不严格遵守诚信、透明的原则,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将会丧失。”这段话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呼唤着诚信的价值回归。

诚信价值观的多维结构分析

从价值主体来看,诚信价值观的主体表现为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的多主体综合。诚信不仅指个体要求、企业准则和政府信念的综合,更是指由这些主体共同建构的社会诚信氛围。首先,诚信是个人主体的基本素质。古人尚且坚持以诚待人,以信立世,将诚信视为社会交往的准则,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更应将诚信视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不守诚信、弄虚作假者或可得逞于一时,但终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其次,诚信是企业主体的经营准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对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无形资产,也是有形资产;不仅意味着较好的信誉,更意味着更高的竞争优势。当今许多跨国大公司、知名企业之所以非常重视信誉,其原因盖出于此。三是诚信是政府主体的执政信念。荀子早就指出“诚”为“政事之本”,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是依法执政,取信于民,而是自行其事,忽悠老百姓,政府诚信的缺失对党的领导和政府执政能力将产生致命的影响。

从价值演进来看,诚信价值观的发展表现为市场规则、底线伦理到主流价值的多层次历史演变。在历史的长河中,诚信首先表现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彼此约定和相互认可形成的市场交易规则,其目标是寻求相互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对等,我们经常提及的“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市场约则就是体现了这一要求。其次,诚信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认识和道德追求,成为社会公众和企业必须遵循的底线伦理和职业道德。诚信要求真心待人、诚实无欺,要求企业讲求信用、信守合同,这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推己及人的底线伦理和职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职业道德。最后,诚信还在当今时代被纳入主流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从价值呈现来看,诚信价值观的呈现形式表现为个体约束、人际约定和社会氛围的多维建构。首先,诚信是个体对自己的基本约束和规定,即希望通过个人的以诚立身,以信立世,获得基本的社会认可,这就使诚信成为人们立身济世的道德底线。其次,诚信也是一种对人与人相互关系的道德约定,即诚信是人与人交往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人际交往必须做到以诚为本,两不相欺,彼此公平。最后,诚信还是一种对社会氛围的要求,换言之,要通过人的个体约束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交往来建立社会的诚信氛围。总之,从诚信作为个体约束,到彼此的道德约定,再到社会诚信氛围,原本的民间伦理规范和社会底线伦理逐渐纳入主流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既是民间伦理规范提升为主流价值观的逻辑路径,又凸显出诚信家族在当今社会价值谱系中的突出地位。

积极倡导和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至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积极倡导和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有效途径。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立一个诚信社会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而言都可谓意义重大。从宏观方面讲,诚信是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诚信的支撑;从中观方面讲,诚信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形成离不开诚信的引领;从微观方面讲,诚信是人际和谐的润滑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离不开诚信的保障。

“民无信不立”,道出了中华民族崇尚诚实守信的真谛。即便是在俗称为中国“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中,诚信也是作为道德底线和道德基石存在的。

一个自古以来就崇尚诚实守信,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民族;一个注重提升文明素养,并将之视为社会和谐发展基石的民族,为何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从企业到个人都会出现屡见不鲜的失信案例呢?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失信的根源就在于失信的制度约束不够,失信的代价过低,失信的主体“见利忘义”,以至放任造假、欺诈、违约的故事不断上演。更有个别利欲熏心者,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出卖道德良心,违法经营、制假贩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令人可喜的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加快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协调、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的社会诚信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也坚信,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了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建设诚信中国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坚定地迈下那诚信的第一步就是辉煌的开始。认识到了问题,去发现解决便是新的开始。现在的确有不少大学生是敏感的,看到社会种种问题便对学习生活将来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前途无望、希望渺茫便从此一蹶不振。那么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迈下诚信的第一步,社会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黑暗,诚信于人,人必信于己。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人言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学2010班

蒙俏霞

201013410157 摘要: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与人的知、情、信、意、行等情感要素密切相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正是大学生从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育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自觉践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追求功利化、选择矛盾化的特点,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人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必然有其物质性、生物性的一面。因此,人必然要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无可厚非。但人之所以为人,又不能仅仅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生理的满足,我们还要寻求精神的提升和满足。当代

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自己的人生毫无关系,虽然具有爱国精神,但行动上却十分盲目,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对荣辱、是非的认知有偏差。当代社会的贪污腐败、消极堕落现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泛滥

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利益主体、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出现多元化,很容易产生价值相对主义,使人们竞相追逐自己的利益而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于不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化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多元文化,包含了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一元化得价值观以最普遍的形式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理想,所以它对每个个体都具有权威性,使每个个体自觉地去遵循与维护这种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三)高校教育存在弊端

高校教育,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把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学习的重心,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忽视信仰,道德,精神和操守。当利益遭遇道德,当前途遇上操守,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往往向个人物质利益倾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此外,承担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师资紧张,教学模式单一和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四)网络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大量自己需要的知识,可以在网上购物,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娱乐视频、学习视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量新闻、时事,奇闻异事。但也不得不承认,当网络媒体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步宣传反动,落后、腐朽、消极的思想,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道德、民族精神形成冲击,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发挥高校课堂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说教”式授课必须改进;授课内荣要贴近学生生活及现实需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用政治理论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紧密结合,从而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把控实施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检验和保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与之形成的就是不良的习惯。、学业上马虎对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这就为大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因此应该得到真正张扬和提升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意识,但并不是要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制约着学校文明教育的推进,也制约着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聪明智慧的头脑、高尚道德情操的未来公民,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三)不断创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激励作用

对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应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前那些平面性、单一性的“榜样”正在逐渐失去其应有作用,同时,在大众化教育时期,传统的表彰模式,单一的成绩标榜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已经缺少了吸引力。因此,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

索,创新性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激励作用。在典型的选择上,要注重可学性、亲和力;在典型树立上,多角度、全方位考虑,把表彰证书上的一个个名字还原为鲜活的,在生活中可以切实学习的一个个榜样;在宣传途径上,可以根据当今大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舞台演出、网络传播的喜爱,不断创新载体。

参考文献:

[1]宰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22-125.[2]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5:22-24.[3]周海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8:104-106.[4]徐柏才,孙明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与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6:22-24.4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地整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实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我们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我们应该始终对国家保持这一份真挚的情感与深深的热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无不透露着和谐这一重要理念,小到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的相处,达到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点滴之中,我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现在我们都说要建设和谐校园,所以可见我们的生活实际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完全符合的。和谐校园让我们大学生不仅身心得到了净化,而且也有益于我们的文化知识以及学术的培养,还有利于我们的全面的发展。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是一项良好的品质,一个有责任心的当代大学生,不仅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观念,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要想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责任心,不仅对于目前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还应该要融会贯通,无论是简单的课程,还是较难的课程,都要进行扎实、稳固的锻炼和学习。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我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从某方面来说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对事物的鉴别力是有些欠缺的。要想赢得未来我们就要让自己从根本做起,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对我们个人、对学校,甚至是社会、国家都是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应该学习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我们应该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虽然不能做到无私奉献,但同时也不能太自私,要以大局考虑,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当代大学生,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正确地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土壤就在于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在于人民群众为梦想而拼搏为生活而努力的奋斗中。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2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

3.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下载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张红英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受其影响价值观呈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国家......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承载者国家复兴的新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体会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体会 23日晚上,我们统一观看了“核心价值观讲坛”。一直以来,我们都接受党的教育,感受党的精神,推崇红歌文化。而这次的纪录片让我们从其他层次面......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诠释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大学生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力硕31 陈泽东 2131702004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道德准则上的要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公民道德是全体公民长期形成、共同认可并遵守的心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