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

时间:2019-05-15 06: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

第一篇: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最近电视台在疯狂热播新版的《三国演义》,虽然老版的我也看过,但是还是忍不住被里面的剧情所吸引,为了更好的了解史实,我就去图书馆借了本《三国演义》原著。书中刻画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让人着迷,虽然我是个女生,但我很喜欢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有诸葛亮、刘备、周瑜、曹操等,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诸葛亮——鞠躬尽瘁,出师未捷万古哀;刘备——戎马一生,屡败屡战成帝业;曹操——亦雄亦奸,功过是非任评说;关羽——绝伦逸群,千载留名称武圣。书中最著名的故事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作者把人物形

象写的栩栩如生:刘备的沉着冷静、慧眼识才;关羽的威风凛凛、英勇善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博学多识。

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多次化险为夷,草船借箭,空城计,都很能体现他的智谋,而且他很忠心,即使刘备死了,他也依照承诺,辅佐刘禅,效忠蜀国,他最后也是战死沙场,英年早逝,让人感到痛惜,每次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如果他很能多活10年,不知道历史会是怎么样了。诸葛亮之所以这么足智多谋,和他的博学多才是分不开的,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应该要努力学习,不能懒惰,有句话说的好,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来的时候也需要我们有能力去把握。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了,他忠肝义胆,即使逼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但是一知道刘备的所在,他立马万里投奔,后面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也是还了不杀之恩,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人物。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刘禅了,扶不起的刘阿斗,有这么好,这么忠心的军师辅佐,居然还听信宦官的谗言,导致蜀国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良机,真是无能害国害己啊。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一直带着一个疑问,蜀国为什么到最后就这么走向灭亡了,是什么造成了蜀国的没落?我读完这本书,然后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渐渐明白,并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造成蜀国灭亡的最主要是3个人。第一个是关羽,他失荆州被杀,这是蜀国灭亡的前奏。关羽当时去攻打樊城,荆州相对空虚,曹操看到机会来临,就联合东吴,自己派兵去救援樊城,然后东吴就去攻打荆州,当时东吴大奖吕蒙,关羽还是颇为忌惮,所以在荆州还是留下了重兵,吕蒙

攻打无果,这时候陆逊出主意,不让吕蒙带兵了,关羽一看吕蒙不在,就对东吴军队起了轻视之心,然后调走了大部分荆州的军队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领吴军攻破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吴军抓获被杀。后来张飞听到关羽死了,就要为他报仇,准备匆忙,而后因为内部矛盾,被下属所杀。刘备为了给他二位兄弟报仇,又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大军攻打东吴,最后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这对蜀国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而且刘备回去后,为了战争的失利,很是生气郁闷,不久就病死了。这一次战争,极大了削弱了蜀汉前期的刘备与诸葛亮,与赵云等多年的战果与心血,无论是兵力和国力,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且荆州是战略要地,失去了这一重要地方,蜀国的整个战略政策受到了重要影响,所以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所带来的连锁反映可以说是致命的。第二个是诸葛亮,他过分自信,不注重培养后备人才,而且不自量力,“六出祁山”,造成蜀国最后走向灭亡。诸葛亮掌握蜀国的军政大权,可以说是大事都已经是日理万机了,但是他事无大小,事必躬行,权利过分的集中在自己手里,这样下属根本无法放开手脚,而且他这样的做法,也无法培养人才,我觉得一个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是运筹帷幄,把握大政方针,然后在把具体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最终诸葛亮操劳过度英年早逝,也没能培养出一批贤能精英来辅佐刘禅。而且诸葛亮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刘备死后,蜀汉元气大伤,事后,诸葛亮派人去东吴拉拢关系,想形成一个均衡的态势,但是他自己却不自量力,六出祁山,攻打强大的魏国,在经济、军事、人才等的差距中,他还坚持要攻打魏国,而且东吴也没派兵帮他,这样就是势单力孤,后面蜀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蜀国的经济、军事、资源等受到了极大的损耗,蜀国上下也是感到疲惫,厌战的情绪蔓延,我觉得这个时候诸葛亮就顺应民心,好好的休养生息才对。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才能统一全国,当时蜀国的经济并没有达到那种地步,当然东吴魏国也是,所以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诸葛亮就是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打破这种局面,结果蜀国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被拖垮了。第三个就是刘备那个无能的儿子刘禅了,蜀国是在他手里丢的,他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刘备虽然最后意气用事,率大军攻打东吴被打的惨败,但是作为让曹操都佩服的英雄,他是有过人之处的,他有恢复汉室的雄心,有慧眼识人才的本领,有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气度,所以刘备在的时候,蜀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但是当他死后,他这无能的儿子却是怎么也扶不起,当他知道魏国攻打自己了,他的第一反映就是害怕,没有主意,立马去找诸葛亮,当诸葛亮安慰了他,分析了形势让他不用担心,他才放下心来,继续他的玩乐,真是一点都没继承刘备的气度。当然刘备也知道他这个儿子,所以留下遗诏给他,要他“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他开始还能做到,但是时间一长,加上周围宦官的谗言,让他不是完全信任诸葛亮了,可怜诸葛亮还那么的为他卖命,在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的时候,刘禅听信谗言,就下旨让诸葛亮回来,诸葛亮只好放下大好机会,无奈回朝。由于他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诸葛亮在外打仗,总是担心朝中变化,这样时间一久,他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最终英年

早逝。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变本加厉,整天只知道“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连诸葛亮尚不太信任的刘禅,又岂能信任“继武侯之事、任大职重”的姜维。姜维九次北伐,但是没有取的半点功劳,最后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他只能回乡种田。这样在刘禅的周围就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入其朝,不闻直言”。一直到魏国攻打进来,他也没有半点忧虑,不但不召回姜维派兵抗敌,反而听信巫师的话坐以待毙。前方姜维还在与魏军激战,扼守要道,可是这边刘禅却出城投降了。有这么昏庸无能的君主,蜀国不灭亡才奇怪了。就像司马昭说的:“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 当然蜀国灭亡的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但我觉得这三个人物却是关键所在。

合上这本书,我还是沉浸其中,书中塑造的人物众多,而且有很多经典战役,值得我们慢慢研究学习,这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读了原著让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我崇拜的诸葛亮,他足智多谋,忠心辅主,可他也并非圣人,过分自信,自不量力,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这要靠我们自己去慢慢发现改变,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三国中的每一个人物性格已将现在人的性格体现的淋淋尽致,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不要做第二代三国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把三国的人物的转归和情感都体现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周瑜诸葛亮用兵如神,把曹操的80万精兵打得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昏庸无能的刘禅,谨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侠肝义胆的赵子龙!因为他遇事明理,英俊潇洒,有情有义,忠心耿耿,有万夫不挡之勇,曾被曹操所赞美,为刘备出过汗马功劳,建功立业,不愧是常山赵子龙。可惜在北伐中不幸老逝。

《三国演义》里的‚千里走单骑‛最令我记忆深刻,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忠心。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这就是三国。

第三篇:读书报告-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读过,尤其是作者罗贯中借用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至今读来仍朗朗上口。大家对三国演义的记忆肯定不止于此,想想里面的五虎上将有哪个不是以一当百的真男人,有哪个不是沥血扬刀,气吞山河的好汉。还有里面的计谋叠出,奇思妙想,里面的牛鬼蛇神。可谓无处不精彩!无处不不吸引人!

纵观全文,罗贯中树立了蜀国这个正面政府,在作者眼里其他魏、吴两国都是乱臣贼党。在蜀国有神将五虎,有卧龙诸葛,凤雏庞统。可谓天下无敌。其实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之所以是名著那是因为它表达了当时人们渴望安定的迫切愿望。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是元末明初的**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战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 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还有就是文中那精彩的情节,不论是桃园结义,还是千里单骑,哪一出不是充满男儿热血真情!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的年代,时代造就了英雄,他们大多出身草莽,拥有匡扶天下之志。有正面角色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庞统等等。也有负面角色曹操、曹仁、郭嘉、荀彧之类。当然也有代表中立的东吴了。在三国演义中,我认为刘备所取得成就那是顺应天时,是时势造就了他们。刘备利用自己正统汉胄的身份不断吸引猛将文臣壮大自己。从他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刘备与诸葛的对话就知道其实诸葛亮早就有归顺刘备之意,大家都知道诸葛自命卧龙,自然有经天纬地之能,同样也有自己的傲气,之所以让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刘备以及张飞关羽心中的地位,这样自己能够最快的在以刘备为首的领导班子里去。而刘备的两个兄弟张飞关羽其实感觉就像搞个人崇拜一样跟着刘备打天下,他们到死都向着刘备。所以从刘备身边的人分析就会很明显的知道是时势造就了他们,而他们又不得不顺应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时代大势。

我们从三国演义里面看到了刘备的正面政府,同样我们也会看到什么是英雄造势时,他们就是以曹操为首的领导班子。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本身自负奇才,开篇就提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由此可见一斑。而曹操本来出身就不好,他不像刘备一样生下来就头顶光环,而曹操最后成就了最后胜利还是靠他本人不懈努力奋斗来的,他利用各种时势不断壮大自己,并且广纳贤才,集思广益。鼎盛时,手下文臣武将达两千余人,郭嘉、荀彧、徐晃、许褚等望风而归。在面临蜀国用有伏龙凤雏的情况下赚得天下,为后人所景仰!曹操的成功就是英雄造时势!是他靠自己的头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他有点像刘邦,但更具霸气,有点像项羽,但更有谋略。他的胆识从一开始行刺董卓到被发现的及时应变,无一处不显曹操的智略。他对贤能的渴望只能用求贤若渴来表示。

在看完三国演义后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其实三国演义只能当小说来看的,因为三国演义刘备党写的太出神入化,尤其是五虎上将和诸葛亮,读者读后发现他们好像无所不能,但你会发现他们最后死得太无力了,诸葛亮不是料事如神吗?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多的变故,罗贯中通过文学夸张的手法把刘备党写得很神,但他们最后还是随大流了,而像东吴里,在罗贯中的文字里,你会感觉东吴所有人加起来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可能周瑜连诸葛一半能力都没有。但为什么东吴能打败蜀国呢?其实查其本质你就会发现三国演义里的很多场景都是虚构的,就说里面最大的夸张吧。我们都知道周瑜,在三国演义里面周瑜感觉就是一个莽汉,处处都被诸葛算计,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想象东吴凭什么能够固守几代人,有长江天堑算是一个原因,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江东拥有数不尽的谋士,其中周瑜独占鳌头。后来我查了一下历史发现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其实真实世界里的鲁肃也是一位才华了得的人物,他是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相比大家也有所耳闻。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如此这般大家应该知道鲁肃是多么有胆识的人了吧,他并非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是刘备投机占有荆州,而且就占不还。后来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不论从正面还是侧面我们都能很清晰的了解到鲁肃与周瑜的才华!

看三国演义我认为就只能把他当小说看,因为它的历史价值不大,它的很多方面都跟史实有偏差,有的还不是一点偏差那么简单。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体会时,我们更应该以一种智者的眼光观看,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其实我认为还有过之。因为里面有太多虚构了,很多精彩的章节都是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前面提到的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当然,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这本书的成功之处也就是他的精彩之处能够打动无数的人,让无数的读者都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人物生动形象!

第四篇: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讀書報告

林綱成中一丙

書名: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內容:

中國有四大名著,分別是《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而今次要講述的書是《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到晉統一天下的重要事件、戰伇、英雄事蹟。而本書主要講述的重點是劉備和蜀國。劉備是一手建立蜀國的人,他原本非常不濟,經諸葛亮幫助下建立蜀國,但之後為報仇而兵敗,最後病死。感想:

我覺得《三國演義》非常精采和吸引。看畢本書後,我學會了兩樣東西。第一點是只有蠻勁是沒有用的。在演義中,呂布無疑是非常勇猛,可惜他不聽部下的意見,最終被曹操打敗。在現實中,亦有很多人不去思考淸楚,只用蠻勁就希望成功,這樣做當然是失敗。所以我認為只得蠻勁是沒有用的,必須配上周詳的計劃才有用的。第二點是一個好的領導的重要性。在演義中,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場著

名之戰中,勝利那方都是以少勝多的。為什麼勝利那方可以以少勝多?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的統帥。他們的統帥能夠想出奇謀妙策,統領軍隊勝出。在現實中有很多人去創業、做生意都因為自己沒有領導才能而導致生意失敗。由此可以證明領導才能的重要性。

另外有一點是非常重要,不可不提的,就是《三國演義》的真確性。很多人都說《三國演義》並不可信,很多部分都是虛構的,例如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趙雲的英雄事蹟、姜維的北伐成果等,因此很多人批評三國演義將歷史改寫。可是,我並不這樣認為,我反而覺得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一千八百年,我們根本沒有可能查證到這段歷史期間所發生的事。何況,我認為讀這本書最主要的是了解書中人物所犯的錯誤,從而不再犯上一些無謂的錯誤,並不是去清清楚楚地去了解這段歷史。如果要清楚了解這段歷史,就請閱讀其他三國的書籍。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精彩,既有精彩絕倫的奇謀妙計,也有令人難忘的戰爭場面,看畢此書後更可學到人生道理,實在是非看不可。

第五篇: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我国古典长篇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几百年来一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征服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广大读者。时至今日,已翻译成多种文字传布海外,成为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品。它所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典型,所描绘的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它正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着巨大深远的影响。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明代王圻在《稗史汇编》中说罗贯中为“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他的政治 抱负落空,便全心致力于小说创作。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残酷的统治和压榨,激起全国人民反抗。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罗贯中融合传说中宋江起义和自己所处的**年代,各方义军争霸,老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等生动形象的例子促使他写成多篇著作,除《三国志通俗演义》还有 《隋唐自传》、《残唐五代史》和《三遂平妖传》。虽说他政治抱负破灭,但其不可动摇的思想和信念无一不流露在他的著作中。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至极的地位,号称"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上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下至西晋统一天下的近百年间,各统治集团之间再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尖锐对立和激烈的斗争的故事。它以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宏观历史画卷,艺术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结合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塑造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的众多典型形象,歌颂圣君贤相豪杰志士,斥责乱臣贼子,期望统一和平。这是三国时期人民群众的爱憎与愿 望,也是整个封建社会里人民群众的向往和追求。《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长篇小说虽"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但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其宗旨。文章所涉及的人物颇多,性情各不相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据我了解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以武装争来反对地主阶级的统治。

刘备是作为理想的圣君来塑造的。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曾贩过履、织过席。但他的政治理想却是“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由于他的贫困生活经历,使他能较深的了解群众的疾苦,懂得“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屯土三约三事,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直至最后英雄奋战,壮烈牺牲,都充分的写出了他的忠义思想和英勇气概,以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

张飞,也是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性格特点最鲜明。他长期追随刘备,在38年的战争中,历经艰辛,忠心不二。书中曰,“先主于乡里和征众,而关羽和张飞为之御辱。先主为平原相,以关羽张飞为别郭司马,分统部区。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思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传立终曰,随先主同旋,不避艰险。”张飞英勇善战。张却乃曹操手下一员大将,声名显赫。双方交战,张却被张飞击得狼狈不堪,落荒而逃。有书可证,陈寿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虎臣。张飞的脾气暴躁,常鞭杖部下,而且遇气冲动,不问原因,因此也造成不少笑话。刘备对他形容过“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之健儿,而今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

飞虽被赋予了鲁莽的性格,而在文中也有以智慧取得胜利的经典片断。例如文中赵云单骑救主的片段中,张飞便以智镇守长坂桥,阻挡了曹操十万大军前进的步伐,为刘备的转移争取时间,全文中张飞用智的片段不止此一处,如果你看这本书,会对张飞这一大智若愚的人物形象有更加透彻的认识。

《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巨著,不无道理。作者用笔简练,文字朴实,但却雕琢了这一长篇巨著,此文也是涉及人物众多的一部小说,而作者对任何两个人都不重 复,几乎收集了各种类型的人物性格,以及人们在面对挑战、面对强敌、甚至在生死存亡边缘上,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描述得淋漓尽致,以不变应万变,所用方式 虽用于古代,但对现实社会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彻底的从表面挖掘到内心世界,体会故事、体会人物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如何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上,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创作经验与启示。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进入了一个发展时 期,它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已成为广大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下载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报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综述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10110013229 王运(10计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读《三国演义》 外国语学院 应用英语系 商务英语专业 12级9班 李毅 12063210 一. 所读书目:《三国演义》 二.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五篇

    三国演义是一部出名的历史小说,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背景是东汉末年,从宦官乱政、黄巾起义开始,描写在乱世中曹操、刘备、孙坚父子怎样运用人才争夺天下的故事......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推荐五篇)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txt男人的话就像老太太的牙齿,有多少是真的?!问:你喜欢我哪一点?答: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凭啥我就要......

    三国演义读书计划

    八 年 级 《三国演义》阅读计划 第一月: 阅读《三国演义》第一回到第五回,分析作者是怎样安排刘备、曹操、孙坚、袁绍、吕布等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的。注意人物出场的形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