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资料文档

时间:2019-05-15 06:0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文学资料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文学资料文档》。

第一篇:当代文学资料文档

1.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3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4“中间人物”:这是一个与“先进人物”相对应的概念,尤其表现在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领域,“中间人物”独领魅力风采。如赵树理的《三里湾》中的范登高、糊涂涂;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陈先晋菊咬筋;马烽的《三年早知道》中的赵满囤;赵树理《“锻炼锻炼”》中的王聚海、小腿疼、吃不饱;刘澍德《老牛筋》中的纽进金;李準《李双双小传》中的孙喜旺;浩然的《艳阳天》中的弯弯绕、马大炮;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柳青的《创业史》中的梁

三好汉、王二直杠、郭振山等。作家们把塑造的这一农村中间人物和落后人物形象系列,性格鲜明,血肉丰满,且蕴含深广的社会内容,在以往农村题材小说中是罕见的。5政治抒情诗用于歌咏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包括街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它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比一般抒情诗更概括,更集中,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格调高昂,气势奔放,音节响亮。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在“十七年”文学时期,郭小川和贺敬之是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独幕剧独幕剧是戏剧作品的一种形式,全剧情节在一幕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单纯,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形成高潮,戛然而止。多数不分场并且不换布景 6孙犁 《风云初记》吴春儿形象吴春儿是个单纯、憨厚的农村少女,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家庭和阶级的苦难使她早熟,她热爱乡土,热爱家园,为抗击侵略者,她交出自己的买布钱,她欢欢喜喜送爱人去当兵。她是战争和革命造就的一代新人。孙犁小说风格首先,他主张革命现实主义,而在创作中又总是力图把现实主义同浪漫注意结合起来。其次,孙犁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表现出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另外,孙犁特别擅长写农村的青年女性,描绘她们美丽的容貌,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他们命运的变化,内心的波澜,反映出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内容。

7沙汀原名杨朝熙。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卢家秀》、《你追我赶》,中篇小说《木鱼山》。风格 深沉含蓄洗练凝重。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细致刻划人物的典型细节,绘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8马烽原名马书铭,曾用笔名阎志吾、孔华联、莫韵、时英、小马。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玉龙村纪事》、《袁九斤的故事》,短篇小说集《村仇》、《太阳刚刚出山》、《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马烽》、《三年早知道》、《马烽小说选》,《马烽、孙谦电影剧本选》。9

西戎(1922--),原名席诚正,山西蒲县人。建国后出有两本小说集:一是《姑娘的秘密》,收集了从建国初到1959年的作品,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麦收》、《纠纷》、《宋老大进城》、《姑娘的秘密》等;一是《丰产记》,收有1961年之后的短篇小说8篇。其中《赖大嫂》最为著名

李凖,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剧作家。由于他对农村生活十分了解,因此写出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好作品,如《李双双小传》、《耘云记》、《两代人》等。他又创作了《小康人家》、《李双双》、《耕云播雨》、《龙马精神》等十余部电影剧本。尤其是《李双双》,他将李双双这个性格泼辣,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的农村妇女和孙喜旺的老实忠厚,心地善良,明哲保身描绘得生动,自然,加之张瑞芳和仲星火的清湛表演,该片已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康濯写了《腊梅花》、《灾难的明天》、《抽地》等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短篇小说。公务虽繁,仍坚持创作,写有《初春》、《春种秋收》、《工人张飞虎》、《明暗约》等短篇小说。尤其是以歌颂农村妇女反对封建争取自由的《我的两家房东》等小说,具有广泛的影响。《冬天里的早晨》、《公社秧苗》、《代理书记》等。写了《我在乡下》、《买牛记》、《第一个新年》、《前进》、《正月新春》

等短篇小说

王愿坚《灯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动者》《支队政委》《后代》《妈妈》 《赶队》《珍贵的纪念品》《草》电影《闪闪的红星

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 《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着暖色的雪地》《百合花》里边19岁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山菊花。这朵可爱的鲜花在战斗打响之前还盛开在小战士的枪筒里,战斗一打响,花朵就不见了,小战士也不见了,战争与和平,美丽和凄婉,茹志娟用她的笔轻轻一拨,便拨得这样动人心弦。细节刻画 新媳妇与通讯员借被子和补破洞的细腻描写。

干预生活小说干预生活”在1956年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一些同志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创作主张。干预生活”就是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即作家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里的问题,把它们揭示出来,给腐朽、落后的事物以狠狠鞭打,并且呼唤与鼓舞人民与种种阻碍我们事业前进的丑恶现象作斗争,以推动历史前进。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最早体现了这一主张。

杜鹏程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首先,它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主要形象

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浓墨重彩

塑造的英雄形象。作品通过一系列战斗和细节描写,突出地描绘了他英雄性格的特征: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16

小说作品柳青《创业史》 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欧阳山《一代风流》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 17

话剧文学

老舍《茶馆》赏析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2、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3、《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

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

18人物塑造

裕泰茶馆主人王利发是一个贯串全剧的人

物。在第一幕时,正值他年富力强时,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课文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他不时地说一些逢迎讨好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19分析田汉<<关汉卿>>的思想艺术特点 此剧写关汉卿和朱帘秀的“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的爱情,他们不但是情投意合的尘世知己,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一个敢写,一个敢演,即使一起投入大狱,面对杀身之祸,也都视死如归。一曲《双飞蝶》,将爱情引向一个净化人生,升华人格,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悲壮境界。

《关汉卿》堪称田汉的绝唱,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情调与诗的构思,谱出了一曲关汉卿的赞歌。展现了田汉不仅作为一位戏剧家,而且作为一位热情澎湃的浪漫诗人的卓越才华。《关汉卿》浓郁的抒情色彩,伴随着化入其中的元曲的神韵和声律,显现着浓烈的诗情和历史的意味,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

20曹禺 话剧非历史剧的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历史剧:《王昭君》、《胆剑篇》。21郭沫若《棠棣之花》(诗剧)、《湘累》(诗剧)、《孤竹君之二子》(历史剧)、《卓文君》(历史剧)、《王昭君》(历史剧)、《聂荌》(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蔡文姬》和《武则天》 18

第二篇:当代文学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_1949__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第一次文代会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在后来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2、在文学史发展上比较有意义的是___1979__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称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紧接着,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来取代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3、50年代初期的文学史是由一系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的,到1954年和1955年,毛泽东亲自发起对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文学理论家__胡风___及其“集团”的镇压,可以说是这场冲突的顶峰。

4、周立波的长篇小说《___山乡巨变____》,虽然不是最早用艺术来描写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也不是最具有理论深度的长篇小说,但它有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即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

5、当代许多诗人都写作过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作品,如李瑛、闻捷、严阵、张志民、韩笑等,而___贺敬之__和郭小川则被认为是这一“诗体”的主要写作者。前者,有写于五六十年代的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等。它们大都收入《放歌集》中。

6、《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等是作家___赵树理____写于五十年代的重要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虽说农村开展的“运动”仍构成它们的骨架,但他在日常生活中所展开的关于社会风习、伦理的变革在农民心理、家庭关系、公私关系上留下的波痕和冲突,是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部分。

7、在革命历史小说的长篇中,最早出现的是有关革命胜利,即40年代后期战争的描述。杜鹏程的《_保卫延安__》,是当代最早被评论家从“史诗”的角度评价的长篇。

8、杨沫的《__青春之歌__》是50年代出版的一部产生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既是写“革命历史”,又是写知识分子“成长”的长篇。通过林道静的“成长”来指认知识分子惟一的出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体斗争——也即个体生命只有融合、投入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革命事业中去,他的生命的价值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9、王蒙的《__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__》讲述的是关于20世纪现代中国社会的“疏离者”的故事。这部作品及其他的“干预生活”的创作,以富于浪漫激情的青年知识者的叙述人身份,来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社会“危机”;在一些作品中,并表达了对于前景不能确定的忧虑,和他们的“英雄”孤立无援的“悲剧”。

10、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__杨朔___、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且对当代散文艺术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

11、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_茶馆__》,无疑是老舍在当代的杰作。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历史概括”,是当代作家普遍热衷的。

12、“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_白洋淀诗群__”,收入这一诗群成员的不少作品。一些诗选和研究论著,大体上将它看作是发生于“新时期”的“新诗潮”(或“朦胧诗”)的准备或源头。

13、伤痕文学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是北京作家___刘心武__的《班主任》。当时的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

14、《文汇报》刊出卢新华的短篇《__伤痕__》,受到广泛阅读和争论,它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后者的篇名,与后来“伤痕文学”名字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15、80年代初,_王蒙__的《布礼》、《蝴蝶》、《春之声》、《夜的眼》,采用了一种类似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方法,以主要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情节,结构作品。这引起习惯于阅读“写实”作品的读者的惊喜或责难,而发生了有关“意识流”问题的争论。()

16、在80年代初,_高晓声____的小说以表现当代农民的命运著称,《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等,是当时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小说中,引人注目的是对当代农民性格心理的“文化矛盾”的揭示。

17、在不断地将“知青”投身运动的精神抽象化,并坚决地捍卫这“极其热忱的一代,真诚的一代,富有牺牲精神、开创精神和责任感的一代”的价值上,_梁晓声___的创作是有代表性的。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雨》、《雪城》等小说中,也写到知青所受的愚弄,但也表达了“我们付出和丧失了许多,可我们得到的,还是比失去的多”的“无悔”宣言。

18、曾卓写于60和70年代的《有赠》、《__悬崖边的树__》,被评论者所经常征引;那孤独站在悬岩上,“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的树,被作为“当代”受难者的姿态和心境的象征。19、80年代初被称为“朦胧诗人”的青年作者,一般都是“文革”期间就开始写诗的。北岛、舒婷、__顾城____、江河、杨炼五人,当时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

20、_海子__的抒情短诗有浪漫的、梦幻的色彩,他将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经验,凝结成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诗人赋予这些意象以新诗意,使它们与现代社会的个人经验产生了联系。()21、1985年的夏天,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等)纷纷在报刊上撰文,倡议、宣扬有关文学寻根的主张。韩少功的《_文学的“根”__》一文,后来被有的人看作是这一文学运动的“宣言”。22、1984年在中篇小说《神鞭》的“附记”中,冯骥才___宣布要“另辟一条新路走走”,这就是写清末民初天津的“闲杂人和希奇事”,并写出“地道的天津味”。因此,批评家称这些小说为“津味小说”。除《神鞭》外,还有中篇《三寸金莲》、《阴阳八封》、《炮打双灯》和系列短篇《市井人物》。23、1993年,贾平凹的《__废都__》的出版,是当时小说界和文化界引人注目的事件。这部表现作者所说的苍茫、悲凉的“废都”意识的小说,被一些批评家誉为“深得‘红楼’、‘金瓶’之神韵”,“内容到形式都颇为惊世骇俗”之作;认为在人物刻画上形神兼备,“几近炉火纯青”,标志作者的走向成熟。但小说浓重的“颓废”、“没落”情调和性描写等,受到另外一些人的激烈批评。

24、_汪曾祺_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家乡乡村和市镇的旧日生活。《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写出了一种内在的欢乐。他在小说文体上的创造,影响了当代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家的创作。

25、__残雪___198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作品主要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黄泥街》等。她的小说没有通常批评家所概括的女性创作的那种风格(柔美,细腻,情绪性等)。她将现实与梦幻加以“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觉和眼光,创造了一个怪异的世界。

26、与作品有更多可读性和传统文人小说风味的苏童不同,格非更具浓厚的“先锋性”。他的作品常让一般读者感到晦涩难解,出现被称为“__叙述的怪圈__”的结构。这在最初的《迷舟》和《褐色鸟群》中,就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体现。

27、余华___直到1987年的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和中篇《现实一种》,才“寻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态度”,“思考脱离了常识的围困”。在这些作品中,对于“暴力”和“死亡”的精确而冷静的叙述,和在“冷静”后面的巨大的愤怒,让当时的许多读者感到骇讶。以至有的批评家将这些“年纪轻轻”的作家的写作称为“残忍的才华”。()28、1987年,池莉发表的《____烦恼人生)______》,是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新写实三部曲”。在“新写实”作家中,池莉是最明确自己要表现“新”现实的一位。29、1987年,__方方_____的小说《风景》在评论界反应热烈,这个中篇也被当作“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这其实也是她写得最好的作品。30、__刘恒______创作取材的领域比较开阔。他写的表现农民、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的小说,都达到一定的水准。《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和《白涡》等,可以看到作家对于生存的基本欲望(食、性、权力等)的关注,并流露了人很难摆脱欲望陷阱的宿命情绪。

31、_刘震云______的《塔铺》、《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人》等,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处境。他对于“单位”这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所产生的规约,作了具有发现性质的描述。

32、__韩少功__发表的小说《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火宅》等,可以看作是对于“寻根”主张的实践。在这些小说中,生活细节的“写实性”的描述,与变形、荒诞的方法,哲理性的寓意,方式不同地结合在一起,展示近乎静态、封闭的湘楚地域的“原始性文化”,和这种文化所哺育的“群体”性格。

33、阿城的中篇小说《___棋王____》发表于1984年,受到广泛好评。此后又有《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等作品发表。政治事件和社会矛盾在作品中已被淡化。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即从基本的生存活动上表现“芸芸众生”在“文革”中的生活。“寻根”在阿城的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想的精神,作为人对世俗生活超越的凭藉。

34、__张承志___的小说有一种散文化的倾向,和一种“浪漫主义”的格调。这指的是作品中不懈的对于理想的坚守和追求,和那种抒情、渲泄的表达方式。他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如《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金牧场》、《心灵史》等,都与生活于内蒙草原,特别是西北黄土高原的蒙古族、回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有关。

35、在1986年以后,王安忆发表了引起很多争议的“__三恋__”(《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类似的作品还有后来的《岗上的世纪》、《文革轶事》,它们属于这一时期“热点”的性题材作品。

36、铁凝的《_玫瑰门_》被誉为展现女性历史命运的厚重之作。它通过以司绮纹为代表的庄家几代女性的命运,揭示女性生存与现代历史和社会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

37、陈染的小说被称为“私人写作”。她的长篇《_私人生活__》是她的女性成长主题、反讽性叙述和反叛性立场的一次集中体现。

38、巴金在1978年到1986年的八年间写作了150多篇随笔,总称为《__随想录_____》。《怀念萧珊》、《小狗包弟》等,是其中的名篇。这套散文集在80年代引起很大的震动,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39、90年代初期,从事艺术文化史和戏剧美学研究的__余秋雨_,在《收获》杂志上以专栏形式发表系列散文,后结集成为《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出版,引起极大反响。一些重要的刊物和出版社,也有意识地举荐这一体式的创作,而推动“学者散文”的兴盛。40、“_个人化写作__”(或称“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作家和批评家谈论较多的话题。张旻的小说可以看作是这种“个人化写作”的一例。他的《情戒》、《情幻》、《自己的故事》等小说,多取材于校园人物的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视点展开主人公对自己故事的叙述。主要内容往往与人物的个人性情感经历与欲望体验相关,着意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体验。

二、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第一次文代会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在后来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2、革命历史小说

80年代有的研究者提出了“革命历史小说”的概念,指出这一“文学史”命名所指称的作品,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革命历史小说的主要作品,长篇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等。短篇小说方面有《山地回忆》(孙犁)、《百合花》(茹志鹃)等。

3、白洋淀诗群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白洋淀诗群”。因一批从事秘密写作的下放知青聚集在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而得名。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作者有芒克、多多、根子等。“白洋淀诗群”的创作,一些研究者把它们看作是发生于后来的“朦胧诗运动”的准备和先声

4、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提法的出现,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作品的大量出现。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是北京作家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短篇《伤痕》。后者的篇名,与后来“伤痕文学”名字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除了卢新华的《伤痕》以外,这类小说还有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赣那边》等。

5、“朦胧诗”派

1978年《今天》杂志的创刊,标志着这股现代诗潮从地下转入公开,进入“文革”后波澜迭起的文学大潮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朦胧诗”派,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多多、梁小斌等,这些年轻诗人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这一诗歌群体刚一出现于文坛,就因其独特而新颖的审美因素而受到人们的注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6、寻根文学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一文,后来被有的人看作是这一文学运动的“宣言”。作为一种文学主张,文学“寻根”对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于风俗、地域文化的兴趣,是这期间小说创作开始出现的重要现象。“文化寻根派”作家群中,北京的阿城和湖南的韩少功是很有代表性的两位。他们的小说《棋王》和《爸爸爸》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寻根意识。

7、先锋小说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先锋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或小说“范式”)实验的指向。

8、新写实小说

作为文学创作现象的“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同时产生在80年代中期。江苏《钟山》杂志从1989年第3 期开始设立“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栏目,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在该栏目的“卷首语”中从理论上将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1].被归入到这一名目之下的作家非常广泛,包括刘震云、方方、池莉等。

9、《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是学者兼作家的杨绛80年代写的一部散文集。《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所写的内容,大都是个人亲历亲闻的“琐事”: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其名称、写法和作者的叙事“立场”,都可见明代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的某种承传。

10、学者散文

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出现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这个时期较有影响的有金克木、张中行和余秋雨等学者型作家。

三、问答题

1、舒婷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诗作简析之。

比较而言,舒婷的诗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这可能也是她的作品在青年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同时她也在抒情方式中自觉地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比如她经常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以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致橡树》里以“树”的意象,《双桅船》里以“船”和“岸”的意象,都在表达中留下阐释的空间,贴近于一种主观的个体生存经验。在另外一些短诗中,她在诗艺上的探索更为明显,如《路遇》:“凤凰树突然倾斜/ 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 地球正飞速地倒转/ 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由感觉上的联想创造独特的时空体验;又如《四月的黄昏》里则有“通感”的转化,能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旋律的游移、低回,在灵魂里听到回响,对“通感”的运用使诗更加富有了多层次的含义,也更富有个性的生动气韵。

总之,在舒婷的诗中,各种主观性的象征俯拾皆是,意象之间的组合由主体感觉的变化而任意多样,这其实都不仅仅是使诗的语言空间得到了拓展,而且也是突现出了诗人心灵中强烈的自我色彩。

2、如何理解刘震云《一地鸡毛》中小林形象的前后变化?试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简述之。

中篇小说《一地鸡毛》发表于1991年初。刘震云在这部作品中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出了极其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考察小林这个人物的精神发展轨迹,即可具体看出这种生活的严峻性及其对个人精神磨损的效用。《一地鸡毛》写小林在家庭生活中所经历的精神磨砺与变化。生活的严峻性和销蚀力则更渗透进他的私人生存空间,使他在更本己的层面上也必须彻底摈弃自我意识。

比如小林被一个卖鸭子的老同学拉去帮忙收帐,起初感到很不好意思,觉得是丢人现眼的事,可是没几天下来,很容易地就挣到了钱,他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小说中形容他的心态:“小林感到就好像当娼妓,头一次接客总是害怕、害臊,时间一长,态度就大方了,接谁都一样。”小说最后写到他向老婆大发议论,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最后一句话是反讽,但由此引出的道理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任由自己的意愿,生活中要紧的是吃喝拉撒睡,唯有物质要求牵动着人的一举一动,其余诸如师生之情、龌龊之感、脸皮面子甚至个人爱好等所有精神层面上的内容都可抛开不顾;是一切繁琐小事造就了人生,而不是任何浪漫的理想或精神的追求,显见的是,即便最私人化的生存空间中也容不下一个真正的“我”存在。小林的精神发展轨迹,就是他的精神世界逐渐抽空、个性逐渐消退的过程:他置身于生存的沉重压力之下,在毫不间断的生存的跌爬滚打中,难以有机会从容地听从于内心,而不得不坠入到无边的生存网络中,这同时也就注定了他已彻底丧失再度发展自我、抑或改变这种生存状况的可能。听任自己的精神世界愈加滑向平庸和贫瘠,人生的过程也就意味着丧失自己的过程。

3、阅读茹志鹃《百合花》中的两段文字,并结合整部小说,选择回答下列两组问题中的一组。

①小说一开始就写到“我”作为女性在战场上无用可派,被安排到包扎所,但小说通篇都没有写“我”如何在包扎所工作,却写了她与小战士的感情交流,进而写到小战士是带着一种美好的心情走向前线,牺牲了生命。这样的感情描写与战争的背景有何关系?是否隐含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另外一种意义?

答:小说中写到“我”作为女性在战场上无用可派,被安排到包扎所,在“我”在刚刚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接下去是“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两位女性朴素、自然的形象,以及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而女性在战争中表现的意义女人上战场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在小说中,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氛围,在这种抒情气氛下,人性得到了张扬,小说中对两位女性人物感情的客观描绘和作者注入了自己的感情,两者统一起来,就形成了委婉柔和、细腻优美的抒情调子,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

②小战士第一次单独去找小媳妇借被子,结果碰壁而还,但作家没有直接描写那个场景,你能通过小说的人物塑造和其他场景描写,想象那场被隐去的场景是怎样发生的吗?

答:小战士是个极其可爱普通的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与自然无比热爱,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小战士第一次单独去找小媳妇借被子,那情景是想借又说不出口,当他硬着头皮讪讪开口说出了想借被子,小媳妇笑笑的问他借被做什么用时,小战士说她死封建,又怕小媳妇会舍得不借被子就绷着脸垂着眼皮回到了包扎气。小媳妇的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个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舍不得,这种情感在情在理,但当我和小战士再次向小媳妇借被子时,她听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屋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把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与先前的娴静羞涩判若两人„„

4、阅读下列有关宗璞《红豆》中的两段文字,并结合整部小说,选择回答下列两组问题中的一组。

①齐虹是个坏人吗?为什么江枚在参加了多年的革命工作,并以大学的新党委领导的身份出现在大学里时,还会对齐虹怀有如此迷醉的思念和深情?这样描写真实吗?

答:齐虹不是坏人,只是齐虹和江玫是有着不同的人生观,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两个人。江玫对齐虹怀有如此迷醉的思念和深情,因为他们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江玫和齐虹的爱情,在起初,是弃满了浪漫色彩的。共同的爱好和互相的倾慕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心中只有爱、有诗、有音乐。他们眼中只有双方脸上的光彩和热情。他们像一切热恋中的情侣一样,觉得周围世界是那么美好他们彼此难以割舍的爱情仍然把他们维系在一起。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作者真实地将这对恋人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时,又激起当时在爱情上的种种正确观念的产生。

②红豆是一种相思豆,小说以红豆命名,并多次描写红豆藏在十字架里,这个细节在小说里象征什么?

答:红豆是一种相思豆,小说以江玫和齐虹的爱情为背景,一般的爱情也许就是浪漫幸福的的生活,单纯的就像那两颗“红豆”,但小说中的这段爱情却潜藏着危机,就像文中叙述的那样“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来有着一个奇怪的空隙,这是任何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所不会感到的。而在江玫,这空隙是那样尖锐,那样明显,使她在夜里痛苦得睡不着。”对于江玫来说,正是由于深切的爱,才想到这样的念头,她不懂齐虹为什么要联想到恨,未免有些诧异地望着他。她在齐虹光亮的眼睛里读到了热情,但在热情后面却有一些冰冷的东西,使她发抖。这是由于江玫和齐虹的思想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江玫的爱情就象背负着一个字架,江玫在阶级意识不强烈的时候,在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国恨家仇的时候,她对齐虹依依不舍,但是当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受到迫害而死,局势的恶化,萧素的被捕,矛盾终于激化了,而导火线则是江玫必须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要不要和齐虹到外国去。可那时候江玫的梦不再是那种透明的,颜色非常鲜亮的少女的梦。尽管为了害怕再也见不着齐虹而在心里大哭,但是面对齐虹最后的哀求,她坚定地说不,而且不后悔。而齐虹虽然以尖刻的话语作为他们的结束,但也尊重了江玫的选择,并没有按原来的想法那样把她抢走。

齐虹的阶级思想比江玫要浓厚,他恨人类,恨那些想要毁了他富丽堂皇的大厅的家的人,到了最后他还是和家人去了美国。但是,他的爱是真挚的,他脸上的神气会由开始的总是漠然转变为后来的脸上罩满愤怒的阴云,对于江玫和自己一起到国外生活的事情绝望以后,脸上痛苦得变了形,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烦躁和不安,爱的自私的特点在齐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可是,在爱情领地范围内的自私和残暴却掺和着太多的情意,让纯真的,涉世未深的江玫甘愿受“折磨”,也让读者在心底上暗自原谅了他。

5、阅读铁凝《哦,香雪》中的两段文字,并结合整部小说,选择回答下列两组问题中的一组。①香雪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代表大山外面的文明社会的意象具有哪些特征?

答:香雪有着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品性。她是清纯的、洁净的,有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含其他杂质,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②如何理解贫穷闭塞的环境与道德纯朴之间的关系?抒情语调在小说叙述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作者敏锐的写出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6、阅读汪曾祺《受戒》中的两段文字,并结合整部小说,选择回答下列两组问题中的一组。①小说中写道“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你认为这种听任以讹传讹表明了当地人什么样的心态?如何理解小说之中世俗的欢乐气氛与寺庙节律之间的关系?

答: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那里的寺庙和农家最悠闲最温馨,那里有人们总是做着最充实最诗意的事情,连和尚都是有人情味的。“放焰口”、“受戒”这些事件比较详细的描写给人好奇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很贴切地表现出当地人填充得饱满丰富意趣盎然。文中的荸荠庵纪事,以平常人的角度写几个和尚,甚至是以轻喜剧的姿态进行描写,作者是用人的天性看世界,用人的感觉来说生活,这种全新的意境已经足够让人心驰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这种“朴实”的精华,他们是简单自由的,却更尊重天性。他们的故事虽然象雾里盛开的花,但它毕竟宣告了另一种花开的样子,既使不可企及,雾里观花也是安慰。作者也表明了人们对于爱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会因任何环境的束缚而消逝;相反地,只要一点真情的触动,这种人性便会蓬勃地苏醒。无论是未受禁锢的常人,还是消心寡欲的出家人,都拥有着最原始的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人正是由于认识到了爱和被爱的美好,才能让自己和别人的世界亮丽多彩起来。相反地,若只有对人对事只有怨恨,他的世界将会漆黑一片。

小说中写的整个荸荠庵变成了一个世俗世界,对世俗生活和欲望的压抑与戒弃本是佛教的主要规范,在这里却无踪迹可寻,作者把这个宗教圣

地完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桃花源。描写这种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情节的 “错位”之美,一个充满世俗味和人情欢乐气氛“美”的世界。

展现的是一幅自然、平和、纯朴的生活画面及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用美丽动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小说所表现的对人生、社会的理性思考,即不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人生就不会潇洒,社会就不会平和。作者笔下的风俗民情愈美丽,愈表明破除各种桎梏的必要。如诗如画、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自然纯朴、超脱和谐的世俗生活,天真纯洁、诗意朦胧的初恋情怀。现实和传统中的宗教戒律和游戏规则是完全不适用的,我们看到的就是生灵活现的人和人们,只不过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没有太多的琐碎和市侩,怎样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样的。②如何理解汪曾祺自己所说的“《受戒》写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这句话?“水”在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之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受戒》写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这篇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这篇小说的风格。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这种顺其自然的闲话文体表面上看来不象小说笔法,却尽到了小说叙事话语的功能。正是这种随意漫谈,自然地营造了小说的虚构世界。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第三篇:当代文学笔记资料

当代文学笔记资料

作者: 小小江 发表日期: 2006-12-06 18:29 点击数: 728

文学界限:人们习惯上把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把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文学称为当代文学。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四个时期:(1)从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文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创时期。(2)从1957-1966年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全面发时期,这个期间文艺的方向、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不断受到“左”的思想的严重干扰,有时也有右的干扰。(3)从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这个期间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篡夺了文艺办的领导权,把极左路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4)1976-今,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文艺领导权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文艺事业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1)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其中包括党如何领导文艺工作的问题。(2)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表现在艺术实践上,这就是文艺创作的现实主义问题。(3)文艺上继承传统和革新的关系,也就是如何贯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问题。

过去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已经习惯地把“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等提法,视为不可移易的真理,其结果对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或加以简单化,或一笔勾销,从而取消了艺术本身的生动活泼的特点。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3月22日,华北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茶会,执行在北平的文艺工作者,郭沫若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学艺术的组织,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第一次文代会于49年7月2日开幕,7月19日闭幕,出席会议的代表达八百二十四人;大会期间,郭8沫若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报告。

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大会根据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上讲话》为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明确了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大会还胜利地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团体联合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的文学事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崭新阶段,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武训传》:它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遍影片。武训(1838-1898)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从小就脱离劳动,一生依靠封建地主阶级,以行乞、放债为手段,举办了三所“义学”。武训所走的道路,实际上是一条改良主义,投降主义的道路。而电影却把武训的“兴学”描写为“劳动人民解放的最可行的道路”把武训描为向封建统治者作了一生一世的斗争的“革命战士”1951年3月以后,报刊上了一些从根本上不定该电影的文章。

电影《武训传》的错误:(1)歌颂了不应当歌颂的人物。(2)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3)颠倒了大是大非的原则界限。

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的意义:对于文艺工作者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对于克服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和反现实主义倾向,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解决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个根本问题。

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10月六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文代会。这次会的中心议题是,总结经验,抓好文艺创作。这次文代会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准则。大会着重讨论了关于新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和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问题。在大会期间,全国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也于9月25日召开。

对《红楼梦》研究胡适派主观唯心论的批判:1954年对胡适派在《红楼梦》研究中错误观点的批判,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批判首先是从俞平伯引起的。1953年9月,俞平伯把他在30年前写的《红楼梦辨》稍经修改,易名为《红楼梦研究》再次出版,再版时依然沿袭了胡适的错误观点。从1954年10月31日起,中国文联和作协主席团联合召开了八次会议,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批判。由于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和方法是从胡适那里来的,对俞平伯的批判追溯到对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胡适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从美国杜威那里搬来的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完全是一套腐朽的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它否认有离开人们意识的客观存在,认为物质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之中。这种主观唯心论的哲学观,导致了胡适派的反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他们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人们主观观念的反映。他们否认能够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它的规律性。

胡风文艺思想:胡风文艺思想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解放前曾对他进行过批判。胡风文艺思想问题最初发萌发于30年代,40年代吸收了一部分同他文艺思想接近的人。胡风等人的文艺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他们大力宣扬所谓的“主观战斗精神”,归根到底他们那一套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主观唯心主义。胡风文艺思想的渊源比较复杂,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但又没有脱离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对他的束缚。二者混杂在一起,其中既有某些合理成分,又有不少原则错误。胡风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错误,是无视作家掌握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性。他强调创作方法和世界观的矛盾,版面鼓吹作家忠于现实主义,抹煞共产主义世界观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指导作用;在文艺的源泉问题上,胡风强调作家的所谓“主观战斗精神”颠倒了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宣扬了主观唯心论;在对待民族文学遗产问题上,胡风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鼓吹外来形式的“移入”论;

对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意义:胡风文艺思想中也含有某些合理的、正确的成分,如他强调“写真实”,提出创作实践对于作家思想改造的作用,反对题材决定论等。但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整修批判来看,是有的,有积极意义的。通过这次批判,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的自学性,懂得了深入现实生活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和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影响的辩证关系,所有这些,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1956年2月-6月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把创作搞上去。会上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进一步提高问题,一个是为进一步繁荣创作必要条件的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扩大会的意义:它总结了第二次文代会以来文艺战线的经验、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中国作家协会今后十二年内的工作纲要;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广大作家发出了提高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创造出无愧于我们国家和时代的作品,以满足人民的期望和要求的号召。并且,从指导思想上明确和重视了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对各兄弟民族的文艺事业的发。这次会议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2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根据新形势和新的任务,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来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再次论述了这一方针。56年5月23日,陆定一同志向北京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双百”方针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意义:(1)“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它是促进社会主义艺术和科学繁荣的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两类矛盾的演说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和发,是无产阶级的的阶级政策。(3)“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的活跃和解放,文艺界迅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4)“双百”方针提出后的中一积极成果,是为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1957年,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艰巨斗争的需要,决定在全党史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极少数右派分子乘党发动群众帮助党进行整风之机,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论文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取消社会主义制度。鉴于这种情况,毛泽东同志5月15日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发给党内干部,6月8日又为党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在全国范围内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

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不幸后果: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许多同志当作敌人,伤害了一大批文艺作者,其中包括主有才华、有作为、勇于探索的文艺工作者,使他们长期含冤受屈失去自由,无法在艺术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对那些被打成所谓“毒草”的文学作品和文艺论著的批判中,由于把认识问题或学术问题作政治问题对待,以至于把香花视为毒草,不可地出现了不实事求是的粗暴作风和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乃至形成了“左”比右好的顽固观念。这不仅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和繁荣成了长期难以克服的阻力和障碍,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也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危害力量,这里是包含着沉痛的经验教训的。

大跃进时期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的特点:(1)群众文艺创作运动和专业作家的“跃进”。58年出现了三史写作热潮:公社史、工厂史、部队史。(2)“两结合”创作方法和新诗发展道路的讨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对新诗发展道路的讨论--1)关于诗歌的主流问题。2)关于民歌体是否有局限性问题。3)关于“五四”以来新诗的价值问题。(3)关于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

第三次文代会:1960.7.22--8.13.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达二千三百多人。

第三次文代会的主要收获:(1)大会明确提出,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的最、最宽广、最富于创造性的道路。(2)向全国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大会的指出:“我国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文艺形势,提高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彻底肃清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积极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指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新的主题、新的表现对象和新的服务对象。(4)提倡作家掌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此外,会上还提出和讨论了塑造英雄人物问题,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批判和继承遗产的问题等。

第三次文代会的成就与过失:这次文代会,是我国文学艺术在建国后十一年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又出现了严重曲折和问题的情况下召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祝捷大会,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团结、争取更大胜利的誓师大会”。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反右派斗争以来“左”的错误还缺乏明确认识,因而这次大会实际上又是一次鼓吹“持续跃进”和加强所谓“反修斗争”的大会。大会确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我国文艺界,无产阶级的路线和资产阶级的路线之间,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之间是怎样进行着尖锐的斗争的”。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混乱和盲目性,大会的某些提法和主张就明显失当或带有片面性。大会从强调意识形成领域的阶级斗争出发,把与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当作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而对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和提高,却缺乏全面而明确的论述,也没行联系实际,提出急待解决的现在问题。大会提倡表现工农兵这是对的,但却把它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为文艺创作设了禁区;提倡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但却忽视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如此等等,反映了大会的局限性。

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新侨会议:1961年6月,全国文联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征创作会议。这就是有名的新侨会议。

广州会议:1962年3月2日,国务院、文化部和全国剧协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简称“广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周恩来同志着重讲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简称“大连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赵树理、周立波、侯金镜等八个省市的十六位作家和评论家。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艺八条:(1)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努力提高创作质量;(3)批判地继承遗产和吸收外国文化;(4)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5)保证创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6)培养优秀人材;(7)加强团结,继续改造;(8)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

文化革命:从1966.5.--1976.10,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纪要的核心,是抛出一条所谓“文艺黑线专政论”,把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路线,恶毒地诬蔑为“黑线”。(2)《纪要》全盘否定了建国以来党领导文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它打着“破除迷信”和“彻底革命”的幌子,极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能事。(3)《纪要》完全抛弃了党的“双百”方针,敌视多样化和贵在创新的艺术规律,要求文艺创作都要按照他们树立的“样板作品”如法炮制,制定了许多唯心主义的禁令和种种帮法帮规,提出反对所谓“黑八论”,并把它作为资产阶级、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性论点”。他们把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论著诬蔑为“毒草”,宣布对它们要“有计划地进行彻底的批判”。(4)《纪要》对一切中外文学中立实行彻底扫荡,全盘否定“五四”以来,特别是三十年代文艺工作的成就。

四人邦的写作班子:初澜、江天,他们的主要反动理论观点有:“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主题先行”,“从路线出发”等,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都搞乱了,为他们炮制“瞒”与“骗”的文艺及与“走资派”作斗争的文艺,提供理论依据。

四人帮文艺的发的三个阶段:从1974年到1976年的三年时间,“四人帮”发动了三次反党高潮:(1)在《朝霞》上发表的一些作品,他们的重要主题吹捧江青,为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歌功颂德、树碑立传。(2)是在“四人帮”组阁夺权的阴谋破产之后掀起的。(3)是他们在垮台之前最后一次疯狂挣扎。

十年浩劫期间,社会主义文艺斗争的焦点:(1)是围绕着关于“文化大革命”以来文艺作品的“多”和“少”的问题。73年元旦,即“毒草多”“现在的作品少”。(2)斗争的第二个焦点,是围绕“四人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所谓“击退文艺黑线回潮”开展的。主要有以下重要的事件:1)关于“无标题音乐”问题。2)围绕着湘剧《园丁之歌》的斗争。3)晋剧《三上桃峰》事件。4)在电影领域的斗争,主要有A、围绕《海霞》的斗争。B、围绕《创业》的斗争。

社会主义文艺新时期的文艺思想战对极左文艺路线的批判:1977年11月,全国教育界首先起来批判“教育黑线专政”论,给文艺界以极大的鼓舞。77年12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文艺界以《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名义,召开了在北京的文学工作者座谈会,就深入地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以及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978年5月27日-6月5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1)深入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文艺界推行的极左路线,清算他们推行《纪要》所犯下的罪行。(2)研究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政策,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文艺界制造的大批冤假错案必须彻底平反昭雪;会议还谈到促进创作繁荣以及恢复、建设、发展文艺队伍等问题;会议庄严宣布:中断长达十年之我的全国文联及其所性的各个协会立即恢复工作,文联的机关报《文艺报》立即复刊。(3)会议号召全体文艺工作者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努力奋斗。

全国文联第三次扩大会后,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全国文联三届三次会议后,文艺界进一步掀起了批判“四人帮”的高潮。这个时期在批判所谓“阴谋文艺”等问题上,虽然有深入的发,但一些重大的是非问题,远远未能解决。这主要表现在:对“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路线的批判,还是着眼于他们在文艺界的劣行灭迹的揭露,着眼于从政治上揭露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而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的清算则是很薄弱的,并且系统性。至于现实主义问题,反现实主义的理论纲领《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则被 某些坚持“两个凡是”观点的同志维护着,不许批判;批判“黑八论”依然被 认为是黑的。所以“大批判”虽然在进行,却可以说是一种设防的批判。问题的核心是“文艺黑线专政”论。

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和全会以后的措施及意义:首先,表现在这个时期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批评特别活跃。在马列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讨论,其中包括:创作方法问题,形象思维问题,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歌颂与暴露问题,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文艺的真材问题,以及对“伤痕文学”的评价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讨论结合新时期的文艺创作而进行,又对这个时期的文艺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指导作用。其次,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创作也有引人注目之处,它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而不断发,同时又给思想解放运动以极大的促进。其突出特点是:文艺创作中恢复和发扬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是我国文艺史上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盛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三千二百人,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次文代会。茅盾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建国以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讨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计划,修改文联和各协会章程,选举文联和各协会新的领导机构。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辞,主要内容是(1)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同林彪、“四人帮”斗争中的表现与贡献,以及三年来的文艺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2)阐述了新时期文艺的任务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四化服务的问题。(3)对于文艺发展的道路作了明确的指示。(4)阐述了党的文艺方向、方针和政策。(5)提出文艺队伍要广泛加强团结,要开展文艺批评。(6)就如何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问题作了正大铁回答。周扬在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提出了文艺工作者新时期的六大光荣任务:(一)要积极发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二)提倡文艺要反映当前实现四化的伟大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也要鼓励以不同形式,体裁和风格描写其他各种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三)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文艺进一步得到普及;(四)进一步积极发各兄弟民族的文化艺术,加强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五)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文化运动的实践及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六)加强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和发同世界各国作家、艺术家的友好往来。

第四次文代会的成绩和意义:(1)充分显示了文艺队伍的空前大团结。(2)比较客观地总结了三十年来文艺的正反两方面教训,进一步分清了路线是非,明确了今后文艺发展的方向,对文艺繁荣起了巨大推动作用。(3)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开得生动活泼,气氛热烈,对繁荣文艺创作、活跃文艺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是一种强有力的促进。(4)文联和各协会恢复工作,健全了机构,明确了职责,选举了领导,加强了文艺队伍的组织领导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文艺工作的健康政党发,显示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光辉前景。

剧本创作座谈会:中国“剧协”、中国“作协”、中国“影协”于198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剧本创作座谈会。会议就80年以来发表、上演的几个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胡耀邦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1981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在北京召开了有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部队、理论蚧、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等三百多人出席的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会议强调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利于及时克服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对于那种要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脱离党的领导,搞自由化的倾向,要进行严肃的正确的批评和必要的恰当的斗争。

从第四次文代会到剧本创作座谈会,文艺界的主要成绩与不足:(1)这个时期的文学和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深刻的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生活风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理想。(2)这个时期的在人民经历了长期的高压、长期的沉闷之后所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问题(1)少数作家和作品,确实出现了某种程度地脱离党的领导,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2)少数中青年作者,由于他们自己的坎坷经历,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存在着片而性,以致于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事业看上失去信心,产生了悲观失望,甚至是虚无主义的思想情绪。(3)有一些作品,不是因为作者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而往往是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动摇观望思想,对于人民的事业缺乏坚定的信念。

在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邓小平副主席谈话主要内容:(1)分析了思想战线党的领导状况。着重指出党对思想战线和文艺战线的领导是有显著成绩的,这首先是要肯定的。(2)谈话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3)谈话阐述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与贯彻“双百”方针,以及贯彻“双百”方针与批评自我批评的关系。(4)邓副主席还指出,对待出现的问题,要接受过去的教训,不能再走老路,不能搞运动,不能搞围攻。

文联主席团扩大会议和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1981年12月在北京召开。

建国以来的诗歌:

建国以来的诗歌创作,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一)1949--1956年,本阶段诗歌发展的主要特点:(1)歌唱 祖国的新生,抒发自己对党的领袖的无比敬爱的心情,是这一阶段诗歌创作的比较集中的主题。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肖三的《欢呼啊,中国共产党,欢呼啊,毛泽东》柯促平的《高兴我们的五星红旗》,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朱子奇的《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田间的《天安门》。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等政治抒怀诗在我国诗坛上产生较大影响。(2)民歌的创作收集和整理工作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战绩。如傣族的《召树屯》、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撒尼族的《阿诗玛》、苗族的《虹》等。(3)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诗人从各自的风格出发,继承借鉴,有力地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兴旺和发。(4)建国后的七年里,在我国的诗歌园地里,涌现出辈辈新人,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影响了诗歌创作的发展。(二)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民歌运动,给诗歌发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三)“文化大革命”十年,诗歌创作和其它文学样式一样,也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反动文艺路线的严重摧残。这个时期出现的“节日诗”和“运动诗”一味为“四人帮”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景之作,不仅毫无艺术生命力,而且大大败坏了诗风,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四)1976年4月5日,天安门诗歌运动不仅预示着“四人帮的心将灭亡,而且揭开了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崭新一页。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诗歌的内容和有了重大突破。千篇一律的应就之作虽然还未完全绝迹,但已较少出现。最明显的是新诗富有强烈的朝代感和现实生活感。诗歌成了时代的鼓手,战斗的号角,在大量的政治抒怀诗中,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影响很大。再者,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有所扩大,如这一时期出现的揭露”四人帮”的政治讽刺诗。

郭小川的诗: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建国后先后出版了《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月下集》、《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郭小川试诗选》竺十一本诗集。其中,《投入火热的斗争》、《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秋歌二首》等可视为诗人的代表作。郭小川的诗歌风格:深刻的哲理、火样的激情、新颖的形式。他的诗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一种对于伟大的党和祖国,伟大的革命事业,伟大的人民军队真诚和挚爱的感情。抒情,充分的抒情,强烈的抒情,由抒情而达到心灵的振动,哲理的阐发,从而构成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他在诗歌创作中,曾先后采用过楼梯式、民歌式、自由体、长句体等多种形式。如果说,楼梯式还是借用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外来形式,民歌体、自由体又为我国许多诗人所常用的话,那么,长句体则为郭小川在诗体方面的独特创造。在评论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文章中,有的称作“长廊体”、有的称为“政论体”、有的称为”新辞赋”。

贺敬之的诗:贺敬之既是我国当代很有影响的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乡村之夜》是他在41年至42年在延安写的一本诗集。45年他与丁毅合作,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解放后,写成了《回延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诗篇。其中《放歌集》是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报告中给予高度评价的。粉碎“四人帮”后又写了《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他的诗歌特点:(1)在题材内容上,诗人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的主题。表现重大政治主题,要求诗人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现实生活作广泛深入的艺术概括。我们从贺敬之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能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深入观察和分析现实,把握现实生活某些本质牲。(2)贺敬之的诗歌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3)抒情与哲理交融为贺敬之诗作的又一特色。他的政治抒情诗更多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

艾青的诗:艾青是一位执着地追求光明的诗人。对于光明的热烈讴歌,已经成为诗人几十年诗歌创作最突出的主题。讴歌光明主题的有《太阳》、《春》、《黎明》、《向太阳》、《火把》、《给太阳》、《太阳对话》、《野火》、《黎明的通知》等诗篇。艾青在诗体形式方面也有明显的特色:如他的自由体:段无定行,句无定字,既无标点,也不押韵。诗人一生都在追求诗的口语美。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上,继郭沫若后又一位杰出的革命诗人,人们称之 为“诗坛泰斗”,成为我国现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李季的诗:1945年,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52年,发表长诗《生活之歌》、短诗集《玉门诗抄》、玉门诗抄二集《、》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等。55年,出版了儿童诗《幸福的钥匙》;58年,出版了诗集《西苑草》,长篇叙事诗《杨高传》。《杨高传》是诗人一生中篇幅最长,反映生活规模最大的叙事诗。它通过杨高这一人物,集中表现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所走过的战斗历程。长诗包括《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三个部分,第一部写刻划了杨高少年时代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形象;第二部写杨高青年时必名为杨红志,被捕后被救回;第三部写杨红志在建国后在石油战线的劳动热情。

李季的《杨高传》与《王贵与李香香》的比较:总的来说,《杨高传》与《王贵与李香香》相比,杨不及王写得洗炼、和谐,但该诗人物形象比较丰满,时代色彩鲜明,思想境界较为开阔,结构也较宏大,同时运用了古代章回小说和传统说唱文学的表现手法,致使故事情节紧张复杂、迂回曲折。在表现形式上,作者采用的单句基本上是七言体,双句基本上是十言体。这种吸收民歌和曲艺的表现手法,不能不是新诗的一种创新。

闻捷的诗歌特色:(1)闻捷诗歌充满火一般的激情。他对伟大时代充满希望,对崭新的生活包含情趣,对英雄的人民无限热爱。他的诗篇大部分内容是写新时代,新人物、新生活,能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健康的教育。(2)闻捷是新时代的劳动和爱情的歌手。在描写爱情生活的同时,唱出了人们对劳动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3)闻捷是一位兼有小说家才能的诗人。他善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铺叙故事、刻画人物,极为细腻、动人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诗的构思上,他不是胸怀,直接抒写自己强烈的感受,而是通过一个情景、一个场面,加上抒情气氛的渲染,表现出他所颂赞的人物的性格。(4)诗人十分热爱和熟悉新疆人民的生活,并从兄弟民族的民歌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使他的诗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李瑛的诗歌成就:(1)李瑛的市场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写解放军战士生活的。(2)李瑛诗歌的取材,除以反映战士的生活见长外,他还写过农村题材和国际斗争题材的抒情诗。(3)李瑛的诗以细腻精巧取胜,但不显得纤弱,诗中常表现得刚劲豪爽,雄姿英发,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读者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到不平凡的意义。他往往从一事、一人、一物落墨,挖掘出它深刻的时代内容,描绘了它优美动人的意境。(4)李瑛的诗还善于在充满诗情的画面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风格开朗,语言明快,储蓄蕴藉。不足之处:有些歌颂新生活的诗,虽然充满热情,但是显得浓度不够;有些诗篇在运用语言上有过分雕琢痕迹,读起来不够亲切,自然。

公刘诗的特点:他早期诗明快、委婉、清新、洒脱,近期诗沉郁、雄放、凝重、辛辣,单从诗艺和技巧说,公刘的诗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事象发现动人的诗意,并通过独特的构思表现出来。(2)他关于运用准确、新鲜、生动的比喻构成鲜明的形象。一种情怀、一种事物,他都力求通过一个或数个美妙的比喻来表现,从而深化诗的情感,加强形象的密度。(3)公刘诗的语言兼有格律体和自由体的长处,节奏灵活跳脱,句式错落多变,而又靠韵律体现出很强的音乐性。选词用语则注意鲜明的色彩感和动静感,质朴中不乏空灵浏丽的韵味。公刘诗的缺点:公刘诗有时形象尚欠丰满,议论色彩过重,这在近期讲作里尤为明显;有时为了追求储蓄的效果,又失诸晦涩;有时因讲坛情奔涌,急不择言又影响了诗的凝炼,或因古今词语交并使用,有碍语言风韵的和谐。

邵燕祥的诗

天安门诗歌: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们从各地自发地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以诗歌花圈作武器,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一页。它的重大意义有:

1、天安门诗歌的优秀篇章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就开始的新诗与人民革命斗争一同前进的现实主义光荣传统,运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街头诗”,“诗传单”,“枪杆诗”的形式,云点燃人们心中的火焰,揭开了一次挽救党和国家命运的伟大斗争的序幕。

2、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天安门诗歌不是一般的文艺作品,它是关系着我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伟大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用热泪和鲜血铸成的忧国忧民的壮丽篇章。天安门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虽然极为丰富,所反映的革命斗争精神虽然极为感人,但其基本主题和主旋律却是愤怒声讨“四人帮”,沉痛悼念周总相,它为敬爱的周总理建立一卒“非人工的纪念碑”,也把万恶的“四人帮”钉上永久的耻辱柱。

3、这些出自人民之手的战斗艺术吕,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1)口语入诗,不加雕饰,朴实无华,感情真挚。(2)无体不备,形式多样;古为今用,推陈出新。(3)语言丰富、爱憎分明、关于用比,栩栩传神。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

毛泽东:我国现代诗坛,如果要推盟主的话,当首推毛泽东。他从1923年写《贺新郎》到1965年《念奴娇鸟儿问答》,公开问世的有四十余首,除少数七言律诗,绝句外,多数是长短句。

周恩来:“五四”以前写的传统旧体诗《春日偶成》、《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等七首,风骨开张,才气横溢;“五四”以后转向新体诗,所作的《生别死离》等诗也是卓有成就,不同凡响。

朱德:7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的《朱德诗选集》,收入诗人历年所写的近百首诗歌。尤以写于抗战时期的《出太行》、《太行春感》、《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和写于建国以后的《登南高峰》、《喜读主席词二首》、更为脍炙人口。

董必武:“董老善五律”,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董必武诗歌的评价。一生中写了一千多首待,从中选出三百余首编成《董必武诗选》。他的古诗、近体诗有不少佳作,尤以五言律诗更为突出。

陈毅:是位全国知名的“将军诗人”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词,现存尚有七百余首。

叶剑英:“剑英善七律”,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叶剑英诗词的评价。近年,继诗词选本《远望集》之后,《叶剑英诗词选集》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两书共收入一百余首诗词。从写于一九一五年的《油岩题壁》,到写于一九八一年的《八一年春节》,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以上。

怡人香 [2004-9-4 10:46:45]

建国以来散文的特点:

1、散文创作队伍空前壮阔。沸腾的现实生活激发着人们的创作热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丰富多采的素材;而散文,由于形式短小灵活,使用方便,更为众多的人所喜爱。

2、发挥“文学战线上的轻骑兵”作用,迅速及时地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当前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是当代散文的突出特点。

3、具有崭新的内容和昂扬的时代精神。

4、体裁样式的发和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同样是当代散文的重要特点。散文的体裁本多种多样的,如报告文学、游记、速写、回忆录、杂感、随笔、小品、日记通信、序跋文字等,都属于这个家族。

建国以来的散文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1、它反映生活还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本来,在现实生活中,散文是可以纵横驰骋的文体,古今中外,上天下地,无不可以成为散文抒写的对象。但是,建国以后的十七年中,特别是“四人帮”时期,散文创作在题材上却多所禁忌,远远没有充分描画出我国江山多娇的自然风貌和丰富多彩有社会生活,更没有能够把笔锋大胆地探到现实生活的纵深,提出重大矛盾和重大问题来影响和推动我们的生活。这种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最近几年中虽有改变,但除了报告文学产生一批影响较大的作品外,其它散文品类还没有产生引人注目的作品。

2、散文的风格还需进一步多样化。

杨朔的散文:建国后,杨朔的散文集有《万古青春》、《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等。特点:

1、热情歌颂普通的工农兵群众、通过对生活中东鳞西爪的平凡事物的抒写烘托时代的特征。

2、杨散文描画人物贵在笔墨不多而神态宛然。

3、杨朔不 是孤立地描写人物,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勾勒显示生活的一个侧面,从而展现更为广阔的时代特色。

4、杨朔散文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葱茏,沁人肺腑。他继承并发展了朱自清散文努力寻求和表现诗意的风格,“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5、杨朔善于将外境的生动描画与内在情思的抒发结合起来,创造具有情景交融之美的意境画面。

6、杨朔散文的意境常常用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来创造。

7、严于剪裁布局,玲珑精巧,是杨朔散文结构艺术的重要特色。

8、杨朔散文还特别注重形状和结尾的构思。

9、杨散文的语言清新优美,简洁精炼,使人低徊吟诵,不能忘怀。杨朔散文艺术上的不足之处:笔调、色彩不够多样化,构思多袭“卒显志”的套子,路数显得单调,文字上也有斧凿痕迹。

刘白羽的散文特点:

1、刘白羽散文具有鲜明的革命主题、强烈的时代精神,艺术上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和浓郁的抒情色彩相结合,从而呈现出雄浑壮阔、热情奔放、生活画面美丽动人、革命浪漫主义浓厚的特色。

2、擅长抒发强烈的革命感情。

3、结构富于变化,纵横开阔,波澜层迭,格局上具有汪洋恣肆之妙。

4、他的散文构成波澜常用“对照”和“反复”的手法。

5、刘白羽散文语言色彩绚丽、声韵铿锵,气势雄浑,犹如宫殿楼宇,具有富丽堂皇的绚烂美。总之,刘白羽的散文常于哲理思索中含深沉,于感情喷薄中露豪迈,于结构严谨中显跌宕,于豪辞壮语中呈绚丽,这些形成了他散文的基本特色:雄浑,豪放,深沉,强烈,富丽堂皇。缺点:有时对生活的观察尚欠辩证眼光,易为一时光明的表象所迷惑,而不能看清隐蔽着的问题,因此,他的有些作品只能产生短暂的影响,而缺乏历久不衰的生命力。在艺术上,感情的渲汇有时失去节制,含蓄不够;有的作品议论过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描绘较薄弱。

秦牧的散文:特色:

1、取材广泛。

2、知识丰富。

3、联想深广。

4、语言亲切。缺点:有些抒情之作往往因涉猎材料过多而显得知识性有余和抒情不足。另外,有些文章取材过“富”,似有不忍割截之嫌;而同一材料,又往往异文互见,给人以雷同之感。

巴金、冰心:在现代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作家中,解放后比较多产,又影响较大的散文作家,要称巴金和冰心了。巴金的散文特点:

1、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姿。有歌颂英雄人物的,有怀念战友的,有抒写对新生活感受的,还有描写异国见闻、中外友谊的。这些作品都以各自不同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赞颂,对故友的怀念,对国际友人的觉悟厚意。

2、感情真挚朴实,笔调热情奔放,娓娓道来,使人感到亲切。巴金的散文的缺点:正象作者自己在《谈我的散文》中所指出的,他很“象一个多嘴的年轻人,一开口就不肯停,一定要把什么都讲出来才痛快。”这说明在执笔为文时,节制不够。这样也就带来了太直太露的缺点。冰心散文的特点:构成冰心散文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主要格调,是文笔清丽、寓意深远,以女作家独有的细腻和天真的“童心”,象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温柔亲切,晶莹动人。《樱花赞》可视为她的代表作。冰心散文的缺点:和巴金的放得太开相反,有的篇章却令人有收束得过于急促之感。还有散文,构思一般化,显得创新不够。

吴伯箫、曹靖华:《记一辆纺车》很能体现吴伯箫散文的独有特色。它写于一九六一年二月,和《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构成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既总结了作者的思想,也总结了作者的艺术。这篇记叙性散文,用纺车作为引子,引出延安大生产运动,以纺车作为中心,组织有关纺线的劳动场面,放得开,收得拢,挥洒自如。在语言上,大量地运用比喻,不仅贴切优美,而且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内容表达得更为真切、动人。作者不仅把纺车看成是劳动工具,而且看成是战斗武器,不仅看成是物,而且看成是人。一一比做旅伴和战友。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同时运用反复的手法,结合对偶或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这篇作品在语言上的节奏感。曹靖华:一九六一年以前的作品,一般不大注意词彩的追求,歌颂新中国、新社会的热情压过了形式,内容虽然极其实在,似乎不大注意精巧的构思。自从《花》发表后,他的散文,不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智慧花灿如锦》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生活困难、斗争艰险的风貌,想读书而又不可能得到时间的急切心情。缺点:有的写得过于平实,罗列史实,来于考据,有失散文之妙。

碧野、袁鹰、何为:(一)碧野建国后的散文不仅描绘出奇丽迷人的自然风景,而且热情地歌颂了人们改造自然,创造新生活的伟大斗争业绩,他将描写对象选择在西北边疆和鄂西山区。他的散文笔墨清丽,情思悠长,在布局结构、剪裁构思上较多地带有小说的特点。善于调动比喻、拟人、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段,使写景状物言简意赅,生动鲜明,足见他锤炼字句的工力。不足之处:他往往用写小说的手法来写散文,造成笔墨不够精炼。此外,他的散文在题材上也不够开阔。(二)袁鹰: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写法也较多样,比较讲究构思、注重抒情之外,还常喜欢借助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点染气氛,加强其思想的深刻意义,有时借此言彼,另拓新意,凝结了深邃隽永的战斗风格。不足之处:有的散文构思上显得一般,写得缺乏深度,有少数篇章受“左”倾错误影响的痕迹明显存在。(三)何为:何为的散文,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给予绘声绘色的描写,他的散文较近小说,又具有构思隽永,文学别致的特点,往往通过看来极为单纯的事件,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心灵。粉碎“四人帮”后作者又焕发了一些新的发展,不仅题材范围有所扩大,而且艺术上也有新的突破,由原来的通过故事来写人物,发为以记事为主,结合抒情和议论,笔墨更为洒脱,意境更为深远,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语言生动凝炼,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神思飞扬。

徐迟的报告文学:徐迟是当代名作家,也是一位诗人和翻译家抗战时期他创作并出版了诗集《最强音》、散文《美文集》,特定集《狂欢之夜》。翻译了雪莱的《明天》,荷马的《依利德选译》等。五十年代,他写了许多作品,诗集有《战争、和平、进步》、《美的神奇,丰富》、《共和国之歌》,论文集《诗与生活》,特定集《我们时代的人》和《庆功宴》62年,发表了报告文学《祁连山下》。65年写了以汉剧名伶魏紫和姚黄的故事为内容的《牡丹》。粉碎“四人帮”后,写下了歌颂王铁人的报告文学集《石油头》,以后又写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旋中》。徐迟报告文学的特点:

1、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不是孤立地进行描写,而总是把他们放在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中来突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徐迟是一位描写人物的老手,他没有在堆积如山的材料面前眼花缭乱,他善于通过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深入到他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人生活的全部经历中去,从而探索构成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2、报告文学要求严格的新生事实,但并不排斥作者在描写人物或事件时对素材进行必要的提练、剪裁和选择,从而强调和突出主题和人物的本质。

3、徐迟是一位老诗人,他常常以诗人的气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新的意境、新的天地。语言运用方面也有突出特点。他不仅从劳动人民中和外国文学中学习了不少有表现力的语言,而且还善于继承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骈文句法的运用就是一例。

魏巍:魏巍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抗战期间,他不仅写了几十首短诗、街头诗,还写了《黎明风景》这样的著名长诗。《雁宿崖战斗小景》是影响较大的报告文学。解放战争时期,他写了《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优秀诗篇和一些报告文学。50年赴朝,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许多优秀文艺通讯。他的报告文学其思想和艺术特点有:

1、根据革命的需要确定和表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刻主题,是他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

2、人物是报告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魏巍在人物塑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塑典型人物过程中,作者不是采取现象的罗列与堆砌,而是从无数的事迹中选取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事例。

3、把叙事、抒情和议论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魏巍报告文学的另一特点。

4、魏巍的作品获得成功,和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刘宾雁:刘宾雁的报告文学在当代是独树一帜的。它在思想上的最突出的特色是: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的指导下,真实地反映生活,大胆地“干预生活”,深刻地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从而为人们“探明前进路上的雷区”,指出生活激流中的暗礁。;将精辟的政论、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人物描绘结合一起,是刘宾雁在艺术上的最显著的特色。;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刘宾雁艺术表现的一个特点。

第四篇:当代文学资料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为主要方法而得名的。讽刺和幽默是王蒙意识流小说重要的艺术特征,其小说分为三大类:一是摄取“文革”荒诞世相貌,对历史作大跨越的、总体的反思,从闹剧的角度去反映;二是带着“文革”遗风的“荒唐的游戏”;三是对当今文坛一隅现状的若干儒林外史的揭露,其幽默体小说有三个特点:一是取材的强烈的政治性;二是对现实的审美性的超越态度;三是人生智慧、政策智慧的瑰奇结晶。其幽默体小产嘲讽人类缺点,同时寄予人类厚望;嘲讽外物,同时清醒自嘲;重视发挥智慧,同时戒除卖弄智慧。

莫言小说的特色

读莫言的小说,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它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语言本身。那一个个字都像是在叫着喊着,笑着跳着,活鲜鲜水灵灵地来拉你,拽你,不知不觉你就跟着它们扑进了那一片语言的情彩斑斓的波浪,心旷神怡地遨游起来。怎么说呢?它们传神写意而飘逸玲珑,气势灌注而潇洒蓬松,灵动活泼而变化无穷。总之,企图用几句话来概括莫言小说语言特色是困难的,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他究竟采用了一些什么“丝线”来编织他的小说的“外衣”。

1 现代通感的运用2 古典语言的化用3 “大小调”的结合先锋小说的意义

虽然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文学形态都十分明显地体现着“舶来”文化的性质,但这时的作家更明显地注意到在现实感受和社会体验的意义上借鉴现代主义文学思维并运用现代主义的文学方法。他们的创作多基于自己在上海这个新兴的、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里的强烈感受和特异体验,那种快节奏、高消费、多刺激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感受神经充满了紧张,传统的文学方法在这种新异的、立体的感觉要求面前一筹莫展了。所以,三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描写一般侧重于人的感觉层次和感性层面。

先锋小说:

1先锋小说的语言游戏化,结构迷宫化,叙事感觉化

2小说的主题话语主要包括灾难话语、性爱话语、死亡话语、罪恶话语、绝望话语及救赎话语

3先锋小说主题和意义的的退隐和分解打破了意义中心的习惯,使意义散发到了文本的边缘地带

4零度写作,不带任何感情倾向,纯客观的描述。比如说叶兆言的奔丧

5批评立场的消失,叙述者无所谓善和恶,人物没有社会属性的表露

6虚拟与超现实的一种写作

贾平凹小说的成就

有人在谈到贾的小说成就时提到,一是原始性的神话思维和动物思维,表达了现代人类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二是通过描写性意欲重建一个新的文化模式,塑造出新人格;三是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意识,表现人物对现实的态度和对理想的终极追求;四是隐喻和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一二四点暂且不论,说说第二点,通过性意欲重建文化模式和

人格组成,不知你们怎样看待~

其中贾的集大成之作《废都》行文之间不惜笔墨对性爱的铺张渲染层层点缀,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在写作态度上首先应该端正严肃,诚然,不是禁止作家写性,性文化应该承认是文学中重要的课题,关键看作家怎样把握和运用,《红楼梦》《尘埃落定》《白鹿原》《大浴女》不也有性描写吗~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主题

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位置,也是她深感满意的一个作品。那么,这部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通过女主人公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内涵?笔者认为在这篇小说里,王安忆要通过王琦瑶——这个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平凡女孩子的非同寻常的一生,去表现女人和城市、女人和历史、女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的宏大主题,这其实是一个企图书写上海近几十年历史的“史诗性文本”。长恨歌》是一首人生的哀歌,特别是选择王琦瑶这个上海美女的一生遭遇进行书写是另有一番情味。她早年的辉煌、中年的落寞与晚年的二度青春与上海这座城市在二十世纪盛衰荣枯的历程恰好构成了奇妙的同步,成了上海命运的活生生的隐喻。她是这个城市小市民的缩影,以她的命运遭遇来反映人性的渺小与脆弱和上海的时代变迁和沉浮,更具有一种强烈的人生悲剧感和历史沧桑感。

铁凝的小说艺术风格及女性主义写作

直面女性的惨淡人生,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异化,探询和发掘女性深层心理结构的不平衡,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末的创作焦点。她个性鲜明,但不是那种锋芒毕露,而是有一种大气和宽广。她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为出发点,探寻女性生存的困惑与挣扎的无奈。但起初,铁凝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类似于荷花淀式“诗体小说”,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清新,心理刻画得极其细腻,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比如在《哦,香雪》中,王蒙这样评价:“铁凝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着一双善良、纯朴、充满美好的向往,而又无限活泼生动的眼睛的纯情少女香雪的形象,给略显沉重、压抑送来了一个天使的声音”。“她的香雪

[1]式的难能可贵的对善与美的追求是她的长处,但她不能老是用一种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处理复杂得多的题材。”而《玫

瑰门》、《大浴女》的问世,则充分证明铁凝的笔触更加深刻透彻,直抵女性心灵的深处,表现出自我内在个性的张扬。这审美风格审美取向的完美转变,更加丰富了文本中女性的形象,从多个方面揭露社会中的女性及人性。从优美人性的挖掘和赞美,到丑恶人性的裸露与鞭笞,铁凝总是对人的命运及人的生存状况进行审视与反思,铁凝不回避生活中的残缺和人性的荒谬及病态,将笔触深入变异人物手打小说的灵魂深处,通过对变异人性的勘测,引发人们对人性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在《死刑》、《色变》等作品中,特别是在《麦秸垛》、《玫瑰门》、《大浴女》中,作者深刻地揭示生活中的假恶丑的一面,揭示人性的丑恶,给人一种深深的悲凉感,这些作品对于命运,对于人性的拷问,已然深入灵魂。长篇代表作《玫瑰门》全面深入地为我们呈现一幅女性生存的百态图,被公认为是反思“文革”的一部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丑恶人性的成功之作。

风格从16岁时发表7000字的作文《会飞的镰刀》开始,到凭借《哦,香雪》震动文学界,再到去年年底出版的新长篇《笨花》,尽管期间也有《大浴女》书名引发的话题,但铁凝的创作之路总体上波澜不惊。30多年来,当年的少年作家,一路走来,不慌不忙,“像纳鞋底一样”,一针一线地编织文学梦。用评论家的话来说,铁凝不赶潮流,但也并非特立独行。“用知识分子的角度关照农村”

阿城《棋王》的主题分析

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意义

王一生是《棋王》的主人公,“文革”期间的农场知识青年,外号“棋呆子”。他出身清贫,对象棋爱好到痴迷的程度,又受到一位捡废纸的老者的指点,具有高超的棋艺。他由呆所体现出一种特别的处世之道,他说:“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他不同意别人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表现知道衣食是本。但对物质生活不奢求,不囿于其中,养成一种崇尚实际、淡泊无争的性情。王一生认为邦斯故事是馋的故事,很不赞成。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不奢求的思想。小说细微地描写了王一生的吃。火车上简陋的饭食,他吃得虔诚而精细,饭被他吃的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些“惨无人道”。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他还从棋道

当中悟出了为人之道,即所谓“生不可太胜”;又进一步悟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他为人正直,珍视人间至情,“为棋不为生”,有人品和棋品。他母亲给她用牙刷柄磨成的无字棋,他一直性命一样保存着 简析《棋王》的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的描述,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着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现了王一生的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表现和肯定了“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以及“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这就是说作品的主题思想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海子写作的风格

海子以抒情诗创作为起点,最终转向史诗写作,成为当代诗坛上最有成就的年青的史诗诗人。本文把论述重点放在海子的抒情诗方面,对海子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在神性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并阐明海子神性抒情语体的建立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对当代诗文化观念的影响。

对诗人来说,一种诗歌风格的形成决不仅仅代表个人的成就,而是体现了一个时代诗歌变革的足音,反映出诗人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紧随时代潮流,海子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风格,在当代诗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诗人西川认为,海子诗歌创作的最高理想是:“渴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诗歌帝国”;具体设想是:“从抒情出发,经过叙事,到达史诗”;空间想象和构图范围是:“东起尼罗河,西达太平洋,北到内蒙古高原,南抵印度次大陆”。①正是这个宏伟目标吸引海子走上了史诗创作道路。然而,海子最终成为史诗诗人,仍然是以他前期的抒情诗创作为出发点,并在抒情诗成就的基础上完成了升华和转型。

舒婷的写作风格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先锋小说中心点

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这批人总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隐秘的中心。我们对热火朝天的社会带着嘲讽的眼光,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掌握了生活的精髓。在自己生活的圈子充满自信,自由地生活着。到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变了,出现了另外一些人。这时我总有一种感觉文学的环境不再属于我们了。

我对读者完全没有信心,没有办法满腔热情地去写作。我一直在教书,算是个业余作家,能写就写一点,不能写就停下来了。我觉得可能会过去,只有耐心地等待。当时的心态像卡佛说的:不抱希望,也不绝望。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品前期的有:格非的《褐色鸟群》;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筑路》、《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相对来说后期的有: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北村的《逃亡者说》、《劫持者说》、《聒噪者说》、《孔成的生活》.超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这类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不过,在一些现代童话作家的童话创作中,也常常采用这种表现方法。例如,在《五彩云毯》中,白衣仙女、太阳神、雨神等都是超自然的人物,七仙女采集各色云朵,编织云毯等等行为,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找到的,但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又是人类所共有的。

第五篇:当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当代文学的重要资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试题 2009-08-01 22:38:47 阅读66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7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和诗歌

一、填空题 1、17年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17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王蒙在17年的代表作是:短篇_______和长篇_______。4、1956年的一批干预生活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和_____。

5、魏巍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

2、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青春万岁》

4、百花文学,《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桥梁工地上》、《红豆》

5、《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二、名词解释

1、三红一创

2、第一次文代会

3、民歌体叙事诗

4、“杨朔体”

参考答案

1、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2、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于1949年7月2日——19日。第一次文代会是左翼作家的会师大会,从解放区、国统区、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各条战线上的左翼作家都汇集北平。第一次文代会既是对过去的新文学史的一次总结,又是当代文学的开端。会议确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新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以及下属的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为新中国文学的组织领导机构。

3、民歌体叙事诗:从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到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种诗体,其主要特征为以某一民族民间歌谣的格式所写的叙事性诗歌。主要代表诗人有李季、张志民、阮章竞、闻捷等。

4、“杨朔体”:人们从杨朔散文中概括出来的一种散文的体式,这种体式成为八十年代以前的当代散文的最理想模式。“杨朔体”具体指一种“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一种画龙点睛的笔法,一种“形散神不散”的立意。

三、简论题

1、简述毛泽东关于新诗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

2、简析臧克家《有的人》的得失。

3、简论贺敬之诗歌的主要特色。

4、简析《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形象。

答题要点

1、毛泽东在其一贯的民族化大众化文艺思想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毛泽东所期望的这种出路后来成了职业诗人和民间诗人们努力的共同方向,并创造出了58年大跃进民歌那样的群众性的诗歌运动。但这一出路尽管强化了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思想,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文人诗歌与民间诗歌最大规模的一次融合,但却明确排斥了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尤其是自由诗体的传统,也排斥了哺育了中国新诗的西方诗歌传统,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习和借鉴一切优秀传统的宗旨。

2、《有的人》是臧克家的代表作。

诗人以高度凝练、富有哲理的诗句颂扬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批判了统治者和剥削者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恶毒本质。

此诗在强烈对比中,弘扬了高尚品格的崇高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此诗写得过分直白,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属于那种“理过其辞”之作。

3、贺敬之是颂歌时代最重要的一位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作的主要特色体现在:

第一,明显而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其个人的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保持着和谐而密切的关系,以至于表现在对每一次重大政治运动认同性的体验;

第二,贺敬之的诗歌始终注意吸收和借鉴民歌的形式,表现出丰富和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尤其是他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诗作,具有信天游式的悠扬、婉转的旋律和节奏。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等;

第三,贺敬之挚拙的政治理想和他的放声歌唱的昂扬颂歌之间,他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感性个体——历史本质之间,所达到的和谐,使他的诗歌在美学上显得浑然一体。

4、答题要点:

第一、他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农民的典型形象。

第二、他既有传统农民的勤劳、简朴、真诚和厚道,又有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思想觉悟。第三、他性格中也存在弱点:比较拘谨,甚至有点羞怯。文革10年:样板戏和地下诗歌 主观性试题

8

一、填空题

1、浩然在文革时期的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

2、文革时期最著名的手抄本小说是:_______的_______。

3、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几个地下诗群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郭路生在文革时期的代表诗作是:_____和_____。

参考答案

1、《艳阳天》和《金光大道》

2、张扬的 《第二次握手》

3、北京诗群、白洋淀诗群和贵州的启蒙社

4、《相信未来》和《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二、名词解释

1、样板戏

2、地下诗人群

3、天安门诗歌

4、手抄本文学

5、白洋淀诗群

参考答案

1、样板戏:文革时期,由江青等人亲自组织炮制的一种艺术模型,这种模型不是按照艺术规律制造的,而是对某种政治观念和宣传动机进行的形象化的演绎,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反艺术、反人性和反现实的。

首批公布的八台样板戏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革命现代交响音乐《沙家浜》。

2、地下诗人群文革时期全国各地出现的地下诗歌写作群体,主要有北京地下诗人群、白洋淀诗群、贵州的启蒙社诗人群等。

3、天安门诗歌:发生于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门事件,以诗歌为悼念周恩来和与四人帮作斗争的武器,形成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诗歌运动。这些诗歌在内容上主要是勇敢地批判“四人帮”的暴政,在形式上以古体诗和打油诗为主。所以思想价值很高,而艺术价值贫乏。

4、手抄本文学:出现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现象,因一些具有探索性,或反叛性,或个人性的作品,无法在公开媒体发表,却又很受读者喜爱,所以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地下流传。这类作品主要有《第二次握手》等地下小说和北岛、舒婷等人的地下诗歌。

5、白洋淀诗群:文革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一带的一批北京知青中形成的一个诗人群体,这批诗人在诗歌写作中已表现出探索现代主义的倾向,后来成为今天派的主要成员和朦胧诗的中坚力量,其代表诗人有根子、芒克、多多、林莽、严力等。

三、简论题

1、为什么说:“样板戏”是“精美的塑料花”?

2、简述文革文学的高度一体化特征。

3、简述样板戏的产生过程。

4、简述样板戏的复制方式。

答题要点

1、答题要点:

第一、样板戏是为了图解某些政治观念而加工制作出来的,它的形成过程基本上不是按照艺术规律完成的,而是按照一项政治任务和行政手段进行的。第二、样板戏是反人道和扼杀人性的伪艺术。

第三、在样板戏制作过程中,江青等人调集了国内相关行业内一流的人才进行集体炮制,所以样板戏从唱腔、对白到表演程式,都经过反复推敲,以至在外观形式上,的确已经到了精美的程度。

因此说样板戏是精美的塑料花,它精美,却没有生命力。

2、答题要点:

第一、题材决定论;

第二、主题先行、主题一律; 第三、集体制作; 第四、标准复制;

第五、八亿人民看八台戏。

3、答题要点: 第一、江青领导的京剧革命; 第二、突击改造加工旧作; 第三、集体制作;

第四、多渠道、标准化复制。

4、答题要点:

第一、培训地方文艺骨干,向各省市复制; 第二、复制为各种不同的地方剧种; 第三、通过剧照画册进行规范化复制; 第四、以电影形式实施标准化复制。

新时期: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朦胧诗,新写实小说 主观性试题

8

一、填空题

1、归来派的代表诗人是: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

2、现代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

3、先锋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

4、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的______。

5、新历史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

参考答案

1、艾青,《鱼化石》和《光的赞歌》

2、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3、马原的《拉萨河女神》、格非的《褐色鸟群》和余华的《现实一种》

4、《相信未来》和《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二、名词解释

1、归来派

2、“三个崛起”

3、伤痕文学

4、元叙述

5、新写实小说

参考答案

1、归来派:文革结束后,从各流放地和牛棚重返文坛的、曾受到历次政治运动迫害的作家、诗人们的总称。主要代表人有王蒙、流沙河等。

2、“三个崛起”:八十年代初期全面推出今天派诗歌的三篇文章,具体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3、伤痕文学:出现于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种反思性文学思潮,揭示了文革带来的精神创伤和文革时期的专制政治的暴政,并由此中国社会历史展开全面反思。代表作家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

4、元叙述;即关于叙述的叙述。先锋小说在进行叙事实验时探索的一种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将叙述主体的叙述行为和动机直接呈现于小说的叙述过程之中,从而将人们对小说的关注由叙述的内容转移到叙述方式本身上来,同时也确立了虚构在小说写作中的合法性。元叙述的应用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引发了一场小说艺术形式的革命。

5、新写实小说: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一种小说思潮,也称现代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等。该思潮试图以重返现实来超越先锋小说,以“生活的原生态”和“零度情感”来超越传统现实主义。其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三、简论题

1、试论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的主要区别。

2、试论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学思潮中的意义。

3、简述《山上的小屋》的探索意味。

4、简论王蒙的“东方意识流”。

5、简析顾城诗歌《一代人》。

答题要点

1、答题要点:

第一,朦胧诗倾向于理性精神,特别是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反思和批判意识,而第三代诗歌则倾向于非理性探索。

第二,朦胧诗表现出明显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人”的意义还是处于概念和群体层面上的,表现为为一代人、为民族代言的愿望。而第三代诗歌则是在个体的意义上建立人的主体性,并开始对个体生命内部的探索。

第三,朦胧诗的语言倾向于唯美的、经典的书面语,而且语言方式以经营意象为主要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象征和隐语的意图。而第三代诗歌则着力于日常化的口语写作,明确反对意象经营,试图突现语言自身的内部冲突。

第四,朦胧诗在美学上趋于崇高、悲剧或优美等传统美学形态,在更多方面趋于对现代主义的认同。而第三代诗歌则趋于反讽、荒诞、幽默,甚至丑陋等美学形态,带有一些后现代的色彩。

第五,朦胧诗表现出某种贵族化的精神气质,而第三代诗歌则表现出明显的平民意识和日常状态。

2、此题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寻根小说是反思与回归浪潮的最高峰,它将文革后文学对中国社会历史悲剧的反思推到了文化的高度。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文学向人、向自身的回归。

第二、寻根小说也是实验与探索浪潮的先声。寻根小说作家们反思触角的深入与对回归进程的推进,使文学逐步趋近了自己的本体,进而使本体意义上的实验与探索成为可能。

第三、寻根小说以启蒙立场和文化批判的手段,回归并延续了五四文学的传统,也代表了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中文化思潮的最高成就,并对文化电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四、寻根小说是立足现代精神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入反思和发掘,因此,它与我们民族现代化的进程形成了一种反差和张力的关系,从而构成了它特有的现代性。

3、答题要点:《山上的小屋》是现代派小说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我”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过程。“我”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充满了怀疑、恐惧和仇恨。“我”始终感到母亲在不怀好意地监视她,并试图窥探她抽屉中的秘密。而父亲则每天晚上都像狼似的绕着她的屋子奔跑。“我”甚至看到母亲的眼睛发绿,听到血管中打鼓的声音。而“我”的生活中充满着剪刀、水井、死蛾子等象征着死亡和暴力的事物,表现出了“我”对死亡、暴力和恐惧的敏感。

残雪的小说通过幻觉和荒诞的直觉,展现了一个与外部现实迥然不同感知世界,从而表现了现代人敏感、神经质,甚至充满危机感和反叛意识的精神世界,以及荒诞而光怪陆离的无意识空间。在写法上,《山上的小屋》既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其结构主要靠感官、直觉和残缺的心理片断来建立。残雪的这些探索,既拓展了汉语小说的意识空间,也刷新了汉语小说的写法和结构方式,对汉语小说的文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验意义。

4、答题要点: 第一、王蒙是最早探索意识流小说的中国作家。

第二、意识流是西方现代主义方法的一种,代表作家如乔伊斯和他的《尤里西斯》,主要指以人的意识流动过程来结构小说的一种非理性写作。第三、王蒙将西方非理性的意识流方法东方化、理性化。主要以其新时期早期的作品为代表。如《蝴蝶》等。

5、答题要点:朦胧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一代人》只有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顾城用这短短两个诗句,不仅表达了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黑暗中探索、反叛、寻求光明出路的真实历程,而且也象征了所有在逆境中和人生低谷中奋力抗争、自强不息的生存经验。

这首诗主要采用的是意象经营和象征的手法。诗中用“黑夜”、“黑色的眼睛”和“光明”三个常见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了极具象征意味的意义空间,且读来简洁、明快,富有色彩感和对心灵的震撼力。

四、论述题

简论先锋小说的试验性

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先锋小说的实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锋小说将传统小说对故事本身的关注全部转移到了对讲故事的方式上来。由此引发了小说叙事艺术的革命。第二、先锋小说在叙事艺术上追求叙事主体直接介入的“元叙述”方式。元叙述即关于叙述的叙述。以马原为例。第三、先锋小说的叙事实验,确认了“虚构”在小说写作中的合法性。以马原为例。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身体写作 主观性试题

8

一、填空题

1、九十年代初“陕军东征”的五部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余秋雨的代表作是:________,他的散文被称为:_________。

3、陈染的________和长篇________、林白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棉棉的 ________、卫慧的________等是隐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

参考答案

1、《白鹿原》、《废都》、《最后的匈奴》、《八里情仇》、《热爱命运》

2、《文化苦旅》,学者型散文

3、《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红苹果》、《一个人的战争》、《糖》、《上海宝贝》

二、名词解释

1、后学热

2、国学热

3、散文热

4、长篇小说热

5、隐私小说 参考答案

1、后学热:九十年代初,以赵毅衡、张颐武、陈晓明、王宁、戴锦华、岛子、王逢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大力引进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学术思潮,并将这些理论用于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批评和解读。这些学者根据西方后现代理论、后殖民理论、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学术热潮,被称为“后学”热。后学热首先是试图确认中国本土的后现代文学和艺术,进而提出后新时期、后新诗潮、后知识分子等一系列“后”字头的概念。这些学者积极引进西方学术,并试图用以解释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种努力是可贵的,而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意识。但也因他们生搬硬套西方学术遭到了另一些学者的反对。

2、国学热:随着大中华文化圈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腾飞的日益引人注目,以及关于21世纪是方块字的世纪的寓言,还有汉学热在国外的兴盛,一场五四运动之后最大的国学热在思想文化界兴起。这场国学热是学者们在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讨论中形成的。

从五四到八十年代,人们将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对立起来,在五四时期,人们出于一种革命的激情提出要砸烂孔家店,将中国的文化传统彻底予以否定。而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人们又一次认为,传统文化上阻挡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八十年代中西文化大交流的过程中,思想文化界最激进的观点都是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出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尊崇儒家文化的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却率先进入了现代化,各项综合经济指数均比一直在批判自己传统文化的中国大陆要高得多。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大陆思想文化界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在文学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西学东渐,中国文学几乎已经浸淫在了西方文学传统之中,几乎已经离开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和价值标准,因此,有人提出了回归本土、回归母语的呼声。关于本土化和母语写作的讨论构成了九十年代新的话语空间。

3、散文热:九十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散文热潮,表现为散文成为九十年代的代表文体。各类散文出版物剧增且市场效应突出、散文作家队伍大规模扩大、散文文体种类空前增多,各种其它文体都以散文化为特征等。

4、长篇小说热:九十年代商业化趋势、八十年代文学探索的成果、以及作家生活积累的成熟,使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出现了空前的热潮,表现为几乎各类小说作家都在九十年代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而且大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5、隐私小说: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文学出现了个人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发展到九十年代末,随着70后作家的出现,极端化到私人化的程度。表现为一部分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大肆将自己的生活隐私写进作品,以获得更大的商业效应。有的甚至提出“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等。

三、简论题

1、为什么说20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散文的时代?

2、试论70后作家写作的私人化倾向。

3、试预测汉语文学总体发展的可能性?

答题要点

1、答题要点

A、散文的文体特征与九十年代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散文是自我化的和凡俗化的,这与九十年代的人的精神状况的个人化和平民化倾向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八十年代是一个激情勃发的诗歌时代,而九十年代则是一个散漫的时代。我们知道时代的更替就像人的情绪的更替一样是一张一弛的,历史上每一个疾风暴雨的诗歌时代的后面总是跟着一个风和日丽的散文时代,唐与宋是如此,20世纪的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也是如此,八九十年代同样如此。

B、在一个文化消费时代,散文在消费市场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它篇幅短小,亲切随意,充满生活的情趣和人性的温馨,极易成为最佳快餐式消费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有需求就是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产量。

C、从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八十年代文学中高度亢奋的探索激情、过分极端的生存体验、过分纯粹的艺术追求,已使文学走到了某种绝对的境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大众读者的关系、文学的探索与实际的生存需求的关系,都出现了某种紧张的状态,需要重新获得一个缓和的发展过程,而散文这种文体的散漫、舒缓和相对主义的特征,正好成为这种缓和和最好形式。

D、随着文学史对明清时期的性灵小品、笔记小说,对三十年代一些长期不被承认的散文作家如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等的重新发现,这些作家在九十年代初产生了重大影响力,对散文热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由此,九十年代文学不仅出现大面积的散文热,而且普遍出现了散文化的特征。

2、答题要点:

在九十年代末期的小说市场上,隐私小说成为又一大热点。从陈染、林白到棉棉、卫慧,隐私小说成了文坛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看点。这些作家多为女性,主要以揭示女性隐秘的性心理和私人生活为主,并带有新的文化观念和女性视角,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争议。陈染的中篇小说《与往事干杯》和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林白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红苹果》和《一个人的战争》,以及棉棉的《糖》、卫慧的《上海宝贝》等是隐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

隐私小说的出现是九十年代个人写作的极端化反映,也是市场化浪潮在小说领域的一种极端化反映,同时,也是新一代作家从观念到行为方式上的一种全新姿态,尤其是70后女作家的登场,将中国女性的观念彻底推向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反面。

对这种现象的评价分歧很大。但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多是从从道德的角度或从商业化的角度进行,而很少有人从文学角度进行评判。应该说隐私小说是九十年代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却不是一种成熟的文学作品。

3、答题要点:

A、我们相信,人们对文学的精神需求不仅现在存在,而且必将永远存在下去。这种需求是任何其它东西,包括其它媒介的艺术所无法置换的。

B、文学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受到全社会崇尚的事物。中国人过去对文学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由于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被御用的程度比较高的缘故,那其实是不正常的。文学本来就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个体事业,不应该承载那么多的公共使命。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目前的这种这种处境反倒具有一定合理性。文学可能会因此进入一种常态的、稳定的发展。

C、商业化、市场化的潮流,在对文学形成冲击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对文学的某些方面产生帮助。

D、音像媒介在挤兑文字媒介的同时,也可能会凸显文字媒介的独特性,凸显文学自身空间的不可替代性。而且文字和音像的联合也有可能促成新的文学品种的产生。还有音像手段会使许多经典作品的传播和接受显得更加容易和开阔。

E、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涵,也就会有一个时代文学表现的独特领域,不管我们今后会面临怎样一个时代,文学总会有自己的生存基础和话语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将永远活着。17年文学

一、如何正确理解17年文学一体化进程及其主要表现?

1、思想理论和文学观念的一元化

2、批评标准的政治化

3、作家队伍左倾化

4、主体立场的大众化

5、主题预定化

6、题材等级化

7、创作方法同一化

8、文学形式与风格的民族化

《文学理论》提纲

相关课件 2009-09-07 18:20:28 阅读835 评论6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文学理论》提纲

导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

1)“文学理论”的定名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

2、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

1)文艺学三学科界定 2)文学理论的性质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1、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文学实践

2)思想家和批评家的中介 3)归纳整理

2、文学理论的两种建构形态

1)功能性结构 2)对象性结构

3、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和体例

1)几种建构原则 2)本书建构原则

三、文学理论的作用

1、文学理论功能的认识

1)中外古代文论家的认识 2)我国现代文论教材的认识

2、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

1)引导创作 2)指导欣赏 3)规范批评

3、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

1)文学批评的价值论 2)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

1、范畴体系与概念命题的掌握

2、理论来源与文学史的学习

3、学科地位与相关学科的了解

第一编 文学本体

第一章 文学本质特征

第一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一般性)

一、“文学”辨析

1、“文学”的语义分析:(狭义文学、广义文学)

2、文学本质的研究:一般性→特殊性→个别性

二、文学的社会地位

1、“社会结构”:(马克思→普列汉诺夫)

2、文学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1、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

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阿诺德·豪塞尔)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特殊性)

一、文学审美特性的内涵

1、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2、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定义)

二、文学的特殊对象

1、“生活说”与“人学说”(布洛夫、高尔基)

2、“文,心学也”(刘熙载)

三、文学的审美形式

1、文学形象性的根源

2、文学形象与文章形象

3、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个别性)

一、文学艺术的分类

1、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法

2、分类原则

二、文学是语言艺术

1、文学语言的特质

2、语言艺术的特征

三、汉语与汉语文学

1、汉语文字的特点

2、汉语文学的特征

第二章 文学作品结构

第一节 文学作品结构层次

一、“二分法”与“层次论”

1、作品结构的“二分法”:内容、形式、关系

2、从“二分法”到:“层次论”:二分法缺漏

二、中西作品层次论

1、中国作品层次论:玄学(王弼)→诗学(梅尧臣、李重华、王国维)

2、西方作品层次论:英加登

三、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

1、方法:以中融西,中西互补

2、层次:言、象、意 第二节 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言的艺术地位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

1、语音层面

2、文法层面

3、修辞层面

三、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

1、语言类型:人物语言、作者语言

2、语境

3、语体

4、文化色彩

四、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意象语言的特点)

1、形象性

2、抒情性

3、音乐性

4、陌生化

第三节 文学形象

一、文学形象的艺术地位

二、文学典型:(再现性文学形象)

1、典型人物性格

2、类型与典型

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文学意境:(表现性文学形象)

1、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2、文学意境的审美形态(王夫之、王国维)

四、文学象征:(哲理性文学形象)

1、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

2、文学象征的审美形态

第四节

文学意蕴

一、文学意蕴的艺术地位:(“意犹帅也”)

二、文学意蕴的特点

1、情理性

2、含蓄性

3、多义性

四、文学意蕴与文学主题

1、主题:意蕴的多层次性与主导性

2、主题的形态:性格型、情感型、思理型

第三章 文学作品类别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和意义

一、文学体裁的划分

1、“体裁”界定

2、体裁划分: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

3、本书的新“四分法”

二、文学体裁的意义

1、体裁对作品的制约

2、体裁对创作的规范

3、体裁对欣赏的预示 第二节 叙事文学

一、叙事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叙事文学界定:(定义、特征)

2、叙事文学种类:史诗类、小说类、叙事散文类

二、叙事主体

1、主体的纵向变化

2、主体的横向介入

3、叙述可靠性

三、叙述内容

1、人物

2、情节

四、叙事话语

1、叙事聚焦

2、叙事方式

3、叙事时间 第三节 抒情文学

一、抒情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抒情文学界定: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

2、抒情文学种类:诗歌、抒情散文、散文诗

二、抒情文学的特征

1、抒情作品的情感

2、抒情作品的意象:心理画面、典故、母题

3、抒情作品的语言

三、抒情文学的手法

1、西方:沉思、直抒胸臆、客观对应

2、中国:赋、比、兴 第四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学

2、戏剧文学的种类

二、戏剧文学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戏剧情境

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严格要求的戏剧语言

4、组织严密的戏剧结构:锁闭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

三、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别

1、悲剧与喜剧:(西方戏剧传统)

2、杂剧与传奇:(中国戏剧传统)第五节 影视文学

一、影视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

2、影视文学的种类:电影文学、电视文学

二、影视文学的特征

1、造型的直观性:区别于小说

2、冲突的行动性:区别于戏剧

3、时空的灵活性:区别于戏剧

三、影视文学的结构

1、影视文学的结构原则

2、影视文学的结构形态

第二编 文学创作

第四章 文学创作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作基础

一、文学创作的主体

1、作家的创造能力

2、作家的创造意识

二、文学创作的客体

1、文学对象与创作客体

2、表现对象与描写对象

三、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

1、主客体的审美融合

2、主客体的形象建构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

一、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

1、生活体验与艺术发现

2、准备阶段的心理机制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艺术构思与构思方式

2、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三、文学创作的传达阶段

1、艺术传达与艺术技巧

2、艺术传达是构思的深化 第三节 文学创作原则

一、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

1、审美意识与审美态度

2、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

二、创作原则的基本倾向

1、再现性文学创作原则: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2、表现性文学创作原则:艺术理想与艺术夸张

第四节 文学价值生成

一、审美理想与文学价值

1、作家的审美理想

2、文学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价值的基本内涵

1、真实性(真)

2、崇高性(善)

3、艺术性(美)

第五章 文学创作风格

第一节 风格的审美特性

一、文学风格界定

1、风格的诸种理论

2、风格的定义

二、文学风格的特征

1、独创性

2、稳定性

3、多样性

三、文学风格的形成

1、创作个性

2、表现内容

3、文体特点

4、读者群体

四、文学风格的功能

第二节 风格的审美形态

一、抒情风格的形态

1、抒情风格的性质

2、抒情风格形态的划分(简分法、繁分法)

3、抒情风格基本形态

二、叙事风格的形态

1、叙事风格的性质

2、叙事风格的形态 第三节 风格的文化形态

一、风格文化形态的划分

1、共时性:流派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

2、历时性:时代风格

二、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

三、风格的地域性与地域风格

四、风格的民族性与民族风格

五、风格的时代性与时代风格

第三编 文学接受

第六章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

一、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

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2、文学传播的发展

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界定

2、文学接受多层次性:欣赏、批评、借鉴 第二节 文学欣赏性质

一、文学欣赏的特点

1、直觉性

2、情感性

3、愉悦性

二、文学欣赏的条件

1、欣赏对象的条件

2、欣赏主体的条件

三、文学欣赏的意义

1、欣赏与艺术生命

2、欣赏与审美能力

3、欣赏与作家创作 第三节 文学欣赏过程

一、接受预示与期待视野

1、接受预示

2、期待视野:作品与期待的三种关系

二、本文解读与审美体验

1、语言的玩味

2、形象的感受

3、意蕴的领悟

三、召唤结构与欣赏再创造

1、召唤结构

2、欣赏再创造

四、个体差异与群体共鸣

1、意识先结构与见仁见智

2、人类共鸣 第四节 文学欣赏效果

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功能

1、文学功能的实现:以欣赏为中介、途径

2、文学功能的特点: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

二、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1、心灵情感的交流(情)

2、人格境界的提升(善)

3、审美能力的培养(美)

4、认识视野的拓展(真)

三、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第七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性质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1、广义的文学批评

2、狭义的文学批评

二、文学批评的基础

1、敏锐而精细的审美能力

2、深厚而完备的理论修养

3、客观而公正的科学态度

4、丰富而广博的经验学识

三、文学批评的意义

1、指导欣赏

2、帮助创作

3、影响社会

第二节 文学批评标准

一、批评标准的界定

二、批评标准的形成

1、批评标准的社会性

2、批评标准的历史性

三、批评标准的内涵

1、思想标准

2、艺术标准

四、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具体性

1、批评标准的普遍性

2、批评标准的具体性 第三节 文学批评方法

一、批评方法的构成

二、批评的基本原则

1、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

2、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内涵

三、批评的基本模式

1、社会文化批评

2、创作主体批评

3、艺术本体批评

4、接受反应批评

四、批评的论述方法与阐释循环

1、批评的论述方法:说明、解释、判断

2、阐释循环

第四编 文学史

第八章 文学发生发展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

1、模仿说: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席勒—斯宾塞

3、巫术说:雷纳克—泰勒

4、劳动说:格罗塞—普列汉洛夫

二、文艺起源的合力作用

三、原始文学的特点

1、混合性

2、集体性

3、实用性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进步

一、文学艺术进步的理解

1、“变化论”:文艺进步的否定论

2、“进化论”:文艺进步的肯定论

二、文学艺术进步的规律

1、文艺进步的复杂现象

2、文艺进步的特殊规律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

一、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

1、文学发展以物质生产发展为基础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

1、政治的中介地位

2、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3、文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三、文学发展与精神文化

1、文学发展与宗教:终极关怀

2、文学发展与道德:道德境界

3、文学发展与哲学:哲理追求 第四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一、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1、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2、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二、民族文学的影响与超越

1、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2、他民族文学的吸收与超越

三、杰出作家的创造性贡献

1、文学发展与杰出作家

2、杰出作家对文学进步的贡献

第九章 文学发展进程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演变

一、文学体裁的演变进程

1、文学体裁滥觞期

2、终极种类形成期

3、文类多元发展期

二、文学体裁演变方式

1、发达文体源于原始文体

2、改良性渐变与革命性突变

3、规则承续与创作变异

三、文学体裁演变动因

1、社会意识形态的选择

2、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

3、期待视野的积极促进

4、传播载体的推动交流 第二节 文学思潮的演进

一、文学思潮的性质

1、文学纲领的共同性

2、创作方法的一致性

3、文学流派的多样性

二、文学思潮的演进

1、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2、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三、文学思潮史研究

第三节 文学地域的拓展

一、文学地域拓展的进程

1、原生的地方文学

2、统一的民族文学

3、走向世界文学

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1、世界文学格局的标志

2、比较文学的两大学派 第四节 文学文化形态的变迁

一、文学的文化形态

1、艺术文化阶层论

2、民间文学

3、精英文学

4、通俗文学

二、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大众文化的形成

2、大众文化的特征

3、大众文化的兴盛

第十章 文学史研究

第一节 文学史的性质

一、文学史的形成

1、中国传统的文学史研究

2、文学史在近代欧洲的形成

二、文学史的性质

1、含义

2、特点(内容的整体性、叙述的有序性、意识的自觉性)

三、文学史的任务

1、展示文学进程

2、评价文学地位

3、探讨文学规律 第二节 文学创作史

一、个体创作史

二、国别文学史

第三节 文学作品史

一、作品史划分

二、文体史

三、主题史

四、风格史

第四节 文学接受史

一、接受史的提出(姚斯)

二、接受史的途径

1、效果史研究

2、阐释史研究

3、影响史研究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3.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5.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王忠琪等译),三联书店。6.刘勰:《文心雕龙》。

7.严羽:《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8.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9.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0.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11.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中、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关于文学院考研的复习计划

试题分析 2009-08-18 21:51:43 阅读129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关于复习计划

好多同学复习时候可能对于专业课,公共课的复习有战略性的失误。

1.重视复习公共课,没有给专业课足够的重视。

首先从初试的分数所占的比例来看,公共课政治和英语都是100分,专业课语言综合和文学综合都是150分。所以专业课所占的比例是300/500就是60%,公共课就是40%了。

且不说占得比例多少,从复习所用的时间与最终取得的成绩比,效率来讲,花足够的时间来复习专业课也是非常值得的。从往年来看,重视复习专业课与不重视专业课复习的(排除其他因素)在专业课分数上可能差别30--50分。从直观上,我们也会有这个感觉,花相同的时间可能专业课比公共课的效率更高,就是最终取得的分数要高。比如你花很长的时间来复习英语,一天甚至看六七个小时,最终比你平时水平可能高上10分吧,有时候还可能跟平时一样。但是花很长时间看专业课效果远远不同,可能一开始专业课能考个九十多分或者一百零几,但是很重视的话,一般都能考到一百三十多分,想想这个有多大的差别?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专业课值得我们重视,并且也会给我们带来回报。

2.复习顺序

到底是先看谁,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次序安排不当很容易顾此失彼,复习前面的忘了后面的。

个人认为,整个复习顺序应该是先看语言类的后看文学类的。语言类的包括英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类的包括政治,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很明显,前者理解性的居多,后者多为记忆性的。

先看语言类的原因在于,这些课需要大量的时间记忆理解,如果放在后面看不一定能看完,看完了不一定熟练。语言类的主要是细节性的问题,一点一滴是很需要仔细看的。英语的单词,阅读什么的就不说了很显然的。从语言综合来看,现代汉语中的语法,词汇两章是需要理解并进行大量练习的。并不是说知道了名词的定义或者知道了连动式短语的定义就能在句子中划出来,只有在对比中,犹豫不决是名词,量词还是区别词,形容词时才能提高真正的理解这些内容。这也就是当我们看语法这些时并觉得困难,真正做题练习时又总是犹豫不定总是想找标准答案的原因。不只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诗律,音韵,甚至六书的理论也都是这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类的看好了不容易忘记,看会了隔上一两个月不会忘记,拾起来很容易。比如形成的古文阅读能力不会过了半年就消失了,这些往往很多年也都存在的。

后看文学类的原因在于,文学类的容易忘记。比如古代文学中讲到诗经的艺术特色,假设有七条,即便我们背得很熟三个月后如果还能想起来四条我想就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了吧。也不是说文学类的没有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文学理论,但是对于大部分人的理解于考试来讲没有多少作用。可能仅仅是,理解透彻了记忆相对容易一些。对于作品,我是不主张看原著的,一是没有时间另外即便看了原著又能有什么用呢?看了《白鹿原》是不是就能总结出作品的艺术特色了,是不是就真实的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了呢?大部分人仅仅是知道了情节,人物关系,而这些对于考试帮助就不是特别大。这些仅仅是从应试考试来讲的,对于个人的修养,以后的研究来讲看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文学类的答案还是的总结的,总结过还需要背会的。因此放在后面是比较合适的。

3.复习的大致规划

我是不主张复习过程中计划到每天几点几分做什么的,这样往往是为了计划而忘了你自己最真实的目的。规划应该是轻松的,留有余地的。20/80原则就是,一天做了最重要的那20%就完成了一天的80%任务。实际上,整个复习过程知道一个大概顺序就可以了。比较完美的计划应该是:

3月--6月 复习英语 单词与阅读

古代汉语文选(就是里面讲的文章)

7月--8月 这是整个暑假。阅读一天四篇文章作为一组来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主要看理解性的部分如语法,语音,词汇)9月--12月 着重看文学类的。英语,语言类的不能间断。

九月中旬或者十月初开始看政治。1月 看看往年常考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A.古代汉语的文选一定要重视。后面我会详细讲到古代汉语是怎么复习的。B.语言类的每天都要顾及到,即使看得再少。C.要不要报辅导班?

一般认为不需要。因为各大考研论坛上面都有这些考研班的音频视频和讲义完全不要浪费巨额金钱。D.这只是一个大致计划,如果语言学得很好,就不用那么多时间了。

不论是考文学类的研究生还是语言类的研究生一定要重视语言综合。作为必考科目,如果这一门课考不好很难在总体上取得高分。真正高分都是在两门综合都考得很好,每一门在一百三十分以上就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现在复习也是具有参考意义的。总共就三句话: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重视语言综合的复习;注意复习的顺序。

本文并没有贬低公共课的重要性,只是说明专业课也是同样重要的。我们往往有这个印象,很多高分考生最后倒在英语线上。但是绝大部分因为专业课平庸没有考上却被忽略了。

接着我会详细说到古代汉语的复习事项,这一门课大部分人头疼不已。敬请关注。

当代文学大纲(禁止转载)

相关课件 2009-08-01 22:42:45 阅读54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导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第二节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与概况

第二章 十七年文学思潮

第一节 一体化进程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 第二节 作家队伍的重新组合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政治化与大批判运动的开始

第三章 十七年诗歌

第一节 诗歌,十七年文学一体化的先声 第二节 几位现代诗人在当代文学中的艺术轨迹 第三节 颂歌时代的诗歌写作

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革命历史题材

第一节 17年小说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与史诗追求

(一)第三节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与史诗追求

(二)第五章 十七年小说·和平建设题材

第一节 和平建设题材及其分类

第二节 17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城市—工业题材小说写作

第六章 十七年散文、戏剧概况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况

第二节 17年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其写作模式 第三节 十七年戏剧概况

第七章 极端一体化的文革十年文学

第一节 文革文学思潮概述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第八章 文革后汉语文学思潮

第一节 负数,79后汉语文学的起点 第二节 特殊语境下的发展逻辑 第三节 文革后文学的基本形态

第九章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一)第一节 曙光,从诗歌升起——崛起的诗群 第二节 今天派重要诗人介绍

第三节 三个崛起与朦胧诗大论战

第十章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二)第一节 文坛还乡团——归来派 第二节 归来诗群的主要代表诗人介绍 第三节 对归来者的评价

第十一章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三)第一节 从伤痕到反思:痛定思痛中的小说写作 第二节 归来者的反思

第三节 知青小说及其反思触角的延伸

第十二章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四)第一节 文化反思与文学本体的回归

第二节 文化诗潮·“东方史诗”与历史文化诗潮 第三节 文化诗潮·西部诗歌与地域文化诗潮

第十三章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五)第十三节 文化小说的发生

第十四节 文化小说的峰巅:寻根文学 第十五节 寻根文学代表作分析

第十四章 1985—1989:实验与探索浪潮

(一)第一节 汉语文学实验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两报一展与第三代诗歌的兴起 第三节 第三代主要诗人群体介绍

第十五章 1985—1989:实验与探索浪潮

(二)第一节 小说的实验和探索——现代派小说 第二节 先锋小说的缘起 第三节 先锋小说的实验性

第十六章 1985—1989:实验与探索浪潮

(三)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及其实验性

第二节 新写实小说的变异形态——新历史小说 第三节 先锋文学的没落与第二次浪潮的终结

第十七章

1989—1999:市场化与大众化浪潮

(一)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前所未有的文学课题 第二节 海子之死与文学的边缘化

第三节 散文时代的到来与九十年代的“散文热”

第十八章 1989—1999:市场化与大众化浪潮

(二)第一节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二节 90年代小说的几大热点 第三节 最后的晚餐和可能的辉煌

07年复试见闻

研招动态 2009-06-19 18:24:05 阅读473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来很早都想把复试情况写出来,只是由于论文,学费问题,离校教育等等致使到现在才写出来。这样就少了当时的切肤之感,多了一丝丝疏离和客观吧。

在通知复试之后我当时也没怎么准备,因为我真是很想工作,无奈大部分工作都不是很好,又加上没有经验几个不错的工作都在面试时失之交臂。其间一个月一直在找工作的惊喜和无奈中度过。直到考前三天才开始再看看书,把忘记的重新温习一遍。我曾经向老师写信对自己抱怨:考研前如果再稍作努力可以考上公费,复试前如果稍加努力也可以考上公费,但我没有哪怕稍稍看看书,“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考试时还是很紧张的。考试科目基本上是以据我下面给的链接上的(官方给的)。第一天是英语面试(50分)和专业课复试笔试(150分),第二天是面试(100分),第三天是体检,其后是成绩公布。

英语面试(50分):

与所有的学校一样,英语面试是最简单的。先是三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随后主考官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家乡,爱好,学校专业等等,一般不超过四个问题,时间在五六分钟以内。只要在考前稍加准备都能取得好分数。后来我看了看大致都在38~45分之间。很可惜,甚至可以说,复试不成功就在这上面了,我是最低分31.5,倒数第二的比我高7分。以前可能是复试排名不变,现在要注意了。

专业考试(150分): 大家差别不大,集中在115~135之间。复试呈现一些特点:

(1)覆盖面变宽,比如古代汉语,一些典籍作者和年代涉及不少;更专业的知识有所呈现(似乎有点晚了)。古代汉语中诗律终于出现,题目是曾经出现过的(曾经买过题目的,是在02/03年古代文学的古代汉语部分,杜甫的诗题目特别长的那一首)。不过我相信诗律可能会出现在下一年的初试中。

(2)试卷难度适中。试卷题目是2007*********,这个7字是在2006*********上的6直接画上7,也算是构建节约社会的贡献吧。所以我说,以前的试题还是有用的。

(3)考试处集中。虽然考前指定是至少两个科目,实际上考的只是你的专业方向课。比如我所报的古代汉语专业也说要考现代汉语,事实上一点也没考。

以前的准备是否充实还是很大程度上决定笔试分数的。

专业面试(100分):

六位老师一起对你面试,一般是左首位尊。面试并不是每位老师都问问题,主要是你报的方向老师提问,考察你对这一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时候是显现你的知识的时候了。气氛很轻松,但还是要谨慎应对,不要忘乎所以。

最后我想以下三句话是重要的:复试早准备,与导师沟通,心态要放稳。(曾收到过题目的如果需要复试题目,请用电子邮件联系)。

复试问题讲的不太具体,如有疑问,请在下面跟贴。对07年学校招生大纲变化的分析

试题分析 2009-06-19 18:08:49 阅读1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来应该老早写出对大纲的看法,中间层写了一次,因为没保存功亏一篑。很多同学已经注意到今年大纲变化很大,只是没注意到更小的细节。有的同学已经打电话给研招办了,就能比较清楚了。

今年最显著的一些变化:

(1)招生人数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古代文学专业,共少了十人。增加人数的专业是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增加了两人)和文艺学(增加了两人),新增了民俗学方向。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减去了中国少说民族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的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减去了训诂学方向。

(2)考试科目的变化。①616文学综合全考到在616文学综合中考生可以在四部分内容中任选两部分

②416语言综合变为816语言综合

(3)参考书目的变化(初试)。

未变的书目: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教程

该变的书目: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减去的书目: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

增加的书目:比较文学(高教社)

(4)一些推测和疑问:

①如果语言综合确定只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的话,文学综合中四门课应该与语言综合科目相等,选考两门。如果语言类考生可以任选,文学类考生所报专业的那门课应该是必选的。就是说,报考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的同学可能只能任选一门甚至两门都有可能已经规定好了。

②语言可是不是只考两门,不考语言学纲要了。如果不考为什么又在初试书目中给出?可能语言学纲要被放到复试中去了,初试的确不考了。

③卷面是什么样的?现在是写作彻底没提,语言学很可能放到复试中去。语言类科目又回到06年时的境况。不同类会不会还使用同一张试卷?一张试卷会不会出现除名词解释和问答论述之外的题型?科目减少对同一门课的覆盖面就会增加,但难度会不会增加呢?

④新书目的出现会不会体现在试卷中?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往年的政治大纲变动中一样,变动处必考,变动处不尽考。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新指定书目的特点。

这几天的一些想法:

①文学综合只考两门是铁板钉钉了。选择两门自己最容易取得高分的两门。②语言综合中语言学是不是在初试中考?我想占60%可能。按趋势,语言类会加重对语言理论的考察。语言学分为两大部分:特有的语言理论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重合的部分。

面对这些变动,我们更要坚信只要复习到位就能考好。结合往年的试题和我所推荐的一些参考书,一定能复习好。实际上我认为这次调整使复习的任务有所减轻,至少不为写作考什么怎么答犯愁了。也不会为在历代文学作品选这一茫茫大海中招要考的作品而心惊胆战了。科目都只考两门的话,只需要把书更全面,透彻地看就可以了。

1.请问,616文学综合中考生可以在四部分内容中任选两部分,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在招生目录中没有看到这条说明呢?这是不是意味着文学综合只要挑两门复习就可以了呢?

是的,挑选两门,如果你不考文学类的话。招生目录中已经说了,在备注栏,可能你没注意到。

2.啊?我考语言,那么试卷呢,试卷会怎样出呢?是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的题目都有,然后让考生自行选择吗?请问你是陕师大中文系的吗?

是。是。

07年文学院试题的分析(一定要看完07年的,他是最完整的分析)试题分析 2009-06-19 18:06:00 阅读5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7文学综合的不足和以后的展望

文学院实施综合考试第一年,大家都没有经验,包括出题者和命题者。虽然也借鉴了其他学校的试题。但离成特色,成模式还很远。相比,大家可以参考复旦大学的综合试题,就可以看出差距。总体来讲,一大弊端是:覆盖面小且过于集中。同时由于集中,重点和难点都有不少遗失。同时较于往年试题显得简单。另一大弊端是语言,文学两类同卷,应有深度考不出来,这或者直接导致试卷变易的原因。

文学类“特色”:

文学理论 考点集中在意境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上。是文学理论的重点,但考点偏前,整部书后半部分没有顾及。根据往年试题,文学理论文学性质和文学接受(消费)论是重点。并且后者每次考试总有一个大题。

古代文学 自宋朝以后没有大题,每一朝仅是一个名词解释.而已往是按照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1:1:1来出题的.现当代文学 出的还好.前一题是重点,后一题很活。

外国文学 象征主义还好。但高老头一题窃以为不是太大的重点。不过考研试题也应该这么出。

文学类总体来看,覆盖面小(对谁都不好,具有偶然性),重点不突出,深度不够(考过的都知道,背好书都是高分)。我认为改进措施还是引进名词解释和填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加大论述题力度,这样可以看出考生的真正功底(今年只一题论述,史记那题)。

应试策略:

由以上分析,我认为覆盖面,深度加大不可避免。文学理论着重基础理论,每章书后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弄熟背会即可。从今年和以往看,古代文学加重对识记的考察力度。今年是苏轼的词,往年曾考过杜甫律诗《登高》其中有规定:没有原诗者不得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门道吧。古代文学加大对元明请考核也是毫无疑问的。

外国文学可能保持原貌,增加东方文学名词解释或填空势不可挡,一个简答也是有可能。

现代既然是综合,我认为不能不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看大家的判断能力了。只要是考试就有偶然性;只要是考试就有技巧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开始分析我认为语言类的趋势: 对于语言类试题的批判之一:轻视语言类试题。我无意于对语言文学两类试题非要公平对待,至少对我们语言类考生应是尊重的。从试题结构来看,语言类只占120/150,总分中的120/300。如果考语言理论的话只是20分,20/150。可以试想,一个搞语言研究的人,初试部分竟然只考了20分,连一篇文学评论(30分)都不如。对于这种情况我深感不悦。

我想改进处不是没有,文学类可以保留这样结构,甚至还可以压缩语言类分数。但对于语言类考试,文学评论写作是不应在其中的。我想考试结构应是:古代汉语55分,现代汉语55分,语言学概论40分。如果文学评论是必须考的话语言类考试的文学卷结构应是:文学概论30分,现当代30分,外国文学30分,古代文学40分,评论写作20分。如果时间不够评论写作还可以放到复试中去。

对语言类试题的批判之二:语言类试题很容易,考不出水平。考试下来后大部分人都感到语言类试题偏易。虽然结果一部分人考的不理想,应从首次大综合,应接不暇来考虑。即使按平时训练的水平,考试要低两个档次。

基于以上分析,我建议一是加大语言类试题分量,使得学有所用;一是加大难度,恢复到单科试题时的水平,使其真正成为选拔人才之用。

对于07年语言类试题特点,我认为存在以下: 现代汉语(50分)

1.注音,说明发音方法的异同,并简要说明汉字音节结构的特点(15分)注音时要分声韵调,韵分韵头韵腹韵尾的格式来写。2.复杂短语结构分析(即短语的歧义分析。针对同一断语找出两种或以上的句子意思。《现代汉语》书上有很多这样的练习。)3.句子改错(即病句改错,标点,搭配,习惯的错误。这样的题目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按以往现代汉语分值分配是:语音,语法,词汇文字,修辞比是35:45:15:5。今年也是可以体现的。复杂短语的分析试题的出现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我们还是要拿句子来训练,以往两种句子分析方法都考,我认为还是更注意直接成分分析法。句子改错实是出人意料,虽然的确是考综合能力,放在高考更合适。

应对策略:语音记忆为重点,语法训练为重点,一定要重视语法。修辞今年没出现,明年可能出现小问答,也可能不出现。语音,词汇,文字这几部分一定要注意名词解释。古代汉语(50分)1.名词解释: 六书 三十六字母 正义平水韵 词牌

2.给10个典型汉字,指出造字法(即六书中的四书)。

3.解释加点字活用/使用方法并翻译全句(15分)这一题目主要是使动,意动,名词作壮语和特殊用法作比喻。4.加句读并翻译全文(15分)

古代汉语的划分是按:文字,语法,校勘(训诂),音韵,综合。以往是语法,音韵,综合的比例比较大。今年出人意料的是没考诗律。诗律在教学中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不会怀疑再出的可能。07年以前诗律呈现难度增大趋势,综合考试了是否变易还不好说。

语言学概论(20分)

1名解(4个,每个2分,8分)调位 符号任意性 国际音标 语法意义 2.简答(6分)

语言为什么是全民的工具(即语言的无阶级性?)。

3.谈谈语言符号的系统性(6分)

语言学试题还好,体现了一贯的重理论,重普遍性概论的特色。

***************************************************************************************

这是学校列的参考书目.语言学大部分都是学的北大出的,他还有一本指导书,很是重要.古代汉语王力版一定要看看.黄伯荣《现代汉语》还有一本指导书很重要,也是他编的.童庆炳的也有扩充资料的书.极力推荐:齐鲁书社出的 考研试题 书名记不清了.非常好哦,他是采用先大纲后试题。试题按书内容编排,后面也有答案。试题全部都是各院校考研真题。非常不错。

《古代文学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现当代文学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

联系我:wenshizhishi@yahoo.com.cn

文学院07年语言综合试题

试题分析 2009-06-19 18:02:32 阅读4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7年语言综合

现代汉语(50分)

1.注音,说明发音方法的异同,并简要说明汉字音节结构的特点(15分)

注音时要分声韵调,韵分韵头韵腹韵尾的格式来写。

2.复杂短语结构分析

(即短语的歧义分析。针对同一断语找出两种或以上的句子意思。《现代汉语》书上有很多这样的练习。)

3.句子改错

(即病句改错,标点,搭配,习惯的错误。这样的题目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古代汉语(50分)

1.名词解释:

六书

三十六字母

正义

平水韵

词牌

2.给10个典型汉字,指出造字法(即六书中的四书)。

3.解释加点字活用/使用方法并翻译全句(15分)

这一题目主要是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和特殊用法作比喻。

4.加句读并翻译全文(15分)

语言学概论(20分)

1名解(4个,每个2分,8分)

调位 符号任意性

国际音标

语法意义

2.简答(6分)

语言为什么是全民的工具(即语言的无阶级性?)。

3.谈谈语言符号的系统性(6分)

写作(30分)

赏析鲁迅《风筝》(30分)(从运笔着墨处,内蕴等谈谈你的看法)07年文学院文学综合试题

试题分析 2009-06-19 17:56:34 阅读424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7文学综合

文学理论(30分)

1.意境是什么?特征是什么?简述有关意境的古代文论作家或进行归类。

2.简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古代文学(60分)

(1)名词解释(5*5)

初唐四杰 前七子 四大谴责小说

(2)简述 苏轼《念奴娇.赤壁》内容(1*10)

(3)论述《史记》艺术特色(1*25)

现当代文学(30分)

1.论述郭沫若新诗创作及艺术成就。(1*15)

2.选一位你熟悉的作品或作家结合新时期文学,谈谈你对新时期文学的看法。(外国文学(30分)

1.谈谈《高老头》的思想内容。(1*15)

1*15)

2.象征主义的艺术特色。(1*15)2009年陕西师大文学院考研试题及评述

试题分析 2009-06-30 13:26:09 阅读1626 评论1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9年陕西师大文学院考研试题及评述

-----------------------

考研有风险,报名需谨慎 题外话:

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很多同学都是通过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在下认为如果能找到工作,虽然不是那么合意还是先工作的好。金融危机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底,国家也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对于考研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将来找工作的时候比起现在又能好多少呢。当然,决定要上的一定要加强在实践方面的锻炼,不要在这方面成了短板。

------------------------09年的试题总体情况除了文学理论外,同07年、08年都有不同,特别是题型的变化。语言类的题型出现了填空题,选择题甚至是判断题。考试内容与以往两年也有很大的扩充,题目数量也有加大,很多同学反应题目变难。总之,是向着单科考试的时候延伸。

另外,我不得不说考试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同是考古代文学,文学类我选的是外国文学,另一个人选的是文学理论。因为出题的不是同一组老师,出题思路、考察方法也不尽相同,可能使同一水平的人考出不小的差距。正如上面我举的例子,今年就非常明显。文学理论同往年题型、考试内容都没有多大变化,而外国文学这两年特别是今年有很大不同,这样就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如果要求我们任意选择考试科目,那么请先把所有的可选择试卷的难度把握好,不然也会造成不公平。非常希望老师们留意。

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5分×5)1.四家诗 2.竹林七贤 3.边塞诗派 4.程甲本 5.一人永占

二.问答(15分×2)1.柳永对词有何贡献。

2.杜丽娘与崔莺莺的思想,形象等各方面的对比。三.论述(20分×1)《史记》的艺术特色。

---------------------------

看到这些题目不由得对比往年的试题:很多同学有一个误解,就是考研试题的时效性。比如今年是再考研就是2010年了,如果提起来03年甚至更前的题目很多人认为就不重要了,以为时代久远不足借鉴,就不再认真收集以前的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对于文科来讲一个学科里面的理论或者知识点在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多大变动的。一个理论要创新,成熟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我们现在学的《语言学纲要》是二十年前编写的),所以之前的试卷能够反应一些问题并且好像更为重要。像今年的问答题,如果仅仅凭借07、08两年的题目来推断肯定不会再现明清的内容,会接着考诗词鉴赏。事实上没有这么做。--------------------对名词解释的分析:

每年的名词解释都是考4--6个,并且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成等量分布,就是每一段基本上都会照顾到。今年从试题整体上看偏重于元明清。可以看看这一部分的比重:10分名词解释+15分问答/75分=33.33%.08年的是三个名词解释15分/75分=20%,07年是两个10分/60分=16.67%。可见元明清的比例并不算少,不少人放弃这一部分非常不划算。从题材上看,牵涉到诗歌的仍占绝大部分,前三个名词解释都是关于诗歌的。如果把词曲也算作诗歌,古代文学诗歌是占绝大部分。由此可见文学史中诗歌的地位。

前三个名词解释很常考,程甲本因为《红楼梦》而显得重要。个人觉得一人永占都是作为“笠庵四种曲”来考,一开始还不知道什么是这个名词呢,所以有时候别名也是很重要的。

对问答题的分析(兼及诗词鉴赏):

柳永词的贡献是很中规中矩的。按理说第二题杜丽娘与崔莺莺的比较也是很重要的,同样是两个封建社会中被欺压的女性形象却有很多不同,又是两部重要戏曲的主人公,非常具有可比性。但是很多人只是根据07、08年两年没有考过元明清的大题就认为只是会考名词解释(有人也从师资力量上看出题方向,这是一种很投机的行为。如果仅仅是某个老师研究者一个方向而认为这一方面重要,考试没有办法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研究语音的老师,是不是说现代汉语就不会考语音部分了呢?相反,语音部分是重点)。我一直都是认为元明清部分很重要,只要从学科结构的角度来看就很容易明白了,这一段的戏曲,小说正如唐诗宋词一样是古代文学的脊梁。

09年考试之前我就一直在想,今年会不会再考诗词鉴赏(只是我们学校本科段期末考试必备题型)。当时我不能肯定(因为题型都是在磨合阶段,事实上也是因为不是单独出卷所有的题型也不可能同时出现),我觉得如果连续出现三年基本上就可以肯定这是必备题型了,幸运的是,09年没有接着考。因为诗词鉴赏要求比较高,不只是要熟悉诗词,熟悉作者的艺术手法,还要流畅的组织语言。相似的是古代汉语的诗词格律,我一度非常的疑问:本科时候还有研究生时候我们都是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为什么考研时候没考,这不符合课程安排的;07年之前一直都是考的从不间断。07、08两年沉寂之后,09年终于考了。可见重要的内容最终还是要考的。我原来说过,诗词鉴赏一般还是以名家精短名作为准,如果以这个标准准备会减掉很大一部分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有问题请给我联系: wenshizhishi@yahoo.com.cn

08年文学院考研试题及相关解析

联系我:

wenshizhishi@yahoo.com.cn 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四大家 2永嘉四灵 3文章四友 4乾隆三大家 5台阁体 6四家诗

二.分析杜甫的《登高》

三.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试题分析:

这就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08年古代文学试题了。以下仅是我自己的看法,还请考过的同学批评指正。

对名词解释的分析:

首先从文学史的分期上来说:名词解释的出现时段元杂剧四大家是元代的,永嘉四灵是南宋的,文章四友是初唐时的,乾隆三大家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诗人,台阁体是明代的诗体,四家诗是先秦时期的。可以看出文学史的每个阶段基本上都照顾到了,从先秦到元明清的段上都有。这些就保证了考题的覆盖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学史名词解释的特点是覆盖全面。

从所考的题材来看,又是极为集中的,重点突出:元剧四大家是解释元杂剧的,杂剧是可以算作韵文的或者说是诗,永嘉四灵完全是南宋的诗歌的一个小团体,文章四友是初唐时四个有名的诗人,这里的文章并不是现在的文章,是有文采的诗篇的意思,乾隆三大家是乾隆时期三个诗人,台阁题是明朝时馆阁重臣应酬时的诗歌,四家诗是西汉时传诗经时意见不完全相同的四个门派。我们还可以顺延到问答题上,杜甫《登高》是唐诗七言律诗的典范,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超级大诗人。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单从题材上来看诗歌这一题材在今年是最受宠幸的,往年也是如此。

对问答题的分析:

分析杜甫的《登高》这道题是属于文学鉴赏的题目,时间是唐代,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是论述题,时间是魏晋。依然可以看出大题不过宋朝的痕迹。对于诗歌鉴赏我原先以为《登高》是不会考的,因为好像是04年才考过,不会间隔那么短就考的,是在出乎意料。但是有考研题的并且真正复习到的应该是得到回报了。

由于去年考了苏轼的词今年又重复考了杜甫的诗,不得让我们考虑是不是古代文学对文学作品的考察力度加大了。有人就列了一大堆诗歌词曲,说这是可能要考的。我一看还有《春江花月夜》,吓了一跳。虽说是以孤篇压倒全唐,地位重要,也不至于考呀。出试题总得适合吧。鉴于此,我想以名家名作为标准,大家可以自己查看哪些是可能考的:篇幅最好在80字以内的,一流名家的一流作品,这里作品主要指诗词曲。

试卷与往年试卷的对比:

08年的试卷与往年试卷相比是中规中矩的,重点处多考,不常考的还是很少触及的。唯一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诗词鉴赏,是不是由间隔考察变成了常规考察。这点甚是值得注意的。

有关古代文学07年试卷的言论:

1.古代文学自宋朝以后没有大题,每一朝仅是一个名词解释.而已往是按照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1:1:1来出题的 2.今年是苏轼的词,往年曾考过杜甫律诗《登高》其中有规定:没有原诗者不得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门道吧。古代文学加大对元明请考核也是毫无疑问的。

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激流三部曲

2创造社

3乡土文学

4新诗

二.论述题

1以《子夜》为例,论说茅盾的写作特点

2试分析穆旦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3论述鲁迅在20世纪中国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期待视野 共鸣

二.什么是艺术发现?

三.为什么说文学即是功利的又是非功利的?

下载当代文学资料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文学资料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文学

    周二专题 目录 大家好,这里是河南科技学院广播电台。 我是大家的老朋友*** 大家好,我是*** 今天是2012年 2月 21 号,星期二 ,农历一月三十。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明天的天......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和提示首先要全面阅读当代文学教材,对基本的文学历史知识进行掌握。对应该阅读的作品进行阅读。以下的整理为知识要点,不可作为所谓的标准阐释。对文学现象......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1.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中心,以刘绍棠、丛维熙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因孙犁的《荷花淀》而得名,作品大多反映冀中农民的生活,在艺术形式上不注重情节的安排,结构类似散文,多采......

    当代文学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后形成的文**流。揭示“文革”中人的灵魂扭曲造成的精神内伤,反思建国后的历史,集中反思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主要在于关切个体生命,揭露文革中人性......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章 7.郭小川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以后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

    当代文学

    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0分) 1.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北京召开。 2. 茹志鹊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 期 的《 延 河 》 杂 志 。 3......

    大二上学期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资料整1

    大二上学期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 (2009.1.5 ) 一. 填空题: 1.王安忆的小说《小鲍庄》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揭示了“儒家”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 2.90年代文坛掀起“历史主义冲......

    当代文学年谱

    1949年 【文学活动】 1、3月2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推选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为筹委会委员。郭沫若任主任、周茅副主任,沙可夫秘书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