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草原
美丽的草原
天,那么的蓝;云,那么的白;地,那么的绿。没错,这就是美丽的草原。
站在草地上,映入眼帘的满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还有娇小的野花点缀在绿绿的草地之上,牛、羊、马等等一些的牲畜正在草地上吃草或是被牧民们赶着回圈,白色的蒙古包搭在绿色的草原上,颜色不显得冲突,反而如同装饰物一样把草原点缀得更加美丽,草原上居住的牧民热情的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一派和谐的景象,就仿佛你走进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草原上最美的景物不是一望无际的草地,也不是成群的牛羊,而是草原中的湖泊,草原的湖泊很静,静的只有风刮过时才能听到细细的声响,草原的湖泊还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泥沙。如此美丽的湖泊点缀在草原之上,犹如画龙点睛之笔。
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在如同画卷般美丽的大草原之中,我只想说一句话:美丽的草原,你真美!
包钢一小
四年一班
苗润泽昊
第二篇:《美丽的草原》教案
《美丽的草原》教案
执教人:李蕾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天堂》《草原上》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蒙古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美丽草原的辽阔、宽广。
2、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3、能参与音乐的表现、创造活动。
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草原。
教学重难点:体会蒙古族长调歌曲的特点,了解音乐旋律的走向,感受所欣赏歌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电脑、屏幕、投影仪、课件光盘、蒙古族服装、学生带彩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1、播放音乐《那达慕之歌》,学生随着音乐拍手入教室坐好。
2、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好!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吗?(那达慕之歌)
是的,这是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的一首歌,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蒙古族)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那达慕?(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一般在七八月份,草原人民摔跤、射箭、起码,好不热闹)
3、导入新课。
师:今天呢,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大草原大草原去看看,感受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播放音乐风光短片
师:谈谈你的感受(非常美!)
你对大草原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
同学们的知识非常丰富!是的,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那儿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有悠扬婉转的马头琴,有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有喷香的奶茶,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更有那优美悠长的蒙古民歌,宛如一颗明亮的珍珠镶嵌在碧绿的草原上,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蒙古歌曲《天堂》
一、欣赏歌曲《天堂》
1、放音乐视频《天堂》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演唱的吗?(腾格尔)
3、介绍腾格尔:是的,创作并演唱这首歌的就是地道的蒙古族艺术家腾格尔,他出生于内蒙古,从小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他那粗犷的声音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4、复听音乐
师:现在呢,就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聆听一遍音乐,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这几部分有什么特点,能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放音乐(无画面),同时播放PPT课件展示问题 依次提问两个问题:“歌曲分为几部分?”第二个问题:这几部分有什么特点?能表达出作
者怎样的情绪?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现在给你一盒彩笔一张纸,你打算怎样表现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语言,用图形或线条,用色彩等。
好的,那我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彩笔和纸,来画一下吧!同桌可以小声讨论一下。找2—3个同学展示并讲解教师总结讲解
5、欣赏不同版本的《天堂》
师:同学们的表现实在是太让我吃惊了!我想给大家一个奖励!让同学们再来看一看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的《天堂》 首先看一下舞蹈版
大家知道蒙古人喜欢并常用的乐器是什么吗?(马头琴)对,马头琴因琴杆上刻有马头而得名,我们来听一下
6、师生同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这首歌了,大家想不想跟我一起唱?
7、通过演唱,大家发现,这首歌曲的每一句结尾的音有什么特点?(拖的很长)是的,这首歌曲的曲调悠长,它的节奏呢?是比较稀疏还是非常紧密?(稀疏)乐句的结构呢?是对称的呢还是富有变化?(对称),是的,这首歌呀,具有典型的蒙古长调歌曲特点。
8、屏幕显示:长调民歌特点
9、师:大家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曲谱中,出现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呢?(613)是的,蒙古民歌一般就是由612356五个音组成,其中最多的是613,现在我们一起唱一下,你能用手势表现一下吗?现在啊,我要考考大家。(往黑板上贴乐谱),大家请看,这儿有一首很短小的蒙古民歌,其中呢每行后边两个小节空着,请同学们从613三个音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填上,来,我们唱一唱,教师弹琴,到空白处,师:大家说这儿填什么?分别听一遍,大家边唱边用手势告诉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正确的音填上。
10、我们来演唱一遍。
11、师:大家能否填上歌词唱一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草原美丽的风光和优美抒情的蒙古长调歌曲,还体会到了蒙古人民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同学们以后一定要到大草原去看看,不过呢,我要提醒大家,现在由于过度砍伐和放牧呢,草原“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草原渐渐变成沙漠了,因此呢我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草原让草原成为我们永远的“天堂”。今天的课到此结束!
第三篇:【美丽草原】情感美文
【美丽草原】情感美文
导语:草原的宽阔,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草原的文章,欢迎阅读。
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块漂亮的地毯,披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春天的呼伦贝尔变得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一场细雨过后,一览草原风光.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牛羊成群、点点毡房、袅袅炊烟,整个草原清新宁静。茫茫无际的牧场,传来悠扬的牧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羊鞭,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秋风佛过,散发开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整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
冬天,这里经常的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上了洁白的盛装。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伦贝尔变成了白色的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人间的乐园.四季风光无限。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头。
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那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满了繁星,没有污染的大气清晰度极高,星星显得非常明亮。徐徐清风拂面,月色下的河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
这里的夜色最美丽,这里的夜色最迷人。微风拂人,草香袭人,月光诱人,水波撩人,鸟声动人。
好一个语言无法形容的草原夜色!置身于她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梦境之中。
此时,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近处燃起一堆篝火,几个姑娘和小伙尽情地欢跳蒙古舞,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此情此景,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故事,浅写着游子的思念和眷恋。
第四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草原的呢?(景色美、生活美)
二、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草原的事物。(绿草、骏马、牛羊、彩蝶、毡包、晚霞„„)
过渡:作者描写了这么多事物,下面请同学们插上你们想象的翅膀,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课件出示课后词语)
三、研读:
现在我们就向大草原进军。(学习第一小节)
(一)1.(课件出示遍地花的图片)谁能说一说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中的哪一句呢?(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2.通过“绿草”,你能看出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又绿又茂盛)“遍地花”你会想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遍地是花、闻到花的香气)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象一下,在绿绿的草地上盛开着那么多五颜六色的鲜花,是多么美丽,多么漂亮呀!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生读这两句、齐读)
过渡: 我们继续领略草原风光。
(二)1.(课件出示蝴蝶的图片)看到这幅画面你又会想到哪句诗呢?(出示: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
2.翩翩飞舞的彩蝶让你想到蝴蝶的颜色怎么样?(五颜六色、多种多样„„)
3.“百鸟”又说明什么呢?(鸟的数量很多)4.谁知道晚霞是什么?(日落后出现的彩霞)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象一下,在百花丛中,各色鲜艳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很多小鸟在唱歌,多热闹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真美呀!你能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两句吗?
(三)1.(课件出示马、羊的图片)看到这幅画面你又想到了哪句诗?(出示: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2.“骏马”是什么样的马?
3.通过“彩”我们能看出马的颜色怎么样?(五颜六色、多种多样)
4.这两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那么这两句分别是把
比作。
拓展:你能试着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月亮好似小小船)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碟儿飞,鸟儿唱,溪流中映衬着晚霞的倒影。骏马奔驰,牛儿、羊儿尽情地吃草,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那么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总结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第二小节,小组内合作学习。
1.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出示草原图片)看看这一望无际绿色的海,作者是把什么比作成海呢?(草原)你还能把草原比作什么?
3.(出示莲花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作者又把什么比作莲花呢?(毡包)毡包就是什么?(蒙古包)你还能把蒙古包比作什么?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那现在就请你带着你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读一读这两句诗。(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
过渡:是啊!美丽的家谁不爱,作者火华虽不是草原人,但一进锡林郭勒大草原就被这迷人的万里春光所打动。而草原的牧民更爱自己的家,当年凄苦的马头琴声伴随他们四处漂泊,地主王爷逼死了他们的亲人,夺去了他们的牛羊,在水深火热之时,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草原人民插上了雄鹰的翅膀,让草原再现了蓝天白云,他们的草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当作者看到这一幕时,便写下了“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如画”。(课件出示诗句)
那么透过这句话你体会到的仅仅是草原的景色美吗?(不是,人更美)
指导朗读:是啊,草原人民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建设着家乡,使辽阔的草原到处风光秀丽、美景如画。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四、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牧羊姑娘图片及诗句)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它的主人终于出现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牧民)
2.那你知道牧民是用什么来描绘幸福的美景呢?(歌声)3.这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远处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歌者是谁?(牧羊姑娘)勤劳美丽、热情善良的牧羊姑娘,把愉快的歌声传遍天涯海角。你能带着这种情感,把这两句诗读一下吗?(指生读、齐读)
指导朗读全文:那么此时此刻,在你的心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是啊,在一碧千里、茫茫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热情豪放的人们,他们热爱家乡,用心去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多么壮美的景象啊!那么就让我们充满赞美、富有深情的来朗读这首诗吧!(出示整首诗)
五、填充练习,练习背诵。(课件出示)
六、现在,对于草原,你一定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吧!(播放歌曲)
小结:在草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草原到处美景如画,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板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景色美 绿草
彩蝶 碧水
骏马 生活美 牛羊
毡包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二课时。这一板块的主题是“走进草原”。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首诗歌源自由蒙古族歌手德德玛首唱近三十年来传唱不衰的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诗歌语言凝练、生动、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民深切的爱都浓浓地融于其中。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2 个生字喜爱并有感情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师生互动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感受作者、牧民对草原的热爱。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大自然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喜爱并有感情朗读诗歌结合课文中的修辞,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草原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件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牧民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热爱。
三、临堂教法
1、化诗为歌,融诗入画音画诗相结合,将一句句诗歌串成一幅幅 草原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情景交融。
2、以读促悟。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在朗读中充分利用图文通过初 读、研读、品读的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大草原的画面美感受文字的诗意美感受牧民的生活美。
3、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中适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四、教学环节
一、歌声引领,激情飞扬
以德德玛老师一曲音画兼美的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拉开学习的序幕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观察画面来展开想象尽情描绘自己心中所想,从而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悟走进草原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走进大草原。初读后让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本内容,从而加深对草原的印象。并通过生字词闯关,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研读课文,赞美草原
教学时逐句研读,抓关键词句理解感悟。以画带诗,再变诗为画,将 诗乐画融汇贯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得生机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读写结合,仿写诗歌。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最后课外拓展中,布置学生学唱歌曲并向父母介绍草原美景。
五、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景色美 绿草
彩蝶 碧水
骏马 生活美 牛羊
毡包 幸福
愉快
第五篇:工业化使草原不再美丽
草原有牛羊也有工厂 工业化使草原不再美丽?
新华网内蒙古2006-01-02 只要提起草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和美丽的牧羊姑娘。但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却使这种原始古朴的美丽面临挑战。记者前不久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广袤的草原地区采访时看到,冒着黑烟、黄烟的厂房,非法开采的矿区、煤窑,使绿草如茵的草原变得千疮百孔;运送材料、产品的车辆在草原上压出的辙印,仿佛被皮鞭抽出的伤痕。草原,正在迎接来工业文明,但工业化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也已随之而来。
我国的草原牧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在国内已成为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一种观点强烈反对在草原上办工厂、开矿山,因为这势必会带来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得不偿失;另一种观点则来自牧区的不少干部,他们希望工业化能来得更早些,以改变牧区贫困的现状。
牧区,不应永远落后贫穷
讨论草原牧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不能游离于牧区的现状和牧民的生活现实来“坐而论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至今日,我国牧区的生产方式仍然很落后,社会的发育程度远较其他地区为低,一般来说,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市县是财政最为窘迫的地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我国草原畜牧业的重要地区。据统计,这一地区的草场平均每亩产出仅为13.3元,扣除成本,不足发达国家的40%。在西藏、青海等高寒草原地区,草原产出率更为低下,每亩草场的产出甚至不足10元。目前,我国草原畜牧业生产尽管已经出现了反季节销售、发展羔羊经济等一些有别于传统生产方式的经营模式,但多数还停留在粗放经营、靠天养畜阶段,投入低、产出低、效率低的“三低”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低效的畜牧业导致牧民贫困、生态恶化。43岁的础伦巴特尔是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赛汗塔拉苏木(乡)白音忽热嘎查(村)的牧民,几年前家里还有400多只羊,生活还算过得去。不料妻子患病,不得不卖掉了200多只羊筹措医疗费,结果还是没有挽回妻子的生命,后来又赶上雪灾,死了100多只羊,现在他和3个孩子只能靠仅有的100来只羊和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无独有偶,该旗达赉东苏木伊和诺尔嘎查的齐木格家里以前有300多只羊,日子还算过得去。但自从丈夫得了肺结核以后,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如今丈夫去世了,家里的羊也卖光了,她只能靠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达赉东苏木(乡)呼伦淖尔嘎查(村)羊倌红梅在放羊。
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广袤草原上,像础伦巴特尔和齐木格这样的人家还有很多。通过对4省区10多个牧业旗县的采访,记者发现,这些旗县的贫困发生率普遍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上,高的达到百分之四、五十。贫困率高发、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使得牧区群众无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只能固守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无可避免地走入了贫困—生态破坏—更加贫困的怪圈之中。传统的畜牧业经济还制约了牧区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牧区政府财政也是捉襟见肘,有些地区甚至积重难返。青海省囊谦县范加羊县长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工业,第三产业又相当落后,囊谦县每年的财政收入仅有二三百万元,这点钱连发放当地干部的工资都不够,更谈不上搞其他建设投资,每年需要国家大量投入才能勉强维持政府职能部门运转,而这种状况在青海牧区是普遍现象。
我国第一大牧区——内蒙古近年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发展极不平衡:不少有资源、有工业的旗县发展呈现“跳跃”之势,而一些纯农牧业旗县却始终徘徊不前,因而对那些工业旗县羡慕不已。在记者走访时发现,我国五大牧区不少旗县的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逊色于发达地区的许多村镇。牧区渴望工业化
目前,在草原牧区工业化问题上的分歧很大。以专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方强烈反对在草原上办工厂、开矿山,认为这样得不偿失,势必会破坏草原生态。但在记者与部分牧区干部探讨这一问题时,他们普遍显得很激动:“他们认为草原应该永远是蓝天、白云、蒙古包,不用说发展工业,就连在草原定居好像也做错了。强调生态环保没有错,但总不能以牧民的原始贫穷和牧区发展的停滞为代价来保持一种原始的风景吧。”
谈起牧区工业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局党委书记侯建新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牧区走向工业化,我举双手赞成。”他认为,草原畜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草原发展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国家投入不足。在这种状况下,不走工业化道路,牧区的发展只能是“水中的月亮”,永远捞不到手里。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郝军,是一位在畜牧行业干了14年的干部。他认为,传统的草原畜牧业是一项脆弱的产业,自然灾害、从业人员素质、生态恶化、牲畜品种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要改变牧区面貌,首先要促使牧区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可以使得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加了,可以拿来“反哺”畜牧业,从而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某矿厂附近,草原明显退化,本应是水草丰美的七八月季节,但青草甚至不能将牛蹄没掉。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些干部谈到,近年来,西部的鄂尔多斯市发展成自治区的“金三角”地区,是因为鄂尔多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实行了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开发煤炭和电力资源,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在没有开发资源之前,鄂尔多斯发展牧区经济,也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局面。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牧区都希望走“工业反哺畜牧业”的发展道路,一些地区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不少传统草原牧区,都提出了“工业强旗(县)”的口号,招商引资开展得热火朝天。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传统牧区锡林郭勒盟仅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的投资累计已达到64亿元。当地有人这样测算:预计到2010年,锡林郭勒盟煤炭年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1020万千瓦,发电量将达到540亿千瓦时,售电量达500亿千瓦时。开发煤电项目不仅不会破坏草原,相反还会有利于草原建设。煤电基地的开发建设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70万个,而锡林郭勒盟每年转移一个牧民,便可保护一平方公里的草场。
“遍地开花”要不得
但现实却并不像测算得这样完美。我国不少牧区目前工业化之路非常粗放,不少牧区开矿、办厂有“遍地开花”之势。
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大兴安岭,呈绿色方块形的地带基本都是在草原上开垦出的农田。(卫星遥感照片)由于中国草原大都是各种矿产的富集地,开发矿产资源不约而同地成为了牧区发展工业的首选产业。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青海天峻县、兴海县,甚至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唐古拉山区,记者都见到了在草原上开矿的场面。记者今年夏天在新疆伊犁采访时看到,在美丽的河谷草原里,有好几个喷火冒黑烟的工厂,一眼便可以看出是典型的小炼焦企业。除了开发矿产资源以外,一些牧区还引进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今年8月下旬,记者驱车来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还没进镇里,就闻到造纸厂散发出的扑鼻的酸臭味。当地群众对东乌珠穆沁旗造纸厂污染环境反映强烈,该厂也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通报批评。而东乌珠穆沁旗小坝梁铜冶炼厂也被自治区环保部门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起点低、污染重、破坏强的开发项目“遍地开花”,给草原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据呼伦贝尔市有关部门调查,过去该市煤炭开采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由许多小煤矿无序开采。草原上随处堆放的煤矸石,占用了许多优质草原,同时形成许多塌陷坑,使开采区千疮百孔。仅宝日希勒塌陷区的面积就有近18平方公里,如果治理至少需2亿元资金,而开采所获的利润和税收还抵不上这一治理费用。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处露天煤矿把原本平整的草原采挖得支离破碎。
此外,在草原上进行的有色金属勘探、采选,产生了大量的探槽、探坑,勘探完成后又未进行恢复治理,对植被也造成严重破坏。如在巴尔虎新右旗甲查矿区就有1600多个探槽,使大片草原遭到破坏。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记者常常能见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勘探石油的场面,勘探企业的运输机械碾压草原,探井的废液都存放在废液坑内,基本未采取治理措施,将来很难恢复植被。
牧区工业化应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重环保的原则
通过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两月余的采访,记者发现,在牧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国家重点工程伊敏煤电联营项目,便非常注重环境保护,整洁的现代化厂区与远处的草原景观相映成趣。但也有很多地区在招商引资时存在急于求成、不考虑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不良倾向。
有关省区农牧业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指出,牧区工业化,一定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环境保护优先、资源利用在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尽量在资源富集的牧区建设国家级的大项目,特别是对当地经济带动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此外,根据以往牧区工业化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经验教训,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区在招商引资中“饥不择食”。由于一些干部缺乏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只重财政收入,在实践中往往“是项目就上”,导致污染企业和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的企业趁虚而入。因此,今后应严格禁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入牧区,对以牺牲草原生态为代价的开发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二是在矿产资源底数不清、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招商开发。我国牧区是各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地,但许多地区在未经详细勘查的情况下忙于招商开发,使一些投资者借勘探之名行开发之实,侵占了国家利益。因此,如果不具备条件,应暂缓开发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国家应从资源战略储备的高度出发,对资源未开发的牧区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他们以大局为重,保护资源,因为资源迟早都是国家的。
三是项目准入门槛太低,缺乏必要的环保评价体系,地方政府甚至成为污染企业的保护伞。由于过去牧区工业基础薄弱,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甚至把企业挂牌为“重点保护企业”,不让职能部门,包括环保部门随便去检查和处理,使《环境影响评价法》形同虚设。为此,国家应提高进入牧区企业的准入门槛,其资质应由省级或国家有关部门从严把关,改变各类企业“遍地开花”的现状。同时,国家也应加大对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改变牧区财政吃紧的局面。
四是部分工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缺乏对草原的保护意识。不少地区为了修建厂房、修造公路,在草原上随意取土取料,一些地方被挖得千疮百孔。据了解,一些牧区因工业化开发占用草场而引发的争端和上访不断。为此,政府在审批项目时,应对项目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牧民补偿等问题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