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哲理荟萃_不容错过的小学规划
肖盾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已经设计好了——如果生的是女孩,就重点培养她数学,因为女孩往往在数学方面是弱项,要提前将“短板”补足;如果是男孩,就下工夫教他学外语,因为男孩的语言能力通常弱一些。这样,还在肖盾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里就推行了“双语制”。
当然,前提是父母都还能说一点英语,虽然口语水平并不高。但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肖盾刚上小学,就已经是个英语通了。甚至,很多词是先说好了英语,再学会汉语的。早上看到太阳,一开口就是“sun”,晚上看见星星,又喊着“star”。“太阳”和“星星”的汉语发音反而学得慢一些。
因此,肖盾从小就显得格外自信。课堂上,别的孩子开口说英语,总是怕出丑,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手脚也不知往哪儿放。只有肖盾大大方方,就像在给大家讲故事一样,不过用的是英语而已。
有一天,英语老师忍不住问肖盾:“你们家是不是刚从国外回来的?”
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推行了“双语制”,说这孩子从“国外”回来,错得也不算太远。粗通英语的年轻父母何其多,具备国际眼光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吗?
依我看来,差距就在于责任心和坚持。
有四只喜欢吃苹果的毛毛虫和一棵苹果树。第一只毛毛虫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只是看到其他的毛毛虫都在往上爬,稀里糊涂地也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晓得苹果在哪里,也从未吃到苹果。
第二只毛毛虫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它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干上吧?于是,它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最后,它终于找到了一个苹果,刚想扑上去大吃一顿,放眼一看,发现这个苹果是整棵树上最小的一个。
第三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带来了一副望远镜。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选择好了路径,遇到分支时,它不慌张,也没有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独木桥。但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到达时,大苹果已被别的毛毛虫捷足先登了。
第四只毛毛虫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终于,它如愿以偿,得到了最大最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像第一只毛毛虫那样糊涂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能做到第四只毛毛虫那样提前规划、步步为营的又有多少?
第二篇:(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哲理荟萃_典型
李局长已经等了好久了,终于等来了一件令他高兴的事儿。
李局长等了好久的事,就是想在系统内找一个好典型,然后通过宣传,让他的工作成绩被上级领导知道。因为他在县林业局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七年,早该提拔了,可机会一直等不来。
这下机会来了。
昨天下午,局里召开各乡镇站长、林场场长会议,冷不防冒出一件事来:小界岭林场58岁的杨长贵30年造林一万亩,为护林曾与盗伐者搏斗过,为造林曾三个月住在界岭上,工友去看他,吓了一跳,以为碰上野人了!前天,老杨在扁担沟植树时,突然昏倒,被人抬着下山,拉到县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工友们说,老杨是长期战斗在深山老林,饥一顿饱一顿,久而久之积劳成疾的,其事迹令人感动。
李局长当即到县医院看望了老杨,并送去医疗费5000元。回来后,把党办、宣传股、办公室的人叫到一起,研究下一步重点宣传好老杨三十年如一日、忘我造林的先进事迹。他说:“先进人物就出在我们单位,你们为什么以前没有上报过?老杨同志的事迹必须马上整理出来,下周进行本系统表彰,然后再让县里作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向老杨学习。”
这些安排好后,李局长赶紧找县委张书记,汇报了老杨的情况,并得到了张书记的充分肯定。这下,李局长心里有了底儿,回到单位重新布置起来。
几天之后,老杨的事迹由办公室刘主任起草、宣传股董股长修改、李局长亲自润饰后,定了稿。局里从机关和基层抽调了12名同志,成立报告组、材料组、后勤保障组,李局长又签字拨出5万元专款,在市报上买了专版,请了记者把老杨的事迹采写后发表出来,同时请电视台拍了专题片,在电视上重点推出。老杨的事迹家喻户晓。
李局长做完了这些,又专门到省林业厅找厅长汇报,这次不但受到厅长的肯定,而且还要求报告组再将材料修改一下,在全省林业系统进行宣传。厅长说,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做环保工程的今天,老杨这个典型别具意义,一定组织好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向老杨学习。
李局长得到指示后,马不停蹄回到单位重新修改老杨先进事迹的稿件,经过反复推敲,一周后终于成稿,报省厅批准后,“杨长贵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李局长的亲自带领下出发了。他们在全省18个地市林业系统巡回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林业职工为有这样一位常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好工友而自豪,为老杨显著的工作成就而惊叹,更称赞他临危不惧勇斗盗伐者的大无畏精神。老杨的造林护林精神被人们传颂着、赞扬着。每次报告会开始,都会有不少人被报告者的真情所打动,流下感动的眼泪,按李局长的话说,这样的效果极好。
经过近三个月的巡回报告后,省林业厅作出决定,在全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向杨长贵学习的活动。红头文件下发的第二天,李局长带着巡回报告团的同志回到了单位。
可是,李局长一到单位,就有同志告诉他,杨长贵于头一天晚上在县医院离开了人世。那位同志还说,老杨咽气儿的时候,单位没有一个人在跟前。
第三篇:(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哲理荟萃_销魂梅花
雪已经漫过棉靴的鞋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四季中,唯有此时的大地最为宁静,看李渔《笠翁对韵》,读到“雪衣娘”,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到这样的场景中。成人的内心,也翻腾出孩子的稚气。
雪中的树棵棵都像圣诞树,尤其是雪松。一年四季都那么绿,看得都生了厌倦,这下可好,终于换了装,就十足地可爱起来。
好像自小就对梅情有独钟。可梅并不像那些花草与我亲近。搬进新居,曾兴致勃勃地买过一株梅,遒劲的枝,淡黄的花,温润的香。喜欢驻足、观看、迷恋。可梅终究不安于家常的侍弄,第二年便不再开花,只剩枯枝。久等以后,我只好把它们端至楼下的花坛中,放置在自然的雨露下,仍然期待有含苞吐蕊的奇迹。一直没有。那么坚强的花,能抵住严寒,可在我家温暖的环境中,却生命短暂。于是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养梅,怕见它们的再度衰亡。草木中,梅应是有格的,与清高的人相仿,也并不随和好通融。
这或许是我的误解,它们是心境开阔的。前些日,寒流从北疆跋涉南下,雪也许在赶往江南的路上,先是有雨,而后就是雪了,接着就有脉脉梅香。屋后去赏雪中的梅,梅在枯瘦的枝上绽放,却阵阵暗香,诗人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只有雪,可与它一论高下。梅上的雪是不是也浸润了一缕花香呢?想到妙玉收梅花上的雪来沏茶,茶水清冽,可怕煞了眼前的风景,只是静静地赏着,并不折花枝,更不取花上雪。
立在梅前,梅枝横生,清瘦,有如兰亭序的风姿。那些梅花,看着竟有恍惚之感,疑为蜡雕,大雪纷飞中自有一种娇柔。不禁默念岁月的长河中为它们吟咏的诗文,能咏出梅的神韵的并不多。好在到林逋那儿,孤山的梅依旧在,依旧能让人想起暗香疏影的美好形容,能这样以梅妻鹤子作为依傍,想来也是勇气,一座名城,一座名山来记住他和他的诗句,也是对他的赞誉和承认吧。王冕的墨梅,也是我喜欢的一首,朵朵花开淡墨痕,墨香梅香相融,墨色梅色同在,中国文人的底气也是这般自负中有清朗。
梅相当容易入画,在雪地里尤其夺目。雪铺就的底子,更像一匹纯白的锦缎,抖开来,花开如绣,一朵又一朵,红梅有着直截了当的热情。画家黄永玉喜画红梅,看过一幅水墨红梅。画里梅枝,艳红如血,瘦干交错,墨气淋漓。他还在一篇回忆录里提及红梅,当年,黄永玉还在战地服务团认识了瞿秋白的一位学生,姓陈,结下一段情谊。后来剧团解散,他到处教书,到处投稿,但每年到了过年时就回到陈先生家里。那时,陈先生家的红梅花开得正好。要是哪一年没有回去的话,陈先生就会给他写信说:“花都开了,饭在等着你,以为晚上那顿饭你一定赶得来,可你没有赶回来。你看,花都开了。”
花都开了,香气溢乾坤,多么美好的情谊!于是忍不住,折两三枝作为清供,也算不辜负这番软香温存。这样的寒香,召唤着整个春天。
第四篇:(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哲理荟萃_山一样的情怀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史来说,这是多少代人经过了千难万险才进化到目前人类引以为傲的顶峰阶段。在短暂的百万年间,人类完成了从原始人到“创新人”的进化,但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观点来看,人类还要在进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如果单就整个生物圈而言,唯有人类创造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这也确实值得自命不凡的人类大书特书,纷纷要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留下浓重的一笔。
和人类的张狂相比,历经几十亿年地球的演变而巍然屹立的山峰,以不朽的身姿注视着世态炎凉。什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据科学家考证,地球的三极之一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来只是一片汪洋大海,仅用了3000万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为世界最高峰,成为傲视地球的独一无二之选。更为重要的是它哺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使得华夏儿女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活力,屹立在世界东方。
然而不容乐观的可怕现实是,地球三极的雪域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萎缩现象,海平面却在一点点上升,各种新的、变异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的病毒不断地出现,大气环境继续恶化。
人类在惊恐生存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同时,也在担忧自身的命运是否能平坦一些。所以,为了能在整个地球的大家庭中平安地延续下去,所有有幸能在地球上逗留的生命载体,除了繁衍生息外,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尽量不要给这个无限的世界留下什么遗憾。
人生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物欲上的满足,而更需要拥有山一样的情怀:无私、博爱、宽厚。所谓厚德载物,才是人的一种至情至性的本我。大千世界虽然赋予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破坏力,但与此同时也很公平,平均只给了每个人几十年的生存时间,以时空范畴来约束人的张力,在更大的空间里将生存权布施给了所有的生命物种。这就说明了人与自然生物圈的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亲密纽带关系。
山峰有情,人类无憾,如果我们人类都能拥有山一样的开阔胸襟,那么有关地球的美丽传说还将继续编织下去,这个世界也将会因为人类的善举而变得更加迷人,人类则会因为世界的精彩而不断消弭自己无知的举动。
第五篇:(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哲理荟萃_做好事别脸红
她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十一二岁的样子。我和她相遇在一个大巴上。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去市区办完事,乘大巴匆匆赶回。恰逢周末,车上人满为患,我拉着吊环站在那里。小姑娘就坐在我的正对面,一排座位旁边的那个位子上。她身着一件蓝花格子上衣,下面是一条运动裤,背着个书包,两根羊角辫翘啊翘,很可爱。
大巴车一路驶去,半道上,上来一个女子。那女子背着一个大包,手上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婴孩。她就艰难地站在我的身边。看着她辛苦的样子,我很着急:怎么就没人让个座给她呢?
也就在这时,我看到我对面的那个小姑娘开始在座位上扭捏,时不时地斜眼来扫那对母子一眼,接着又把头深埋下去。小姑娘的脸蛋憋得通红。
车的颠簸和拥挤,让那抱孩子的女子实在辛苦,售票员跑过来,对那女孩子说:“小姑娘,你到这栏杆边靠着站会,让这位抱小孩的阿姨坐好吗?”小姑娘闻言腾地站起,如释重负地站在了我身边,拉住了栏杆。我甚至看到她嘴边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小姑娘,其实叔叔知道,你早就想让位子给那阿姨了,对吧?”我稍稍俯下身,小声问道。小姑娘再一次脸红了,她说:“是啊,我早就想站起来了,可是,我不好意思„„”
猛然间有些感触。这一车的人都没有脸红,坦然安坐的人也没有脸红,为什么一个想做好事的孩子却脸红,羞怯了呢?生活中,有人会为了捡到一百块钱而暗自窃喜,而为乞丐丢下一枚硬币,会不会环顾四周,见了熟人便脸红呢?你在拥挤的公交车门口,扒拉下别人率先占领阵地,你被视作“英雄”,而要牵一个盲者过马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伸出一只手去?
忽然想到诗人杨键的诗句:“人做善事都要脸红的世纪,我踏着尘土„„”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什么,会不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呢?
“小姑娘,做好事很光彩的,你不要怕羞。叔叔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你要再勇敢一点!”小姑娘若有所悟,忽然使劲地点了点头:“嗯!我明白了。谢谢叔叔,再见!”
小姑娘终于朗声笑了,挥别的那一刻,晚霞正在天际燃烧。我想,她将会是一个豁达而快乐的女孩子,再不会为做好事而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