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桌酒水文化礼仪
*是个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号称“津巴布韦”(斤把不违),最近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应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在和国内客商的合作中,他的这个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酒醉事成”。
8月份的时候几位外商来考察合作事宜。在欢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不停地劝酒,一会儿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干)”,一会儿又来一句“饮酒不醉非君子”,几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
第二天一早,*美美地预备好了合同书,就等外商大笔一挥了。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们竟然直接回国了。
在西方礼仪里,喝酒的时候没有吆五喝六以及劝酒等我们认为热闹的场面,他们喝酒更多的成份是在品酒,而且认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只要有一线的选择余地,谁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
一.酒的礼仪
1.选酒及取用
吃中国菜时可以喝白酒、黄酒、药酒、啤酒。西餐时,可以选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时才选用。
在国内,白酒是饮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净饮干喝,也可以用来帮助吃菜下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药引泡药。白酒一旦和其他酒类如啤酒、汽水、可乐等饮料同饮,就很轻易醉。
在正式场合最好用专门的“肚量不大”的瓷杯或玻璃杯盛酒,这样就好“对付”我们中国人讲究的“一饮而尽”、“酒满敬人”等不成文的规定。喝白酒时,不用加温、加冰,也不必用水稀释。
西餐用酒分饭前、进餐和饭后三类。
一类是饭前酒或称开胃酒,是在入席前请客人喝的酒类,常用的有:鸡尾酒、威士忌、麦亨登、浮毛斯、马丁尼以及啤酒等。另外还应预备果汁、汽水及可乐等饮料。开胃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欲,喝得太多反而没有食欲,所以,不要多喝。
一类是进餐酒,是上菜时配合菜肴用的葡萄酒,常用的有:雪醴、白酒、红酒、香槟等,以及我国的黄酒、绍兴酒等。宴会中,假如是喝中国酒类,主人仅供给一种酒,客人无需选择。但最好多备几种酒,请客人自行选用。正式西餐,每上一道菜,侍者就会奉上一次酒,酒随菜不同而不同。常用的葡萄酒有雪醴酒、苦艾酒、香槟酒或鸡尾酒。
一类是饭后酒或称助消化酒,常用的有:白兰地、雪醴及薄荷酒等。
在西方,正确的斟酒方法是只倒半满的酒在杯子里;而吃中餐时,我们习惯于给客人斟满杯酒,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饭店,假如你以你的酒为荣,可以让客人看看酒签。
假如不是名酒,最好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盛酒瓶里。
红酒应该保存在温度低的房间,好的红酒要在餐前先打开瓶盖,让它呼吸一个小时的空气,口味会更好。假如在很冷的季节为客人上红酒,应该建议客人把酒杯握在手里几分钟,这样可以使酒快速升温。
餐前,至少应该把白葡萄酒在冰箱里放两个钟头。假如你有冰酒器,在有冰块的水里放20分钟。要多预备一些酒杯,因为在用过的杯里倒另外一种酒,会使酒的味道改变。
2.酒和菜的搭配
餐前酒喝出点气氛后,该挑选配菜的葡萄酒了。
可以餐前选用配制酒和开胃酒,而冷盘和海鲜用于白葡萄酒,肉禽野味选用于红葡萄酒,甜食要选用甜型葡萄酒或汽酒。酒和酒的搭配是:低度酒在先高度酒在后;有气在先,无气在后;新酒在先,陈酒在后;淡雅风格在先,浓郁在后;普通酒在先,名贵酒在后;白葡萄酒在先,红葡萄酒在后,并最好选用同一国家、地区的酒作为宴会用酒。
原则上是“白肉配白酒,红肉配红酒”。白葡萄酒适合于开胃菜等小菜或者虾、螃蟹、贝类、鱼等菜。炖牛肉等味浓的肉食菜,配红葡萄酒。油炸的肉食,配味淡的红葡萄酒。按国别选酒也是可以的:法国菜选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菜选基安蒂葡萄酒,吃腊肠和火腿肠为主的德国菜,应选德国的葡萄酒。喝汤的时候可以喝雪醴。上最后一道菜或甜品时就用香槟。
品酒要先从酒标开始。看酒的标签,核实一下是否是自己要的酒,可以看:葡萄的收成年、葡萄酒名称、葡萄酒的产地。然后,先往玻璃杯里稍倒一点,举杯看看酒的颜色是否漂亮,再闻一闻酒的香味,最后小口尝尝。酒瓶开了,除了明显的变质问题可以换酒,一般是不答应退的。
假如很多人喝酒,你可以点一瓶;或者你可以点小半瓶;假如你是一个人喝酒,也可以按“杯”要酒。每一家餐馆都提供了一两种点酒方式,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在西方宴会上喝酒一般不会像我国中餐那样拼命劝酒、不醉不归。
3.怎样斟酒
服务员来斟酒,你不必拿起酒杯,但不要忘了向服务员致谢。假如是主人亲自斟酒时,必须端起酒杯致谢甚至是起身站立或欠身点头致谢。也可以使用“叩指礼”,也就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表示谢意。主人亲自斟酒,要注重:面面俱到,一视同仁;斟酒适量,白酒和啤酒都可以斟满,其他酒不用斟满。在正式场合,除主人和服务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
第二篇: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餐桌礼仪
入座
进餐
离席 茶文化
酒文化
中西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注意事项:
①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 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 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用餐
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注意事项:
① 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② 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 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 ④ 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⑤ 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 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⑦ 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注意事项:
①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注意事项: ① 茶具要清洁
② 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③ 从客人的左侧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尽量不要打扰到客人 ④ 与人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可在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润喉,否则会显得不专心,甚至打断交流。
五、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注意事项:
① 作为主人要掌握好宴会的热度,且适当的调节宾客之间的尴尬,如遇到不能饮酒之人,主人应劝服敬酒的人用饮料或茶水代酒。② ③ 缘。作为宾客,切忌席间喧宾夺主。
不能喝酒的人,应礼貌地说明,切忌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④ 端酒杯的手势也要注意,可右手执杯,左手垫杯底,碰杯时自己的杯口应低于对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谦卑。如若自己的地位高于敬酒的人,则酒杯不宜过低。
⑤ 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长者,以示尊重。如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时,敬酒最好按顺序,切忌厚此薄彼。⑥
桌面上不谈生意,酒后大家心知肚明,不必特意提出来。
六、服装礼仪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注意事项:
① 如有戴帽子的宾客,在进入会场后理应脱帽,并放在合适的位置。② 在参加宴会活动时,都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七、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1、餐桌上气氛的不同:中国人就餐,讲求的是热闹,在餐桌上谈天说地,敬酒劝酒,完全抛却了平日里的安静表面;而西方人的餐桌上式及其安静的,不同于平时的热情,而沉默地切割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2、座次的不同:在中国,以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则右为尊,左为次。
3、餐具的不同: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一般包括筷子、碟子、汤匙、碗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而酒杯则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公用得筷子和汤匙则最好放在专用座子上。在西方的餐桌上,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玻璃杯等,其餐具的摆放较中餐要复杂,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酌情摆放。西餐中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4、上菜顺序的不同:中餐上菜顺序为:先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及水果。西餐的上菜顺序通常是:先上面包黄油,其次是冷菜,而后汤斗海鲜,再是主菜,然后是甜点,最后是咖啡及水果。
5、停菜方式不同: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置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后方可离去。在西方,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于餐盘内,这样可避免掉落,也便于服务生收拾。
6、饮食观念的不同:饮食的第一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为满足生理需求,但是第二目的呢?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餐 最求“味”的享受,在食物的制作上尤其讲究,制作方式五花八门,以达到味觉的享受,但营养的流逝是巨大的。而西餐的第二目的则是健康与营养,其制作方式也就较为单一。
八、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避免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对餐桌礼仪的借鉴、应用,一方面可以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做好必要准备。近年来受海外市场的影响,餐桌礼仪还被许多人视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时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机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都较为正式,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刻板,而使亲友尴尬。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也使亲友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餐桌礼仪与口才》段洁 陈谦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1.1
2、《成功有礼(2)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张玛莉著 广州出版社 2005.9.1
3、《现代中餐礼仪》林莹 毛永年著
上海科普出版社 2008.5.1
4、《谈饮食礼仪》谭素君 周书存著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1.1
5、《新编实用礼仪教程》周霄 穆容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7 6《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李维冰 华干林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6
第三篇: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
礼仪
餐桌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一、入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注意事项:
①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 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
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2、用餐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注意事项:
① 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
② 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 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
④ 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⑤ 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⑥ 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 2 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注意事项: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询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服装礼仪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地点和场合三大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
注意事项:
① 如有戴帽子的宾客,在进入会场后理应脱帽,并放在合适的位置。② 在参加宴会活动时,都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五、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避免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近年来受海外市场的影响,餐桌礼仪还被许多人视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时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机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是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的。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也使亲友有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第四篇:酒水文化礼仪
杨平是个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号称“津巴布韦”(斤把不违),最近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应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在和国内客商的合作中,他的这个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酒醉事成”。
8月份的时候几位外商来考察合作事宜。在欢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不停地劝酒,一会儿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干)”,一会儿又来一句“饮酒不醉非君子”,几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
第二天一早,杨平美美地准备好了合同书,就等外商大笔一挥了。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们竟然直接回国了。
在西方礼仪里,喝酒的时候没有吆五喝六以及劝酒等我们认为热闹的场面,他们喝酒更多的成份是在品酒,而且认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只要有一线的选择余地,谁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
一.酒的礼仪
1.选酒及取用
吃中国菜时可以喝白酒、黄酒、药酒、啤酒。西餐时,可以选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时才选用。
在国内,白酒是饮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净饮干喝,也可以用来帮助吃菜下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药引泡药。白酒一旦和其他酒类如啤酒、汽水、可乐等饮料同饮,就很容易醉。
在正式场合最好用专门的“肚量不大”的瓷杯或玻璃杯盛酒,这样就好“对付”我们中国人讲究的“一饮而尽”、“酒满敬人”等不成文的规定。喝白酒时,不用加温、加冰,也不必用水稀释。
西餐用酒分饭前、进餐和饭后三类。
一类是饭前酒或称开胃酒,是在入席前请客人喝的酒类,常用的有:鸡尾酒、威士忌、麦亨登、浮毛斯、马丁尼以及啤酒等。另外还应准备果汁、汽水及可乐等饮料。开胃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欲,喝得太多反而没有食欲,所以,不要多喝。
一类是进餐酒,是上菜时配合菜肴用的葡萄酒,常用的有:雪醴、白酒、红酒、香槟等,以及我国的黄酒、绍兴酒等。宴会中,如果是喝中国酒类,主人仅供应一种酒,客人无需选择。但最好多备几种酒,请客人自行选用。正式西餐,每上一道菜,侍者就会奉上一次酒,酒随菜不同而不同。常用的葡萄酒有雪醴酒、苦艾酒、香槟酒或鸡尾酒。
一类是饭后酒或称助消化酒,常用的有:白兰地、雪醴及薄荷酒等。
在西方,正确的斟酒方法是只倒半满的酒在杯子里;而吃中餐时,我们习惯于给客人斟满杯酒,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饭店,如果你以你的酒为荣,可以让客人看看酒签。
如果不是名酒,最好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盛酒瓶里。
红酒应该保存在温度低的房间,好的红酒要在餐前先打开瓶盖,让它呼吸一个小时的空气,口味会更好。如果在很冷的季节为客人上红酒,应该建议客人把酒杯握在手里几分钟,这样可以使酒快速升温。
餐前,至少应该把白葡萄酒在冰箱里放两个钟头。如果你有冰酒器,在有冰块的水里放20分钟。要多准备一些酒杯,因为在用过的杯里倒另外一种酒,会使酒的味道改变。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离对方比较远,就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避免出现尴尬。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宜喝酒,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要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要知道,别人没主动说明原因就表示对方认为这是他的隐私。
在西餐里,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并且不能越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
二.茶水礼仪
茶和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我们在接待来访的客人时,沏茶、上茶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待客礼节。不管是自己喝还是待客,喝茶都很有讲究。
1.茶叶的品种和饮用特点
根据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砖茶、袋茶等几个品种。
1)常喝绿茶的人都知道,当年的新茶,特别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是首选。
绿茶更适合在夏天饮用,可以消暑降温。
我国著名的绿茶有:产于杭州龙井的龙井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产于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产于湖南洞庭湖青螺岛的君山银针,产于安徽六安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信阳毛尖,产于贵州黔南都匀山区的都匀毛尖等。
2)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刚好和绿茶相反,它是以新鲜的茶叶经过烘制,等完全发酵后制作而成。在冲泡沏水之前,它的色泽油润乌黑。在冲泡后,它具有独特的浓香和爽口的滋味,还能暖胃补气,提神益智。
红茶性温热,适合在冬天里饮用。
我国生产的红茶品种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徽祁门某地的祁门红茶。此外,还有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滇红茶等。
3)乌龙茶的制作加工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外形肥大、松散,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整体外观上呈黑褐色。
沏水冲泡后的乌龙茶色泽凝重鲜亮,芳香宜人。喝过后,不仅可以化解油腻,而且健胃提神。
我国乌龙茶多产于福建,其中最著名的是福建安溪某地的铁观音、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等。
4)花茶,又叫香片,是以绿茶经过各种香花薰制而成的茶叶。它的最大特点,是冲泡沏水后芳香扑鼻,口感浓郁,味道鲜嫩。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
花茶可以分为茉莉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米兰花茶等多个品种。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受欢迎。
5)砖茶,又叫茶砖。是特意将茶叶压紧后,制作成的一种类似砖块形状的茶叶品种。它很受一些少数民族的喜爱,特别是添加奶、糖等之后煮着喝味道更美。
6)袋茶,不是茶叶的某一个品种,而是为了饮用方便,将绿茶、红茶、乌龙茶或花茶甚至是加入补品、药品分别装入纸袋内。饮用时将纸袋放进杯子,然后冲泡就行。袋茶是茶的一种方便饮品。
根据生活习惯,南方人爱喝绿茶,北方人爱喝花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爱喝乌龙茶,欧美人爱喝红茶,特别是袋装红茶。2.怎样选择茶具
喝茶时,因所选茶叶不同,所以茶具的品种也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喝茶都少不了储茶用具、泡茶用具、喝茶用具。
储茶用具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热、无味。如果要存放好的茶叶,最好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用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叶。
喝茶讲究的人,对泡茶用具也十分挑剔。在比较正规的情况下,泡茶用具和喝茶用具往往要区分开。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多是紫砂陶或陶瓷制成。
喝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用茶杯喝茶最常见,也正规。使用茶碗喝茶,多出现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
为帮助茶汤纯正味道的发挥,茶杯应该选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如果是为了欣赏茶叶的形状和茶汤的清澈,也可以选用玻璃茶杯。最好别用搪瓷茶杯。
如果喝茶时同时使用茶壶,最好茶杯、茶壶相配套,以便美观而和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要是同时用多个茶杯,也应注意配套问题。不要选用破损、残缺、有裂纹、有茶锈或污垢的茶杯待客。
3.敬茶的程序
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取茶冲泡。即使当着客人的面取茶,也不可以直接下手抓茶叶,而要用勺子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将茶叶倒进茶壶、茶杯。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以及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可能的话,多准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多种选择。上茶前,应先问一下客人是喝茶还是喝饮料,如果喝茶习惯用哪一种茶,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如果只有一种茶叶,应事先说清楚。
从医学角度来讲,喝茶不要太浓,如果客人有特别要求的例外。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是七分满。上茶时还有“茶满欺人”的说法。
用茶待客时,由谁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程度的问题。在家里待客,通常由家里的晚辈或是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最好是女主人,甚至主人自己亲自奉茶。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为来客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应该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的人亲自奉茶。
如果客人多,可以遵循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后男、先长辈后晚辈的原则;可以以进入客厅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也可以按客人的先来后到的顺序;还有一种“偷懒”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茶都泡后,让客人自己拿。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最好别喝茶。即使要喝,礼貌的做法是小口地品尝。不要连茶叶一并吞进嘴里。万一把茶叶喝进嘴里,也不要吐出来或是用手从嘴里拿出来,而是吃掉,或是在其它地方吐掉。
主人如果是真心诚意地以茶待客,最适当的做法,就是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这种做法的寓意是:“慢慢喝,慢慢叙。”以前,我们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又不说话,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所以,在用茶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的时候,不要再三斟茶。
在为客人续水斟茶时,不要妨碍到对方。一手拿起茶杯,使茶杯远离客人身体、座位、桌子,另一只手把水续入。最好不在客人面前续水。
三.咖啡礼仪
现在,咖啡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了。
喝咖啡,除了作为饮料自身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借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展现个人自身的教养和素质。越是正式的场合,就越是这样。
在正式场合,喝什么咖啡和怎样喝咖啡,不仅仅是个人习惯,也涉及到选择者身份、教养、见识的问题。
1.什么时候喝咖啡?
在家里用咖啡待客,不论是会友还是纯粹作为饮料,不要超过下午4点钟。因为有很多人在这个时间过后不习惯再喝咖啡。
邀人外出,在咖啡厅会客时喝咖啡,最佳的时间是傍晚或午后。
第五篇:酒水文化礼仪
杨平是个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号称“津巴布韦”(斤把不违),最近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应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在和国内客商的合作中,他的这个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酒醉事成”。8月份的时候几位外商来考察合作事宜。在欢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不停地劝酒,一会儿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干)”,一会儿又来一句“饮酒不醉非君子”,几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第二天一早,杨平美美地准备好了合同书,就等外商大笔一挥了。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们竟然直接回国了。在西方礼仪里,喝酒的时候没有吆五喝六以及劝酒等我们认为热闹的场面,他们喝酒更多的成份是在品酒,而且认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只要有一线的选择余地,谁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一.酒的礼仪1.选酒及取用吃中国菜时可以喝白酒、黄酒、药酒、啤酒。西餐时,可以选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时才选用。在国内,白酒是饮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净饮干喝,也可以用来帮助吃菜下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药引泡药。白酒一旦和其他酒类如啤酒、汽水、可乐等饮料同饮,就很容易醉。在正式场合最好用专门的“肚量不大”的瓷杯或玻璃杯盛酒,这样就好“对付”我们中国人讲究的“一饮而尽”、“酒满敬人”等不成文的规定。喝白酒时,不用加温、加冰,也不必用水稀释。西餐用酒分饭前、进餐和饭后三类。一类是饭前酒或称开胃酒,是在入席前请客人喝的酒类,常用的有:鸡尾酒、威士忌、麦亨登、浮毛斯、马丁尼以及啤酒等。另外还应准备果汁、汽水及可乐等饮料。开胃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欲,喝得太多反而没有食欲,所以,不要多喝。一类是进餐酒,是上菜时配合菜肴用的葡萄酒,常用的有:雪醴、白酒、红酒、香槟等,以及我国的黄酒、绍兴酒等。宴会中,如果是喝中国酒类,主人仅供应一种酒,客人无需选择。但最好多备几种酒,请客人自行选用。正式西餐,每上一道菜,侍者就会奉上一次酒,酒随菜不同而不同。常用的葡萄酒有雪醴酒、苦艾酒、香槟酒或鸡尾酒。一类是饭后酒或称助消化酒,常用的有:白兰地、雪醴及薄荷酒等。在西方,正确的斟酒方法是只倒半满的酒在杯子里;而吃中餐时,我们习惯于给客人斟满杯酒,表示对客人的敬意。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饭店,如果你以你的酒为荣,可以让客人看看酒签。如果不是名酒,最好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盛酒瓶里。红酒应该保存在温度低的房间,好的红酒要在餐前先打开瓶盖,让它呼吸一个小时的空气,口味会更好。如果在很冷的季节为客人上红酒,应该建议客人把酒杯握在手里几分钟,这样可以使酒快速升温。餐前,至少应该把白葡萄酒在冰箱里放两个钟头。如果你有冰酒器,在有冰块的水里放20分钟。要多准备一些酒杯,因为在用过的杯里倒另外一种酒,会使酒的味道改变。2.酒和菜的搭配餐前酒喝出点气氛后,该挑选配菜的葡萄酒了。可以餐前选用配制酒和开胃酒,而冷盘和海鲜用于白葡萄酒,肉禽野味选用于红葡萄酒,甜食要选用甜型葡萄酒或汽酒。酒和酒的搭配是:低度酒在先高度酒在后;有气在先,无气在后;新酒在先,陈酒在后;淡雅风格在先,浓郁在后;普通酒在先,名贵酒在后;白葡萄酒在先,红葡萄酒在后,并最好选用同一国家、地区的酒作为宴会用酒。原则上是“白肉配白酒,红肉配红酒”。白葡萄酒适合于开胃菜等小菜或者虾、螃蟹、贝类、鱼等菜。炖牛肉等味浓的肉食菜,配红葡萄酒。油炸的肉食,配味淡的红葡萄酒。按国别选酒也是可以的:法国菜选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菜选基安蒂葡萄酒,吃腊肠和火腿肠为主的德国菜,应选德国的葡萄酒。喝汤的时候可以喝雪醴。上最后一道菜或甜品时就用香槟。品酒要先从酒标开始。看酒的标签,核实一下是否是自己要的酒,可以看:葡萄的收成年、葡萄酒名称、葡萄酒的产地。然后,先往玻璃杯里稍倒一点,举杯看看酒的颜色是否漂亮,再闻一闻酒的香味,最后小口尝尝。酒瓶开了,除了明显的变质问题可以换酒,一般是不允许退的。如果很多人喝酒,你可以点一瓶;或者你可以点小半瓶;如果你是一个人喝酒,也可以按“杯”要酒。每一家餐馆都提供了一两种点酒方式,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在西方宴会上喝酒一般不会像我国中餐那样拼命劝酒、不醉不归。3.怎样斟酒服务员来斟酒,你不必拿起酒杯,但不要忘了向服务员致谢。如果是主人亲自斟酒时,必须端起酒杯致谢甚至是起身站立或欠身点头致谢。也可以使用“叩指礼”,也就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表示谢意。主人亲自斟酒,要注意:面面俱到,一视同仁;斟酒适量,白酒和啤酒都可以斟满,其他酒不用斟满。在正式场合,除主人和服务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4.敬酒的要点敬酒也就是祝酒,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提出某个事由而饮酒。在饮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类的话甚至主人和主宾还要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词,就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不要影响来宾的用餐。祝酒词适合在宾主入座后、用餐前开始。也可以在吃过主菜后、甜品上桌前进行。在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时进行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特别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嘴里同时说着祝福的话。有人提议干杯后,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样子。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和提议者对视一下,这个过程就算结束。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离对方比较远,就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避免出现尴尬。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宜喝酒,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要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要知道,别人没主动说明原因就表示对方认为这是他的隐私。在西餐里,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并且不能越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二.茶水礼仪茶和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我们在接待来访的客人时,沏茶、上茶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待客礼节。不管是自己喝还是待客,喝茶都很有讲究。1.茶叶的品种和饮用特点根据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砖茶、袋茶等几个品种。1)常喝绿茶的人都知道,当年的新茶,特别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是首选。绿茶更适合在夏天饮用,可以消暑降温。我国著名的绿茶有:产于杭州龙井的龙井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产于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产于湖南洞庭湖青螺岛的君山银针,产于安徽六安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信阳毛尖,产于贵州黔南都匀山区的都匀毛尖等。2)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刚好和绿茶相反,它是以新鲜的茶叶经过烘制,等完全发酵后制作而成。在冲泡沏水之前,它的色泽油润乌黑。在冲泡后,它具有独特的浓香和爽口的滋味,还能暖胃补气,提神益智。红茶性温热,适合在冬天里饮用。我国生产的红茶品种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徽祁门县的祁门红茶。此外,还有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滇红茶等。3)乌龙茶的制作加工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外形肥大、松散,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整体外观上呈黑褐色。沏水冲泡后的乌龙茶色泽凝重鲜亮,芳香宜人。喝过后,不仅可以化解油腻,而且健胃提神。我国乌龙茶多产于福建,其中最著名的是福建安溪县的铁观音、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等。4)花茶,又叫香片,是以绿茶经过各种香花薰制而成的茶叶。它的最大特点,是冲泡沏水后芳香扑鼻,口感浓郁,味道鲜嫩。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花茶可以分为茉莉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米兰花茶等多个品种。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受欢迎。5)砖茶,又叫茶砖。是特意将茶叶压紧后,制作成的一种类似砖块形状的茶叶品种。它很受一些少数民族的喜爱,特别是添加奶、糖等之后煮着喝味道更美。6)袋茶,不是茶叶的某一个品种,而是为了饮用方便,将绿茶、红茶、乌龙茶或花茶甚至是加入补品、药品分别装入纸袋内。饮用时将纸袋放进杯子,然后冲泡就行。袋茶是茶的一种方便饮品。根据生活习惯,南方人爱喝绿茶,北方人爱喝花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爱喝乌龙茶,欧美人爱喝红茶,特别是袋装红茶。2.怎样选择茶具喝茶时,因所选茶叶不同,所以茶具的品种也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喝茶都少不了储茶用具、泡茶用具、喝茶用具。储茶用具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热、无味。如果要存放好的茶叶,最好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用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叶。喝茶讲究的人,对泡茶用具也十分挑剔。在比较正规的情况下,泡茶用具和喝茶用具往往要区分开。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多是紫砂陶或陶瓷制成。喝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用茶杯喝茶最常见,也正规。使用茶碗喝茶,多出现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为帮助茶汤纯正味道的发挥,茶杯应该选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如果是为了欣赏茶叶的形状和茶汤的清澈,也可以选用玻璃茶杯。最好别用搪瓷茶杯。如果喝茶时同时使用茶壶,最好茶杯、茶壶相配套,以便美观而和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要是同时用多个茶杯,也应注意配套问题。不要选用破损、残缺、有裂纹、有茶锈或污垢的茶杯待客。3.敬茶的程序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取茶冲泡。即使当着客人的面取茶,也不可以直接下手抓茶叶,而要用勺子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将茶叶倒进茶壶、茶杯。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以及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可能的话,多准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多种选择。上茶前,应先问一下客人是喝茶还是喝饮料,如果喝茶习惯用哪一种茶,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如果只有一种茶叶,应事先说清楚。从医学角度来讲,喝茶不要太浓,如果客人有特别要求的例外。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是七分满。上茶时还有“茶满欺人”的说法。用茶待客时,由谁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程度的问题。在家里待客,通常由家里的晚辈或是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最好是女主人,甚至主人自己亲自奉茶。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为来客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应该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的人亲自奉茶。如果客人多,可以遵循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后男、先长辈后晚辈的原则;可以以进入客厅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也可以按客人的先来后到的顺序;还有一种“偷懒”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茶都泡后,让客人自己拿。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最好别喝茶。即使要喝,礼貌的做法是小口地品尝。不要连茶叶一并吞进嘴里。万一把茶叶喝进嘴里,也不要吐出来或是用手从嘴里拿出来,而是吃掉,或是在其它地方吐掉。主人如果是真心诚意地以茶待客,最适当的做法,就是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这种做法的寓意是:“慢慢喝,慢慢叙。”以前,我们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又不说话,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所以,在用茶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的时候,不要再三斟茶。在为客人续水斟茶时,不要妨碍到对方。一手拿起茶杯,使茶杯远离客人身体、座位、桌子,另一只手把水续入。最好不在客人面前续水。三.咖啡礼仪现在,咖啡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了。喝咖啡,除了作为饮料自身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借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展现个人自身的教养和素质。越是正式的场合,就越是这样。在正式场合,喝什么咖啡和怎样喝咖啡,不仅仅是个人习惯,也涉及到选择者身份、教养、见识的问题。1.什么时候喝咖啡?在家里用咖啡待客,不论是会友还是纯粹作为饮料,不要超过下午4点钟。因为有很多人在这个时间过后不习惯再喝咖啡。邀人外出,在咖啡厅会客时喝咖啡,最佳的时间是傍晚或午后。正式的西式宴会,咖啡往往是“压轴戏”。而一些正式的西式宴会一般在晚上举行,所以在宴会上喝咖啡通常是在晚上。不过为照顾个人嗜好,在宴会上上咖啡的同时最好再备上红茶,由来宾自己选择。咖啡往往是正餐中最后出现的一道“菜点”。在餐厅里用餐时,人们往往会选用咖啡佐餐助兴。喝咖啡最常见的地点主要有:客厅、餐厅、写字间、花园、咖啡厅、咖啡座等。在客厅里喝咖啡,主要适用于招待客人。在写字间里喝咖啡,主要是在工作间歇自己享用,为了提神。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什么要求。如果在自家花园喝咖啡,适合和家人消闲休息。也适合招待客人。西方有一种专供女士社交的咖啡会,就是在主人家的花园或庭院中举行的。它不排位次,时间不长,重在交际和沟通。2.喝咖啡时的得体表现喝咖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举止。主要是在饮用的数量、配料的添加、喝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多加注意。喝咖啡的具体数量,在正式的场合,我们要注意的是:杯数要少。在正式场合喝咖啡,它只是一种休闲或交际的陪衬、手段,所以我们最多不要超过三杯咖啡。入口要少。喝咖啡既然不是为了充饥解渴,那么在喝的时候就不要动作粗鲁,让人发笑。端起杯子一饮而尽,或是大口吞咽,喝得响声大作,都是失礼的。有时需要根据需要,自己动手往咖啡里加一些像牛奶、糖块之类的配料。这时候,一定要牢记自主添加、文明添加这两项要求。不要越俎代疱,给别人添加配料。如果某种配料用完,需要补充时,不要大呼大叫。加牛奶的时候,动作要稳,不要倒得满桌都是。加糖的时候,要用专用糖夹或糖匙去取,不可以直接下手。在正式场合,咖啡都是盛进杯子,然后放在碟子上一起端上桌。碟子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放置咖啡匙,并接收溢出杯子的咖啡。握咖啡杯的得体方法,是伸出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杯耳后,再轻缓地端起杯子。不可以双手握杯或用手托着杯底,也不可以俯身就着杯子喝。洒落在碟子上面的咖啡用纸巾吸干。如果坐在桌子附近喝咖啡,通常只须端杯子,而不必端碟子。如果离桌子比较远,或站立、走动时喝咖啡,应用左手把杯、碟一起端到齐胸高度,再用右手拿着杯子喝。这种方法既好看,又安全。在正式场合,咖啡匙的作用主要是加入牛奶或奶油后,用来轻轻搅动,使牛奶或奶油与咖啡相互融合。加入小糖块后,可用咖啡匙略加搅拌,以促使迅速溶化。如果咖啡太烫,也可以用咖啡匙稍作搅动。咖啡匙的使用,我们要特别注意两条禁忌。一是不要用咖啡匙去舀咖啡来喝。二是不用的时候,平放在咖啡碟里,不要立在咖啡杯里。在喝咖啡时,为了不伤肠胃,往往会同时准备一些糕点、果仁、水果之类的小食品。需要用甜点时,首先要放下咖啡杯。在喝咖啡时,手中不要同时拿着甜点品尝。更不能双手左右开弓,一边大吃,一边猛喝。喝咖啡时,要适时地和交往对象进行交谈。这时候,务必要细声细语,不可大声喧哗,乱开玩笑,更不要和人动手动脚,追追打打。否则,只能破坏喝咖啡的现场氛围。不要在别人喝咖啡时,向对方提出问题,而让他说话。自己喝过咖啡要讲话以前,最好先用纸巾擦擦嘴,免得让咖啡弄脏嘴角。来源: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