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大全

时间:2019-05-15 06:0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大全》。

第一篇:湖北省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大全

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

一、2010年国内茶叶产销情况

2010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茶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我国茶产业总体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全国茶叶生产

纵观全年茶叶生产,我国大部茶区于今年2-3月份期间遭遇到干旱、低温、倒春寒等恶劣性天气,但是由于各地及时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把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同时,由于中央加大“三农”投入政策力度,茶区各级政府重视茶叶生产,全国茶叶产销保持良好态势。据农业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将新增茶叶面积130万亩,总面积将达到2900万亩,预计全年茶叶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增产4.1万吨,增加3%左右,全年茶叶农业总产值460亿元,比上年增加47亿元,增加11.4%。

(二)国内市场

就全年而言,2010年国内茶叶消费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中高档茶和品牌茶消费继续增长。从茶叶消费种类看,其中绿茶消费占主导地位,乌龙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红茶消费市场全面启动且不断提升,普洱茶市场总体趋于平稳并呈慢速恢复性增长。此外,深加工茶产品和保健茶产品消费显著提高,快速消费型茶尤其是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的消费量均有较大提高。

(1)绿茶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茶类,今年春茶采摘前期突遇恶劣性天气影响,南方大部分茶产区的春茶产量大幅下降,量质齐跌,随着后续天气转好,大量新茶开始上市,茶叶消费快速回升。名优茶畅销,而低档绿茶及部分大宗茶主要供出口或其它方面的用途,消费情况总体变化不大。绿茶整体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20%左右。

(2)红茶的国内消费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福建省“金骏眉”红茶的成功运作,不仅带动了福建红茶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滇红、祁红、川红及宜红等传统名优红茶的发展,形成新的市场消费热点。河南“信阳红”风暴影响巨大。

(3)乌龙茶是近年茶叶消费的热点,乌龙茶独特的香气使消费者倍加喜爱。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高档乌龙茶已成为礼品茶的首选。

(4)普洱茶价格保持理性消费水平。今年云南地区遭遇特大干旱,导致云南普洱春茶的采摘和上市时间均推迟,且减产达到50%以上。加上普洱茶收藏者对普洱茶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因此,消费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5)我国边销茶的主要消费品种是茯砖、黑砖、花砖、青砖、米砖、康砖、金尖、沱茶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所饮用的边销茶品种也不同。边销茶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消费总体相对稳定,与去年相比,消费量基本持平。

(三)茶叶出口

在出口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和欧元贬值的影响,加上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今年茶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我国茶叶共出口14.73万吨,同比下降3.97%;出口金额约3.61亿美元,平均单价2447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4.67%和8.99%。主要原因: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特别是由于欧元、美元贬值,其币值波动直

接影响我国茶叶出口;二是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成本继续增加,进口商期待的低价位使我茶叶出口的不确定性增加;三是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持续实施“绿色壁垒”,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出口;四是由于在国外宣传不力和消费习惯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快速刺激茶叶消费,推动我国茶叶出口。总体预计,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将略低于去年,接近30万吨,出口值将有所上升。我省茶叶形势好于去年,预计全年茶叶出口值可以达到14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15万美元左右。

(四)我省茶叶产销情况

2010年,我省茶叶生产取得全面增产增收的好形势,面积、产量、产值“三超”历史新高。预计全省茶叶面积318万亩,比上年增加8万亩,增加2.6%,其中无公害茶采摘面积225万亩,有机茶采摘面积达11.1万亩。总产量15.5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加7.6%;茶叶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加10.4亿元,增长25%。全省茶叶均价达33.55元/ kg,比上年均价28.88元/ kg提高16.2%。其中,十堰市由于武当道茶的品牌带动效应,茶叶销售价格大幅提高,全市茶叶均价达130元/ kg,比去年100元/kg增加达30%,高档茶均价达2000元/ kg。恩施州茶叶销售均价35.5元/kg,比去年25.2元/kg提高10.3元/kg,增幅达40.9%。

红茶市场逐渐升温。预计全省红茶产量达1.48万吨,比去年增加3000多吨,增25.4%。如宜都宜红茶叶公司今年生产和收购宜红茶达8121吨,产值8513万元,均价10.5元/ kg,分别比2009年同期增加2929吨和3111万元。

乌龙茶开发初见成效。由于省政府今年加大了对乌龙茶产业开发力度,在我省已开始形成乌龙茶开发热潮。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到730吨,产值2.9亿元,量值均增长10倍以上,如竹溪梅子贡茶业公司今年生产武当有机乌龙功夫茶150吨,创产值5000多万元,均价达340元/ kg。咸丰馨源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乌龙茶,内销价格1760元/ kg,外销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出口价为360元/ kg。

砖茶边销市场稳步发展。预计全年产量达到1万吨左右,砖茶今年突出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名优新产品,小包装、礼品包装大量上市,均价提高15-20%左右。

二、2011年茶叶市场走势分析

预计2011年全国和我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将继续呈现增加的态势。从各茶类来看,绿茶生产和销售将依然保持增长趋势,随着全国 “茶叶品牌热”的兴起,各地将更加重视打造知名品牌和开发名优特色产品,特别是对中高档绿茶和品牌茶消费会继续增长;乌龙茶、红茶市场行情将继续看好;边销茶由于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整体价格有望提升;普洱茶市场可能会有恢复性增长;深加工茶和保健茶消费也将提高,而方便、快捷的袋泡茶、速溶茶以及茶食品、茶饮品等消费量将有较大提高。但由于近几年新开发的茶园陆续投产,采摘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等压力凸显;名优茶产量不断增加,对采茶工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采工不足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而且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省内外茶叶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打造和大力宣传知名品牌,正确引导茶叶消费,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内需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关键。各地要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加强乌龙茶、红茶、袋泡茶等新产品开发、新技术集成推广、新机械组装配套,加快茶饮料、茶食品、茶微粉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步伐,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出口,提高夏秋茶原料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控制农残,全面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凹印机市场走势分析

国内凹印市场的基本走势及对凹印机的需求分析

我国凹印市场的走势大致如此:

1.凹印企业综合实力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采用进口或国内新开发的中高速凹印机。骨干企业在规模上和结构优化上跨地区合作。

2.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因此更加重视印刷质量和防伪,首先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对包装的要求有着与在其它国际市场同一的要求;其次是国内(包括台、港、澳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努力地改进品牌形象;另外,国内长期存在技术越来越高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也促使品牌企业不断改进包装、提高防伪技术。

3.印刷企业与包装使用厂越来越注重建立更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不少知名企业投资组建自己的配套印刷厂,或通过招标选择合作印刷厂家,或是跨省市建立分公司以保持与包装厂生产基地的最近距离。

4.中西部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新建企业起点较高。

5.更加注重环保与卫生。

这是凹印市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环保与卫生水平已逐步成为印刷包装企业技术改造的出发点和自觉行为。

凹印市场的上述变化:决定了用户对于凹印机的需求也将有新的特点,比如:

1.凹印机本身来看,对其性能的要求仍将是多层次的。

价格虽然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机器性能特别是稳定性将更受重视。国产的非自动低速凹印机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宽幅、低价、中速(100-150米/分钟)的凹印机将成为国产设备的主体,国产凹印机主要竞争对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亚洲制造商,宽幅、准高速(200-250米/分钟)的凹印机将以进口设备为主体。虽然8色以下、10色以上的凹印机都有市场,但大多数凹印机将采用8-10个印刷单元。

2.对凹印设备制造商来说,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市场战略、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将是同等重要的。

开发能力差、服务跟不上的制造商将被兼并、淘汰;国内最后相当比例的制造商将被迫退出此市场。

3.对各国和各地区产品的需求将发生变化,从亚洲产品为主转向欧洲与亚洲并重。亚洲设备在比例上将会减少,欧洲设备将明显增加,国产设备将越来越集中在一些重要的制造商。

那些主要以中国为市场的外国制造商和那些只以某些地区为市场的国内制造商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伴随竞争和分化,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数量都将越来越少。从较长时间看,进口凹印机与国产凹印机的局面极有可能将出现类似于胶印机的情况:少数一些制造商控制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第三篇:自驾游市场走势分析

我国自驾游发展研究

自驾游起源于20世纪那个被称为建立在“轮子上的国家”——美国,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喜欢的一种旅游方式,被旅游者视为自由和随意的代名词。

自驾游,顾名思义,是指自己驾驶交通工具外出旅游的一种方式,其中车辆包括汽车(轿车、越野车、旅行房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以私有为主,也可以采用租赁、借用及其他方式。在现实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后,自驾游的内涵发成了一些变化:驾车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车主或是同行者;车辆主要指的是汽车。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自驾游指的是旅游者以私有或租借的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或是同行人驾驶,以休闲或体验为主要目的的前往目的地进行旅行的过程。专题研究小组从自驾游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市场特征、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自驾游背景下的旅游景区开发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自驾游发展背景

1、人们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保持了连年的高增长率。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GDP达到约3603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175元和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可见,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还是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就为自驾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汽车保有量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公路养路费的取消,我国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年增长率超过了20%。截止200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达26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3.8%。另外,汽车租赁业的繁荣在帮助更多人实现自驾车旅游之梦的同时,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此看来,具备度假需求和度假能力的人群在出行工具上是基本没有问题的,自驾游已悄然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年人群所热爱的旅游休闲方式。中国自驾游的蓬勃发展,将渐渐成为一个全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3、交通网络的形成

自驾游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很大的关联,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推动自驾游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截至2009年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已完成,即“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贯通。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自驾游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尤其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不仅自驾车数量多,交通还很发达,这些硬件设施直接推动了自驾游的火爆。

二、我国自驾游发展历程 自驾游是随着私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观念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2001—2002年自驾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国内旅游市场初现端倪,团体自驾车的旅游形式出现。2003—2007年,自驾车旅游已成为黄金周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自驾车游经济”所带动的相关产业更加广泛,其蕴含的经济潜力更加巨大;自驾车自助游异军突起,势不可挡,已超越组团游并领跑旅游市场。2008年至今自驾车旅游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并慢慢走向成熟。

三、我国自驾游的供给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除了自己组织的自驾游外,市场上主要存在三个供给商:汽车俱乐部、汽车租赁公司和旅行社。

1、汽车俱乐部

近年来,各地都组建了不少汽车俱乐部,其中有一些是汽车销售商开办的,如大众汽车俱乐部、奔驰汽车俱乐部等;有一些是专业汽车俱乐部,如大陆汽车俱乐部等。这些汽车俱乐部集合了很大部分的汽车爱好者和自驾车旅游爱好者,同时也占据了或多或少的自驾车旅游市场。

汽车销售商开办的汽车俱乐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顾客,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每个品牌的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会员,其中有一部分成员是相对固定的,且参与的频率高,这些固定的参与者们也往往会由单一参与者的角色向参与者和组织者兼备的身份转变,他们会给俱乐部提出

很多精彩的建议,并帮助其组织活动。

而专业的汽车俱乐部是较早进行自驾车旅游的组织之一,针对的是专业旅游爱好者,与汽车销售商开办的汽车俱乐部相比,在自驾车旅游方面做得比较专业和完善,有着较好的声誉。这种俱乐部从以车辆为基础的服务发展到组织自驾车旅游,并在自驾车旅游中提供专业服务去维护和发展客户群,赢得了自驾车旅游的客源市场。

但无论怎样,汽车俱乐部的经营活动还是立足于汽车本身,组织自驾车旅游这一非主营业务职能,是为俱乐部拓展其他业务发展服务的。

2、汽车租赁公司

汽车租赁公司的主要功能是为没有车或不愿使用自己车辆的旅游者有偿提供汽车,包括汽车的保养、维修等服务。开展自驾游并不是汽车租赁公司的主业,但由于租赁公司掌握着大量的客源,所以将自驾游作为其业务延长链来看待。

汽车租赁公司开展自驾游的优势在于其能提供较为完善的汽车服务,而且对于异地旅游者来说非常方便。但它跟汽车俱乐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旅游的服务上存在着欠缺。

3、旅行社

自驾游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按理说由旅行社来组织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我国,旅行社一开始是被动的参与到自驾车旅游中的。1985年,一个由法国旅行社组织的老爷车队从巴黎出发开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中国这边就是由旅行社来做的整体安排,这就说明在接触自驾游方面旅行社远远比自驾车俱乐部要早,但真正做起来的,却是汽车俱乐部。后来,旅行

社在自驾游市场已经火爆发展起来的时候,才抱着分一杯羹的心态加入到自驾游当中。而且即使到现在,旅行社在自驾游市场中占的份额也不大,很多旅行社表示很少组织自驾游,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与汽车俱乐部或是汽车租赁公司相比,缺少市场客源,对于旅行社来说,没有游客资源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二,在汽车专业服务方面有所欠缺。旅行社组织的多是长途自驾游,在这一过程中对汽车服务的要求很高,而旅行社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第三,其管理模式与自驾游爱好者的需求有矛盾。那些倾向于自驾游的人所追求的就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感觉,而旅行社现有的模式却与之相悖。旅行社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往往对游客干预过多,这可能造成自驾车旅游者的抵触。

但旅行社组织自驾游,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由于经验丰富,它能够使旅游六要素很好的结合起来,使自驾车旅游者享受到精神层面的快乐。

四、我国自驾游市场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车族和有驾照人员的迅速增多,自驾游发展火爆。火爆的自驾游市场,引起了专业人士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性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多学者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对我国多个城市的自驾车旅游者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些一手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自驾车旅游者呈现出了一些共性。

(一)人群特征

我国的自驾车旅游者在性别方面以男性为主,占到了70%—80%,女性则多以搭乘他人车辆的方式参加自驾游。但目前这一趋势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女性作为自驾者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在年龄结构方面以中青年为主,25—40岁的游客占到了全部游客的70%以上,中青化现象突出。

在文化程度上,高学历化趋势显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主体,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也较高。

自驾车旅游者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基本上属于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者。

从职业的构成上看,以白领和企事业管理人员为主,并覆盖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和公务员等多种职位。

(二)动机分析

自驾车旅游者出游在于寻找一个自由化、个人化的空间,休闲为主要的动机,同时结合观光旅游。一些颇有特色的专项旅游,比如探险、露营、摄影等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时间、距离特征

1、时间因素分析

自驾车旅游者一般会选择周末、小长假、黄金周或是带薪休假期间进行自驾游。其中,周末或是小长假期间比较火爆。大部分自驾车旅游者的时长在2—5天内,其次是1天,5天以上的比例较低。在出游频率上,接近一半的人会选择一年出游2—5次,其次选择比例较大的是5—10次和1—2次,每年参加10次以上自驾游的旅游者很少。

2、距离因素分析

由于受交通状况、出游时间、消费水平和汽车技术标准诸多因素影响,自驾车旅游者一般会选择单程里程数在500km以内的中短途距离的目的地。

其中选择100—300km,路上花费2-2.5小时的占到了将近一半。选择500km以上的则很少。

(四)偏好分析

1、目的地选择

在目的地类型的选择上,与普通游客相似,大多数自驾车旅游者还是比较向往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而选择层次较高的文化游、探险游的比例较低。其中,本地游尤其本地周边游是自驾车游客比较喜爱的旅游产品。许多中心城市周边开办的休闲度假村、农家乐,举行的民俗活动采摘节等,是自驾游客的首选之一。就旅游地的开发程度而言,大多数游客偏好于已开发并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地,仅有少数敢于尝试未被开发的旅游地。

2、出游方式选择

自驾车旅游者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与好友结伴同行或是参加有组织的自驾车旅行活动。单车旅行的人很少,这主要是因为自驾车对旅游者的驾车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我国一般的自驾车旅游者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需要朋友或是组织成员一起出行,从而保证安全。

3、信息获取方式

自驾车旅游者多为年轻人,他们学历高、收入水平高,其主要特征与上网人群类似。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为广播电视。亲朋好友的推荐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五)消费特征

我国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比传统旅游方式高,大概集中在200~400

元/天。其中吃、住、行三项的开支占到了80%,游购娱所占的比例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一是,过高的交通和住宿费的限制,二是,我国自驾游的产品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通过以上的各项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自驾游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1、我国自驾游还处在初级阶段

从以上的调查发现,我国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还停留在休闲和观光阶段,在目的地选择上也比较倾向于短距离的风景名胜地。这与发展成熟的国外自驾游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美国的自驾车旅游者,更注重一种体验,他们乐于感受自己不熟悉且对自己有很大吸引力的异地环境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而我国的自驾车旅游者与普通游客没有多大区别,还是喜欢“游览景点”,只不过是把交通工具由火车和飞机换为了自己的汽车。自驾游独有的娱乐方式、消费方式、住宿方式以及度假方式在我国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2、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距离、时间、收入水平和旅游目的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

短途旅游者的一般选择:周末出游,时长一般在1—2天内,城市周边的郊区乡村是首选。短途旅游受收入限制最小,人群广泛。出游方式上一般会选择和朋友或是家人一起出游,基本上不会参加旅行社或是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活动。

中长途旅游者的一般选择:在小假日、黄金周或是带薪假日出游,也包括周末的过夜自驾游。时长一般在3—7天,外出多追求休闲、聚会和度假。中长途旅游者收入较高。在出游方式上以亲人朋友一起出游为主,但有的游客也会选择参加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活动。

长途旅游者的一般选择:长途自驾游多是跨区间进行,时间不太固定,时长一般在7天以上,一般是在一条线上游览多个景点,以度假、探险、疗养为主要目的。这一出游群体的月收入水平最高,基本在5000元以上。因为长途自驾游对技术和安全的要求较高,因此大多数旅游者不会单独前往,而是会跟随专业性较强的汽车俱乐部或是旅行社外出。

另外,我们还发现当目的地距离达到一定程度后(大概500km),自驾游的实际出游距离符合距离衰减理论,即大多数游客选择在500公里之内旅行,超过500km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出游人数递减。

3、自驾车旅游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出游距离方面,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多数人偏向于远距离旅行,希望离开惯常的环境寻找与平日不同的感受。因此这一部分群体的数量在逐步增多。

其次,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逐渐成熟,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专项旅游越来越受欢迎,探险、拓展、野炊等成为了时尚,参观景点的游客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游览和休闲在很长时间内还将占据自驾游市场的主体。

4、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不高,且消费结构很不均衡

自驾车旅游者的整体消费水平较低,通过研究发现这与旅游者的收入关系不大。因为在选择自驾游决策的影响因素时,选择花费的比例很少,这就说明,大多数旅游者并不面临消费过高的担忧。自驾车旅游者花费低的主要原因是景区缺少激起旅游者购买欲望的产品和项目。很多游客反映有购买欲望,但却没得可买。这就导致了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低且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五、自驾车为旅游带来的变化

自驾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兴起后,给旅游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使其在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1、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

自驾游发展起来后,摆在项目开发者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专业的细分市场。于是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是指在自驾车旅游线路上,依托旅游交通干线和风景优美的景点,或者在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的,有一定场地和设施条件,可以为自驾车爱好者提供自助或半自助服务的,具有特定主题复合功能的旅游服务场所,在国外一般是自驾车出游的首选之地。升级版的汽车营地,为了适应度假旅游的需求,越来越休闲化、个性化,增设了户外运动、多功能游泳池、娱乐、书屋、俱乐部会所,甚至高尔夫球场等特定主题复合功能。这一形式,在我国虽刚刚起步,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2、催生了新趋势的出现

自驾游形式出游的消费群体大多是都市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爬爬山、看看自然景观等一系列单调的活动。虽然生态环境依然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游客更渴望在旅游中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因此,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休闲、养生、生态、文化等内涵的特色旅游产品,将成为自驾游的开发趋势。

六、自驾游背景下旅游景区的新开发思路

1、旅游景区开发要保持原生态

近年来自驾游的火爆发展,一方面给景区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客源和丰厚的利润,一方面也正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自驾车停靠所带来的地表植被破坏和自驾车行驶所带来的尾气污染,对于景区环境和文物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而自驾车旅游者最看重的就是能够缓解城市环境和工作压力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依托自然山水风貌的各类景区在开发和日常管理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努力保护好景区内的自然生态,营造一个让人回归自然又享受自然的舒适氛围。

2、旅游景区开发要注重交通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在中短途自驾车旅游中,大部分游客是自己开车带着家人或是朋友来旅游的,基本上属于自助游,很少参加旅行社或是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活动。这样,自驾游就使更多的旅游者与景区直接接触,景区的服务直接摆在了旅游者的面前,接受着旅游者的考量。

另外,自驾车旅游者所需要的服务与原来的普通游客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要求更高,而目前还很少有景区能达到这一要求: 第一,无论是景区周围的大交通还是景区内的小交通,其交通标志系统大多不够完善,这会让游客感觉很难找,不方便。突出表现在方向导引符号、交通警示牌等标识物欠缺;景区导游信息和地图分布不广泛且未及时更新;景区附近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不够通畅,尤其是节假日,人群的大量聚集使得景区周围的交通常常会陷入瘫痪。

第二,景区停车场、加油站以及车辆检修和维护点的缺少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都存在着停车场紧张的问题,尤其是在节假日,这已成为阻碍自驾车旅游者重要因素之一。而加油站、车辆检修和维护

部门在我国景区更是少见,一旦车辆出现问题,旅游者就会面临无处求救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因此,景区无论是在最初的开发还是后来的提升中要对交通进行科学规划,加大针对自驾游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良好的道路交通状况,规范清晰的交通标志牌,安全可靠的临时停车点,足够的停车场停车位,汽车应急维修服务等。

3、旅游景区产品开发要逐渐休闲化、多样化

虽然目前我国的自驾游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旅游者对知名度较高的自然观光景区兴趣较大。但不容忽视的是,休闲游以及各种专项特色游已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景区还没有专门针对此趋势设计的产品和项目,已有的产品体系还远远满足不了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因此,景区在开发产品时应注重对自驾车旅游者需求的调查研究,适应游客休闲度假的特点,向着休闲化、个性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开展各类康体、娱乐度假村,乡村民俗旅游以及修建农业观光生态园区等。

4、景区建设要针对自驾车旅游者完善信息系统

自驾车旅游者大部分属于自助旅游的范畴,对旅游信息的需求更为广泛和细致。气象信息,交通路况信息,安全、维修信息,餐饮,住宿和游览信息对自驾车旅游者来说都必不可少。但目前我国的景区景点都还无法提供如此完善的信息服务,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的加强与改善:

(1)为了便于自驾车旅游者做好行程计划安排,景区或是当地政府要根据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为其设计最佳行车路线,编制集交通线路、旅游景点、食宿设施于一体的旅游交通图,图上的公里数要标注清晰、准确;周围 的加油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汽车维修中心要用鲜明的标记标出,便于自驾车旅游者寻找;交通图上要包括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比如汽车维修中心、汽车安全救援中心、酒店、加油站等。

(2)开通政府或景区旅游公共服务热线,发布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客流量、舒适度、天气状况和住宿情况预报。另外可以在机场、车站、饭店以及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要道等旅游者集散地,提供游人免费取阅的旅游资料或配置触摸式旅游信息查询设备。为旅游者提供完备、便捷的信息服务。

5、针对游客出行方式,加强市场宣传和针对性服务

自驾游已经成为旅游者的主要出行方式,所以对有车一族的宣传促销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游客大多愿意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游的特点,应充分考虑到配置适合家庭氛围、朋友聚会的各种接待、娱乐设施。同时游客朋友之间的口碑宣传作用会变得比较重要,为游客提供满意服务将有助于游客返程后的正面宣传,从而带来更多潜在游客。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很重要,比如在有车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提供免费旅游宣传资料,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旅游咨询点等,目的都是要减少游客搜集信息的成本,使信息主动暴露给游客并获取注意。

自驾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以及休假制度的改革推动的,这种推动是强大而持续的。我们相信,只要旅行社或景区全面了解自驾车旅游者的特征,以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和线路,自驾游将呈现出新一轮的更加火爆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现状

私家车拥有量不断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城市家庭已跨过汽车消费的经济门槛,成为有车一族。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游者旅行方式发生转变。很多旅游者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传统旅游方式,而更加注重体验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并获得独特旅游经历与感受。因此,自驾车旅游已成为一种旅游新时尚。

自驾车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我国从2004年春节开始,自驾车游客的比例已占整个散客市场的3成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提高。其中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市民出游选择自驾游的比例高达60%。自驾车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第四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上)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一步盘整,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国内需求偏弱,各传统产业均不同情况遇冷。相比其它农产品行业,茶叶行业调整幅度有限,动力转化过程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三大需求中,消费增长稳中有忧,投资增速趋缓,出口止跌回升。

为帮助全行业及时掌握茶叶产销整体形势,了解产业变化趋势,研判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最新调查基础上,结合农业部、统计局、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形成了《2015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一、生产情况

根据综合分析,2015年全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茶园面积增幅下降,产量继续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明显。1茶园面积低幅扩大

2015年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共计4316万亩,同比增长175万亩,增长率4.2%;采摘面积3387万亩,同比增加228万亩,增长7.22%。茶园面积与采摘面积均较之去年增长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贵州、陕西、四川省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增加明显,分别达到466万亩,689.1万亩,215.9万亩,481.6万亩。茶叶产量小幅增加

全国干毛茶产量227.8万吨,比之去年上涨18.6万吨,增幅达8.9%。其中,以贵州省为代表主产茶省份继续增产增收,贵州增产4万吨,福建、四川、云南各增产2万吨以上。

3茶叶产值中幅增加

全国干毛茶产值1519.2亿元,比上年增加170.1亿元,增值12.6%,较之去年回落6.47个百分点。贵州、四川、浙江和陕西干毛茶产值分别增加49.8亿元、27亿元、18.6亿元和16.5亿元。

4名优茶产量、产值赶超大宗茶

与2014年不同的是,2015年名优茶在产量、产值双双增长,赶超大宗茶。名优茶产量99.3万吨,增加9.1万吨,增幅达到10.1%,比之去年上调0.34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28.5万吨,增加9.5万吨,增幅8.0%,下降2.75个百分点。名优茶产值1038亿元,增加145.4亿元,增16.3%;大宗茶产值481.2亿元,增加24.7亿元,增5.4%,大宗茶产值增幅明显放缓。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3.6%,56.4%,与去年变动不大;产值占比,名优茶为68.3%,大宗茶为31.7%。上升或下降2个百分点。5六大茶类普遍增产,结构优化

绿茶增产9.97万吨,达到143.8万吨,增长7.45%。主要是贵州省和陕西省增产3.5万吨,1.29万吨;黑茶增产3.6万吨,达到29.7万吨,增长13.85%,主要是云南省和四川省分别增产1.1万吨,1.09万吨;红茶增产2.96万吨,达到25.8万吨,增长12.95%,主要是云南省增产1.12万吨;乌龙茶增产1.34万吨,达到25.9万吨,增长5.46%,主要是福建省增产1.25万吨;白茶增产6480吨,达到2.2万吨,增长率属六大茶类最高,达到41.77%,主要是福建增产5400吨;黄茶增产362吨,达到3472吨,增长11.64%,主要是依靠湖南省和安徽省增产224吨,200吨。

在六大茶类占比中,2015年绿茶、乌龙茶比例略有下调分别为0.84%和0.36%,白茶、红茶、黑茶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0.22%、0.41%、0.57%。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

全国茶叶单产水平稳中有升。按采摘面积计算,采摘茶园平均亩产量达67.2公斤,比上年提高1公斤,亩产值为4484.88元,比上年增加215.23元,增5%;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达52.77公斤,比上年提高2.26公斤,亩产值为3519.6元,比上年增加262.2元,增8%。除海南省、江苏省效益下降外,其他省(区、市)效益均上升。茶叶质量及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茶园结构优化,无公害茶园面积2771.8万亩,同比增加317.6万亩,增长12.94%,占比为64.22%,比例提高4.96个百分点;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为2436.9万亩,增加148万亩,增幅6.47%,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56.6%;有机茶园面积267.5万亩,增加24.4万亩,增幅10.05%,比例提升0.3个百分点,达到6.2%。

在中国茶叶农业产值20年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反映当前保持茶叶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逐步增大。一是产销平衡压力增大,全国未投产幼龄茶园仍达900万亩,潜在的产能释放巨大;二是茶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剪刀差效应明显;三是确保质量安全压力加大,国内外质量标准趋严的同时,社会关注度高、容忍度低的现状未发生变化。四是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人力问题日益严重。

文章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第五篇:糖 国际和国内产销分析

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合约

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交割质量规定

符合《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砂糖期货交割质量标准》(Q/ZSJ 002-2005,下称《所标》)的一级白砂糖为标准交割品。期货交易用白砂糖的理化指标如下:

色值小于等于170IU,其他指标符合《所标》的二级白糖,可以在本制糖(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的9月和该制糖结束后的当年11月合约替代交割,贴水标准为50元/吨。

符合《所标》的一级和二级(色值小于等于170IU)进口白糖(含进口原糖加工而成的白糖)可以交割。

某一制糖生产的白糖,只能交割到该制糖结束后的当年11月份,且从当年9月合约交割起(包括9月合约)每交割月增加贴水20元/吨,即9月贴水20元/吨,11月贴水40元/吨,贴水随货款一并结算。

一、白糖现货基本知识

一、食糖概述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1、生产食糖的原料

生产食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还有甜菜。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沛的雨量,一般要求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00℃-6500℃,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都种植甘蔗,主要分布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地区。

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少量在亚洲地区,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北部等。

一些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用甜菜制糖的历史只有几十年。

从全球看,利用甘蔗生产食糖的数量远大于甜菜,两者的比例大致为7:3。

2、食糖的种类

根据加工环节、加工工艺、深加工程度、专用性等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红糖等。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食品、饮料工业和民用消费量最大的为白砂糖,我国生产的一级及以上等级的白砂糖占我国食糖生产总量的90%以上(图一)。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3、食糖生产

工厂利用甘蔗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甘蔗制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亚硫酸法或者碳酸法直接生产白糖(一步法);另一种是先用石灰法制造原糖,然后在精炼厂再回溶、提净,再次结晶成为精炼糖(二步法)。欧美等发达国家制糖历来是进口原糖,加工成精炼糖。我国糖厂全部采用一步法生产。甜菜制糖都是用渗出法提糖和用碳酸法澄清直接生产白糖,不生产原糖。

4、制糖生产期

由于所处纬度和气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输出国(地区)的制糖生产期(糖料收获期)不同。世界食糖榨季开始与结束时间见表一。习惯上,世界食糖生产销售期从9月至翌年8月计算。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5、白砂糖保存

白砂糖存放时间受气候条件、加工质量、保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加工质量好、气候条件好、保管条件好的情况下,白糖可存放2-3年;而在加工质量差、气候条件差、保管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保存半年左右。

目前,我国白砂糖的出厂质量大都能达到国标(GB317-2006)一级标准,但是,受加工工艺的影响,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不同工厂生产的一级白砂糖保质期差别较大。白砂糖保管不善或保存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受潮、溶化、流浆、结块;二是色值变化,颜色变黄;三是污染,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超标。

二、我国白糖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

1、生产情况

我国食糖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导致食糖生产这种周期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二是是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三是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近十年来,食糖生产大致上以5-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2-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2-3年连续减产。2007/08榨季食糖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84.02万吨,同比增加23.7%(图二),是历史上超过1000万吨产量的第四个榨季。其中甘蔗糖产量1367.91万吨,同比增加27.30%,甜菜糖产量为116.61万吨,同比减少7.03%。

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图三)。

近年来食糖生产在产业发展优势地区集中度越来越明显,广西产糖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0年产量增加两倍,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由原来的34%增加到目前的63%;新疆甜菜糖产量07/08榨季略有减少,产量仍占甜菜糖总产量的52%,成为全国主要的甜菜糖产区(表二)。

截止到2007年9月,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139家,开工糖厂296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24家,糖厂45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15家,糖厂251家;炼糖企业9家。

2、进出口情况

(1)我国食糖进口政策

食糖生产和世界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政府对食糖贸易的高度保护,为保护并维持本国国内食糖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和国内食糖价格稳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设置了一整套保护政策,把本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相对隔离开来。

加入WTO后,我国对食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1999年发放160万吨,以后5年内每年增加5%,2004年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此后这一数额延续到2007年。1999年至2003年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为20%,白糖为30%,配额外进口关税为76%。2004年配额内进口关税统一降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降低到50%,并同时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非国有企业也可以进口。目前我国关税水平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

根据2003年颁布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每年9月底出台第二年的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目前,我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分为国营配额和非国营配额,国营配额占70%比例,私营配额占30%。进口关税配额证自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有效。

(2)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

我国食糖以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近几年来,我国食糖进口基本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一般贸易的比例在70%-80%之间。近两年随着我国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提高,食糖生产出现供大与求的局面,其与国际白糖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相结合,令我国目前进出口量都有所减少,2008年我国食糖进口主要来自:印度、古巴、泰国、韩国等国;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香港、蒙古、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3)进口糖的流通

我国进口糖主要以原糖为主,进口原糖中一部分为政府间贸易(即每年40多万吨的古巴糖),这部分直接进入国家储备库形成“国储糖”,国储糖中的原糖以竞卖形式投放市场,经精炼厂加工成成品糖后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进口原糖的另一部分为一般贸易进口糖,即获得进口配额的食糖加工企业在国际食糖市场进口原糖,经过精炼糖厂加工成成品糖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另外,我国一般贸易进口糖中还有一部分成品糖,这部分成品糖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配额外进口糖的关税税率为50%,属自由贸易,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口和销售。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尽管每年发放了100多万吨的食糖进口配额,但除古巴糖外,真正进口的食糖并不多,配额没有被完全使用,这说明进口糖受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只有当国内价格高出国际价格,并有合理利润时一般贸易进口才会发生。

3、消费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近5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达到了1000万吨以上,年人均食糖消费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达到9.6公斤,食糖消费进入新一轮增长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工业消费的稳步上升。食糖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品业发展在十五期间平均增幅19.8%,糖果、糕点、饼干、乳制品、罐头、果汁及果汁饮料2008年1-7月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在11.74%-49%之间,这种速度将有效促进食糖消费量的增长。

4、食糖储备

我国储备糖制度建立于1991年,制度规定,国家储备糖(系指中央储备)总规模160万吨,但从制度建立至今,总规模尚未突破,最高时147多万吨。国家储备糖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国内收储和中古政府间贸易从古巴进口的原糖。目前国家储备糖的政策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合理的价格保障食糖的有效供给;二是保护我国食糖企业和蔗农的利益,确保整个食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储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我国整个食糖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储糖的运作是一种反周期的操作,与我国食糖生产的周期形成一种有效的对冲,进而达到了稳定市场、平衡产销的宏观调控绩效。

三、世界白糖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世界食糖现货市场主要特点有:一是生产相对集中,且多数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古巴。这些主要产糖国大量出口,而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二是食糖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三是市场供求变化较大,价格波动剧烈。四是各国糖业政策复杂多变,均为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表现为“三高”,即高额国内支持、高进口壁垒和高出口补贴。

1、生产情况

近年来全球食糖产量一直处于阶梯上升过程,91/02-93/94食糖产量在1.1亿吨左右,94/95-96/97上升到1.2亿吨,98/99-01/02上升到1.3亿吨,02/03-05/06突破1.4亿吨,06/07-07/08一跃到1.6亿吨(见图八)。04年以来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见图九)。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2006/07年榨季巴西食糖产量达到3200万吨,出口约2300万吨。巴西是左右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巴西的生产能力的扩张、乙醇与食糖的利润比、生产食糖和乙醇的比例、其它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及新老糖厂的制糖成本与国际糖价的价差等。

近年来印度食糖增产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糖生产国,2006/07年食糖产量达到3000万吨,国内产生过剩近1000万吨。印度食糖的增产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产生很大压力,对传统的出口国家如巴西、泰国等构成威胁。今后,印度食糖产量、出口政策及出口量将对国际糖价产生较大影响。

2、进出口情况

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由于各国生产的糖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或通过保护性协议进行销售,因此进入世界贸易的食糖仅相当于世界食糖总产量的1/4,约为4000万吨。其中约1/3受政府双边协议支配,其余2/3是自由贸易,占世界总产量的17%,这就形成了食糖商品率高但自由贸易量小的局面,因此,当供求关系突然失衡时,会造成糖价在短期内暴涨暴跌,严重冲击食糖的生产和贸易。

为了稳定国内供求,保护国内食糖市场,世界各国对食糖进口实行高关税,并维持国内高糖价。上一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后,除不产糖的零关税地区外,在135个WTO成员国中目前平均食糖进口关税税率高达9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欠发达国家为167%。

04年以来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印度、欧盟、危地马拉、南非、哥伦比亚,这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约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73%(图十一)。主要进口国为:欧盟、俄罗斯、印尼、美国、日本、加拿大、埃及、中国,这8个国家的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37%(图十二)。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07/08年为预测数字

3.消费情况近年来,全球平均每年消耗食糖约1.4亿吨,人均年消费食糖约23.65公斤(见图十三)。从95/96榨季开始,全球食糖消费量基本以2%的速度稳步扩大。促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的增加(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人口增长率约为1.3%)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按人均GDP计算,过去10年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分别以每年2.1%和3.9%的速度增长)。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逐渐进入高速发展之际,食糖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在消费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发达国家的食糖生产及消费会略有下降或持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生产与消费量将有较快的增长。

四、影响白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糖价格波动的原因较多,既有国内生产供给和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又有食糖消费、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因素,据统计,在世界市场15种农产品中,食糖是价格波动最大的商品。

(一)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1、主要出口国及消费国情况 巴西、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是全球食糖主要生产国(地区)和出口国(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出口量、价格及政策是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是全球主要食糖消费国或进口国,这些国家的食糖消费量、消费习惯、进口政策、本国产量等也是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2、自然灾害对主要产糖国食糖生产的影响 作为农产品,各国的食糖生产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洪涝和干旱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对食糖生产的冲击尤为明显。

3、国际石油价格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国家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入了寻找蔗制酒精等生物替代能源的行列,甘蔗已不再单一地作为一种农产品,市场方面已越来越把糖看作是一种能源产品,石油价格的涨跌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国际运费,还会影响酒精产量,进而影响全球食糖产量。因此,石油价格的涨跌不可避免地将影响食糖价格的走势。

4、美元币值变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情况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作为用美元计价的商品,食糖价格的走势除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外,无疑还受美元币值的升降和全球经济增长快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美元币值下跌意味着非美元区购买食糖的成本下降,购买力增强,对国际食糖市场的支撑力增强,反之,将抑制非美元区的消费需求。

5、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和关税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很大。国际食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食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食糖供给量均有重要影响。如美国实行食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食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巴西、古巴、欧盟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糖量。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

近几年,俄罗斯和欧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食糖进口国,这两大经济体的糖业政策变化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影响力比较大。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进口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糖价。

6、投资基金大量涌入使国际糖市充满变数

作为期糖市场上左右糖市走向的最强大的力量,投资基金的取舍很大程度决定着糖价的涨跌,分析糖价走势是绝对不可以无视投资基金的动向。历史上,投资基金进驻商品市场的规模基本上与全球经济增长快慢成正比,即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投资基金在商品市场上做多的规模也扩大,反之亦然。

(二)影响国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1、糖料生产的波动。糖料生产的波动是食糖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制糖业是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制糖原料是决定食糖供给的基础因素。影响糖料产量的有:

(1)播种面积。在正常情况下,糖料播种面积增加会导致糖业原料增加,从而导致食糖产量增加,糖价会下跌,反之,糖价会上涨。多年以来,糖料生产由于生产周期和产业链较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致使糖料种植、食糖生产和市场往往脱节,特别是市场信息的不准确甚至失真,容易对糖料种植形成误导,加大了糖料种植面积的不稳定性,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糖料产量直接影响食糖的生产,成为影响食糖市场的根本原因。(2)气候。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

2、产销关系。食糖产销不稳定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变化,直接引起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稳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同时,消费量的变化也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产销关系变化将变的更加不稳定。

3、季节性因素。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食糖行业有“七死八活九回头”的说法。五月以前,由于各产区都在生产,货源充足,商家选择的形成余地比较大,再加上糖厂急需资金,所以价格是混乱的。进入六月份后,糖厂停榨,总体的趋势还没有形成,此时,价格是平稳的,持观望态度的较多,也有人顺价销售。进入七月以后,很多厂家资金压力减轻了,产销率的压力也小了,出于对后势的一种本能的看好,或者说惜售心理较重,自然要放慢销售的节奏,而商家又觉得囤货为时还早,真正意义上的旺季又还没有到来,七月的糖市就会没有多少活力。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剩两个月,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高峰也就开始了,于是市场又有了一定的活力。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可能会出现翘尾行情。

4、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调控部门对食糖市场的宏观调控就成为影响国内食糖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食糖供应在某个榨季出现短缺时,国家动用食糖储备投放市场,当供应出现过剩时,国家对食糖实行收储,宏观调控已经对国内的食糖市场多年来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收储以及工业临时收储加上糖商的周转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能影响市场糖价的库存。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和国家对食糖的收储与抛售对于正确估测食糖价格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国家收储是重要的利好因素,抛储是重要的利空因素。

5、替代品。食糖的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剂、玉米淀粉糖等,被广泛用于点心、饮料、蜜饯等食品中,虽不可能完全取代食糖,但它的使用减少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对糖的供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6、节假日的影响。在一年中,春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白砂糖消耗的最大的节假日。两个节假日前一月由于食品行业的大量用糖,使糖的消费进入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糖价往往比较高。两个节日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白砂糖消费量的降低,糖价往往回落。八九月份是用糖高峰期,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会拉动刺激食糖消费。

7、国际市场的变化及进口量。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我国和澳大利亚是唯一没有对国内糖业实行高关税保护,实行食糖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这决定了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作为食糖净进口国,我国食糖进口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直接原因。我国准食糖自由贸易政策,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发生实际的贸易,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国内价格也可以产生立刻的影响。由于国内食糖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各个企业,均认识到国际食糖市场通过进口可以在很多时候影响到国内食糖市场价格和供求的变化,普遍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变化较为关心,在国际食糖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往往会采取与之相应的商业行为,因此国内食糖市场的变化经常与国际食糖变化形势的密切相联,亦步亦趋,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从国际上进口食糖以后改变了国内市场的供求状态后才发生的,而是国际食糖市场变化对国内市场产生的心理上、情绪上的影响。

8、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处于持续升值状态,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增加进口数量。据有关测算,人民币升值2%对进口糖完税成本价的影响是60元/吨。

9、其它因素。一些不发达国家如古巴、菲律宾、多米尼加等主要靠食糖的出口换取外汇。这些国家的耕地只适合于种植甘蔗而不能改种其他作物,甘蔗的减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从而导致这些国家食糖产量一直维持供给过多的情况。另外,一些国家用甘蔗提炼乙醇,其中巴西是用甘蔗生产乙醇的主要国家。用于乙醇生产的甘蔗数量直接影响到用于加工食糖的甘蔗的数量,乙醇生产的数量影响着食糖生产数量,巴西可以将全国甘蔗不用于生产食糖而改为生产乙醇,所以巴西甘蔗提炼乙醇的数量和比例对预测全世界食糖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二、白糖期货交割规定及流程

一、仓单注册

1、交割预报

客户或者非期货公司会员向交割仓库发货前,应当由会员填写《交割预报单》,并以书面形式或者交易所认可的其他形式向交割仓库预报,预报数量较大的,交易所可以要求货主提供拥有商品的相关证明。

自接到会员《交割预报单》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交割仓库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交易所认可的其他形式回复会员能够接收的商品数量。自接到交割仓库同意入库的回复之日起2个工作日之内,会员应当向交割仓库缴纳20元/吨的交割预报定金(对已存放在交割仓库的商品申请期货交割的,仍应提交交割预报,无须交付交割预报定金)。交割仓库在收到交割预报定金的当日(工作日),开具《入库通知单》。白糖《入库通知单》有效期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广东、广西及云南三省(区)等交易所认可的白糖主产区交割仓库为15天,其他时间和其他地区交割仓库为40天。自商品入库完毕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按实际到货量返还交割预报定金.2、入库检验

白糖入库,应当按以下要求提供单证: 国产白糖必须出具《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厂家检验报告等。进口白糖必须出具允许该批白糖在中国境内销售(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该批商品报关口岸当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该批商品出具的《卫生证书》;生产厂商或者该批商品出口商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地证明书》,并签署《进口白砂糖单证合法、真实、有效保证书》。

重量验收:可采用过地磅同时抽包检斤方式,或者单独抽包检斤方式。

质量检验:一个垛位扦取一个样品,样品一式两份,封样后寄(送)质检机构。货主也可委托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第三方扦样,交割仓库配合并监督扦样,由此产生的费用(不包括交割仓库配合扦样费)由货主承担。

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或者享受国家级质量“免检”的白糖,在国家规定的“名牌产品”称号和“免检”有效期内,由货主或交易所认可的单位对交割白糖的出库质量提供担保的,经交割仓库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报交易所确认后,入库白糖质量可以免检。

自收到每批白糖样品起5个工作日内,质检机构应当出具检验结果并通知交割仓库。

3、注册仓单

白糖入库检测完毕后,交割仓库向交易所申请注册标准仓单(每年的8月1日之前不得申报注册二级白糖仓单), 交易所可在自交割仓库提出仓单注册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注册。

自交割月第5个交易日下午3时起,交易所不再受理交割仓库提出的用于当月交割的标准仓单注册申请。该日下午3时以后的注册申请所形成的标准仓单可以参与当月标准仓单的征购及后续月份交割。

交易所规定的可予质量免检的商品用于期货交割的,最迟应当在合约最后交易日前一日申请注册。

二、白糖期货交割(仓单交割)

1、配对日:自交割月第一个交易日起至最后交易日的前一交易日,买卖双方同时申请交割的配对(仅有一方提出不配对)。最后交易日闭市后,计算机按照数量取整,最小配对原则对所有未平仓的合约配对(同一客户持仓自动平仓,不配对)。

2、通知日:配对日后的下一日为通知日,买卖双方在通知日通过会员服务系统确认《交割通知单》。

3、交割日:配对日后的第三日为交割日,交易所收取买方会员全额货款,并于当日将全额货款的80%划转给卖方会员,同时将卖方会员的仓单交付买方会员。余款在买方会员确认收到卖方会员转交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结清。

4、增值税专用发票:自交割日(不含该日)起七个交易日内,卖方应当向买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迟交一至十日(公历日)的,卖方会员应当每天支付货款金额0.5‰的滞纳金;超过十日(公历日)仍未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视为不交增值税专用发票,卖方会员应当支付货款金额17%的违约补偿金。

5、交割结算价:期货合约配对日的结算价。

三、期货转现货

期货转现货是指持有同一交割月份合约的交易双方通过协商达成现货买卖协议,并按照协议价格了结各自持有的期货持仓,同时进行数量相当的货款和实物的交换。

1、期货合约自上市之日起到该合约最后交易日期间,均可进行期转现。

2、期转现分为标准仓单期转现和非标准仓单期转现。用标准仓单进行期转现,可由交易所进行货款划转。用标准仓单以外白糖进行期转现时,应当提供相关现货买卖协议。货物交收和货款划转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确定,由此产生的纠纷自行解决,交易所对此不承担责任。

3、持有同一交割月份合约的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在每个交易日的下午2时30分之前到交易所办理期转现审批手续。交易所批准后,对买卖双方持有的期货头寸按其约定的平仓价格平仓。

4、期转现申请批准后的下一交易日,交易所为平仓成功的期转现买卖双方办理仓单过户。

四、仓单注销和出库

1、仓单注销申请与办理(结算部)。标准仓单注销应当通过会员向交易所结算部门提交标准仓单注销申请及相应的《标准仓单持有凭证》。

2、《提货通知单》办理(交割部)。结算部门根据会员申请及交割仓库的标准仓单情况开具标准仓单注销相关单据,同时收回原《标准仓单持有凭证》;如有剩余,开具新的《标准仓单持有凭证》。会员持结算部门开具的标准仓单注销相关单据到交易所交割部门开具《提货通知单》。

3、办理提货手续(交割仓库)

客户应自交易所开出《提货通知单》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持《提货通知单》(原件)、提货人身份证、提货人所在单位证明到交割仓库确认所提货物质量,对货物质量无异议后,办理提货手续,确定运输方式、申明到站、去向、收货人,并预交各项费用。

规定期限内客户未确认货物质量,或未办提货手续的,按现货提货单处理,交割仓库不再保证全部白糖质量符合期货标准。

4、白糖出库:汽车、轮船、火车运输,原则上客户提供或申请运输工具;客户也可以委托交割仓库申请运输工具;铁路相关费用客户承担;

发货时间规定:委托交割仓库,交割仓库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汽车、船舶十日;火车二十日)发出货物的,免收仓储费;客户提供运输工具,运输工具到达交割仓库之日起,交割仓库开始发货,并停止收取其后相应的仓储费。

五、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1、自然人客户不允许交割:不能交付或者接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客户不得交割。进入交割月前,不得交割的客户应当将交割月份的相应持仓予以平仓。自进入交割月第一个交易日起,自然人客户不得开新仓,交易所有权对自然人客户的交割月份持仓予以强行平仓。不得交割的持仓被配对的,交易所对其处以合约价值(按配对日交割结算价计算)10%的违约金,违约金支付给对方,终止交割。

2、仓单通用:客户可根据《标准仓单持有凭证》中的标准仓单数量在一个或几个交割仓库提取白糖。

3、标准仓单有效期:每年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之前注册的标准仓单,客户应在该工作日之前全部办理标准仓单注销手续。规定期限内未办理的,交易所可将其标准仓单注销,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持有标准仓单的客户承担。

六、白糖期货交割费用

1、入库费

交割仓库和入库费用每个制糖(上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有所调整,具体收费标准参照交易所公告。

2、出库费:

火车运输:20元/吨(扒垛、库内运输、装车、铁路代转等)

汽车运输:6元/吨(扒垛、搬运、装车等)

船舶运输:22元/吨(扒垛、搬运、装车、短运及装船等),港建费另计。

3、检验费:

备注:1.以上 检验费用不包含扦样费用。

2.仲裁检验在以上费用基础上加收75%的检验费。

4、仓储费

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为0.4元/吨·天,其它时间收取标准为0.35元/吨·天。

5、交割手续费、仓单转让手续费、期转现手续费:1元/吨。

三、白糖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注:表中期货公司会员的持仓限额为基数,交易所可根据净资产和经营情况调整其限仓数额。

三、结算制度

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是指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按当日结算价结算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实行净额一次划转,相应增加或减少会员的结算准备金。

四、涨跌停板制度

涨跌停板是指期货合约允许的日内价格最大波动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白糖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

某期货合约在某一交易日(该交易日称为D1交易日,以下几个交易日分别称为D2、D3、D4交易日)出现单边市的,D1交易日结算时该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在原交易保证金标准基础上提高50%;D2交易日该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在原涨跌停板幅度基础上扩大50%。

D2交易日该期货合约未出现同方向单边市的,D3交易日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恢复到调整前水平;D2交易日出现同方向单边市的,当日结算时和D3交易日维持提高后交易保证金标准不变,D3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维持提高后的涨跌停板幅度不变。D3交易日该期货合约未出现同方向单边市的,D4交易日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恢复到调整前水平;D3交易日该期货合约仍出现同方向单边市的(即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同方向单边市),D4交易日该期货合约暂停交易一天。

特殊情况下交易所将根据市场情况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五、强行平仓制度

当会员、客户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交易所有权进行强行平仓:

1、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的;

2、持仓量超出其限仓规定的;

3、进入交割月份的自然人持仓;

4、因违规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的;

5、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的;

6、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

下载湖北省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关 键 词】茶叶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

    2007木地板市场走势分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市场 全国有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竹地板等生产企业数千家,牌子不下千个。2003年以来,以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地方名牌等......

    2011-2012年农机市场走势分析

    2011-2012年农机市场走势分析 2011年第三季度起,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等统计数据较 2008年同期均有所好转,9月10日的世界夏季达沃斯年会上,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

    二零零五年连环画市场走势分析

    二零零五年连环画市场走势分析来自小人国商城 2005年连藏市场上有很多不得有看的连环画,不得不收藏的连环画。这一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是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一年。1、年画连环画......

    产销分析报告格式

    产销分析报告格式产销分析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正文、附件和签署。(一)标题产销分析报告的标题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奋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事由和文......

    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本站推荐)

    勐板乡成立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推动茶叶产业科学发展永德县勐板乡党委政府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成立勐板乡茶叶产销专......

    2013年美国股票市场走势分析总结

    2013年美国股票市场走势分析总结 眨眼间 2013 年早已成为过去,2014 年都已经走了一半了,对于中国持续低迷的股市市场,大多人已经无力吐槽了,然而,生活中还是得有正能量,那么,我们不......

    茶叶行业分析

    茶叶行业分析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国茶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