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人大制度、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不屈不饶,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使沉睡多年的东方猛狮终于发出了清醒的吼声。1949年10月1日一位伟人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开始当家做主人,中国人民开始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天,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了50个年头。50年对人而言是大半生,而对于一个决定国家政体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50年又是何其短暂。这其中有起步、有辉煌、也有停滞,有屈折、甚至有倒退,有破坏、有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拨乱反正,扭转了过去不正常的国家政治生活制度,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的建设轨道。现如今它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制度,是一个充满活力、永无止尽的制度。
一、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使监督更显刚性
人大评议是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大创新,主要是各级常委会对各级部门进行的工作评议和对被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及由常委会组织的选民对代表的评议。这种监督方式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有的还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以很多被评议对象和部门被评得耳热心跳。目前,各种评议效果十分明显。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基本做到了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监督方式向下的一种延伸,近年来,也逐步得到展开。对旁听公民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人大要求“一府两院”予以答复或解决,则赋予了这种监督方式以实质内容,也由此密切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如开展司法、信访个案监督,对工作报告进行无记名表决,建立“人大主任接待日”制度,评选人民好公仆、好法官、好检察官等监督方式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之举,人大监督的刚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不断创新表决方式,使表决程序实质化
近年来,各级人大纷纷改进表决方式,将人大表决程序赋予实质内容。如:人大机关派员参与组织部门组织的考察,了解拟任命人员的真实情况;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予任命;任前向常委会会议汇报任职工作打算等等,把表决由形式推向实质化层面。在表决形式选择上已取消了举手表决、集体鼓掌通过方式,而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为主。有的进行电子表决,使之更加快捷、准确,表决结果更加民主、透明。除对人事任命表决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也逐步纳入表决视线。如报载浙江省某县政府免去卫生局长一职未获人大通过。再如四川广安政府工作报告及法院工作报告未获人大通过,按要求下次常委会再次报告。
三、不断创新代表工作,使代表作用更加彰显
以前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人大是“橡皮图章”,作用不大。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代表,会完就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人大通过举办培训班,让代表明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邀请代表参与视察、调查、执法检查、评议、列席常委会会议等,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通过这些创新之举,有的人大代表为民请命,被誉为“平民青天”;有的敢于动真碰硬,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极高威望。正是有这样成千上万的各级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足迹,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前进的步伐,抒写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新篇章。
四、不断创新“人民满意”内涵,使之成为法定荣誉
近年来,国家机关授予“人民满意”单位和个人屡见报端。如:获“人民满意司法所”、“人民满意派出所”、“人民满意公务员”、“人民满意检察官”、“人民满意法官”、“人民满意警察”、“人民满意司法干警”等等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按照法治的要求,这种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
“人民满意”顾名思义,满意
第二篇:坚持人大制度、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不屈不饶,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使沉睡多年的东方猛狮终于发出了清醒的吼声。1949年10月1日一位伟人在北京~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开始当家做主人,中国人民开始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天,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了50个年头。50年对人而言是大半生,而对于一个决定国家政体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50年又是何其短暂。这其中有起步、有辉煌、也有停滞,有屈折、甚至有倒退,有破坏、有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拨乱反正,扭转了过去不正常的国家政治生活制度,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的建设轨道。现如今它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制度,是一个充满活力、永无止尽的制度。
一、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使监督更显刚性人大评议是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大创新,主要是各级常委会对各级部门进行的工作评议和对被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及由常委会组织的选民对代表的评议。这种监督方式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有的还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以很多被评议对象和部门被评得耳热心跳。目前,各种评议效果十分明显。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基本做到了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监督方式向下的一种延伸,近年来,也逐步得到展开。对旁听公民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人大要求“一府两院”予以答复或解决,则赋予了这种监督方式以实质内容,也由此密切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社情~,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如开展司法、信访个案监督,对工作报告进行无记名表决,建立“人大主任接待日”制度,评选人民好公仆、好法官、好检察官等监督方式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之举,人大监督的刚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不断创新表决方式,使表决程序实质化近年来,各级人大纷纷改进表决方式,将人大表决程序赋予实质内容。如:人大机关派员参与组织部门组织的考察,了解拟任命人员的真实情况;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予任命;任前向常委会会议汇报任职工作打算等等,把表决由形式推向实质化层面。在表决形式选择上已取消了举手表决、集体鼓掌通过方式,而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为主。有的进行电子表决,使之更加快捷、准确,表决结果更加民主、透明。除对人事任命表决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也逐步纳入表决视线。如报载浙江省某县政府免去卫生局长一职未获人大通过。再如四川广安政府工作报告及法院工作报告未获人大通过,按要求下次常委会再次报告。
三、不断创新代表工作,使代表作用更加彰显以前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人大是“橡皮图章”,作用不大。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代表,会完就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人大通过举办培训班,让代表明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邀请代表参与视察、调查、执法检查、评议、列席常委会会议等,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通过这些创新之举,有的人大代表为民请命,被誉为“平民青天”;有的敢于动真碰硬,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极高威望。正是有这样成千上万的各级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足迹,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前进的步伐,抒写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新篇章。
四、不断创新“人民满意”内涵,使之成为法定荣誉近年来,国家机关授予“人民满意”单位和个人屡见报端。如:获“人民满意司法所”、“人民满意派出所”、“人民满意公务员”、“人民满意检察官”、“人民满意法官”、“人民满意警察”、“人民满意司法干警”等等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按照法治的要求,这种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人民满意”顾名思义,满意的主体是人民。“人民”二字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最高的权威性。因此,授予“人民满意”荣誉称号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民群众或代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明文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地方荣誉称号,特别是“人民满意”称号,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过法定程序产生的,一般是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出现的,决定一经作出,即得到人民的认可。只有在这种基础上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国家机关工作好坏的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由此授予的“人民满意”称号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荣誉。
五、不断创新国际交流和合作,使我国国际地位更加提升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以封锁和扼杀。面对当时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道路,对外交流不是没有而是极少。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维,面对和平与发展这二大主题,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国人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广交天下朋友,与多国议会、下院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国政府与他国签定的条约与协定,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使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与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威望越来越高,确保了泱泱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也记载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辉煌成就,我们要以纪念人大制度5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人大制度,宣传民主法制建设
第三篇:坚持人大制度、不断创新发展_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不屈不饶,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使沉睡多年的东方猛狮终于发出了清醒的吼声。1949年10月1日一位伟人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开始当家做主人,中国人民开始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天,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了5xxxx年头。50年对人而言是大半生,而对于一个决定国家政体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50年又是何其短暂。这其中有起步、有辉煌、也有停滞,有屈折、甚至有倒退,有破坏、有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拨乱反正,扭转了过去不正常的国家政治生活制度,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的建设轨道。现如今它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制度,是一个充满活力、永无止尽的制度。
一、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使监督更显刚性人大评议是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大创新,主要是各级常委会对各级部门进行的工作评议和对被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及由常委会组织的选民对代表的评议。这种监督方式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有的还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以很多被评议对象和部门被评得耳热心跳。目前,各种评议效果十分明显。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基本做到了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监督方式向下的一种延伸,近年来,也逐步得到展开。对旁听公民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人大要求“一府两院”予以答复或解决,则赋予了这种监督方式以实质内容,也由此密切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如开展司法、信访个案监督,对工作报告进行无记名表决,建立“人大主任接待日”制度,评选人民好公仆、好法官、好检察官等监督方式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之举,人大监督的刚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不断创新表决方式,使表决程序实质化近年来,各级人大纷纷改进表决方式,将人大表决程序赋予实质内容。如:人大机关派员参与组织部门组织的考察,了解拟任命人员的真实情况;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予任命;任前向常委会会议汇报任职工作打算等等,把表决由形式推向实质化层面。在表决形式选择上已取消了举手表决、集体鼓掌通过方式,而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为主。有的进行电子表决,使之更加快捷、准确,表决结果更加民主、透明。除对人事任命表决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也逐步纳入表决视线。如报载浙江省某县政府免去卫生局长一职未获人大通过。再如四川广安政府工作报告及法院工作报告未获人大通过,按要求下次常委会再次报告。
三、不断创新代表工作,使代表作用更加彰显以前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人大是“橡皮图章”,作用不大。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代表,会完就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人大通过举办培训班,让代表明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邀请代表参与视察、调查、执法检查、评议、列席常委会会议等,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通过这些创新之举,有的人大代表为民请命,被誉为“平民青天”;有的敢于动真碰硬,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极高威望。正是有这样成千上万的各级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足迹,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前进的步伐,抒写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新篇章。
四、不断创新“人民满意”内涵,使之成为法定荣誉近年来,国家机关授予“人民满意”单位和个人屡见报端。如:获“人民满意司法所”、“人民满意派出所”、“人民满意公务员”、“人民满意检察官”、“人民满意法官”、“人民满意警察”、“人民满意司法干警”等等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按照法治的要求,这种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人民满意”顾名思义,满意的主体是人民。“人民”二字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最高的权威性。因此,授予“人民满意”荣誉称号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民群众或代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明文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地方荣誉称号,特别是“人民满意”称号,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过法定程序产生的,一般是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出现的,决定一经作出,即得到人民的认可。只有在这种基础上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国家机关工作好坏的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由此授予的“人民满意”称号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荣誉。
五、不断创新国际交流和合作,使我国国际地位更加提升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以封锁和扼杀。面对当时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道路,对外交流不是没有而是极少。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维,面对和平与发展这二大主题,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国人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广交天下朋友,与多国议会、下院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国政府与他国签定的条约与协定,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使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与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威望越来越高,确保了泱泱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也记载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辉煌成就,我们要以纪念人大制度5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人大制度,宣传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使人大制度再显辉煌。
第四篇:坚持不断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不断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贺恒信 马若兰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受到全国人民、特别是长期被经济发展滞后困扰的西部地区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在实践中要真正做好西部开发这篇大“文章”,必须十分注意坚持不断创新。这是因为,西部开发的目的是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努力改变落后面貌。而落后地区要在起点低的情况下赶上去,不采用创新的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创新的要求从本质上说来源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体到西部开发就是开发条件的变化,即使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东部开发同现在进行的西部开发相比,二者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条件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能沿袭已经走过的道路,而必须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基础是观念创新
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不断创新,首先是按照西部的实际大胆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和新的政策措施,而基础则是“解放思想”,也就是观念创新。
我们认为,西部开发观念创新的核心是树立新的优势观和新的资源观,以转变开发思路。由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因而长期以来单纯把自然资源看成是自己最主要的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很深,还很不习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在考虑发展制约因素时往往主要强调资金短缺等物质方面,而不注意软环境的营造。事实上,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能源、矿产、土地等天赋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而人才、制度、政策创新环境和经营理念等软资源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西部地区的观念创新,就要着重转变开发思路,即从单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开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并重,并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主,重点考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西部发展的步伐;从片面地注重地区比较优势转变为着重培养企业竞争优势,从主要依靠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转向主要依靠市场经济和遵从价值规律办事,从注重外延扩张资源性产品生产能力转向注重适当延长产业链和追求资源的加工增值,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转向在保护的前提下实行开发;对国家的期待也应主要从呼唤项目投资布局转向主要呼唤投资诱导政策;等等。
核心是制度创新
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不断创新,其核心是制度创新。不可否认,在当年的东部开发中,优惠政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在目前各地争相运用优惠政策这一杠杆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政策已经由对个别地区的“优惠制”变为对全国各地的“普惠制”时,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特殊优惠已经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然而,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却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并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更为根本和更加长远的影响。西部地区应在产权制度、投融资制度、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税收制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度的制度等领域大胆进行探索,迈出更大的步伐。从根本上说,目前我国东西部之间经济活力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市场观念和市场化程度上的差异造成的。强调制度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国家政策对西部的支持力度。相反,国家要在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性转移支付额度、建立西部开发促进基金和专用基
金、调整工业基础原料和资源性产品与加工工业品的比价、制定促进西部开发的产业政策、制定对西部地区重点国有企业的援助政策等方面加强财政和政策支持。对于有些国家准备试行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基金等可以首先在西部地区安排试点工作。总之,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还要加紧研究与西部开发有关的立法问题,加快西部开发的立法进程,使相关政策法规尽快上升为法律,以保证西部开发有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重点是技术创新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低度化、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障碍。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不大力发展技术创新以带动产业技术大幅度提升,将会使西部永远处在落后的地位。当然,西部地区总体上人员素质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偏低,而且还面临着追赶东部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大任务,但这并不是说西部就没有可能在特定的领域和特定的局部点上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事实上,西部地区在某些局部区域高素质人才相当密集,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相当高的高新技术研制开发能力,只要认真去抓并且选准突破口,产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落后地区已经不能再按照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传统方式发展,在现实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只有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带动下,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西部地区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
西部地区进行技术创新应瞄准两个主要的目标。其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由于西部工业主要是依靠建国初期国家强力投资所形成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传统产业,其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之落后已十分突出。用现已广泛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西部地区进行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其二是大力发展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并和西部的资源优势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开那些和东部重复而自己又没有突出优势的技术领域,重点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技术产业,例如资源垄断性的医药高技术产业、新材料高技术产业、生态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和特色农业高技术产业等等。
《光明日报》 2000年08月01日
相 关 专 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讨
第五篇:不断创新人大工作 推进规范化建设
不断创新人大工作 推进规范化建设
不断创新人大工作
推进规范化建设
2011年11月,来凤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产生后,首先研究的是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全县人大系统依法履职规范化建设(简称规范化建设)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本届内要全面实现依法履职规范化建设目标。在来凤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一府两院”的大力支持下,来凤县人大常委会经过近两年努力,在推进规范化建设、创新人大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推进规范化建设重要意义
1、推进规范化建设,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6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保障了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6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经历了曲折发展、遭受破坏和不断完善的历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迈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众所周知,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地完善。换届以来,来凤县人大常委会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积极作为,结合实际,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履职规范,编印了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来凤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规范汇编》;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2532”(即开好乡镇人代会、主席团会两个会议,开展好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走访联系、述职评议五项活动,抓好代表培训、代表建议意见办理、人大宣传三项工作,抓好人大履职规范化建设和阵地建设两大建设)的乡镇人大工作目标。这表明,县乡人大依法履职步入了规范化建设轨道。
2、推进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的政治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也明确要求,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那么,怎么样与时俱进?关键是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创立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得到坚持和完善。同时,党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努力改革和完善自身的领导,努力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二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群众基础。建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扬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人民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可以充分反映、有效集中各族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权力运行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三是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制保障。依法治国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国家权力机构内部,人大及其常委会从产生、组成、履行职权到处理内外部关系等一切运作和活动,都要纳入法制化轨道,逐步实现人大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此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因此,推进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需要,也是结合来凤实际的具体行动。
3、推进规范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县也正处于“两区”(即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和湖北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以及加强依法治县的关键时期,县乡人大都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了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县乡人大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人大工作的动力;坚持依法监督,不断提升人大工作的效力;坚持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化人大工作的活力;坚持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能力。因此,推进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正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我县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组织策划
为了实现规范化建设目标,在县委高度重视下,县人大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并制定了规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确保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从2012年初开始,全县人大系统规范化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二)借鉴完善
依法履职规范化建设不是本届的独创,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有益经验。本届工作专班全面搜集历届形成的履职规范、好的作法、成功的经验,认真梳理、分析,在原有履职规范基础上,充分参照新出台或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进行逐条修改完善,使相关规范更具有法律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截止2013年元月先后经常委会、代表大会通过实施的履职规范达到了32项。
(三)实践创新
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历届履职实践,按照新时期新形势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依据新的法律法规,充分结合我县人大工作实际,大胆开展履职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先后制定并经常委会通过了11项新的履职规范。其内容包括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制度,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关于决定重大事项的有关规定,关于监督司法工作办法,关于专题询问办法,关于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办法等。经过近两年努力,共形成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规范41项,并汇编成册,付诸了实施。至此,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一般性活动,都有了具体规范。为了更好地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常委会下发了关于推进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具体明确了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2532”工作目标。
我县人大系统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每年都定期召开书记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得到了“一府两院”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通过抓组织机构完善,抓投入强保障,抓制度促规范,抓履职增实效,规范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组织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二是履职经费得到有力保障;三是履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是制度建设得到逐步完善;五是履职成效得到明显提升;六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积极推动。
三、加大力度,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上台阶 2014年9月29日,来凤县召开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暨推进县乡人大依法履职规范化建设会议。会上,给与会的“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人大负责人,发放了120多册《履职规范汇编县委书记胡泽就如何结合来凤县和来凤县人大工作实际,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力推进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莫北平总结了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就进一步强力推进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作了安排部署。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认识的高度决定我们工作目标的高度。全县人大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把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体人大工作者要自觉地参与到规范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力求取得切实成效;“一府两院”及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共同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根本。一是县乡人大要争取党委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研究人大工作,帮助人大解决履职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从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县乡两级人大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中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对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和乡镇人大干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建议县委提拔或重用,适时交流到党委或政府任职,充分调动人大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大干部的应有作用。二是要服从、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安排部署人大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活动、重大事项决定以及选举任免等,事先向党委报告,确保党委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
3、各方面积极支持配合。人大依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一府两院”也要依据人大履职规范的规定,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监督,真正实现相互监督,互相促进。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一府两院”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规范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县委决策的体现,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对“一府两院”工作具有法律约束力。无论对人代会期间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还是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各级政府“两院”及其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要把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情况,作为检验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观念强弱的重要标准。二是及时主动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人大的监督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各级政府、“两院”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除每年定期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外,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社会反映强烈的全局性重大事项,都要向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对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各项报告,各级政府“两院”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听取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并在报告中进行回应。三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形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是各级政府、“两院”及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始终坚持把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作为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抓紧抓好。政府、“两院”及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充分利用办理议案和建议这个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特殊渠道,倾听人民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要把办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讲究实效、狠抓落实上,切实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答复意见的落实兑现,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四是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人事任免监督。对“一府两院”提请人大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教育,严格考核,严格把关,切实强化法律意识、公仆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在通过人大任命前,要求拟任职人员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全面地做好依法供职的准备。要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选举、表决结果。要自觉接受任后监督,把接受监督贯穿到依法履职的始终,不辜负组织信任、人民重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应有贡献。五是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保障。要按照代表法的规定,为代表履职提供包括时间、经费、物质等方面的保障,及时解决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代表权利、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
4、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要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把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能够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能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一是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要在不断完善《履职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项制度,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保证人大工作始终在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上高效运行。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常委会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来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摸实情,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分析,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审议决策提供依据。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使常委会的审议议题能够始终围绕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进行。三是要提高工作效能。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广泛学习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善于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5、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各乡镇人大也要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县乡人大之间的联系,不断总结和推广人大工作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上下一心、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要牢记使命,积极履职,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同时要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投入中心工作,在推进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人大应有的作用。二是要继续推进“2532”工作目标。经过前阶段的努力,全县各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推进“2532”工作目标,即开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主席团会议;开展好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联系代表和选民、代表述职评议等五项活动;认真抓好代表培训、代表建议督办、人大宣传等三项工作;积极推进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
湖北省来凤县人大常委会
?_ SF?G,流经湖北省来凤县和湖南省龙山县、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以及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和湖南省,进入沅江,汇洞庭湖而入长江,全长477公里。流域人口400多万。酉水河在区十多个县内蜿蜒曲折,相互交错。由于酉水河地域的特殊性,还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来予以保护。同时,流域内行政区划分割,综合管理合力难以形成,目前流域内无序开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及垃圾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此以往,必将制约流域内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立法来治理和保护酉水河,促使其科学保护、适度开发、有效利用,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会议认为,立法保护酉水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是加强和促进加快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应有内涵,也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回应人民群众对保护青山绿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殷切期盼的实际行动。因此,酉水河流域内有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保护酉水河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会议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湖南省湘西州人大常委会与湖北省恩施州人大常委会,要将《条例》分别纳入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会议讨论了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和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共同起草的《条例》协作立法工作方案,认为立法工作方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操作性较强,同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给。
会议同意联合成立立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要求工作专班,确定联络人员。
会议肯定了由人大常委会主导、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文本的作法。专家起草组,继续立法调研以及《条例》文本修改、完善等工作。
会议认为,鉴于各方人大常委会任期时间不一,为统一立法工作进度,要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完成《条例》立法工作,力争在2016年初将《条例》(草案)提交会分别按程序办理。
会议要求,《条例》文本起草专家组在修改完善文本的过程中,要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其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部门负责人等,在酉水河全线开展调研活动,为审议文本奠定基础。建议由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在文本修改完善过程中,要继续对文本进行咨询论证。
会议认为,各方人大常委会在征求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同时,还可以聘请熟悉州情县情、熟悉相关法律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本地专家,对《条例》文本进行论证,以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会议讨论了专家建议稿。认为专家建议稿基本涵盖了酉水河保护与治理、开发与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是,鉴于酉水河跨省市跨流域和流经县多的特点,其上中下游的保护与治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沿河两岸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在酉水河保护与治理上,应该是休戚与共、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要求在进一步广泛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专家建议稿内容;要突出重点,针对当前酉水河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等问题,设置法律规范。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差异化的关系,统一的前提下,对一些诸如执法机构、管理机构之类的条款,可以预留空间,由参与各方自主处理。
会议期间,湘西州和恩施州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还就立法工作经费、专家咨询经费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
会议决定,第二次联席会议由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和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共同主办,由湖南省某县人大常委会具体承办,于10月下旬召开,会议主要议题为讨论修改完善《条例》文本。
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