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国、全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会上,朝中同志还将对我市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贯彻实施这部法律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政府下发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按照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以下四点:
一、充分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行政许可法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律。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措施,以及所蕴含的法治理念,集中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适应依法约束行政行为和限制公权力这一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它的颁布施行,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促进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我们现行的行政审批中,有一些行政许可事项是不该设置的;有一些应当设置的行政许可事项,程序比较繁琐,群众感到不方便。针对这些问题,行政许可法明确规范了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对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实施信赖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必将促进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强调,要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出发,严格控制行政许可设定权,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它的颁布施行,有利于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活动的直接干预,消除影响正常市场竞争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第三,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市的基本要求。行政许可法适应了依法约束政府行为、限制公权力的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坚持和体现了各级政府应当是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基本理念,反映了设权应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需赔偿等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律。过去,行政许可权过大过滥,加上实施行政许可的随意性和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往往滋生腐败。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大多与滥用行政许可权有关。行政许可法既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进行了规范,又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监督和约束,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审批中的“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的“寻租”行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第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公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事前公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申请人可以不到现场而通过信函、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并对行政许可事项相应采取招标拍卖、统一考试、实地检测等方式作出决定,增加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申请人之间的私下接触,有利于防止行政许可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滥用权力,增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收费,实施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确保权力与利益脱钩;通过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全过程各个环节的严格监控,有利于预防和制止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许可“设租”、“寻租”,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依据、实施、结果公开制度,行政许可信息共享制度,设定与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公众参与管理、监督行政权力制度和程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总之,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各级政府工作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真正把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作为我们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改善法制环境,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顺利进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调整,同时对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还涉及深层次的改革问题,牵扯的面广,触动的利益大,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现在起到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只有四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领导,精心组织,抓紧做好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行政许可法顺利贯彻实施。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讲大局,讲法治,亲自抓,负总责。各地各部门都要成立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常务副职和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要抓紧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XX市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国、全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会上,朝中同志还将对我市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贯彻实施这部法律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政府下发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按照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以下四点:
一、充分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行政许可法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律。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措施,以及所蕴含的法治理念,集中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适应依法约束行政行为和限制公权力这一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它的颁布施行,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促进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我们现行的行政审批中,有一些行政许可事项是不该设置的;有一些应当设置的行政许可事项,程序比较繁琐,群众感到不方便。针对这些问题,行政许可法明确规范了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对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实施信赖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必将促进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强调,要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出发,严格控制行政许可设定权,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它的颁布施行,有利于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活动的直接干预,消除影响正常市场竞争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第三,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市的基本要求。行政许可法适应了依法约束政府行为、限制公权力的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坚持和体现了各级政府应当是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基本理念,反映了设权应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需赔偿等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律。过去,行政许可权过大过滥,加上实施行政许可的随意性和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往往滋生腐败。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大多与滥用行政许可权有关。行政许可法既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进行了规范,又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监督和约束,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审批中的“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的“寻租”行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第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四)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公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事前公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申请人可以不到现场而通过信函、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并对行政许可事项相应采取招标拍卖、统一考试、实地检测等方式作出决定,增加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申请人之间的私下接触,有利于防止行政许可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滥用权力,增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收费,实施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确保权力与利益脱钩;通过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全过程各个环节的严格监控,有利于预防和制止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许可“设租”、“寻租”,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依据、实施、结果公开制度,行政许可信息共享制度,设定与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公众参与管理、监督行政权力制度和程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总之,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各级政府工作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真正把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作为我们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改善法制环境,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顺利进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调整,同时对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还涉及深层次的改革问题,牵扯的面广,触动的利益大,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现在起到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只有四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领导,精心组织,抓紧做好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行政许可法顺利贯彻实施。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讲大局,讲法治,亲自抓,负总责。各地各部门都要成立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常务副职和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要抓紧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认真组织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行政许可法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其所确立的原则和一系列制度,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创新。行政许可法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对行政许可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带头学习这部法律,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不适应行政许可法精神的思想观念。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作为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领导在政府法制方面的参谋和助手,要在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抓紧拟订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和人员培训的具体工作方案,经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领导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要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对办理行政许可权事项的工作人员进行行政许可法的专门培训,使他们准确理解、全面掌握、正确运用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各种舆论宣传工具,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行政许可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熟悉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了解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充分行使这些权利,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增强履行这些义务的自觉性。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和解决行政许可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对现行行政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确保这部法律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比如:怎样搞好实施行政许可法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衔接;怎样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怎样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行为,防止权力转移和变相寻租;怎样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等等,都是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各地各部门都要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抓好贯彻实施这部法律的各项工作,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认真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全面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创造条件。三是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地、各部门都要把施行行政许可法尽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方案。司法行政部门要将行政许可法的宣传教育,纳入“四五”普法规划,抓好各级各类人员学习;各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有依据的保留,没有依据的一律取消;编制管理部门对行政许可项目调整所涉及的机构职能和编制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财政部门要将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搞好经费保障;所有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都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涉及放权和本部门利益问题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市政府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各地按行政许可法要求进行制度创新。总之,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法治意识,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自觉加强配合,通力协作,防止出现“肠梗阻”,确保行政许可法顺利实施。同志们,贯彻实施好行政许可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明确任务,抢抓进度,按时保质完成行政许可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工作清理工作是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基础和前提,是一项硬任务和攻坚战。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行政许可规定、实施机关和具体项目的三项清理任务。在清理工作中,要注意明确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明确清理目标。清理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完成好“三清理”任务,确保2004年7月1日以后我市实施的行政许可,都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其中,行政许可规定和实施机关的清理工作要在3月10日前完成。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要在5月底前完成,“三清理”工作完成后,都必须通过十堰日报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其长远目标是,通过清理达到规范政府依法行政行为,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治政府。2、要把握清理原则。清理工作的原则,总的来讲,要符合行政许可法确定的原则和规定。凡是不符合这些原则和规定的,都要进行清理。因此,把握清理工作的原则,首先必须对行政许可法确定的原则全面了解和认识。行政许可法总结实践经验,吸收理论研究成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确立了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原则。就是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设定行政许可属于立法行为,应当符合立法法确定的立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做到相对集中。从权限讲,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法定权限设定行政许可,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各部门一律无权设定行政许可。从形式讲,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章可以依法设定行政许可,国务院各部委行政规章、较大市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我市各政府及其部门的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二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设立的项目、过程、规定、主体、条件、实施及其决定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都必须公开,以便于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三是便民、效率、服务原则。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做到及时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实行一次告知,两次办结,限期作出决定。四是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要求听证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五是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如果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准予行政许可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依法变更或撤回已经生效行政许可的,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六是监督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监督制度。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主要是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规定权,以及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同时,行政机关也要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根据以上六项基本原则,我们在清理工作中应坚持以下两点:第一,我市各级政府及部门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必须一律予以取消,并废止;第二,对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我市各级政府及部门自行改变了实施主体,增设了许可事项、条件、程序和延长了期限的,必须一律按上位法规定予以修改。具体工作中,主要把握三条:一是判断清理任务归属时,遵循“谁设定、谁清理”和“谁主管、谁清理”原则。各负其责,坚决杜绝互相推诿,贻误工作。二是判断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机关是否合法,决定取消、保留时,应遵循“于法有据”原则,即:保留的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机关,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规章依据。三是判断许可实施机关许可名义对、错时,遵循“法人资格”和“职权法定”原则,即: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一个许可项目只能由赋予法定职权的一个主体操作,不得争相多头许可。3、核准清理内容。第一,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制定发布的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凡涉及行政许可设定和规定的,都属清理范围,都要对有关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及其设定或规定的事项、条件、程序、期限等规定进行全面清理。一是行政许可最高依据属于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和省政府规章、规定的,先清理出来,待国务院或省政府决定保留或废止后再相应处理。二是市委和市委办公室文件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等文件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由有关部门清理后提出处理建议,按程序报发文机关处理。三是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没有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我市各地各部门自行设定或超越法律、法规、省政府规章的规定,增设事项或条件程序以及延长期限等其他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的文件,一律废止。第二,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清理。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原则上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非行政机关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行使行政许可实施权;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省政府通知的要求,抓紧清理现行各类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对其中不符合法定资格的行政许可实施机构和组织,应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适时调整机构设置,充实工作人员。一是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纠正,并按规定改为具有行政许可实施权的行政机关名义实施;二是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授权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取消其行政许可实施权,停止其实施行为改由相关行政机关实施;三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自行委托其他单位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按规定收回其行政许可实施权由该行政机关直接行使。清理工作结束后,对确定保留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或者组织,必须向社会公布。从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之日起,凡是未经公布的机关或者组织,一律不得实施行政许可。第三,行政审批项目(含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对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有了初步结果后,应对本地、本部门现行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应逐项提出处理意见。一是属国务院各部门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通过各地各部门先清出来,待国务院决定公布后,对照国务院决定作出相应处理。二是属本地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我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取消。4、落实清理步骤。这次清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4年2月28日前结束,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将清理结果报市法制办。第二阶段3月10日前结束,法制办组织工作专班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政府审定。第三阶段2004年6月30日前结束,处理有关文件和调整实施主体,并向社会公布。5、探索清理方法。清理方法直接关系到清理效果和质量,关系到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全面清理任务。各地各部门在任务急、时间紧的情况下,更要讲究方法。根据加入WTO文件清理的基本经验及这次清理任务的特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清项目。清项目是在对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再次进行清理。涉及内部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属这次清理范围。二是查依据。对划分出来的行政许可项目,查找其设定依据,要把法律效力最高的文件作为该项目的依据。三是找问题。对照依据,判断行政许可,是否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是否改变实施主体及增设事项、条件、程序等问题。四是抓整改。就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按时间要求,及时予以废止或修改。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要逐级上报。在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统一报备、集中审定、公开公示。整个清理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清理行政许可规定与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相统一,清理与废止修改文件相联系,本级清理与上级清理相衔接,红头文件规定与行政许可法规定相一致,部门与部门各自制定的文件相协调,清理许可规定与强化依法行政相互动,专班清理与各部门清理相对应,确保清理工作质量和目标按期完成。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攻坚战。对于各级行政机关来说,它削弱了权力,触动了利益,加重了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示的,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来说,是一场“自我革命”。现在离正式实施仅几个月时间,任务重、要求高、准备工作量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解决问题,提供必要保障,以确保行政许可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1、形成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有效工作机制。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强调指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各级党委的事,各级党委及党委部门,也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管,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此,市政府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由陈天会同志任组长,杨朝中同志任副组长,市政府法制办、财政局、编办、监察局、计委、建设局、物价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办,日常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承担。抽调政治素质好、法学水平高、业务工作精、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工作人员,组建清理工作专班。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对清理和贯彻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专题研究,主动协调,集体决定,妥善处理,并要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督办,切实解决贯彻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清理和实施工作正常运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2、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舆论宣传工具,开辟专栏、专题、网页,采取领导宣讲、专家访谈、群众评论、知识竞赛、理论研讨、热点聚焦、难点透视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广泛深入地宣传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进一步统一各级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让广大人民群众及全社会充分了解这部法律、共同参与这部法律的实施,努力营造一个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教育深刻、成效显著、群众自觉参与的良好的舆论氛围。3、要强化学习培训。一是党校和行政学院,要将行政许可法学习尽快纳入教学计划,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定和明确要求,严格执行许可法各项规定和要求,自觉转变思想观念,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使之成为全体干部依法行政的表率。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公务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今后,凡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考试录用、岗位培训时,必须增加行政许可法的内容。三是开展对行政执法人员,包括领导干部和法制工作人员,有关行政许可法的培训,作为持证上岗的条件。要把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列入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人员持证上岗的培训内容。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分级负责和学用结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市政府法制办要在今年上半年负责抓好市直部门所有领导、执法人员的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市政府法制办组织统一考试。4、要落实工作经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要求,尽快挑选优秀人员组建清理专班,迅速集中办公,并要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切实解决好集中办公地点。5、要加强督办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将所有涉及行政许可法实施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责任到人,适时考评。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督办力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或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要查明原因,区分情况,限期改进;问题严重的,拒不执行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要追究其责任。市政府将适时派出督办检查组,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办。6、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一项专业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政府及其部门的法制机构承担着此项任务,但我市目前法制机构尚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有的县市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少,承办复议案件都比较困难。有的还担负着其他(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工作任务,分散了工作精力,这种状况不改善,政府法制工作很难有起色。今后有关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许可规定和决定的备案审查,以及推动行政许可各项制度的落实的工作会成倍增长,法制机构人员不充实,工作场所和经费问题不解决,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就是一句空话。要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强政府及其部门法制机构建设,引进专业法律人才,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同志们,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任务繁重,政策性强,要求较高。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这次会议精神,加强学习,力争做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工作,加快我市依法行政进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把我市各级政府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政府。
第三篇: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会议上的讲话
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了全面部署,对如何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话很深刻、很全面,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建敏同
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充分认识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对政府工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的费用、对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对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将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行政许可法通过确立行政许可的立法政策,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都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权作出规定,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外,包括国务院部门在内的其他国家机关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还规定,地方不得设定有关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不得通过设定许可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这些规定有利于从源头上改变行政许可过多、过滥的状况,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社会信用建设,政府守信尤为重要。行政许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信赖保护原则,明确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要求行政机关对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要保持稳定,不得擅自撤销和变更已经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给老百姓以明确的预期;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改变行政许可,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予以补偿。这对增强行政机关的信用,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将有力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依法行政是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对行政机关来说,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履行职责的过程,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申请该受理的不受理,该予以行政许可的不予行政许可,不该予以行政许可的乱予行政许可,只许可不监督以及监督不力的行为,都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这对确保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政府责任意识,尽心尽职履行职责,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机关向社会公开行政管理运作的过程,包括行政管理的主体、依据、内容、过程以及结果,使公众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公开原则和设定行政许可听取意见制度,实施行政许可的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制度、不予行政许可的说明理由制度以及听证制度,监督检查中的举报投诉制度等,有利于保障公民对行政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积极参与管理,促进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三)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将促进行政管理方式的改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要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
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改变经济社会事务中一出现问题就求助于行政许可来管理的现状,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改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机制。
行政许可法按照高效、便民的原则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简便、快捷的行政许可审查程序,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办理行政许可的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
理制度,有利于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公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事前公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申请人可以不到现场而通过信函、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并对行政许可事项相应采取招标拍卖、统一考试、实地检测等方式作出决定,增加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申请人之间的私下接触,有利于防止行政许可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滥用权力,增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收费,实施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确保权力与利益脱钩;通过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全过程各个环节的严格监控,有利于预防和制止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许可“设租”、“寻租”,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准确把握行政许可法确立的重要制度
行政许可法针对现行行政许可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参考、借鉴国外好的做法,按照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总体思路,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制度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创设行政许可的行为。它属于立法行为的范畴。行政许可的设定问题,是行政许可法制定过程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哪一级国家机关有权通过什么形式设定行政许可,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哪些事项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经反复研究论证,针对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行政许可设定范围不清、设定权限不明确的问题,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
⒈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明确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是行政许可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就是在立法上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能设定行政许可,以及按照什么原则设定行政许可。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妥善处理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机制的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行政许可方式与其他行政管理方式的关系等。对此,行政许可法从三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行政许可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经济和社会充满活力、特别是创造力的直接动因。行政许可的设定,应当有利于这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发展,而不是背道而驰。这一规定也表明,行政许可同其他行政管理方式一样,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相比,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相比,始终是第二位的,是起补充作用的,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二是,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必须充分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人民授权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在于他们需要政府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行政机关只有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才能真正并且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失自己的职守。这一点,正是设定行政许可的出发点和目的。
三是,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各自内在的协调发展。比如,经济发展,既包括不同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也包括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们之间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妥善解决。设定行政许可,无论是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最终都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设定行政许可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第二,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在对我国现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参考借鉴国外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并认真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行政许可事项的性质、功能和适用程序,行政许可法规定以下六类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主要包括:()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活动;()基于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利用财政资金或者由政府担保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贷款的投资项目和涉及产业布局、需要实施宏观调控的投资项目;()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物品的生产、销售等活动。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法律对这类事项没有禁止,但一般都附有条件;设定许可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危险和保障安全;这类许可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这类许可与被许可人的自身条件有关,一般不能转让。
二是,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一般都涉及资源配置;一般都有数量限制;申请人取得许可一般应当依法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类许可可以依法转让。
三是,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涉及向公众提供服务并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或者行业,从事这类职业往往需要具备通过学习、培训方能获得的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一般要通过考试、考核并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给予认可;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这类许可与申请人的身份密切联系,不能转让。
四是,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需要事先公布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然后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审定有关设备、设施、产品、物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这类许可与许可事项的自身条件有关,不能转让。
五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未经登记从事某种活动,即属违法;其作用是具有证明性或者向社会提供某种信息;一般没有数量限制;登记本身就是确认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主体资格的许可,不能转让。
六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也就是说,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对上述五类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
第三,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对上述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下列四类情况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一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相互依存度很高,但保留属于自己活动范围的自主权,仍然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如何确定这个自主范围,一直是政治学和法学非常关注并且常论常新的命题。但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共识是,只要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情,都应该留给他们自己去做主,不仅政府不要去干预,自律组织也不要去干预。这应当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准。诸如家庭雇请保姆、企业负责人聘用秘书之类的事项,都是完全能够自主处理好的事情,就没有必要由政府去管理。
二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市场竞争机制是解决诸多经济问题的首选手段,它公平、迅速而且成本低廉。市场竞争可以产生很多机制,比如,利益机制、信誉机制等,这些机制对于维护市场自身运转、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具有根本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解决问题的功能。
三是,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自律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来自市场、又超越市场的信誉和利益机制。自律管理带有一定的公共性,但这种公共性是建立在自律组织成员共同的利益和自愿的基础上的,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利益和信誉。因此,自律管理一般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许多资质、资格的许可、产品质量的许可等,将退出行政许可的范围,由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的自律管理来替代。
四是,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行政许可作为一种事前监督管理的方式,其主观性强,运作的成本高,其管理有效性的风险也较大。因此,即使需要政府管理的事项,也应当优先考虑采取事后监督管理的方式。
⒉行政许可的设定权
哪一级国家机关有权设定行政许可、以何种形式设定行政许可、设定行政许可有哪些限制以及设定行政许可需要遵循哪些规则,这是行政许可法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行政许可法对此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
第一,设定主体,就是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国家机关。
行政许可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他国家机关一律无权设定行政许可。
第二,设定形式,就是什么样的规范性文件才能设定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第三,行政许可设定权限。
一是,凡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律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二是,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三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通过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四是,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但地方性法规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限制:()不得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五是,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四,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规则。
针对行政许可设定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设定行政许可的合理性、可行性,行政许可法对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规则作了三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二是,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三是,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于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需要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同时,行政许可法还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行政许可的实施制度
行政许可的实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办理行政许可的行为。针对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混乱、缺乏程序约束以及实施行政许可乱收费等问题,行政许可法对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程序以及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收费等作了明确规定。
⒈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
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就是谁有权具体办理行政许可以及如何办理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实施行政许可主体的一般规定。
行政许可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应当是行政机关。行政许可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作了三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三是,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并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而且不得再委托。
第二,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制度。
为了体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许可法对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作了三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针对实践中对某一事项的管理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进行许可的情况,借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经验,行政许可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这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改革行政许可的实施体制,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是,“一个窗口”对外。在实践中有的行政许可事项需要由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申请人往往要在同一部门的不同内设机构之间来回奔波,实际上将实施行政许可的内部程序外部化。针对这一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三是,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在过去的实践中,对从事某一项活动可能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的部门分别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申请人跑完一个部门后,再去跑另一个部门。这样,既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又拖延了取得行政许可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⒉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
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是指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环节。行政许可法按照公开、效能与便民的原则,规定了一系列的程序。
第一,有关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的程序。
为了体现行政许可便民的原则,行政许可法作了六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行政许可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
二是,允许申请人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不必事事都亲自到行政机关去申请。
三是,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申请人对公示内容有疑问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说明、解释,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四是,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五是,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六是,提倡行政机关发展电子政务,方便申请人通过网站了解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以及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第二,有关确保行政机关及时、公正地审查行政许可申请和作出决定的程序。
为了体现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行政许可法作了七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明确规定对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的审查程序,既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又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三是,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对不予行政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其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四是,规定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原则上应当根据“先来后到”的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五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六是,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或者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许可事项,规定了听证程序,并要求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七是,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原则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三,实施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
不同种类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具有共性,例如,申请与受理等。这些都适用于一般程序规定。同时,不同种类的行政许可在性质、功能、适用条件方面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实施程序上各有特点,仅有一般程序还不能完全适应正确实施行政许可的需要。因此,在总结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行政许可法对不同种类的行政许可规定了相应的专门程序:
一是,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赋予特定权利的行政许可,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决定;行政机关违反规定,不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或者违反招标、拍卖程序,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是,对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应当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应当公开举行,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三是,对应当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依法进行检验、检测、检疫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检验、检测、检疫所得出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不需要对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进一步技术分析即可认定设备、设施、产品、物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四是,实施登记事项的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当场予以登记。
⒊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收费的规定。
针对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许可乱收费的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即使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收取费用的,也要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执行,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三)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
针对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重事前许可、轻事后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不该准予许可的乱许可或者该许可的又不许可等问题,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
⒈监督检查制度
行政许可法对实施行政许可规定了两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制度:一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二是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
第一,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
行政许可法规定,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行政许可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
行政许可法围绕创新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在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方面主要规定了四项制度:
一是,书面检查制度。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原则上都要采取书面监督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监督的效果,又可以防止监督扰民。同时,行政许可法要求行政机关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归档,供公众查阅。这对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进被许可人诚实守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实地监督检查制度。在一些情况下,通过书面监督方式难以达到监督效果时,需要进行实地检查、核验、检测,如对电梯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要求的检查,就要进行实地检测。对此,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
三是,属地管辖制度。一般来说,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负有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但是,如果被许可人在作出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作出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就不便对其直接进行监督。为了明确监督责任,防止行政机关互相推诿,以实施有效监督,行政许可法规定,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查处,并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
四是,举报制度。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不可能通过行政机关的“人盯人”来实现,而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此,行政许可法规定,个人和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行政机关举报,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⒉法律责任制度
行政许可法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行政机关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有关机关应当责令设定该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第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比如,该公示有关材料的不公示,该履行告知义务的不履行,该说明理由的不说明,等等。
二是,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三是,违反法定条件实施行政许可,比如,对该许可的不许可,对不该许可的乱许可,等等。
四是,违反行政许可收费规定,比如,对不该收费的乱收费;对应该收费的,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等。
对以上违法行为,行政许可法规定,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行政许可法还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实施许可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行政许可法在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的同时,对行政许可申请人和被许可人的违法行为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认真做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
保证行政许可法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并以此促进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是各级行政机关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法制机构,作为本级政府和本部门领导办理法制事项的参谋和助手,要高度重视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积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和本部门作好各项具体工作。上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法制机构除了要协助本级政府、本部门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外,还要积极督促、指导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和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做好相关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一)认真组织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行政许可法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其所确立的原则和一系列制度,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创新。行政许可法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对行政许可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带头学习这部法律,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不适应行政许可法精神的思想观念。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作为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领导在政府法制方面的参谋和助手要在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抓紧拟订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和人员培训的具体工作方案,经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领导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要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对办理行政许可权事项的工作人员进行行政许可法的专门培训,使他们准确理解、全面掌握、正确运用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各种舆论宣传工具,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行政许可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熟悉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了解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充分行使这些权利,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增强履行这些义务的自觉性。
(二)抓紧做好有关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
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有关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中关于行政许可的规定都要进行清理。清理的内容包括与行政许可法规定不一致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期限的规定。各地方、各部门法制机构要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畅通的高度,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抓紧对现行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进行全面清理。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法制办组织清理;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各部门法制机构组织清理;省级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省级政府法制办组织清理;较大市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较大市的政府法制办组织清理。为了便于对清理结果的处理,国务院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应当在明年月底前完成清理任务,并将清理结果送国务院法制办。清理结束后,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⒈行政法规在法律已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中增设行政许可或者增加行政许可条件的,要予以修订。
⒉国务院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确需保留的,经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抓紧制定或者修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一时不能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报请国务院发布决定;国务院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增加行政许可条件、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许可程序不一致或者许可期限长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都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⒊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许可,确需继续实施的,要及时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增设行政许可事项、增加行政许可条件、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许可程序不一致或者期限长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都要予以修改或者予以废止。
⒋其他行政机关制定的与行政许可法不一致的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自行政许可法施行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法制办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有关行政机关的文件与行政许可法不一致的规定,都要及时依法予以纠正。
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及时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三)依法清理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原则上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行使行政许可实施权;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第四篇: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的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我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刚才,政文秘书长传达了xx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按照家宝总理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关于我省贯彻实施工作,堆相副省长还要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
行政许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行政许可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一部规范行政许可的专门法律,它在总结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设定到实施对行政许可作了全面的规范和监控。这部法律的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以及一系列制度、措施,不仅是对行政许可本身的规范和重大改革,也是对整个政府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必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人民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所谓忧民所忧、乐民所乐,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府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行政许可法遵循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对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行政许可法律责任和监督作出了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为民办事,便民服务,从而使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途径。政府管理权覆盖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行为的法治化,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法治化进程,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规范许可行为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抓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使我省的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了良好的开端。相比较来讲,这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影响,都要比以往几部法律大得多,在许多方面又有实质性的突破。希望大家认真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促进政府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从而加速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
第三,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行政许可是一种很重要的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出发,严格控制行政许可设定权,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这有利于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许可事项,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为各类经济主体及其经济活动创造宽松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当然,也离不开政府通过许可的方式配置有限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得过细过多,会遏制企业的活力;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了部门分割和地方封锁。行政许可法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划定许可范围,作出禁止性规定,目的就是要革除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一切人为的障碍,降低行政机关的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商品流通和服务市场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第五,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过去行政审批随意性强,监督制约不力,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查处的政府工作人员腐败案件,许多都与滥用行政审批权有关。行政许可法既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作了规定,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监督制约,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
总之,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执政为民、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贯彻实施这部法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
法律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限制和规范私权利及公权力的行使及运用,而法治政府的核心在于政府要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重点在“治官”,其基本的意义在于“治国者先受治于法”。政府不依法行政,就无法要求被管理者守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适应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首先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六个理念”。第一,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服务政府的观念。要在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上下工夫。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把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政府服务质量好坏的评定标准,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第二,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的观念。政府服务于人民,核心是负责。对人民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要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接触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必须解决和纠正层层审批、推责揽权以及利用权力谋取小团体和个人利益等官僚主义行为,以及重许可轻监管、只许可不监管的问题,把权力与责任挂钩,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正确履行职责。第三,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的观念。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一定要管住、管好;对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管理的事项,或者应属社会中介组织和群众自律组织管理的事项,应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管理,不要去干预、插手,更不能去摊派或附加其他先决条件。第四,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阳光”政府的观念。政府的行政行为要公开、透明,要便于接受社会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管理事务的知情权,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第五,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的观念。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强化政府的公信力,解决好目前在行政许可中存在的缺乏稳定性、统一性和可预期性问题,稳定政府作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到取信于民。第六,牢固树立法治政府是廉洁政府的观念。要在建设廉洁清明的政府上下工夫。政府班子成员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管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管,使权力与利益脱钩,保证行政许可权的规范运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少数徇私枉法、权钱交易、执法犯法、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努力把各级政府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廉洁政府。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要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把我省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大大提高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政府管理要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政府一切工作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要消除政府特权思想,保证政府带头遵守执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有效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现象。
第二,加强政府立
[1][2][3]下一页第五篇:市林业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情况汇报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我局及时行动起来,按照市政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或修改,推动了《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我局的行政观念、审批程序、审批方式都得到了较好的转变。
《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我局共办理林场林木采伐许可证*宗、出省木材运输放行证*宗、出省植物检疫证*宗、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宗、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宗,受理审核三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申请*宗,审核上报征占用林地申请*宗,审核上报生态公益林采伐改造申请*宗。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我局按照《行政许可法》和《XX市林业局行政许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未出现行政许可过错,也没有出现因不作为或乱作为而导致行政诉讼或行政赔偿的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切实抓好行政许可法宣传教育行政许可法颁布后,局党组召开专题办公会,对贯彻行政许可法作出了统一部署,主要是抓好三个层次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我局把《行政许可法》的学习纳入干部普法计划,把学习《行政许可法》作为2004、2005年学法的重点,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反复学习。去年局公务员分四批次参加了市法制局、人事局联合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班学习和考试。二是组织业务科室人员开展“以案学法”学习活动。我局林政、营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办、森防站等负有行政许可职能的科室(单位),除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行政许可法》各条款外,还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从全省林业行政诉讼案件中选取较为典型的不作为、乱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和大讨论活动,使负责办理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增加了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三是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我局将《行政许可法》列入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安排专题会议进行学习。领导干部还参加了市组织的处级干部行政许可法培训班。通过学习,全局上下的行政理念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依法办事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二、规范审批行为,认真做好有关行政许可的清理工作为确保《行政许可法》得到贯彻落实,我局认真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积极主动配合市审改办做好林业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工作。在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中,我局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对保留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进行再学习,引导干部职工站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增强了大家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清理中切实做到不打折扣,也不搞变通,该废止的废止,该撤消的撤消,该修改的修改。为我局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市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我局取消行政审批事项*项,按一般业务管理事项*项,保留事项*项。在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我局拟下放*项行政审批事项到县级林业局,*项审批事项转为正常业务管理。
三、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建设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我局着重加强了行政许可配套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一是制订完善了《XX市林业局森林采伐审批审核操作规定》、《XX市林业局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操作规定》、《XX市林业局生态公益林审核操作规定》、《XX市林业局对查处没收的野生动物处置程序的有关规定》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使行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了林业行政管理。二是结合我局实际,对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制定了规范的工作程序,明确规定了每项审批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对象、条件、期限和收费标准,并在林业网站和办理该项审批事项的相关办公场所进行公布。既避免了办证群众因不熟悉情况而拖延办证时间,又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并为我局下阶段实行网上受理行政许可奠定了基础。三是制定了《XX市林业局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对实施审批、审核行为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收费管理、监督检查、过错责任追究等作了规定。对审批、审核事项的一次性告知、接件、审查、办理期限、退件、决定、送达回执等环节,也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使行政审批、审核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四是制定了统一规范的实施许可的格式文书。包括行政许可申请书、行政许可受理告知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听证告知书、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