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

时间:2019-05-15 07: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

第一篇: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由行政法加以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者说,行政法律关系是经行政法律规范调整后形成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总称。

2、行政法渊源: ①宪法②法律③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④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⑤还有国内法内容的国际条例⑥官方法律解释

3、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中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的内涵: ①是组织而非个人②是行使行政职责的组织③以自己的名主来行使职权④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5、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或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依法治国已经包含着依法行政的要求。而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因为(1)我国80%以上的法律都有赖地行政机关来执行和实施,行政机关所承担的任务是最繁重的。没有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立法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2)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权,治权的重点又在于依法行政。长期以来,我国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和公共利益,而忽视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保障。而且,由于我国实施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建设和改革,行政机关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各种强制手段,由上而形成的行政权对公民合法权益所构成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所以要强调依法治权、依法行政。

(3)依法治国的难点也在于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运作特点是:行政事务繁杂性和紧迫性,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强调办事效率,实施首长负责制,并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给予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长期的“人治观”的影响,时常会出现行政不作为,行政越权、行政程序简单化等陋习。既损害了公民的利益,又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6、行政法基本原则:包含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7、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①职权法定②依据法律③法律优位④法律保留⑤权责统一⑥程序公正⑦例外应急。

8、行政合理性的基本要求: ①行政行为要合乎客观规律②行政行为的动因要符合行政目的③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要充分、客观④行政行为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⑤行政行为要合乎情理⑥行政行为要符合正义。

9、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都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具体表现,是行政法治本质上的统一,是行政法治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

(2)在现实中,两者还是有区别、有矛盾的。实践中和矛盾与不统一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矛盾,一方面是一种客观必然,另一方面也是行政法治建设不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社会关系总是先于法律关系存在,社会关系总是多于法律关系。(不完善表现为存在许多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现象,因为社会关系总是先于法律关系而存,社会关系也总是多于法律关系。而且,社会总在变化发展着,社会关系也总在不断地变化、补充、发展、填补原来的空白。)

(3)同时,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合法性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前提,保障和基础。合理性原则又是合法性原则的补充,是合法性原则不断完善的向导,也是合法性原则的更高的要求。行政合法的规定必经具有行政合理的内容,行政合理的要求必然会上升到行政合法的地位。

(4)两者的矛盾和不统一,是行政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两者的辩证统一,也正是行政法治建设的总体趋势。

10、行政行为效力:

①公定力(先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是否合法或违法,都应假定基为合法有效。

②确定力(不可变更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相不稳定性,不可随意改变。

③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有关人员必经遵守和服从。④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有权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

1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①实体合法,包括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②程序合法,包括实施行政行为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合法。

12、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科学立法原则④维护法制统一与尊严原则。

13、我国行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①行政方法中主体的不规范性。特别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②规章的法律效力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执法时作为依据,而在司法中不得作为司法依据,但又可“参照”。具有法律的属性与法律效力的不完全性。

对策:①明确规章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②明确规章的司法依据价值。

③规章的内容中应加强对行政主体的程序性规范。④规章应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使其具有可诉性。

14、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惩戒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行为。

15、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①法定原则——即依法处罚②公正、公开原则③一事不再罚原则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⑤处罚救济原则

16、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17、行政许可的作用和《行政许可法》的意义。

① 行政许可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经济和其他公共事务的宏观管理有利于保护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的合法性

消极作用:行政许可的调节范围过广会阻碍统一、有序的市场体制的形成。

行政许可运用不当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行政许可过滥会阻碍生产力水平低和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

行政许可过滥会导致权力寻租现象的出现。

② 意义: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的行使;昭示了我国治国理念的变化;进一步体现了政府的便民服务的宗旨;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范了权力寻租的出现。

18、行政征收: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行政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征税(税收)和行政收费。

19、代执行: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而该义务又可由他人代办时,有执行权的机关可以请人代替该业务人发行义务,再由法定义务人承担费用。20、执行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该义务又不能代执行时,行政机关可以通过让不履行义务的义务人承担新的持续不断的给付义务,促使其履行义务。

21、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职权范围内基于法律原则或国家政策,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的同意或协助下,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以达到预定的行政目的的行为。

22、行政程序:指行政主体的实体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指行政主体为实现预定的行政目标而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空间以及时限的总和。

23、听证程序:指在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前,给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

24、行政程序的原则:

①行政公开原则(透明度问题)。依据公开、信息公开、听证制度 ②行政公开原则(平等问题)。回避制度、告示制度、审、裁分离制度、存检制度

③行政效率原则(成本问题)。时效制度、代理制度、不停止执行制度、紧急处置制度。

25、监督行政:指国家机关和众多的社会主体对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对行政的监督。

26、我国监督行政的主体:

①国家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②社会主义体对行政的监督,包括公民、政党(执政党和参政党)、社会组织(政协、工、青、妇、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舆论。

27、行政争议: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有关行政法权利和义务的争议。

28、行政复议:特定的行政主体应行政争议特定当事人的申请,审查争议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并作出相应裁决的司法行为。

29、行政诉讼:指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30、举证责任:是指特定的诉讼当事人根据规定必经对有关的主张和请求提出主要的事实根据加以证明,否则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的责任。

31、行政赔偿: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因违法行为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32、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①侵权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②职务行为违法:这是最根本的构成要件③实际损害结果。违法的职务行为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后果。④因果关系: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

1、某县茶叶厂委托村民甲在周边产茶区以该厂的名义收购茶叶,并为甲开具了工作介绍信,提供了收购发票。甲在邻县某茶叶区收购茶叶时,受到了某税务所设的税务检查站的检查。该税务检查站认为甲系茶叶个体户,拒不缴纳税款,决定对甲处以罚款1000元。(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条规定:“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

问:(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应是谁,为什么?(2)该处罚决定能否有效成立?为什么?

(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应是某税务所。因为税务所已获得《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明确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税务检查站只能受税务所的委托,以税务所的名义,并在委托权限范围之同行使相应的行政职权,由此产生的后果也只能由税务所来承担,所以它并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2)该处罚决定不能有效成立。因为作为该处罚决定的税务检查站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它无权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同时,作为处罚对象的行政相对人也不应是村民甲,而应是茶叶厂。该处罚决定不能有效成立。

2、甲市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为更好地贯彻扫除文盲的精神,在婚姻登记的地方政府规章中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关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定,凡来领取结婚证者须持初中毕业证书,否则不予批准。”

问:(1)该市有无行政立法权?(2)该规定是否生效?答:(1)根据《立法法》第73条的规定,我国具有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主体资格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甲市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因此,甲市具有制定规章的主体资格,即该市具有行政立法权。

(2)但是,该规定不能生效。原因如下:第一,根据《立法法》

第73条的规定,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必须以上位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该规章规定的内容明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相抵触,添加了“凡领取结婚证者须持初中毕业证书,否则不予批准”的附加条件,这一规定是错误的。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关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定,是对我国公民接受教育的义务性规定,并没有专门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领取结婚证者的附加条件。第三,该地方政府规章内容是关于婚姻登记方面的规定,它的直接法律依据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而该法中没有关于登记结婚者须持初中毕业证书的规定。该地方政府规章任意增加了行政相对人享有登记结婚权利时的义务条件,该规定应为无效。

3、安徽省某县李家村村民的承包田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农民种粮每年可收入400元/亩。2001年12月,李家村所在的张河乡政府发出一个文件,说农田改养蟹苗有助于将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田,计划于2002年开始,率先在4个自然村推行农田改养蟹苗,李家村也在其列。然而,李家村的村民却不同意农田改养蟹苗。于是,乡政府强行收回李家村农民的承包田,每亩每年补偿250元。为此,李家村承包农民普遍不满。

问:承包农民对乡政府强行收回承包田不满,在行政法理上能得到支持吗?

答:土地承包属于行政合同,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国家的土地资源。张河乡政府为了将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田,为了得到比种植粮食作物更大的效益与经济收入,目的与更有效利用国家土地资源的公共利益相符。因此,有权变更或撤销原行政合同,终止与李家村农民的承包协议,改养蟹苗。问题是:第一,该乡政府虽然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有权终止与李家村农民的承包协议,但是,必须对因行政合同终止而遭受经济损失的李家村农民进行补偿。李家村村民的承包田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农民种粮每年可收入400元/亩,现在,乡政府每亩每年只补偿250元,这是显然不够的;第二,该乡政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虽然享有行政优益权,却也不至于动用行政强制手段。更何况乡政府此计划并不是在全乡范围推行,李家村农民不同意,乡政府尽可以在其他村试点,用事实来指导和教育李家村农民。因此,李家村承包农民对乡政府强行收回承包田不满,行政法应予以支持。

4、根据市政府《关于集资修建城市建设设施的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某市政管理部门对某工厂征收修建费1万元。该厂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人民法院受案审理,认定市政府上述《暂行办法》是合法的,故作出了维持原行政决定的判决。但人民法院认为收费在规定幅度内偏高,于是在作出维持原判决的同时又将1万元改判为5000元。

法院对此案的审判是否有违法之处?为什么?

答: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审判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人民法院无权对市政府的《暂行办法》是否合法进行认定判决,因为《暂行办法》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第二,人民法院以《暂行办法》为依据作出判决也是不合法的。因为《暂行办法》不属于法律、法规的范畴,而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第三,人民法院对于行政征收的收费偏高与否不能进行合理性审查,不应直接判决变更。人民法院将1万元直接改判为5000元是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相违背的。

5、某市某区工商局与该区消费者协会在对该区电器市场进行的联合检查中,认定个体户某甲销售的电器不符合质量标准,便共同署名对甲作出罚款5000元、没收所有电器的行政处罚决定。甲不服,决定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但他在去市工商局的途中不幸遇车祸死亡。甲父乙遂于第二天以该区工商局为被告,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政赔偿诉讼,要求赔偿因没收电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追加该区消费者协会为共同被告,同时驳回行政赔偿请求,要求乙先向工商局请求解决。

问:(1)乙未经复议便向法院起诉是否合法?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什么?(2)法院将消费者协会和工商局列为共同被告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消费者协会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如何?(3)法院要求乙先向工商局请求解决行政赔偿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般而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自由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只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先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才适用行政复议前置原则。本案中的乙未经复议便直接提起诉讼是合法的。在本案中,乙具有原告资格。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乙是甲的父亲,属于其近亲属。因此在甲死后,乙有权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2)人民法院将消费者协会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列为共同被告是不正确的。《行政诉讼法》25条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本案中,该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是行政机关和非行政机关经共同名义作出的,但是,被告应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协会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消费者协会在诉讼过程中可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3)人民法院要求乙先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解决行政赔偿是不正确的。根据《国家赔偿法》第9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一并或单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单独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

而在本案中,原告是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而非单

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因此,乙不必先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解决行政赔偿。

6、某市东城区公安分局对本区公民张某作出拘留10天的治安处罚决定。张某不服,向所在地的西城区的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经复议,将原拘留10天的裁决改为罚款500元。张某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曾多次要求被告提供处罚的事实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被告提供不出来,于是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原处罚的判决。

问(1)本案的被告是谁,为什么?

(2)本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为什么?(3)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本案的被告为市公安局。因为市公安局经复议,市公安局应为本案的被告。

(2)本案的管辖问题。《行政诉讼法》每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这一规定,东城区人民法院和西城区人民法院对本案都有管辖权,可由原告自己选定。

(3)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原处罚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为《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既然提供不出作出原处罚决定的事实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那么撤销原处罚决定是完全符合这一规定的。

7、甲与乙系邻居,都是某村村民,因宅其地而发生争执,并互有推打,各有轻微伤。乙为此请求本乡人民政府处理。乡政府经了解,作出了下列决定:甲殴打乙致伤,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款50元,赔偿乙医疗费75元,甲不服,依法申请复议。(附注:①该乡未设公安派出所,县公安局委托乡政府代行公安派出所的职权;②该县为某市郊县。)

问:(1)甲应当向哪个机关申请复议?为什么?(2)被申请人是谁?为什么(3)乙在复议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如何?为什么?

(1)甲应向市公安局或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因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受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管辖。在本案中,乡政府属于受委托的组织,县公安局为委托的行政机关。因而,对乡政府作出的处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县公安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包括市公安局和县人民政府管辖。甲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2)本案的被申请人是县公安局。因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3)乙在复议过程中的法律地位是第三人,或者说,乙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这是因为乙与被行政复议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如果复议裁决撤销原行政决定,就会影响乙的权益。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同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复议机关批准,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复议。

8、某公司是一家经营电子产品的私营企业。某日,区工商局工作人员张某到该公司要求报销发票,被拒绝后怀恨在心。几天后,张某带着区工商局的介绍信和暂扣单来到该公司,硬说该公司仓库里的微机是走私产品,不由分说就把库房里的20台微机拉走了(开有扣押单)。虽然事后区工商局撤销了张某的这一违法行为,但尚未退回扣押的20台微机,并且其中有两台在张某强行拉走时已被损坏。

问:(1)该公司是否有权请求赔偿?应当向谁请求赔偿?赔偿方式是怎样的?

(2)该公司可否直接向张某要求赔偿?应怎样追究张某的责任?答:该公司有权请求赔偿。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

该公司应当向区工商局请求赔偿。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在行政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本案中,区工商局工作人员张某违法扣押该公司的微机,并造成两台微机的损坏,该公司就应当向张某所在的区工商局提出赔偿请求。

赔偿方式是返还财产和支付赔偿金,即退还扣押的20台微机,并对已被损坏的两台微机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予以赔偿。

该公司不可以直接要求张某赔偿。因为张某是以区工商局的名义作出扣押决定的。但区工商局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张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违法的行政公务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本安中,区工商局公务人员张某对该公司的微机进行强行扣押,显然是公报私恨,具有故意违法的主观心态。

第二篇:行政法学重点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题型结构及分值

1、名词解释 一题 10分

2、简答题四小题 15分/题

3、论述题一题 30分

二、名词解释重点复习:

1、司法审查(教材P85):司法审查一般指法院(宪法法院、行政法院、普通法院)对立法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包含合宪性)审查。下面内容可答可不答

宪法审查是指法院或专门审查机构(如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对立法合宪性及国家特别政治行为(如选举和总统特别权力的行使)合宪性审查。在德国,宪法审查还包括公民的宪法诉讼。因此司法审查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在审查内容上可能包括了宪法审查、宪法诉讼和行政诉讼。

2、依法治国(教材P46):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简答题重点复习:

1、请结合中国宪政历史,简述中国与西方走向法治的四大差别(教材P27)。

1)中国法治建设自戊戌变法到现在主要是从上到下的改革,是政府推动型的;而西方主要是从下到上,是民间推动型的。

2)中国的法治改革都是既得利益者的运动,既得利益者既是改革的动力又是阻力。

3)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改革是革命、对抗,强调一个中心;西方的法治强调对话、合作。

4)中国的法治是运动式的,西方则强调稳定的过程,强调积累。

2、结合西方行政法学思想史,简述规范主义模式与功能主义模式的差异(教材P36)。关于法律与行政的关系,欧美主要有两种制度模式和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两种主流学术传统:以戴西为代表的规范主义模式和以狄骥为代表的功能主义模式。

规范主义模式把行政法视作“控制政府权力的法”,旨在通过一套规则设置保护个人免遭政府侵害,因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优于行政便利或行政效率,在制度安排上重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的机制设置,该模式根植于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普通法传统、经典宪政主义的人权保障和有

限政府观念及其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文化传统,自戴西以来在英美行政法学界曾长期占主导地位。韦德、史密斯、戴维斯、盖尔洪、施瓦茨等大多数学者都可归入这一模式。

功能主义模式认为“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它决定着行政机关的组织、权力和职责”,把行政法视作政府有效推行社会政策、实现社会管制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工具,强调法律对提高行政效率和促进公共利益而具有的管理与便捷功能,主张以行政为中心节制司法审查和革新行政程序制度,其理论基础可以在社会实证主义、社会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哲学中获得解释。这种模式发轫于欧陆行政法学界,狄骥的“公务论”即为最初的经典表述。在本世纪20、30、40年代的英国与美国,拉斯基、詹宁斯、罗尔逊、威利斯、威尔逊等人在批判戴西模式中使功能主义模式导入英美行政法学界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中国行政法的平衡理论(概念、基本主张、意涵)(教材P40)

关于法律与行政的关系和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问题,以北京大学罗豪才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中国行政法的平衡理论。

平衡论最基本的主张是:现代行政法的目的、功能以及整个制度设置应该是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以及相应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等社会多元利益。

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涵:一是立法上权利义务的公平配置;二是以利益衡量方法贯穿于整个行政法的解释与适用过程。

4、行政立法的公共利益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比较(教材P69-71)

在立法领域,存在两种对立的基本理论:一是作为规范理论的公共利益理论,一是作为实证理论的公共选择理论。前者的基本观点是法律应当反映“公意”,代表全体人民,或“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具体到行政立法领域,立法也可能“从维护人民意志与利益的神圣权利,变为侵犯人民权利的手段;从表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价值标准,变为立法者专横统治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权“异化”了.但是,人民可以通过选举/舆论监督和司法审查等民主制度纠正这种异化.这种理论以政治领域(追求公益)和经济市场(追求私利)的严格分界为前提,根植于方法上的有机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假设。公共选择理论拒绝接收这些观点。立法领域是一个类似于经济交易的政治市场,理性的、自利的和追求效率最大化的个人和利益集团将通过选票和金钱交换对自己有利的法案。这种”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使法律完全变成为立法者和少数利益集团寻求权利和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最终,利益分散和难以组织起集体行为的社会大众沦落为忍气吞声的受害者。

公共选择派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依赖传统的民主制度和伦理说教,而必须进行立宪改革和在经纪人假设的基础上理解和处理机制设计中种种复杂的信息和激励的问题。

5、公共利益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管制的原因、目的与基本假设的不同解释(P70-71)关于政府管理的公共利益理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垄断等“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为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政府对这些行业中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直接干预。市场失灵和对公平的关注就成了政府管制的两个基本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管制并非为了公众的利益,而是政府官员和利益集团之间围绕管制租金的创设和追逐而增进相互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或者简单的说,政府管制实际上是一个官商勾结和权钱交易的政治市场。

6、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教材P88-89)

1)司法审查的目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即除“监督”外,有“维护”的目的。

2)在审查体制上,在普通法院内,设行政审判庭。此体制有别于欧陆的行政法院制和欧美的普通法院审查制.3)在诉讼资格上,行政机关恒定为被告,并负主要举证责任。

4)审查的范围只限于外部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审查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

5)审查的内容为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

6)司法判决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7)判决执行手段的多样性与二重标准。

8)作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大法的《行政诉讼法》。既是司法审查的程序法,也是实体法。

7、我国行政法下一步改革的五个主要方面及其内容(教材P103-106)

1)中国行政机关本身的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

2)行政管制与放松管制,WTO要求我们必须开放市场,放松管制。

3)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改革中国政府的行政程序制度,建立中国政府的信用机制,保护公民的依赖利益

4)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和我们的承诺,加快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立、废、改,并完善中国的行政立法制度,尤其是加速立法程序的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5)司法改革,中国司法审查(行政审判)制度的完善

8、下一步宪法改革可能涉及的十大人权(教材P116-119)

第一项是隐私权.该权被民法在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该权的本质不仅表现为一种利益性和意志性(自我控制私人信息的解释亦可归为自由领域),还表现为一种对公共权力的态度.第二项是知情权.在某些私领域内对特定情况和信息的知悉.知情权既是一项人权,也是行使政

治权利的条件性人权.给予政治权面呈不赋予对政治情况的知悉权,无疑又等于收回了政治权.第三项是财产权.保障财产所有者的意志自由和财产流动与实现的自由是财产权由目前的民事权上长升为宪法权首先关注的问题.第四项是生存权.宪法中有生存权的内容,却无应有的概念.广义的生存权,是指包括生命在内的诸权利的总称;中义的生存权,是批解决丰衣足食问题,即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狭义的生存权,系指社会弱者的请求权,即那些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生活来源而向政府提出物质请求,政府有义务来满足其请求从而保障其生存尊严的权利.第五项发展权.从内外关系上看,它既是国际人权,也是国内人权;从人权主体上看,它既是集体人权,也是个人人权.当将其上升为宪法权的时候,主要是指提炼其个人人权的意义.第六项是环境权.环境权的成立,可改造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如果环保部门在行使权利过程中不是以满足公民对净水/净气/稳静及永久资源的要求,而是在征收排污过程中首先获得了部门利益,那么环保的目标恰好可能是侵害公民环境权的.第七项是迁徙自由.我国1954宪法有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后来的几部宪法对其取消了.通过市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包括从乡村流向城镇,是开放式社会对压制式社会最重要的否定,因之,重新赋予公民迁徙自由已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之必然.第八项是平等权.平等权的本质是要求消除人的身份在法律上的差异.第九项权利是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包括善良关注、同等对待、程序公正、程序公开、无罪推定、不溯既往、罪刑法定、非经法律不受强制、公权力过错赔偿等程序性原则及制度,因其理念是对人的尊严与自由的尊重,故亦将其归为基本人权.第十项权利是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诉权受保障,一是程序与结果的公正受保障.四、论述题:关注康菲溢油事件,自由发挥即可,记得不要太偏题,字写多点。

熟记以上内容,及格应该没多大问题,但包万超老师的在线课堂确实讲的很精彩,建议同学们有空看看,很有启发性。

以上内容纯属听最后一次语音答疑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谭卫锋整理

2011-11-27

第三篇:行政法学

一、单选题知识要点

1.“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个观点源于美国行政学家F.J.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说。

2.行政职权,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行政权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

3.行政法的分类:(★★)

(考点提示:主要分清依不同分类标准可划分为何种类型,易出单选题,在考试中极为常见,我们不妨称之为“分类题”,需要大家在复习中尤其注意。)

(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3)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

4.行政职权的行使是行政关系得以发生的客观前提。(★★)

5.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对行政权力控制的需要。

6.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

8.英国宪法学家戴雪是一个著名的否认行政法价值的学者。

9..在19世纪中末叶,法国有一些学者率先提出行政法理论,但直到20世纪初,行政法学方在大陆法系国家形成体系。

二、多选题知识要点

1.行政权的特点: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不包括参与性)(★★)

2.行政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不包括行政审判权)(★)

3.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注意,不是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4.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1)法律解释(注意,是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2)国际条约、惯例。(★★)

5.一般行政法:如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程序法等;特别行政法: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体育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科技行政法。(★)

6.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与行政主体之比较:(见图解1)(★★)

(1)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①行政主体;②行政相对人)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包括:①行政主体;②行政相对人。

(3)行政主体,包括:①行政机关;②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包括行政委托中的受托组织)

7.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质财富;(2)精神财富;(3)行为。

8.我国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①国家立法机关;②国家行政监察机关;③国家司法机关;④行政主体;⑤在特定的条件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9.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0.行政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不仅应遵循宪法、法律,还要遵循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11.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学研究的重点放在行政立法、行政程序、行政责任和司法审查方面,在承认行政权扩大的同时,强调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12.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学体系一般是在绪论的基础上展开为“行政组织法”、“行政作用法”和“行政救济法”三个部分,其中心关注行政权的设定和运作,强调对其保障和监督。(★★)

三、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1.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行政职权――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4.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

5.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6.行政法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7.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8.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9.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合法性原则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0.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

性。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11.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

12.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

四、简答题知识要点

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注意,亦可能出多选题)

答: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3.简述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

答:

(一)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1)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二)它们的联系主要有:

(1)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3)相对于行政主体而言,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4.简述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答:

(一)概念(略)。

(二)特征:

第一,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

第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5.简述行政法治原则的作用。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原则。其作用为:

(1)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

(2)行政法治原则有助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及解释;

(3)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法误差或错误执法;

(4)行政法治原则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6.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

答:

(一)涵义(略)。

(二)具体内容:

(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

(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7.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

答:

(一)涵义(略)。

(二)具体内容: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

(4)符合自然规律;

(5)符合社会道德。

8.简述行政应急权力行使应符合的条件。(★)

答:(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

(2)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事后应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

(3)行政机关做出应急权力应受有权机关的监督;

(4)应急权力的行使应当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

(5)应急权力造成个人或组织正当权益受损的,应在事后予以一定的补偿

五、论述题知识要点

1.试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它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其具体内容有:①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③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求。

(2)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其具体内容有:①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的对待。符合自然规律;④符合社会道德。

(3)行政应急性原则指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它是前二种原则的非常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特殊的重要内容。

行政法治原则涵盖了对行政法关系所有主体的要求,它可概括为依法行政。

2.试述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一)地位:

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部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第一,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息息相关;

第二,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的实施法;

第三,从行政法与其它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作用: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特的法律部门,具有如下两方面独特的作用:

一方面,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第四篇: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答体纸上]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

(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C)

A、记过B、罚款

C、降职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

(A)

A、行政司法行为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C)

A、附条件生效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B)

A、宪法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

(D)

A、行政征用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B、六个月

C、二年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

(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

(A)

A、不具有强制力B、部分有强制力

C、无法律意义D、是否具有强制力取决于具体情况

12、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偿金最高额为。(B)

A、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B、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C、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

D、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10倍

13、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

(C)

A、《专利法》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4(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5、某市公安局民警杨某在执行巡逻任务时,非法殴打他人致残,受害人应当依法向提

出赔偿请求。(C)

A、市公安局B、民警杨某

C、杨某所在的公安派出所D、市政府

16、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

(D)

A、举证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7、我国行政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A)

A、被告举证B、原告举证

C、谁主张谁举证D、法院举证

18、(B)

A、行政裁决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D、行政确认

19、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A)

A、购买办公用品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D、清理“三无”人员

20、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权

(B)

A、提出上诉B、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

C、作出停止执行原具体行政行为D、改变自己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驶职权,切实地履行指责,圆满地实

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者物质上有益条

件的资格。行政优益权在性质上不属于行政职务,但它与行政职务有密切联系,是行政职务

有效行驶的保障条件。

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驶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

法律意义的行为。

3、代履行是指行政主体雇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劳务费用的行政强制方式。

4、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和处罚幅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既不轻过重罚,也不重过轻罚,避免畸轻畸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情况。

5、行政追偿是指国家在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之后,依法责令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首位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6、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宏观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向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相对方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地具体行政行为。

三、简答题

1、缔结行政合同的原则有哪些?

答:

1、适应行政需要的原则

2、不超越行政权限

3、合同内容必须合法

2、行政立法有效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答:

1、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2、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为的行为。

3、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抽象行政行为。

3、简述行政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及其情形。

答:在行政诉讼中,根据诉讼标的所在地确定管辖法院的称作特殊地域管辖

《行政诉讼法》

18、19条规定了两种具体情形:

1、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行政行为具有哪些效力?

答:(1)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2)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3)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5、什么是一级复议制?

答:我国的行政复议采取一级复议制,也就是说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以上一级国家的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复议决定书下达后,行政相对方不得再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要求复议。

第五篇: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一、单项选择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

A.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基础上作出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D.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3、国务院向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颁发500万元奖金,该行政行为是

()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补偿 D.行政给付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质性行政违法内容的是()

A.行政主体不合法 B.行政主体超越了行政权限 C.意思表示不真实 D.违反法定程序

5、下列国家行政机关中,属于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是()

A.工商机关B.税务机关C.审计机关D.公安机关

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中以权谋私,该种行为属于()

A.违法行使职权B.滥用职权C.超越职权D.违反法定程序

7、某市海关因违法处罚给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时,该公司可以直接申请行政赔偿的部门是()

A.作出处罚决定的海关B.当地人民政府

C.海关总署D.实施违法处罚的责任人

8、追究行政主体行政责任的前提是()

A.确认行政违法或行政失当B.认定行政失当

C.认定行政责任D.确定行为主体

9、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A、吊销许可证B、征税C、制定规章D、发布天气预报

10、行政处罚的种类中,不包括()。

A、罚款 B、责令停产停业 C、行政拘留 D、强制隔离

二、多项选择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A主体B客体C标的D内容E行为

2、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自然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职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职权

D行政主体必须能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E行政主体只存在于特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之中

3、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A辩论原则 B、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 C、不适用调解原则 D、独立审判原则E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

4、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的情形有().A、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的 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E、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5、在我国的行政诉讼中,裁定管辖包括()

A.级别管辖B.移送管辖

C.指定管辖D.地域管辖

E.专属管辖

三、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

2、行政委托

3、行政法律事件

4、行政补偿

5、行政复议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及其特征

2、简述行政立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3、行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何特点?

4、简述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五、论述题

试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六、案例分析

A县农民李某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刑满释放后,想在B县开办一家饭店。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当他向B县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时,B县工商局认为此人过去有劣迹,虽然刑满释放,尚需继续教育,因而经请示市工商局同意后,明确拒绝为其颁发营业执照。李某不服,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1)李某对工商局的上述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如果能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被告是谁?

(2)本案应由何级何地人民法院管辖?

(3)如何评价县工商局拒绝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

下载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名词解释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处理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行政相对......

    行政法学

    1、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2、一事不二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

    西华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缩小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选择题: 1,多媒体素材的格式(扩展名): 板软件(doc),表格(xls) 声音:wav或voc,音乐(wma,mp3,mid,cd) 图形:Coreldraw软件(cdr),Illustrator软件(ai),Freehand软件(FH*) 图像:bmp,gif,jpg......

    行政法学教案

    行政法学教案 第一讲行政法学概述(了解) 一、行政权的认识 国家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一) 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即行政主体执行法律,采用各种方式以达到行政目的的法定权......

    行政法学名词解释

    行政法学(2)名词解释 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具有行政性。行政指导行为的实施者是行政主体、承受者是行政相对人。 2、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

    行政法学试题

    2010年期终考试行政法学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的括号内。错选、......

    行政法学第三章

    行政法学第三章模拟试题出题人:一、名词解释 1、行政公务人员 答案:指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 答案:指依法履......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后感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由王连昌、马怀德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学》这本教材,是我假期所选的、认真阅读的书籍。我为什么要选择一本教材作......